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意識思維
有朋友問我什麼是無意識思維,她覺得自己在思考的時候是意識到自己的思考過程的,也是一步一步地推理的,怎麼會有「無意識思維」這樣的東西呢?
"無意識思維"是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里提到的,當我理解了其含義時,真是被其揭示的真相打到了。
我們先看一個平常的現象,相信我們都有類似的經歷,比如,一則負面新聞讓我們被觸動,我們產生一個情緒上的不適,在接下來所有不用腦的活動中我們都如老牛反芻似的,不斷地思考這件事兒,自顧自地評論著、憤恨著、甚至咒罵著。也許會有一個瞬間你會對自己說:唉,不想了,換個念頭吧,但不一會兒,你會發現你又回來了。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是由情緒推動的,只要情緒不消除,思維是不會停下的。情緒在接觸到事物的那一瞬間產生,未經修練的人往往還未感覺到情緒,就已經被推向思維了。
而一個觸動會產生何種情緒是被感受和偏好推動的。舉個例子,我們小區群里的口水戰往往由轉發到群里的一則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新聞引發,想裝電梯的人見到新聞可能就會開心點贊,不想裝的人就開始怨懟,然後雙方理論,然後爭吵……其實這里並沒有什麼客觀的對錯標准,所有的感受和偏好都是對自我利益的關切,所謂"屁股決定腦袋"。針鋒相對的語言表達的是自己被觸發的情緒,情緒能量以言語沖突的形式在群里翻滾、碰撞,撞出的火花進一步地擴大沖突。相信他們每個參與爭吵的人接下來都需要一個自我平息的過程。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由偏見產生情緒再推動思維,之所以都是偏見,是因為這里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當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情緒,只是在其推動下進入思維時,這樣的思維就是"無意識思維"。
這個思維的起點就是有偏差的,所以思維過程再精細,其結論也是無效的。這樣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只能在老路上逡巡而不解決任何問題。
如果我們把意識比喻成一束光,感覺和情緒並沒有被光照到,但它們有極大的力量推動思維在某一個軌道上運動,如果你的理性試圖說這是不對的,那未被照見的情緒會非常抵觸,產生更大的能量讓我們產生自我沖突,人會很痛苦。只要思維轉過來順著情緒的方向走,整個人都會舒服很多,所以這被稱為「情緒喂養",被喂養的情緒其容忍度越來越低,一觸即發。所謂"慣子如殺子"就是這樣,終有一天他會被自己不能控制的情緒幹掉,即便沒有被幹掉,也不會是個快樂人。
產生情緒的偏好是由我們的先天特質和後天環境共同塑造的。不吃辣的人在自己的餐桌上看見一碗辣椒可能會產生厭惡情緒,如果他不知道控制,就會去傷害做菜的人,以喂養自己的情緒。甚至一個從後向前擠牙膏的人,看見牙膏被從中間隨便地擠了一下,也會暴怒,不是有因擠牙膏方式不同而離婚的嗎?
