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代課教師滿六十歲沒有交滿十五年的保險,就被辭退,怎麼生活啊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政策,但代課教師的養老會有保障這是個大方向.你看下面是廣西的新政策,苦命地區我想也會有類似的政策出台的."為解除原民辦教師、代課人員的後顧之憂,近日,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下發文件稱:被辭退或清退的原民辦教師、代課人員,按其戶籍和現行養老保險政策規定參加養老保險,其中部分符合條件,曾在公辦中小學校工作過的最高每年還可獲得1500元的補繳補助。文件還提出,將對部分人員參保補繳當民辦教師、代課期間的養老保險費用進行補助。補助對象限於:1986年12月1日前在公辦中小學校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聘用或認可聘用(備案)的民辦教師;2003年7月11日前在公辦中小學校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聘用或認可聘用(備案)的代課人員。"
㈡ 以前的代課教師如今年齡大了,沒生活來源怎麼辦
什麼是沒生活來源?政府不是每月發老人補助金嗎?養兒難道不能防老嗎?我八十四歲的老父親,修理了一輩子地球,現在「退休金」每月220元。六十至七十九的農民每月120,八十以後每月增加100。因為有兒有女,現在生活無憂無慮。
他們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在生活上國家要給於幫助和照顧,比如適當提高他們補貼,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同時老民師也要自力,自強。平安度過一生。
㈢ 如何看待農村中六七十歲的老民辦代課教師,怎樣才能使他們老有所養
我們鄉有40多位六七十歲的民辦代課教師,要不是我統計這件事情,我真不知道這些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做過教師,這些清退或者自己主動不幹了的民辦教師在當地與農民沒有什麼兩樣,在我們這里,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的家裡人,尤其是孫子輩不知道自己的爺爺想當年還是老師。
1、這是特定 歷史 條件下產生的:
現在農村六七十歲的代課老師,大都是文革前後擔任民辦教師的,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鄉村學校里不可能分派師范或者大學畢業的學生,當時在農村能認識幾個字的就是當地的「文化人」,農村建立了學校,老師的活就非他們莫屬。我問過我們村的許多老人,當時有村學,還要教農民識字,許多識字的人還不願意當老師。但有一批民辦教師是農業社時候產生的,當時的情況是全大隊的社員一起勞動,然後每天記工分,民辦教師在學校上課教學生識字,也記一個工分,但是那時候大隊的會計,記賬員都是最好的差事,搶著當,與老師相比,輕松的多。
2、他們是值得 歷史 銘記的公僕:
這些六七十歲的老民辦教師,有些已經離開了人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農村的教育真正是他們一心一意撐起來的。他們當時的「工資」就是記一個工分,到後來是一月5元錢,10多元錢這樣的工資漲起來的。我們這里1980年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些老師更加辛苦了,當時的工資由大隊給,每月20多元,許多人這時候辭去了民辦教師的職務,因為無法養家糊口,而在職的,在學校就是老師,下課後就是農民,不種地一家子人沒有辦法養活。所以說這些民辦教師是 歷史 值得銘記的,為廣大農村孩子教會了知識,卻沒有多少工資。
3、部分轉為公辦教師,也有一部分還在堅守山村:
那時候有很多一部分民辦教師,上級教育管理部門通過多種渠道轉成了公辦教師,終於修成了正果。但還一部分沒有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轉正,但還在鄉村堅守,退休後在家。上世紀90年代我讀小學的時候,全校7個老師都是民辦教師出身,後來通過考試只有兩個轉為公派教師,其他的5個一個月80元,一直在等機會轉正,一直到2000年前後全部轉為正式老師,功成名就就是他們一直堅守的理由,但是轉正後他們大都到了退休年齡了。
