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和過去相比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什麼

和過去相比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08 12:14:04

⑴ 比較過去和現在,人們的生活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其實現在人們的生活肯定是非常不錯的,並且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也是非常高的,也使用上了一些高科技的產品,所以我認為這就是最主要的一個很好的變化。

⑵ 我們今天的生活與過去相比,有哪些不一樣

主要是通訊便捷了,基本上不用書信了,座機也很少用,手機佔主導地位。

⑶ 比較我們和祖輩在生活質量方面有哪些明顯提升,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和我們的祖輩相比,我們生活質量最大的提升就是效率更高,可以藉助的力量更多,信息交流更方便。以前沒有電燈電話,電視電腦,手機。現在這些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這些東西就可以知道我們與過去祖輩的生活,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了。

給我們的啟示,時代的發展是翻天覆地的。

生活質量指標體系分為兩類:


1、客觀條件指標

包括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產品的種類和質量、就業情況、居住條件、環境狀況、教育程度、衛生設備和條件、社區團體種類和參與率、社會安全或社會保障等等。通過對這些客觀綜合指標的比較分析,可以權衡社會變遷程度。


2、主觀感受指標

主要測定人們由某些人口條件、人際關系、社會結構、心理狀況等因素決定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對滿意度的測定通常分生活整體的滿意度和具體方面的滿意度兩種。

和諧社會提出了很多讓人期望達到的東西。比如生活質量問題就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詞語。我私自認為生活質量指的是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而精神尤其重要.固然如今絕大部分人不為物質生活而發愁,但是物質生活也是人們心中所永遠也滿足不了的。

人們對物質的需求遠遠超過精神生活的需求。看重的是物質而並非精神,其實不然,人活在世上應該以精神為重,精神生活好了,我想比物質生活還為重要.我想和諧社會提出的這個也是符合大家的期望的。

⑷ 以前和現在有什麼變化

1、我們改變了對於家庭的想法

曾起何時,在我們的上一代甚至是上上一代那裡,總是可以看到諸多的兄弟姐妹。雖然那時候日子更為貧苦,但擁有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陪伴,似乎依舊足夠的幸福。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似乎愈發的害怕結婚和養育孩子。即便如今放開了二胎政策,可願意生二胎,甚至是一胎的人也在不斷的減少。

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對於養育孩子成本的增加以及育兒的低信心等原因,都是讓人改變了對於家庭想法的因素。現在不少年輕人甚至更願意照顧一隻寵物,將其作為子女收養,而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家長。

2、我們開始更加註重安全

在以往基礎設施和條件並不是那麼完善的年代,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更為大膽。就像插畫里可以看到的那樣,為了教會孩子游泳,他們可以歡快地將孩子推入河流當中。而如今的父母是萬萬不敢這么做的,他們會在游泳館里,擁有諸多專業設備的地方讓孩子訓練游泳,種種的一切都是為了安全。

3、對於寵物的好奇感變低

在以前,雖然狗狗也並不是那麼罕見,但大多數人養的都是中華田園犬。而那些外來的寵物犬品種則要相對罕見得多。以至於牽著一隻寵物犬散步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吸引人們,特別是女性的注意。

4、對手機的沉迷

在以前,當智能設備、快速傳播的網路(比如4G)、社交媒體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早早地上床睡覺,我們的生活似乎要更為簡單。可當社交媒體出現以後,我們的注意力被大大的吸引,甚至於在睡覺之前也停不下來要看看手機。但手機所釋放出來的藍光,會影響到人體內部的褪黑激素,從而讓我們產生失眠的症狀。

5、對愛人的忽略

同樣是智能設備和社交網路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變化。在那個缺乏智能設備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似乎更為豐富,特別是戀人之間,往往有更多的社交接觸。而智能設備的誘惑,則讓現代的年輕人花在虛擬世界的時間甚至大過於對於愛人的陪伴。

6、肖像的記錄

人們以肖像畫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時刻早已過去幾百年了。但在多功能智能手機普及以前,人們也只能運用相機來拍照,這並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而且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相機。

7、忙碌的居家生活

在以前,如果想要好好地做一次家務,可能會忙得手忙腳亂,讓人感覺擠不出時間做其它的事情。而如今,人們可以將衣服放洗衣機里直接洗完至烘乾;可以通過手機點外賣,以減少洗碗的次數;甚至於清洗地板也可以依靠智能的掃地機器人。但即便如此,現代人依然沒有時間。正如我們所說的,智能設備的誘惑力真的太大了。


8、關於煲電話粥

如今的通話設備正在變得越來越方便,但它似乎依然改變不了喜歡煲電話粥的青年男女們。

9、貓的娛樂場所

除了人類自身的變化,寵物的生活似乎也隨著人類的變化而變化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寵物的衍生商品也開始不斷的發展了起來。除了寵物店裡的各種娛樂設施,養寵物貓的人,甚至可以為自己的寵物增添一些有趣的娛樂設置在家中,而在以前,喵星人甚至可能連一個窩都沒有。

⑸ 雖然生活條件比過去好的太多了,但是為什麼大部分人感覺活得很累

謝謝邀請!
現在與過去相比生活是有了質的飛躍,,但是為什麼人們卻感覺特別的累呢?究其原因應該是這樣的。
眾所周知,過去人們雖說很窮,但是,你窮我窮大家都窮,所以追求生活目標的起點很低,也就是吃得飽、穿得暖、有房住就是人生的最大目標了,再加上當時的福利豐厚,如:農民有地種,住房有老屋;工人有工作,還有福利房。因此,人們活的都很輕松,沒有多大壓力,所以,人們不覺得太累。
而現如今人們的收入提高了,但對物質文化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了。可以說,現在的人們在穿衣聽飯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之所以感覺到「累」還是因為追求的或必須追求的東西太多,如:一是住的問題,過去是一間茅屋可住幾代人,現在看是不行的了,現在是要花巨資購買商品房的;二是用的問題,過去是家有一輛自行車,己算是奢侈,但現在有輛「現代」還不行
,還想換輛「寶馬」或「賓士」,因此,買了房子還「房貸」,買了車子還「車貸」,無形之中人們就生活在了壓力之中,再加上
「生老病死,婚喪嫁娶」沒完沒了的「人情債」,真可謂是一個字「累」。
這大概就是現在的人們感覺「累」的原因吧。那麼要破解這一難題,還是在於我們個人,只要我們不在好高騖遠,不去攀比,凡事量力而行,這些難題也許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⑹ 談一談現在人的生活(衣食住行)與以前變化有哪些

