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角龍是什麼時期的
生存於晚白堊世 (7000萬-6500萬年前) 三角龍是一種具短褶葉的角龍類,體型強而有力以保護自我,大約6-10米長,2.9米高,體重大約6噸,它是屬於大型的角龍類。它二隻額上的尖角大約一百零二公分長,第三隻從鼻後伸出的角較為短而厚重。幾乎肯定的,三角龍被激怒後會以12噸的體重沖出,每小時可達十五公里。
B. 三角龍是什麼時期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請採納
C. 三角龍在什麼時候出現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和暴龍生活在一個時期,同一個地方,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植食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2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之一。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大約有8米左右,臀部高度為2.8到3.3米,一般體重6噸到7噸之間。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雖然沒有發現過三角龍的完整骨骸,它們仍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大量部分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於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如今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古生物學家們還不確定三角龍在角龍科的正確位置。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種被命名。
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三角龍與霸王龍居住在同一陸地上,且根據新近發現的化石表明,霸王龍與三角龍確實會發生打鬥。
犀牛的角是由皮膚構成的,而三角龍的角則是實心的骨頭長出來了,因此可能有強大的破壞力。三角龍已經演化出坦克一般的形態,是白堊紀最強的鳥臀目草食恐龍之一,暴龍也不敢輕易捕食它們,一隻成年三角龍完全有能力對抗一隻成年暴龍。
D. 三角龍的生活在哪個地方
分類:Ornithischia, Marginocephalia, Ceratopia, Ceratopidae, Triceratops
前一期我們介紹了中生代最恐怖的殺戮機器——暴龍,這里就務必介紹一下與屢屢與暴龍血戰到底的三角龍,它幾乎是以抗擊暴龍為永恆的宿命。
三角龍是白堊紀後期(67-65 mya, mya=百萬年前)數量眾多且十分著名的草食恐龍,體型強而有力,約九米長,四米高,五至六噸重,它和暴龍在同一時期,生存於現今的北美大陸,當遭遇暴龍,三角龍就以自己強壯結實的體格與尖銳的三角來進行決斗。下面讓我解說一下三角龍幾個顯著特徵。
三角龍的學名是Triceratops,在拉丁文中:Tri 是三的意思,keratos 是角的意思。沒錯,三角龍自豪地擁有三個角,有兩個長在頭頂上,第三個角長在鼻子上,是用來保護自己的鋒利長矛,有矛必有盾,三角龍居然完美結合了矛與盾,三角龍的顱後部延長成為巨大的骨質皺殼(也稱「盾板」),充當一面護體盾牌,值得一提的是,三角龍的盾板是一體實心的,這與其它一些角龍類不同,比如開角龍/隙龍(Chasmosaurus),其盾板是中空的,這顯然不夠堅固。三角龍的盾板還有一個特徵[注1],它是華麗的多彩的,以來可以在當時已經接近近代的自然環境配合成保護色,而來作為孔雀尾般求偶工具。矛與盾的結合使三角龍成為完善的攻防機器,但這也讓其腦袋十分龐大,估計有將近315公斤重。
三角龍的還有一處重要特徵,那就是特化的咀嚼構造,我們仔細觀察三角龍的嘴部,就會發現三角龍的口鼻部已經演化為側面緊縮的嘴,下顎懸於上顎之下。如此構造的嘴器能高效的切割堅硬的植物莖。
三角龍和暴龍的關系,相當於如今非洲的獅子和野牛群,這是根據生物數量金字塔以及對現生草肉動物比例來推測的,當野牛群遭遇獅子的攻擊,它們會將老弱病殘圈在中間,然後頭朝外地圍成一圈,組成一道銅牆鐵壁。我們可以這樣引申到三角龍群與暴龍的遭遇上,當然,這僅僅是推測。其實,就是暴龍攻擊離群的三角龍也不是一碟小菜,三角龍受到攻擊後,它會被迫還擊,低頭顯露長矛般的角,以六噸體重、時速三十五公里的高速突擊,絕對是暴龍承受不起的。
