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帶角的蛇生活在什麼地方

帶角的蛇生活在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2022-09-09 15:29:38

❶ 頭上長角的蛇,有人看見過嗎誰知道那是什麼蛇

角蝰。因在其雙眼位置有一對豎立的刺狀角鱗而得名。角蝰的長度平均為30-60cm,紀錄中最長的角蝰有85厘米長。體色分布主要以黃色為主,另外也有淺灰色、粉紅色、及淺棕色等多種讀顏色構成紋理。多變及偏淺的顏色使它易於藏匿,不為獵食者所發現。
角蝰是同種異形的生物,雄性角蝰的頭部和雙眼普遍比雌性為大。
主要分布在北非地區的乾燥沙漠地帶,如摩洛哥、撒哈拉、茅利塔尼亞、馬利共和國等地,在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尼日、利比亞、查德、蘇丹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及索馬里等地也有出現

(1)帶角的蛇生活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1、繁殖方式
角蝰為卵生,每次大約能生產8至23枚蛇卵。蛇卵常藏於岩石之下或產於其它動物所掘出的洞穴之中。經過50-80天的孵育過程後,幼蛇便會出生。多數於四月進行交配。
2、毒性
角蝰屬於毒蛇,其毒液毒性很強,雖並不致命,卻會引起極度的劇痛和燒灼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角蝰

❷ 四腳蛇常常生活在什麼地方

農村田野的草叢或石碓旁,常可見到一種尾巴細長、爬行速度較快的小動物,這就是俗稱"四腳蛇"的蜥蜴和石龍子。
說起四腳蛇,因為它有"蛇"字,許多人怕被它咬後中毒.其實,四腳蛇既不是蛇,也不會咬人。

腳蛇全長約20餘厘米,尾極長,約佔全長的2/3。全體披有鱗片。吻鈍圓,吻長為眼徑的1.5倍;鼻孔在鼻鱗的中央;鼻鱗、吻鱗、第1枚上唇鱗之間各介有

2~3枚小鱗;頭部鱗大小不等,均具棱;有鼓膜,鼓膜處覆有小鱗;眼瞼發達,能動,瞳孔圓形。背鱗及體側的鱗較小;背中央有鬣鱗,愈向後愈小,至尾部消
失;其兩外側各有1行棱鱗。
生活習性編輯
四腳蛇,又叫小蜥蜴,全世界大約有1275種,屬石龍子科(世
界性分布的側生齒蜥蜴的一個科)。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以及北美的溫帶,其中以東南亞及其附近島嶼的種類最多。石龍子的軀體是圓筒形的,頭是錐形的,尾巴又
長又尖。體長一般在20厘米以下,最長的也有超過66厘米的。它們棲息在地底下或者洞穴里。眼睛覆蓋著一層透明的鱗片,取代活動下的眼瞼,在掘洞的時候也
不怕沙粒傷害自己的眼睛。

石龍子中也有樹棲和水棲的,它們都食昆蟲和小的無脊椎動物。體型較大的種類是草食性動物。有些種類的石灰子產卵,有些則在體內把卵孵化,再生下小石龍子。

四腳蛇
棱石龍子是石龍子中最常見的一種,它們屬於半水生動物,分布在東南亞到澳大利亞北
部的地區。南石蜥屬石龍子大約有105種,屬地棲動物,廣泛地分布在全世界的熱帶地區。沙石龍子棲息在地洞里,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亞洲南部的沙漠中。細石龍
子大約有300多種。它們有厚實的尾巴,腿有些退化,眼瞼部分透明,分布在舊大陸的熱帶地區。蛇眼石龍子的色彩變化最為豐富,分布在全球的熱帶區域。斑紋
石龍子大約有60種,大部分身上都有縱向的條紋。它們是北半球溫帶地區除了歐洲以外最普通的石龍子。