衣:自宋朝開始人們的服飾就開始有了較大明顯的變化,人們從開始的簡潔奢侈之風盛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服裝更是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款式,各種花色 。

食:在改革開放前人們的生活還不太富裕,只求吃飽;後來人們講究味道鮮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也不僅僅只停留在講究味道上,而更加註重美食給人帶來的感受,一道完美的菜品必須色香味俱全,給人一種全新的享受。

住: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改革開放後,不僅人均居住面積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的改善。改革開放初期,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舊民居。

90年代開始,國家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這種房屋有獨立廚房、廁所,有上下水道的,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

行:人們的行路方式隨著人們的發明創造也逐步發生變化。18世紀英國便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們邁向了蒸汽時代。蒸汽船、火車、汽車等的發明更是給人們帶來了交通便利。如今的交通是高鐵、飛機等便捷的交通工具。

(6)和過去相比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什麼擴展閱讀

衣食住行變化的原因

由於中西方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形成了西學東漸局面。在這一過程中,「隨著條約口岸的開放」,西方人的社會生活方式作為西方文化的附生物也漸次傳入中國。

國人開始接受這些「新的生活方式』)並由此在中國形成了「西俗東漸」的現象,晚清時期的城市華人社會生活方式開始了西俗化。

衣食住行,是反映一個民族或國家社會生活方式最為直接的窗口。而中國人生活方式西俗化的歷程也是首先從這里開始的。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服飾被認為是禮制大防,它的變化常常與更改正朔聯系在一起,足見其重要性。

在最初,中國人認為短衣窄袖不倫不類。但是,曾經崇尚寬袍大袖的國人很快就認識到西式服裝簡潔、靈活、方便的特點。中國最早接受西式服裝的當屬廣東沿海地區和開放口岸的一些買辦和經常同洋人有生意往來的商人,他們最早模仿洋人們的穿著打扮。

⑺ 與十年前相比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十年,我們生活中的變化
編者按:十年對一座城市來說,對於人類歷史長河來說只是彈指之間,就在這短短的彈指之間我們所居住的美麗達州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這變化讓人驚訝,讓人難以置信,這難以置信的變化確確實實就發生在我們每人的眼中、身上、身邊和生活中。十年前,達城還是一座不知名的邊遠小城,十年後,達城已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是中國西部氣都,是川東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為了記錄達州建市十年來的變化,反映這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采寫了一組反映老百姓生活變化的稿子,從這些生活的變化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祖國的昌盛,人民的富足……

一、行: 十年交通達州通江達海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先導行業,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1999年達州市建市以來,交通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交通網路覆蓋面、交通建設投資規模和總量、交通發展速度都取得歷史性突破。今日達州,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交通的巨大變化。
昨天:道塞民眾受煎熬
解放初,原川北達縣專員公署(現達州市)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沒有一輛客車,沒有一處站場,唯一運輸方式是小木船,全靠人背牛馱。1952年全區成立第一支獸力(牛拉車)運輸車隊,1954年小船投入貨運,1955年僅有漢渝、川渝兩條又窄又陡、彎急坑多的劣質爛路336公里,標准低、等級差,平均行車時速17.6公里。
今天:苦戰路通天地新
78歲的原達州市交通局副局長強榮章,一談起交通的發展贊不絕口:現在我們的縣鄉公路,比10年前的國省公路還平坦、寬闊、暢通,過去的公路大多是「裸體」,安保設施奇缺,若出一次重特大交通事故,汽車就像箱里的豆腐滾下岩,現在的公路標志標線、安全防護、加水加油、修車購物等服務設施樣樣俱全,真是今非昔比呀!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早已吹進了大山深處。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嘹亮號角,達州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徹底宣判了「乘車難」的死刑。當人們穿山越嶺馳騁在條條高速公路上,對面駛過的進口車、重型車、高檔豪華客車威風凜凜;當人們跋山涉水行進在鄉村公路上,鳴著響笛的中巴車、計程車、私家車牛氣沖天。
目前,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6萬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107公里,國道362.6公里,省道570公里,縣道2612公里,鄉道4219公里等。橋梁2026座、58009延米。
明天:未來樞紐不是夢
通過5至10年的奮斗,達州將建成全省重要的區域性次級樞紐,成為四川通達沿海經濟區、聯動東部的「橋頭堡」,直下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建成秦巴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成為秦巴地區東至長三角、南下珠三角、西到天府腹地、北上中原的重要交通節點。
到2015年,計劃投資700億元,建成梁平-大竹-渠縣-南充高速公路、達巴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里程達到5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市區到各縣(市)1小時到達。
到2020年,計劃投資1200億元,開工建設重慶到達州城際鐵路,建成達州市繞城高速公路、平昌-廣安、開江-大竹、萬源-通江、萬源-城口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90公里;建成「五縱七橫」干線公路2800公里;完成河市機場遷建任務、建成國家運輸樞紐站場9個、市縣級客貨運站場11個。達州境將建成10條高速公路、5條鐵路、1個機場、1條水運出海通道,形成秦巴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二、衣: 從裁縫店興衰看十年變化
十年前,達城的裁縫店生活興隆,門庭若市。如今,裁縫店已漸漸淡出了人們視野,年輕一點的朋友甚至已經不知道裁縫店為何物?
近日,記者來到達城的裁縫店了解了它們的經營現狀和發展歷程。在與裁縫店老闆的交談中,記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達州經濟社會十年來的巨大變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
做衣服的生意大不如前
前不久,記者走進了達城三聖宮小北巷一家名為宏泰服飾的裁縫店。這家裁縫店面積不大,記者目測了一下,大概僅有10來個平方。店內的面牆上掛滿了以灰、藍、紅、黑顏色為主色的布匹和一些成品西裝,棉衣等。
「做衣服啊?」看到有人走進店內,老闆立刻笑臉相迎。當記者表明來意後,老闆爽快地給記者介紹起了他店子的經營情況。
這家裁縫店的老闆姓楊,已經在三聖宮小北巷內做了十幾年的衣服。如今到他店裡的生意很一般,來做衣服的也只要是中老年人。然而,在十年前卻並不是這個樣子。楊師傅告訴記者,那個時候,大人、小孩,無論哪個年齡層,無論做什麼工作的,到裁縫店做衣服的都很多。「那時候,幾乎天天都有人來訂單,為了及時把衣服給顧客趕做出來,很多時候還要通宵達旦地干」楊老闆說,如今時代不一樣了,年輕的朋友都喜歡更時尚、更個性的時裝了,定做衣服顧客也就自然不如從前了。
裁縫師傅大都進了服裝廠
由於生意不好做,當年和楊師傅一起開裁縫店的朋友大都南下打工進了服裝廠,有的縮小了店面做起了修補的活計。楊師傅說,他是因為做了十幾年的生意積累了不少顧客資源,同時也為了照顧正在上學的孩子,才堅持把店開了下來。對於自己從事的行業,楊老闆如今甚至還懷著一絲憂慮:「說不定哪天,我們生意也會做不下去,被淘汰出局呢。」
達城的裁縫店是越來越少
位於達城烽火巷內的一家名為李虹兵服裝店的李老闆有著20多年定做服裝的經歷,對於裁縫店的發展歷程,李老闆更是了熟於心,侃侃而談。
李老闆給記者詳細介紹了達州裁縫店的發展歷程: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裁縫店開始在達城興起。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裁縫店生意走到了頂峰。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對服飾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於受到成品服裝市場的沖擊,到裁縫店做衣服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了,昔日門庭若市的裁縫店逐漸冷清下來。
據李老闆透露,目前,達城沒有新增一家裁縫店,曾經有新開的也都很快開跨了。「如今是跨一家就少一家了啊」李老闆感嘆道。而李老闆之所以能一直撐下來,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和楊師傅一樣,那就是時間做得長,回頭客多。雖然這個行業走到今天已不景氣,但他依然執著於這份事業。李老闆說,為了留住更多的顧客,他一直還在堅持學習新的技術、新做法,以便能製作出款式更豐富、更時尚的服裝。「這可能算是最後的掙扎吧」李師傅打趣地說。

