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族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白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布。
補充:
白族(Bai ethnic group )漢稱「滇僰」、「昆明蠻」,唐代稱「白蠻」,「西爨」,「白爨」或「洱河蠻」,「下方夷」,元代稱「白人」或「僰人」、「民家」等,納西族稱之為「那馬」。傈僳族稱之為「勒墨」。其他民族對白族的稱謂初步統計達六十多種。白族的先民,史稱「滇 」、「爨氐」、「白蠻」等。早在新石器時代,洱海地區已有居民生息繁衍,過著半穴居生活。秦漢時期,洱海地區同內地關系日益密切,公元前109年,西漢王朝向這里大批移入漢民,將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這里。東漢時改屬永昌郡管轄。唐朝在此設立姚州都督府。後建立了以白族段氏為主體的「大理國」,並與宋朝以臣屬關系相處。1253年,元朝在雲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區設置大理路和鶴慶路。明朝改為大理府、鶴慶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清代繼續延襲明代這一政策,但在邊遠山區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白族有自己的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本民族文字。
白族共有人口159.4萬人(1990年),其中雲南有134萬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白族人口數為1,858,063。
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雲南全省,四川南部和貴州西部.現大部份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麗江、蘭坪、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以及湖南的桑植、貴州的畢節、四川的西昌、涼山等地都有分布。
Ⅱ 白族主要分布在哪個省
白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除此之外,在貴州、湖南、四川、重慶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的起源多樣化,白族先民是洱海周邊的土著昆明人、河蠻人與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漢人等多種族群融合形成的民族。白族經濟以農業為主,手工業、商業較為發達,生產水平基本與周圍漢族相同。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飾以白色為尊貴,各地男子的服飾大體相同,女子的服飾款式多樣,頭飾更是異彩紛呈。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如果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
Ⅲ 白族主要分布在哪兒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
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白族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3)白族生活在什麼地區擴展閱讀:
白族支系:
白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聚居於洱海區域、貴州、湖南等地的為民家人,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勒墨、那馬則散居於怒江流域蘭坪、維西、福貢等縣,經濟文化水平與鄰近的怒族、傈僳族相近。
白族各支系之間在語言上有較大差異,風俗習慣也稍有不同。由於地域分布上的差別,白族各支系分別與周圍的民族相互融合、互相往來,也就形成了各支系之間的差別。
發展融合:
白族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僰」、「爨」、氐羌、南詔大理國時的「烏蠻」、「白蠻」以及歷代漢族、藏族、蒙古族及周邊各少數民族,歷經兩千多年的融合演進,最終形成當代白族。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外的白族,就是白族歷代發展遷徙所形成的。
例如,貴州的白族就是早期的「僰人」融合南詔大理國時期遷徙而來的白族以及元代「寸白軍」形成的。湖南、湖北的白族則是元代「寸白軍」的後裔。
Ⅳ 白族主要分布地區有哪些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Ⅳ 白族的聚居地是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布。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白族人口數為1858063。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絕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語言,通用漢語文。元明時曾使用過「[font color=#c60a00 size=2]僰[/font]文」(白文),即所謂「漢字白讀」。白族使用漢字書寫,但是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藝術豐富多采。善於經營農業、鹽漬杜鵑花。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傳統飲茶方式。
[編輯本段]民族歷史
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與古代的羌人有淵源關系。早在公元1世紀(漢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帶。公元2世紀,漢武帝就在這里設置了郡縣,公元3--4世紀,由於戰亂,不少漢族人曾避難來到白族地區,部分與其融合;公元715年由雲南東部遷到洱海地區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於白族。14世紀前後有不少屯軍的漢族人在此地,後來也與當地白族人融合。後來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後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特別是大理國時期,白族便形成了一個大體具有共同語言和文化,經濟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後,大理臣服中央政權,受到內地漢民族文化,經濟的更多影響,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進一步發展。到了元代,這里己是很繁華的都市。大理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勤勞,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們悠久的歷史、發達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吸引著眾多的旅遊者。大理白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1253年,元朝在雲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區設置大理路和鶴慶路。明朝改為大理府、鶴慶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清代繼續延襲明代這一政策,但在邊遠山區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Ⅵ 白族居住在什麼地方
白族主要分別在雲南省,比較集中是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那裡現在還存在古老的白族民居特色建築。
Ⅶ 白族在哪
雲南大理。
白族共有人口159.4萬人(1990年),其中雲南有134萬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白族人口數為1,858,063。
Ⅷ 白族主要分布在哪裡
白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Ⅸ 中國少數民族:白族,大多數都聚居在那些地區……………
一樓回答了人口和主要聚集區,大體很全面了, 我來具體回答你白族人口稠密且集中的大縣:大理州大理市31萬(全國第一)、劍川縣14.8萬(佔全縣人口94%)、洱源縣21.2萬、鶴慶縣14.2萬、雲龍縣14.3萬、怒江州蘭坪縣9.07萬、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9萬。1萬人——9萬人的縣:怒江州瀘水縣、迪慶州維西縣、麗江市玉龍縣、大理州漾濞縣、祥雲縣、賓川縣、保山市隆陽區、昆明市西山區、官渡區、五華區(為農村人口,分布滇池西岸、北部山區)、貴州畢節地區畢節市、黔西縣、大方縣、湖南張家界市。萬人以下散居縣眾多,在雲南西部、南部幾乎遍及到了每一個縣,東部分布的縣較少,歸納起來有楚雄州楚雄市、南華縣(雲南中部白族最多的縣)、祿豐縣、玉溪市紅塔區、元江縣、昆明市所轄的安寧市、曲靖市麒麟區、富源縣、文山州丘北縣。這些縣的白族都為世居人口,分布廣大農村地區。就雲南省來看,白族的農村,最北到與西藏交界的怒江州貢山縣、迪慶州德欽縣,最南、最西中緬邊境各縣都有,像怒江州瀘水、福貢縣、臨滄市的永德、鎮康縣為數還不少,最東邊到文山州丘北縣。貴州除畢節市還散居在毗鄰的六盤水市、安順市,其中六盤水市縣縣分布有白族。湖南張家界市慈利縣、湘西州龍山縣,湖北恩施州鶴峰縣有少數白族,與桑植縣相連成片。四川省攀枝花市郊區、鹽邊縣,涼山州西昌市、德昌縣、鹽源縣也有聚落,但為數不多,遠少於湖南、貴州其他地方再無白族村寨~~·以上的回答,希望對你有用~~~~
Ⅹ 白族主要分布地區
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於雲南省各地及貴州省畢節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縣。
白族人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種方言。絕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語言,並通曉漢語。
白族人民從唐代開始曾經使用過以漢字為基礎的方塊白文,以記錄白語。由於漢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長期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所以白語里含有大量漢語詞彙,漢文很早就成為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當於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