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伯勞鳥生活在哪個地區

伯勞鳥生活在哪個地區

發布時間:2022-04-14 06:23:18

㈠ 這是什麼鳥

麻雀

是雀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除樹麻雀外,雌雄均異色

㈡ 伯勞 誰給詳細介紹介紹

在加拿大和美國稱為北方伯勞,體長24公分(9.5吋),面黑如面罩狀。新大陸唯一的另一種是北美的呆頭伯勞(L. ludovicianus),似大灰伯勞但較小。歐亞大陸的幾種有淡紅或褐色斑紋。
叢伯勞
叢伯勞亞科(Malaconotinae)有40種,產於非洲,體長約16∼20公分(6.5∼8吋),羽衣鮮明,喙不像真伯勞那樣善於掠食,腰有柔軟長羽。在灌木叢中悄悄覓食蟲類。叢伯勞均鳴聲婉轉。多色叢伯勞(Chlorophoneus multicolor)下體顏色有多型性——紅或黃色,有時黑色或白色。四色叢伯勞(Telophorus quadricolor, 即華麗叢伯勞)體上面綠色,下面金黃色,喉紅色帶黑邊。有人認為Chlorophoneus屬就是Telophorus屬。
黑伯勞
非洲黑伯勞屬(Laniarius)亦屬叢伯勞亞科。體長約20公分(8吋),素色,翅上常有一白色紋。白嘴黑伯勞(L. leucorhynchus)體色全黑。熱帶黑伯勞(L. aethiopicus, 即衣索比亞伯勞)體上部黑白相間,下體淡紅色。鳥頭黑伯勞(L. erythrogaster,又名阿比西尼亞黑伯勞、紅腹非洲黑伯勞)和柏柏里黑伯勞(L. barbarus)身體上面黑色,下面鮮紅色。
盔伯勞
盔伯勞即盔鵙或盔林鵙,約10種,產於非洲。屬盔伯勞亞科(prionopinae,又稱盔鵙亞科),該亞科或另列為盔鵙科(Prionopidae, 參閱盔鵙〔helmet-shrike〕條)。
編輯本段烏盧古魯叢伯勞
(Malaconotus alius)
外形特徵
鳥綱雀形目伯勞科伯勞屬鳥類的通稱。嘴強壯,上嘴先端具缺刻和鉤;鼻孔部分被羽毛掩蓋;跗跖強健有力。雌雄相似。世界共有23種,廣布於非洲、歐洲、亞洲及美洲;中國有9種。各大區均有分布。紅尾伯勞是本屬鳥類的典型種。體長16~22厘米。頭側具黑紋,背面大部灰褐色,腹面棕白,尾羽棕紅色。棲息於樹梢,常張望四周,一旦發現餌物,便急飛直下捕捉。性兇猛,喜食小鳥、小型哺乳動物和各種昆蟲,也吃高粱。雌雄共同營巢,以蒿草搭成。每窩產卵4~8枚。由雌鳥孵卵,孵化期14~16天;育雛早期,由雄鳥外出尋蟲,歸巢後吐入雌鳥口中,再由雌鳥喂雛。一周後,雌雄輪流尋蟲喂雛。 紅背伯勞(Lanius collurio)
伯勞鳥主要指伯勞科,尤其是伯勞屬的許多種鳴禽。它們共同特點是嘴尖上有鉤,以捕食昆蟲為主。一些體型較大的昆蟲、蜥蜴、老鼠,都是它們捕捉的對象。抓到的食物常被它們釘在荊棘上,故又有屠夫鳥之稱。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為黑色並帶有白色的斑。
分布范圍
加拿大和美國出產的大灰伯勞,又叫北方伯勞,是伯勞鳥中分布最廣的一種。體長24厘米,體毛呈黑色。笨伯勞是新大陸出產的另一種伯勞鳥。外貌與大灰伯勞相似,介體型較小一些。 產於歐洲的幾種伯勞鳥多為紅色或褐色。
編輯本段非洲伯勞
從伯勞產於非洲,大約有40多種。體長大約有16—21厘米。羽毛色彩鮮艷,喙也不像其他伯勞鳥那麼尖利,尾部有長而柔軟的羽毛。四色叢伯勞上體呈綠色,下體金黃色。紅色的喉嚨和黑色的邊,非常好看。從 勞以捕捉昆蟲為生,常射在樹叢中進行伏擊。 產於美國聖克利門蒂島的伯勞鳥屬瀕危動物。產於坦尚尼亞烏盧古魯山的烏盧古魯叢伯勞也已瀕臨絕種的危險。
編輯本段虎紋伯勞
俗名:粗嘴伯勞、厚嘴伯勞、虎花伯勞、三色虎伯勞。額至上背灰色,其後為栗褐色具黑色鱗斑;尾羽褐色;下體近純白色。
外形特徵
雄性成鳥:頭頂至上背青灰色;自前額基部、眼先向後,經頭側過眼達於耳區,有寬闊的黑色過眼紋;肩、背至尾上覆羽以及內側翅覆羽為栗褐色,各羽具數條黑色鱗狀斑,使整體顯現密集的黑色橫斑;尾羽棕褐,各羽具有寬約1.5mm的暗褐色隱橫紋,橫紋之間的間隔約1.5~2mm;外側尾羽具淺淡色端;飛羽暗褐色,各羽外緣染以棕紅,內側飛羽更為顯著,最內側數枚飛羽(三級飛羽)的內、外??均染棕紅,並有類似尾羽的暗褐色隱橫紋。下體幾全部為純白色,僅脅部顯有暗灰色澤及稀疏、零散的不清晰鱗斑;覆腿羽白色沾淡棕,具黑褐色橫斑;腋羽白色。 雌性成鳥:羽色與雄鳥相似,但前額基部黑色較小,眼先及過眼黑紋沾褐,頭頂灰色及背羽的栗褐色均不如雄鳥鮮艷;脅部綴以黑褐色鱗狀橫斑。 幼鳥:頭頂與背羽均為栗褐色,滿布黑褐色橫斑;過眼紋褐色或不顯著;下體的胸、脅部滿布黑褐色鱗斑。
分布范圍
