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想要更好地快速適應大學生活,首先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一個平常心,不要太過於緊張,盡量努力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熟悉校園環境
大家初來乍到,對於大學校園以及周邊環境肯定都非常陌生,而且大學校園要比初高中大很多,如果不熟悉路線很容易繞路,所以為了避免耽誤之後的上課、出行等,大家不要總是窩在宿舍里,一定要多積極主動的在外面轉一轉,盡快熟悉自己將要生活四年的地方,比如學校食堂、超市、快遞收發點、操場、教學樓、圖書館、輔導員辦公室、社團活動中心以及公交線路等等的分布。
第二,熱情地和老師同學溝通
進入大學後,人際交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問,想必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都更願意親近主動和自己打招呼的人,所以如果你想和老師同學盡快熟悉起來,那麼最好熱情一點,比如路上見到老師要問好,見到同學要打招呼等等,久而久之,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會越來越親近。
第三,友好的和舍友相處
正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進入大學後大家都要過集體生活,而舍友算是我們大學期間相處時間最久的人,很多時候就像家人一樣,不僅彼此的性格、生活習慣等了解得清清楚楚,平時如果遇到挫折或者難受生病等的情況,也會主動鼓勵你和照顧你,總之和舍友友好相處,會讓你的生活更順心,更溫馨。
另外,建議平時多參加活動。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不僅課業輕松,校園活動也多種多樣,想要迅速適應大學生活,那麼同學們最好多參加一些活動,不光能展示自己的才能,還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很好的充實自己。
而且大學里容納了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如果能遇到老鄉,那麼也是格外親切,通常新生入學後會組織老鄉見面會,建議同學們參加幾次,不僅拓寬了自己的人脈關系,還能緩解思鄉之情,一舉兩得,所以說這需要一個過程,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慢慢的就能夠越來越好。
⑵ 談90後高職新生的適應問題及干預對策
談90後高職新生的適應問題及干預對策
論文關鍵詞:90後高職新生適應問題對策
論文摘要: 文章對90後高職新生的適應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了他們的適應問題的主要表現以及相應的干預策略。
目前高職院校發展迅速,高職新生成為大學生新生隊伍中不可忽視的群體,但由於各種原因,高職新生面臨的挑戰與壓力似乎更加明顯,適應問題更加嚴重。由於的改變、自我角色的突變,上出現不適應的狀況,這嚴重影響了新生們的進步與發展,影響了他們大學生活的質量,也將影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制定積極的干預措施,使90後高職新生盡快融入集體並快樂地發展至關重要。
一、90後高職新生的心理特點
90後高職新生與普通院校的大學新生有共同的心理特點,如熱情開放、活潑自由、孤獨依賴、獨立自製等,但也有不同於一般院校新生的心理特點,如自卑失落、郁悶、迷茫等。通過分析,概括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失落。由於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同於普通院校,因此在制度、人文環境等方面也不同於普通院校,而高職新生在入學前對大學的想像往往是理想化的、普通化的。因此,當高職新生懷著一顆興奮的、滿懷希望的心步入大學之後,當他們真正體驗到高職大學生活後,表現出很強的失落感。想像的開放與自由、嚮往的浪漫與溫馨好像都不存在。有的學生抱怨:這就是大學呀?簡直就是高中四年級。抱怨上課累、沒有自由、考證書的壓力大、沒有人文關懷等,很長時間不能適應高職大學生活,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也層出不窮。他們內心的失落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發展的目標性。
2.自卑。高職新生的入學成績屬於專科分數線,有的同學在入學前就有不如人的感覺。在高中時好像考上本科的學生才是優秀學生,考上專科是不被人重視的,高中的升學率也不包括他們,就連自己的父母也認為上高職院校不理想,選擇高職院校好像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在這種背景下,帶著一些心理的傷害走入高職院校的大門,自卑的心結非常明顯。他們往往感覺自己的前途並不好,認為畢業後同樣也會受人歧視。有一位同學自暴自棄:我的高考是失敗的,我以後就是個修理黑白機的,典型的藍領工人。很明顯這些學生並不能很快適應高職。
