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利用馬原,結合大學生活,來談談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兩者的關系。 求要點
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以及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抓重點,不能平均的對待每個問題。學習與休息是大學中的一對矛盾,很顯然學習是屬於主要矛盾,休息屬於次要矛盾。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我們來到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學習,不是為了休息的,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習這一主要矛盾,堅決抵制懶惰貪玩的壞習慣,荒廢了我們的大學生活。
現如今,我們的大學生活都有許多的實踐機會,但是我們要抓住我們參加社會實踐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們參加社會實踐主要是為了鍛煉我們自己,學到更多的人際交往技巧,為我們以後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並不是為了我們要在學生會坐到多大的官,我們要在我們的兼職中賺取多少錢。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把提升自己作為我們的主要矛盾,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抓錯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度過一個毫無意義的大學生活。畢竟我們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校的生活相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已經不是很多了,我們要好好珍惜,免得以後後悔,至於像上班賺錢的這類的事,以後多的是機會。
㈡ 求文章一篇 以學好馬原,終生受益為題寫文章一篇1000字以上,結合實際與自身
學好馬原,終生受益
馬原是世界的瑰寶,是人類的精神支柱。
學好馬原能讓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世界觀來源於人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是指人們對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領悟人生真諦,首先要對人的本質是什麼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馬克思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人的本質進行了科學闡釋。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關於本質,人們通常的解釋是:(1) 事物的內部聯系,相對於事物的表現形式。如馬克思說,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二為一, 一切科學就成為多餘的了。在這個意義上,本質即本質聯系。(2) 事物的根本性質,相對於事物的一般屬性、非本質屬性而言,是事物眾多屬性中的一種重要屬性。在這個意義上 , 本質即本質屬性。
學好馬原能讓我們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觀主要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對「人為什麼活著」這一人生根本問題的認識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實踐中關於自身行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實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生觀的核心。首先,人生目的決定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規定了人生活動的大方向,對人們所從事的具體活動起著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為的動力源泉。其次,人生目的決定持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再次,人生目的決定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價值標准。正確的人生目的會使人懂得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錯誤的人生目的則會使人把人生價值理解為向社會和他人進行索取。
學好馬原能讓我們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所謂人生態度,是指人們通過生活實踐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基本意圖。它的形成既是一定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也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其中,認知、情感、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三種心理因素。在人生實踐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待和處理,就可以正確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具體而言端正人生態度就要做到:認真,即要明確生活目標和肩負的責任,清醒認真地面對生活;務實,即以科學的態度看待人生,以務實的精神創造人生,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做好每一件事;樂觀,對人生要充滿自信,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進取,要適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自強不息,敢為人先,努力提升生命的價值。
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學好馬原能讓我們價值觀與人生價值。價值是一個含義十分復雜的范疇。在哲學中,價值的一般本質在於,它是現實的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某種事物或現象具有價值,就是該事物或現象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成為人們的興趣、目的所追求的對象。價值觀是人們關於什麼是價值、怎樣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根本觀點。價值觀的內容,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准則,成為人們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是光榮還是可恥的評價標准。
學好馬原能讓我們人生價值的實現。人們根據自己的價值標准選擇人生目的,在實踐中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此,正確把握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和方法至關重要。首先,人生價值實現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人生價值的實現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人的創造力的形成、發展和發揮都要依賴於一定的社會客觀條件。人生價值目標還要與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
㈢ 你認為大學生應該如何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請結合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實際論述
1、首先,要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為此,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用它來武裝我們的頭腦;同時,還要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2、其次,要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覺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樹立和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第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辨別和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文化的影響。
第三、不斷增強服務社會的本領,積極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
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角度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㈣ 運用「馬原」中的某一觀點分析或解決實際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的聯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之一,是人們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
比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就是事物的普遍聯系。
事物總是前進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進,這就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苦難,前途總是光明的,只不過前途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㈤ 考研政治馬原理之認識與實踐辯證統一原理解析
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規定。在實際工作中運用這一原理,就必須做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