❸ 蛇,這是什麼蛇有兩個角的

這是角蝰,生活在熱帶地區,主要是在沙漠中多見。

❹ 響尾蛇多生活在沙漠它吃什麼

門: 脊椎動物門 綱: 爬行綱 簡介: 角響尾蛇生活在沙漠中那些被風吹過的松沙地區。它是靠橫向伸縮身體前進的,方式很奇特。 角響尾蛇在夜幕降臨後不久就開始捕食。它吃嚙齒類動物,例如更格盧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將自己埋藏在灌木下,與沙面保持同高,很難被發現。 像其他響尾蛇一樣,角響尾蛇的尾部有響環,這是由它身上一系列的干鱗片組成的。這些鱗片曾經也是有活力的皮膚,變成死皮後就成了干鱗片。角響尾蛇會搖動響環,向入侵者發出警告:被它咬到是會中毒的! 角響尾靠一種奇特的橫向伸縮的方式穿越沙漠,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尋找棲身之處或獵物時行動迅速。 當角響尾蛇從沙地上穿過時,會留下其獨有的一行行蹤跡。 響尾蛇為了長大而蛻皮。每次蛻皮,皮上的鱗狀物就被留下來添加到響環上。當它四處游動時,鱗狀物會掉下來或是被磨損。野生蛇的響環上很少超過14片鱗片,而在動物園里飼養的蛇可能會有多達29片的鱗片。 茫茫黑夜,萬籟俱寂。一隻田鼠賊頭賊腦從洞口探出頭來,沒有發現什麼危險的跡象,它兩條後腿一蹬,就跳到洞外。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道黑色閃電襲來,田鼠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被「閃電」吞進肚子里。這「閃電」就是一條響尾蛇。 響尾蛇是怎樣發現田鼠的呢? 有人說:「蛇眼睛可凶了,又圓又亮,小田鼠一定是讓蛇看見了。」這話不對!蛇眼雖然又圓又亮,但炯而無神,視力很差,加上夜間漆黑一團,蛇是看不到東西的。然而,田鼠千真萬確是被蛇發現後捕捉到的,原來響尾蛇是靠自己的「熱感受器」來發現田鼠的。田鼠、小鳥和青蛙等小動物都會散發出一定的熱量。有熱量,就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絲——紅外線。熱量不斷,這種紅外線就不停地向四面八方輻射出去。蛇的熱感受器接收到這些紅外線之後,就可以判斷出這些小動物的位置而一舉把它捕獲。所以,人們就把蛇的熱感受器叫做「熱眼」。 響尾蛇和蝮蛇一類的蛇,它們的「熱眼」都長在眼睛和鼻孔之間,叫頰窩的地方。頰窩一般深5毫米,只有一粒米那麼長。這個頰窩是個喇叭形,喇叭口斜向朝前,其間被一片薄膜分成內外兩個部分。裡面的部分有一個細管與外界相通,所以裡面的溫度和蛇所在的周圍環境的溫度是一樣的。而外面的那部分卻是一個熱收集器,喇叭口所對的方向如果有熱的物體,紅外線就經過這里照射到薄膜的外側一面。顯然,這要比薄膜內側一面的溫度高,布滿在薄膜上的神經末梢就感覺到了溫差,並產生生物電流,傳給蛇的大腦。蛇知道了前方什麼位置有熱的物體,大腦就發出相應的「命令」,去捕獲這個物體。要驗證這一點很容易,你把一塊燒到一定熱度的鐵塊放到蛇的附近,蛇會馬上去襲擊這個鐵塊的。 實驗告訴我們,蛇的「熱眼」對波長為0.01毫米的紅外線的反應最靈敏、最強烈,而田鼠等小動物身體發出的紅外線的波長正好在0.01毫米左右,所以蛇很容易發現和逮住它們,哪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 響尾蛇還有一個奇異的特性,它會劇烈搖動自己的尾巴,發出「嘎啦嘎啦」的聲音。響尾蛇利用這種聲音引誘小動物跑來,以便捕捉它們,或者用來威嚇敵人。 響尾蛇的尾巴為什麼會發出響聲呢? 原來,響尾蛇尾巴的尖端地方,長著一種角質鏈裝環,圍成了一個空腔,角質膜又把空腔隔成兩個環狀空泡,彷彿是兩個空氣振盪器。當響尾蛇不斷搖動尾巴的時候,空泡內形成了一股氣流,一進一出地來回振盪,空泡就發出了「嘎啦嘎啦」的聲音。關於它的介紹就是這些了