3.對專業不感興趣。由於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同於普通院校,專業特點往往也是技術性、操作性要求較高。雖然高職新生專業課不多,但他們看到的專業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容易產生厭煩與抵觸的心理。有的男生抱怨制圖課程:整天畫圖,一點意思都沒有,當個藍領工人還要那麼努力。有的學生因為討厭自己的專業甚至想要退學。
4.自身的心理素質差。高職新生的入學成績比其他本科院校的新生入學成績相對低些,兩者有差異,但這並不說明高職新生的智商低,而是情商有所欠缺,這種差異應該在高中階段就已經很明顯。他們在計劃性、意志力、調節能力、堅持性、目標性等方面有問題,並把這些心理特點也帶到大學里。他們基礎差、聽課費勁,但又不想努力,無人生規劃、無大學生活規劃、更無自己追求的目標,得過且過,直接導致的就是高職新生的適應不良,入學很長時間了還沒有步入正軌,感覺到的只是茫然地隨波逐流。
二、90後高職新生適應問題的表現
1.生活上不適應,自理能力差。高職新生雖然脫離了父母的束縛,但也陷入了自理的忙亂。環境的改變、管理制度的變化、老師朋友的不同使他們感覺與以前不一樣了,心裡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好像被別人推著往前走,身不由己,整天昏昏沉沉、茫無目標、隨波逐流。生活的秩序完全被打亂,完全沒有了主動性,不知如何是好。平時被動上課,別人怎樣,自己也怎樣。到了周末就陷入惶恐之中,更不知道該干什麼,這種現象心上叫做“新生周末綜合症”。他們的失落心理又使他們不能積極地調整自己,逃避、退縮現象明顯,有的同學戀愛取暖,有的同學則上網沖浪。經,有64%的高職學生表現出比較明顯的獨立性,顯著低於他們所表現出的責任感。從社背景來分析,隨著中家庭結構的變遷,核心家庭成為主要的家庭結構,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職學生獨立性的形成①。
2.人際關系不適應。高職新生的自卑心理也表現在他們的人際交往上,對待新的同學不那麼熱情,也不願很放鬆地展示自己。入學一個月後一個班的同學還有不認識的,他們的交往策略往往是先觀望後交往。90後高職新生同樣也個性鮮明,生活習慣、個人愛好不願因別人而改變,新生普遍反映難以找到知心朋友、在朋輩中找不到支持力量,感到內心很孤獨。我們在咨詢過程中遇到很多這樣人際沖突的問題,同宿舍的同學因為習慣或個性的不和諧導致人際關系緊張。
3.角色變化不適應。高職新生由中學到大學、由依賴到獨立,雖然身份角色變化了,但他們從心理上還不適應,還沒有調整過來,也不知怎樣調整。不知自己該向何處,是追求大學的'自由浪漫,還是大學的嚴謹務實。在被調查的高職學生中,有27.5%的人表現出不良的社會適應,並在新情境的適應中伴有壓力和心理上的焦慮問題②。有一部分學生在自我意識上還把自己當做父母懷中的孩子,我們測試的結果也證明,有20%的學生自我意識不完整。
4.專業學習上不適應。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有自己的特色,高職新生入學前可能對專業了解不多。很多新生入學後對專業不感興趣,在專業方面的發展也不抱很大希望,學習方法也不是很科學。因此,高職新生對學習的信心不足,厭學現象嚴重,學習的主動性較差。他們認為聽好課就行,下課後學習無目標,被動消極,不知如何提高自己、拓展自己,對自己要求不嚴。他們主動進學習的狀況不是很好,不會主動給自己布置任務,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有的學生不能合理安排業余時間,自學能力差;有的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有的缺乏學習動力與意志,不思進取。結果造成他們在學習方法上的被動落後和學習成績上的波動下滑,因此會使許多新生在心理上感到壓力、困惑、苦惱、迷茫和焦慮不安③。
5.心理上不適應。很多高職新生都把大學想像成自由的王國、開放的國度、浪漫的伊甸園,認為大學應該是自由放鬆的,應該有充分的權利自己;認為學校的管理制度也應該是有人情味的;認為在緊張的高中生活以後,就應該舒服安逸一段時間。但是來到大學後,他們發現和原來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大學同樣有壓力,同樣不自由,同樣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同樣有煩惱、痛苦與無奈,因此,入學一段時間了,還是不能適應,感到失落、緊張、焦慮、無所適從。高職新生入學後,心理上的不適應更是明顯,他們對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管理模式、培養模式感到前所未有的新穎和別扭。有的同學抱怨:這是大學嗎?比高中還嚴,還要死板,還要小兒科,以至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6.人生價值觀理念匱乏。高職新生的人生規劃比較模糊,人生價值觀有些偏頗或匱乏。我們在咨詢的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大約佔7%)對於自己在大學階段的發展計劃性很差,不知自己該怎樣發展自己,也不知自己該怎樣去學習。不知應該追求怎樣的人生,也不知人生的意義所在,總是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態度。
三、90後高職新生的適應對策