那麼這種神奇的恐龍是誰發現的呢?在恐龍權威書籍或是年鑒上都是這樣寫的「1889年,馬什(Marsh)」,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約翰·貝爾·赫琪爾(1861—1904年),這位美國化石發現史上最著名的化石採集者之一,1888年,赫琪爾在懷俄明州發現了第一隻角龍類化石——三角龍的頭骨!只是因為他一直為馬什工作,所以三角龍的發現者的光環才如此易主。
我們常常拉忽略一個問題,就是三角龍的行走方式,在過去的電影和博物館展覽中,三角恐龍的兩只前腿分得很開,看上去象蜥蜴那樣。但是在過去的在六七十年代時,一些科學家就曾經對此提出異議,認為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三角恐龍的兩只前腿應該更直立一些,它們之間的距離也應該小一些。而近古生物學家們終於對三角恐龍兩只前腿張開的形狀做了調整。美國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們利用按照一比六的比例擴大的骨架模型反復研究關節之間怎樣咬合,並利用橡膠帶充當肌肉和肌腱組織,模擬各個關節的運動情況,並根據這些研究結果最終決定了前腿的角度姿勢。
E. 三角龍生活在什麼時期,高大約是多少分米,長大約是多少分米
三角龍屬於角龍類,生活於白堊紀,體長約9米,高約3米。
F. 梁龍、腕龍、三角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的嗎
不是,但梁龍和腕龍是同一個時期,而腕龍能活到白堊紀早期不能活到白堊紀晚期,梁龍的話我就不知道能不能活早白堊紀了,三角龍倒是在白堊紀晚期呀
G. 三角龍的年代與簡約介紹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和暴龍生活在一個時期,同一個地方,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植食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2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H. 三角龍出現在哪個時期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化石時期:晚白堊紀。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 是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植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6—8米、高2.4-2.8米、重5—10噸。他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雖然沒有發現過三角龍的完整骨骸,他們仍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部份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於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們的角和頸盾。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1.5米。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超過80公分。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
三角龍四肢短,前腳掌有五個短腳趾、後腳掌則有四個短腳趾。雖然三角龍確定是四足動物,它們的姿勢長久以來處於爭論中。三角龍的前肢起初被認為是從胸部往兩側伸展,以助於承擔頭部的重量。這種站立方式可見於查爾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與魯道夫·札林格(Rudolph F. Zallinger)的繪畫中。然而,角龍類的足跡化石證據,以及如今的骨骸重建,顯示三角龍在正常行走時保持者直立姿勢,但肘部稍微彎曲,居於完全直立與完全伸展(現代犀牛)兩種說法的中間。但這種結論無法排除三角龍抵抗或進食時會采伸展姿態。
I. 三角龍是什麼時代的動物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3個月前選出
生存年代: 白堊紀後期
辨認要決: 二隻額上的尖角長,第三隻從鼻後伸出的角較為短而厚重 來 歷: 它和巨大的暴龍在同一時期生存於現今的北美大陸,也許它曾經以自己強壯結實的體格與尖銳的三角和暴龍展開過無數次的大決斗呢!
