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應該如何去平衡好游戲和生活之間的關系
隨著網路的發展以及人們的需求,更多的游戲春天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人們的娛樂方式不只有網頁上的單機類游戲,現在手機上玩聯機類手游也十分方便,如此多的游戲,也導致了問題的發生,比如說很多人無法平衡生活與游戲之間的關系。以下總結了三點平衡游戲和生活之間關系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明白,游戲是緩解壓力的生活才是主體部分,其次,我們要知道過度游戲對身體的危害,最後我們應該用正確方法充實自己的生活。下面讓我們具體盤點一下。
一,游戲是娛樂,生活才是主體游戲的產生其實是讓人們多了一種舒緩心情,釋放壓力的方法,而不是讓人們在游戲中花費過多的時間,如果人們在游戲中花的時間過多,得到的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我們要明白,我們是生活的主體,而生活需要我們來控制。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事可以干,並不一定非要把時間浪費在游戲上。
以上三點是平衡好游戲和生活之間的關系的方法。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還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㈡ 如何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的概念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 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 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 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 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 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 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 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㈢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數學教學
1,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各種疑問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思考,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數學是枯燥的。
2,在按書本的知識來教學時,有些學生不能全部領會到,這時老師就可以採用游戲法來進行教學。游戲時不僅僅能讓孩子更快的學到知識,還能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在教學時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來進行教學,通過身邊的例子來解決數學中遇到的問題。讓孩子明白數學其實並不神秘,它隨時都在我們身邊圍繞,現在的新課程主要強調內容要貼近生活,將抽象的數學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4,要善於用放大鏡來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於學生的不足之處,不能直接用「錯」來評價,用肯定和鼓勵來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
㈣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願意了解動物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
2、提高觀察、分析及口語表達能力。
3、學習了解動物主要通過聲音、行動和氣味三種方式傳遞信息。
【重難點】
重點:了解動物主要是通過聲音、行動和氣味三種方式傳遞信息。
難點:了解動物運用氣味的聯絡方式。
【活動准備】
知識:課前請幼兒搜集有關動物間聯絡方式的知識。
物質:各種動物的圖片、展板、頭飾、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教師口技表演(小鳥叫聲),激發興趣。
過渡語:小鳥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可以用叫聲來聯絡夥伴,那你們想知道其他動物是怎麼聯絡夥伴的嗎?今天我就給你們帶來了動物交流聯絡時的錄像,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2.觀看兩種動物的聯絡方式,引出主題。
提問:蜘蛛遇到危險時,是怎樣聯絡夥伴的?
蜜蜂是怎樣跳舞的?我們一起來學學。(搖擺舞,八字舞)
你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聯絡的?
過渡語: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請小朋友和你的小夥伴邊看著大圖片邊交流討論:其它動物都是怎樣聯絡的。孩子們,請到這邊來!
(二)展開:了解動物的三種主要聯絡方式。
1.幼兒自由觀看討論動物圖片,發現學習。
2.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主要的三種聯絡方式。
(1)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的聯絡方式。
(2)幼兒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動物聯絡方式的歸類。
A.通過模仿動物叫聲,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的「聲音」聯絡方式。
B.觀看螞蟻聯絡時的動畫,引導幼兒了解「行動」聯絡方式。
C.演示科學小試驗的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氣味」聯絡方式。
3.幼兒操作圖片,練習鞏固。
(1)幼兒每人自由選擇一張動物圖片,與同伴相互交流聯絡方式。
(2)幼兒自己判斷再將手中的圖片貼到相應的板子上。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檢驗。
4.開闊視野,粗淺懂得動物與人們的關系。
(1)了解動物的其它聯絡方式。
(2)觀看課件,知道動物的聯絡方式還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蝙蝠(超聲波聯絡方式)――發明了雷達
海豚(超聲波聯絡方式)――對治療腦癱患兒非常有效
狗(氣味聯絡方式從中延伸介紹很多動物像狗一樣具有兩種或三種的聯絡方式)――搜救犬。
(三)結束:表演動物的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設置情景,帶領幼兒表演螞蟻的「行動」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設計意圖
在晴朗的夜空,孩子們會看見許多行星。在他們的眼裡,星星是有生命的,因為他們發現星星總在不斷地眨眼睛。他們偶爾也會發現一顆流星從天邊劃過,留下長長的一道印痕。這些星星想干什麼呢?此活動旨在讓孩子們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拓展孩子們的想像空間。
活動目標
1、 了解有關流星、隕石的指示,理解故事內容。
2、 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3、 提高角色表演的能力。
活動准備
1、 觀察夜空的流星。
2、 收集隕石的圖片。
3、 故事掛圖、配樂故事。
過程建議
1、 回憶對夜空及流星的觀察,說說自己對夜空的想像。
2、 聽配樂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 看圖聽故事,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小星星為什麼想去地球?月亮婆婆和白雲姐姐為什麼不讓他去?小星星是怎樣做的?小星星到了地球上,他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
4、 聽故事,學習故事中的詞、句。
月亮婆婆說,地球是個怎樣的地方?
小星星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是怎樣說的?
小星星對白雲姐姐說了什麼?白雲姐姐又是怎麼說的呢?