❺ 角響尾蛇的生活習性

角響尾蛇生活在沙漠中那些被風吹過的松沙地區。它是靠橫向伸縮身體前進的,方式很奇特。
角響尾蛇在夜幕降臨後不久就開始捕食。它吃嚙齒類動物,例如更格盧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將自己埋藏在灌木下,與沙面保持同高,很難被發現。
角響尾蛇會搖動響環,向入侵者發出警告:被它咬到是會中毒的!
角響尾靠一種奇特的橫向伸縮的方式穿越沙漠,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尋找棲身之處或獵物時行動迅速。
當角響尾蛇從沙地上穿過時,會留下其獨有的一行行蹤跡。
響尾蛇為了長大而蛻皮。每次蛻皮,皮上的鱗狀物就被留下來添加到響環上。當它四處游動時,鱗狀物會掉下來或是被磨損。野生蛇的響環上很少超過14片鱗片,而在動物園里飼養的蛇可能會有多達29片的鱗片。

❻ 響尾蛇的習性

多數種類的響尾蛇捕食小型動物,主要是齧齒類動物;幼蛇主要以蜥蜴為食。響尾蛇所有種類皆為卵胎生,通常一窩生十幾條。與其他蛇東部菱斑響尾蛇
類一樣,響尾蛇既不能耐熱又不能耐寒,所以熱帶地區的種類已變為晝伏夜出,暑天時躲在各種隱蔽處(如地洞),冬天群集在石頭裂縫中休眠。響尾蛇皆為毒蛇,對人有危害。隨著蛇咬傷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一些民間療法的拋棄(許多民間方法給受毒害者帶來更大的危險),響尾蛇咬傷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威脅人類的生命。盡管如此,被咬傷還是要遭受很大的痛苦。毒性最強的是墨西哥西海岸響尾蛇(C. basiliscus)和南美響尾蛇(C. rissus),這兩種蛇的毒液對神經系統的毒害更甚於其他種類。美國毒性最強的種類是菱斑響尾蛇。 角響尾蛇生活在沙漠或紅土中那些被風吹過的松沙地區。它是靠橫向伸縮身體前進的,方式很奇特。 角響尾蛇在夜幕降臨後不久就開始捕食。它吃嚙齒類動物,例如更格盧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將自己埋藏在灌木下,與沙面保持同高,很難被發現。 像其他響尾蛇一樣,角響尾蛇的尾部有響環,這是由它身上一系列的干鱗片組成的。這些鱗片曾經也是有活力的皮膚,變成死皮後就成了干鱗片。角響尾蛇會搖動響環,向入侵者發出警告:被它咬到是會中毒的! 角響尾靠一種奇特的橫向伸縮的方式穿越沙漠,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尋找棲身之處或獵物時行動迅速。 當角響尾蛇從沙地上穿過時,會留下其獨有的一行行蹤跡。 響尾蛇為了長大而蛻皮。每次蛻皮,皮上的鱗狀物就被留下來添加到響環上。當它四處游動時,鱗狀物會掉下來或是被磨損。野生蛇的響環上很少超過14片鱗片,而在動物園里飼養的蛇可能會有多達29片的鱗片。 響尾蛇和蝮蛇一類的蛇,它們的「熱眼」都長在眼睛和鼻孔之間,叫頰窩的地方。頰窩一般深5毫米,只有一厘米那麼長。這個頰窩是個喇叭形,喇叭口斜向朝前,其間被一片薄膜分成內外兩個部分。裡面的部分有一個細管與外界相通,所以裡面的溫度和蛇所在的周圍環境的溫度是一樣的。而外面的那部分卻是一個熱收集器,喇叭口所對的方向如果有熱的物體,紅外線就經過這里照射到薄膜的外側一面。顯然,這要比薄膜內側一面的溫度高,布滿在薄膜上的神經末梢就感覺到了溫差,並產生生物電流,傳給蛇的大腦。蛇知道了前方什麼位置有熱的物體,大腦就發出相應的「命令」,去捕獲這個物體。 響尾蛇尾巴的尖端地方,長著一種角質鏈裝環,圍成了一個空腔,角質膜又把空腔隔響尾蛇
成兩個環狀空泡,彷彿是兩個空氣振盪器。當響尾蛇不斷搖動尾巴的時候,空泡內形成了一股氣流,一進一出地來回振盪,空泡就發出了「嘎啦嘎啦」的聲音。