虎紋伯勞為林棲鳥類,自平原至丘陵、山地均有分布,但較多見於丘陵至低山區,從低山(例如山東省煙台昆帶山的海拔100m處)至中山(例如北京延慶縣山區的海拔900米處),均採到過它的巢。分布雖然較廣泛,但種群密度較低,而且多分布在紅尾伯勞較少的地區,受到後者的排擠。喜棲息在疏林邊緣,帶荊棘的灌本以及洋槐等闊葉樹,是經常選用的巢址。性格兇猛,常停棲在固定場所,尋覓和抓捕獵物。以昆蟲為主食,其中金龜(蟲甲)、步行(蟲甲)、蝗蟲以及膜翅目、鱗翅目昆蟲占絕大多數。
生長繁殖
繁殖期5~7月,滿窩卵4~7枚,以4枚者較普遍。卵淡青色至淡粉紅色,上具淡灰藍及暗褐色斑點,在鈍端較集中。卵重3.0~3.8g,日產1卵。孵卵由雌鳥擔任,孵化期13~15天。雌鳥在孵卵時,雄鳥擔任警戒並常銜蟲飼喂雌鳥。由兩性共同育雛,平均每小時喂雛17~24次。雛鳥留巢期13~15天(傅桐生等,1984)。破殼雛重約2g,5日齡時睜眼,離巢前體重24.5~26.7g。
生活習性
伯勞會將捕獲的餌物穿掛在荊刺上。過去,有人認為伯勞的這種舉動是在為過冬儲存食物; 也有人認為它們根本就不吃那些掛在枝頭上的風干物。經過仔細觀察後發現,伯勞並不喜歡吃那些風乾的小動物。此外,高原地區的紅伯勞也同樣把獵物掛在枝頭上。如此看來,把捕獲物掛在枝頭上,只是伯勞的一種習性罷了。
編輯本段中國文化中的伯勞
歷史典籍
它在古文中記載很多: 伯勞最開始被稱為「鵙」(讀作「局」),見於《詩經·豳風》:七月鳴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吳澄著):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形容伯勞的鳴叫聲)。因其獵物曝屍的習性,其叫聲成為不祥之兆。而確認「伯勞」和「鵙」就是同一種鳥類的,是明代李時珍的考證(公元1518-1593年),他在《本草綱目》中專門花了很大的篇幅來勘正歷代文人聚訟紛紜的「伯勞」疑案,根據七月鶪鳴、鶪好單棲、其能制蛇的特徵,參考《禮記·月令》、《詩經·豳風·七月》、民間傳說、俚言俗語等多方證據,辨證了「伯勞」即《禮記》、《詩經》里的「鶪」。由於考釋詳盡,言之鑿鑿,遂成千古定評。 成語「勞燕分飛」的出典:「勞」指「伯勞」,出自蕭衍(公元464~549年,南朝梁武帝)的《玉台新詠》中《東飛伯勞歌》: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織女時相見。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帳脂粉香。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誰與同。」 伯勞在古代詩歌中通常用來比喻夫妻、情侶親人朋友的別離。但事實上,伯勞和燕子的遷徙方向都是夏北冬南,歌中「東飛伯勞西飛燕」原本只是表達遷徙的離愁,後人望文生義,才引申為「各奔東西」。
軼事典故
不僅如此,「伯勞」鳥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個重要角色: 《左傳-昭公十七年》(公元前722-前464年):「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 說的是上古時代利用五種候鳥的不同遷徙時間來制定歷法。少昊登基之時,恰是鳳鳥飛來之日,因此「鳳鳥氏」成為掌管歷法的總負責人,叫做「歷正」,位列在百官之首。其後四種是歷正的屬官:「玄鳥」是燕子,春分來,秋分走,掌管春分秋分;「伯趙」是伯勞,夏至鳴,冬至止,掌管夏至冬至;「青鳥」立春鳴,立夏止,立春立夏叫啟;「丹鳥」是鷩雉(錦雞),立秋鳴,立冬止,立秋立冬叫閉。 它們的領導是五帝之一的「少昊」,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方天神,擁有多項當時最先進的高科技:據宋代羅泌《路史》中的《後紀七》所記,「少昊」是中國上古時期最早確定星宿的部落,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第一位天文歷法的學者:少昊金天氏曾「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運用天文學知識,來測定天上的星座和確定方位,並以此來記錄氣節,故而在其名號金天氏之中有「天」。此外他還是中國原始手工業與原始金屬製造業和金屬制器使用的創始人,故而在其名號金天氏之中有「金」。他還是傳說中的中國上古時代原始古樂的發明人:《帝王世紀》中言:少昊金天氏「作樂曰九淵」,作九淵樂曲,歌頌自己的故鄉。 然而這個神通廣大的「少昊金天氏」 為什麼會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方天神?如果他不是世界上天文歷法、金屬製造和音樂的最早發明者,如果這之間有上千年的差距,那麼是否可能中西方文化在上古時代曾有過重大的交流?

