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杜甫生活在哪個階段

杜甫生活在哪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2-09-22 04:33:34

㈠ 杜甫生活在什麼時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1-2]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1]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3]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㈡ 杜甫人生四大階段內容

1、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

2、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3、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4、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2)杜甫生活在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家世背景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2]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

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於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熏陶,這對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他五六歲時在河南郾城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

後在洛陽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年的歌聲;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里欣賞過畫聖吳道子畫的五聖尊容、千官行列,這在他以後的詩歌創作中都有所反映。當時社會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到他習作的詞賦,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

㈢ 杜甫生活時代及其特點是什麼

杜甫生活時代及其特點: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見證了盛唐的景象,也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慘象,其詩比較貼近現實生活,初期為贊美盛唐的一些景象和表達懷才不遇屢試不中的生活困苦,後期描寫戰爭帶來的痛苦。

杜甫的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㈣ 杜甫到底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那一階段的詩人

杜甫一生經歷了盛唐、中唐、兩個時期。

杜甫(712年—770年),盛唐(713年——766年),中唐(766-835)。

杜甫一生基本都處於盛唐,在生命的最後四年是在中唐,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

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4)杜甫生活在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1、初唐

初唐(公元618—712年)大體上是指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稱武德至開元初)之間。初唐時國力強盛,唐太宗時期國力逐漸復甦,擊敗強敵東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

唐高宗時期擊敗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後,武後於690年建國周,即武周,女主政治達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得以恢復。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繼位後才完全結束。

2、盛唐

盛唐,在文學上和史學上有著不同的定義,也是後世對唐王朝的贊頌之詞。 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匯·總序》中將唐詩的發展分成初、盛、中、晚四個階段,其中 盛唐指玄宗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歷元年(766)約五十年。

史學上盛唐指從唐高宗時代開始到唐憲宗時代結束的一段時期,大致相當於公元650年到820年。此時的中國物產豐盈,國泰民安,邊疆穩固,物華天寶,一派盛世景象。中國還完全有能力鎮得住四方。

3、中唐

中唐,代宗大歷初至文宗大和末(766-835),共六十九年,是為中唐。

4、晚唐

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無實權,致使藩鎮割據局面形成。最後,各方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

從875年後,唐朝進入了晚唐時代,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梁建立。晚唐時代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盛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初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晚唐

㈤ 杜甫生活在唐朝哪個時期

唐玄宗後期,也是安史之亂時期。

杜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於鞏縣。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熏陶,這對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5)杜甫生活在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唐朝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上旬,安祿山勾結另一胡人史思明發動叛亂,一個月後即攻佔東京洛陽,在那裡稱帝。第二年六月,叛軍向西攻破潼關,唐玄宗倉皇逃離長安。

安史之亂使詩人杜甫進一步遭了難。他先把妻子兒女搬到奉先北面的白水縣,請親戚照顧,不久叛軍攻陷長安,他們又跟著大批難民逃難,來到羌村。

這時,傳來了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的消息,這就是唐肅宗。杜甫打算到李亨那裡去出力,便於八月獨個兒離家向靈武進發。

他剛離開羌村,該地就被叛軍攻陷了。他雖然擔心著妻兒的安全,但為國出力的思想支持著他繼續向八九百里外的靈武前進。

這天,杜甫正夾在大群逃難的百姓中趕路,突然迎面馳來大隊叛軍,把杜甫和許多人抓起來,押回長安一個叛軍營地,逐個審問。一個叛軍頭目問了杜甫姓名籍貫後,便喝道:「你當過什麼官?快說!」

杜甫忙說:「我是個窮讀書人,普通的百姓,還沒有考中。」

這年他四十五歲,可由於生活艱難,看上去倒是六十多歲;而且他剛當了兩三個月的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是個不起眼的小官,大多數人不認識他。

所以,叛軍沒懷疑他的身份也沒關押他,把他攆出了營地。杜甫回到自己在杜陵的舊屋住下來,出去找老朋友鄭虔、蘇司業等,才知早被叛軍抓到洛陽,不知死活。

他想方設法打算逃出長安城,可是京城周圍一帶都由叛軍密密麻麻守衛著,特別是後來,叛軍得知唐肅宗已由靈武移駐鳳翔(在今陝西),更加戒備森嚴,因此杜甫經過幾次努力,都沒能脫身西行。

轉眼之間,半年多時間一晃而過,明媚的春天又到了。三月里,長安盡管被叛軍糟蹋得殘破不堪,在杜甫看來,這山河土地仍舊是屬於大唐的;春天已經來到都城,芳草萋萋,樹木欣欣向榮,杜甫卻一點也快活不起來。

清晨,他望望杜陵一帶的野景,五顏六色花朵上的露水迎風紛紛落下,他看著真像是在為戰爭帶來的苦難而流淚一樣。唧唧喳喳的鳥叫聲,更加勾起杜甫思念親人的心情,他總覺得連鳥兒也在為人們的生離死別而膽顫心驚!

