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生態趨同
生態適應是生物界中極為普遍的現象,一般區分為趨同適應和趨異適應兩類。
(1)趨同適應(生活型)
趨同適應是指不同種類的生物,由於長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環境條件下,通過變異、選擇和適應,在形態、生理、發育以及適應方式和途徑等方面表現出相似性的現象。
蝙蝠與鳥類,鯨與魚類等是動物趨同適應的典型例子。蝙蝠和鯨同屬哺乳動物,但是蝙蝠的前肢不同與一般的獸類,而形同於鳥類的翅膀,適應於飛行活動;鯨由於長期生活在水環境中,體形呈紡錘形,它們的前肢也發育成類似魚類的胸鰭。
植物中的趨同現象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科植物、大戟科的霸王鞭以及菊科的仙人筆等,分屬不同類群的植物,但都以肉質化來適應乾旱生境。按趨同作用的結果,可把植物劃分為不同的生活型。不論植物在分類系統上的地位如何,只要它們的適應方式和途徑相同,都屬同一生活型。生活型的劃分有不同的方法,例如將植物分為喬木、灌木、半灌木、木質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等。
(2)趨異適應(生態型)
趨異適應是指親緣關系相近的同種生物,長期生活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適應方式和途徑等。趨異適應的結果是使同一類群的生物產生多樣化,以占據和適應不同的空間,減少競爭,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植物生態型是與生活型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指同種生物內適應於不同生態條件或區域的不同類群,它們的差異是源於基因的差別,是可遺傳的。根據引起生態型分化的主導因素,可把生態型劃分為氣候生態型、土壤生態型和生物生態型等。
㈡ 舉例說明園林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態型有哪些
生活型:水生植物 荷花、一年生植物 萬壽菊;樹上附生植物 蕨類;高位芽 喬木等
㈢ 生態型 名詞解釋
生態型,是指同一物種的不同類群長期生活在不同生態環境產生趨異適應,成為遺傳上有差異的、適應不同生態環境的類群。它是由美國植物學家圖雷森於1992年提出的概念,指物種表型在特定的生境中產生的變異群,是同種中最小單位的種群,位於種群之下。生態型是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代表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即使將它們移植於同一生境,它們仍保持其穩定差異,但型間差異尚不足以作為物種的分類標志。
㈣ 生活性和生態型的區別
生活性和生態型的區別是:
在長期的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植物產生了一定的生活型、生態型或者功能型。生態型中有些是對單一因子(光溫水,礦物質)適應的類型,有些則是對復合因子(風,海拔,氣候)適應的類型,生態型就是生態種對特殊生境發生遺傳型或基因型反應而形成的產物,是生態種的亞單位。
相關如下
而生活型指的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以一定的方式來適應生態環境,表現出特定的外貌、結構、體積、行為和壽命等,據此劃分的形態類型稱為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對綜合環境條件的長期適應。
生長型與生活型概念存在一定爭議。根據宋永昌主編的《植被生態學》第99頁:生活型是指有機體對環境及其節律變化長期適應而形成的一種形態表現;生長型是指有機體一般結構的形態特徵。
生長型與生活型概念存在一定爭議。根據宋永昌主編的《植被生態學》第99頁:生活型是指有機體對環境及其節律變化長期適應而形成的一種形態表現;生長型是指有機體一般結構的形態特徵。而《中國植被》書中,將喬灌草等作為生活型劃分。與兩者類似的概念還有生態型。
㈤ 如何區別「生活型」和「生長型」兩個概念污染生態學的內容
生長型與生活型概念存在一定爭議。根據宋永昌主編的《植被生態學》第99頁:生活型是指有機體對環境及其節律變化長期適應而形成的一種形態表現;生長型是指有機體一般結構的形態特徵。而《中國植被》書中,將喬灌草等作為生活型劃分。與兩者類似的概念還有生態型。
我比較認可以下的定義:
生活型——是植物對所在環境綜合條件長期適應而表現在生活和外貌上的類型。它是植物體與環境間某種程度上統一性的反映。生活型與分類學中的分類單位無關。比較典型的如趨同進化。
生長型——指的是親緣關繫上常常無關的一組分類群通過進化而產生的形態上可比的類型,它是對一種特定生境中特定生活式樣的適應。我以為在某種場合可以和生活型通用,但它更注重的是形態方面。
生態型——是同一植物由於長期適應不同環境而發生的變異性和分化性的個體群,這些個體群在形態,生態特性和生理特性上均有穩定性並有遺傳性。比較典型的如趨異進化。
㈥ 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的名詞解釋
1. 優勢種:指群落中對群落的結構和群落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控製作用的物種。
2. 頻度:群落中某種植物出現的樣方占整個樣方數的百分比,表示物種的個體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勻狀況。
3. 群落交錯區:又稱為生態交錯區或生態過渡帶;是兩個或多個群落之間(或生態地帶之間)的過渡區域。
4.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種個體數目多少的一種估測指標。
5. 排序:把一個地區內所調查的群落樣地,按照相似度來排定各樣地的位序,從而分析各樣地之間及其與生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數量分析方法。
6. 演替系列: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過程所經歷的順序出現的群落系列稱為演替系列。
7. 頂極群落:演替系列的最後階段的群落,是演替系列中的一個階段。