三、玩: 十年「玩」法大不同
「玩」是人的天性。「玩」會給人帶來快樂,帶來幸福。「玩」的變化不僅與生活的貧窮和富足密切相連,也彰顯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
時下,走到達城的公園、廣場、路邊,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在悠閑自在地玩兒。記者於日前來到達城濱河路,與「玩」者們暢談「玩」法,傾聽他們講述建市十周年來,達州「玩」的日新月異。
「玩」的日新月異
周波:孩提時,最興奮的事情莫過於在河邊嬉戲、游水、釣魚、挖水坑、過家家。沒有手操遙控玩具車在平坦的馬路上飛馳,只有爸爸做的鐵環供我在院子里跑圈圈;沒有各色各樣的網路游戲和PSP游戲機伴,只有小霸王游戲機上的《超級瑪麗》和《魂斗羅》。
十年過去了,我也成家立業了。如今街上電影院遍地開花,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電視電腦,隨時隨地都可以看想看的電影和動畫片;小朋友們玩的是輪滑、滑板,小小的身軀帥帥地滑動在各個廣場小區上,比我們那時候騎個三輪兒童車還威風;他們坐的是汽車,而不是「鳳凰牌」自行車的前檔「寶座」。我們都有一個童年,而我們曾經的童年和十年後的孩子的童年卻又是那樣不同。不管是那時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我們都只是個孩子,但是娛樂方式和生活條件卻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以後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好,我堅信!
現在我們很會「玩」
謝雲華:回味一個「玩」字,它不但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也與人們的生活狀況、文化素養、消費觀念關聯很大。十年前,我們缺少玩的文化氛圍,缺少玩的硬體建設,缺乏玩的軟體開發和宣傳,玩沒有市場。之所以很少「玩」,究其原因,一是玩不起。要贍養父母、撫養子女,長時期處於經濟緊張狀態,連溫飽問題都不能得以解決,誰玩得起?二是不敢玩。眼界狹窄,認為玩就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誰還敢玩?三是不會玩。
我的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事業有成,房子、車子、票子樣樣不缺,享受著安樂日子。我也退休了,有大量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現在,達城各大賓館、酒樓、娛樂場所數量猛增,人們的消遣方式、質量也跟著豐富了。我和老伴偶爾會跟親朋好友吃吃家宴,唱唱卡拉OK,還「玩」起了旅遊。祖國大地,無數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過去連想也不敢想」的地方現在像做夢一樣能夠實地走一走、玩一玩了!以往因為生活所迫,我們一直心無旁鶩地工作,就像拉車,從來也顧不上欣賞人生路上的美好風景。如今我們才真正品嘗到了「玩」的心情,「玩」的品味,「玩」的快樂與幸福。也正是在「玩」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經濟社會的繁榮與昌盛。