1、通過多種渠道,轉為正式在編教師:
現在廣大的農村還是存在著許多代課民辦教師,他們沒有多少工資,待遇不好,但沒有怨言,一直在農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甘肅省許多地方都通過多種渠道解決民辦教師的後顧之憂。給他們特別的招考條件,特殊的考試方式,專用名額,盡可能的讓他們的付出有個好的結局。
2、已經退休的,想辦法給予生活補助費用:
六七十歲已經「告老還鄉」的民辦教師,招考轉正已經沒有希望和機會了。許多地方為了彌補這些民辦教師,也出台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盡量多的給他們補償。我們縣這項政策已經實行了6年了,是專門針對民辦教師的,只要是曾經做個教師,就可享受這種補助。我們學區民辦教師有40多名,他們在檔案局調出自己從教的檔案,根據從教年限,給予不同的補助,教齡長的最多一月也有幾百元的補助。這多少也讓他們的心理有一點安慰。
3、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民辦教師養老制度:
曾經一段時間,民辦教師是被 歷史 遺忘的,老了退休了有些有幾百元的工資,有些屬於社請民辦教師,退休後一分錢的工資都沒有,辛辛苦苦一生,為農村培養了許多合格的學生,但老了沒有補償。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國家還是要想辦法給這些老師建立專門的養老制度。
我就來自一個貧窮的小山村,當時小學有十二個老師,除校長是公辦老師外,其餘十一人均是代課老師,聶老師就是其中一員,他一生勤勤懇懇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學生中有巨賈、有博導,有造航母的國之棟梁……
有種感動叫風雨無阻。從我們村莊到學校的路上要經過一條較寬的水渠,上面搭建了一座木頭橋,每逢刮風下雨,聶老師就成為我們的守護神,將我們一個一個背過小橋,二十多年風雨無阻。
有種欣慰叫桃李滿天下。從我們村莊走出去的學生,幾乎都受到過聶老師的諄諄教誨。每當我們中誰評上了教授、碩導、博導,聶老師就會高興好幾天,逢人就誇自己的學生,比買彩票中大獎都高興。
有種無奈叫老無所依。聶老師只有一個智障孩子,被清退時在學校教了近三十年書,沒有退休金,鎮上看他家困難每個月補助六百元,但不知道能否堅持到他百年之後。聶老師的境況是我國特殊時期幾十萬民辦教師的縮影,希望能引起全 社會 的關注,讓這些幾乎一輩子奮斗在教育戰線的民辦教師老有所依!
我也曾經是明白老師,民辦教師確實不容易,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當名單教師的,延時和公辦教師一樣,早晨五點半起床,六點上課。早晨上一個半個小時的早自習,上午8點10分上課,上到九點。下午兩點上課,上到六點。一天十幾個小時,還要上晚自習,真的很辛苦。
那個時候,除了上課判作業,就是備課、刻片子。當然,這些工作呢?都是晚上乾的。
那時候的待遇很低,一天十個工分,還有一個月六塊錢的補助。到了秋天,麥天放農忙假的時候,還要到生產隊參加勞動,基本上沒有休息的時間。
後來,農村實行了承包責任制,一直漲到了六十一百多塊錢,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什麼待遇了。
現在,那批民辦教師,都已經60多歲了,因為沒有人給交養老保險,所以不能退休,還需要繼續干。
雖然他們的待遇不高,但是他們的干勁十足,在雲班教室教學的班裡,考出去的學生不在少數。
現在他們老了,干不動了,沒法掙錢了,怎麼擺脫他們的生活困境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國家給他們一定的養老幫助。
我們河北省的做法是這樣的,每個老師每一年工作量,國家每月給發放20元的養老金,也就是說,你當了20年的民辦教師,到退休的時候就可以領到400元錢。
這對於你們老師來說,也是可以的了。雖然不多,在農村來說,基本上也是夠生活費的。
如何看待農村中六七十歲的老民辦(代課)教師( 注:兩者有本質區別,不能相提並論 )?
