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明朝家庭一年生活費多少

明朝家庭一年生活費多少

發布時間:2022-09-22 03:37:56

① 生活一年的生活費是多少

大學生一枚,我學校在江寧,開學前兩個月至少每月2000。如果就普通每天吃吃飯的話,日銷25元。我生活費一個月是1500,星期天出去玩玩,平常淘寶逛逛,勉強夠用,一年下來也得小2萬。

② 一個普通的五口農村家庭,一年的生活費多少夠花

每個家庭每年的花費和花銷不同,家庭收入也不同,有地區差異,農村和城市生活的人們一年的生活費也不同。一個普通的5口農村家庭,一年的生活花費是多少引起了小編的關注。小編認為一個普通的五口農村家庭,一年的花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花費支出,大概率在一個范圍之內,而不能精確的知道具體的。生活花費這個過於私人的問題,只能大概的了解而不能精確的知道,同時也比較難以計算。

③ 一年的生活費大約需要多少錢

一年的生活費大約需要一萬二千圓左右。

④ 明朝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按2006年大米價均價1.75元/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1.75=660.8元。
明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兼述明朝的經濟狀況
來源: 劉澍才的日誌
平時不喜歡看電視,前幾年劣制電視劇看得讓我遠離了電視。比如古代閨門女子穿得像現代女子一樣少,宋代的官兵穿著日本古代兵的盔甲,一兩銀子買一個饅頭,二十幾兩銀子吃頓飯等等……後來喜歡看喜劇錄像,比如周星馳演的電影。一次看《武狀元蘇乞兒》,也不知是音譯錯還是原文錯,蘇燦的老爸給他兒子零花錢銀鈔:「都是十萬兩一張的,省著點花啊
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我曾在網上發表過一篇有關明代萬曆年的物價水平的文章,沒想到有幸被網上大量轉載。看來網民是不但要受電視這一種表達,還想要看看另一種表達的。現在添一些進來寫一下真實的明朝人的工資收入和生活水平——另眼看明朝。轉自 明朝米價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後基本上一兩銀子可以購大米二石。《明史·食貨二》:「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價均價1.75元/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1.75=660.8元。小街邊買個饅頭要660多元,太貴了吧。
明朝人的工資。 柴薪皂隸:百姓有給國家服役的義務,不過服役是有工資的。輪到當役了,派給當官的跟班,柴薪皂隸就是買柴燒水、干雜活。年收入20兩,計 13216元。(明朝國家規定七品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隸,縣丞二員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以上官員,每人用馬夫一名,國家付工資。)
馬夫:給政府公務員趕馬,出差辦事使用。年收入40兩。計每年26432元。
明朝縣官:正七品每月俸祿7.5石或一年45兩白銀。實際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約3萬元。其它收入:柴薪皂隸4個、馬夫一個,這5個人工資由國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筆墨費由國家補貼。新官上任,還可以先拿到40兩修理費。看起來七品縣官45兩白銀跟馬夫40兩白銀年俸差不多,(明朝的公務員工資真的是很低的,歷朝歷代中明代公務員工資收入算少了。)但是縣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隸人員、衣食花費基本由國家支付和補貼,所以年俸基本是凈收入,而且筆墨費都是固定按兩算由國家撥給,還有多餘。馬夫就沒有那些好處了。
學生:「廩膳米人日一升,魚肉鹽醯之屬官給之。」——《明史·食貨志六》。考上了秀才每人每天給一升米約2斤,(剛夠兩人吃)給魚肉油鹽。(註:明代10升=1斗;10斗=1石。)明代優待秀才時甚至可以拿到每月1兩白銀的廩膳費。不過明代的學生概念不是現在的學生概念,現代的學生只能算做童生,童生考成了秀才入了縣學才算是廩膳生,才可以「食廩」,所以明代秀才不幹活也可以生活,只是不幹活只吃「廩膳」會很窮,所以有窮秀才之稱。
以上跟據明代萬曆年《宛署雜談》、清代康熙年《明史》。
街頭挑擔賣油的小販:一年收入約20兩。計人民幣13216元。馮夢龍在萬曆年至天啟年寫有《三言》,其中《賣油郎獨專花魁》中秦重只有3兩白銀的本銀,街頭賣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開支,還能剩餘16兩白銀。「每日所賺的利息,又且儉吃儉用,積下東西來,置辦些日用家業,及身上衣服之類,並無妄廢。」除去一年用度剩餘16兩。所以記為年收入20兩。
殺豬的: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對窮秀才范進說,「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問我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儒林外史》。一天一錢,一月3兩,一年有36兩,看來殺豬的收入直逼馬夫了。約 23789元。
農民:農民的收入是多少?農民「人給地十五畝,蔬地二畝。」「新耕地免租三年。」假設古代耕種水平低只及現代的1/2或2/3,那麼農民每畝約能收入250或350斤大米,按300斤算,南方一年收二季,北方一年收一季,如果豐年加勤懇,南方農民均毛收入15750,北方農民人均毛收入 7875,除掉農具、肥料、水利開支、畝稅(明朝每畝收稅一斗,約20斤大米),如果一家七八口人干起來,幾年裡蓋個優質磚瓦四合院不成問題。
明朝的物價(萬曆年)。
明朝物價:
大米白銀1兩=2石即377.6斤。合人民幣1.75元/斤。
上等豬肉白銀1錢六分=8斤合人民幣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銀1錢二分=8斤合人民幣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銀七分五厘合人民幣9.9元/斤
五斤重大鯉魚價白銀1錢合人民幣13.2元/斤
栗子五斤價白銀6分五厘合人民幣8.6元/斤
活肥雞一隻價白銀4分合人民幣26.4元/只
白布四匹價白銀8錢合人民幣元132.2元/匹
綿花一斤價白銀6分合人民幣39.6元/斤
高級紅棗100斤價白銀2兩5錢合人民幣16.5元/斤
會試用黃絹傘二把價白銀六分合人民幣3元/把 刑部用鐵鍬五把價二錢五分合人民幣33元/把
官用桂圓重二斤八兩價一錢二分五厘合人民幣29.5元/斤 以上物價跟據明代萬曆年《宛署雜記》。 明代小說《水滸傳》中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一兩值1000文,一把菜刀30文約20元,考慮到當時沒有工業化煉鐵,這個菜刀價格也跟我們現在差不多。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這600多元錢在我們現在大酒店裡還不夠,可是在小酒家裡也確實可以隨便上菜了。
房產價格:「可成道:『在墳邊左近,有一所空房要賣,只要五十兩銀子。若買得他的,到也方便。』春兒就湊五十兩銀子,把與可成買房。」—— 《三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低檔房產50兩一宅,約人民幣33040元。高等大宅院:1000萬以上。「施小舍人急於求售,落其圈套,房產值數千金,郭刁兒於中議估,只值四百金。」——《三言·桂員外途窮懺悔》。看來明朝有錢人的房子還是真夠貴的。
物價的穩定。明朝初幾年和末期時物價曾有過一兩白銀買一石大米,正統年間也有一兩可以買四石的年景,崇禎帝國亂時還有過二兩一石的物價。但比起民國末年物價天漲,總算銀子

