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五年級數學暑假可布置哪些有意義的實踐作業
1、調查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製作統計表、統計圖,分析數據(計算一個是總體的幾分之幾,由此有什麼感受之類的)
2、從生活中尋找幾個能解決的數學問題,解決後撰寫小論文,提出解決方案(不用太多,1~2篇就夠了)
3、對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e.g.蘇步青的狗、勾股定理等)進行了解,略知一二(當然這個自選)。
個人是讓學生這么做的。
② 暑假生活中應用到數學知識的例子
你好!
你問我的問題舉例如下:
1.家裡裝修新房,工人拿了一個整水管進電梯去新房,電梯門寬1.5米,他橫著拿不進去,又豎著拿,
結果比電梯門還高0.5米,他只好斜著拿,此時水管兩端恰好頂住電梯門的對角,工人順利上了樓。
求水管長度。
2.媽媽給新房買了台32英寸的彩電,32英寸是指:
A.屏幕的長度
B.屏幕的寬度
C.屏幕的周長
D.屏幕的對角線長度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數仙そ
^_^
③ 暑假生活上的數學 O(∩_∩)O謝謝
解:設備甲的速度為x千米/時,乙的速度為y千米/時由題意可列方程式:
3x-(3+0.5)y=0
2(x+1)-(2+0.5)y=0
解上方程式可得:
x=14(千米/時)
y=12(千米/時)
後面的答就不寫了,我就省了吧 !
④ 求《我的暑假數學生活》作文
材料一:
晚飯後,媽媽讓我做幾道趣味數學題,於是我拿著筆開始做……
1、 把8分成兩半,每半一樣多,為有幾種分法?怎麼分?
2、 媽媽有7塊糖,想平均分給三個孩子,但又不願意把餘下的糖切開,你說媽媽怎麼辦好呢?
3、一個房子4個角,一個角有一隻貓,每隻貓前面有3隻貓,請問房裡共有幾只貓?
4、 一根4米長的竹桿,上面吊著一包禮物,你要拿禮物有兩個條件:
一是不能把竹桿傾斜或橫放;二是不能墊著東西登高拿。想一想,怎麼拿呢?
我很快地做好拿給媽媽看,但媽媽只瞟了一眼就說:「我剛才說了一句話,你根本沒有聽。」「什麼話」「題目認真讀3遍,而且是趣味數學」,看來我是做錯啦!只好乖乖地又回到書桌前認真做……最後我終於做出來啦!我對媽媽說這幾道題不僅趣味還有點捉迷藏的味道呢!
材料二:
今天,在姥姥家吃過中飯後,我和哥哥央求媽媽和我們一起玩撲克牌——爭上游的游戲,媽媽說好的但有要求:誰是最後一名並且總分最後,哈哈!那就要刮鼻的哦!「沒有問題。」我和哥哥愉快地答應了下來。游戲規則:第一名得3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1分。我們共玩了7局,哥哥是2個第一、2個第二、3個第三,媽媽是4個第一、2個第二、1個第三,請你算算看誰最後被刮鼻子啦!
⑤ 結合自己的暑假生活,寫3篇數學曰記,記錄你在暑假期間的一些快樂或收獲!
1 +1=100快樂,兩個人的日子總是甜蜜。1+2=100美滿,三口之家的日子總是讓人嚮往。1+2+2 =100圓滿,父母高在兒子健康一家其樂融融。雖說回答的與問題不一,可願所有看見的人都幸福快樂美滿!
⑥ 暑假生活中應用到數學知識的例子
你好! 你問我的問題舉例如下: 1.家裡裝修新房,工人拿了一個整水管進電梯去新房,電梯門寬1.5米,他橫著拿不進去,又豎著拿, 結果比電梯門還高0.5米,他只好斜著拿,此時水管兩端恰好頂住電梯門的對角,工人順利上了樓. 求水管長度. 2.媽媽給新房買了台32英寸的彩電,32英寸是指: A.屏幕的長度 B.屏幕的寬度 C.屏幕的周長 D.屏幕的對角線長度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數仙そ ^_^
希望採納
⑦ 暑假生活數學
如果李新買2本,張磊買2×6=12本
那麼張磊的書還是李新的6倍
現在張磊少買了12-2=10本
是李新的4倍
所以李新現在有10/(6-4)=5本
原來,
李新有5-2=3本
張磊有3×6=18本
方程:
假設李新在買書之前有X本書,因為張磊的故事書本數是李新的6倍,所以張磊有 6X 本,兩人各再買2本後,張磊有 6X+2 本書,李新有 X+2本書
因為買書後張磊的本數是李新的4倍
那麼,6X+2= 4(X+2)
所以X=3
那麼原來,張磊有18本書,李新有3本書
⑧ 暑假在生活中你利用數學知識解決了什麼問題寫成數學日記三年級350字
利用數學方法,可以解決的問題:
買東西,比如學會找零錢,50元買了27.5元的東西,知道找22.5元(可以例舉實際的句子,就可以有一百個子了);
建立了空間觀念,能清楚分辨超市在家的西北(或者其他方向)、茶幾在哪個方向;
認識路線圖,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牌時分辨方向。
利用平均數,來把蘋果分成三份。
⑨ 數學日記結合暑假生活,從數學角度寫350
問:為什麼4-1=5?
