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病毒是怎樣生活和繁殖的
各類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病毒的種類很多,它們的繁殖方式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點,這里擬以噬菌體為重點,再適當地介紹植物病毒、脊椎動物病毒和昆蟲病毒的概貌和它們的獨特繁殖方式。
(一)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體
1.一般介紹噬菌體(bacteriophage,phage)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至今在絕大多數原核生物中都發現了相應的噬菌體。據報道(Ackerman,1987),至今已作過電鏡觀察的噬菌體至少已有2850種(株),其中有2700種(株)是有尾的。據Bradley(1967)歸納,噬菌體共有6類形態(其實例見表4-2),即:
在病毒學研究中,Escherichiacoli是發現噬菌體最多、研究得最深入的一種宿主,現將它的若干噬菌體的特徵列於表4-3。
2.噬菌體的繁殖病毒粒子並無個體的生長過程,而只有其兩種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裝配,即:
噬菌體的繁殖一般可分五個階段,即吸附→侵入→增殖(復制與生物合成)→成熟(裝配)→裂解(釋放)。凡在短時間內能連續完成這五個階段而實現其繁殖的噬菌體,稱為烈性噬菌體(virulentphage),反之則稱為溫和噬菌體(temperatephage,詳後)。烈性噬菌體所經歷的繁殖過程,稱為裂解性生活周期(lyticcycle)或增殖性生活周期(proctivecycle)。現以T偶數噬菌體為代表分五個階段加以說明。
(1)吸附(adsorption) 當噬菌體與宿主細胞在水溶液中發生偶然碰撞後,如果尾絲的尖端與宿主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接觸(有人發現是尾絲上的氨基與受體上的羧基間形成化學鍵的過程),就可觸發頸須把卷緊的尾絲散開。緊接著就附著在受體上,從而使刺突、尾板固著於細胞表面。據研究,一個細菌表面約有300個吸附位點。不同的噬菌體有不同的吸附位點,例如,E.coliT3、T4、T7的吸附位點是脂多糖,T2和T6是脂蛋白,Bacillussubtilis(枯草桿菌)SP-50噬菌體的吸附位點是磷壁酸,沙門氏菌的x噬菌體是鞭毛,而E.coli的f2、MS2則吸附於F菌毛上。
吸附作用受許多內外因素的影響,例如:①噬菌體的數量:由於每一宿主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有限,因此所能吸附噬菌體的數目也有一個限量。每一敏感細胞所能吸附的相應噬菌體的數量,就稱感染復數(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感染復數一般很大,可達250~360。如大量噬菌體粒子同時吸附於一個敏感細胞,由於每個噬菌體粒子的尾管口都帶有少量的溶菌酶,就會使宿主細胞表面頓時出現「千瘡百孔」,從而發生了裂解。這種由於超m.o.i的外源噬菌體吸附而引起的、不能產生子代噬菌體的裂解,稱為自外裂解(lysisfromwithout)。②陽離子:Ca2+、Mg2+和Ba2+等陽離子對吸附有促進作用;Al3+、Fe3+和Cr3+等陽離子則可引起失活。③輔助因子:色氨酸可促進T4的尾絲擺脫頸須的束縛,有促吸附作用;生物素可促進產谷氨酸細菌噬菌體的吸附作用。④pH值:在中性時有利於吸附,在<5和>10時不易吸附。⑤溫度:往往在生長最適溫度范圍內最有利於吸附。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對吸附的促進作用和抑製作用,在發酵工業中對防止噬菌體的污染有一定的意義。
(2)侵入(Penetration) 吸附後,尾板從尾絲中獲得一個構型刺激,促使尾鞘中的144個亞基發生復雜的移位,並縮成原長的一半,由它把尾管推出並插入到細胞壁和膜中。在這一過程中,尾管端所攜帶的少量溶菌酶有助於局部細胞壁中肽聚糖的溶解。接著,頭部的核酸即可通過尾管注入到宿主細胞中,而將蛋白質衣殼留在細胞壁外。從吸附到侵入的時間一般很短,在合適溫度下,T4隻需要15秒。如果有兩種以上不同的噬菌體同時侵入一個宿主細胞,最後只有一種噬菌體得以增殖,且不影響其釋放的子代噬菌體數量,這就稱相互排斥;反之,如果被排斥的噬菌體能使增殖噬菌體的釋放量減少,則稱為抑製作用。
(3)增殖(replication) 增殖過程包括核酸的復制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首先,噬菌體以其核酸中的遺傳信息向宿主細胞發出指令並提供「藍圖」,使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按次序地逐一轉向合成噬菌體的組分和「部件」,合成所需「原料」可通過宿主細胞原有核酸等的降解、代謝庫內的貯存物或從環境中取得。一旦大批成套的「部件」已合成,則在細胞「工廠」里就進行突擊裝配,於是就產生了一大群大小相等的、成熟的子代噬菌體粒子。
烈性噬菌體的增殖方式按其核酸類型的不同主要分成三類,即①按早期、次早期和晚期基因的順序來進行轉錄、轉譯和復制的雙鏈DNA噬菌體(如T4、T7)的增殖方式;②按「滾環」模型復制單鏈DNA的二十面體噬菌體(如φX174)和絲狀噬菌體(f1等)的增殖方式;③按「花朵」模式復制A蛋白(即成熟蛋白)、衣殼蛋白和復制酶蛋白(復制病毒RNA用)的增殖方式。以下僅以其中的第一類——雙鏈DNA噬菌體的增殖方式(圖4-5)為典型代表來加以介紹。
由圖4-5可知,當噬菌體的dsDNA侵入宿主細胞後,首先是設法利用宿主細胞原有的RNA聚合酶來轉錄噬菌體的mRNA(①)。然後由這些mRNA進行轉譯,以合成噬菌體特有的蛋白質(②)。這種利用細菌原有的RNA聚合酶轉錄噬菌體的早期基因而合成mRNA的過程,常稱早期轉錄(earlytranscription),由此產生的mRNA稱早期mRNA,其後的轉譯稱早期轉譯(earlytranslation),而產生的蛋白質則稱早期蛋白(earlyprotein)。早期蛋白種類很多,最重要的是一種只能轉錄噬菌體次早期基因的次早期mRNA聚合酶(如T7噬菌體);而在T4等噬菌體中,其早期蛋白則稱更改蛋白質,其特點是它們本身並無RNA聚合酶的功能,但卻可與細菌細胞內原有的RNA聚合酶結合以改變後者的性質,使其改造成只能轉錄噬菌體的次早期基因。至此,噬菌體已能大量合成自身所需的mRNA了。