1.加強新生的入學適應性。讓高職新生盡快適應高職生活的一個途徑,是讓他們盡快熟悉高職的,盡快熟悉高職對他們的要求,使他們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以避免在應對中出現心理問題。
適應性教育可以包括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專業認識、自我管理、自我規劃等方面的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溝通方式,可以是談心、講座、報告、團體活動、看紀錄片、看宣傳片、案例探討等方式,讓學生從心理上盡快融入高職大學環境,盡快轉變自己的角色,盡快找到知心朋友,盡快明白自己的目標與任務、盡快納入正軌。
適應性教育的目的是使他們了解環境、認清角色、樹立自信、確定目標、明確職業規劃、人生規劃、關注自我的心理健康、關注自我的成長與發展,以此來減少高職新生的茫然、厭學等方面的心理問題,使他們盡快融入高職環境中。
2.加強校園建設。積極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與激勵高職新生。培養他們健康的價值觀、憂患意識與拼搏精神。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開設第二課堂,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創造熱情、發展熱情,使他們能夠釋放壓力,積極地投入到大學生活中。
3.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強化心理素質。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提高他們的自我調適能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他們充分了解心理問題的表現與調適方法,學會自我調節,學會如何釋放壓力,避免心理問題嚴重化;宣傳心理健康的知識,使他們了解健全人格的內涵,有意識地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水平,提高自己的情商,增強自信心,學會管理情緒,學會應對挑戰;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普查,對需要幫助的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談話,真誠地幫助與關心他們,使他們盡快走出陰影。
4.尋求的支持力量。社會支持對個體的身心健康、適應能力有明顯的增益作用。高職生社會支持總分及各維度與學校適應總分及個維度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這說明高職生的社會支持水平高,則學校的適應水平也高④。因此,提高高職新生的學校適應能力,應該積極尋求社會的支持力量,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與意義。有一位同學抱怨:社會上有一些人看不起他,說他是專科生,沒有什麼出息,畢業後也就是個藍領工人。這位學生心裡很不是滋味,又不知道如何反駁,最後自嘲道:我就是個藍領工人。甚至有些高職新生的家長也對自己的孩子考上職業院校有偏見,點滴言行裡面都表現出不滿、無奈,給孩子的不是支持與鼓勵。由此可見,社會上的一些偏見嚴重影響著高職新生的自我價值感,影響著他們的適應與發展。
5.職業心理的輔導與教育。目前走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有一種心理願望,就是不求上個好學校,但求找個好工作。他們選擇職業院校的目的,也往往是盯著專業與就業前景,很關心本專業的社會需求與職業報酬,對職業有很高的期望。這種心理不僅影響他們的適應狀況,也影響他們的發展成長。及時有效的職業心理輔導,可以化解一些他們內心的矛盾沖突,使他們更加明晰自己的專業特點、明晰社會需求、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調整自我期望與社會需求的矛盾。這樣有助於他們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這種背景下,高職新生的大學生活應該是適應良好的、健康的、充實的、有助於新生發展成長的。
參考文獻:
①②陳金琦.對高職學生意識與需求的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119,128.
③胡薇.90後大學新生適應障礙及干預對策[J].中外企業家,2009(16):127.
④唐民.高職學生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校園心理,2009,7(6):13.
相關論文查閱: 大學生論文 、 工商財務論文 、 經濟論文 、 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⑶ 高職學生如何有效地融入大學生活
有效的融入大學生活,最最有效的就是參加到學生會中,學生會沒有學期尤其是新生,會有很多的平台去實踐,鍛煉自己,結交好朋友。
⑷ 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生活
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的生活?
不負青春,不負你我!一起加油吧!
