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甲龍生活在哪個紀

甲龍生活在哪個紀

發布時間:2022-09-09 00:59:08

㈠ 甲龍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簡述

編輯

植物食白堊紀晚期美國、加拿大系甲龍類中最大的恐龍,形態上與優頭甲龍有相似

甲龍

及「venter」(意即「鼓起的部份」),指它身體的寬闊。

由布朗帶領的研究隊於1906年在蒙大拿州的地獄溪地層發現大面甲龍的模式化石(編號AMNH 5895)。這個化石有頭顱骨的頂部、脊骨、肋骨、部份肩胛骨及裝甲。六年前,布朗在懷俄明州的蘭斯地層發現一隻大型的獸腳亞目恐龍的化石(編號AMNH 5866),於1905年稱為「Dynamosaurus imperiosus」,但現時多被認為是屬於暴龍(Tyrannosaurus rex)的。連同編號AMNH 5866標本,及多於75塊不同大小的甲板,都被認為是Dynamosaurus。但是,這些甲板都與大面甲龍的甲板一致,極有可能其實是屬於大面甲龍的。於1910年,布朗在艾伯塔省發現了大面甲龍的第三個標本(編號AMNH 5214)。編號AMNH 5214標本包括了一個完整的頭顱骨及首次辨識出的尾巴棒槌、肋骨、肢骨及裝甲。所有以上的三個標本都存放於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甲龍最大的頭顱骨(編號NMC 8880)是由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 Sternberg)於1947年於艾伯塔省發現,並已存放於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很多其它獨立的骨頭、裝甲及牙齒亦都被發現。

㈡ 背甲龍生活的世紀在哪

背甲龍生活的世紀在白堊紀,背甲龍常常被認為是裝甲恐龍的始祖。它的特徵就是全身帶甲殼的身體和巨大的椎尾。

㈢ 甲龍是什麼時期出現的

甲龍意為「堅固的蜥蜴」,是甲龍科下的一個屬,它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層中被發現的,年代屬於白堊紀末期。甲龍的骨骼還沒有完整地被發現,它常常被認為是裝甲恐龍的原型。其他甲龍科亦同樣有它的特徵,如重裝甲的身軀及巨型的尾巴棒槌,但甲龍卻是這個科內最大型的成員。

最後的恐龍

甲龍類是恐龍大家族中較晚出現的類群,直到白堊紀末期才剛剛登上歷史舞台。各種甲龍組合成了恐龍大家族中一支獨特的類群,叫做甲龍類,在分類學上的位置就是爬行綱、鳥臀目、甲龍亞目。

甲龍身體上部覆蓋著厚厚的鱗片,背上有兩排刺,頭頂有一對角。甲龍有個像高爾夫球棒一樣的尾巴。它的四隻腿都是短的,脖子也很短,腦袋是寬寬的。

它的骨質、釘狀的骨板與錘狀的尾巴提供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它的骨骼在蒙大拿州發掘到,屬於恐龍族群中最後滅絕的一支。

㈣ 甲龍生活在哪個時期

晚白堊紀,鳥龍類中的甲龍異軍突現。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防禦裝備達到頂點的要算甲龍了。它的頭幾乎被外麵包裹的骨甲蓋滿。眼前孔沒有了,上顳顬孔被封閉了,側顳顬孔只剩下一個小裂隙,背上還有大大小小的骨甲。這些骨甲也可以叫甲板,是很重的。每一塊甲板是五角形的,從脖子到尾巴,遍及全身。由於它有這樣一層厚的甲板,非常像坦克,所以甲龍又被叫做坦克龍。這樣的甲板是必需的,因為甲龍必須防備與它生活在一起的肉食性恐龍——霸王龍、暴龍的進攻。甲龍的甲板在那個時候是很成功的。

當然,沒有一種武器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一種防禦的裝備是牢不可破的。甲龍盡管有較完善的甲板保護身體,但它還是有許多缺點,容易被攻擊。假如有一隻巨大的霸王龍遇到甲龍,用強勁的後肢踏住它,那可怕的帶鋸齒的牙齒是能夠撕開甲龍的腹側而把它吃掉的。生物總是在適應外界環境的,後期發展起來的甲龍在它的腹部朝後地方,增加了一排或幾排大的骨刺,這樣,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不受攻擊了。

甲龍除了有甲板和側棘以外,還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尾巴的末端粗大,形成錘子一樣的東西。當甲龍和它的敵人進行生死搏鬥時,會掄起錘子般的尾巴,狠狠地打擊來犯者,使敵人負傷而狼狽逃竄。