說件真實的例子:我縣在1984年年初,縣委縣政府與縣教育局達成共識,將在高考落榜生中招收80名民辦教師,因師資和校舍緊張而分兩批在縣「紅專學校」培訓。第一批結業上崗是84年9月,第二批結業上崗是85年3月。都是同時招收,只是培訓先後的問題。誰知任教四年後,也就是1989年,甘肅省有了「年限界定」,即1984年12月31日前是「計劃內民辦教師」。那麼第二批培訓,85年3月上崗任教的就是所謂「計劃外民辦教師」。不用說成了最終被教育部「清退政策」的清退對象。
民辦教師並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一般都是群眾推薦,大隊考查,公社及縣教育局通過出身審查,文化考試、課堂聽課,一步步選拔,並獲得了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 民辦教師任用證『。教書一二十年,只是所謂的「界定年限」,是他們等待多年,最後還是被清退。
既然有這個『界定年限『,那麼就不應該在這個『界定年限『後繼續招用民辦教師;既然『突破』這個年限招用了,就應該將他們全部轉為公辦教師,而不應該是清退。
民辦教師是中國農村教育的主力軍,正是他的無私的奉獻和辛勤的工作,才是九年義務教育穩步推進,「四率」達到驗收的標准;農村掃盲工作扎實進行,大幅度減少了農村文盲;造就了農村經濟的帶頭人和技術型的農村;也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各種各樣的人才。民辦教師是農村教育的功臣,他們的付出和貢獻 歷史 不能忘記,也不該忘記!
怎樣才能是民辦教師老有所養? 民辦教師「老有所養」的問題,是擺在每一個有過民辦教師經歷的現實問題。只是對於民辦教師養老問題,全國絕大多數省執行的是以教齡補助的形式發放養老金。即60歲以後每月能領到每一年教齡的或8元、或10元、或20元的「養老金」。說是「養老金」卻沒有按相關養老政策有一點增長,說是生活費卻不分教齡段,按不同的標准發放生活費。
按教齡發補助合理現在補助太低應在一年教齡"一百五到二百元合理
原民辦教師現大都已花甲之年,希望政府部門對他們過去用辛勤和汗水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 科技 人力資源提高老齡補嘗代遇!
六七十歲的老民辦代課教師,他們應該是上世紀70年代參加民辦教師或者代課教師的。由於某種原因沒有轉正,成了原民辦代課教師。這么大年紀的原民代教師,並非一個,而是一個很大的群體。
上個世紀70年代,國家很貧窮,農村更貧窮。為了國家富強,農村振興,黨和人民政府大力興辦鄉村教育。國家給了「民辦公助」的政策,提出「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口號,於是村辦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
有學校必須得有老師,這么多學校,國家沒有那麼多老師。怎麼辦?窮則思變。從各村招一部分有知識的青年,經過考核,到學校任教,這就是民辦教師。
70年代的民辦教師沒有工資,只有每月三、四塊錢的補助,領取生產隊的工分,他們一邊在學校教學,還要一邊參加生產隊的勞動,生活艱難,身心疲憊。那個時候公辦老師很少,有的學校只有一個了,有的學校一個也沒有。學校的教學任務差不多由民辦教師支撐。
到了80年代90年代,農村的土地政策變了,實現了土地責任制,但是民辦教師依然堅守在三尺講台上。他們一邊種地,一邊教學。學校里的教學工作,絕大多數都是民辦教師做,那是也有公辦老師,但是公立老師依然少。80年代,90年代,他們只有五六十元錢的工資,與公辦教師相比,懸殊很大。那時,我是我們學校的會計,一個學校12個老師,11個民辦教師,一個公辦教師。我們學校一個月的工資是415元。11個民辦教師的工資總計275元(國補),一個公辦教師的工資是140元。從這個數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民辦教師工作量大,待遇極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
他們工作卑微,待遇低下,但他們的精神可照日月, 他們的貢獻永不能磨滅。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成為拿國家工資的公辦教師......
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40多年的時間里。是這群民辦教師,頂起了中國基礎教育的藍天。他們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在泥房子里,在簡陋的校園里,書寫著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為鄉村的基礎教育奠定了基礎。
在這個群體中,為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有人倒在了三尺講台上,有人倒在了遍地黃花的鄉間小路上。他們或者她們,燃燒了自己的青春,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用什麼樣的贊美語言來贊美他們都不為過!
