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活技能有那些,生活技能是什麼
這里所謂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飯、整理內務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社會能力。世界衛生組織將心理社會能力解釋為:是一個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是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並且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適應和積極的行為的能力。
1、了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要讓他們明白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只有看到自己的長處,才能培養樂觀健全的個性,造就快樂自信的人格。
2、學會傾聽和表達,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要使他們懂得對人生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協商、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
3、認識情緒,學會緩解壓力的能力地培養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要教育他們懂得和學會宣洩和放鬆。
4、理解支持他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要培養他們懂得什麼叫理解,什麼叫愛心,在這當中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上。此時,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
5、有效解決問題,培養應對能力應該教育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應對的技巧,幫助他們認識問題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驟,要討論,要協商,要探討,要嘗試。
6、避免攻擊性言行要培養他們嚴格的自律能力,嚴格要求自己,不諷刺譏笑他人,不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更不能使用武力甚至暴力,學會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擊性行為。
在現在這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世界,作為家長[微博],應該思索的是:該教會孩子什麼?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只有是心理健全的,才能為這個社會創造財富,也才能讓這個社會充滿和諧與快樂。
㈡ 是經驗不足還是技能缺失,大學生就業是否准備充分
將規劃大學生活與大學生就業聯系的角度有人會說,大一時就這么早就面臨就業問題,就准備就業問題,那大學豈不是太功利了,還怎麼培養大學的人文精神呢?其實這只是對大學就業的片面理解,我說的是就業是與大學四年都有關系!是要對這個大學作一個具體的規劃的,要搶在畢業之前把就業問題解決,這就是我們所要探討的問題,而不是只是在大四時才被迫的去考慮就業問題。有人會說,沒有你這種意識這種規劃畢業後也一定會找到工作,何必按你說的去做呢?是的,許多大學生在畢業時在大四時也可以找到工作,但那是你所喜歡的嗎?是你能勝任的嗎?是適合你的嗎?是對自己有好的發展的嗎?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後(無論你是真的還是假的學到東西)你的這個學歷證書至少在這個社會還是有一席之地的,所以你根本不必擔心找不到工作,做服務員也是一種工作啊(我沒有貶低這個工作的意思,只是和大學學歷做了個對比),但大學教育的本意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啊!所以,我們所說大學生就業是指大學生謀求職業的發展,而不是職業的基本生存。那如何將大學學業與日後的就業聯系起來呢?大學學業要經過這樣幾個階段,具體是在大幾要看個人的情況了,我們只說個通用的步驟:大一時你要博業,就是說你要看大量的書,從中發現你喜歡的知識領域;二是你要大量的學習關於職業方面的知識,從中發現你喜歡的職業。看書會讓你積累深厚和廣泛的知識,為日後的應用打下基礎,因為只有大學才是你專心看書的時光,錯過就不再了。比如說,你在看了大量的書後,發現你比較喜歡社會學這門專業,雖然你學的是營銷。而你在看大量的職業介紹和理論後,發現你喜歡做幫助人的咨詢工作。這就是你大一要完成的最大任務。大二時,你要通業,你把你喜歡的領域、職業的通用基礎知識學好,學科領域與你所選職業有可能不是相關的。這不要緊,重要的是你要把這些通用知識學好。我們的大學其實交給我們的都是這個學科的通用知識,你會發現,如果你是學社會學的,那當你畢業後都很難把社會學這個概念說清楚,更別說什麼職業社會學了。這也就是大家都抱怨在大學里沒有學到什麼東西的原因(我們暫時不考慮你有沒有學,學沒學好)。其實,在大學里,你只要掌握你要學的那個學科300個概念就可以了,那你就會對此有些自己的看法了。大三時你要擇業,在你喜歡的那個學科內再選擇一個或幾個的具體領域,然後深入學習一年。