答:四個角剪去一個角是五個角.
數學日記,在網上可以查到,問題也是.網路一下,數學日記或者生活中的數學就OK了.祝:暑假快樂!
⑩ 寫一篇關於「在暑期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心得體會。謝謝
國慶節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吃完午飯玩24。從開始到結束一直是我贏,爸爸說:「你有什麼技巧?」我說: 「巧算24點」是一種數學游戲,游戲方式簡單易學,能健腦益智,是一項極為有益的活動.巧算24點的游戲內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張,(如果初練也可只用1~10這40張牌)任意抽取4張牌(稱牌組),用加、減、乘、除(可加括弧)把牌面上的數算成24.每張牌必須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麼算式為(9—8)×8×3或3×8+(9—8)或(9—8÷8)×3等.
「算24點」作為一種撲克牌智力游戲,還應注意計算中的技巧問題.計算時,我們不可能把牌面上的4個數的不同組合形式——去試,更不能瞎碰亂湊.給你介紹幾種常用的、便於學習掌握的方法:
1.利用3×8=24、4×6=24求解.
把牌面上的四個數想辦法湊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組成(7+3—2)×3=24等.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種方法.
2.利用0、11的運算特性求解.
如3、4、4、8可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組成11×(5—4)+13=24等.
3.在有解的牌組中,用得最為廣泛的是以下六種解法:(我們用a、b、c、d表示牌面上的四個數)
①(a—b)×(c+d)
如(10—4)×(2+2)=24等.
②(a+b)÷c×d
如(10+2)÷2×4=24等.
③(a-b÷c)×d
如(3—2÷2)×12=24等.
④(a+b-c)×d
如(9+5—2)×2=24等.
⑤a×b+c—d
如11×3+l—10=24等.
⑥(a-b)×c+d
如(4—l)×6+6=24等.
游戲時,同學們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試一試.需要說明的是:經計算機准確計算,一副牌(52張)中,任意抽取4張可有1820種不同組合,其中有458個牌組算不出24點,如A、A、A、5.
不難看出,「巧算24點」能極大限度地調動眼、腦、手、口、耳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對於培養我們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應能力很有幫助.」
爸爸說「真棒!我送你一個航模。」
看來,生活真離不開數學!
從倒走想到的……
昨天,爸爸心血來潮,給我出了一道題:李白買酒:「無事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三遇花和店,喝光壺中酒。」試問壺里原有多少酒?
短短二十幾個字就把我難住了,我咬著筆桿,苦思冥想,還是想不出個頭緒。正當我沒招數的時候,鄰居小夥伴來找我玩,可是爸爸交給我的任務還沒完成,是去玩,還是不去玩呢?這時我心裡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我沉默了一會兒,終於按捺不住沖出去與小夥伴們玩了起來。
倒走倒走啊,我想起來了,爸爸出的這道可不可以最後面倒推到上面呢?於是,我在草稿上算起來:先算出第三次遇店前應有酒是,再算第二次遇店前的酒:最後算第一次遇店前的酒就是原來的酒:
啊,原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來解數題從中我取得了一個道理:像這些類型的題目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順著題目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過程比較繁瑣,解題時,我們就可以從最後的結果出發,運用加與減、乘與除之間的逆關系,從後到前一步一步推算,這種思想比較容易解決數學上的疑難雜症。
由曹沖稱象故事所想到的
在三國時期,有人送了一隻大象給曹操,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怎樣稱得大象的重量呢?大臣們都想不出一個好辦法,後來曹操的兒子操沖想出了一個辦法:先把大象牽到一隻大船上,在船舷上沿著水面劃一個標記,然後再「請出」大象,在船上裝上一堆石頭,……。這種石頭換大象的稱重法,類似於數學上的「化整為零」,蘊含了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那就是把本來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變成了容易解決的問題。「轉化法」的運用,正是曹沖的智慧之所在。
例1、36.3×4.5+6.37×45
分析與解:此題小數乘法,就是通過把它轉化成整數乘法後再進行計算。
原式=3.63×45+6.37×45 =(3.63+6.37)×45 =10×45=450
例2. 5千克葡萄的價錢等於4千克雪梨和4千克蘋果的價錢之和,3千克蘋果的價錢等於2千克雪梨和1千克葡萄的價錢之和。買10千克蘋果的錢可以買幾千克葡萄?