㈢ 伯勞鳥的主要種類

最常見的種類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
虎紋伯勞(Laniustigrinus)與前者很相似,背腰、肩及尾羽均為棕紅色,不同點在於頭頂至上背為純石板灰色;背腰及肩羽雜以波狀黑色細橫斑;尾羽也具有暗褐色的橫斑。習性和紅尾伯勞也相似,廣布於平原、山丘、溝谷等樹木茂密地區,但在山區的數量較多。性亦兇猛,不僅捕蟲為食,還會襲擊小鳥和鼠類。食物中絕大部分是害蟲,如熊蜂、蝗蟲、松毛蟲、蠅類及各種昆蟲。分布於全國各地。這種伯勞與紅尾伯勞一樣,主要以昆蟲為食,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完全吃蟲的。所吃昆蟲,除少數為益蟲外,均為農林業害蟲;它雖然也吃一些其他動物,這些動物或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但所吃數量顯然有限,無足輕重,應加以保護。
灰伯勞(L.excubitor)為我國北方常見的一種大型伯勞,體型大小與棕背伯勞近似,通體以灰褐色為主,翅及尾黑色,尾的外側羽毛鮮白色,很容易識別。它不在我國繁殖,但在春、秋季節沿我國北方各省遷徙,並有少數個體在我國越冬。性格兇猛,善捕食鼠類、蜥蜴以及小型鳥類等。在我國內蒙古、西北及東北北部等地區還常遇到一種在當地築巢繁殖的灰色大型的伯勞,體色雖與灰伯勞相似,但體型更大一些,尤其是具有顯著長的尾羽,這種伯勞叫做楔尾伯勞或長尾灰伯勞(L.sphenocercus)。
棕背伯勞(Laniusschach)是伯勞中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長達240毫米左右。主要特徵是頭頂到上背部為灰色,向後漸沾棕色;上體其餘部分為紅棕色;兩翅和尾均黑色,下體大部為白色。為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伯勞。棲息於開闊的平原與低山一帶,常在田園、果園及樹叢間活動。性兇猛,嘴爪均強健有力,善於捕食昆蟲、鳥類及其他動物,甚至能擊殺比它自己還大的鳥,如鷓鴣之類。平時常棲止於蘆葦梢處,東瞻西望,一見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殺。亦能在空中捕食飛行的昆蟲和小鳥。鳴叫時常昂頭翹尾,激健有力,並能仿效它鳥鳴聲。4-7月間繁殖。巢呈杯形,以草莖、竹葉、嫩枝、蕨葉及其他雜屑等編成。每窩產5枚黃白色卵,上有疏密不等、濃淡大小各異的灰藍和淡紫灰色斑,並綴以銹紅以至紅褐色細點。過去一般人都認為棕背伯勞專以其他鳥類為食,因而視為害鳥,研究的結果證明,它主要還是捕食昆蟲的,如蝗蟲、步形蟲、黑蜂等,此外兼食些野生果實。所殘殺的小鳥在其所吃的食物中占的比重很低,因而對農林業是很有益的。它遍布我國南部各省,為留鳥。

㈣ 伯勞鳥是幾級保護動物

伯勞鳥不是國家級保護動物,但伯勞鳥是三有保護動物。

伯勞生性兇猛,素有「小猛禽」之稱,通常以昆蟲為食,但也可以捕獲青蛙、老鼠甚至其他小型鳥類。

中國潛心研究伯勞的生活習性,已成功人工繁殖。伯勞成為人們喜愛的新鳥種,易於壓口,和換食料,性格剛烈,外觀勇猛,深受廣大鳥友喜愛。

生活習性:

伯勞鳥大多棲息在視野較為開放的地區,且通常會停在突出的高處,像是樹梢、電線桿等。它們會主動出擊來獵捕地面或空中的獵物,而它們主要的獵物是大型昆蟲,有時也會捕捉小型的鳥類、爬行動物或哺乳動物。不過對於灰伯勞這類較大型的北方種類,它們則更常捕捉脊椎動物,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

盡管它們以獵捕其他動物維生,但它們並不是實際的猛禽,它們缺乏強而有力的爪子。它們通常會用腳抓起獵物插在尖銳的物體上,如荊棘或鐵絲網等,以便之後用鉤形的嘴剖開獵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伯勞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伯勞

㈤ 這是內蒙古鄉下的什麼鳥求解答

灰伯勞鳥

灰伯勞(學名:Laniusexcubitor)為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俗名北寒露。分布於歐洲中部、亞洲北部、在中亞、印度、非洲越冬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多生活於從平原到山地的疏林或林間空地附近。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

別稱 寒露兒,北寒露

二名法 Laniusexcubitor

拉丁學名 GreatGreyShrike

種 灰伯勞L.excubitor

中文學名 灰伯勞

科 伯勞科Laniidae

分布區域 分布於歐洲中部、亞洲北部

綱 鳥綱Aves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界 動物界

屬 伯勞屬Lanius

目 雀形目Passeriformes

㈥ 伯勞鳥的種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美國聖克利門蒂島、坦尚尼亞烏盧古魯山的烏盧古魯叢伯勞以及我國台灣地區。
產於美國聖克利門蒂島的伯勞鳥屬瀕危動物;產於坦尚尼亞烏盧古魯山的烏盧古魯叢伯勞也已瀕臨絕種的危險。我國台灣有紅尾伯勞、棕背伯勞、紅頭伯勞和虎紋伯勞。

㈦ 生物問題誰知道

白鰭豚 江水污染,繁殖能力低下,人類捕獵
白眉葉猴 人類砍伐樹木,領地縮小
霍加貔 領地縮小,人類砍伐樹木,人類捕獵
江豚 江水污染,繁殖能力低下,人類捕獵
穿山甲 沒有食物,領地縮小,人類捕獵
雲豹 領地縮小 人類大量捕獵
黑天鵝 水污染 無法交配 蛋殼薄
紅腹錦雞 無法交配 蛋殼薄 人類砍伐樹木,領地縮小
樹懶 人類砍伐樹木,領地縮小
黑鶴 人類砍伐樹木,領地縮小 無法交配 蛋殼薄
眼圈絨鴨
(Somateria fischeri)