如,你選擇了職業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那你大三一年就是要學這兩門。包括所有的概念、理論與應用,同時進一步整理這個圈子裡的一流企業、人物,確定你要進入的企業,在不斷完善知識的同時,不斷的關注這個圈子的人和事,並且建立一個自己了解這個圈子的渠道。如果大三下學期你發現你的選擇是對的,那你就可以找個相關企業去實習了,當然實習的目的一是在實踐中檢驗你是否真的喜歡和適合做這份工作,二是找到你所欠缺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然後再去補不足。如果在大三上學期你發現你不喜歡這個領域,那你就要遷業,再重新來選擇。如果你對社會學這個大領域不感興趣,那你就要再回到理論的學習發掘中了,如果只是你不喜歡社會心理學,那你可以在通業這個步驟再來選擇,就是說你在看看在社會學領域還有沒有你喜歡的具體領域了。大四時,你要試業,就是真正的實習了,有直接的公司和工作,那你就去自薦做;如果沒有,那你就要找最相關的公司和工作了。在這個實習中,就是要提前適應這個工作,尤其是生活方式上的適應,做到最大限度與公司、工作合拍、匹配,同時最大化的補充你所欠缺的知識與能力,還有操作性的技能,最大化減少你與工作的差距就是你大四的最大任務。你要時刻關注你要應聘的那些公司,看他招聘的要求,然後照著做,最好和這個公司的員工有聯系,你可以方便的知道公司動態。而這個實習就是你的工作經驗了,那當你要畢業時,你就可以應聘你在大三時就圈定的一流公司了。經過這個准備後,你是要知識有知識,要經驗有經驗,公司和工作都是你自己選的,你又怎麼會不喜歡呢?至於公司、工作有多大發展,那就要看你的眼光了。你想想,你為目標公司准備了兩年,為就業准備了四年,你又在一個領域內主動學習了三年,那你的工作還用愁嗎?你充實而又准備的四年帶給你的是:你搶在畢業之前把就業問題給解決了!而且是你自己解決的!現在,大學生就業還那麼難嗎?大學生活規劃的誤區--大學生活規劃專家的角度大學生雖然重視了規劃,並有相應的目標和實施途徑,但也存在一些誤區,影響了規劃的效果。誤區一:急功近利。機電專業的xx今年剛上大一,因為父母希望自己以後可以上研究生,所以放暑假期間每天都自學英語和數學,感覺和高中一樣緊張,工作的事情先不考慮,社會活動也不想參加,怕影響學習。白玲認為,早准備不是壞事,但也不用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或兩耳不聞窗外事,首先xx的目標不是出自自己的意願,這與xx年齡小、決定能力不強有關,但到了大三或大四,有了自己的主見再想轉向就會為時已晚,即使以考研為目的也不應該一條腿走路,畢竟早晚要就業,如果不增加自己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交際能力,書讀得再好再多也只能紙上談兵。當然,如果以提高認識社會為主要目標,則也不要走另一個極端就是曠課去打工。誤區二:准備不足。大學生往往在時間、實力和經驗方面准備不足。時間准備不足表現為誤以為找工作應從大三開始准備就可以了,其實對社會的認識、資料的收集、能力的提高需要提早准備;實力准備不足表現為誤認為看得見的准備(比如證書、成績單)比看不見的素質重要。其實單位看重的是個人長期積累的素質,如合作意識、溝通能力、自我認識等;經驗准備不足表現為誤認為有一些社會實踐的背景就可以幫助自己找工作。其實,經驗的獲取是需要一段時間、反復進行的,個別時間的嘗試不表示個人擁有有價值的經驗。大學生活規劃---大一新生的班主任的角度從高中步入大學之門,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但沒過多久,有些學生便生疑問:聽課後的時間怎麼都由自己安排?大學如果像高中那樣有老師來管就好了!有上述想法的學生,也許是個別的。但卻反映了一個值得重視和深思的問題,即如何更好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些學生習慣了高中時代的生活,上課、作業、考試及活動,均由老師或班主任統一安排。乍一離開這樣的環境,確有不適應之處。高中的這種管理方法如何,這里暫且不去評說。僅就學生而言,確有一個急需轉變觀念、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的問題。大學如同高中一樣,也是一種學校,但是一種特殊的學校。它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尋求知識的場所。它需要學生們積極主動學習知識,研究學問,進而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大學里,當然有教師的引導、授課,而且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但就學生學習進步而言,主要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去探尋、去鑽研、去拼搏。我國古諺雲:「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是這個意思。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談及大學觀念時,也明確地強調這一點。他說:「大學應始終貫穿這一思想觀念:即大學生應是獨立自主、把握自己命運的人。他們有選擇地去聽課、聆聽不同的看法、事實和建議,為的是自己將來去檢驗和決定。真正的大學生能主動地替自己訂下學習目標、善於開動腦筋,並且知道工作意識著什麼……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被召喚成為最偉大的人。」由此觀之,大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步入這個環境的大學生,理當樹立一個全新的意識:即獨立自主,自己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再也不能依賴於「事事有人管」的環境,要變「有人管」為「自己管」。