8. 生態型:同一生物的不同個體群,由於分布地區的`間隔,長期接受不同環境條件的作用和影響,趨異適應的結果不同個體群之間產生分異並在遺傳上固定下來,這種不同的個體群的稱為生態型。
9. 生活型:不同種類的生物生長在相同的生境條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種群被歸並為同一生活型。
10. 建群種:在群落形成過程中作用最大的種稱為建群種,一般優勢層的優勢種為建群種。
11. 原生裸地:指從來沒有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段。
12. 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有曾經生長在此的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段。
㈦ 請幫幫忙~~!舉例說明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力
一、生物的生態適應
生物在與環境長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義的特徵。依靠這些特徵,生物能免受各種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和傷害,同時還能有效地從其生境獲取所需的物質、能量,以確保個體發育的正常進行。自然界的這種現象稱為"生態適應"。生態適應是生物界中極為普遍的現象,一般區分為趨同適應和趨異適應兩類。
1.趨同適應(生活型)
趨同適應是指不同種類的生物,由於長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環境條件下,通過變異、選擇和適應,在形態、生理、發育以及適應方式和途徑等方面表現出相似性的現象。
蝙蝠與鳥類,鯨與魚類等是動物趨同適應的典型例子。蝙蝠和鯨同屬哺乳動物,但是蝙蝠的前肢不同與一般的獸類,而形同於鳥類的翅膀,適應於飛行活動;鯨由於長期生活在水環境中,體形呈紡錘形,它們的前肢也發育成類似魚類的胸鰭。
植物中的趨同現象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科植物、大戟科的霸王鞭以及菊科的仙人筆等,分屬不同類群的植物,但都以肉質化來適應乾旱生境。按趨同作用的結果,可把植物劃分為不同的生活型。不論植物在分類系統上的地位如何,只要它們的適應方式和途徑相同,都屬同一生活型。生活型的劃分有不同的方法,例如將植物分為喬木、灌木、半灌木、木質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等。
2.趨異適應(生態型)
趨異適應是指親緣關系相近的同種生物,長期生活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適應方式和途徑等。趨異適應的結果是使同一類群的生物產生多樣化,以占據和適應不同的空間,減少競爭,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植物生態型是與生活型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指同種生物內適應於不同生態條件或區域的不同類群,它們的差異是源於基因的差別,是可遺傳的。根據引起生態型分化的主導因素,可把生態型劃分為氣候生態型、土壤生態型和生物生態型等。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在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中,由於環境的復雜多變,生物似乎總是處於從屬、被支配的地位,只能被動地去適應、逃避。事實上,這只是二者關系的一個方面。生命作為一個整體,不僅能夠被動地適應環境,而且還能主動地影響環境,改造環境,使環境保持相對穩定,向有利於生物生存的方向發展。關於生物對環境的主動作用,英國科學家J. Lovelock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Gaia假說,即大地女神假說。該假說認為,地球表面的溫度和化學組成是受地球表面的生命總體(生物圈)主動調節的。地球大氣的成分、溫度和氧化還原狀態等受天文的、生物的或其他的干擾而發生變化,產生偏離,生物通過改變其生長和代謝,如光合作用吸收CO2釋放O2,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以及排泄廢物、分解等,對偏離作出反應,緩和地球表面的這些變化。
Gaia假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生態學意義,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人類自工業化革命以來,各種環境、資源問題日益突出,溫室效應、酸雨、水土流失、森林銳減等等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有"地球的肺"之美譽,對於調節氣候、維持空氣O2和CO2的平衡、保持水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的減少,意味著調節能力的減弱。目前大氣CO2濃度的升高,一方面與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有關,另一方面森林面積的急劇減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環境影響人
人的情緒就像一張白紙,環境因素的種種變化,都會在它上面留下痕跡,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同的效應。
氣候——氣象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身體與精神反應都深受氣象因素影響,進而影響到人的行為。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氣溫升高,攻擊行為和暴力犯罪增加;淫雨霏霏,會使人情緒低落,使犯罪率降低;雲量遞增,盜竊與攻擊行為也隨之增加;氣壓降低,常使人焦躁不安,自殺事件增多等等。由於氣候可影響人的情緒,因而又會影響人的工作效率。有利的氣象條件(氣溫、濕度、氣流、光照等)可使人的情緒高漲,干勁充足,工作效率倍增;反之就會使人情緒低落,效率下降。