❼ 菱紋響尾蛇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性是什麼

多數種類的響尾蛇捕食小型動物,主要是齧齒類動物;幼蛇主要以蜥蜴為食。響尾蛇所有種類皆為卵胎生,通常一窩生十幾條。與其他蛇

東部菱斑響尾蛇
類一樣,響尾蛇既不能耐熱又不能耐寒,所以熱帶地區的種類已變為晝伏夜出,暑天時躲在各種隱蔽處(如地洞),冬天群集在石頭裂縫中休眠。響尾蛇皆為毒蛇,對人有危害。隨著蛇咬傷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一些民間療法的拋棄(許多民間方法給受毒害者帶來更大的危險),響尾蛇咬傷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威脅人類的生命。盡管如此,被咬傷還是要遭受很大的痛苦。毒性最強的是墨西哥西海岸響尾蛇(C. basiliscus)和南美響尾蛇(C. rissus),這兩種蛇的毒液對神經系統的毒害更甚於其他種類。美國毒性最強的種類是菱斑響尾蛇。
角響尾蛇生活在沙漠或紅土中那些被風吹過的松沙地區。它是靠橫向伸縮身體前進的,方式很奇特。
角響尾蛇在夜幕降臨後不久就開始捕食。它吃嚙齒類動物,例如更格盧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將自己埋藏在灌木下,與沙面保持同高,很難被發現。
像其他響尾蛇一樣,角響尾蛇的尾部有響環,這是由它身上一系列的干鱗片組成的。這些鱗片曾經也是有活力的皮膚,變成死皮後就成了干鱗片。角響尾蛇會搖動響環,向入侵者發出警告:被它咬到是會中毒的!
角響尾靠一種奇特的橫向伸縮的方式穿越沙漠,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尋找棲身之處或獵物時行動迅速。
當角響尾蛇從沙地上穿過時,會留下其獨有的一行行蹤跡。
響尾蛇為了長大而蛻皮。每次蛻皮,皮上的鱗狀物就被留下來添加到響環上。當它四處游動時,鱗狀物會掉下來或是被磨損。野生蛇的響環上很少超過14片鱗片,而在動物園里飼養的蛇可能會有多達29片的鱗片。
響尾蛇和蝮蛇一類的蛇,它們的「熱眼」都長在眼睛和鼻孔之間,叫頰窩的地方。頰窩一般深5毫米,只有一厘米那麼長。這個頰窩是個喇叭形,喇叭口斜向朝前,其間被一片薄膜分成內外兩個部分。裡面的部分有一個細管與外界相通,所以裡面的溫度和蛇所在的周圍環境的溫度是一樣的。而外面的那部分卻是一個熱收集器,喇叭口所對的方向如果有熱的物體,紅外線就經過這里照射到薄膜的外側一面。顯然,這要比薄膜內側一面的溫度高,布滿在薄膜上的神經末梢就感覺到了溫差,並產生生物電流,傳給蛇的大腦。蛇知道了前方什麼位置有熱的物體,大腦就發出相應的「命令」,去捕獲這個物體。
響尾蛇尾巴的尖端地方,長著一種角質鏈裝環,圍成了一個空腔,角質膜又把空腔

成兩個環狀空泡,彷彿是兩個空氣振盪器。當響尾蛇不斷搖動尾巴的時候,空泡內形成了一股氣流,一進一出地來回振盪,空泡就發出了「嘎啦嘎啦」的聲音。

❽ 長角的蛇,我親眼見過,那時後我很小,走在山林里,在一條水溝里看見一條黃色的蛇,長著很粗的角。嚇跑回

尖喙蛇鼻端有突出的「角」,不過那個「角」是軟的,而且尖喙蛇通身綠色
角烙鐵頭蛇眼部上方各有一角狀突起,身體為褐黃色,分布於廣東廣西靠近越南的區域
尖吻蝮(五步蛇)吻端突起,也有點像「角」
國內有「角」的大概就著幾種,樓主去分別網路下,對比了看看是哪種吧

❾ 沙漠里有蛇在那生存嗎

有,響尾蛇在沙漠里生存。

角響尾蛇產於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沙質荒漠。體長約45∼75公分,眼上方各有一角狀鱗。淡黃、粉紅或灰色,背部和身體兩側呈不顯眼的斑點。在沙漠上側向盤繞前進,留下特有的j形痕跡。有毒,咬人後一般不會使人致命。

(9)帶角的蛇生活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響尾蛇的分類:

響尾蛇共分兩屬,侏響尾蛇屬和響尾蛇屬。侏響尾蛇屬包括一些小型的響尾蛇,如鏈侏響尾蛇和地侏響尾蛇。響尾蛇屬包括一些大型的響尾蛇,如角響蛇。侏響尾蛇上包有9塊大鱗板。響尾蛇屬的響尾蛇有大有小,視種而不同。但頭上都有小鱗片,這一點和侏響尾蛇屬不同。

這一屬中較為出名的有粗鱗響尾蛇,它的體型中等大小,廣泛發布於北美洲的東部和中部。它們以崎嶇的礫石地上搜索老鼠和其他嚙齒動物為生。此外不還有西部的大草原響尾蛇,中部和西部的菱背響尾蛇,菱背響尾蛇是響尾中體型最大的一種。

響尾蛇廣泛地分布在從加拿大到南美洲的新大陸。通常棲息在比較乾燥的地區。它產的身長差異很大。最小的是棲息在墨西哥的幾種。身長只有30厘米。

❿ 響尾蛇詳細介紹

響尾蛇(xiangweishe)(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動物,爬行綱,蝮蛇科(響尾蛇科)。一種管牙類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體長約1.5~2米。體呈黃綠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質環,為多次蛻皮後的殘存物,當遇到敵人或急劇活動時,迅速擺動尾部的尾環,每秒釧可擺動40~60次,能長時間發出響亮的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或被嚇跑,故稱為響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間具有頰窩,是熱能的靈敏感受器,可用來測知周圍敵人(溫血動物)的准確位置。肉食性,喜食鼠類、野兔,也食蜥蜴、其他蛇類和小鳥。常多條集聚一起進入冬眠。卵胎生,每產仔蛇多達8~15條。主要分布於南、北美洲。
木紋響尾蛇(Crotalus horris)蝰蛇科(Viperidae)響尾蛇亞科(Crotalinae)約30種新大陸毒蛇的統稱。其特徵為尾部具響環,擺動時發出聲響。為一種頰窩蝰蛇。眼與鼻孔之間各有一具熱感受能力的眼前窩,有助於捕捉獵物。響環由疏鬆連接若干角質環片組成,可能是一種警告器;響環每次蛻皮便增加一節,成體一般有6�6�510節。
響尾蛇有2屬︰侏響尾蛇屬(Sistrurus)體小,頭頂上有9塊大鱗片;響尾蛇屬(Crotalus)的體型大小不一,因種而異,但頭頂上的鱗片都很小。北美洲最常見的是美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木紋響尾蛇(C. horris, 即帶狀斑紋響尾蛇)、美國西部幾個州的草原響尾蛇(C. viridis)以及東部菱斑響尾蛇(C. adamanteus)和西部菱斑響尾蛇(C. atrox),後二種為響尾蛇中體型最大者。響尾蛇分布在加拿大至南美洲一帶的乾旱地區,體長差距較大,如墨西哥幾種較小的種約只有30公分(1呎),而東部菱斑響尾蛇約可達2.5公尺(8呎)。有少數種帶有橫條斑紋,多數為灰色或淡褐色,帶有深色鑽石形、六角形斑紋或斑點,有些種類為深淺不同的橘黃色、粉紅色、紅色或綠色,鑒定有時困難。
多數種類的響尾蛇捕食小型動物,主要是齧齒類動物;幼蛇主要以蜥蜴為食。響尾蛇所有種類皆為卵胎生,通常一窩生十幾條。與其他蛇 東部菱斑響尾蛇類一樣,響尾蛇既不能耐熱又不能耐寒,所以熱帶地區的種類已變為晝伏夜出,暑天時躲在各種隱蔽處(如地洞),冬天群集在石頭裂縫中休眠。響尾蛇皆為毒蛇,對人有危害。隨著蛇咬傷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一些民間療法的拋棄(許多民間方法給受毒害者帶來更大的危險),響尾蛇咬傷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威脅人類的生命。盡管如此,被咬傷還是要遭受很大的痛苦。毒性最強的是墨西哥西海岸響尾蛇(C. basiliscus)和南美響尾蛇(C. rissus),這兩種蛇的毒液對神經系統的毒害更甚於其他種類。美國毒性最強的種類是菱斑響尾蛇。