5、 表演故事。
延伸提示
1、 繪畫:小流星和他的朋友們。
2、 繪畫:神秘的夜空。
資料庫:
小流星
一顆小星星,坐在銀河邊,聽月亮婆婆講故事。月亮婆婆說:「離我們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地球,那兒長著美麗的花草,生活著許多可愛的動物。清晨,小鳥的歌聲喚醒黎明,鮮花在田野上開放……..」
小星星聽得入了迷,他對月亮婆婆說:「月亮婆婆,我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聽了,笑眯眯地說:「傻孩子,地球離我們這兒太遠了,你飛到地球上去,會摔得粉身碎骨的!」
夜深了,小星星回到家裡,他怎麼也睡不著,總想著美麗的地球。
第二天,他去找白雲姐姐:「白雲姐姐,我想飛到地球上去,去看看那兒美麗的森林、金色的田野、萬紫千紅的鮮花……」白雲姐姐說:「傻弟弟,你千萬不能去呀,你會在與空氣的摩擦中燒成灰,而且再也飛不回來了呀!」
小星星聽了白雲姐姐的話,不再提去地球的事了。但是,他一直在做著到地球區的美夢。一天,他終於下定了決心,離開了天空,朝著美麗的地球飛去。
小星星飛呀飛,一會兒,他覺得渾身火辣辣的難受,自己真的和空氣摩擦而燃燒起來了。他忍受著疼痛繼續往前飛,飛呀飛,他的身體漸漸變小了,最後終於飛到了地球上,變成了一塊灰石頭。
他張開眼睛望著美麗的田野,聽著小鳥兒歡快的鳴叫,好高興呀。一會兒,一群歡樂的小鹿、小羊、小猴和小刺蝟朝他走來。小星星高興地說:「我是小星星,我們交朋友吧!」
小星星和動物們一起唱歌跳舞,快樂極了。從此,動物們有多了一個小夥伴,大夥親熱地叫他「天上下來的小流星」。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牽牛花的生長過程,讓幼兒發現牽牛花的變化,以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准備:
種植園地、塑料杯、牽牛花種子、工具等。
活動過程:
活動(一)育苗
1、請幼兒觀察牽牛花的種子。討論種植牽牛花的方法。
2、發給每個幼兒2~3粒種子,讓他們按自己的方法在塑料杯中種植牽牛花。
並將自己的名字標簽插在杯子里。然後將杯子放到陽光下或背陰處(暫不要糾正幼兒的錯誤,通過實踐,檢驗自己行為對否)。
3、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討論:為什麼有的種子發了芽,有的種子不發芽?
活動(二)移植
1、請幼兒挑選較壯的小苗,移植到園地里。並在自己移植的小苗旁邊插上姓名標簽。
2、教師在適當時幫助幼兒給小苗搭上架子。並讓幼兒討論:為什麼要這么做?
活動(三)管理
1、幼兒自己給牽牛花澆水、施肥,並做好觀察記錄。
2、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的變化。
討論:
牽牛花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它能直立起來嗎?
牽牛花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它的花像什麼?
牽牛花都在什麼時候開花?早晨、中午和晚上牽牛花有什麼不同?
牽牛花凋謝以後變成什麼了?花籽是什麼樣子的?
活動(四)自然角
1、將收獲的牽牛花種子保存在玻璃瓶中,瓶上貼好畫有牽牛花的標簽,放到自然角。
2、讓幼兒把觀察日記畫冊,放到自然角展覽。
活動建議:
1、教師要創設條件,鼓勵幼兒主動觀察,積極探索。
2、要結合當地的物候條件,擴展種植活動的內容。
活動反思:
這篇課文上了三個課時,加上寫字。明顯,超標了。不過值!課文還是採用的隨文識字教學,朗讀訓練也比較到位,現在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朗讀,也知道怎樣朗讀了,心裡很高興。可是學習的過程中總有新東西不斷的出現,這堂課就要處理一個「祈使句」的問題。首先,我請孩子們反復讀「牽牛花,請你快快長大發芽,讓王奶奶也能看到鮮花吧!」這句話,在帶著他們到現實中去體會,孩子們說到了「有禮貌」、「著急的期待」等等,有了感情的鋪墊,在告訴他們這句話是祈使句,並且再板書一句祈使句,觀察特點,總結出祈使句的模式:XXX,請你_______________吧!熟悉了句式以後,讓孩子仿寫、拓展,加深了他們對於祈使句的印象,掌握了「!」的使用方法。這個地方耗時較多,但是效果還不錯。
另一個耗時的地方就是寫字的指導。指導模式:請小老師來教,自己選字,先說結構,再說筆順、筆畫,接著觀察壓線的筆畫,最後是試著到黑板上來寫。通過孩子自主參與來提高他們在寫字環節中的興趣,效果不錯,就是費時。不是特別難的字最好不用這種方法。
活動目標:
1、認識蜘蛛及蜘蛛的各種本領。
2、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及對周圍事物的探究及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關於蜘蛛結網的影像資料
2、蜘蛛網的圖片、模擬玩具蜘蛛
3、毛線若干條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蜘蛛及蜘蛛織網的特點,促使幼兒養成對周圍事物的探究和觀察能力。
活動難點:延伸活動——幼兒用毛線織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穩定情緒,律動《小蜘蛛》。(這一環節是為了引出主題。)
二、基本部分。
1、觀察玩具蜘蛛,提問:你們知道蜘蛛的絲從哪裡來的?讓幼兒猜想,發表不同的看法。
(這一環節是引發猜想,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觀看一段蜘蛛結網的錄像,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眼、耳自已尋找答案。
(這一環節是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帶著問題自己尋找答案。)
3、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1、蜘蛛的絲是從哪裡吐出來的?2、平日里你從哪裡看到蜘蛛結的網?3、蜘蛛是怎樣捕捉獵物的?