光線——光線暗淡容易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正如古詩所說的那樣「天昏昏兮人鬱郁。」所以在法國,每當陰雨連綿的季節,一些工廠就用燈光把車間打扮成旭日東升、曙光萬道的景象;臨近中午時,則華燈齊射,呈現出晴空萬里,「陽光」燦爛的氣氛;快下班了,車間里又是一番「太陽」西沉、霞光四射的景色。據說,這樣的人造環境能振奮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色彩——色彩作用於人們的感官,可刺激人們的聯想,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如看到紅色,會使人聯想到太陽、火焰,整個人感到暖洋洋,很興奮,見到藍色,會使人聯想到海洋、藍天,因而感到清涼、寧馨;見到橙色,會使人聯想到柑桔,因而感到甜美,引發食慾;見到黑色或深藍色,則會感到抑鬱、恐懼、緊張。所以,要消除煩躁和憤怒,應避免紅色。要化解沮喪,應避免接近黑色和深藍色等令人情緒低落的顏色,而應選用能使人心情愉快的色調。要減輕焦慮與緊張,應選擇一些具有緩和及鎮靜作用的清淡顏色,例如醫院就常採用淺藍色來安定病人的情緒。
嗓聲——人們生活在雜訊的環境中,倍覺緊張煩惱,焦慮不安。人們耐受雜訊的程度是有限度的,當受到他人刺激或挑釁時,有的人往往會喪失對自己的控制,甚至會引發暴力行為。美國心理學家蘭斯·凱恩認為,雜訊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產生刺激,並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程度。
音樂——孕婦聽旋律優美的音樂,可使胎兒發育良好;產婦聽音樂可以鎮靜,減少疼痛,促進胎兒順利娩出,並可以使乳汁分泌增多。情緒憂郁的患者,可選聽歡樂、興奮、旋律流暢的樂曲;情緒不安、焦慮煩悶的患者,可以選聽情調優美、風格典雅的古曲。高血壓病人不宜聽節奏快的興奮性音樂;憂郁悲傷的人不宜聽低沉傷感的音樂。
此外,在擁擠的環境中,由於相互干擾、接觸、碰撞,人們很容易精神疲勞,從而引起急躁、緊張、煩惱、不安。
㈧ 生活型舉例
這個網頁也有一些有用的介紹.
http://www.rszx.net/sw/qwsw/swmc/stx/200607/5809.html
這個是一張生活型的照片
http://hi..com/%C3%BF%CC%EC%BD%F8%D2%BB%B2%BD/album/item/3a6d1f391178d2e33b87ce2c.html
植物生活型
(life form)植物對綜合生境條件長期適應而在外貌上表現出來的生長類型,如喬木、灌木、草本、藤本、墊狀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相同環境條件產生趨同適應的結果。
例如,在不同地理區域的乾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質植物,其親緣關系相隔甚遠:仙人掌屬於仙人掌科,景天屬景天科,蘆薈屬百合科,龍舌蘭屬石蒜科,但卻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徵。
自19世紀初洪堡(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徵劃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種植物生活型分類系統,其中最廣泛應用的是丹麥植物生態學家勞恩凱爾(C.Raunkiaer)建立的系統。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與適應特徵,將高等植物分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類群。在各類群的基礎上,按植物的高度、莖的質地、落葉或常綠等特徵,再分為30個較小的類群。
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渡過不利生長季節的芽或頂端嫩枝位於離地面較高處的枝條上。如喬木、灌木和熱帶潮濕地區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屬此類。根據芽距離地面的高度,又可將其分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0.25~2米)四類。再根據常綠或落葉,芽有無芽鱗保護的特徵,將其進一步分為12個類型,加上肉質多漿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計有15個類型。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芽或頂端嫩枝位於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過20~30厘米,在不利於生長的季節中能受到枯枝落葉層或雪被的保護。可分為四個類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動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條太纖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於地面的植物;主動地上芽植物,這類植物也平伏於地面,但枝條並不纖弱,而是主動地橫向伸展;墊狀植物。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在不利季節時地上的枝條枯萎,其地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葉的保護下仍保持生命力,到條件合適時再度萌芽。可分為原地面芽植物、半蓮座狀地面芽植物、蓮座狀地面芽植物三個類型。
地下芽植物(geophyte)亦稱隱芽植物。芽埋在土表以下,或位於水體中以渡過惡劣環境的。可再分七個類型:根莖地下芽植物(如蘆葦、姜等);塊莖地下芽植物(如馬鈴薯);塊根地下芽植物(如白薯、大麗花等);鱗莖地下芽植物(如洋蔥、百合等);沒有發達的根莖、塊莖、鱗莖的地下芽植物;沼澤植物和水生植物。
統計某地區或某植物的群落內各類生活型的數量對比關系,可得其生活型譜,它可反映出植物和氣候的關系:在潮濕溫熱地區,高位芽植物占優勢,其中喬木和灌木佔大多數;在乾旱炎熱的沙漠和草原中,一年生植物居多數;在溫帶和北極區,地面芽植物佔多數。生活型和生活型譜多用於描述植物群落物理結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