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發展變化著的客觀實際出發,從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出發,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認識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觀成分。馬克思主義原理本身是從實際出發的產物,是對現存歷史活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實際應用也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而不能生搬硬套。從實際出發,關鍵是要注重事實,從事實出發。只有注重事實,才能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
―切從實際出發,說到底,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所謂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中找出其固有的規律即事物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的向導。
堅持實事求是,必須解放思想。所謂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陳舊觀念和主觀偏見的?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也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辯證統一的,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創造性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拓新局面。只是二者的著眼點不同,解放思想著眼於主體方面,強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事求是著眼於從客體方面,強調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體現了徹底的唯物論和徹底的辯證法的統一,體現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律性的統一。
二、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努力做到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人類的實踐和認識是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不斷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創新是―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只有創新,才能使我們的思想和理論隨著實際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真正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這是我們的治黨治國之道,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之道,也是我們每個人學習和工作的成功之道。
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認識的任務不僅在於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於改造世界。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歸根結底是要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結合起來。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須正確地認識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決定了理論與實踐必須相結合。理論以實踐為基礎,實踐以理論為指導。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離開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達到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徑。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既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也是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改造客觀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類社會。改造主觀世界就是改造人們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觀,即改造觀察和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㈥ 請問學習馬原對生活有什麼幫助
學習馬克思原理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首先可以了解資本的本質。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還有各種剩餘勞動價值,剩餘時間,等各種經濟上的問題。
㈦ 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辯證法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一般性原理。人人都愛錢,但是不同的是有人喜歡不勞而獲的金錢,有人喜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快樂。 二,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今天他心情不好,說不定是由於昨天你發給他的一條簡訊攪的。 三,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空想的永遠是矮子,只有付諸於行動才會成為巨人。馬克思主義者從來都是知行合一。 四,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年輕人,不要看低任何一個新手,新的事物總是有強大的生命力。 五,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剛認識一個人,得到的印象往往是不全面的,是片面的概念化的,想要真正熟識一個人,理解他的想法與性格,需要大量的感性認識,並認真分析,才能上升到正確的理性認識,才能真正「懂」他。 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一個人收入,家庭狀況,財產狀況,基本就可以判定他的日常行為了。試析,一個人月收入1000元的人,可能去買寶馬嗎?明顯不現實。 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學生的主要矛盾是學習,次要矛盾才是談戀愛啊、踢足球啊、玩游戲啊,等等。 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他為什麼不選擇她做女朋友?習慣、個性不適合,都是假的,真的主要方面是因為她長的不漂亮。 。。。 太多太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是它的實踐性,它直面這個社會現實,從來不迴避問題,它能幫助人更要的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馬哲就是一把劍,帶著這把利劍你才能上社會這個戰場。一個個的解決矛盾和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正確的世界觀的方法論,年輕人學習之,大有裨益。 馬哲也構成了我世界觀的一部分,我的世界觀由六部分構成,其中一個就是馬哲。 好好學習,深入理解之。
㈧ 大學生怎麼學習馬原
一,馬原如何學習?
學習馬原是一定要靠背的,馬原內容含義抽象,重在理解,課上聽課一定要著重在內容理解上面。並且注意老師講課的側重點,做筆記也是很重要的。復習時建議通過思維導圖來輔助記憶。平時無論學習還是復習都要注重效率。「十個小時的勤奮,也比不上一個小時的專注」。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在背誦,復習的時候更加快捷迅速地熟悉整個章節的內容。簡答題出題范圍一般在二級,三級知識點里。復習時著重重學習三級就可以,因為在學習三級知識點的過程中就已經是把二級學了。論述題想要拿分就需要我們多去積累和背誦,多思考,總結拿分規律。
三,知識點總結
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它有哪些主要特徵?p2
(1)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的後繼者所發展的(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以批判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科(從階段屬性講)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科學性,實踐性,革命性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直接理論來源是什麼?p5
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三大理論來源: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3.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如何理解?p22
哲學是系統化和理論化的世界觀
4.什麼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哪兩個方面的內容?p22
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兩個方面:其一,存在和思維,究竟誰是世界的本原;其二,我們關系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於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事實?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區別分別是什麼?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區別在於是世界的本源.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即物質決定意識.而唯心主義者則相反,認識世界的本源是意識.