分析與解:題中有三個量,要設法消去雪梨這個量。根據已知條件,可以得到下面兩個關系式:
5千克葡萄的價錢=4千克雪梨的價錢+4千克蘋果的價錢…………(1)
3千克蘋果的價錢=2千克雪梨的價錢+1千克葡萄的價錢…………(2)
(2)式×2得:
4千克雪梨的價錢=6千克蘋果的價錢-2千克葡萄的價錢………(3)
把(3)式代入(1)式,進行轉化,可得:買10千克蘋果的錢可以買7千克葡萄。
藉助「曹沖稱象」的故事,向我們滲透一種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自覺運用轉化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運用「轉化」思想,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許多新的知識,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的實際問題。多擁有這些思想,我們便多擁有一份力量。這就是「曹沖稱象」這則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賦予我們的啟示……
有 趣 的 減 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神奇的事情。比如說100以內的減法。
我們先來計算一下:98—89、87—78、76—67、65—56……21—12
發現以上結果都是9,也就是說:相差1的兩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兩個兩位數的差是9。
我們再來計算一下:97—79、86—68、75—57、64—46……31—13
發現以上結果都是18,也就是說:相差2的兩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兩個兩位數的差是18(9×2)。
我們再來計算一下:96—69、85—58、74—47、63—36……41—14
發現以上結果都是27,也就是說:相差3的兩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兩個兩位數的差是27(9×3)。
同樣的道理:相差4的兩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兩個兩位數的差是:9×4=36。
同樣的道理:相差5的兩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兩個兩位數的差是:9×5=45。
同樣的道理:相差6的兩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兩個兩位數的差是:9×6=54。
同樣的道理:相差7的兩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兩個兩位數的差是:9×7=63。
同樣的道理:相差8的兩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兩個兩位數的差是:9×8=72。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有許多細微的事情而被人們忽略,我想,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肯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事情,探究出更多的奧秘!
我的秘密武器
今天,我和妹妹玩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搶「二十」。兩人輪流報數,每人每次至少報一個數,最多報四個數,從一到二十按順序連續報數,最後報到20的人為勝利者。每贏一次,就得一分。
我笑咪咪地說:「你先報數。」
「好,1,該你了。」
「2、3、4、5」。
……
「14、15」我說。
「16、17、18、19、20,我贏了。
「你耍賴,最多隻能報四個,可報了五個數。」
「我沒有。」
這樣,你一句,我一句,你賴一回,我賴一回,七嘴八舌,吵個沒完沒了。可奇怪的是,我每次輸的時候,總是自己先報數。
我覺得這裡面可能有一定的規律,我試著去尋找。於是,我和自己玩起了「搶二十」的游戲。先是我報數,然後是另一個我報數,搶著搶著,我眼前一亮,規律找到了!只要讓對方先報數,按照規則至少報一個數,最多報四個數,後報的人只要把他報的個數補滿5的倍數:5、10、15、20、25、30,這樣你就一定是勝利者。
我有了這個秘密武器,又去找妹妹玩。我耍了一個小把戲,說:「妹妹,你年齡小,由你先報數。」……哈哈,我贏了。又搶了一局,我又贏了,連搶了五局,都是我贏。妹妹氣得把頭一甩,說:「不玩了,今天我的運氣太差,下次一定要贏你。」可是她哪裡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啊,這是我秘密武器的威力。
撲克牌的魔力
「來,快點來,我們來玩撲克牌,算24點」下課了,我就召集小夥伴們一起玩「算24點」的游戲。這個小游戲不僅可以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計算能力。在男生中非常流行,不信,你看!