絨鴨屬雁形目,鴨科,絨鴨屬。是一類大型的海鴨,全球大約有好幾種。絨鴨肥胖體重,渾身圓滾滾的。喙上有肉峰。絨鴨的身上有豐富的精緻軟絨毛,是製作上等鴨絨被、鴨絨衫和枕頭的原材料。母絨鴨經常用它們胸部的絨毛來鋪在自己的窩里。孵蛋的時候還用來覆蓋鴨蛋。在冰島,絨鴨受到嚴格的保護。從35—40個絨鴨窩中,可以收集到一磅的鴨絨,而且不會影響它們的繁殖。絨鴨蛋呈黑褐色,上面有斑點。有4種絨鴨的雄成鴨羽毛色彩鮮艷,引人 注目。各種絨鴨的區別在於它們喙的長短和色彩不一樣。雄性一般是上體有白色的羽毛,黑色的頭冠、腹部和尾巴。

多數絨鴨都棲息在北方,在冰雪覆蓋的海岸線上繁殖。冬天,它們會到南方的法國、新英格蘭和阿留申群島去過冬。

眼圈絨鴨主要產於西伯利亞,兩眼周圍各有一大塊帶有黑邊的白斑。它們數量稀少,有些地區已經絕種,屬非常危急的瀕危動物。
亞洲白鸛
(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鸛屬鸛科,全世界大約有19種,和鷺和䴉有親緣關系。它們體型大,腿長,腳趾有蹼。尖而筆直的喙比頭大,而且強健。

歐洲白鸛是一種普通的遷徙鳥,身長大約1米,頭。頸和身體都是潔白的白色。翅膀有一些黑顏色。喙和腿都是紅色。脖子很長。胸部的羽毛長而且下垂,白鸛經常把它的長喙藏在胸部的羽毛裡面。它們常在潮濕的沼澤地出沒,吃鰻鱺和其他魚類,以及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幼鳥和小型哺乳動物。它們粗糙的窩築在高大的樹頂、建築物的廢墟或者擯棄的煙囪上,一般用樹枝和蘆葦搭成。

白鸛是一種無聲的鳥類,它們在很高的高空飛翔,顯得強健而有力。

黑鸛的體型比白鸛小。上體的羽毛呈很有光澤的黑色,下體呈白色。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許多地方常見到。

馬格里鸛與白鸛非常相似,產於南美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大草原到阿根廷彭巴斯草原的沼澤地和樹木稀少的大草原。在食物豐富的地方,它們會大批地聚集在一起。

亞洲南部的印度東部的禿鸛頭和頸裸露無羽。最大的身高達2米,以食腐肉為主。在印度受到保護。

林鸛是產於產美的唯一一種鸛,棲息在美國的南方。喜歡群居,身高約有1米,黑色的頭,光光的脖子,翅膀和尾巴有些黑色,其餘的羽毛呈白色。

產於亞洲的白鸛數量稀少,屬於瀕危動物。發布在我國東北、西北和東南沿海一帶的白鸛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南和東南沿海的黑鸛也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的彩鸛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亞速爾群島林鴿
(Columba palumbus azorica)

鴿子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非常寒冷的地區和荒荒遙遠的海島以外,到處都可看到它們的足跡。現在已知的鴿子。全世界大約有250種,都屬鴿子形目,170種左右屬鳩鴿科。它們有的在地面上覓食,有的則部分或者全部依靠森林裡的食物為生。如按其體型的大小來嚴格區分,體型小的叫鳩(英文doves),體型大的叫鴿(英文pigeons)。不過人工飼養的白鴿除外,不論其體型大上,我們都叫它鴿子,鴿子是和平的象徵。

大約三分之二的鴿子棲息在亞洲、澳大利亞和西太平洋島嶼的熱帶地區。其他地區如非洲、南美洲以及氣候溫暖的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也可以見到各種鴿子。

鴿子溫文爾雅,喙短小。走起路來昂首闊步,很神氣。由於翅膀 長,飛行肌肉發達,所以善於飛行。很久以膠,人們就訓練鴿子來傳遞信息。它們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終生不渝。即使是一方喪偶以後,也要過了很久才會再婚。雌鴿一窩一般產兩個白色的蛋。小鴿子在孵化14—19天以後出殼,然後留在窩里受12—18天的哺育和照顧。

亞速爾 群島林鴿、查塔姆島鴿、菲律賓都洛尾鴿等好幾種鴿子已外於瀕危狀態。
印度大鴇
(Choriotis nigriceps)

大鴇屬鶴形目,鴇科,與鶴和鴴有親緣關系。全球大約有23種,分布在非洲、歐洲南部、亞洲、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大鴇的腿很長,腳上只有3趾,缺少後趾,善於奔跑。身體緊湊,頭高昂,全身保持一種水平的狀態,樣子和其他善於奔跑的鳥類一樣。

大鴇中較常見的歐洲大鴇,它是歐洲最大的地棲鳥。雄性體重超過14千克,身長達120厘米,翼展長度達240厘米。產於歐洲東部和南部,以及亞洲中部和我國東北地區的許多地方。以前在英國和西歐的許多地方也有,但這些地區的大鴇現在滅絕,雄大鴇體格結實,喙上有白色羽毛。雄性鴇體格結實。嘴上有白色的羽志。雄性和雌性羽毛色彩相同,上體淺灰色,有黑色和棕色的條紋,腥部呈白色。大鴇很機靈,很難接近,一有風吹草動就迅速奔逃。大陸地上行走的時候,它們步伐莊重。在天空中飛行的時候,它閃顯得不慌不忙,非常沉著而富有持久力,雄鴇向雌鴇求愛的時候儀式非常庄嚴,雄鴇的頭低下來幾乎要碰到雌鴇的尾巴,喉袋脹大。雌鴇一窩產下2—3個橄欖綠的蛋,上面有棕色的斑點。產下的蛋埋在淺土中,上面覆蓋綠草。