4、蜘蛛是益蟲還是害蟲?(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這一環節是擴展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結束部分。
分組用毛線學習蜘蛛織網。(把幼兒分成四組,分發毛線,學習蜘蛛織網)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風、雨、雪、虹、雷鳴、閃電等自然現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我設想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觀察自然現象,關心周圍事物的變化,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天氣的種類,了解每種天氣的基本特點。
2、嘗試用動作來表示不同的方法。
活動准備:
天氣牌(晴天、雨天、刮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天氣
1、小朋友看,今天是什麼天氣呀?
2、引導幼兒觀察窗外的情景,說說今天是晴天還是雨天,有沒有刮風,風大不大。
3、如果是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
二、認識天氣牌。
1、分別出示晴天、雨天、刮風、下雪的天氣牌,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嗎?
2、幫助幼兒了解天氣的種類及其特徵,教幼兒認識天氣牌告訴幼兒有太陽的是晴天,畫了小雨點的是雨天.
3、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哪種天氣,為什麼喜歡,為什麼不喜歡。
三、用動作表示天氣
1、這些天氣我們可以用動作來表示,小朋友想一想都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晴天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下雨天又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下雪可以做什麼動作。
2、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我們手臂向上圍成一個圓圈當作太陽,表示晴天。
3、我們五指張開,從頭頂向下搖動手腕,表示下雨。
4、高舉雙手,在頭頂左右擺動,表示刮風。
5、緊握拳頭,輕敲大腿,表示下雪了。
6、老師高舉某一個天氣牌,幼兒根據天氣牌指示的天氣表演相應的動作。
四、游戲介紹游戲玩法
找一個朋友,讓他背對自己,在好朋友背上用手的動作表示天氣,讓他猜猜是什麼天氣。
反思: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天氣的的變化為導線,根據天氣的變化同時出示各種天氣符號的標志,晴、陰、小雨、大雨、雨夾雪等,引導孩子們分別認識了這些標志符號,結束部分天氣又變的晴朗,和孩子們一起繼續去郊遊,前呼後應。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關注了天氣的變化,並認識了各種天氣的標志符號,本節課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學得輕鬆快樂。
【活動目標】
1.在感知上下的過程中,樂意參與操作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物體的上下位置,使自身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3.學習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別上下,判斷物體之間的上下方位關系。
【活動准備】
PPT、房子、小動物圖片、毛絨玩具
【活動重點】
能夠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分物體所在位置的上下關系。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去小貓家做客」,初步感知上下。
(以開放性的語言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像力,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樂說的空間;並通過讓幼兒觀察,使幼兒自己找線索,發現是小貓的家,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1.請你說說這是誰家?(利用生活和游戲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方位概念,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的能力。)
2.貓媽媽家有什麼?床上有什麼,床下有什麼;桌子上有什麼……
二、 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進一步感知上下。
以情境貫徹其中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本環節以畫面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幼兒面前,便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1.以「小貓捉迷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說小貓分別藏在哪裡?
2.再次以其他動物「捉迷藏」形式,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們在哪裡?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通過送「小動物回家」不僅讓孩子們再次感知「上下」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愛心與責任心。
3.以游戲「小動物回家」形式,請幼兒按照老師的指令把小動物送回家。
三、幼兒操作,鞏固上下方位。
數學既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藉助具體的事物,兒童就很難理解。在本環節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幼兒比較喜歡的貼近幼兒生活的各種毛絨玩具供幼兒操作,全體幼兒能夠在老師的指令下鞏固方位「上下」,通過操作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已經充分感知並理解了方位「上下」。)
幼兒每人分一個毛絨玩具,教師發出指令,幼兒完成,分別把玩具放在桌子上面,椅子下面,手心上面,桌子下面,頭頂上面等。(
【活動反思】
優點:
1.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由於數學具有抽象概括的特點,而幼兒的思維又具有形象性,所以本次活動我給幼兒創設適宜的情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數學,提高了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數學活動不再枯燥無味、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上下,並能夠區分上下。
2.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
能夠抓住幼兒的年齡特徵,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經驗。操作活動,不僅是讓幼兒觀看教師的演示和直觀的圖像以及聽老師講解,更要把內容設計成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讓幼兒自己探索發現數學的關系,獲得數學經驗。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夠充分操作,我給每位幼兒發一個毛絨玩具,聽老師發出指令,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再次鞏固方位「上下」。如:「把玩具放在頭頂上面;放在桌子下面;放在手心裡;放在頭頂上……」這樣的教學思路是:通過尋找、操作等活動,讓幼兒體會物體與自己的方位關系。這就是運用游戲提升學習難度和要求,在做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第三環節以小動物找家時,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而不只是說:「下面、上面」等。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動物、順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環特點。
2.在常識活動中激發大班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幼兒對屬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准備】
1.投影儀及十二生肖的投影片。
2.幼兒每人一件屬相掛件及頭飾。
3.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4.錄音機及磁帶。
【活動過程】
一、了解十二生肖
1.教師指著胸前的掛件,問: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胸前掛的是什麼小動物?因為劉老師屬蛇所以我掛了一條小蛇的掛件,小朋友誰知道自己屬什麼?你們家裡人屬什麼?