在改革的大潮中,農村許多人都奔向了城市。這群民辦教師,當時正是風華正茂,到城市裡肯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為了鄉村的教育,為了那些渴求知識的孩子, 他們還是毅然決然的留在了鄉村,留在了他們熟悉的而又依依不捨的講台上。他們只有一個願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取得好的教學成績,最後能成為國家正式教師。但是有很多人的願望未能實現,成了原民辦教師。
當他們離開講台那一刻,他們心如刀絞,他們眼含熱淚,畢竟他們為自己的理想願望奮鬥了這么多年,最終卻揮淚而去。其情其景到現在想起來還令人心酸。
原民辦教師都老了,六七十歲了,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們的生活很艱難,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他們幹了大半輩子民辦教師,本來都窮。現在回到鄉村裡,他們更加的窮困。幹了幾十年老師, 最終未能修成正果,街坊鄰居瞧不起,甚至連自己的兒女都瞧不起。 他們經受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摺磨,生活壓力大,精神壓力也大。
我們這里的幾位原民辦教師,身體大多都不好,吃葯看病,用錢。 沒有錢給兒女們要,兒女們心裡也不好受,臉色難看。這幾位原民辦教師整天唉聲嘆氣。他們發牢騷說,為國家為人民幹了大半輩子,到最後連個光棍兒漢,貧困戶都不如。
增加原民辦教師的補助,勢在必行。有的地方已經著手增加原民辦教師的待遇,今年能讓他們看到曙光嗎?
原民辦教師也有補助,但太少了,教齡長的二三百元,教齡短的只有幾十元。在我們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的 社會 ,這點兒錢肯定不行,所以國家應該給他們增加補貼,各省各地方也應該盡快落實,讓原民辦教師晚年生活幸福。
我們 社會 上的每一個人都要關心他們,愛護他們,以前,他們畢竟是我們的老師。 社會 上的所有人應該伸出友愛之手, 溫暖之手,給他們幫助,不能再讓他們窮下去了,因為他們已經窮了半輩子了。
如何看待原民辦教師,並怎樣提高他們的生活待遇?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人們十幾年了。至今仍在困擾著人們,尤其是曾經擔任過民辦教師的人們。
不錯,他們的身份是農民。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農民。我認為,應該同以前的義務兵一樣對待,一樣定位。將他們稱之為有特殊貢獻的農民,這樣比較合理,也深得人心。
民辦教師,這一群體的出現,應當追溯於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解放初期, 社會 趨於穩定。我國人口激增,到了六十年代左右,各地學校生員已達到飽和狀態。而教師資源卻無明顯增加,致使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教師極度匱乏。
二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十年動亂期間,各高校,尤其是師范學校從未招生,更加加劇了學校師資的缺口。
在這種情況下,民辦教師應運而生了。
他們擔負起了農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學任務。當年,他們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他們的辛苦是不可言喻的。他們的收入也是微乎其微的。
在 歷史 發展的長河中,有一大部分民辦教師,經過培訓考試而轉變成公辦教師,繼續教書育人。
而還有一部分教師卻沒有那麼幸運。他們或者因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或者因以支援農業為名,或者因土地承包下放,而政策未能及時跟進,當然也有學業水平低下等原因,被逼無奈而離開了教育戰線。
這樣,這一部分民辦教師,就給自己頭上加上了一個「原」字。
鑒於上述原因,我將他們定位於「有特殊貢獻的農民」,是名副其實,理所當然的。一點兒也不過分。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他們大部分已年過花甲,甚至年齡更大。由於農村的特殊條件,致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生活極度困難。更有一部分有病者愈甚。
由於他們的特殊貢獻,我個人認為,應該給他們特殊照顧,不能等同於其他村民。
雖說,前幾年也給了他們一點困難補助,但杯水車薪,於事無補。每月8至10元的教齡補貼,確實有點羞於提及。
所以,我建議,將他們的困難補助款改為特殊貢獻補助款,按教齡100元--200元的標准進行發放。
此建議純屬個人意願,請考慮執行。
謝閱!謝評!