⑸ 高職新生如何適應職校生活
寫作思路:
以職校生活為主題,突出適應生活的重要性,結合現實,貼近生活。
正文:
學會以寬容而友善的心對待他人,這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關愛」。幫晚歸的室友打好熱水,在突然下雨的日子裡留意是否還有衣服晾在外面,別人睡覺時學會躡手躡腳。
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卻足以證明你是一個懂得體貼、善解人意的朋友。 此外還需要學習的是如何留一個空間給自己和別人,關心自己的成長,關注生活中的一切。
中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
1、難以適應生活新環境的焦慮心理新生入學首先面臨的就是生活環境的變化。在上中學前,不少學生沒有遠離過家門,飲食起居多由父母包辦,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而進入中學後,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顧,有的學生因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一時生活上不能自理;
中學新生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鬱郁寡歡,致使有的學生出現煩躁、痛苦、緊張不安等焦慮情緒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症狀。
2、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形成的失落心理在進入中學前,許多學生想像的中學都是校園風景如畫,教室寬敞明亮,師生團結友愛,處處歡歌笑語,充滿詩情畫意。致使一些學生常常悵然若失,憂心忡忡,情緒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從而形成失落心理。
⑹ 大學生應怎樣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大學是人生當中最美好的階段,沒有太多的外界壓力,也沒有繁重的任務,可以有很多空閑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可以選擇忙碌,也可以選擇娛樂,十分的愜意。那麼對於很多新進入大學的大學生而言,該如何快速適應大學新生活?
1、空閑時間多出去走走,熟悉學校的校園
大學和高中不一樣,最明顯的就是學校的大小,大學遠比高中面積大,所以才進入大學的大學生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空閑時間中,多出去走走,熟悉學校的校園,以便盡快適應未來四年乃至五年的大學生活。
5、好好讀書,培養自己的各項技能
上了大學就不會有人像高中那樣管著你,所以是過一個精彩的大學,還是平平淡淡度過四年,都是看自己的選擇。大學期間也要注意自己的成績,因為成績好可以拿到獎學金,而且成績好也會成為一些評獎評優的基本標准。利用學習的空餘時間,也可以復習一些四六級考試或者計算機考試,多拿一個證件,對自己以後的發展就多一項幫助。有特殊技能的同學也可以參加一些學校舉行的比賽,拿到的獎項也可以成為自己的一種勛章。
⑺ 簡述大學生如何有效適應大學生活
01適應環境
和室友、朋友一起在校園內、校園外閑逛,熟悉教學樓、圖書館、體育館、食堂、超市、銀行、地鐵、公交,告訴自己:「這里就是我生活四年的地方。」 與環境建立聯系可以消除陌生的緊張感。
積極參加學院舉辦的新生交流活動,了解學科特色、發展方向,參觀實驗室,結識老師、輔導員、前輩,對自己說:「我正式加入這里,成為了一員。」
一些同學抱怨和後悔所選的專業,以不感興趣為理由,逃避學習荒廢學業。 不是單純對什麼專業領域不感興趣,而是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 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為「自我同一性」的混亂,是青年初期常見的表現。 擺脫困境的唯一方法是不斷接觸,不斷嘗試,不斷探索自己真正的興趣。 因此,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沒有其他特別感興趣的專業,請先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與老師交流了解其前景。 如果實在沒興趣的話,請旁聽其他專家的課。 總之,請記住,把自己的熱情和汗水灑在哪裡,從哪裡獲得巨大的成果。 不釋放自己的熱情和汗水,就什麼也得不到。照片
04適應獨立
獨立生活。 長大是指從最初離開父母的懷抱開始,在心理和生活上不依賴父母的照顧和保護,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逐漸「走出去」的過程。 大學是你們的「心靈斷乳期」。 要整理自己的生活,收拾卧室邊的小天地,學會定期運動保持身體良好的功能。 學會規劃自己的經濟,知道需要什麼支出,完全不需要什麼支出,需要什麼支出,學會記賬,建立自己的生活消費標准。
獨立學習。 高中學習強調背誦,用知識點解題,大腦接受老師的「灌輸」,老師擔心考點,安排復習進度。 大學學習要強調自主性,要有你們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埋頭研究的精神。 圖書館、課堂、老師都是將你的知識內在化的重要資源。 因此,在考試、任務、績點的推動下,你們必須有內在的驅動力,比如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等。 只有把自己當做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學會學習。
最後,在這個重要的適應時期,如果你覺得學習、生活、人際關系中出現的問題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感情范圍,帶來了巨大的內心痛苦,請立刻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走出困境。
⑻ 怎樣才能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大學新生想要快速適應大學生活,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還需要學校方面給予積極的支持。
在我看來,學校的支持力度是最關鍵的,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措施來提升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