利用早期蛋白中新合成的或更改後的RNA聚合酶來轉錄噬菌體的次早期基因,藉以產生次早期mRNA的過程,稱為次早期轉錄(③)。由此合成的mRNA稱次早期mRNA,進一步的轉譯稱次早期轉譯(④),其結果產生了多種次早期蛋白,例如分解宿主細胞DNA的DNA酶,復制噬菌體DNA的DNA聚合酶,HMC(5-羥甲基胞嘧啶)合成酶,以及供晚期基因轉錄用的晚期mRNA聚合酶等。
晚期轉錄是指在新的噬菌體DNA復制(⑤)完成後對晚期基因所進行的轉錄作用(⑥)。其結果產生了晚期mRNA,再經晚期轉譯(⑦)後,就產生一大批可用於子代噬菌體裝配用的「部件」——晚期蛋白,它們是頭部蛋白,尾部蛋白,各種裝配蛋白(約30種)和溶菌酶等。至此,核酸的復制和各種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就完工了。
以上介紹的T偶數噬菌體是dSDNA型的復制。為了全面了解各種核酸型病毒的復制特點,有必要在此作一綜合介紹。
親代病毒的生物學特性遺傳給子代病毒的關鍵,是如何把不同類型核酸中的遺傳信息轉移到病毒的mRNA中,Baltimore(1971)曾把它分為六類(圖4-6)。
http://218.63.248.165/RESOURCE/CZ/CZSW/SWTS/WSWXJC/2082_SR.HTM
參考資料:http://218.63.248.165/RESOURCE/CZ/CZSW/SWTS/WSWXJC/2082_SR.HTM
『貳』 病毒是怎麼樣依賴活細胞生存的
病毒異養生物 病毒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
它沒有新陳代謝,只有蛋白質外殼和DNA,它不需要什麼生命活動,可以在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有機物的地方近乎永遠的活著。病毒的目的就是無休止的繁殖,一旦找到合適的宿主,然後把自己的DNA注入到宿主細胞里,復制,利用宿主細胞里有的氨基酸製作蛋白質外殼,最後裂解宿主細胞,逃逸出宿主體外,又變成結晶,繼續這樣的生涯。
如果宿主體內有能夠殺死這個抗原的抗體,那麼病毒是不能無限繁殖而不死的,如果宿主細胞沒有這種能力,病毒是消耗宿主的,如果宿主細胞沒有被消耗殆盡理論上應該是可以永生的……但是,宿主總有消亡的一天,病毒沒有辦法,繁衍是它的唯一目的,只好結晶逃逸出沒有利用價值的宿主體外了。
『叄』 病毒是怎樣生活和繁殖的
要合適的溫度濕度環境,它就繁殖。
『肆』 「病毒」是怎樣生活的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來,病毒是依靠細胞生活的。病毒缺乏獨立的代謝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中,利用細胞的生物合成機器來復制其核酸並合成由其核酸所編碼的蛋白,最後裝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單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從細胞到細胞或從宿主到宿主傳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詞的涵義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學組成和增殖方式是獨具特點的,只能在宿主細胞內進行復制的微生物或遺傳單位。它的特點是:只含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不含有功能性核糖體或其它細胞器;RNA病毒,全部遺傳信息都在RNA上編碼,這種情況在生物學上是獨特的;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僅含有少數幾種酶類;不能在無生命的培養基中增殖,必須依賴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復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質並裝配成完整的病毒顆粒,或稱病毒體(完整的病毒顆粒是指成熟的病毒個體)。 病毒生命形式的兩重性 1、病毒存在的兩重性 病毒的生命活動很特殊,對細胞有絕對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細胞外形式,一是細胞內形式。存在於細胞外環境時,則不顯復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體或病毒顆粒形式。進入細胞內則解體釋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細胞內環境的條件以獨特的生命活動體系進行復制,是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結晶性與非結晶性 病毒可提純為結晶體。我們知道結晶體是一個化學概念,是很多無機化合物存在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認為某些病毒有化學結晶型和生命活動型的兩種形式。 3、顆粒形式與基因形式 病毒以顆粒形式存在於細胞之外,此時,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細胞病毒解體而釋放出核酸基因組,然後才能進行復制和增殖,並產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組整合於細胞基因組,隨細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時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顆粒形式增殖,這是病毒潛伏感染的一種方式。 病毒是寄生在細胞或細菌內的物質,病毒一旦進入細胞或細菌內就會顯示出生命的特徵,病毒一旦脫離細胞或細菌內就會變成晶體狀.
『伍』 什麼是病毒病毒是怎麼生活的
病毒概述