「自己管」,體現在各個方面:身體保健、生活自理、社會來往……這是最起碼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學業的研習。業有科別,術有專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在學好本專業的同時,還應再學些什麼?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識還應補充、提高?這些都應開動腦筋,訂下計劃,見之行動。在這方面,老一輩學人的經驗,很值得借鑒。我國一位在科技界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回憶大學生活時說,在大學,基礎知識必須要學好,但同時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選修其它課程,廣泛吸納知識。而且這種吸納是審視性的、思考性的,因而獲益匪淺。這是經驗之談,也是有益啟示。學子們不妨效而學之。大學生活一般要有四五年時間,但轉瞬即失,很快就會過去。因此,切實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十分緊迫而必要。大學生們應抓緊時間,早作規劃,爭取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的知識,增長的才幹,以便畢業後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大學生活規劃---大學畢業生的角度大學生就業為什麼這么難?這是好多大學生的感慨!那我們看看目前的大學生是如何解決就業的呢?大學生普遍是在需要就業時才去找工作,也就是在大四時才去找工作,其實這是正常的也是對的,本來找工作是要在畢業後才要做的;但現在學校已經允許並且許多學生也是在大四時就找工作了,去正式工作了。打這個提前量是對的,那為什麼還會出現這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與問題呢?大學生就業難在哪裡呢?大學生就業是要與具體企業聯系在一起的,而大學生的工作也是在具體崗位上的,而企業招聘的原則就是招聘能夠勝任這個崗位的人,而大學生在應聘企業時很多沒有掌握勝任這個原則,具體的說就是沒有知己與知彼。知己表現為許多大學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喜歡做什麼?想做什麼?知彼就是不知道這個企業的文化、業務、崗位適不適合自己,甚至都不知道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就盲目的去應聘。其實,大學生的就業是要與其大學學業聯系在一起的。表面上大學生的就業是在大四時解決的,其實大四隻是大學的一個收獲時期,大學的學業是與大學的就業整體的聯系在一起的,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單是大四的問題。是你整個大學都要面臨的問題,只不過在時間上是大四時離的比較近而已。換句話說,是你在大四以前的行為決定了你大四時所面臨的境況。大四的成功不單是你大四時的成功,而大四時的失敗就是你大四以前所積累的,是你大四以前所決定的了。所以,我們在談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時,要把大學四年作為一個整體去看,而大學本身也是一脈相承的。有了這種意識後,你就會意識到就業其實與整個大學都是一樣近的。無論是大一還是大四,與就業都是等距離的。這樣就不會出現大四以前打發大學時光,大四時才去謀求工作的情況。
㈢ 生活中什麼是軟體缺陷
所謂生活中的「軟體」是一種形象比喻,即將人的四肢健全、體力等客觀外在比喻成「硬體」,那麼,人的各種生活技能和應變能力可以被比喻為「軟體」。則「生活軟體缺陷」就是指生活技能和應變能力方面不足。
㈣ 求問造成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責任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現在的父母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正確的生活規律,造成孩子的生活也不能規律地作息。 2、包辦一切,有些孩子上大學了襪子都沒洗過,動手能力極差,這樣的孩子能有責任感嗎。 3、60、70年代的父母是教育缺失的一代,除了個別的父母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外,其它的基礎上都是混大的。我們家裡就有這樣的例子。 4、一些老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認為樹大自直,其實樹大根本不可能自已直的,需要園丁去扶直,否則,中途出個意外就不直了,以後基本上屬於半殘的狀態,長大也很痛苦。 5、責任感是靠平時日積月累的,平時都沒有教育他們有責任感,長大會有責任感才怪,造成現代青年的自我、自私,不懂得尊老愛幼,凡事以我為中心的思想。 不合群,沒有團隊精神。 從小都不教育,長大是不可能有這種思想行為的。 想培養出有責任感和生活能力強的孩子只有從小教育才有可能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逃避也是國人最愛犯的錯誤之一。遇到事情愛逃,怕事,沒有擔當,這是中國人最壞的習慣。 年輕父母要杜絕老人包辦孩子的一切。從小樹立小孩子講衛生,講文明,有擔當,細心、沉穩的生活作風和嚴謹的生活態度,良好的生活作息。