四、食: 十年間市民吃的「變革」
夜幕降臨,州河岸邊仙河路,好吃街,南門口……燈火閃爍,各大餐館、千家萬戶正飄散出陣陣飯菜香。餐桌上,菜餚溢出的香氣,與十年一樣誘人,但是在十年間,我們的餐飲也經歷了一場「革命」,不斷改變的它從方方面面都變得更加健康、更加便捷、更加豐盛了。
達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首先體現為飲食結構的變化和消費方式的變化。與前幾年相比,雖然「吃」依然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其含義卻發生了諸多變化,重搭配、講營養、求方便,已成為居民家庭食品消費的共識。應運而生的各種方便、快捷的成品及半成品食品,不僅使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也悄然改變著人們「吃」的內容與方式。
悄然改變中的「吃」
麻辣小龍蝦、香辣蟹、水煮魚,都是這個時代的餐桌文化。人們更注重健康主題,對回歸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受到重視。調查顯示,當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納入每日健康必備品。大批商家針對市場,及時推出各種「自然綠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當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夠低。 同時,牛奶的發展也進入顛峰時期,純牛奶、脫脂牛奶、加鈣牛奶應有盡有,數不勝數。更有「每天一杯奶,健康一代人」的口號叫響華夏大地。
過去的人們喜歡買冷凍室大的電冰箱儲存雞鴨魚肉,現在也開始講究食用富於營養的鮮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鮮的,糧食要吃該年的,雞鴨要吃一秒種之前的,魚肉要吃歡蹦亂跳的。帶著露水的嫩黃瓜,空運來的鮮荔枝,放在餐桌上還在甩尾的活蝦,葉子翠綠的鮮桃,人們在市場上挑剔的目光,越來越多地落在鮮貨上,而不是價格上。 什麼食品有營養,什麼食品能防衰老,什麼食品搭配能夠保持身體的酸鹼度平衡,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中國人的健康觀念在二十一世紀的初期,「清醒而及時地」邁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
已經到來的「快餐時代」
不管是超市裡,密封包裝的速食,還是城市中心林立的快餐店裡;不管是只需幾分鍾就可以享用的漢堡包、盒飯,還是回到家中,很快就能吃到的方便麵。因為追求更多工作時間,更高工作效率而產生的快餐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入我們的三餐,改變著我們的飲食習慣。然後,伴隨超快速度而來的也有食品味道的單一化、內容簡單化,甚至是傳統美食的消失。
特別是快餐中的西式餐點比如炸雞翅、薯條、漢堡等油炸食品因為油脂、糖分含量高等因素一直飽受爭議。當然,偶爾吃點無妨,但長期大量食用則對健康有害、尤其是禍及兒童。油炸食物熱量很高,因為油脂的共同特點是含熱量高,100克植物油的熱量高達869千卡,16粒油炸花生米就含有45千卡的熱量。我們在生活中見到許多小胖子,他們的共同嗜好是吃炸雞翅、炸雞腿。
「民以食為天」表達的是中國人對食物由衷的喜愛與尊重,中國飲食文化對「美食」的要求是———色、香、味、質、器俱佳,給人以多種感官上的享受,但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是魚香肉絲還是雞腿漢堡,只有真正重視營養的餐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食」,還能經受時代的考驗,陪伴我們到下一個十年。

五、住: 十年間住房由「憂」到「優」
如果說家是幸福的港灣,那房子必是幸福的源泉。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歷來是老百姓的理想生活。建市十年來,達城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住房亦愈加寬敞、舒適……從「憂」其居到「有」其居,再到「優」其居,我們走過了怎樣的歷程?日前,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從小蝸居到躍式洋房
每天清晨,在達城濱河路,總能看到一個精神健碩的老太太在鍛煉身體。她就是今年60歲的劉奶奶。劉奶奶丈夫早逝,她現在和兒子住在州河花園里的一套140餘平米的躍式住房中。
周末拜望,劉奶奶正在家認真地觀看《蝸居》,那部正風靡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家裡以前的住房就跟電視劇里的差不多……」聊起近十年住房的變化,劉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劉奶奶是原紡織廠的退休工人,婚後她和丈夫一直住在廠里分給他們的一套不足40平米的宿舍里。「那時候壓根就沒有客廳的概念,家裡就剛好能擺下兩張床,廚房、廁所都是和其他鄰居共用的,春節時親戚來了,都只能到外面旅館里去住。」兒子出生後,狹小的房間顯得更窄了。
隨著改革開放,劉奶奶家的經濟條件也一步步得到了改善。1999年,她家搬進了二馬路的一套80餘平米的新居中,她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客廳。7年後,劉奶奶在外經商的兒子回到達州,便在州河花園里買下了這套140餘平米的大房子。「你看,這房子光線強,通風也好,光是我的卧室就有20多個平方,這要在以前,敢想嗎?」回憶過去,想想現在,劉奶奶感慨萬千。
在達城,像劉奶奶一樣,住房條件得到改善的市民還有很多很多。
從「打游擊」到經濟適用新居
對於家住在達縣南壩金華社區「惠民一區」F棟的黎玉勇來說,以前的生活就是租房過日子和不停搬家。
回憶起以前租房的日子,老黎用痛苦不堪來形容。那時老黎還在洲河水泥廠上班,妻子胡小蓉沒有工作,還有個在念書的兒子。「為了省錢,我們租住的房屋都是達城的老房子。」老黎說,房間陰暗潮濕,密不透風,就二三十個平方米,夏天悶熱,冬天陰冷,最惱火的是沒有衛生間。
最讓老黎受不了的,還是搬家。「遇上房東要收回房子,或是無理加價的時候,我們就只有搬家了。」老黎說,「四處打聽哪裡有便宜的房子出租,再不就是走街串巷地看租房廣告。到了搬家的時候,什麼鍋碗瓢盆、煤氣爐子……雜七雜八的東西混一塊兒,好幾大包,從城南到城北,全是自己肩挑背扛,那滋味,兩個字,痛苦!」
「買房!一定要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老黎的心裡無數次產生過這樣的念頭,他也曾在達城一些新樓盤外徘徊良久,然後鼓足勇氣跨進售樓部的大門,可每次都是垂頭喪氣地出來,「房價太高了,哪裡買得起。」買房,成了老黎心中的一個夢。
2007年,我市正式實施經濟適用房。老黎得知這消息後欣喜萬分,立即申請了一套均價僅1080元/平方的經濟適用房。當年12月,老黎一家歡歡喜喜搬進了新家。「住進這樣漂亮的套房,是我們這種低收入家庭多年前不敢想的事!」談起自己住房條件的改善,老黎一臉感激。我市每年還將建設一定規模的經濟適用房,相信,會有更多低收入者,擁有自己的房子,擁有自己的幸福。

今日感慨:十年前預期的2010年
二十一世紀門檻上的人們是如何揣測未來十年中國的?十年前,零點咨詢研究集團開展過一項新世紀十年展望的預測調查,給我們留下了歷史的記錄。這次調查針對1088名覆蓋了自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新聞采訪編輯、企業家等社會精英進行,受訪者列出了他們心目中21世紀最初十年中國可能發生的100件事。這些事件種類繁多,涉及到中國經濟社會、政治政策、軍事外交、科學技術、體育文化等各個方面,幾乎描繪出了一幅十年後中國的全景圖。如今,回首新世紀初的100件預測,我們發現:成功被預言的預測佔47%,尚未實現的預測佔23%,仍存爭議的預測佔12%,最不靠譜的預測佔18%。我們摘撿出其中一些事件,從一個側面來看看新世紀初十年中國的成長。