2.人的屬相有哪些動物?一共有多少?邊出示投影邊認識十二生肖的名稱。
3.這些屬相中哪些動物是我們看到過的,為什麼會有「龍」這個屬相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十二種生肖,生肖就是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就能推算出自己的年齡。
學習詞:生肖、屬相。
二、通過投影、故事,嘗試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1.聽錄音故事「十二生肖」。
教師邊放投影邊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動物?它們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2.幼兒嘗試講述十二生肖的順序。
3.欣賞兒歌「十二生肖」。
鼠、牛、虎鑽山洞,
兔、龍、蛇爬大山,
馬、羊、猴練跨步,
雞、狗、豬練跳高,
按著次序排好隊,
鍛煉身體爭第一。
三、講解十二生肖的循環規律
1.一個屬相表示多長時間?十二生肖排完了怎麼辦呢?
2.放投影提問:小紅屬馬,姚爺爺也屬馬,這是怎麼回事呢?
3.今年出生的人屬什麼?去年呢?明年呢?
老師小結:一年是一個屬相,同一年出生的人屬相相同,十二個屬相排完了,又從頭排起,十二年循環一次。
四、幼兒操作嘗試
給十二生肖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老師巡迴指導。
五、音樂游戲「十二生肖」
幼兒帶上頭飾,進行表演,游戲結束後,幼兒模仿十二種動物的任何一種動作走出教室。
㈤ 如何在大班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數學教學
從小引導幼兒喜歡數學,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對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文從真實的問題情境、幼兒的游戲、各科教學的滲透、解決問題等四個方面探討大班幼兒的數學教學,為幼兒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數學學習應滲透於真實的問題情景中
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歸到生活中去,為生活服務。讓幼兒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數學又是有用的。例如,每日點人數時,我先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本班總人數,然後再讓幼兒練習兩個、兩個數數,五個、五個數數等。帶著幼兒在上下樓梯時數一數台階,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輕松掌握數數的技巧,培養他們的數感。玩玩具時,數一數玩具的數量,整理玩具時,按形狀、顏色分類, 然後再從數、量、色、形等角度統計,並在統計表中填寫。和幼兒一起散步時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戶外活動時,我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體育器械「球體」和「圓形」,「正方體」和「正方形」等,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調動多種感官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不同。我還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生活環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隨時注意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運用已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之輕松、自然、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數學學習應滲透於幼兒的游戲中
游戲是幼兒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滿喜悅的活動,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也孩子們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在班上我經常和小朋友玩以下數學游戲,幼兒很喜歡,也很適用。[2]
1.排隊玩法:音樂響起,全體幼兒自由活動,音樂停,10個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數數全組有幾個小朋友,然後以一個幼兒為首,小朋友觀察自己的位置,說說「我排第x」。然後在活動室里畫上兩個圈,變成兩個「家「,讓小朋友聽到音樂找家,復習10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的加減計算。
2.搶椅子游戲:10個小朋友圍成一個圈進行搶凳子游戲。使幼兒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在游戲中,幼兒能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形成初步的數的概念。
3.「送信」游戲:黑板前面放著每戶人家的信箱,信箱上寫著1、2、3……幼兒手中拿著10以內的加減算式信封,分別去插在應放的信箱上。這種游戲可分組競賽,看哪一組先送完。
4.數學擂台賽:可以由一個小朋友報題,讓其他幼兒搶答,看誰先答出;先答出的幼兒獲命題權,也出一題,其他幼兒搶答。如此下去,幼兒也很有興趣,不知不覺地培養了幼兒的計數、語言、想像能力。
三、數學學習應滲透於各類教育活動中
各領域的教育內容雖然研究對象不同,但都包含著一定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因此,我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教育的內容。例如,在體育活動中,以幼兒熟悉的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鍾」為基礎,改變原有的一些規則,把教學目標寓於游戲之中。在游戲中還分單數、雙數排列,針對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整個活動過程理想地實現了教學游戲化。另外,還可以通過手工游戲幫助幼兒認識序數。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著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蕨類植物的葉子、向日葵花盤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諧美,感受數學魅力。
四、數學學習應滲透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我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幼兒親歷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積極參與動手操作,真實地與物體打交道;引導幼兒在操作中學習數學,在操作中理解數學,在解決問題中運用數學,使幼兒獲得真實的認識與體驗,增強幼兒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例如,給幼兒提供超市購物的模擬情景,幼兒在購物游戲中,進行分類,並學會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如年歷的認識也一樣,在年歷中找到自己和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並貼上標記,孩子們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數學教學,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生成,教師要敏銳地覺察到幼兒出現的探究興趣和關注的事物,隨機生成一系列的不斷深入的數學探究活動或教育活動。教師多引導幼兒感知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無處不在,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孩子們才會有一雙發現數學的明亮雙眼,一顆喜愛數學的心。