⑤ 清朝道光時期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

普通百姓一個月一兩銀子,古時候一斤是16兩,就是500克;一兩是31.25克,按現在銀子價格折算是三千左右;按當時的購買力一兩銀子可以買米兩石,一石大約190斤大米,一兩銀子大約可以買400斤大米,按現在大米2到4元一斤算,可以大致換算;古代一個普通百姓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是800元到1600元之間;跟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基本是差不多的。

⑥ 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人民幣

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

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

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

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

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

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

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

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

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

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

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

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

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

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

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

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

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

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

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

,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

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

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

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 =

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

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

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

「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

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

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

,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

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

,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

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

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

。「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

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

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

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
北洋政府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

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

,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

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

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

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於是,就有了第一

次幣制改革 :「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

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

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於十二角(仿英制)

。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

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

或銀行都會發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

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

主。銀行發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

幣以銀為本位。
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一。但還有許

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政府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

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定1盎斯黃金

等於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

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

自己產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大

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

,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

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濟與發展國際收支平

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政府與英國、

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後得到了美國的

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於是,南京政府決定進

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

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後增加)四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

用於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在看電視劇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

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

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里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

。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

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

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

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

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

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

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

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

,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

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

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

)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

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

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

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

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

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

格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

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

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

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

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

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

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

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

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⑦ 古代五萬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清朝五萬貫==5兩銀子

耐心點看完下面這一段吧。清朝兌換比率維持在1兩銀=1貫,萬貫家財是很多的概念了。銀兩在古代是很大的單位,在近代惡心電視劇中才變得一文不值,一揮手就幾十幾百兩開銷。

————————————

貫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貨幣單位。一枚銅制鑄幣(方孔錢)為一文,一千文用繩子從中間的孔里穿起來,稱為為一貫或一弔。

明朝洪武年間開始發行的紙幣大明寶鈔,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貫」。開始是相當於一千文。不過後來由於貶值,最低降到價值一文左右。

所以,一文兩貫,其實也就是2001文錢,也就當成2貫了。家財萬貫,則1000萬文,在有些時期,能兌換500兩黃金,古時1兩大概為37克黃金,也就是說,
家財萬貫的大概有37斤的黃金,呵呵。幾十斤黃金,在以前是很厲害了吶,不過在今天看來那些黃金也就100多200萬的,不能算是富翁了。

歷史上,銅錢的購買力由其和金銀的兌換價決定,例如:

據《三朝北盟會編》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兩金兌20貫,1兩銀兌1.5貫。岳珂的《金陀續編》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1兩金兌30貫,1兩銀兌2.3貫。

清朝從順治到康熙時候都試圖將兌換價穩定在1兩銀=1貫。道光年間,由於進口鴉片和後來的鴉片戰爭,漲到1兩銀兌2貫左右!