2)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世界。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形而上學則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前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情內部矛盾的存在作用
6.唯物主義經過了哪幾個發展階段?各個階段分別有什麼特點?p24
答:唯物主義在歷史上經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和列寧提出的現代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從具體物質形態出發說明世界
2.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即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以近代科學為基礎,把物質等同於原子
3現代唯物主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
7.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及其哲學意義是什麼?p24
含義:物質是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並為我們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義:1)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2)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3)體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4)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使唯物主義成為徹底的、完備的、真正科學的理論
8.意識的起源和本質是什麼?p28
起源: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意識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本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
9.如何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p29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4)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10.如何理解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p30
1)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11.如何理解運動和發展的關系?p36
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從內容上看,事物的發展的過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繫上的更新。
12.社會生活的實踐性的主要體現是什麼?p27
1)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2)實踐形成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3)實踐構成社會發展的動力
13.如何理解物質世界的聯系與發展及其方法論意義?p37
1)事物的聯系和發展是通過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必然性與偶然性,現實性與可能性等一系列基本環節得以實現。2)事物聯系和發展的一系列基本環節的展開,包含並體現為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一系列基本規律。
2)聯系意義1.要求我們要善於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2,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和持續發展。3,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我們應順應世界潮流,抓住機遇,擴大開放,發展自己。
發展意義:要求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2.要求我們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3.要求我們知道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14.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分別是什麼?p39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2)量變質變規律,揭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前進和曲折是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15.矛盾及其基本屬性是什麼?p40
(1)矛盾的含義: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哲學范疇
(2)矛盾的基本屬性:對立屬性,即斗爭性;統一屬性,即同一性
16.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p40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沒有同一性也沒有斗爭性,斗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
17.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p42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共性屬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共性的個性。
18.什麼是質量度?p43
1)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
2)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關系表示的規定性。
3)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圍,度的兩端叫關節點或臨界點,超出度的范圍,此物就轉化為他物。
19.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p44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是: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第三,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循環,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體現了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20.辯證的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p44
辯證的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第二,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第四,辨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
意義: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要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否定觀。
21.如何理解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p45
即曲折性發展,曲折性體現在回復性上,其中有暫時的停頓或倒退,但是經過曲折終將為事物的發展開辟道路。
22.什麼是實踐?實踐的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有哪些?p59
(1)實踐的含義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質活動
(2)實踐的基本特徵
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3)實踐的基本形式
基本:物質生產實踐,社會政治實踐和科學文化實踐
新:虛擬實踐
23.如何理解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p62
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認識的目的4)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
24.如何理解認識的本質?p64
分為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
1)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堅持反映論的立場,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在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看來,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後天接觸實際中得來的。
2)唯心主義認識路線否認認識是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把認識看作是先於物質,先於人的實踐經驗的東西。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主觀自生的。
25.能動革命的反映論與消極直觀的反映論的主要區別在哪裡?p65
1)實踐觀方面的區別
消極直觀的反映論忽視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把認識看作是主體對客體被動、直觀的反映。
能動革命的反映論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指出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強調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發展動力、根本目的和檢驗手段。
2)辯證法方面的區別
消極直觀的反映論否定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認為認識象照鏡子一樣是一次性完成的
能動革命的反映論把唯物辯證法應用於認識論,科學地說明了認識多次反復、無限發展的辯證過程;肯定了正確認識對革命實踐的能動指導作用。
26.如何理解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p67
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辯證發展過程。
27.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p69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1)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2)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和深化到理性認識。(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28.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觀性與一元性?p74
1)真理的客觀性,指真理的內容是對客觀事物極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人與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
2)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於特定的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
29.如何理解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p75
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的內容表明了主客觀統一的確定性和發展的無限性。
真理的相對性,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度的。
30.如何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p82
⑴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認
識符合客觀實際,檢驗真理就是判斷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只能將主觀與客觀聯系起來,而能夠聯系主客觀的只有實踐。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系起來的橋梁,是主觀與客觀的「交錯點」。
⑵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正是實踐這一直接現實性的特點,使人們的主觀觀念可以在現實中得到印證,是否符合客觀實在,是否取得預想的向良性方向發展的結果,使它成為檢驗真理標準的主要依據。
31.哲學上的價值涵義及特性?p85
1)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於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於主體需要的意義
2)特性:客觀性,主體性,社會歷史性,多維性
32.如何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p107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1)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極其條件的主觀反映。2)社會意識是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3)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社會意識也相應地或早或遲的發生變化和發展。4)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以理論,觀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會存在。
33.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表現?p108
1)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歷史繼承性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
34.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p111
1)科學技術能夠應用於生產過程,與生產力中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等因素相結合而轉化為實際生產力。2)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會引起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素質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夠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可以極大的提高勞動生產率。
35.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系?p113.p118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是: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構成二者的矛盾運動4)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內在聯系構成了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36,人民群眾的含義是什麼?其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p140
從質上看,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是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看,人民群眾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作用表現:.①人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②人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7.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什麼?p158
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
3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與勞動的二重性?p152
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二重性: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勞動,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勞動。
39.價值規律的內容,表現形式及作用?p155
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
表現形式: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
積極作用:1)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不配比例;2)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3)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消極作用:1)導致社會資源浪費;2)導致收入兩極分化;3)阻礙技術的進步.