最早在地球上出現甲龍的時代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甲龍發現在亞洲、歐洲和澳大利亞,最近在南極也有發現。

㈤ 甲龍有哪些特點

甲龍:是白堊紀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背部有堅硬的骨甲、骨甲上長有骨刺。因為它身披厚甲,體型巨大,所以有「活坦克」之稱。它們的特點是:有寬闊,堅固的頭骨和棒槌狀的尾巴。它的頭骨上有骨質的眼瞼,可以抵禦肉食恐龍鋒利的爪子,背部、脖子、尾巴也用甲板武裝,甲板上還有一些釘狀物和板狀物,眼睛上部有三角形的骨甲。甲龍的尾巴別具特色,尾巴至少有30千克重,更可怕的是尾巴末端長著一個棒槌狀的東西,這條尾巴揮過去,打著誰誰都受不了,所以,即使遇上兇殘的暴龍之類的食肉恐龍,它也不怕。當然,需要穩住自己的陣腳不要讓對方掀了四腳朝天,因為柔軟的腹部一旦暴露出來,那可就慘了。甲龍身長6~7米左右,估計重達2噸,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區。

㈥ 不考慮年代:甲龍和白犀牛誰更厲害為什麼

當然是甲龍厲害,光體型上甲龍就比犀牛大的多

甲龍:是白堊紀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背部有堅硬的骨甲、骨甲上長有骨刺。因為它身披厚甲,體型巨大,所以有「活坦克」之稱。它們的特點是:有寬闊,堅固的頭骨和棒槌狀的尾巴。它的頭骨上有骨質的眼瞼,可以抵禦肉食恐龍鋒利的爪子,背部、脖子、尾巴也用甲板武裝,甲板上還有一些釘狀物和板狀物,眼睛上部有三角形的骨甲。甲龍的尾巴別具特色,尾巴至少有30千克重,更可怕的是尾巴末端長著一個棒槌狀的東西,這條尾巴揮過去,打著誰誰都受不了,所以,即使遇上兇殘的暴龍之類的食肉恐龍,它也不怕。當然,需要穩住自己的陣腳不要讓對方掀了四腳朝天,因為柔軟的腹部一旦暴露出來,那可就慘了。甲龍身長6~7米左右,估計重達2噸,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區。

犀牛(學名:):是哺乳綱、犀科的總稱, 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前後肢均三趾;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棲息於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間活動,獨居或結成小群。生活區域從不脫離水源。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母獸妊娠期18-19個月。壽命30-50年。因犀牛角的裝飾和葯用價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為。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甲龍可以與當時最強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霸王龍相抗衡,通常與坦克來比喻甲龍,而白犀牛雖然是第二大陸地哺乳動物,但與甲龍相比還有差距,白犀牛充其量就是裝甲車。甲龍是一種重甲恐龍,尾巴末端有一個巨大的棒狀突起。甲龍頭骨和身體其他部分的骨頭融合在一起,使得這種恐龍非常結實。



甲龍生活在大約6550萬到668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的美國西部和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 發現的甲龍化石標本長6米,臀部高1.7米,寬1.5米,它可能重達4噸。 甲龍的頭部幾乎完全被厚厚的盔甲覆蓋,盔甲由巨大的球形突起和橢圓形骨板組成,被稱為骨皮或盾片,這在鱷魚、犰狳和一些蜥蜴身上也很常見。是在皮膚內形成的骨頭,就像鱷魚一樣。所以說白犀牛雖然有長角,但甲龍防禦力也很強悍。

所有甲龍由薄的外部皮質骨或緻密骨和厚的內部松質骨(海綿狀多孔骨)組成。骨皮可能被皮膚和角蛋白覆蓋,。 這些大小不同的盤狀板骨沿著甲龍的脖子、背部和臀部排成規則的水平排列。也有較小的板塊來保護較大板塊之間的區域,可能在它的尾巴和四肢上也有較小的板塊。甲龍最大的盔甲在它的頸部。 連同它的裝甲層,甲龍身體上有兩排尖刺。此外,它的頭又長又低,突出的角向後和向側面突出,保護著它的眼睛。

甲龍被稱為「脛骨破壞者」,指甲龍3米的尾巴,尾巴頂端有一個骨錘,很可能是用來猛擊食肉動物的腿。盡管它外表兇猛,幾排骨刺覆蓋了它6米的身體,但它是食草動物。 然而,即使沒有這些防禦措施,甲龍捕食者也很難殺死它們。它們有一個非常圓的身體,而且比它們的高度還要寬,它的身體相對扁平。重心低,霸王龍很難把它翻過來。 甲龍四肢行走,後肢略長於前肢。盡管沒有足夠的足化石來證明甲龍有腳趾,人們認為甲龍像其他恐龍一樣,每隻腳上可能有五個腳趾。