成功被言中的預測
經濟實力進入世界前三至五名。十年來,中國一直保持著平均超過百分之九的增長速率,2008年GDP總量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具有僅次於美國的市場規模。
全民達到小康水平。十六大從經濟、政治、文化和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准,其中一個根本標準是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2008年我國人均收入已經超過這一標准。中國人的小康正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著裝上得到了具體而微的體現。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入世的歷程幾多波折,幾多坎坷,13年談判,黑發人談成了白發人。過程艱辛,但結果是美好的,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第143位成員。
網路普及,進入數碼時代。一組簡單的數字對比:2000年底,中國上網人數約2250萬人(撥號上網用戶占近七成);2009年 6 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3.38億人(其中寬頻上網94.3%),上網普及率達到25.5%。中國網民規模持續擴大,互聯網普及率平穩上升,互聯網企業在全球信息化大戰中快速成長,中國互聯網正在逐漸走向成熟。
中國會打入世界盃足球賽決賽。21世紀初的中國國家隊正當強盛,2001年10月7日,中國打破「黑色三分鍾」的宿命,以1:0頑勝阿曼,拿到了讓國人等待了44年的世界盃決賽入場券。那一天,人們記住了五里河體育場,也記住了那位「享受生活」的米盧。真是差點忘了中國足球也進過世界盃總決賽。
中國影片獲奧斯卡獎。2001年,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卧虎藏龍》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譚盾也憑藉此片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五年之後,李安又憑借《斷背山》一片獲得第7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與現實尚有差距的預測
中國躋身發達國家行列。2008年中國的均收入按照美元計算,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關,達到3381美元/人,而世界銀行認為人均8000美元是「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按照中國上世紀制定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在本世紀中葉(2050年左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也就是說人均收入需要由目前的約3000美元達到8000美元。中國要想總量、人均、效益均跨過發達國家的「門檻」,還需要艱辛拼搏。
中國自製航空母艦。近十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積累和科技轉移創新能力的提升,中國為自製航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年初,中國軍方已經稱,中國已經具備自主建設航母的經濟與技術能力。從建造成功到下水服役還需要時間,但值得期待。
實行市長等地方官員競選制。如果說縣官七品,鄉官九品,那村官其實是不入品的。中國最初的基層民主便由不入品的村官開始。2009年3月基層民主改革迎來重要變化,南京600多個社區居委會集中換屆,選民票選「社區群眾領袖」。同年8月底,南京的363個城市社區全部採用公推直選方式選出黨委書記、副書記和委員。中國的基礎民主正由農村走向城市,但離真正意義上的「入品」官員的選舉距離尚遠。
中國的載人航天空間站建立。中國人對「星際迷航」的努力從沒有停止過。2003年10月,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揭開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篇章。2008年9月,三名宇航員乘坐神舟七號航天飛船,並成功返航,億萬人心為之振奮。每前進一點,我們離遙遠的太空就更近一步。

至今尚尚存爭議的預測
私有住宅普及。2005年我國住宅私有率高達81.62%,高於英美等發達國家(當年美國68%、英國67%)。然而,近82%的私有住宅率並不代表大多數人都有房子住,相反,住宅私有率過高背後隱現的房地產市場供需矛盾令人堪憂,過高的住宅私有率,成為房價被不斷推高的原因之一。一面是房價高企、蟻族圍城,一面是富人圈房、空房閑置。圍繞房子的問題,老百姓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居民戶口限製取消,流動政策進一步放寬。近年來,中國持續擴大廢除農轉非的試點省份數量,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廢除戶籍制度。取消城鄉居民的戶口差異容易,但要使進城農民享受同等的權利和福利卻很難,也就是說取消戶籍限制未必就一定能保障農民利益。
電信市場打破壟斷,信息產業競爭性加大。從中國聯通成立,到電信割據南北、分而治之,中國電信市場終於破除壟斷、玩起競爭了。電信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一去不回,但坐擁半壁江山的大佬還在。國內漫遊費、雙向收費業務廣受詬病,收費手段和計費方案不斷翻新,被忽悠的始終是老百姓。專業人士聲仍在高呼:「電信壟斷,到底肥了誰?」。

最不靠譜的預測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只在中國,世界各地的預言家都曾以各種方式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有些甚至給出了具體年份。所幸21世紀首個十年,世界局勢區域動盪,整體穩定;局部蕭條,整體繁榮。和平與穩定是世界共同的主題,現在講求「雙贏」和「共贏」,誰也不希望把原本已經不太安定的地球打得稀巴拉。
克隆人出現。從克隆羊、克隆牛再到克隆豬,無畏的科學家正慾望催化克隆人的誕生。電影《逃出克隆島》中,人類為自己的克隆體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並且給克隆人洗腦,告訴他們人生終極目的就是去美好的聖島,其實人類需要的只是他們的器官。沒有人知道克隆人究竟是福音還是惡兆。克隆人類自己,我們同時面臨著技術和道德的障礙。
中國人終於拿到諾貝爾獎。中國人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這是我們特愛問的問題。諾貝爾獎是一個成就大師榮譽的獎項,許多得諾獎的人,其貢獻往往經歷幾十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檢驗。縱觀諾獎的歷屆得主,各個可謂是大師。與在獲獎上煞費苦心相比,花更多經歷想想如何培養出自己的大師是否要更加實際呢?