40.如何理解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p169
1)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要具備兩個條件:1勞動者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2勞動者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物質條件。這兩個條件是在封建社會後期發生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2)貨幣轉化為資本:貨幣所有者購買到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能夠獲得剩餘價值,貨幣也就轉化為資本。貨幣轉化為資本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的。
41.生產剩餘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是什麼?p176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勞動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剩餘價值。
42.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劃分的依據及其意義?p175
可變資本: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
不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
依據: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採取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形態,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餘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意義:1),進一步揭示了剩餘價值的源泉2),為確定資本家對僱傭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43.什麼是資本積累?其本質及歷史趨勢是什麼?p179
資本積累是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即剩餘價值的資本化。
本質:資本家不斷利用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和統治。
歷史趨勢: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勝利。
44.如何理解剩餘價值和利潤的關系?p186
利潤實際上來源於資本家用可變資本購買的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和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剩餘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表現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剩餘價值和利潤所不同的只是,剩餘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資本而言的。
45.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及根本原因是什麼?p189
基本特徵:生產過剩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第二,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46.壟斷產生的原因是什麼?p203
1)當生產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極少數企業就會聯合起來,操縱和控制本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壟斷,以獲得高利潤2)企業規模巨大,形成對競爭的限制,也會產生壟斷3)激烈的競爭給競爭各方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兩敗俱傷,企業之間會達成妥協,聯合起來,實行壟斷。
47.壟斷條件下的競爭有何新特點?p204
總:規模大,時間長,手段殘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壞性
(1)競爭的主要目的是要攫取高額壟斷利潤以及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壟斷地位.(2)競爭的規模比過去空前擴大.(3)競爭的手段更加多樣,無所不用其極4)競爭的范圍由經濟領域擴展到各個領域、由國內擴展到國外(5)競爭程度更加激烈,時間更加持久,破壞性後果更加嚴重.
48.金融寡頭在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中統治的手段分別是什麼?p215
1)在經濟領域,金融寡頭實行全面統治的主要手段是「參與制」。2)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它在經濟上的統治。
49.經濟全球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p217
1.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2)貿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4)企業生產經營全球化
2.經濟全球化的後果
總: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1)發展中國家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增強經濟的競爭力;
2)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擴大就業,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的優勢
3)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以對外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
4)可以藉助投資自由化和比較優勢組建大型跨國公司,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消極的後果: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擴大.2)在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生。3)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後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4)是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一種全球行為,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著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
50.如何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p228
1).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後果
2)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是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
3)雖說資本主義發生了一些新變化,但是這些變化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並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㈨ 用馬克思基本原理結合實際及分析一種社會現象
一提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這些年輕人不禁想起在校時枯燥的政治課:老師在前面高談闊論,我們就趴在桌子上睡覺,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數還高,數學題至少還有幾個「書生」(也就是「獃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馬列主義NOWAY,NOONE!