杜甫觸景生情,吟了一首非常沉痛的五言律詩《春望》前半首是這樣的: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漫步著,繼續想道:戰火已經接連燃燒了兩個暮春三月,家中長期音信全無,如果這時收到一封家信,那真該值上萬兩黃金了。

然而眼前怎能實現這個願望呢!他無可奈何地抬手抓頭上的白發,覺得白發越來越短,已經差不多插不上簪子了!於是,他續寫了下半首: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覺得,老是困在長安城裡,只能渾渾噩噩過日子,總不是辦法,就到處託人幫助自己脫身。不久,他找到了大雲經寺的住持和尚贊公。

贊公十分支持杜甫,對他說:「施主請在這里小住,待老僧替你安排。」幾天後,贊公拿出一套僧服讓杜甫穿上,領著他偷偷混出了城門,再由預先派出的一個和尚,為杜甫探明了前路大致情況。

這樣,杜甫終於脫身西行,到鳳翔去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㈥ 杜甫是唐朝哪個階段的人請給我點資料,和杜甫的資料卡,謝謝😊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㈦ 杜甫的三個階段

杜甫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讀書和壯游;困居長安;漂泊西南。下面,就讓我們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時代里去吧!
杜甫,字子美,襄陽人,祖父杜審言,為初唐著名詩人。父親杜閑曾為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從家世看,他出生於一個傳統的儒家仕人家庭。杜甫在三十四歲之前,基本上是在讀書和漫遊中度過的。他七歲學詩,至二十歲結束書齋生活,而後南下吳越,北游齊趙,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壯游」。此時正值盛唐「開元盛世」,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使杜甫的詩作里充滿了少年氣盛的昂揚情調和自信。這一時期的杜甫曾與李白一道去尋仙訪道,並共同在梁、宋一帶有過狂放的豪俠之游。我們可以想像,年輕的杜甫曾經是懷著怎樣的雄心壯志濟世豪情登臨泰山,又是怎樣與天才的李白把酒歡歌。不識愁滋味的杜甫與李白,因為共同的豪情而結為知己。這時的杜甫是幸福的,那種胸懷天下的壯志,那種裘馬輕狂的快意,在其詩作中展露無遺。「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胡馬詩》)這不是把自己比喻成馳騁千里的駿馬嗎?「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這開闊的心胸,雄偉的氣魄,決不亞於李白的豪氣與浪漫。此時的杜甫,胸懷大濟蒼生的夢想,同盛唐眾多的詩人一樣,對前途充滿了美好的憧憬。杜甫是快樂的。
但是,這樣的快樂並未維持多久。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詔令天下通一藝者應試,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考取進士入仕為官便成了杜甫的首選。於是三十四歲的杜甫參加了考試。但由於奸相李林甫壓制天下人才,在其暗箱操作下,竟無一人被錄取,還說是「野無遺賢」,考試成為一場騙局。這對自許甚高的杜甫是個沉重的打擊。此時的杜甫,鬱郁寡歡,但又不得不困守長安,以求入仕機會。杜甫是渴望當官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為國盡忠的政治理想。但具有悲劇意味的是,在統治者的眼中,杜甫不過是一個無名小輩。和當時眾多的讀書人一樣,進入統治階層是杜甫日思夜想的事情,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說:「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若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中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韋左丞即韋濟,是武後時宰相韋思謙的孫子,武後、中宗時宰相韋嗣立的兒子,出身顯貴,時任桓州刺史,杜甫與之有文字往還,因此在困居長安期間,曾求韋濟幫其跑關系,以求引薦,但卻沒什麼效果。應該說此時的杜甫,為了生活,已經顧不上什麼清高了。他奔走於權貴之間,哪裡還有什麼年少時的狂放和豪氣呀!生活的艱難逼面而來,理想與現實的隔閡竟是如此讓人傷心!杜甫到長安不久,父親就去世了,生活變得更加困難起來,以至於「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窮困潦倒的杜甫,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悠閑與昂揚,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處於社會下層的人養家糊口之不易。