最期待實現的一則預測
兩岸統一。「兩岸統一」在當年的預測榜上排名第一,然而現在看來,在某種程度上這則預言只能算是一個美好願望。目前兩岸在經濟領域的聯系逐步加強、文化交流也日益廣泛,但在政治領域鮮有進展,「九二共識」還是迄今兩岸唯一的政治性文件。兩岸最終會在何時、以何種形式實現統一,現在論斷可能為時尚早。但推動兩岸互利共贏的格局,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扎實的經濟基礎是目前推進兩岸統一的現實手段。

⑻ 現代人與過去人的生活有什麼區別

生活的環境也不一樣,價值觀取向不一樣。過去人的生活物質少,生活品種類少,質量不好。現在商品種類多,現代人較過去人,生活質量有很大提高,生活方式更加快速、簡便。

⑼ 新中國現在和以前的生活變化對比

一、回首看歷史

解放前夕,舊中國的經濟已處於崩潰邊緣,連年戰爭留下滿目瘡痍,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市場蕭條,物價飛漲,失業現象嚴重,廣大勞動人民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

1949年,中國人民當家做了主人,當時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維持在最低的生存水平上。面對這樣的局面,黨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穩定物價,安排就業,以安定人民生活。廣大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熱情,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去,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質基礎。這在發展生產穩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對救民於水火的共產黨充滿了熱愛和感激,對自己當家做主充滿了自豪和熱情。「一五」時期被稱為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經濟建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但是,由於已知的諸多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們沒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實實的經濟建設中去,人民生活幾起幾落,在溫飽線上徘徊20年之久。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不會忘記,人民生活雖有改善,由於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市場供應匱乏,消費品供應不足,絕大多數商品都需要憑票證購買。正是在這個時期,整個世界經濟突飛猛進,相比之下,中國經濟以及人民生活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大了。

二、城鎮居民收入增長35倍

如今,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改革開放已30年,我省也同全國一樣,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跨越和大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主體分配向個人傾斜,使城鎮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到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829.45元,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高水平,與1981年相比,增長了35倍,26年間平均增速14.1%。總的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斷增加的,經歷了「快速增長、高速增長、平穩增長」的過程,收入渠道實現多元化。

一是工資性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主要來源,非工資性收入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雖然不斷下降,但仍佔60%以上,是家庭總收入的主要來源。2008年達到8677.27元,比1981年增加了8313.56元,增長了23倍。非工資性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呈不斷上升趨勢,2008年達到36.2%。工資性收入和非工資性收入增長及比例變化可劃分以下幾個階段:

非工資性收入發展時期。1981年至1985年,由於經濟體制尚處在起步階段,城鎮居民非工資性收入減少,收入仍以工資為主,工資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一直保持在90%—94%之間,變化甚微。隨著其他收入渠道的拓展,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漸漸表現出來,非工資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非工資性收入全面增長時期。1986年至1998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城鎮居民非工資性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呈上升趨勢。城鎮職工從事個體經營、第二職業、停薪留職的人數逐漸增多,是非工資性收入增加和收入來源多樣化的重要因素,這一時期非工資性收入還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非工資性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由15.27%,上升到1998年的26.46%,增加了10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增長較快,到1998年為4223.88元,比1986年的764.76元增加了3459.12元,增長了4.5倍。家庭總收入增加帶動工資性收入和非工資性收入同步上升,由1986年的648.01元,116.75元,上升到1998年的3106.32元和1117.56元,分別增長了3.8倍和8.6倍。

非工資性收入高速增長時期。1999年至2008年,非工資性收入顯著增加,占家庭收入比重穩中有升。1999年開始,在國企改革步伐加快,城鎮居民就業渠道拓寬及就業主動權變化的共同影響下,非工資性收入快速增加。2008年達4928.76元,占家庭收入比重為36.2%,同2000年相比,增加了3453.08元,8年間平均增速高達16.27%,比重上升5.64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與非工資性收入比例接近6:4。

二是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均快速增長。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達到97.74元,比2002年增加了29.22元,增長42.6%。經營凈收入為1154.14元,比2002年增加了332.96元。轉移性收入為3676.88元,占非工資性收入的比重為74.6%,比2002年增加了2003.48元,增長1.2倍。

三、農村居民收入增長27.3倍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省農村居民物質生活逐步豐裕,消費質量明顯提高,生活環境顯著改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到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32.7元,比1978年的181元增長27.3倍,平均每年增長11.6%。

回顧30年來,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與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可以劃分擺脫貧窮到解決溫飽、溫飽有餘到實現總體小康、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三個階段。

一是擺脫貧窮,解決溫飽(1978至1991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伴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由於我省農民人均佔有耕地面積較多,土地資源的優勢充分顯現,使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農民生活基本擺脫了貧窮,解決了溫飽。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181元增加到1991年的748元,增長4.1倍,年均增長11.5%;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從1979年的194元增加到1991年的649元,增長3.3倍,年均增長10.6%。恩格爾系數從1979年的67.5%下降到1991年的56.6%,下降10.9個百分點。

二是溫飽有餘,邁向總體小康(1992至1999年)

1992年,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特別是黨的十四大將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定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標志,改革進入了整體配套、重點突破和全面攻堅的新階段。

在這一時期,農村經濟改革邁出了重大步伐並取得了很大進展和突破,各種市場的建立使商品從「小流通」走向「大流通」,為商品交換提供了便利條件。農產品價格的提高為農民收入的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農民的生活水平也由溫飽有餘快速向總體小康邁進。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2年的807元增加到1999年的2261元,增長2.8倍,年均增長15.9%;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從1992年的643元增加到1999年的1348元,增長2.1倍,年均增長11.2%。恩格爾系數從1992年的59.4%下降到1999年的53.3%,下降了6.1個百分點。根據《全國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標准》測算,到1999年,我省農村居民生活基本實現了總體小康水平。

三是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2000至2008年)

進入新世紀,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主要是靠政策推動。自2003年以來的稅費改革、免除農業稅、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補貼等惠農政策,對減輕農民負擔、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農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顯著提高。

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32.7元,比2000年增長2.4倍,年均增長11.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443.2元,比2000年增長2.2倍,年均增長10.5%。恩格爾系數為39.6%,比2000年的45.4%下降了5.8個百分點。

30年來,我省農民人均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其增長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農民收入與農村改革密切相關。1978年開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81元增加到1988年的628元,增加447元,增長3.5倍,年均增長13.3%。而從1965年到1975年的十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40元增加到146元,僅增加6元。從1988年至1992年五年間基本沒有針對農村改革的政策措施出台,致使這一時期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平均增長僅為6.4%。再就是從2003年至2008年的5年間,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1%。

二是農民收入與農產品價格密切相關。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較快的年份是農產品價格較大幅度上調的幾年。改革以來這種情況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1979年至198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23元增加到463元,增長2.1倍,年均增長20.1%。第二次是1995年至199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610元增加到1997年的2186元,增長35.8%,年均增長16.6%。