當然,在校園的中愜意、浪漫了幾年的我們,終究會走出象牙塔,跌進這個復雜、快節奏的社會,每天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江湖」中面對各種矛盾、處理各種關系。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疲於應付的大腦如果不能將它們完全搞定,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出現,於是,惡性循環產生了。此時,我們是多麼希望有一雙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過虛假的外在現象直見本質,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劍,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最最需要的那雙慧眼、那柄利劍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哲學——確切的說就是我們一直認為最沒實際應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下面我就將自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體會的幾個知識點在生活中的應用作以簡單論述: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
有人說哲學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是的,哲學並沒有為我們指明向哪個方向拐,卻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權衡得失,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在你選擇了任意一個方向後,如果特別順利,你就應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陽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窪窪;如果道路比較泥濘,就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自己得到的鍛煉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邊的風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沒有哲學的全面分析,我們這些急功近利的年輕人很可能會在遇到挫折後就匆匆折回,如果順利也罷,如果前途還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這些或多或少的反復磨去了不少;而且,我們在選擇了一條路後,往往會懷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們繞過的坑窪、磚頭絆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響了我們前進的速度。
同樣一件事情,你可以從消極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從積極的方面去看,關鍵是怎樣調整心態:例如,我們這些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會多做一些工作,許多人便只是被動的抱怨,消極怠工;而另一些人則把它看作是一些學習的機會,主動積極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對單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試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哪,你的才華和能力恰恰是在這些小事中體現出來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辨證法的分析對象、辯證思維方法應用對象。成語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個硬幣,暗指什麼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都是這個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辯證的去看,這個道理誰都能理解,關鍵是自己身在其中時要清醒:順境時要冷靜、別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積極的等待(也就是一邊充電一邊等待),而且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矛盾」可以泛指為「問題」、「困難」。詩有雲:「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可見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了,可正是這些坎坷讓我們一天天長大、成熟。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正確面對他們,承認「矛盾」的積極作用,既然「問題」在所難免,為什麼我們不把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機會哪?反正我對電腦硬體的知識的了解,都是從解決家裡電腦的問題學來的。
在與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樣難免出現一些矛盾,我們也不要千方百計掩飾或一次次的僅僅通過自己的讓步來避免矛盾的激化。我們應該明白,這些矛盾可能會反而促使我們彼此加深了解,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關系,「不打不相識」嗎!實際上矛盾的發展只有三種結果:一方壓倒另一方;雙方同歸於盡;一種新的對立統一關系產生。所以我們既不能一再的謙讓,也不要拼個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尋求建立一種新的平衡關系。
三、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處理各種問題要分清主次、考慮輕重緩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大堆問題撲面而來,到底哪個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影響最大的,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集中起來,別的問題到要讓路,解決了這個關鍵問題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問題辦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沒什麼大的原則性的錯誤就行了,完美主義者是最累的。
而一個問題、一個矛盾又有一方起著決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會事倍功半。比如我們通常會遇到的「工作與學習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覺得「越到考試工作越忙!」,分析起來,我們不可能從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時間,所以關鍵就是怎樣在業余時間上做文章,少睡一會兒、少玩會兒、提高點效率、平時緊張點不就行了嗎?關鍵之關鍵有成了平時要控制自己多學一點兒。另外,辦事要有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雙方總是處在不斷的轉化中;
這點大家很容易由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理解,想想VCD剛出現時,「求」大於「供」,利潤很大,大量廠家一窩蜂的生產之後,矛盾就轉化了。而對於我們中有些總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金子們」,很多情況下,是在抱怨中虛度了時光,等機會真正來臨,又沒有能力把握了,變成了「用武之地無英雄」了。所以正在郁悶的我們更要打牢基礎,要知道「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