一代老民辦教師既辛苦又命苦,他們青春年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可是老無所養。期盼黨和政府合情合理的解決
如今年過花甲的老民辦教師還有不少,他們仍然生活在廣大農村地區,過著與農民無異的生活,可以說他們的老年生活並沒有得到如同退休公辦教師那樣的待遇,而且這種差距仍然很大,也是目前難以徹底解決的教育領域重要問題。
從老民辦代課教師所做出的貢獻來講,他們理應得到應有的待遇。雖然部分民辦教師在前期通過各種方式,將身份轉成了公辦教師,但仍然有部分民辦教師沒有得到轉正的機會,而且他們要麼繼續當代課教師,要麼被辭退回家,得到轉正機會的民辦教師如今的老年生活已然有了保障,但是被辭退或者成為代課教師的老民辦教師待遇卻無法擁有保障,他們的老年生活質量顯然無法與轉為公辦教師的原民辦教師相提並論。
近年來,各地在解決被辭退原民辦教師的問題上也推出了具體的政策,比如:將原民辦教師納入 社會 養老保險體系、提供教齡補貼、實行教齡與待遇掛鉤的分區退休待遇等,從總體水平上來看,各地還是以教齡補貼為主要解決方式,而且教齡補貼的標准普遍較低,難以滿足被辭退原民辦教師的老年物質生活需要。
在筆者看來,為原民辦教師提供比較完善的養老體系建設必須提上日程,畢竟留給被辭退原民辦教師的等待時日已經不多,他們多數人已經達到六七十歲。其實,原民辦教師的訴求並不多,只要能為他們提供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待遇(比如廣東省的待遇解決方式),相信他們就已經心滿意足,不需要非得與公辦教師享受同等的退休待遇,同時為他們提供相應的醫療保障,讓他們不再為老年生活和醫療再擔心即可。
㈣ 2017代課老師政策有哪些
代課教師是指在公立學校中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代課教師雖然沒有任何“名分”,且沒有完全享受教師的待遇。最近代課老師有什麼新政策?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2017代課老師政策,希望對您有幫助。
代課老師政策
如何破解代課教師難題,關乎我們的 教育 究竟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而無論怎麼改,代課教師都不能繼續生活在社會的暗影中了,更不能以犧牲一個群體、一代人的利益作為發展的代價。
6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有代表提出農村留不住教育人才的現象。
說,農村脫貧致富基礎在於教育。
民辦教師問題解決後,隨著農村教育需求增長,又出現代課教師問題,可以探索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來加以解決。
“民辦教師”消失了,社會上又出現了“代課教師”這一身份標簽。
據央廣新聞報道,自從2006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清退40多萬代課教師後,10年過去,仍有20多萬代課教師清不走、退不掉,因為鄉村實實在在有需要。
每一種身份標簽,對應的都是一類人生 故事 。
在國內很多地方,代課教師其實就是教師中的農民工。
他們的存在是對教育的有益補充,可現實卻並沒有給他們預留最起碼的尊重。
他們或是承擔著城市公立學校繁重的教學任務,或是長期守候在偏遠鄉村,支撐起農村教育的天空,但只是因為沒有編制,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資,更不要說什麼退休以後的生活保障了。
今年年初,有媒體報道,山西省陵川縣積善村代課教師宋玉蘭執教40年,而月薪居然只有150元。
這點錢,甚至連一個壯工的日工資都趕不上。
盡管此事最後以當地政府補齊漲薪九百元而告結束,但相對於全國20多萬有著同樣遭際的代課教師而言,都指望媒體關注顯然是不現實的。
像宋玉蘭老師這樣的代課教師,是一個生活在社會邊緣的龐大群體。
人數多,但面目模糊。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堅守中苦苦掙扎,而人生的目標只是一個“有編制的身份”,不過,希望渺茫。
這其中,固然有歷史遺留的原因,卻也與當下地方政府缺乏擔當不無關系。
據媒體報道,早在2009年,廣東省副省長宋海就斥責部分地市政府寧願空編也不願將代課教師轉正。
代課教師長期生活在暗影里,不僅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也會將這種負面效果傳遞到學生中間,從而最終灼傷教育事業。
前兩天,廣西一個小學竟然把成績最差的學生分到一個班級里,配備施最差的教室,以及代課教師,組成一個“學渣班”。
有鑒於此,一方面,各地應該盡快清理歷史舊欠,還代課教師一個公道。
需要清退補償的,及早、足額補償;需要財政出資解決編制、待遇的,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久拖不辦,代課教師等不起,中國教育也等不起。
既然有錢建大廣場,搞城市新區,為何在人的投入上如此畏畏縮縮、吝嗇計較?