㈥ 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滲透語言教育
日常生活中游戲為學前兒童提供了大量的語言交往機會,使兒童通過實踐,練習、鞏固、理解和運用語言。日常生活和游戲還為幼兒提供了有關各種事物和人際交往的豐富經驗,為幼兒的語言活動積累了素材。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主題活動,教師可以對幼兒的語言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1)在日常交往中指導兒童學習語言。
(2)通過常規主題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
(3)通過區角活動發展幼兒的交往語言。
(6)如何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擴展閱讀:
良好的語言溝通技巧將縮短個人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的距離。當一個孩子經過語言訓練能准確地使用語言與自己的同伴、父母、教師或其他人溝通時,他就會比較容易被比別人接納,也就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了。
嬰幼兒的教育因人而異,這個主要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有些父母願意花時間和孩子交流,同時會對孩子做出的一系列簡單而平常的動作驚訝不已,也常常會和孩子做些小游戲;但有些父母則認為這是浪費時間。
㈦ 幼兒如何教育好
幼兒教育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中華民族未來發展,是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都應該給予充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要構建切合實際的幼兒教育機構發展模式,並結合經濟的發展和其他各方面客觀條件的改善,不斷轉變工作思路,促進幼兒教育機構健康、持續發展。
一、幼兒成長的各階段特徵及教育方式
(一)身心健康狀況
3-4歲幼兒在通常情況下已經能夠保持平穩的情緒,在幫助下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有一部分4-5歲幼兒能夠較快使自己的情緒得到平緩,並時常保持愉悅心情,能較快適應人際環境中發生的變化;5-6歲幼兒懂得轉換自己的情緒來配合他人,能較快融入新的人際關系環境。建議在教育活動中盡量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來提高幼兒情緒的穩定性,比如,給孩子提供能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並力所能及的事;讓微笑和鼓勵時刻伴隨你和孩子,對待做錯事情的幼兒,不要嚴厲斥責而應該耐心教導。
為幼兒制訂合理的膳食計劃,同時注意使幼兒形成勤洗手、講衛生、多喝水等良好的生活習慣。組織幼兒每天按時參加活動或做游戲,並形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比如餐前餐後洗手洗臉、午休前整理衣物、起床後穿脫衣服和鞋襪,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要因為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可以在班級或園內開展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並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二)語言表達能力
3-4歲的幼兒能夠聽懂他人說話內容,並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有時會加以動作手勢來進行描述。有畫圖的意識。4-5歲幼兒語言表達更富有情感,喜歡與人談論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看圖書里的插圖內容,並可以用自己畫出的圖畫來表達自己。5-6歲幼兒能與他人互動交流並提出問題,並喜歡主動與人交談,能夠獨立地閱讀一些圖書,並理解圖片與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喜歡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建議教師能夠認真地聽幼兒說話,並創設寬松的談話環境,來引導幼兒積極地表達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同時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畫下來並講給別人聽,讓幼兒體會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元號的功能,培養書寫的興趣。
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與人交談的行為習慣,比如輪流發言,不要隨意打斷他人說話。結合情景教學來教會幼兒一些必要的交流禮節,如客人來訪時要打招呼,得到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對長輩說話要有禮貌,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等。
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鼓勵幼兒自主閱讀並能通過自己的理解講述圖書里的故事內容,建議幼兒園可以大力開展親子閱讀的活動,讓家長、孩子一起行動起來,將閱讀融入生活。
(三)社會交往能力
3-4歲的幼兒能夠自主地參加到其他幼兒的活動中。在加入游戲時能主動請求,容易與其他幼兒發生爭搶玩具的現象。4-5歲的幼兒有固定的一起經常玩耍的同伴,並喜歡交談。能夠通過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同伴來取得其他幼兒的好感,融入其他幼兒中。5-6歲幼兒喜歡交朋友並與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活動,能夠將感興趣的事物同自己的朋友分享。在活動中能夠主動積極承擔任務。建議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多創造幼兒之間溝通、協作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中的樂趣。結合具體的情境,知道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機能,引導幼兒換位思考,理解他人,引導幼兒學習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教師應多為幼兒組織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及趣味性。
耐心指導幼兒在與人交往時要遵守的規則,比如誠實、有禮貌,並鼓勵幼兒主動和別人一起交流。同時對幼兒的表現做出評價時,要照顧到幼兒的自尊心,使幼兒感受到平等的對待。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鼓勵其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任務。幼兒教師在與幼兒溝通時應該表現出充分的尊重,才能使幼兒在與他人交往時也自主尊重他人,關心他人。
(四)學習與發展
3-4歲的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表現出很大的好奇心,對身邊的事物的形狀、大小會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對數字有初步印象。4-5歲幼兒能夠對自己好奇的事物進行觀察並向他人提出問題,能通過簡單的調查收集信息。5-6歲幼兒能夠自己動手對好奇事物進行探究,並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結論。建議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的概念。幼兒教師可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使用數字,通過按量取物的方式來加強幼兒對量的`認知。還可增加幼兒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在豐富幼兒空間方位識別經驗的同時也讓他們學會了欣賞大自然的美,從而培養幼兒的藝術感知能力。