體型較小的鴇分布在從西歐到摩洛哥、阿富汗等地區。南非產的最大一種鴇又叫甘波。阿拉伯鴇產於摩洛哥和非洲撒哈拉南部地區。在澳大利亞,有一種鴇也叫火雞。

產於印度的印度大鴇已名列瀕危動物的名單。

產於我國的大鴇夏季在東北及內蒙古草原繁殖,秋季遷徙到華北平原或更南的地區越冬。由於數量稀少,已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紐西蘭鶇

(Turnagra capensis)

鶇指屬於雀形目,鶇科的許多種鳥。主要分成兩類,一類叫鶇,也就是普通的鶇,如產於美國的鶇;另一咱叫歌鶇,如產於歐洲的鶇。歌鶇只產於歐洲,但產於北方的麥翁除外,它也叫歌鶇,現已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方落戶。

普通鶇分布在全世界各大陸和許多島嶼上,大約有66種。體型最大的一種分布在全球的熱和溫帶地區。但主要在舊大陸,特別是非洲。鶇食昆蟲和水果,也有一些食蝸牛和蚯蚓。它們的窩像酒杯,一窩產3—5個白色,有時是淡藍色的蛋。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鶇土生土長,紐西蘭鶇已陷入瀕危狀態。

分布在我國南方的藍枕八色鶇、藍背八色鶇、藍八色鶇、藍翅八色鶇、紫藍翅八色鶇、綠胸八色鶇、栗頭八色鶇和雙辮八色鶇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紐西蘭岸鴴
(Thinornis novaeseelandiae)

鴴是一類胸部比較肥胖的海岸棲息鳥,屬行目,行科。全世界大約有36種。它們的身長約在15—30厘米之間,長翅膀,中等長短的腿,短頭頸。喙筆直,比它的頭短一些。多數鴴鳥身體的上部清一色的褐色、灰色或者沙土色。下部白色。環鴴有白色的前額,臉部有兩個黑色的環。

多種鴴經常在海岸和海灘上奔跑,尋找小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充飢。其他一些鴴鳥,如喧鴴,則在牧場和草地上尋找食蟲的動植物來吃。鴴非常機警,一有風史草動就展翅疾飛,逃之矢矢。它們的叫聲像音調優美的口哨,根據叫聲的不同可以區別它們的種類。鴴在地面上築窩,每窩產2—5個有斑點的蛋,一般是4個。由父母雙方輪流孵化,出生以後也是共同照顧。小鳥出世不久就可以跟隨父母到處跑。

鴴棲息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在北方築窩的鴴鳥遷徙的路程很遠。它們成群地覓食和旅行。這種長距離遷徙的鴴如歐洲的金鴴和美洲的金鴴。美洲東部的金鴴經常飛越大西洋和南美洲,來到南方的巴塔哥尼亞。然後沿著密西西比河流域返回。美洲西部的金鴴可以一口氣不停地飛到南太平洋的鳥嶼。

紐西蘭岸鴴數量稀少,屬瀕危動物。

分布在我國雲南省的灰燕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鴞鸚鵡
(Srigops haroptilus)

鴞鸚,又叫梟鸚鵡,紐西蘭產的一種鸚鵡。有柔軟的綠色和棕色條紋羽翼。翅膀雖然相當發達,但不善於飛翔。經常棲息在地穴里,夜間出來活動。這種鸚鵡非常稀少,有一段時間人們認為它已經絕種。後來才發現在紐西蘭的南島上還有少量生存。

啄羊鸚鵡,紐西蘭南島上的一種大型鸚鵡。羽毛主要呈綠色,喙又粗又長。主要食昆蟲,但也經常攻擊羊群。它那強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吞食羊腎上的脂肪。

喀喀鸚鵡也是紐西蘭產的綠褐色鸚鵡,頭頂灰色,面部,頸部,腹部、腰部都有紅色的羽毛。這是一種性情溫柔的森林鸚鵡,常被人們當寵物飼養。有學習人類語言的天才。

短尾鸚鵡棲息在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和許多太平洋的島嶼上。有好幾十種,它們都有細長而彎曲的喙,舌尖像刷子,用來食花叢中的蜂蜜和水果。

侏鸚鵡屬侏鸚鵡屬,是棲息在新幾內亞及其附近島嶼森林裡的6種小型鸚鵡之一。厚喙具有臘膜。爪十分長,雄鳥有華麗的羽毛,以食昆蟲為主。

葵花鸚鵡,又叫鳳頭鸚鵡,屬葵花鸚鵡屬。產於澳大利亞、新幾肉亞及其附近的島嶼。它們都有冠羽,喙很發達,可以啄開堅硬的果實,灰葵花鸚鵡亦屬這一屬。它們也是常見的籠鳥。

赤道非洲特產的灰鸚鵡身長給33厘米。雄性和雌性外表很相像,都有灰色的羽毛,紅尾巴,白色的臉。在所有的鸚鵡中,雄性灰鸚鵡是最聰明的語言專家,它可以惟妙惟肖地學說人的語言。人飼養的灰鸚鵡相當機靈,脾氣也很好,據說可以活到80歲。野生的灰鸚鵡生活在熱帶雨林中,吃水果和種子,會毀壞莊稼,但是油棕櫚不可缺少的傳播者。亞馬孫鸚鵡約有26種,它們也善於模仿人的語言。身長約在25—40厘米之間。有微微豎起的冠羽和很短的方尾巴。綠色的羽毛,特別是頭的上方點綴著各種明亮的色彩。雄性和雌性外表相似。亞馬孫鸚鵡分布在西印度群島,以及墨西哥島和南美洲北部廣大區域的雨林中。這種鸚鵡比較難飼養,它們吵鬧而且容易傷人。動物園里比較常見的是藍額亞馬孫鸚鵡,它產於巴西,有藍色的前額,黃色的臉,紅色的肩膀。