從小讓孩子處在一個有責任心、能夠獨立完成自己事情的環境里,只有這樣子,我們的下一代才能真正地在未來社會保家為國。 2、過分的溺愛 3、過渡的寵愛吧。發下手來,讓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可以指點一下,但不要過多的干涉。。讓孩子學會更多的擔當。。因為以後孩子會面對很多。很多時候家長不一定第一時間就能幫上忙的。所以靠自己。讓他告訴自己,我能行的。。。 4、家長的溺愛 5、家庭父母平時的身教是主要原因,另外周邊的生活環境也是有一定決定因素 以上信息是由突襲網收集整理的關於「」的解決方法及相關知識,我們還會不斷整理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法及相關知識,突襲網衷心希望能對你帶來幫助。聲明:以上信息為突襲網整理所得,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突襲網。突襲網收集以上信息只是為了讓網友能夠更好的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及對應知識,為網友解決實際問題,僅供網友參考學習研究,不代表突襲網贊同以上內容,同時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突襲網不承擔任何由以上信息引起的法律責任。
㈤ 傳統的學校教育往往只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而忽略了生活技能的提高。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學校準備在九年
一、啟發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習慣 曾有一位班主任在全班學生中進行一次小型調查,並搞了一個小小的測驗。調查的內容為:哪些同學是自己洗衣服的?結果使班主任大吃一驚:自己動手洗衣服的少得可憐!小測驗是:讓學生每人帶一塊布,帶一根針、一條線,一個紐扣。然後,讓他們把扣子縫到布上.測驗的紹果是:有的同學扎破了手,有的同學把扣子和布維成了一團,有的同學把扣子縫反了,也有的同學的扣子是縫上了,但看那扣子上面的線,縫的橫七豎八,而真正像回事兒的寥寥無幾。因為洗衣服,縫扣子在他們看來都是些「小」事。平時這些小事都已由媽媽「承包」了,根本用不著自己動干。要提高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首先就要啟發學生克服生活依賴家長的心理,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習慣。引導教育學生從日常生活具體小事做起,如自己洗、補衣服,針扣子,從一點一滴的事情上逐步培養自己的動手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要對學生的生活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如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指導學生學會遇到生活中的問題先冷靜思考,然後再在幾種可行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的方法,使學生逐漸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 二、要注意培養學生進行正常人際交往的能力 生活中離不開人際交往,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提高他們生活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際交往古已有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易·乾·九五》)「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詩·小雅·伐木》)這些,都說明了人類交際的重要。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人講,人際交往可以無師向通,其實不然。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或聽到許多學生由於不善交際而喪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氣,讓我們看看一個小例子:一位學生到商店買東西,他往櫃邊一站就喊:「哎,買東西。哎,買東 西。」售貨員白了他一眼,一付帶理不理的神情。這位同學一氣之下扭頭就走,他不買了。這的個例子說明了什麼呢?學生喊售貨員顯然沒什麼惡意,然而,售貨員卻感到他沒禮貌,總是『哎、哎」的。由於這位同學缺乏人際交往的常識,結果弄得吃力不討好。如果長此以往,他們就會懶得和人交往,交際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有句俗話講「話不投機半句多」就表明講話要看對象。所以,不善交際,就會給我們的生活投下陰影,帶來不愉快。因此,班主任有責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如果說「第一課堂」主要是指以知識傳授為主,那麼第二課堂則是以培養能力為主。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是一個好方法。比如某校在第二課堂上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學做家庭炊事員競賽」。做法是:由參賽同學自己買菜,自備炒菜鍋、鏟,自帶花、油鹽等必需用品,用學校冬季取暖爐自己炒菜。