這是杜甫命運的悲劇,是他人生的悲劇,但更是社會的悲劇。當時社會矛盾已經日漸加深,唐玄宗窮兵黷武而不顧百姓死活,人民生活極度貧困,但敢怒不敢言,杜甫只是千千萬萬個老百姓當中的一員而已,他在《兵車行》中寫道:「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其關懷現實和同情民生疾苦的態度是十分鮮明的。他在《醉時歌》中寫道:「清夜沉沉動春韻,燈前細雨檐花落。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杜甫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日漸深刻,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又不得不多次直接向唐玄宗獻賦,希望以文才受到重視而謀得一官半職,但直到天寶十四年(755)冬天,才獲得一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卑微官職。而杜甫已經四十三歲了。但他還是接受了,就職前,他從長安到奉先去探望妻兒,這一路可以說在杜甫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沉重陰影。一路上,他見到了廣大被壓迫人民的悲慘命運,這一切,和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之返家後見到的是小兒子已被活活餓死的慘象。聯想到自己十年來困居長安,上下求索的遭遇,怎不令詩人肝腸寸斷?雖然他發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年長嘆,但仍「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其憂國憂民之情懷即使在他失意飄零的一己悲愴中也從未舍棄。但是,對他來說,這個「官」也來得太不是時候了,不久,「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西逃入蜀,長安陷落。還沒過上安穩日子的杜甫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便成了難民中的一員,他准備去投奔唐肅宗,但半路卻被叛軍抓獲,在長安當了八個月的俘虜。這段日子是難熬的,身心受到嚴重打擊的杜甫無法忘卻的是國恨家愁,他的心裡浮現出妻子兒女的面容,浮現出一家人往日相聚的畫面。他獨自坐在幽冷的房中,看四壁凄清,望著窗外那一輪明月,想到往日兒女的可愛,妻子的溫柔,不禁淚流滿面。「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親人啊,你們在家裡過得怎麼樣?你們也在望著這一輪明月嗎?戰爭啊,你何時才會停止?祖國啊,你何時才會安定?愁啊,愁啊,杜甫的頭發都愁白了。心力交瘁的詩人,臉上流著淚,心裡滴著血,他的痛苦就是山河的痛苦,他的憂愁就是人民的憂愁。「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低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詩人的眼睛看到的是戰亂帶來的荒涼和破敗,詩人的心中感受到的是國破家亡的憂憤和哀怨。「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哀江頭》)詩人的心,已經是滿目瘡痍了。
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終於逃出了長安,冒著生命危險到達鳳翔,被肅宗任命為左拾遺,可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而觸犯了肅宗。九月,長安收復,杜甫一家又來到長安,於第二年因房琯之事而坐貶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二年(759),杜甫又在洛陽去華州的路上,目睹百姓家破人亡的慘劇。戰亂的痛苦已經成了擺在他面前的赤裸裸的現實,於是,他滿懷悲憤的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等作品。於是,我們再一次見到了性情中人的杜甫,憂國憂民的杜甫。「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新安吏》)「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無家別》)詩人偉大的心靈再次在現實面前落淚了。這年關中大旱,飢荒嚴重,杜甫放棄了在華州的職務,前往秦州,從此永遠離開了長安。
到了秦州後,由於生活無著落,杜甫於乾元二年冬天翻山越嶺到了秦州以南的同谷縣,這是他行路最多、生活最艱苦的一年。生活的殘酷幾乎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他在《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一中說:「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但是,為了生存,杜甫又不得不繼續南下,去蜀中投靠房琯、劉秩、嚴武等朋友,開始了他晚年漂泊西南的客旅生涯。