白犀牛是陸地第三大哺乳動物,僅次於非洲象和亞洲象,白犀牛有著厚厚的皮膚、粗壯的身體和從它們的口鼻上部長出的兩個角,白犀牛的角是所有犀牛中最長的,最高紀錄為158.7厘米,通常前角較長而稍微向後彎曲,長度為60-90厘米,後角較短,長度為50厘米左右。 白犀牛主要吃草。這些生物相當大,體長為340到420厘米,肩高165到205厘米,體重1300到3600千克,人工圈養的非野生白犀牛也有超過4000千克的個體。

犀牛鼻子上的尖狀突起稱為「角」,但實際上與牛角有些不同。真正的角有一個骨質的核心,周圍有一層角蛋白。犀牛的「角」只由角蛋白組成,沒有骨核。 這並不能阻止偷獵者獵取白犀牛的角。事實上,白犀牛尤其容易捕獵。它們沒有其他犀牛那麼好鬥,並且視力不好。白犀牛的體型比甲龍小些,脾氣比較溫和,防禦力也不如滿身甲胄和尖刺的甲龍。即使它們一個沖撞不分勝負,但甲龍一個轉身,尾錘會將白犀牛重傷。

甲龍和白犀牛誰更厲害?

先看看甲龍(Ankylosaurus)

甲龍被譽為中生代的防禦大師,其體型較大,體長在8至6米之間,體重超過4噸。甲龍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身上長滿了被稱為「皮內成骨」的堅硬甲片,尾巴上還有一個重50公斤的尾錘!




再來看看白犀牛(Ceratotherium)

白犀牛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犀牛,也是除了大象之外第二大的陸生動物,其體長可達4米,肩高2米,體重1.5至3.6噸。白犀牛的身體強壯,腦袋上長著兩個大角,其中前面的角更長,接近1米。


僅僅從體型上看,白犀牛要比甲龍小一點,但是白犀牛在速度上以及大角的殺傷力上更勝一籌,那麼在與甲龍的對比中能不能勝出呢?

盡管長著大角,但是白犀牛其實非常溫和,攻擊性並不強,而且它們根本就不會奔跑然後使用鼻子上的大角進行刺殺,因為白犀牛的視力很差,主要依靠嗅覺和聽覺。所以即便白犀牛用大角攻擊角龍也基本上是撞擊,沒有了加速度也就沒有了穿透力,再加上甲龍身上布滿了防禦用的甲片,這種甲片內部有著復雜的骨膠原纖維組織,不僅堅硬而且具有彈性,能夠有效防禦攻擊。除了身體上的骨片和結節結構,甲龍的頭骨也比犀牛厚重堅硬得多,同樣能夠免疫撞擊帶來的傷害。

既然甲龍能夠承受白犀牛的攻擊,那麼就輪到它反擊啦。加工的尾巴末端有骨質的尾錘,其重量50公斤,在反擊的時候能夠達到1噸的沖擊力,這個力量可是白犀牛難以承受的。再加上與白犀牛的腦袋相比,甲龍的尾巴更加靈活,只要姿態合適能夠進行持續打擊,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其實僅僅從身體結構和攻防能力來看,甲龍和白犀牛都沒有殺死對方的能力,也僅僅是在死斗的時候誰更容易占上風,將對方趕走罷了。

文明斗獸,和諧自然!

這個問題有點像「矛和盾」的故事,而問題中的「矛」就是白犀牛,「盾」就是甲龍。甲龍全身被「鎧甲」覆蓋,算得上是最堅硬的盾,而白犀牛則有著尖利的角,算的上是最鋒利的矛,那麼,矛和盾到底誰更厲害呢?我認為這要分兩種不同的情況。下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

甲龍的「盾」

甲龍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末期(距今6800萬年前-6500萬年前)的一種草食性恐龍,它的化石均來自於北美洲。從外觀上看,甲龍的背部被大量的刺狀凸起覆蓋,這一點與鱷魚龜有些相似,而且甲龍背部的「甲」並不是鈣質的,也就是說並不是骨頭,而是角質硬化形成的。

甲龍的「甲」雖然是角質的,但是其硬度僅次於骨頭,雖然扛不住大型食肉動物的咬合力,但是在同體型下,食肉動物很難破開它的防禦。

除了「甲」外,甲龍最大的特點以及「武器」就是尾巴了。甲龍的尾巴比較粗壯而且在末端有一個瘤狀凸起,從外觀上看,特別像一根巨大的棒槌。靈活且強壯的尾巴是甲龍的保命武器。