我們生活中大多數區域都只有偏好,而無對錯,但如果我們沒有用意識之光照見這些區域,就會把自己變成了一把衡量世界的歪尺子,覺得自己哪哪都對,卻哪哪都碰壁,於是認為是這世界不值得。
所以解決方案依然是在思維萌動之初,先切斷,反觀情緒,消除偏見,而後見世間真相。(消除情緒的具體方法見《什麼是接納,什麼是愛》,《本來不想說,但沒忍住》)
㈡ 生活中,會有一些自己無意識的感覺,是投射嗎如何對待這些想法呢
你好呀,有幸看到你的求助,願我的分享能夠給予你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可以看出在生活中你是一個自我覺察力比較高的人,特別注重自己的情緒感受。
首先,當我們能對自己的情緒情感有所覺察時,我們就能嘗試以更好地方式去回應,而不是再把自己的需求寄託於他人身上渴望給予自己回應和滿足,因為這種可能性太小了。所謂的投射,其實是我們在無意識中的情緒情感的轉移,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自己的情緒情感毫無任何覺察時,我們就特別渴望外在能回應自己,滿足自己。比如,親密關系中的吵架,其實就是在通過吵架的方式來暗示對方我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支持,但在你對自己的需求沒有覺察時,你可能就會通過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來表達了。還有就像我們看不慣他人身上的那些部分,或者是特別認同,喜歡他人身上的某些部分,其他都是我們自己所欠缺的,自己不能接納自己的部分。
㈢ 潛意識和無意識的概念什麼區別
區別:
1、本質區別:無意識就是意識不到的但在起著意識作用的那部分意識。潛意識應該屬於無意識的部分,因為它躲在意識的下面,使意識無法發覺它的存在它是清晰的符合人的性格特點的。
2、驅動能力的區別::無意識它「做出的決定」符合理智合乎當事者的利益。人的很多正常行為都是被無意識支配著的。與正常無意識不同的是,潛意識涉及的是事主不敢面對的慾望、動機、想法、事件。人的很多正常行為都是被無意識支配著的。
3、最終結果的區別:無意識是人類進化的成就,它是一種節省注意力資源的功能。意識的功能還是存在的,他會在夢境中和矯情的行為背後出現。潛意識是人類文化、道德意識與社會形態擠壓出來的副產品。
4、影響形式的區別:潛意識有時會混雜在一般無意識中,對人類的動機發生毫無察覺的影響。但潛意思發生作用的更常見的形式是,扭曲的、矯情的、變態的。這一點也是發覺潛意識和區分無意識的要點。
潛意識概念是也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
(3)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無意識的思考擴展閱讀
弗洛伊德精神層次成就影響: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慾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 ,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意識(conscious)即自覺,凡是自己能察覺的心理活動是意識,它屬於人的心理結構的表層,它感知著外界現實環境和刺激,用語言來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內容。
前意識(preconscious)是調節意識和無意識的中介機制。前意識是意識的一部分,是一種可以被回憶起來的、能被召喚到清醒意識中的部分,它的作用更體現在阻止潛意識進入意識,它起著「檢查」作用,絕大部分充滿本能沖動的潛意識被它控制,不可能變成前意識,更不可能進入意識。
潛意識(又稱無意識,英文unconscious,又譯為下意識),則是在意識和前意識之下受到壓抑的沒有被意識到的心理活動,代表著人類更深層、更隱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潛意識」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內驅力,它包括人的原始沖動和各種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關的各種慾望。
由於潛意識具有原始性、動物性和野蠻性,不見容於社會理性,所以被壓抑在意識閾(所謂意識閥,是指能否意識到的分界線)下,但並未被消滅。
它無時不在暗中活動,要求直接或間接的滿足。正是這些東西從深層支配著人的整個心理和行為,成為人的一切動機和意圖的源泉。潛意識(無意識)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論基礎。
㈣ 人在生活中的無意識是什麼,都有哪些現象
意識就是現時正被人感知到的心理現象.我們在清醒狀態下,能夠意識到作用於感官的外界環境(如感知到各種顏色、聲音、車輛、街道、人群等等);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目標,對行為的控制;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體驗;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身心特點和行為特點,把「自我」與「非我」、「主體」與「客體」區分開來;還能意識到「自我」與「非我」、「主體」與「客體」的相互關系.個人對自我的意識稱為自我意識.意識使人能夠認識事物、評價事物,認識自身、評價自身,並實現著對環境和自身的能動的改造.
總之,意識是我們保持生活正常的心理部分,它涉及到我們心理現象的廣大范圍,包含著我們感知到的一切消息、觀念、情感、希望和需要等.它還包括我們從睡眠中醒來時對夢境內容的意識.我們對這些心理的感知,通常是用詞來標記的.
除了意識活動,人還有無意識活動.無意識活動在人的心理中是很普遍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驗,夢境的內容可能被我們意識到,但夢的產生和進程是我們意識不到的,也是不能進行自覺調節和控制的.人的自動化了的活動,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是意識不到這類活動的結構的.無法回憶起的記憶或無法理解的情緒常屬於無意識之列.偶爾,無意識中的一些東西也會闖入意識之中,諸如失言說漏了嘴、筆誤,會把無意識中的願望泄露出來.有意識的動作或經驗可能在夢境、聯想和神經緊張症中表現為無意識的東西.