另一方面,面對不斷滋生的新需求,則不妨開動腦筋,多一些解決問題的新智慧、新思路、新辦法。
編制有“硬約束”,智慧卻沒有止境。
比如,提及的政府購買教育服務,就不失為一種解決之道。
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機動靈活高效,既保障了代課教師的合法權益,也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政府的財政壓力。
這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化辦學的思路,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教育,不僅是一種有益的補充,也有望在競爭中進一步均衡教育資源。
當然,前提是監管到位,不能滋生新的侵犯教師權益的亂象。
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宋永忠指出,當下,隨著流動人口大量進城,一些地方已經出現“公辦學校辦學、代課教師上課”的怪象。
他提出,可在堅持“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前提下,通過政府購買教育服務、委託社會機構管理、建立“特許學校”等方式,鼓勵和支持民辦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為外來農民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務。
如何破解代課教師難題,關乎我們的教育究竟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而無論怎麼改,代課教師都不能繼續生活在社會的暗影中了,更不能以犧牲一個群體、一代人的利益作為發展的代價。
對教師的不公平,必然會造成教育的不公平、社會的不公平。
茲事體大,不可不慎。
從這個意義上說,的提議只是開了個頭、破了個題,接下來的,應該是積極、持續的探索。
小學老師工資調整1,基本工資
辦事員2800元;科員3000元;副科級3100元;正科級3300元;副處級3600元;正處級4000元;副廳級4400元;正廳級5000元;副部級5500元;正部級6000元。
辦事員三周年按科員對待;科員五年按副科級對待;副科級十周年按正科級對待;正科級十周年按副處級對待;副處級十周年按正處級對待;正縣級十五周年按副廳對待;副廳級二十周年按正廳級對待;初次套改以累計年限對應的職務待遇確定基本工資。
2,工齡工資
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3,獎勵工資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發,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4,補助工資
1、車補,隨工資每月發放,標准=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2、取暖補助,一年發放一次,標准=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3、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顧不至每日扣發30元,經單位領導批準的病假、事假和國家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4、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准=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5、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
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等一切現行補助全部廢止。
5,新參加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確定 方法
高中、技校、中專以辦事員確定;大專以科員確定;本科以副科級確定;碩士以正科級確定。
6,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退休生活費
退休前工資×80%。三年一調。
離崗民辦代課老師的國家補嘗政策1、任教15年以上(含15年)離崗民辦代課教師統一按2010年公辦教師工資月平均工資辦理退休手續,達到法定年齡退休時,領取公辦教師退休工資的85%。(已超齡者補足退休費用)
2、任教10—14年者,自己補足15年 保險 費用,補足15年保險金後,國家按2010年公辦教師月平均工資退休費辦理手續,次月領取公辦教師月平均退休費的70%。(補費辦法:以2010年公辦教師月平均工資的40%補交,其餘60%由國家承擔)。
3、任教10年以下者,自己補足15年保險費用(補交辦法與10—14年工作檔次相同),達到法定年齡退休,領取公辦教師月平均退休費的60%。
4、從離崗的本月開始,每月補償500元的生活費,直至領取退休金為止。
>>>下一頁更多精彩“代課老師存在的原因”
㈤ 代課教師的艱辛生活