鼓勵幼兒參加唱歌、跳舞以及繪畫等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藝術活動帶來的樂趣。為幼兒提供素材的同時,不要做出硬性規定限制幼兒的想像力,讓其自由發揮。對幼兒的作品或表演的節目要進行表揚,讓幼兒在鼓勵中獲得自信從而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愛好。
二、幼兒教育應當把握的基本原則
(一)尊重階段差異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日常表現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幼兒在3-6歲這一時期會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特定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為習慣。而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每個教育階段,都要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設定教育任務。對待幼兒的階段性發展差異,要選擇適合的教育方式,根據不同幼兒的發展階段的行為特徵來引導幼兒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完成任務,進而使幼兒向下一階段發展。
(二)注重幼兒全面發展
對幼兒的教育應該是在培養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基礎上,針對幼兒自身的興趣重點培養其特長。在幼兒教育階段不應為了某一方面的發展給幼兒的學習帶來過大的負擔,要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就要為幼兒制定適合其年齡段的各方面協調發展的教育目標。讓幼兒能夠在受教育的初級階段得到全面的能力培養,從而為將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三)注重培養品質
在幼兒教育階段,要十分重視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以及學習品質培養。幼兒教育是一個人性格定型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對其未來的發展有重大意義。在幼兒成長的各階段要根據其學習能力及方式來引導其養成其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善於創造等優秀品質。在幼兒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幼師要以身作則,通過小事耐心教導幼兒為人處事的一些簡單道理。
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要做的主要工作不是傳授幼兒知識,而是要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自主能力和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拓展幼兒的活動空間,幫助他們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養成良好的人格。在幼兒的成長教育中,作為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的天性,為他們提供無憂無慮的成長與學習空間。
總之,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幼兒教育能否實現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還需要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教育水平,需要家長不斷提升自我素養,需要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作出進一步的努力。
家庭教育方法:
1.語言引導
首先家長們了解幼兒階段重要的不是學識,而是通過引導培養興趣、思維、情感能力。同時也要掌握一定量的知識和技能。語言引導就是通過語言交流,語言指令來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比如:講故事、認字、讀書、講道理、唱兒歌、說話交流等把自己所知道講給他聽。可以說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來自於語言。
2.一起做游戲
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游戲,不僅能使孩子更快樂,還能增進親子間情感。提高孩子思維、情商、創造力、動手能力等,使身心健康發展。首先引導孩子對游戲的興趣。家長陪孩子做游戲的時候要和孩子一樣真誠的、專心的注意力集中地投入進去,不能敷衍。積極地傾聽孩子所說的。多問開發思考能力的問題,遇到問題引導孩子自己解決。
3.走出去
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體驗不同的人和事,體驗和陌生人的相處,適應全國各地的氣候,欣賞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一起品嘗各個地方不同的美食。帶孩子走出才能更好地看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去了解它,融入它,認識它,從而真正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孩子是社會的,是世界的,只有不斷的認識陌生的事物,對未知的東西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有長見識,心胸才能更加寬闊,也更加坦盪。家裡了解的東西是有限的,人也不能一直呆在家中,帶孩子走出去!
幼兒園/早教中心教育方法
1.實踐練習法
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如值日生、自我服務、力所能及的園內公益勞動、待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
2.調查法
教師引導和啟發幼兒針對社會環境、社會事物及社會現象的相關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現社會現象存在的狀態,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幼兒社會教育中的調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和「為什麼是這樣的」等問題。因此,調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較為具體的認識。因此,調查法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幼兒參與的調查不同於成人的調查。一方面在於調查的內容是淺顯的、易於發現的、與生活直接相關的,蘊涵定的關系應該是較為明了的。另一方面是調查手段以視覺感性的手段為主,看、問、聽等是調查的重要方式。
3.參觀法
社會領域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社會領域的觀察法主要是針對一個或兩個社會事物或現象進行深入的觀察,以視覺為主要感知渠道。即根據社會領域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服從教育目的,根據教育的要求進行。參觀前教師的准備工作是根據教育目的和要求確定參觀的地點、對象和進行的步驟,制定好參觀的計劃。參觀時要指導幼兒圍繞參觀目的進行觀察感知。參觀結束後,教師要幫助幼兒對參觀內容作小結,使幼兒對參觀內容有個概括性地了解。
4.表演法
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幼兒通過身態動作、語言及表情去體驗、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一般應有明確的主題。主題可以是幼兒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確定的。幼兒可根據這個主題自行確定或在教師的幫助下確定相應的角色。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表演總是指向特定的發展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幼兒行為、情感發展的實際狀況,確定表演的主題和相應的角色,並為幼兒表演創設或引導幼兒共同創設特定的情景,為幼兒的表演提供相關的材料。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文學作品、電視等)。對幼兒現實生活的關注,有助於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