⑧ 明朝的一兩銀子等同今天多少人民幣,你的月薪在古代是幾品官

明朝的一兩銀子按現在的換算單位是50g,銀子現在的市值是12元左右一克,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六百元左右,而如果工資是5000左右的話,那也就是9g左右,但是這是根據單位換算過來的,所以只是數字關系。

在古代一個七品官員每個月大概有一千四百斤的米,也就是三兩多銀子。等於現在的人民幣叄仟伍佰多元。那麼可以自行定位了,工資在三千五的可以是古代的七品官員,三千五以下的有可能就是衙門跑腿滴。而高於三千五的,那不錯了,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你的吃喝溫飽都可以解決了。官位也是七品以上了。

⑨ 唐朝普通人家一年的花費是多少

唐朝普通人家一年的花費是50兩白銀。

唐朝主要貨幣不是幾兩金子幾兩銀子,這種說法大概是在明朝以後開始盛行的。唐朝貨幣主要是開元通寶,也就是俗稱的銅錢,一兩白銀的說法是一貫錢,等於1000錢,而一兩金子我們沿用常規演算法,為十兩銀子,所以十兩金子就是一百兩白銀即十萬文錢。

在正常年份,一兩銀子能購買精米一石,一石米約合130市斤。十兩金子可以購買100石米,合13000斤。一匹棉布,根據質量不同,一兩至三兩銀,算中等質量棉布,一匹二兩銀子。一匹布合100尺既30米。

假設,一戶人家五口人,每人每年吃500斤米或面,按大飯量計算的,一家一年消耗2500斤糧食,摺合19石糧食,需花銀子20兩。一人做一身衣服,用布3米,每人每年做四套衣服,按中等富裕人家計算。

五口之家每年消耗兩匹布,棉花30斤,棉花很便宜花銀半兩,總計花銀4兩半算5兩吧。再算上其他開銷,一年支出25兩銀。

五口之家,一年花費白銀50兩,合金子5兩。10兩金子,可以養活5口人的小康家庭兩年。宋代的衙役(公務員),月奉二兩銀,加年終獎,一年工資30兩銀,老婆不工作,三個孩子,日子也過得去。

唐朝人消費觀念:由儉入奢

首先是他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最開始的從上節儉到後期不斷的崇尚奢侈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唐朝初期因為國家剛剛建立起來,統治者也實行的休養生息的政策,更多的是讓百姓能夠得到大力的恢復以及更穩定的發展社會生產,這樣就有了相應的消費觀念,那就是從國家層面到普通群眾都實行的是節儉。

但是到了唐朝的中後期,特別是唐朝的鼎盛時期,因為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就有了更多的體現。

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朝廷官員還是普通百姓,他們在消費方面都有著更多的需求,再加上唐朝時期城市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崛起讓消費以及城市的消費觀念影響了更多的群體去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⑩ 明朝納一個妾得花多少錢

明朝買一個丫鬟要多少錢?明末小說家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里這樣的買賣事例,可以為我們提供具體參考。

第三十六回說有個叫沈善樂的欠債無法償還,就想將11歲的女兒喜姐賣給大戶人家當丫鬟,他當初的開價是「足足要銀七兩」,輾轉幾家都沒能出手,最終只換了四兩銀子。而在第五十五回中也有個買賣故事,狄員外要尋個全灶――會做菜的丫鬟,結果有人給介紹了一個年齡十八歲,腳不十分大,白凈,細皮嫩肉的姑娘,經過面試、技術考核等程序,很是滿意,最後經過討價還價,二十四兩銀子外加一兩介紹費,成交。

明朝的一兩銀子摺合現在的人民幣是多少呢?有人通過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和使用米價作為基準,來進行推算,得出明末一兩白銀摺合現在的人民幣是五百元。也就是說,在明朝買一個丫鬟,最低需四兩銀子合現在人民幣兩千元。而一個有技術含量的丫鬟,可以價值二十四兩,摺合人民幣一萬兩千元。據說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兩千元的身價,還是可以夠一家人應付一陣子的了。

閱讀全文

與明朝家庭一年生活費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