至於甲龍的皮膚的硬度,由於角質沒有化石,所以也就不好揣測,但是,在現存的動物中,鱷魚的皮膚就是角質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比如像灣鱷的皮膚甚至能夠擋住近距離手槍子彈的射擊。

對於甲龍的體長和體重,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准確的定論。原因很簡單,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發現完整的甲龍化石。因此,關於甲龍的體型古生物學家有兩個方案。

第一個就是甲龍平均體長6米左右,體重平均在2噸左右。

第二個就是甲龍平均體長8.5米左右,體重平均6噸左右。

白犀牛的「矛」

白犀牛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超過200萬年,現存的白犀牛均分布在非洲,根據南北分布以及基因不同又分為 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 。相比較而言,北部白犀的生存現狀最差,現存的野生北部白犀僅剩下4頭左右,即使是數量較多的南部白犀生存現狀也不樂觀,它們的最大威脅不是來自於自然環境中的猛獸(因為在非洲,白犀牛作為陸地上第二大的動物沒有天敵),而是人類。人類的貪婪,使得大量的犀牛被殺掉然後割掉了角。尤其是在 犀牛中角最長 的白犀牛更是深受其害。

成年白犀牛的平均體長在4米左右(含尾巴),體重平均在2.5噸左右,與甲龍一樣,白犀牛面部的兩個凸起(角)也不是骨質的,而是角質的,長角的平均長度約為75cm,短角的長度約為50cm。雖然犀牛的角也是角質的,但是它的堅硬程度不比骨質的差,即使以4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撞擊大樹,它的角也不會折斷。

甲龍和白犀牛誰更厲害?

我們在開頭說了,甲龍和白犀牛的比較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2噸的甲龍vs白犀牛,第二種是6噸的甲龍vs白犀牛。

先說第一種吧

第一種情況下,甲龍的體重還不如白犀牛,也就是說甲龍的力量相比白犀牛要遜色一些,這就是現實版的「矛和盾」了,白犀牛的「必殺技」就是跑起來用自己的角撞擊對方,而甲龍的防禦就是「鎧甲」,而兩種動物的武器都是角質的。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角更加尖利且有助跑的白犀牛更加厲害一些。

第二種

第二種情況下,甲龍在體型上有著明顯的優勢,6噸:2.5噸的對比,甲龍平均比白犀牛重了2倍還要多,也就是說,甲龍在力量上至少是白犀牛的兩倍,這樣它尾錘的威力就能顯示出來了。甲龍全身的骨骼是閉合狀態的,它有利於它將力量集中在尾巴上,所以,擁有如此龐大體型的甲龍僅僅在力量是就碾壓了白犀牛,即使白犀牛沖刺,甲龍僅需要一甩尾巴,用尾錘就能將白犀牛打懵。

總結

如果拋開時間跨度不提,甲龍與白犀牛的較量也要分兩種情況,畢竟甲龍的化石不完整,它的體型大小都沒定下來。相對而言,如果甲龍的體重與白犀牛接近,那麼它是打不過白犀牛的,如果它的體型大幅度的大於白犀牛,那麼,它的勝率是非常高的。具體要看情況。

甲龍一身裝甲包含了堅實的結節及甲板,防禦力極高而且尾錘攻擊力強,可以對施襲者的骨頭造成重擊但甲龍的致命弱點在腹部。白犀牛的角由角質纖維堆積而成,是其自衛和進攻的武器,但皮膚光滑,視力很差,性情溫和。故而不考慮年代,仍看好甲龍更厲害。

我覺得只要不被攻擊到腹部,甲龍的防禦是無解的,但是犀牛好像可以拱到肚子吧,還是看好甲龍

你把他倆弄一起打一架[呲牙]

㈦ 白堊紀有沒有翼龍和甲龍問答

有。翼龍生存於晚三疊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1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甲龍生活在白堊紀的晚期,也就是恐龍即將滅絕的時代,而甲龍也被叫做末代帝王,不過是植食界恐龍中的,還是不能跟食肉恐龍相比的。

㈧ 甲龍的主要生活地點在哪裡

甲龍的主要生活地點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美國的蒙大拿州和墨西哥,甲龍意為「堅固的蜥蜴」,是甲龍科下的一屬,當中只有一種,稱為大面甲龍(A. magniventris)。甲龍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層被發現,年代屬於白堊紀末期。

閱讀全文

與甲龍生活在哪個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