簡 介: 三角龍與暴龍共存同一時期,是一種具短褶葉的角龍類。它的體型強而有力以保護自我,它是屬於最大型的角龍類。它額上有兩只尖角第三隻從鼻後伸出的角較為短而厚重。三角龍為溫馴的角龍類;但是受到激怒後,它會被破還擊,沖出去每小時可達三十五千米。參考資料:恐龍課堂 齒列與食性三角龍是草食性動物,因為它們的頭部低矮,所以它們可能主要以低高度植被為食,但它們也可能使用頭角、喙狀嘴、以身體來撞倒較高的植被來食用。 [35][9] 三角龍的顎部前端具有縱深、狹窄的喙狀嘴,被認為較適合抓取、拉扯,而非咬合。 [36]三角龍的牙齒排列成齒系(Tooth batteries),由36到40個牙齒群所構成,上下顎兩側各有3到5個牙齒群,牙齒群的牙齒數量依照動物體型而改變。 [9] 三角龍總共擁有432到800顆牙齒,其中只有少部份正在使用,而三角龍的牙齒是不斷地生長並取代。 [9] 這些牙齒以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來切割食物。 [9] 三角龍的眾多牙齒,顯示它們以體積大的有纖維植物為食, [9] 其中可能包含棕櫚科與蘇鐵, [37][38] 而其他人員則認為包含草原上的蕨類。 [39]角與頭盾關於三角龍頭部裝飾物的功能,目前已有許多假設,其中兩個主要的理論為戰斗與求偶時的展示物,而後者現在被認為極可能是主要功能。 [9]在早期歷史中,Lull假設這些頭盾是作為顎部肌肉附著點使用,可增加肌肉的大小與力量,以協助咀嚼。 [40] 這個理論被其他研究人員接受了一段時間,但後來的研究並沒有發現頭盾上有大型肌肉附著點的證據。 [41]長久以來,三角龍被認為可能使用角與頭盾,以與類似暴龍的掠食者戰斗;這個構念首先由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Hazelius Sternberg)在1917年所提出,而在70年後再度由羅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提出。 [42][43] 有證據顯示曾有暴龍以三角龍為食,一個三角龍的骨盆上曾發現暴龍的齒痕,以及痊癒的跡象,顯示這個傷口是在該動物存活時留下的。 [44]在2005年,BBC的電視節目《恐龍凶面目》(The Truth About Killer Dinosaurs)之中,節目單位測試三角龍將如何抵抗大型掠食者如暴龍的攻擊。為了暸解三角龍是否如同現代犀牛般沖撞敵人,節目單位製作了一個人工的三角龍頭顱,並以每小時24公里的時速撞向模擬的暴龍皮膚。三角龍的額角刺穿的模擬皮膚,但是額角與喙狀嘴則無法刺穿,而且頭顱的前段斷裂。結論是三角龍無法利用沖撞敵人來自我防衛,如果它們遭到攻擊時,應該會採取堅守策略,當敵人接近時,使用它們的角來牴刺敵人。除了將頭角用於抵抗掠食者以外,三角龍可能會使用頭角互相碰撞。研究顯示這種互相碰撞的行為是合理的、可行的, [45] 但沒有證據顯示三角龍擁有這種行為。 三角龍與其他角龍科的頭顱骨上的瘡孔、洞孔、損害、以及其他傷口,常被認為是以頭角互相戰斗造成的傷痕。一個最近的研究則認為沒有證據顯示這些傷痕是因為打鬥而留下的,也沒有感染或痊癒的證據。而骨質流失、或不明的骨頭疾病,是這些傷痕的來源。 [46]三角龍的大型頭盾可能用來增加身體的表面積,以協助調節體溫。 [47] 劍龍的骨板也被推測擁有類似的功能, [48] 但這個理論無法解釋角龍科不同成員的頭盾形狀變化。 [9] This observation is highly suggestive of what is now believed to be the primary function, display.頭盾與角是兩性異形特徵的理論,是由Davitashvili在1961年首次提出,並且逐漸獲得更多人的支持。 [49][41][18] 頭盾與角在求偶以及其他社會行為上,被視為重要的視覺辨認物;這個理論可從不同角龍類恐龍擁有不同的裝飾物而得到證實。而現代現代擁有角狀物或裝飾物的動物,也將它們作為視覺辨識物使用。 [50] 最近,一對於最小型三角龍頭顱骨的研究,確定該頭顱骨屬於一個幼年體,並顯示頭盾與角是在年紀非常小的時期開始發展,早於性發育;因此三角龍的頭盾與角可能作為視覺辨認物使用。 [51] 而該幼體化石的大型眼睛與較短的頭盾與角,也顯示三角龍的親代具有親代養育的行為。
J. 三角龍是生活在什麼時期的恐龍
白堊紀晚期約6800萬-650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