這個競賽的過程,確實是對學生生活能力的一次有效的檢驗和鍛煉。還有一些學校利用第二課堂向學生詳細介紹生活常識,如怎樣蒸饃,怎樣儲蓄,怎樣洗衣服等等,然後,讓學生把自己親手蒸的饃帶來讓同學品嘗;把自己存錢的經過寫成短文進行交流;把自己洗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帶來由同學們進行評比等。這些活動,對於青少年樹立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培養自力自強的良好生活習慣都是有益的嘗試。 四、重視發揮表率作用 作為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比如,教師的穿著打扮,教師的為人處理,教師的言談舉止乃至教師的家務安排都有可能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次,要發揮具有較強生活能力的學生的表率作用。某大學一位學生的父親去世,母親患有疾病卧床不起。這位學生沒有怨天憂人,而是勇敢地挑起了沉重的家務負擔,並且把家務安排的井井有條。在學習上,他勤奮刻苦,成績在本年級中名列前茅。抓住這一典型予以大力表彰,對全校同學產生了極大影響,尤其是本班同學,個人以他為榜樣,不但在學習上勤奮,而且回到家裡能主動幫助家長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對屬於自己的事情,再也不好意思依賴父母,而是爭取自己做好。 五、多方培養,因勢利導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情況擺在面前:獨生子女由於受到來自多方面的照顧,許多人已經習慣了依賴他人生活。面對此情此景,我們除了大聲呼籲社會要關心孩子,但不可溺愛孩子以外,學校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一個使學生自立自強的環境。如強調堅持班級衛生值日制度以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如有的班主任只抓學習、抓成績,而不抓班級的衛生值日制度,這樣做,其實是得不償失。一個連自己班級衛生都搞不好的班,同學們的生活能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從培養學生生活能力的角度出發,堅持抓好班級衛生值日,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其次,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組織學生夏令營或者旅遊活動。這些活動既是對學生生活能力的一次鍛煉,又是對學生生活能力的一次有效的檢驗。要注意的是,在整個活動中,班主任主要是當好顧問,一切活動均應由學生自己組織安排。如在這些活動中設立評分員(或由班主任打分)並進行總結,則更能收到積極的效果。再次,還可以讓學生參加學工學農活動。這是培養學生勞動光榮的觀念和提高學生生活能力的一個非常有益的形式。如一學年裡安排學生到工廠參加1周~2周的勞動,或者在夏收、秋收季節讓同學幫助農民勞動。當然,進行這項活動一定要結合本地實際,尤其是現在發生了變化的農村情況,就要採用適當的方式開展學農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牛生活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需要多花心血,多想辦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㈥ 老年人功能狀態的評估的三個層次及意義
功能狀態的評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高級日常生活能力三個層次。
1.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是老年人自我照顧、從事每天必需的日常生活的能力。如衣(穿脫衣、鞋帽,修飾打扮)、食(進餐)行(行-走、變換體位、上下樓)個人衛生(洗漱、沐浴、如廁、控制大小便),這一層次的功能受限,將影響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ADA不僅是評估老年人功能狀態的指標也是評估老年人是否需要補償服務的指標。
2.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在家中或寓所內進行自我護理活動的能力,包括購物、家庭清潔和整理、使用電話、付賬單、做飯、洗衣、旅遊等,這一層次的功能提示老年人是否能獨立生活並具備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3.高級日常生活能力:反映老年人的智能能動性和社會角色功能,包括主動參加社交、娛樂、職業活動等。隨著老年期生理變化及疾病的困擾,這種能力可能會逐漸喪失。例如,股骨頸骨折使-位經常參加各種社交和娛樂活動的老年人失去了參與這些活動的能力,這將使這位老年人的整體健康受到明顯影響。高級日常生活能力的缺失,要比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的缺失出現得早,一旦出現,就預示著更嚴重的功能下降。因此如果發現老年人有高級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就需要及時作進一步的功能性評估。 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的評估。
㈦ 「生活技能教育」指的是什麼