總之,無意識活動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人藉助於它來回答各種信號,而未能意識到這種反應的整個過程或它的個別階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是緊密聯系著的.意識和無意識都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㈤ 無意識包括那幾個方面
無意識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慾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懼等。原始沖動和本能以及之後的種種慾望,由於社會標准不容許,得不到滿足而被壓抑到意識之中,但它們並沒有消滅,而在無意識中積極活動。因此,無意識是人們經驗的大儲存庫,由許多遺忘了的慾望組成。正是所謂「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 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僅佔1/7),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6/7)卻對其餘部分產生影響(無意識)。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它主動地對人的性格和行為施加壓力 和影響。(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領域時運用了決定論的原則,認為事出必因。 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夢、口誤和筆誤,都是由大腦中潛在原因決定的,只不過是以為一種 偽裝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此,弗洛伊德提出關於無意識精神狀態的假設,將意識劃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冰山理論」中的水面,或者嚴格地稱分界線)和無意識。)
在嚴格的弗洛伊德術語中,用「潛意識」概念來代替「無意識是不正確的。弗洛伊德堅決地認為,無意識是完全無法觀察和為人了解的。
無意識是必不可少的一種生存需要——忘記過去的創傷,繼續生活下去。
無意識:人的心理活動按有意識和無意識分類.有意識比較容易理解,比如,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注意,去思考,去想像,這是人們在學習,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心理活動.人還有一種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比如,小時候爸媽常帶著你上街玩,總會耐心地教你怎麼記住回家的路,你自己也會用忙碌 地去記住沿途的一些標志性的東西,如電線桿,商店,招牌,十字路口的樣子情況.可是等到你稍大一點的時候,不論是去學校還是回家,你再也不會邊走邊用心去記沿途的標志,兩條腿彷彿長上了眼睛似的,到了該拐彎時便拐彎,不知不覺就到了學校或家裡了.這種不知不覺識別回家或到學校路線的心理學活動,就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它的另一個名字就叫"下意識"或"潛意識".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為人們不必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緩解心理活動而帶來的疲勞,使人們的心理活動變得輕松.
㈥ 大腦每天都在無意識地思考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根據情況來看,你只有在一個人或者不忙與其他事情的時候才會去無意識的思考很多亂七八糟的問題,首先是,你為什麼用「思考」來形容而不是用「想」。你到底在「思考」呢還是在「想」呢,在想什麼?或者是在思考什麼?亂七八糟指的是是什麼?是過去發生過的?還是你遐想出來的。還是在擔心未發生或者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需要溝通交流的時候難以集中精神,怎麼個難以集中?你現在回想下,假設你在和某個人談論一個讓你非常重視的問題,你的思維在哪裡?是需要你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卻大腦一片空白呢,還是胡言亂語,毫無方寸。你這種狀態是屬於沉澱於一種夢幻般的狀態裡面,思維無目的性的去遐想一些事情,可能是跟你的記憶力下降有關系。應該是先出現記憶力的問題然後出現不停地無意識地思考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的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你這段時間的精神狀態非常的不理想,完全屬於自我感覺是一種病態的感覺,你甚至不確定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樣子的,可能你這種狀態有1個月了吧。讓你感到焦慮不安,才出現輕微的自閉現象。我能給出的答案,就是注意休息,放鬆心情,主動讓自己或者假裝強迫自己去面對現在的問題回到正常的生活裡面去。多餘人交流,沒事和朋友一起吃個飯,唱個歌。24歲有女朋友了嗎?恐怕沒有吧。。。。。你的原因主要是就是一種自我暗示,其實沒什麼大問題。真要是有問題,你就不在網路發帖了,早跑醫院去了,或者你的父母朋友也會察覺到你這種變化,看來這些情況都沒發生,你需要放鬆放鬆了。24歲大學畢業了吧,工作的話,那你這些情況是正常的。沒工作的話,更正常,人都是這樣,精神狀態誰都無法保證都處於良好狀態。在偉大的人也有那麼一段時間低谷過。如果還伴有頭痛或者其他什麼,比如整天嗜睡,無精神,肌肉出現過麻木 抽搐什麼的。就去看看醫生吧,大多時候,我們都會在給狀態不好的自己一個更不好的心理暗示。讓自己更加擔憂自己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