他先到成都,靠嚴武等人的接濟,在浣花溪邊蓋了草堂。不久兵亂,他又入梓州。嚴武再次擔任劍南節度使後,將他從梓州接回,聘他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但不到半年他就因性情剛直、不願身為幕府而辭去了職務。此時的杜甫,飽受戰亂之苦,對國破亂離的生活已經有著無比真切的體驗。他的心已經成了一面時代的鏡子,因感受的直接、思考的深入、觀察的敏銳而洞見了社會的黑暗。但是殘酷的現實又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縱然是心中充滿了極度的悲憤和感傷,他變革現實的理想卻從未泯滅過――這就是杜甫的偉大之處,沉重的生存壓力和悲慘的現實生活造就了他心靈的敏銳、博大和偉岸。他具有像屈原一樣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他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說:「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以說,杜甫的願望,乃是屈原精神的再度輝煌,而且是極度輝煌。王安石在《子美畫像》詩中對杜甫的這種精神推崇倍至:「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我所羞。所以見公畫,再拜涕泗流。」在成都期間,杜甫雖然過上了較為安定的生活,但仍是多病多愁的。「花近高樓客傷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他常常漫步在江邊,望著繽紛的落英和消逝的江水,肝腸寸斷,心中湧起無限愁思。「腸短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入芳洲。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漫興》)生活已經平靜了,但詩人的心又怎能平靜?不久,嚴武病卒成都,杜甫失去依靠,遂帶家眷乘船東下,於大歷元年(766)到達夔州,住了兩年。這兩年,他更加清晰的認識到了自己的悲劇命運。在離亂中,在漂泊中,一生就將這樣結束了,理想只是心靈中曾經的過客,他再也不會回來了,而詩人自己已經老了,再也無力去完成什麼宏圖大志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命運,你是多麼無情啊!」杜甫恐怕只能這樣仰天長嘆了。大歷三年,他出三峽到荊州,不意受到冷遇,遂漂流到岳州,他在《登岳陽樓》中說自己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此時的杜甫已是一身病痛,耳聾齒落,右臂偏癱,還患有肺病和風濕病,自身已難保。他說自己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但是,孤獨的杜甫卻依舊在惦念著京師關山北面的邊防吃緊,為國家的安危而流淚。他想到衡州投靠一位友人,可從岳州到達衡州時,友人已調任潭州;當他趕到潭州時,友人已死。天地之大,竟無詩人安身之地!杜甫徹底絕望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早已摧殘了杜甫的身體,當他再由潭州返回岳州時,受盡了磨難的詩人,在漂流於湘江的船上去世了。
縱觀杜甫的一生,其實就是悲劇的一生。他身上有著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所共有的秉性。忠君、愛國、愛民是他自始至終都堅持的人生理想,但這樣的人生理想在封建專制的社會中,特別是在社會矛盾急劇惡化,戰亂頻仍的年代裡,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被殘酷的現實無情擊碎。這不是杜甫一個人的悲劇,而是中國古代千千萬萬知識分子共有的人生悲劇。封建統治的腐朽和殘酷在杜甫的詩篇中變成了一個個清晰而慘烈的歷史鏡頭。作為「詩聖」,杜甫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杜甫理想的被毀滅和生命的遭摧殘,讓我們記住的是他精神生命的高貴和偉岸,他的良知的真誠和勇氣。他的良知的情懷及困惑,一次又一次的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杜甫是一個有才的人,你看他詩里所透出的灼灼才氣,足以穿透古今,但他卻未能「兼濟天下」;杜甫又是一個有情的人,你讀他的詩,會一遍遍地體味到他對人民命運的含淚悲情,但卻又未能「獨善其身」。他擁有「達」的本錢,卻未能有「達」的境地,命運所給予他的只是無休止的窮困和悲苦。他是一個命運的失敗者。一個人無才無德無情無義也便罷了,或者有一分才德干成一分事情也便罷了,最可悲的是當他德才兼備且情義兩全時,卻仍時時刻刻被理想拋棄,被現實摧殘,到最後所夢想的事一件也沒有干成。杜甫的一生充滿了悲情和眼淚。一千三百多年後的今天,透過他那被稱為「詩史」的不朽篇章,我們仍舊可以感受到杜甫心底那股寒徹筋骨的蒼涼。當他坐在湘江的船上,回憶起自己一生的曲折坎坷而老淚縱橫之時,他一定在冷硬的寒風中感受到了切膚之痛,痛得他傷心,又讓他無奈。