5.講解法
講解法是向幼兒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即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講解法不是幼兒社會學習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教師對幼兒的講解不一定是全班的講解,還應該包括小組的和個別的講解。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道理或規則的本質,或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達成目的的時間代價過高。教師的講解有助於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或使幼兒真正掌握相關的內容。教師無視幼兒能力的過於深奧的講解以及不顧幼兒興趣的過於重復的講解不利於幼兒的社會學習。講解不是從道理到道理,而是經常需要例證。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生動的、具體的,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
6.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形式。它經常表現為教師和幼兒之間及幼兒和幼兒之間的相互提問、對答。談話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的使用,有助於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經驗,有助於幼兒和教師之間分享思想和情感,也有助於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教師的引導在談話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引導幼兒進入談話的話題,並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使談話圍繞教育活動的目標進行。話題可以是教師引起的,也可以是幼兒提出的,但任何話題一定要蘊涵社會教育的目標,並具有可談性,即談話能夠深入下去。一般說來,話題與幼兒生活的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談話可以在全班進行,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可根據需要靈活組織。
7.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論題進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發散。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一是價值沖突型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二是多種求解可能性的,如我們如何幫助班上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相同之處是都有一個討論過程。討論法的前提是有一個可討論的論題,這個論題要麼是存在價值沖突,要麼是有潛在的眾多可能性。不然討論難以展開和維持。有時,討論變成了一般的談話,主要原因就是論題不適宜於討論,不具有討論的特性,因此,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論題,而只是談話的話題。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幼兒表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㈧ 如何充分利用身邊資源來創造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游戲壞境
本土資源作為地域特色的優勢資源,具有獨特的特點及價值,是農村幼兒園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本文通過闡述如何充分發掘本土資源的優勢,利用鄉土文化、民風民俗、自然景物等開展生趣盎然的游戲活動,有效提高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激發幼兒對家鄉、家鄉人民、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以實現幼兒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本土資源
本土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地方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本土地理、本土自然、民間藝術、民風習俗、本土歷史以及生產生活經驗等。這些資源具有濃郁的鄉土民風,幼兒耳聞目染,非常熟悉,是幼兒園難得的教育資源,《綱要》也明確要求: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我園是地處農村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有小山、有樹林、有小河、有菜園、有果園,還有一些豐富的民間文化、淳樸的民風、厚道的鄉情,這種特定的地域環境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是孩子們生活、學習、游戲的大課堂。那麼,如何精心選擇那些能引發幼兒探究興趣、萌發幼兒審美意願、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具有教育價值的本土資源,有效提高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開啟農村孩子們潛能的金鑰匙呢?
一、巧用本土資源中的自然環境和社區環境
(一)充分挖掘自然環境的教育價值
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網路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它向幼兒展示了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內容,為幼兒獲得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場所。走出幼兒園,走向大自然,是挖掘自然教育資源切實可行的一步。
陶行知先生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環境對幼兒來說,是一種無聲的刺激,幼兒是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建構知識和經驗的,是幼兒發展的首要條件。農村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大自然厚贈給農村孩子的教科書,是幼兒所熟悉的,是幼兒所樂意接受的事物。《綱要》也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春天,帶領孩子們到田間觀賞綠油油的稻子、到山上觀察粉紅色的桃花、到小河裡捉小蝌蚪;秋天,帶領孩子們參觀農民們的秋收景象,讓孩子們感知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夏天,帶領孩子們到小溪邊玩沙、到小溪里玩水槍、打水仗,孩子們在「玩」中學到了本領。