病毒(virus)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營寄生生活的生命體病毒是顆粒很小、以毫微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復制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活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其主要特點是:①形體極其微小,一般都能通過細菌濾器,故必須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②沒有細胞構造,其主要成分僅為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故又稱「分子生物」:③每一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不是DNA就是RNA;④既無產能酶系,也無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現成代謝系統全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⑤以核酸和蛋白質等「元件」的裝配實現其大量繁殖;⑥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並長期保持其侵染活力;⑦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⑧有些病毒的核酸還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並誘發潛伏性感染。
『陸』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是怎樣生活和繁殖的
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可就不表現任何生命活動跡象:病毒是一種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
一旦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以及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6)病毒怎麼生活視頻擴展閱讀:
病毒繁殖的過程:
病毒的生命過程大致分為:吸附,注入(遺傳物質),合成(逆轉錄/整合入宿主細胞DNA),裝配(利用宿主細胞轉錄RNA,翻譯蛋白質再組裝),釋放五個步驟,病毒的繁殖要將復制後的生物病毒裂解宿主細胞而被釋放出去,感染新的宿主細胞。
生物病毒不管是烈性噬菌體還是溫和型噬菌體,都必需在活的宿主細胞中才能得以復制繁殖,利用宿主細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來自主地合成自身的一些組件,裝配下一代個體。並達到他們的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病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病毒性危害
『柒』 病毒的生活方式是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與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對於植物,無生態系統這一結構層次)
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
單細胞生物沒有後七個層次
『捌』 病毒怎樣生活和繁殖
病毒的生活繁衍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
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一旦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以及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分類
病毒不僅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從結構上還分為:單鏈RNA病毒,雙鏈RNA病毒,單鏈DNA病毒和雙鏈DNA病毒。
(8)病毒怎麼生活視頻擴展閱讀:
病毒的特點:
1、形體微小,具有比較原始的生命形態和生命特徵,缺乏細胞結構;
2、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
3、依靠自身的核酸進行復制,DNA或RNA含有復制、裝配子代病毒所必須的遺傳信息;
4、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統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5、嚴格的細胞內寄生,任何病毒都不能離開寄主細胞獨立復制和增殖。
『玖』 病毒是怎麼生活和繁殖的
病毒是在活細胞內寄生生活,以復制方式繁殖。
1、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
2、病毒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可就不表現任何生命活動跡象。
(9)病毒怎麼生活視頻擴展閱讀:
1、病毒通常由具有蛋白質外殼的遺傳物質組成,它通過穿透細胞膜並向細胞釋放大量的病毒遺傳物質而感染細胞。
2、病毒獲得宿主後,利用宿主的蛋白質和其他物質製造自己的身體,然後將遺傳物質注入到細胞內部感染細胞,有的使細胞死亡。
3、病毒與宿主的關系等各方面的研究對象,促進了病毒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的發展,細菌病毒依靠特異性的裂解作用,可極其精細地將致病菌分為不同型。
4、細菌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核酸組成細菌病毒的基因組,少數細菌病毒含有少量的非核酸糖或類脂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