夜鸚鵡產於澳大利亞。它只在夜裡出來活動,白天則在築在樹叢里的巢里打瞌睡。夜鸚鵡數量稀少,已經接近絕種。地棲鸚鵡棲息在澳大利亞南海岸荒蕪區域,現在已經非常罕見。
夏威夷雁
(Nesochen sandvicensis)

夏威夷雁,又叫 夏威夷鵝。屬雁形目,鴨科。與加拿大鵝有關緣關系。是加拿大鵝遷徙到夏威夷以後,進化而成的不會遷徙的陸棲鵝。翅膀較短,腳上部分有蹼。夏威夷雁體長約65厘米,有灰色和褐色的柵格羽毛。頸上有黑色的條紋,黑色的臉。它們在山坡上食漿果和野草。後來成為夏威夷引進哺乳動物捕食的對象。這些引進的哺乳動物包括狗、貓、豬、獴。此外,還要遭到人類的捕殺。由於面臨這 雙重災難,到1911年,已經所剩無幾。從那時候起,才禁止人們捕殺。可是夏威夷雁的數量還是有減無增。到1952年,只乘屈指可數的30隻。人們不得不把它們捉進來飼養。然後飼養後放回野生地的雁卻難於自我繁殖。因此境況依然不妙。

現在,夏威夷雁是夏威夷州的州鳥,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
夏威夷水雞

(Gallinula chloropus sandvicensis)

水雞屬鶴形目,是秧雞科的一種水鳥。外表與同科的靜水鴨相似,與靜水鴨有親緣關系。它和靜水鴨的區別在於腳趾的邊緣層堅韌的膜。

比較常見的水雞有產於北美佛羅里達的普通水雞。除了澳大利亞以外,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都可以見到。產於澳大利亞的水雞屬於另一種,它的體力約33厘米,頭部和腹部呈灰黑色,背部呈褐色。腰部有一圈白色的羽毛。短喙呈明亮的紅色,向前額延伸,像一塊皮質的盾牌。

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水雞是一種頗為害羞的水鳥。它們棲息在沼澤和湖邊的蘆葦叢中。而在英國的島嶼上,人們在的草地上也能見到。產於夏威夷水雞屬瀕危動物。
夏威夷蜜鳥
(Loxops coccineus coccineus)

夏威夷蜜鳥只棲息在夏威夷群島的森林中。大約有23種,屬雀形目,管舌鳥科。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加上引直處來鳥類和哺乳動物,23種中起碼有8種已經滅種,剩下的也都面臨絕種的危險。

夏威夷蜜鳥和美洲蜜鳥也有許多明顯的區別。由於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太平冰中部島嶼中,它們的進化方式與眾所周知的,達爾文所敘述的科隆群島上的雀類進化方式不一樣。

夏威夷蜜鳥中,喙細小,雄鳥和雌鳥羽毛都呈紅黑色的一種以食花蜜為生。另一種喙像雀鳥,羽毛呈綠色(雄鳥還有橙色或黃色的標記)的以食種子、果實和昆蟲為生。其他種類介於這兩種之間。

各種夏威夷蜜鳥身長大約在10—20厘米之間。叫聲比較單調,用草築窩。
夏威夷靜水鴨
(Fulica americana alai)

靜水鴨又叫頂骨雞、黑鴨。水棲性鳥類,屬秧雞科,頂骨屬。棲息在世界各地的內陸湖泊河流之中。它們在水中游動,尋找食物,主要是植物、種子和軟體動物。靜水鴨的腿呈綠色或者藍灰色。腳趾上有葉狀的薄膜,有助於它們在水中游泳和在沼澤地上行走。喙短而且呈錐形。上面長著一塊扁平的肉,與前額相連。

歐洲靜水鴨棲息在舊大陸北部地區,冬天喜歡游到河流的出海口或者較淺的海灣里。體長約45厘米,重量大約900克。它們的翅膀較短,在水面上撲騰似乎也不容易,但能夠持續快速飛行。雖然稱不上是獵鳥,但冬天到來的時候,它們成群結隊,很容易成為獵人追逐的目標。

靜水鴨成群地在水生植物中築窩。每窩產大約10個有斑點的帽。小鴨孵出來以後,長出非常漂亮的黑玉色絨毛。頭上是鮮明的橙色、猩紅色或者紫藍色。不過,隨著小鴨的成長,這些好看的色彩很快就會消失。成鳥渾身呈黑色,前額的皮膚上有一塊白的繭。

北美的靜水鴨又叫泥雞,很像它歐洲的同類鳥。南美洲大約也有6種靜水鴨。非洲的靜水鴨頭上有兩塊肉瘤。

夏威夷靜水鴨屬瀕危動物。
西非鴕鳥
(Struhio camelus spatzi)

鴕鳥產於非洲,是現在鳥類中體型最大的鳥。說它是鳥,其它它是一種善跑而不會飛,屬鴕形目,鴕鳥科,雄性成鳥身高可達2.5米中,不過它的頭頸幾乎點去了一半。體重可達155千克。雌性的體型稍小一些。鴕鳥蛋的直徑有125毫米那麼長,長度達150毫米,重1.35千克。是現在所有的鳥蛋中最大的。雄鴕鳥基本上是黑色,但翅膀和尾巴上的白色的羽毛。雌性幾乎全身褐色,鴕鳥的頭比較小,喙短而寬。頭和大部分頸呈微紅色或藍色。雙腳,包括強壯的大腿上沒有毛。褐色的大眼睛上有濃密的黑睫毛。