當小軍拿出紅桃二,小剛拿出方塊三,誠毅甩出黑桃四,我取出草花6時,我的眼前出現了2、3、4、6、這幾個數字。它們不斷跳動,似乎在向我示威,不過,不用多時我很快地想到整數運算,有1×24,2×12,3×8,4×6,12+12,16+8,18+6等多種解題思路可供選擇。因此,很快我就算出了答案。
緊接著桌面上出現5、5、5、1四個數字,我就想到小數的運算,心想:( )×5=24,我試了一試,到推得(4.8)×5=24,再由5、5、1這三個數字想怎麼得出4.8,這可有點難了,看大夥有的抓耳撓腮,有的苦思冥想,我也思考了好一會兒,突然,我想到平時老師經常談起小數,用小數來算很簡單。由1÷5=0.2,再由5-0.2=4.8,可得算式:(5-1÷5)×5=24。
又如用2、7、7、10算24點時,在整數、小數范圍內一時難以找到如何計算的方法,我就想到用分數計算,根據平時老師講的:先取三個數,使它的結果為24,容易想到2×7+10=24,這樣一來,由此構造一個帶分數,使它含有2、7、10這個分數,2 或 這個帶分數乘以7其結果為24,列式為(2+10÷7)×7=24
用撲克牌算24點,是一種智力游戲,我們不僅要用常出現的思路去思考,還要有特殊的方法去解決(如倒推法、構造法),使我們的游戲玩得有趣,玩得有意義。
滿400百送300背後的思考
前些天報紙上登出杭州銀泰百貨推出滿400百送300,滿就送的活動,頓時點燃了人們的購物熱情,媽媽阿姨們也不甘落後,叫上幾個朋友,打上一輛車上杭州了。
回來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媽媽買了滿滿的兩大包衣服,有我的,爸爸的,爺爺奶奶的,也有媽媽自己的,但一算下來卻發現媽媽居然花去了2000多元,這下連媽媽都呆住了。
難道「優惠券」並不優惠?
接下來的幾天,通過對媽媽描述的情況進行分析和對諸暨各大商場(雄風、雄城、家友、華潤、百貨公司等幾家商場)進行調查,我發現了這樣幾個值得思考的地方。
1、滿400百送300送還的是購物券,從表面上看似乎只要用100元錢就可以買到400元錢的東西,但細細一想,其實是花400元買了700元的東西,因為送還的購物券必須在商場購物,一算折扣,400÷700≈57.1%,即五七折,其實這個折扣在平常商店裡也是很多的,但顯然沒有「滿400百送300」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更有「吸引力」。
2、商品的價格往往出奇地相似,比如媽媽買來的衣服,個位與十位上的數字往往是九,其中4套是399元,商家牢牢抓住了人們的心理,399元離400元這個送還點還有1元的差距,但就是這1元卻使人心理癢癢的,買1件不劃算,但找遍商場你會發現根本沒有哪兩件剛好能湊足400元的,或者不夠,或者離下個送還點800元相差不大了,誘使你買更多的商品。媽媽就是這個原因,才不知不覺地買了這么多。
3、使用購物券的地方並不是隨心所欲。得到購物券後怎麼花出去也並不容易,能使用購物券的地方往往是商場所指定的,不能用購物券隨便購買東西,因此有時看到自己喜歡的商品還是要自己再掏錢,或者能用購物券購買的地方,卻發現購物券數量與商品價格不符,最後除去購物券外還得自己補上餘下的部分,這就又增大了開支。
4、購物券不找零。某個消費者有100元的購物券,當他面對一件120元的商品和一件80元的商品時,通常選擇後者,因為這100元的購物券好像是「白得的」,即使損失20元也無所謂。商家就是利用消費者這種心理將80元的商品利潤設得較高,再加上不給顧客找回的20元,自然就成了大贏家。
綜合以上幾點的發現,我覺得對待商場這種促消活動,我們要謹慎加理智,如果真實地需要那還是可以去購買的,畢竟也能得到實惠,但千萬不要把它當作一次購物的機會,那可能會得不償失。
粗 心
那天快要放學的時候,數學章老師把試卷發了下來。當我抬頭看,呀!怎麼是八十多分,我的心猛驚了一下。我想哭,但又不敢哭。如果在這么多小朋友面前哭出來,那多難為情呀!