PS:挺著急的,就在網上給你找了一下,現在是為了作業找杜甫,希
望你以後多看看他的詩,也多看看古代文學。這樣更好嘍!

㈧ 杜甫的生平分為哪幾個階段

1、35歲以前,讀書與漫遊階段。

杜甫20歲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中,再漫遊齊趙。在洛陽遇李白壯志凌雲豪情萬丈,俯瞰天下仗劍遠游,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初定理想,積極進取。

2、35歲至44歲,長安十年蹉跎階段。

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為官、建功立業,卻又對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壯志難酬,孤獨無助。對於百姓生活的關注與同情,讓杜甫開始關注民生。

3、45歲至48歲,陷賊與為官階段。

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杜甫在投奔新皇帝唐肅宗的途中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被迫做了偽官。半年後,他潛逃至鳳翔,找到了唐肅宗,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

4、49歲至59歲,漂泊西南階段。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飢荒,杜甫棄官,攜家逃難到成都,生活穩定。後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而後一度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

(8)杜甫生活在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杜甫的成就

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

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准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

律詩在杜詩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於擴大了律詩的表現范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遊,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

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㈨ 李白、甫杜各生活在唐朝的哪個時期

李白(701年-762年) ,主要生活在盛唐時期。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㈩ 杜甫一生共分為哪四個時期

1、第一期、讀書游歷時期(712年-745年)

這一個時期就是杜甫在34歲以前讀書並且游歷的時期,據杜甫《壯游》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又據《進雕賦表》:「臣幸賴先臣緒業,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餘篇。」由此可見,杜甫自七歲起便已經寫詩了,到他43歲寫《進雕賦表》時,應該連詩帶文章有一千多篇了。

主要內容:

杜甫現存的詩,能確定是這個時期的詩,僅僅留存下來二十多首,其中代表作為《望岳》。

2、第二期、困守長安時期(746年-755年)

這第二時期,包括杜甫35歲到44歲的十年間作品,這個時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長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長安所寫。

這一個時期對於杜甫成長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著重大的意義,這個時期結束了他年輕時期的游歷生活,但另一個方面卻又是一個新的以政治內容與社會內容為主的游歷生活開始。

杜甫雖然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長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獻賦,仕途失意,鬱郁不得志,也過著貧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觸到下層人民的生活,因而豐富了他創作的視線。

主要內容:

據杜甫現存的詩,這十年間杜甫寫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詩,創作出《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詩。

3、第三期、陷安史叛軍中、為官時期(756年-759年)

這一個時期,包括杜甫45歲至48歲的作品,這個時期杜甫在逃亂時陷於叛軍中為時九個月,後又為官約兩年零兩個月。

由於杜甫曾身陷叛軍中,親自嘗到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這一時期作品最突出最顯著的特徵,便是杜甫的愛國精神。從作品質量來看,內容也非常的充實,已經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主要內容:

在這個時期,雖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創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詩,其中以五律、五言古體詩最多,杜甫最長的五古《北征》和最長七古《洗兵馬》均是這個時期創作的。

其它著名的作品還有:《三吏》、《三別》、《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縣歌七首》等。尤其是三吏三別是杜甫的現實主義的一個光輝頂點,是他那種「窮年憂黎元」的進步思想。所謂「驚心動魄,一字千金」,說的正是這三吏三別。

4、第四期、漂泊西南時期(760年-770年)

這最後一期,包括杜甫49歲到其生命最後的時期,這一時期杜甫總共創作了一千餘首詩,算算相當於杜甫一生所創作詩歌的70%強,而這一時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算是從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時,創作了四百八十多首。

第二階段是從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這一時期也創作了四百三十多首。

第三階段是杜甫又漂泊於湖北和湖南,最終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

時年五十九歲。這一階段杜甫也創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詩。

主要內容:

在這一時期,杜甫的作品抒情詩特別多,而且是多種多樣的,有描寫景物的,有描寫勞動生活的,有回憶往事的,有詠懷古跡的,也有大聲疾呼的,更有政治諷刺詩。具體作品有:《蜀相》、《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壯游》、《登高》等等。

(10)杜甫生活在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名句名言: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譯文::一定要登上山的頂峰,俯瞰顯得小的群山。

2、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譯文:那些腹內草莽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多是酒囊飯袋卻偏偏不餓死,而那些學富五車志在報國的有用之士卻掙扎在死亡線上。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譯文::讀書只有讀透書,博覽群書,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有如神助一般。

4、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春日憶李白》

譯文:李白的詩像庾信的詩一樣 清新脫俗,像鮑照的詩一樣俊秀飄逸。

5、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兵車行》

譯文:生下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下男孩死於沙場埋沒在荒草間。

6、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譯文:拉弓要拉勁大的,射箭要用箭長的,人在馬上,要射他就先射他騎的馬 ,抓賊要抓首領。

7、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譯文:豪門貴族家裡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卻暴露著凍餓致死的人的白骨。

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譯文: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

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譯文:烽火連天起這么多年,家書都快值千金了。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譯文: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閱讀全文

與杜甫生活在哪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