鴕鳥成群活動,數量大約有5—50隻。喜歡和在草地上吃草的動物做們。依靠強壯的雙腳,它們可以逃避敵人。主要是人和大型的猛獸。鴕鳥的腳很獨特,只有兩個趾,大的長得像蹄一樣。受驚的鴕鳥逃跑的時候,速度可達到每小時65公里。被逼急了的時候,它會用腳來踢,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威脅。

鴕鳥主要以食植物為主,有時敢捕捉一些動物。可以很長時間不喝水照樣生存。每到繁殖季節,雄鴕鳥和3—5隻此雌鳥同窩。如有外來者窺視,它會發出憤怒的吼聲或嘶嘶聲驅趕來犯者。它們的窩築在地面上,一窩產15—60個白色的亮晶昌的蛋。晚上由雄鳥坐著看守,白天再輪到雌鳥。小鴕鳥 在孵化40天以後出殼。再過一個月,它們就可以和成鳥一起奔跑。為了躲避危險,小鴕鳥會和鳥一樣,躺在地下隱蔽起來,只把頭伸出來。這種習性後來被人誤認為是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在沙土裡。

中世紀時期,騎士的頭盔上都插著一根鴕鳥的羽毛。到了19世紀,它又成了女士們服飾的裝飾品。這種需求促使農民在南非、美國南部和澳大利亞等地建立飼養鴕鳥的農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鴕鳥羽毛的貿易才停止下來。也有人曾訓練鴕鳥來馱物和賽跑,但它們沒有耐力,也不容易訓練好。飼養的鴕鳥可以活到50歲。

由於種的不同,各種鴕鳥的體型、膚色和蛋的有差別。上新世時期(大約500萬年以前),鴕鳥在地球上廣泛分布。在俄羅斯的南方、印度和我國的中部和北部地區,都曾發現過鴕鳥的化石。西非鴕鳥和阿拉伯鴕鳥已屬瀕危動物。也有人認為,產於敘利亞和阿拉伯半島的敘利亞鴕鳥已在1941年滅絕。
烏盧古魯叢伯勞
(Malaconotus alius)

伯勞鳥主要指伯勞科,尤其是伯勞屬的許多種鳴禽。它們共同特點是嘴尖上有鉤,以捕食昆蟲為主。一些體型較大的昆蟲、蜥蜴、老鼠,都是它們捕捉的對象。抓到的食物常被它們釘在荊棘上,故又有屠夫鳥之稱。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為黑色並帶有白色的斑。

加拿大和美國出產的大灰伯勞,又叫北方伯勞,是伯勞鳥中分布最廣的一種。體長24厘米,體毛呈黑色。笨伯勞是新大陸出產的另一種伯勞鳥。外貌與大灰伯勞相似,介體型較小一些。

產於歐洲的幾種伯勞鳥多為紅色或褐色。

從伯勞產於非洲,大約有40多種。體長大約有16—21厘米。羽毛色彩鮮艷,喙也不像其他伯勞鳥那麼尖利,尾部有長而柔軟的羽毛。四色叢伯勞上體呈綠色,下體金黃色。紅色的喉嚨和黑色的邊,非常好看。叢伯勞以捕捉昆蟲為生,常射在樹叢中進行伏擊。

產於美國聖克利門蒂島的伯勞鳥屬瀕危動物。產於坦尚尼亞烏盧古魯山的烏盧古魯叢伯勞也已瀕臨絕種的危險。

(Empidonax eulerijohnstonei)

鶲全球大約有60多種,屬雀形目,鶲科。大多數鶲的顯著特點是嘴寬而扁平,腳比較小。有些種類的鶲色彩鮮艷。鶲廣泛地分布在非洲、亞洲的東南亞到我國廣大地區,以及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群島上溫暖的森林是它們的棲息地,那裡有它們的食物昆蟲。鶲主要吃地面上的昆蟲,而不是捕捉在空飛行的昆蟲。

大多數鶲的尾巴較短,身長大約有8—23厘米。較常見的是黑頸君主鶲。雄性的黑頸君主鶲羽毛呈鮮艷的紫藍色,有小鳥冠。主要產於從印度到菲律賓的地區。

極樂鶲是鶲中最常見的鶲,產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北邊可以分布到我國的東部和日本。它們一共大約有10種。但是由於分布的地區和形態各異,所以分類比較不一致。它們的體長大約有40厘米。多數的鳥冠,有些雄鳥有長尾羽。翅膀的羽毛有黑色、白色、紅褐色等幾種。

塔希提島鶲等幾種鶲由於數量稀少,已列入瀕危動物。
禿頭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禿頭雕,又叫白頭雕、美國雕,是海雕的一種。屬鷹科,是唯一一種原產於北美的雕。從1782年起,禿頭雕就是象徵美國的國鳥。禿頭雕也是一種海雕,只是經常在內陸的河流和湖泊周圍的活動。成鳥有1米長,渾身呈黑褐色,頭和尾巴呈白色,喙眼睛和腳呈黃色。年幼的禿頭雕羽毛褐色,毛巴和翅膀的里層也有一些白色。要到7歲的時候,頭和尾巴的顏色才會像成年鳥一樣全部變白。

禿頭雕分布於北美洲從阿拉斯加到佛羅里達的廣大地區。北方的禿頭雕個體比較大。過了繁殖季節,它們就會遷處到南方。許多佛羅里達禿頭雕這時候會飛向北方。

禿頭雕捕獵的本領較差,只會跟隨其他海鳥一起去捉魚。往往只會抓那些死魚和半死不活的魚,或者是游到淺水中產卵的魚。有時候,它們還會從魚鷹的嘴中把 魚搶過來。辦法是看到體型較小的魚鷹捉到魚以後,飛到它的上空去嚇唬它。等受驚的魚魚扔下,它們就會飛過來揀。