我一回到家,就放聲大哭。爺爺嚇了一跳,以為我有什麼事情。我哭著對爺爺說:「我數學考得不是很理想。」奶奶聽見了說:「別灰心,下次再努力。」之後我在語文課堂作業本里造了一句句子:「這次數學考得不是很理想,我垂頭
喪氣的回家了。」
平時,我上課也認真,做作業也認真,為什麼這次考得不太理想?我一邊改試卷,一邊在想,我發現只有一道題目不太懂,其它的全是粗心錯的,有減錯的,加錯的,畫錯的,題目看錯的……啊!原來是「粗心」這個大毛病害了我。
從此以後,我慢慢的改掉了這個粗心的毛病。在以後幾次數學考試雖然好了一些,但有時一不小心又會犯這個老毛病。我以後要細心,細心,再細心,把這個「粗心」的大毛病堅決改掉。
生活離不開數學
我覺得學數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就要用到數學,有一次,奶奶和我去超市買東西,一個營業員把27元的東西算成了30元,我發現了馬上告訴了營業員,阿姨直誇我聰明。其實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數學依然不可缺少,如果太空梭里的計算過程,不是一絲不苟,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可見數學是多麼不可缺少,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學好數學,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會掛燈籠了
一(4)班 魯澤昊
舅舅要結婚了,讓我和媽媽幫著去布置新房。我很喜歡一串串的小燈籠,媽媽說:「那就掛上幾串吧,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我打算房間每面牆掛上3串,客廳每面牆掛上5串,得買幾串呢?我算了一下,每個房間應該買12串,客廳應該買20串,可媽媽說用不著這么多。這是怎麼回事呢?媽媽說:「你先掛牆角上的4串就明白了。」對呀,四個牆角各掛上1串,每面牆就已經有了2串,再各加一串不就有了3串了嗎?這樣每個房間就只要買8串就行了,可以節省4串那。客廳也可以省下4串,16串就行了。媽媽笑著說:「這回對了!可這么大的主房間和客廳,每面牆才掛這么幾串,不夠喜氣。主房間每面牆掛5串,客廳每面牆就掛8串吧!麻煩你再算一下。」嘿,這回可難不倒我了,主房間應該是4×5―4=16(串),客廳應該是4×8―4=28(串)。
媽媽摸摸我的小腦瓜,說:「還挺機靈的,我陪你去買吧!」
有趣的數學發現
三(1)班 楊家一
小朋友們,想必大家對乘法口訣都是再熟悉不過了吧,可你在背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一些不易發現的規律呢?我倒是有一個小小的有趣發現,說來一起聽聽:
二年級學背乘法口訣時,我很容易搞錯乘法得數。有一次在背9的乘法時,幾次結果搞錯,如把「六九五十四」說成「六九五十六」,還有,把「三九二十七」說成「三九二十一」。心裡特別難受,也別著爭,情急之下,我突然發現,9的乘法得數裡面有奧妙:所有得數的幾個數字相加都等於9。如1×9=9,得數是9,2×9=18,得數中的1和8相加得9;3×9=27,得數中的2和7相加得9;4×0=36,得數中的3和6相加得9;5×9=45,得數中的4和5相加得9;依次類推發現9的乘法口訣內,都是這個規律。這大大幫助我記住乘法口訣不再出錯。
回到家,無意中又發現:二十以內(除0和11以外)的數乘以9,得數上的數字相加都等於9。如12×9=108,得數1和0和8相加的和就是9;13×9=117,得數中的1、1、7相加就等於9;類推結果都成立。
小小發現,大大作用,幫助初學乘法的小朋友在9的乘法運算中不出錯。
從蝸牛爬井想到的
二(3)班 蔡依芸
今天我看到了一道題目:一口井深14米,一隻蝸牛從井底向上爬,白天爬4米,晚上後退2米,蝸牛幾天才能從井底爬到井口?我認為,白天爬4米,晚上後退2米,那它的意思是說每天只能爬2米,因為2乘7等於14,所以就是7天才能爬到井口。後來我用圖畫實際畫了一下,發現6天就能爬到井口。
為什麼實際算和理論計算不一樣呢?我仔細想了想才恍然大悟,啊!原來第六天白天爬到了井口晚上就不會再退2米了。算出了這道題目,我高興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你做得對,想題目就要想得全面,才會把數學成績提高上去。」做了這道題目,我體會到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不能盲目地按理論去計算。