由於工作的不穩定性,代課教師的生活來源也不穩定。這一原因,使代課教師的壓力與動力更大。 代課老師:統計表明深圳有至少10000名代課老師在深圳,代課老師是一大特色,據深圳教育招聘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深圳有超過10000名「代課老師」。由於森嚴的人事制度,盡管這些代課老師都是來自內地的優秀教育人才,但要想從「編外」成為「在編」,需通過層層壁壘。
這一點,從福田區教育局在網上面向全國招聘中小學老師的招聘條件上可見一斑。具體條件包括: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特級教師等榮譽稱號,個別選考條件包括:具有中學高級教師職稱或碩士學位,參加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或獲得省優秀教師…… 「我始終感覺自己不是這個學校的主人,而只是一個臨時工。這種精神壓力太大了。」一名代課老師告訴記者,雖然已經在深圳的小學上課一年多了,雖然根本不記得自己多少次在學生面前喊「上課」,雖然多次被評為優秀或先進教師,但是,她還是說:「我喊『上課』底氣不足,因為我不知道明年我還會不會站在這些學生面前!」深圳學校的代課老師一般是一年同學校簽一次合同,代課老師的流動也就自然說不定,第二年或者第二個學期,他們就已經離開。一位不願提及姓名的代課老師如此坦露心跡:「夢里不知身是客,夜半醒來四顧茫然。」
㈥ 以前的老民師和代課教師,如今年齡大了,沒生活來源怎麼辦
民辦代課老師為祖國教育奉獻了青春和汗水,撐起祖國教育事業的一片藍天。現在他們大多己六七十歲,有的耄耋之年。還有的帶著多年的企盼遺憾的離開了人世。現在身體好的還能自食其力。身體久佳的要靠子女來養,晚年生活缺少光鮮亮麗。祖國經濟發展的紅利沒有普惠到他們。與他們的貢獻不相匹配。每月每教齡十至二十元的教齡補貼不能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他們雖然是共和國的有功之臣。但淳樸,有奉獻精神,要求也不會太高。每月每教齡一百至二百元,他們就可能滿足。也有許有人會講從教一年二年就能得勞保,那是不合理,按教齡論是公平的。
國家已經出台了措施。
只要情況屬實,而且有證明,辦完手續後,按照工作年限給予一定的補助,從年滿60周歲開始領取。
目前來看,補助的標准雖然有些低,但也能充分說明國家已經注意到,並採取了措施。
這都是針對那些雖然當過教師,但沒有正式工作,沒有退休待遇的人。
農民教了幾年書被辭退了,就仍然還是農民,現在只能享受農民的侍遇,不再是教師,卻天天妄想享受教師的退休待遇,無疑是痴心妄想白日做夢。
你好,國家對以前的老民師和代課教師是有補償政策的,我們這邊是60歲以後一年教齡補助10元生活費。你若沒有享受補助可到教育部門或勞動局咨詢一下。僅供參考!
以前的老民師和代課教師,如今年齡大了,只能按農民一樣享受每年100來元的養老保險。
七八十年代,我們國家經濟還相當落後,經濟落後的原因是國民的文化素質很低,全國文盲率達到10%以上,這也嚴重的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這是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所有公社和大隊都辦起了學校,學校辦起來以後沒有老師,國家就從當地 社會 青年中選拔優秀的人員擔任所在學校的民辦老師。
當時的學校是在破廟和破窯洞里辦起來的,沒有桌凳,這些民辦老師自己動手用土坯和木板製作板凳,自己動手做黑板,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辦起了學校。
這些民辦老師不算國家的正式教師,國家也沒有向他們發放一分錢生活補助,所在的大隊每月發放15元生活補貼,他們每月向生產隊交五元,記工分年終分口糧。
雖然這些民辦老師不算國家的正式教師,但他們愛崗敬業,默默無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白天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加強課外輔導,下午回生產隊參加勞動,晚上有在昏暗的油燈下備寫教案,批改學生的作業,他們默默無聞,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77年國家恢復高考以後,一些民辦老師紛紛考入師范院校,畢業後成為正式的教師,而這些民辦老師還繼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去工作。84年後,國家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囯家每月向他們發放21元生活補貼。這些民辦老師也分得土地,他們白天繼續在學校上課,下午回承包地勞動,學校家裡忙碌奔波。
84年後,由於一些民辦老師違反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都紛紛被辭退,辭退後,國家也沒有向他們發放一分生活補貼,而93年後,國家對在崗的民辦教師全部轉正為公辦教師。
而被辭退的民辦老師現在年齡已經都到了六七十歲了,農民都享受到了養老制度,而這些辭退的民辦老師,國家也沒有向他們發放一份生活補貼。2014年實行養老制度改革,國家對辭退的民辦老師進行摸底調查,等他們60歲時,每月向他們發放基礎養老金40元,再加上工齡每增長一年,發放八元的生活補貼。
現在這些民辦老師生活非常困難,希望國家採取具體政策,為他們發放養老金,讓他們晚年過上幸福快樂生活!