角響尾蛇生活在沙漠或紅土中那些被風吹過的松沙地區。它是靠橫向伸縮身體前進的,方式很奇特。
角響尾蛇在夜幕降臨後不久就開始捕食。它吃嚙齒類動物,例如更格盧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將自己埋藏在灌木下,與沙面保持同高,很難被發現。
像其他響尾蛇一樣,角響尾蛇的尾部有響環,這是由它身上一系列的干鱗片組成的。這些鱗片曾經也是有活力的皮膚,變成死皮後就成了干鱗片。角響尾蛇會搖動響環,向入侵者發出警告:被它咬到是會中毒的!
角響尾靠一種奇特的橫向伸縮的方式穿越沙漠,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尋找棲身之處或獵物時行動迅速。
當角響尾蛇從沙地上穿過時,會留下其獨有的一行行蹤跡。
響尾蛇為了長大而蛻皮。每次蛻皮,皮上的鱗狀物就被留下來添加到響環上。當它四處游動時,鱗狀物會掉下來或是被磨損。野生蛇的響環上很少超過14片鱗片,而在動物園里飼養的蛇可能會有多達29片的鱗片。
響尾蛇和蝮蛇一類的蛇,它們的「熱眼」都長在眼睛和鼻孔之間,叫頰窩的地方。頰窩一般深5毫米,只有一粒米那麼長。這個頰窩是個喇叭形,喇叭口斜向朝前,其間被一片薄膜分成內外兩個部分。裡面的部分有一個細管與外界相通,所以裡面的溫度和蛇所在的周圍環境的溫度是一樣的。而外面的那部分卻是一個熱收集器,喇叭口所對的方向如果有熱的物體,紅外線就經過這里照射到薄膜的外側一面。顯然,這要比薄膜內側一面的溫度高,布滿在薄膜上的神經末梢就感覺到了溫差,並產生生物電流,傳給蛇的大腦。蛇知道了前方什麼位置有熱的物體,大腦就發出相應的「命令」,去捕獲這個物體。
響尾蛇尾巴的尖端地方,長著一種角質鏈裝環,圍成了一個空腔,角質膜又把空腔隔成兩個環狀空泡,彷彿是兩個空氣振盪器。當響尾蛇不斷搖動尾巴的時候,空泡內形成了一股氣流,一進一出地來回振盪,空泡就發出了「嘎啦嘎啦」的聲音。
響尾蛇死後咬人的秘密
響尾蛇奇毒無比,足以將被咬噬之人置於死地,但死後的響尾蛇也一樣危險。美國的研究指出,響尾蛇即使在死後一小時內,仍可以彈起施襲。
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行善者地區醫療中心」的研究者發現,響尾蛇在咬噬動作方面有一種反射能力,而且不受腦部的影響。
研究員訪問了34名曾被響尾蛇咬噬的傷者,其中5人表示,自己是被死去的響尾蛇咬傷。即使這些響尾蛇已經被人擊斃,甚至頭部切除後,仍有咬噬的能力。
科學家一直以來只知道,響尾蛇的頭部擁有特殊器官,可以利用紅外線感應附近發熱的動物。而響尾蛇死後的咬噬能力,就是來自這些紅外線感應器官的反射作用;即使響尾蛇的其它身體機能已停頓,但只要頭部的感應器官組織還未腐壞,即響尾蛇在死後一個小時內,仍可探測到附近15厘米范圍內發出熱能的生物,並自動做出襲擊的反應。科學家根據這一原理發明出許多周邊商品,廣泛運用於軍事。
人類被咬後,立即便有嚴重的刺痛灼熱感,如大型昆蟲的叮咬,隨即暈倔。這只是初期的症狀。暈倔時間短至幾分鍾,長至幾個小時。恢復意識後感覺身體加重,被咬部位腫脹,呈紫黑色;體溫升高,開始產生幻覺,視線中所有物體呈一種顏色(大部分呈褐紅色或醬紫色)響尾蛇的毒液與其他毒蛇毒液不同的是,其毒液進入人體後,產生一種酶,使人的肌肉迅速腐爛,破壞人的神經纖維,進入腦神經後致使腦死亡。生還者回顧說,切開其腫脹的胳膊,他發覺整個胳膊的肉都爛掉了,裡面都是黑黑的粘乎乎的東西,就如同透了而爛了的桃子。

閱讀全文

與帶角的蛇生活在什麼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