在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相對於室內的游戲活動,孩子們更喜歡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游戲。於是,我們把孩子們引向大自然,田間、樹林成了幼兒游戲的最佳場所。幼兒園旁邊有一塊空的菜地,每當夏末秋初,這里便成了開展游戲活動的「寶地」。有的幼兒在玩「娃娃家」游戲,他們用瓜葉當盤子,瓜果當食物,挖空的小瓜做飯碗;有的幼兒用瓜藤編結草帽,有的圍著瓜棚追逐游戲。孩子們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開展游戲,有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擴大了想像的空間,想像力和創造力進一步發展。同時,大自然能陶冶幼兒美麗的情操,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各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幼兒園附近的蔬菜基地、養豬場、銀鷺集團、新圩小城鎮建設一條街、新圩東陵豆乾等是我們豐富的社區資源。我們定期的組織孩子們參觀蔬菜基地、了解了各種蔬菜的生長過程,知道農民們勞動的辛苦,從而更加懂得珍惜糧食;通過帶領孩子們參觀銀鷺集團生產車間,不僅了解了食品的生產工序,也感受到工人們勞動的辛苦;我們還與本地知名的東陵豆乾加工廠聯系,帶領孩子們實地參觀了豆乾加工的全過程,使孩子們了解了豆乾的製作過程,也體會到工人勞動的辛苦。另外,我們還組織孩子們參觀新圩小城鎮建設一條街,讓孩子們用稚嫩的眼睛去觀察家鄉的變化,產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古宅小學「豎笛演奏」已成為新圩民俗文化的「名片」為外界所稱道,取材於農村生活的閩南童謠改編而成的曲目,展現孩子們的童真曼妙。我園和古宅小學結對子,定期請豎笛老師到我園為興趣班的孩子們上課、表演。我鎮的「新圩嫂」合唱團是中國第一支閩南語原生態的鄉村女子合唱團,她們用那清泉般恬美的嗓音演繹那最悠遠、最鄉土的閩南語原生態歌謠,在各種比賽中展示了閩南文化風采。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社區資源,組織幼兒參觀她們排練及演出,並請在合唱團演唱的老師到幼兒園為孩子們教唱,孩子們親身感受閩南文化的唯美與古韻!萌發了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活用本土資源中的自然材料
除了讓幼兒在廣闊的大自然中豐富知識經驗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對農村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開展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每次散步、參觀的時機,引導幼兒拾撿、採摘一些自然物:如各種各樣的泥土、粗細不同的沙粒、形狀各異的石頭、松果、樹皮、干樹葉等,並通過指導幼兒親自加工處理,便成了美觀實用的游戲玩具,如指導幼兒將撿到的各種石頭做成棋子、在石頭上畫畫、用石頭蓋房子;將收集的松果、樹葉和花瓣修剪、粘貼成各種動物圖案;用「狗尾草」編小狗、小花鼠、草帽;用泥巴捏成的小動物、小泥人;用高粱桿作眼鏡、小飛機;用稻草紮成一把把,一個個稻草人形象而生動;用野藤和幾塊木板做的鞦韆等,這些本土資源材料的創造性使用,給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和無窮的樂趣,都成了幼兒最喜愛的游戲器材。
農村有許多廢舊物品,只要是安全、衛生的,我們就與幼兒一起收集,共同製作,以彌補游戲玩具的不足,如用包裝袋編織「揪尾巴」的小辮子,用酸奶瓶粘上碎布當小飛鏢,用碎布裝沙製作沙包,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樁。幼兒在製作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動手能力,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且以物代物的能力也逐漸提高,如玩「過家家」游戲,幼兒用兩塊碎磚和一塊瓦片搭爐灶,用沙粒當「米飯」,用松針當「面條」,用樹枝當「筷子」,用樹葉當「碗勺」,用泥巴捏娃娃當「寶寶」、「汽車」、包「餃子」。這些開放性的游戲材料極大的促進了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想像力更為豐富,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妙用本土資源中的民間文化
《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師要認識到農村具有的傳統的知識和本土的文化遺產,具有固定的價值和效力,並能促進發展。傳統民間文化是我們的人民用雙手和心靈創造的數千年來深厚積淀,並且與人們的生活情感、理想深深凝結著,在幼兒園進行傳統民間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教育意義。
我鎮金柄村的「拍胸舞」遠近聞名,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都是種菜的農民,他們原汁原味的表演讓人感受到閩南舞蹈的魅力,我們邀請拍胸舞團團長到我園,給孩子們授藝,別具一格的搖晃動作,配上動聽的閩南語歌曲,加上孩子們天真的表情,活潑有趣,詼諧爽朗,幼兒實際感受到了閩南民間舞蹈的風趣,激發了幼兒愛閩南民間文化、愛家鄉的情感。
農村特有的民俗風情,也是我們農村幼兒園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通過帶領幼兒走進各村、各家各戶去參觀,「看一看、學一學、做一做」親身感受本地民俗風情,例如中秋節組織幼兒到社區參加「博餅」活動;元宵節組織幼兒到街上看舞龍舞獅、參觀花燈,做元宵;端午節組織幼兒到事先聯系好的幼兒家裡學包粽子;農村特有的「封建日」,村裡都會演大戲,如高甲戲、歌仔戲、布袋戲等,我們就組織幼兒到村裡觀看,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做了很好的鋪墊。孩子們身處在這么一個色彩繽紛、有著純朴的人文風情的生活環境,加深了幼兒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從小接受民間傳統文化的熏陶,享受民間傳統文化帶來的快樂,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智用家長教育資源
《綱要》明確指出:家庭、幼兒園是幼兒發展的兩大環境。家長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等對幼兒園教育、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在不斷的轉變,培養目標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家長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知識都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作用,能為我們的教育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開展民間游戲課題研究時,我們意識到大部分農村家長的童年是在玩民間游戲中渡過的,這為我們幼兒園民間游戲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如家長會、家訪等,與家長一起查閱、整理民間游戲資料,讓家長在家與自己的孩子一 起玩民間游戲,然後讓孩子們把游戲帶進幼兒園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還請家長作為一分子走進課堂,和孩子們一起游戲,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形成互教互動,這樣,家長、老師、家庭幼兒園有了共同的話題,增進了家園聯系。
例如,有些游戲需要「建築工人」「木工師傅」等職業的角色,我們就請做建築的、做木工的家長來幼兒園給孩子們上課,主題游戲「土玩坊」「木趣坊」自然生成,在小小木工作坊里,孩子們個個成了木工師,據木頭、釘木頭、截木頭,做出了小汽車、小積木等等,孩子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在動手操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另外,我們還開展了閩南語民間故事、閩南童謠比賽,請孩子們的爺爺、奶奶來幼兒園講故事,《田螺姑娘》《虎姑婆》《燒肉粽》等經典的閩南民間故事、閩南童謠,孩子們都朗朗上口,感受到閩南方言的詼諧有趣。家長資源的介入,使得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煥發出無可比擬的光彩。
本土教育資源是非常廣闊、非常豐富的;是一片豐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其教育價值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廣大農村幼兒教師大膽去嘗試、探索,就能尋找出一條合適的本土化教育模式,就能讓農村的孩子們扎進家鄉教育資源的「沃土」之中,從小領略、認識本土資源,並深深地融進了他們心靈深處,綻放朵朵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