五、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我對這點的認識是比較深刻的,這也是來自鋼琴的學習,因為我這個人興趣比較廣泛,音樂、美術、英語、乒乓球、攝影樣樣喜歡,但因為小時候沒有機會接觸,總想找個什麼機會彌補,後來終於知道了青年宮有這樣的鋼琴成人班,便歡天喜地的報了名,開始還挺新鮮,可每天最少得練一個小時,真是沒辦法堅持,而且老師說至少的彈兩年才能像點樣子——還得聰穎好學,後來沒倆月我就退學了。之後我就琢磨:學點什麼才能又省力見效又快哪?鋼琴得彈兩年;素描、色彩什麼的沒兩年也差的多吧;英語就更別說了,這都學了十多年了不還那樣嗎?想來想去終於明白了:什麼都得慢慢積累,別太急於求成,人的時間是很有限的,踏下心來認認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經很不容易了。你如果想在「台上」風光十分鍾,還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
這其實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種的「度」的道理。節儉是一種美德——過分了就是吝嗇;忍讓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軟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別注意這個「度」:對人別太苛刻,那樣會讓人無法與你相處——也不能太軟弱、沒主見,這樣大家總是充當保護的角色,在困難的時候又沒法得到你應有的支持,當然也不願和你呆在一起;對自己別太苛刻,那樣活著會很累,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是逼著自己比別人強,最後贏了別人輸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縱,人都有惰性,誰都知道呆著輕松,可還得逼著自己盡量克服這種惰性,在年輕的時候多學一點東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關系;
我們總是抱怨機會太偶然,再輪到自己頭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卻沒有想到偶然中又蘊藏著必然。汪國真說過:「實力就是機會!」的確,只要你有實力,在你的言談舉止中,在你處理的任何小事中,群眾雪亮的眼睛當然能夠辨別出你的與眾不同,領導自然也會將難度一件大於一件的事情交給你處理,機會自然多了,得到的鍛煉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而認識則可以指導實踐,這可以引申到我們面臨的「學習」與「應用」的關系,通常我們在業余時間學習,都比較辛苦。也許是因為書本上學到的東西真的與實際相差太大,或認為有些科目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高數」、「管理學」一類的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總之是沒什麼興趣,我們基本上都是被逼學習,單單為了「考」而學。其實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辨證法的邏輯觀點,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廣度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體,正因為哲學是科學的科學、具有指導一切的普遍性,我們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個具體問題上給出明確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來沒什麼實際應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應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高數」最主要的是鍛煉了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解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處理各種問題的過程,先對題目進行分析、弄清題意,然後考慮屬於哪些知識點,找出關鍵問題,再搜索一下大腦中有幾種方案可以解題,判斷一下那種方案最簡便,之後便是具體解題過程,最後再檢查一下就ok了。在生活中我們也應注意說話辦事的邏輯性、條理性。
而像「管理學」,雖然我們不是高層管理者,卻仍處在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中,知道如何「管理」也就知道了如何「被管理」,比如管理學中有個「例外原則「:即領導一般只抓最好的和最差的,所以你要想擁有更多機會,就要努力做的最好。
另外,也許一些科目沒有明顯的作用,或是目前沒有作用,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卻告訴我們:既然學了就應該努力掌握。所以我們應該樹立「學而有用」的思想,相信「藝多不壓身」,而且要想辦法多應用,在應用中你就會有進一步的認識,在應用中學東西也比較快。
八、現象與本質的關系
現象必然與本質有一定的聯系,哪怕是假象也只是本質的一種特殊表現;所以觀察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必然能夠了解它的部分內心活動。而我們在認知事物或是了解一個人時,應該全面分析各種現象,因此與一個人交往要注意別過分相信「第一印象」,那隻是某時某地某種環境下給你留下的某個印象。
我們在工作時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辛苦工作了大半天,剛閉會兒眼睛,領導偏偏這時候來找你了,俗話說「不打饞的、不打懶的、只打不長眼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做些表面文章哪?領導同事在眼前時多幹活,桌子上什麼時候都擺一大堆文件。我認為工作的確需要別人認可,但沒必要太刻意,你只要平和心態、干凈利索的把手頭的活干好,別人也會通過你表現出來的多種現象了解你的本質的。
九、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任何事物都是一個矛盾體,既是一系列對立統一關系的集合,事物之間便可能存在相同的矛盾,也可能有自己獨特的矛盾,這便是矛盾的共性與個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事物的不同特點、人的不同個性。這里我想強調一下「個性」,因為我們受「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響較深,不太鼓勵個性的張揚。實際上,我認為有「個性」到也不一定非穿奇裝異服,或是處處不屑與人相同,他更反映在你與他人相同之處的特殊上,比如對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獨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由自己獨特的創意,特別是「創造力」最能體現出你的與眾不同。
十、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明白了這個本質,也就清楚了我們要想發展,就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有用武之地的「英雄」們,在放電的同時別忘充電;沒機會放電的同志們更應該抓緊機會充電。有人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可要緊的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這句話說得真是太好了,我們發展的黃金時間,或者說為我們以後發展打牢基礎的黃金時間就是現在——為數不多的幾年。
年輕朋友們,讓我們向著遠方的理想,拚搏奮斗吧,世界是屬於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