由買東西想到的
三(3)班 趙晗彬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超市裡人山人海,超市的商品也琳琅滿目,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我和媽媽也買了好多東西,我買了一袋奶糖,花了3元錢;還買了一盒巧克力,花了2元錢;媽媽買了一雙拖鞋,花了9元錢;還買了一大袋洗衣粉19元。買完後,媽媽讓我算算一共要付多少錢?我口算道:3+2=5(元) 5+9=14(元) 14加19等於多少?雖然這道題很簡單,但我一時過於著急,想不出來!媽媽在一旁提醒道:「想一想19接近於多少啊?」我恍然大悟,對了!19接近於20嘛,只要用14加20減1,得數很快出來:33元。算完後,我想:我們學數學不僅僅要動腦筋,還要學會運用,這樣,就能給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
我是個小神探
三(4)班 周書宇
我在學奧數時有這樣一個問題:在一樁謀殺案中,有兩個嫌疑犯甲和乙。另有四個證人正在受到訊問。
第一個證人說:「我只知道甲是無罪的。」
第二個證人說:「我只知道乙是無罪的。」
第三個證人說:「前面兩個證詞至少有一個是真的。」
第四個證人說:「我可以肯定第三個證人的證詞是假的。」
通過調查研究,已證實第四個證人說了實話,請你分析一下,兇手是誰。
我想來做一回小神探:題目中條件較多,且四個人的證詞有真有假,在這種情況下,要善於抓住關鍵,由此入手進行有根有據的,逐步推理。本題的關鍵是:第四個人說了實話。
因為第四個人說了實話,所以第三個人的證詞是偽證,也就是說:「前兩個證詞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是句假話。由此可以斷定,第一個和第二個證人都說了假話。從而判斷出甲和乙都是兇手。
媽媽看了誇獎我說:「你真是個小神探。」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裡美滋滋的。
游戲中的數學秘密
三(3)A 馬千寓
今天,我去奶奶家,回來的車上,我覺得很沒勁,便和媽媽玩起了數數的游戲:從1開始,可以數一個數字,也可以連續數兩個數字,比如1或者1、2,這樣兩個人輪流往下數,看誰先數到30,就誰獲勝。
奇怪,開始數了幾次都是媽媽贏,我問媽媽是不是有什麼「獨門絕竅」,媽媽笑笑說:「不告訴你!」我就自己想啊想。
爸爸正好提出和我比一局,他讓我先數,我堅持讓爸爸先數,爸爸開始數:「1、2」,我接著數:「3」;爸爸數「4」,我就數「5、6」。這樣只要爸爸數一個數時,我就數兩個;爸爸數兩個數時,我就數一個,我們一直數下去,結果,我先數到30啦!
我高興得感覺自己的頭發直往天上沖!我終於找到數數中的秘訣啦!媽媽問:「真的嗎?你找到什麼秘訣啦?」我說:「只能數1個數或者2個數,1加2不等於3嗎?30除以3剛好能整除。我就始終讓自己搶到說3的倍數,這樣就能贏啦!」
媽媽笑了,說:「對呀!另外我們還可以倒著進行思考……」
沒等媽媽說完,我搶著說:「是不是這樣,要搶到30,必須先搶到27;而要搶到27,又必須先搶到24;要搶到24,就要先搶到21……所以只要搶到3的倍數就能獲勝。」
媽媽又問:「如果,我們比誰先數到20或者40呢?」
看來,媽媽又想來刁難我,我想了想說:「那我也有辦法。20除以3,余數是2。那麼,我只要搶到說3的倍數再加上2的那個數就行啦。如果是比誰先數到40,那麼40除以3,余數是1,我只要搶到說3的倍數再加上1的那個數就行啦!」
我提出和媽媽再比一比,媽媽連連擺手,說:「我不來啦!我不來啦!」
哈哈,媽媽
害
怕
啦!
掛燈籠
今天,媽媽買了5包小燈籠,每包6個。9個稍微大一點的燈籠,10個水果燈籠,2個漂亮的走馬燈和4個大燈籠。准備掛燈籠啦!我在想:
5×6+(9+10+4)
=30+23
=53(個)
竟然有這么多的燈籠?那每棵樹得掛多少燈籠呀?我算了一下,我們家有5棵粗壯的大樹,17棵小樹,哇噻!每棵小樹要掛3個燈籠。你們肯定會覺得很奇怪,那大樹怎麼辦呢?你不用擔心,因為大樹大多數是金辣椒、金盆等東西。掛好了燈籠,我才想到,掛燈籠怎麼也會用到數學呢?
三(1) 黃凱傑
我的早晨
早晨6點30分,我按時起了床,用大約14厘米長的牙刷刷牙,接著用大約深6厘米的水洗臉,然後媽媽為我做了鮮美無比的面條。吃了面條,就去了離家1千米左右的學校上學,來到三(1)班教室,我就拿出語文書翻到第2頁,讀起了第1課《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