生活技能教育:青少年僅僅學習到知識,而不能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需要利用生活技能將其知識轉化為行為能力。生活技能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社會心理能力,增強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的意識,以及處理問題的技能技巧。
生活技能有自我認識能力、同理能力、有效的交流能力、人際關系能力、調節情緒能力、舒緩壓力能力、決策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
生活技能教育的內容
1、改進生活技能與健康。許多疾病都是由生活的不良習慣引起的,避免由習慣引起的衛生健康問題,及時改變生活習慣,以保持身體健康。可以制定記錄卡,認真履行,還要注意給出一定的自我激勵措施。
2、了解自己。通過自我察覺,自我判斷,正確認識自我。隨著對自己認識的加深,更客觀、全面地評價自己,使我們在遇到挫折時勇敢面對全面的正確的自我評價,造就快樂自信的人。
3、培養責任感。在生活工作中每個人都擔負有一定的義務和責任,缺失責任感常導致發生許多失誤和過錯,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培養責任感,既有助於他們建立完整的個人生活,也有利於其在履行社會家庭義務時,充分積極、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㈧ 生活技能的重要性是什麼
1、生活技能主要包括十種能力
(1)自我認識能力(Self-awareness):對自己的感知力。人們在成長中,通過他人評價和實踐,形成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己的特點、優點和缺點是什麼?感受是什麼等。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合理地認識環境和他人,才能正確地處理多種問題。
(2)同理能力(Empathy):是正確地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進而理解,關懷,達到感情上融洽的能力。從別人的角度出發,主動反省自己的過失,勇於承擔責任。它能避免工作和生活中的許多抱怨、責難和譏諷,能建立充滿鼓勵、諒解、支持和尊重的環境。
(3)有效的交流能力(Effective communication):交流是與其他人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分享想法、看法和信息,包括文字、談話和非語言交流,圖像交流、電訊交流。
(4)人際關系能力(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kills):人際關系是兩個以上人員間的聯系,作用或相互影響,包括友誼、和睦,反感、排斥甚至敵對。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於生活和工作的和諧。能否建立,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改善或放棄惡劣的人際關系成了能否在現代社會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
(5)調節情緒能力(Coping with emotions):情緒是人對事物的態度、體驗及行為,伴有外在表現及內在基礎。任何活動都伴隨著情緒。改善情緒有助於身心健康,提高活動效率。提高情緒調節能力主要應正確認識現實,培養樂觀向上的態度,合理表達,剋制情緒沖動。
(6)緩解壓力能力(Coping with stress):適當的壓力能推動發展,改善健康。較大的壓力會導致生理和情緒異常,出現失眠、頭痛、煩躁等症狀。正確認識緊張的原因,有利於自我控制。合理宣洩或運動,也利於緩解壓力。
(7)決策能力(Decision making):決策是根據既定目標認識現狀,預測未來,決定最優行動方案,是個人的素質、知識結構、承受力、思維方式、判斷能力和創新精神等在決策方面的綜合表現。培養優秀的決策能力能減少浪費,避免錯誤。
(8)解決問題能力(Problem solving):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經常會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涉及 認識,分析問題,查詢信息,尋找方法,分析評估不同方法的利弊,制定計劃,然後實施等一系列活動。人們應從相關方面入手,不斷改善,才能確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創造性思維能力(Creative thinking) :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形式。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指思維主體進行有創見的思維活動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在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拋開經驗的束縛,多考慮幾種可能,或另想辦法等都利於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10)批判性思維能力(Critical thinking):是指 抓住要領,嚴格推斷,質疑辨析,清晰敏捷的思維。核心問題是邏輯知識與邏輯思維能力之間的關系,或者是通常知識和能力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