禿頭雕的窩通常築在河流中間的島嶼孤零零的樹上 。由於殺蟲劑的使用,河流被污染,以及築窩的地域遭到破壞,禿頭雕的生存受到嚴懲的威脅。從1940年起,禿頭雕在美國許多地區受到法律保護,唯有阿拉斯加除外,在那裡獵人射殺禿頭雕不但不犯法,而且還會得到獎勵。因為禿頭雕喜歡站在漁具上,嚇跑阿拉斯加盛產的鮭魚。據估計,1917—1940年以及1947—1952年頒獎期間,在獎金的鼓勵下,阿拉斯加共有10萬只禿頭雕被殺。這種關狀況後來才遭到制止。現在,禿頭雕在全美國受到保護。
條紋傘鳥
(Cotinga maculata)

傘鳥產於美洲,屬雀形目,傘鳥科,傘鳥屬。全世界大約有90多種。許多種傘鳥外貌和習性像鶲,有些生物學家把它們歸類於霸鶲。傘鳥科的一些鳥類色彩鮮艷,叫聲奇特。有些像鈴聲。有些 像牛鳴;有些像是在敲榔頭。有些叫聲連續不斷,被人稱為饒舌鳥。它們都有一張寬而扁的喙,喙尖有點鉤。翅膀是圓形的,腿較短。許多傘鳥的翅膀形狀也很古怪,有的狹窄,有的彎曲。多數傘鳥喜歡孤獨。它們棲息在森林中,愛站在樹梢上,以食水果和昆蟲為生。由於傘鳥行為怪癖,所以我們對傘鳥的一些種類了解不多。

傘鳥中已有些種類,如條紋傘鳥,由於數量稀少,已屬瀕危動物。
聖米格爾紅腹灰雀
(Pyrrhula pyrrhual murina)

紅腹灰雀屬雀形目,雀科。歐亞大陸有6種色彩鮮艷的紅腹灰雀。一種最普通的灰雀處表呈黑色和白色,雄性的腹部呈桔紅色,體長約15厘米。這種灰雀主要棲息在終年常表的林和灌木叢中,叫聲委婉動聽,是人們喜歡的籠鳥之一。亞洲和非洲產的地棲厚嘴紅腹灰雀,主要棲息在從大西洋加那利群印度的乾燥地區。它的羽毛大多數粉紅色,頭頂部為淡灰色,叫聲像吹奏的喇叭。

葡萄牙聖米格爾島產的聖米格爾紅腹灰雀列為瀕危動物。
我覺得這是人類濫殺的結果,破壞生態平衡啊~~~~~

㈧ 伯勞是一種什麼鳥

伯勞鳥主要指伯勞科,尤其是伯勞屬的許多種鳴禽。它們共同特點是嘴尖上有鉤,以捕食昆蟲為主,像蚱蜢、蜻蜓、甲蟲、蟋蟀等等,有時候它們也會捕獲蜥蜴、老鼠,以及其它的小鳥。伯勞鳥經常停在樹頂、柵欄柱上或者電話線上搜尋它的食物,一旦它發現目標,就會以極快的速度俯沖下去,用它堅硬、鉤狀的嘴迅速殺死掉獵物。伯勞鳥最奇特的是它的進食習慣,抓到的食物常被它們釘在荊棘或者鐵絲網上,這樣可以讓它更容易撕扯食物,故它又有屠夫鳥之稱。
伯勞鳥比知更鳥要小些,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為黑色並帶有白色的斑,眼睛周圍是一圈明顯的黑色。歐洲的伯勞鳥多為紅色和褐色;加拿大和美國的大伯勞鳥也稱為北方伯勞,是伯勞鳥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從伯勞產於非洲,大約有40多種。體長大約有16~21厘米。羽毛色彩鮮艷,嘴不像其他伯勞鳥那麼尖利,尾部有長而柔軟的羽毛。四色叢伯勞上體呈綠色,下體金黃色。紅色的喉嚨和黑色的邊,非常好看。叢伯勞以捕捉昆蟲為生,常射在樹叢中進行伏擊;產於美國聖克利門蒂島的伯勞鳥屬瀕危動物;產於坦尚尼亞烏盧古魯山的烏盧古魯叢伯勞也已瀕臨絕種的危險。我國台灣有紅尾伯勞、棕背伯勞、紅頭伯勞和虎紋伯勞。
伯勞鳥由雌鳥孵蛋,大概二個星期就可以出生,出生後由雌、雄鳥共同餵食,十二天後幼鳥就可以離巢自立了,但它們有時也會回來向父母要些食物。伯勞鳥也有著很強的母性,當有蛇之類的動物想攻擊它的巢穴時,伯勞鳥會拚命保護它的幼鳥而反擊。
由於伯勞鳥的生活環境是開闊的草原、牧場,隨著人類城市的擴建、牧場的機械化耕種,伯勞鳥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小,這也導致了伯勞鳥數量的逐年減少,我們能看到這堅強、富有個性的鳥兒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

㈨ 這是什麼鳥,比麻雀稍微大點,地點在山西北部

紅尾伯勞(學名:Lanius cristatus)為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俗名褐伯勞。體長18-21cm。上體棕褐或灰褐色,兩翅黑褐色,頭頂灰色或紅棕色、具白色眉紋和粗著的黑色貫眼紋。尾上覆羽紅棕色,尾羽棕褐色,尾呈楔形。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一般生活於溫濕地帶森林鳥類、常見於平原、丘陵至低山區以及多築巢於林緣、開闊地附近。所吃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蝗科、螽斯科、鞘翅目步甲科、叩頭蟲科、金龜子科、瓢蟲科、半翅目蝽科和鱗翅目昆蟲。偶爾吃少量草子。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從額爾齊斯河和阿爾泰往東到太平洋邊阿納德爾盆地和堪察加半島、朝鮮、蒙古、日本,冬季也見於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閱讀全文

與伯勞鳥生活在哪個地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