第一,增強入學教育的實效性,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大學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開展入學教育有助於幫助大學新生正確認識大學, 適應大學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入學教育要在開展形式與內容上追求多樣性, 如組織大學新生參觀校園及校史館,了解學校的歷史及環境,方便其後期的學習生活。
開展各類講座活動讓大學新生清楚在大學里應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同時也要注重全員參與性,要廣泛動員資深教師、優秀高年級學生和校友與大學新生進行座談交流,讓大學新生知道如何有意義地度過大學生活。
對大學新生進行教育引導的同時,也應在管理方面健全完善各類制度,因地制宜地出台新生管理辦法,讓他們明白大學生活的自由是相對的,幫助他們了解大學學習生活的計劃性、有序性和規律性,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
第二,進行科學的專業介紹與學業指導,提升大學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加強學校文化和專業思想教育,可以幫助新生尋找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
以新生入學教育為契機,邀請名師和對口企業家等社會知名人士,為新生舉辦專業認知系列講座,講好入學第一課,使新生對所學專業有初步了解,引導新生明確人生目標。
由於大學學習方法同高中時期有很大差異,因此在開展專業介紹的同時,還需進行學業指導。
大學是專業學習的開始,也是培養獨立思維的起點。在大學, 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觀念和思維方式至關重要。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培養大學新生的人際適應能力。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不僅可以寓教於樂,在潛移默化中使大學新生領會大學精神、了 解學校制度,還可以幫助大學新生提高在人際交往中的自信心,學會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應鼓勵並組織新生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和集體活動,豐富他們的大學生活,增強集體的凝聚力,促使新生盡快融入大學集體生活。
第四,做好大學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大學新生樹立明確的目標。
良好的大學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大學新生提高自我管控與自我約束的能力,掌握有效的決策方法 , 對大學四年的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實踐。
通過制定大學生涯規劃也可以是大學新生認清自己,找準定位,明確每學期的小目標以及大學四年的總目標,使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克服懶惰渙散,讓自己每天的學習生活有的放矢。
第五,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心理自我調節能力。
高校應構建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的心理健康干預機制和以宿舍安全員、班級心理委員、年級輔導員、學院心理輔導員、學校心理咨詢師為骨乾的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預防體系,及時掌握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學校要及時組織大學新生進行心理測試,建立全面、系統的心理檔案,隨時掌握大學新生的心理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疑惑,保持情緒的穩定與舒暢。
⑼ 如何適應大專生活
適應大專生活需要珍惜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
1、應該學會把握時間。
當踏進專科的那刻起你就必須明白:其實你並沒有多少時間。專科三年,但只有二年半的時間可以學些東西。假如你還打算專升本,甚至想做做兼職、學學其他的,那你只有二年的時間可以學習。
當你走進專科的那一刻起,就該給自己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
2、學會提升專業能力提高專科畢業生的專業應用能力是畢業生有效擇業的前提條件。
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專科畢業生成功融入社會的必要保證。只要端正擇業態度,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也要盡可能尋找到企業工作的機會積累經驗,為就業做好充分的准備。
以考證為例,現在各種證滿天飛,考什麼證,應該根據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有所取捨。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學生不管什麼證,只一味多考多拿,不但會使自己忙於奔波,最後還會發現很多證根本沒有用,與其這樣還不如把考證所用的時間花在職業技能學習上。
大專學習的方法:
凡須掌握的知識,一定要反復琢磨,理解透徹,讀一次不懂,再讀,三讀,直至讀懂;決不走馬觀花一知半解,若明若暗。古人雲,「讀書破萬卷」,關鍵在「破」字上,破即讀懂。不懂就要有疑善問,務求破疑弄個明白。
融會貫通,聞一知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搞清知識來龍去脈,前後知識聯系,使之連貫一氣,成為體系,首先把書的內容聯系起來思考,達到涇滑分明。其次,要注意縱橫比較,充分把握其縱向和橫向的系統結構,再次,溫故知新和新舊轉換,不斷改善智能結構。
⑽ 大學生應該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進入大學,一切都是新的開始,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重新開始,但是前提是如何適應,畢竟一切都是未知的新的開始。
最後,我們要有會交往的能力。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剛來大學一切都不熟悉,這時候就要發揮自己的才能,多去問,遇到任何事情不要慌,可以去問有經驗的學長學姐,身為新生一定要記住「適者生存」,一定要學會自己適應。
我希望每一名大一新生都能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好好學習,擁有一個美好的大學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