三是農民收入與惠農政策密切相關。2003年以來,國家實施了稅費改革、免農業稅、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補貼等惠農政策,對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4年我省實行的「一免三補」政策,使農民人均直接增收228元,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48.5%。到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實際得到各種政策性補貼收入356元,同比增長41.3%,對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14%。也使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3年的2530元增加到2008年的4932.7元,增加2402.7元,增長95%,年均增長14.3%。

四是農民收入與打工收入密切相關。1978年至1983年是我省農民純收入高速增長時期,年均增長20.7%。這一時期,農民收入增長的推動力主要歸功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入90年代後,雖說家庭經營收入依然是農民收入的主體,但隨著農民外出打工收入(工資性收入)的不斷增加。使家庭經營收入所佔比重由1990年的86.9%下降到2008年的67.8%;而同期工資性收入所佔比重由8.1%提高到16.4%。從絕對數看,2008年我省農村居民家庭經營純收入為3344.7元,比1990年增長4.8倍,而同期工資性收入增長12.5倍。工資性收入對農民純收入的貢獻率由1990年的-5%,上升至2008年的13.3%,上升了18.3個百分點,顯現出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量的主要來源。而到2008年,我省農民收入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

(1)家庭經營收入成為農民收入主體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農戶成為獨立的經營單位,收入來源由集體統一經營為主轉向家庭經營為主。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為3344.72元,比1978年增長了55.8倍,年均增長13.9%,占純收入的比重為67.8%,比1978年上升35.5個百分點。

(2)非生產性經營收入增速最快

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非生產性經營純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為778元,比1978年增長了99.1倍,年均增長16%,比農民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年均增速高2.1個百分點。占純收入的比重為15.8%,比1978年上升11.5個百分點。

(3)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

2008年,全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810.17元,比1983年增長21.6倍,年均增長12.5%。工資性收入占純收入的比重已達16.4%,上升了10.9個百分點。

(4)農民收入貨幣化率大幅提高

30年來,隨著農村社會化、商品化進程的逐步加快,農村居民以食物收入為主的狀況逐步被貨幣收入所替代。1978年,農村居民出售農副產品收入人均僅為28元,占總收入的14.2%;人均現金純收入為64元,占總收入的32.3%。而到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出售產品收入4661.55元,比1978年增長165.5倍,占總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6%,提高了41.8個百分點;人均現金純收入達到4351.39元,增長66.9倍,占總收入的80.8%,提高了48.5個百分點。農民收入貨幣化程度的提高,可支配能力的增強,必將推動農民收入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轉變,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消費越來越多地納入到全社會的市場經濟循環中來。

四、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一)城鎮居民生活消費不斷增加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城鎮居民生活變化大體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分水嶺。改革開放前的30年,從物質供應短缺到衣食有保障,生活得到初步改善;改革開放後的30年,居民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實現了兩次跨越。

1。為溫飽奮斗的改革之前30年

「文革」結束後的70年代,盡管依然實行「定量」和「憑票」供應的計劃體制,但居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從吃的方面看,「一日三餐基本有保證」;從穿的方面看,是「三樣衣裝」(幹部裝、中山裝、列寧裝),「四種顏色」(灰、綠、藍、白);居民家庭耐用品擁有量則是以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收音機為代表的「三轉一響」。回顧這30年人民生活發展歷程,風雨坎坷,改善甚微。

2。邁向小康的改革30年

1978年以來,隨著我省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隨之改善,逐步向消費需求多元化,消費結構合理化方向發展。城鎮居民在追求物質生活質量的同時,精神生活質量也得到明顯提升。調查資料顯示,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已達9229.05元,比1981年的348.02元增長了28倍,年均增長13.7%。同時居民的消費觀念也隨著收入的增加在不斷的調整和轉變中,消費方式呈現質的變化,消費取向也日趨多樣性。

(1)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已達到小康

改革開放30年,我省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呈逐年下降趨勢,2008年恩格爾系數為34%,比1978年降低了23.5個百分點,表明我省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已由溫飽躍上小康。

1979年至1992年,我省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在50%-60%之間,城鎮居民收入主要用於食品消費,這一時期城鎮居民生活為溫飽型;1993年至1999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居民收入增加、消費內容逐漸豐富,城鎮居民用於其他方面消費的支出增多,恩格爾系數在40%-50%之間,我省城鎮居民家庭生活整體進入小康;2000年至2008年,隨著城鎮居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基本消費的滿足以及其他消費強勁增長,恩格爾系數降到34%。

(2)膳食結構更加合理,營養及綠色食品逐漸受青睞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講究食物營養結構的科學合理。居民食品消費結構由以糧食為主的「主食型」向營養美味的「副食型」轉變。各種精細、休閑、方便和保健食品大量湧入居民家庭,精煉油、水產品、水果、蔬菜等綠色、低糖、低熱量食品備受青睞,成為居民食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我省城鎮居民水產品、蛋類、水果和蔬菜年人均消費865.66元,占食品支出的30.5%。

(3)衣著消費走向時尚、品牌、個性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的追求,質量好、富有時尚感、品牌及彰顯個性化的服裝漸漸成為消費主流。我省城鎮居民衣著支出逐年上升,據調查,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支出1259.62元,比1981年增長22.8倍。

(4)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現代化,高檔次消費品進入普通百姓家

城鎮居民生活變化尤為顯著的是家庭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改革前人們追求的是「三響一轉」的「老四件」,即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收音機;改革初期又轉向以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錄音機等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二十世紀90年代,「老四件」飽和,「新三件」開始進入發展時期。進入2000年以後,城鎮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117.7台,洗衣機91.5台,電冰箱87台,已基本達到飽和。空調、家用電腦、家用汽車等新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快速攀升,成套傢具、洗衣機、彩色電視機、電冰箱、微波爐等已經進入更新換代階段。數碼相機、消毒碗櫃、飲水機、洗碗機、健身器材、家用電腦、攝像機、鋼琴、空調等新型產品,以較快速度進入尋常百姓的日常消費之中。

(5)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6.97平方米,居住條件更趨完善

住房條件是居民生活邁向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我省城鎮居民更加註重住房條件的改善。城鎮居民的住房朝著寬敞明亮、裝修高檔、功能齊全、使用方便的方向發展。調查資料顯示,1981年至1995年期間住房面積快速增長。特別是1998年房改之後,我省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迅速增加,1999年為10.28平方米,2008年達到26.97平方米,八年間人均居住面積增加了1.62倍,比改革之初的1981年增長了3.7倍。