對於我的回答,歡迎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如果是有良知的人好好想一下,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在二十至三,四十歲時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那時他們積極向上,刻苦努力,任勞任怨不計報酬,在艱苦的環境下努力的工作,真正是默默做奉獻。最後因各種原因離開了學校,到今天七十左右的年齡,因為他們和國家功臣比差千百倍,沒有退休金,所以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無法保養身體,現在都是病秧子,無論如何是活不到八十歲。現在政府能給點養老金,讓他們臨死前過幾年安穩日子,即合情又合理,又體現政府的愛民政策,何樂而不為呢?
㈦ 你認為代課老師與生活老師的日常工作應該怎麼配合
在幼兒園的班級教師配置上,責任是很明確的。生活老師負責保育工作,配合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補充和配課工作。日常的工作也是各有分工,按班級排班表進行工作就可以,其他方面,如果涉及到默契程度或個人感情,需要日常的相處。
㈧ 同工不同酬,作為代課老師的你該何去何從
作為現在這個教師而言,很多的學校都會進行一個招聘代課老師,但是我們大家都非常明白的就是說現在的代課老師和編制老師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的。盡管他們都是做著非常同樣的一個工作內容,也是在很多方面都保持一個相應的工作,但是大家的待遇卻是差很多,而對於那些年輕的一個代課老師來說,這份工作就沒有一個相應的編制過渡。
所以對於那些老師來說,他們還是要選擇一個合理的就業機會,才可以更好的解決現在這樣的一個事情了。
㈨ 代課教師工資低待遇差,除此之外還要承受什麼壓力
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變得越來越大,有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教育問題可謂是費盡心思,而且在教育上不惜浪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那麼老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所以在現代社會當中對於老師的需求仍然是比較高的,有很多人想從事教師行業,但是我們會發現教師入編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這一時期有很多人選擇當代課老師,但是代課老師工資低,待遇差,除此之外還要承受什麼壓力呢?下面我們可以來具體的說一下。
㈩ 完全沒經驗的代課老師去學校首先要幹嘛
向各位同事和校長打招呼,然後問一下他們代課的規矩。
在學校中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1984年底以前他們被稱為民辦教師,在此前從教的臨時教師基本被轉正或清退,1985年在全國一刀切不允許再出現民辦教師。但不少偏遠貧困山區因財政困難而招不到公辦老師或公辦老師不願去,這些空缺仍需臨時教師來填補,他們轉而被稱為「代課教師」。
他們沒有任何「名分」,卻在特定歷史階段發揮著積極作用。特別是在西部地區和偏遠農村,代課教師為維系義務教育承擔著歷史責任,代課教師是教育資源投入不足狀況下的一種不得已的選擇。總體而言代課教師一般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教學水平不高,長期任教不利於教學質量和國民素質的提高。
存在原因
1、代課教師為維系義務教育承擔著歷史責任,代課教師是教育資源投入不足狀況下的一種不得已的選擇。
2、代課教師長期存在本身就表明了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西部某地,如果所有教師都吃財政飯,將佔去財政收入的80%以上,成為當地財政無法承受之負。考慮到一個在編教師的待遇可以養七八個代課教師,代課教師也就成為了一種現實的選擇。
3、代課教師一般分布在高寒地區、山區和貧困地區,是正式教師不願去的地方,代課教師離去後的銜接將因此更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