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洪湖市東分區何時搬遷安置
2023年。洪湖市東分區的建設變遷工程實在2021年提出的,截止到2022年7月20日搬遷地區還在建設,並未進行搬遷工程,根據建設情況預計在2023年就可以搬遷了,具體信息以當地官方信息為准。
⑵ 蓄洪區農民能不能像三峽和南水北調工程一樣,移民到安全地帶
蓄洪區的農民並不能像三峽大壩建設的那樣全部轉移到安全的地區,因為我國這個地形多變的國家,有山地,有平原,有丘陵,很多地形蓄洪區所佔的面積相當的大,如果說所有的蓄洪區全部轉出的話,那現在大部分的居民生活都會受到影響,而且沒有那麼多的空閑的土地資源。
蓄洪區的面積太大,影響的范圍太廣,整體搬遷難度太高,因為這個地方的人們可能已經在這個小村莊生活了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你突然讓他搬遷,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他已經習慣了這片土地突然之間搬遷帶來了很多的財產的損失,也是沒有辦法估量的,比如人家在自家門口種了一棵樹,已經80年了,你現在讓人家搬家,這棵樹怎麼辦?按照什麼樣的經濟價值來賠償,這涉及到很多的問題的。
⑶ 湖北洪湖工程能幹不
可以干
都說「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河段不僅是我國的重要的糧倉江漢平原,在下游還有華中最大的城市武漢。因此荊江大堤的安全,涉及到數千萬居民。
三峽大壩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洪,與國家一級堤防荊江大堤一起,將防汛等級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標准。除了防洪,分洪和泄洪也是重點,比如建國後就建成了荊江分洪區。
本著未雨綢繆、科學防洪的理念,在城陵磯關口不僅有長江,還有洪湖和洞庭湖兩大湖泊。因此,規劃在該片區域建設一個100億立方米的分洪蓄洪區,湖北和湖南各承擔一半。
湖北計劃建設3個分塊,分別為西分塊、中分塊、東分塊,而東分塊則是重中之重。大部分在洪湖市境內,蓄洪面積877平方公里,蓄洪容積61億立方米。
洪湖工程東分塊蓄滯洪區,2016年9月項目的初步設計正式獲批。總投資44.43億元,總工期4年整。其中新建的「長江第一閘」套口進洪閘,每秒流量8000立方米的。
目前洪湖東分塊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而下一步則是安全區建設和人口疏散。
洪湖東分塊蓄滯洪區內大約有人口30萬,蓄洪區外圍通過堤壩阻隔將洪水引入,而安全區同樣是用堤壩阻隔,阻擋洪水,以保證安全區內居民的正常生活。
洪湖東分塊安全工程,總投資100億元,主要建設安全區圍堤、穿堤建築物、轉移道路及水系恢復工程等。
2020年11月底,洪湖東分塊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勘察(測)設計開始招標。主要是對可行性研究、工程相關專題設計、初步設計(實施方案)等進行勘察設計服務。
洪湖東分塊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規劃包括安全區工程、蓄滯洪區工程及水系恢復工程。
同時還將在新灘和新堤規劃兩個安全區,用於安置蓄滯洪區內的近30萬人口。其中新灘安全區設置在蓄滯洪區內,面積約69km2;新堤安全區,設在蓄滯洪區外,面積約3.28km2。
洪湖東分塊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人口搬遷安置工程,總投資450億,目前正在推進前期工作。洪湖市初步方案,是對蓄洪區內5個鄉鎮的居民分期分批搬遷。大沙湖和大同湖農場是首批試點,整個搬遷計劃將持續到2030年。
從安全區的規模來看,絕大多數人會搬遷到新灘,少部分到新堤。
這三個工程,合計投資接近600億。不僅是洪湖市最大的工程,也是荊州投資額最大的工程。洪湖市人口90餘萬,該工程將影響洪湖三分之一的人口。
新灘作為最大的安置區,產業配套已經先行一步,和武漢合作建設的新灘經合區目前規模已現。而且配套建設的美好未來城和綠地經開國際城兩大項目已經啟動。
⑷ 貧困戶搬遷安置房,以後生活怎麼辦
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因學致貧,有因病致貧,有因災致貧,有因病致貧,有因交通條件落後致貧,有……等多種致貧原因。
若是農村住戶,除了符合政策的補助外,政府會指派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安定生活。根據特長,家庭成員可自行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總之,在貧困戶搬遷安置以後,政府會以各種辦法讓他們能夠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讓他們既能出去,又能穩得住。
⑸ 洪湖分洪區拆遷補償標准
法律分析: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⑹ 行蓄洪區搬遷規劃
法律分析:懷遠縣淮河行蓄洪區及幹流灘區居民遷建總任務648戶2190人。其中,常墳鎮385戶1127人,集中安置在常墳鎮鎮北村遇春花園141戶,貨幣化安置244戶;白蓮坡鎮163戶662人,集中安置在新建的姚禹花園安置區和已建成的華豐小區內;荊山鎮淮干灘區100戶401人,集中安置在荊山鎮已建成的健康花園小區和禹澤園小區內。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