居民用於居住的支出也快速增長,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支出達1285.29元,占消費支出的13.2%。2008年,有91.7%的城鎮居民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87.2%的家庭擁有單元配套住房;擁有普通樓房、平房及其他住房的僅佔12.8%。城鎮居民居住條件更加舒適,設施不斷完善,到2008年底,我省城鎮居民81.7%的家庭擁有兩居室以上的住房;61.5%的家庭對住房進行了裝修(平均每戶裝修費都在萬元以上);99.3%的家庭使用安全、衛生的自來水;88.3%家庭使用清潔能源;94.1%的家庭有集中供暖設備;有線電視普及率100%。

(6)交通通信消費趨向現代化,生活節奏明顯加快

隨著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化的交通通信迅速進入居民消費中。2002年以後,伴隨著手機價格及移動通信資費的降低,手機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尋常百姓家庭,到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量已達185部,一人多機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2008年,交通通信支出達到954.96元,比2002年增加了489.6元,增長了105%。近幾年,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人們出行次數增加,出行距離越來越遠,家用汽車作為現代交通工具已成為家庭,尤其是中青年家庭追逐的熱點。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汽車3.89輛,比2002年增長8.9倍。

(7)文化教育、醫療保健等個性化消費受到重視

城鎮居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也更加註重自己的身體、精神和文化素養的提高。調查資料顯示,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平均每人用於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達914.47元,比1981年的1.1元(醫葯費)增長了831倍;用於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方面的支出為1071.8元,比1981年的6.4元(學費、電影費和托兒費)增長167倍。

(二)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大幅提升

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443.24元,比1980年增加了3227元,增長14.9倍,年均增長10.5%;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由1979年的0.648下降至2008年的0.396,下降了25.2個百分點。

1。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明顯優化

(1)恩格爾系數下降25.2個百分點

恩格爾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2008年,我省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1979年的64.8%下降至39.6%,下降了25.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我省農村居民已經擺脫了貧困,解決了溫飽,實現了總體小康,正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

(2)消費領域不斷拓寬,物質文化生活更加充實

30年來,隨著人們溫飽問題的解決,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農民學文化、學技術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重視文化教育、講究文明生活的氛圍已在我省農村日漸形成。2008年,我省農民家庭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342元,比1980年增加332.1元,增長33.5倍,年均增長13.8%,其所佔比重為9.9%,上升了5.4個百分點。

(3)服務性支出大幅增加

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服務社會化趨勢愈加明顯,服務性消費的需求不斷上升。2007年我省農村居民家庭用於文化和服務性消費支出比1979年增長171倍,年均增長20.9%,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9%,比1979年上升9個百分點。

2。農村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1)食品消費趨向營養型

30年來,我省農民已基本改變了傳統上以糧食為基本食物的單一結構,從而向以消費肉、蛋、奶、魚、水果等食物結構的轉變,膳食結構更加優化,飲食更加營養、科學。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362元,比1980年增加1223元,年均增長8.4%。從食品消費量看,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消費糧食179公斤,比1980年下降了45.3%,肉禽增長15.5%,蛋類增長6.13倍,水產類增長4.75倍。

(2)衣著消費趨向時尚、城市化

30年來,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農村居民的衣著消費觀念日新月異,日趨城市化。穿著更加註重服裝的質地、款式和色彩的搭配,服裝的名牌化、時裝化和個性化成為人們的一種追求,成衣化消費傾向也成為衣著消費的主流。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254元,比1980年增加228元,年均增長8.0%。

(3)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極大改善

30年來,我省農民居住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已經由滿足基本居住需求逐步向講究居住環境、住房質量、室內裝飾和配套設施轉變。2008年我省農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530.7元,比1980年增加374.2元,年均增長11.8%,人均住房面積也由1980年的9.1平方米提高到21.2平方米,增加了12.1平方米,人均住房價值達到6676元,比1980年的108元增長了60.8倍。

(4)交通、通訊消費快速增長

30年來,由於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交通道路和通信網路的建設,使得我省農村交通通信網路已初步形成。農村居民出行使用的個人交通工具從最早的自行車、摩托車,發展到現在的機動車或家用汽車;農村居民的通信方式也從電報、信函到電話、手機、網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2008年,我省農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訊支出356元,與1980年相比,年均增長28.9%。2008年,我省農村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電話機達到68部、行動電話機126部、摩托車60輛、自行車69輛、擁有生活用汽車0.38輛。所有這些變化,說明農民的消費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家庭有條件、有能力享受現在交通、通訊工具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5)現代化耐用品走進農戶,老「四件」基本淡出

30年來,農村居民生活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體現在耐用消費品不斷升級換代。由80年代自行車、縫紉機、鍾表和收音機「老四件」到90年代的彩電、冰箱、洗衣機和錄像機的「新四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老四件」除自行車外已基本淡出了歷史舞台;「新四件」中錄像機已被影碟機所取代,彩電、冰箱、洗衣機也在加速更新換代;而科技含量更高的微波爐、影碟機、攝像機、家用計算機等現代家電產品正逐步走進農民家庭。

3。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已達50%以上

自黨的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以來,我省建設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得以較快的速度推進,到2007年,我省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已達49.1%,比2002年的13.6%提高了35.5個百分點。根據現已掌握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農村居民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居住質量指數等有關小康檢測的主要指標來判斷,2008年,我省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超過50%已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說,我省用8年的時間走過了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一半多的路程。

60年來,我省城鄉居民生活變化巨大。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努力抓好發展,抓好民生,抓好穩定,我們未來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⑽ 現在人的生活比以前有什麼變化

教育被重視了,文盲少了。
上網的人多了,串門的人少了。

收入高了,衣服越穿越貴了,越穿越薄了。
吃的越來越好,越講究健康,胖的人多了。

住的更舒適了,請保姆的人多了。
一切變得方便了,花錢的地方也多了。

思想越來越發達了,人也越來越空虛了。

以前的純朴、真誠、少見了。
淡情了,重利了。
慾望多了,快樂少了。
信息更暢通了,比較更多,婚姻更不穩定了。
社會進步了,壓力更大了,責任更重了。

閱讀全文

與和過去相比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