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時,家長一定要做到哪幾點
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是一種很高的期待,同時許多家長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在今後的生活當中茁壯成長,你既擁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但是我們要知道如果想要孩子們在以後變得更加優秀,那麼對於家長們來說,一定要培養好孩子們的規則教育,因為一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規矩,那麼就能夠在社會當中更好的發展。
教育孩子一定要溫柔。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家長們想要給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守規矩的人,那麼在給孩子們進行規則教育的時候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千萬不要一口吃一個胖子,這是因為如果一旦父母們在給孩子們進行規則教育的時候,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那麼有可能會使得孩子們出現一種消極的心理,而這種消極的心理很有可能就會使得孩子們去抵抗這些規則,進而就會對孩子們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同時在家長們給孩子們進行規則教育的時候,千萬不要帶著強烈的憤怒去給孩子們講解規則。
② 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幼兒園大班是孩子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孩子的規則意識就很難形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規則意識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發展的。因此,家長應當重視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那麼,作為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給家長朋友提幾點建議: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規則 首先家長本身要有規則,再給孩子定生活、學習、與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規則,家長要有幫孩子定規則的意識,比如說,早晨要按時起床,上學不遲到,與人交往時主動打招呼等。大班孩子面臨升入小學,到學校後要遵守紀律。紀律是什麼?在家庭中就是一些小的規則,給孩子定規則,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做。 二、規則表述要清楚明確,易於理解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時,你不應該對孩子說:「你快點吃!」因為你要求他「快點吃」,他會理解為「加快速度,狼吞虎咽地吃」,而不能正確理解你的意思是讓他吃飯要細嚼慢咽,不做別的事情。 三、以積極的方式對孩子提出規則 家長要積極正面的影響孩子。比如,家長告訴孩子吃飯時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帶著情緒說反話。倘若家長說反話,告訴孩子「你就慢慢吃吧!」有些孩子就當真慢慢吃,並且振振有詞地說,「不是你讓我慢慢吃嗎?」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能聽懂反話,但他就和家長對著干,所以,家長最好用積極肯定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要求。 四、讓孩子參與定規則 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參與定規則。如家長和孩子一起出門,讓孩子當導游,領著家長過馬路,啟發孩子說出:紅綠燈要遵守,要走斑馬線。讓孩子身體力行,他接受起來會很容易。這樣,讓孩子覺得這個要求不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別人,孩子還會有一種責任感和自豪感。 五、對孩子遵守規則的行為及時進行鼓勵 當孩子做得很好時,家長應給孩子表揚或鼓勵,這種表揚或鼓勵不一定是買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個擁抱或口頭上的鼓勵,都會使孩子非常愉快,關鍵是家長的態度,及時的鼓勵可以強化孩子的好行為。 六、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要時時、處處、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年幼的孩子最擅長的一種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比如說,家長要求孩子不能玩電腦游戲,而家長自己卻痴迷網路,這樣就會影響孩子,所以家長的榜樣示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看完書後放回原處,見到客人主動打招呼等。這些細小的行為都會對孩子良好規則意識的養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七、規則意識的培養要持之以恆 孩子終歸是孩子,規則的意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孩子有點反復也是正常的,但家長的要求要始終如一。比如,定在每天6點起床,家長就必須6點起床,每天都這樣做,這對孩子是一種帶動,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管規則怎麼合理,講得怎麼細,如果不能堅持的話,所有的一切都是零。在這里給家長朋友提個醒,當我們決定做這樣的事情,孩子也願意做這樣的事情,那麼,我們一定要堅持下來,持之以恆。
③ 教師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首先,我們要設置適合幼兒發展的硬體環境,為幼兒逐步建立秩序感創造條件。蒙台梭利認為,幼兒的秩序敏感期在2-4歲。
因此,培養幼兒秩序感,至少要從小班開始。在班級里,教師可以設計教具擺放的固定位置。這個位置可由教室活動區角的設計來確定,也可由教師觀察幼兒的活動規律決定。當玩教具位置固定後,教師可製作一些顯眼並容易區分的標示,方便幼兒獨立取放玩教具。
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活動材料投放的數量,材料並非越多越好,而要根據幼兒人數、年齡特點和學習需要來確定。如果材料過多、過雜,幼兒在活動時就無從下手,從而引起浮躁情緒;如果材料太少,不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求,則可能出現爭搶現象。因此,我們在提供活動材料時,一定要考慮好這個「度」,為幼兒的有序活動提供條件。
其次,我們要緊湊安排、科學進行一日活動。減少幼兒閑坐、等待的時間,使幼兒各個環節的活動既有條不紊,又輕松愉快。活動前,教師就應該跟幼兒講明白活動內容、流程和規則。這樣,孩子才能在活動中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活動結束時,教師應對遵守規則的行為予以肯定,使幼兒產生滿足的情緒體驗,並加深對規則的印象。
第三,我們可以為幼兒的生活常規引入「規則信號」。以往,教師針對班級活動項目的轉換,可能會使用「快去洗手」、「快坐好」這樣的話語。在我們進行教學反思時,意識到了教師以「命令」的方式來指導幼兒,幼兒就只能被動地、不情願地按照教師的「命令」做事。為了使幼兒在平等、滿足和尊重的氛圍中,輕松愉快地接受並遵守一日活動常規,我們改變了活動轉換的提醒方式。在提醒的語句前加上禮貌的「請」,讓孩子感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信任。例如,「請安靜」、「請坐好慢慢吃」、「請將碗筷放整齊」等。不僅如此,我們還引入了「音樂節奏信號」。在活動環節轉換時,通過播放音樂,讓孩子以愉悅的心情,自然過渡到下一活動項目。我們在活動前、活動結束、午休等時段准備了不同的音樂。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孩子們就能自然地在某個樂曲響起時進行活動轉換。
第四,教師要為孩子做好遵守規則的榜樣。幼兒的眼睛,是反映教師行為的鏡子。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例如,有一次排隊喝水時,有幾個調皮的孩子插隊,遭到了小朋友們的反對。我拿起水杯排在隊尾,告訴他們,「看,老師喝水也要排隊呢!」馬上,幾個插隊的孩子也跟著我排起隊來。教幼兒學習規則,貴在以身作則。同時,教師之間要保持對幼兒要求的一致性,避免時松時緊,使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具備持續性。
第五,讓幼兒參與制定班級規則。在孩子熟悉一日常規後,我們可以大膽地讓幼兒自定班級規則,這樣不僅有利於他們對規則的認識和理解,而且有助於幼兒自覺去遵守規則,提高他們獨立自主能力。在培養幼兒制定規則之初,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回憶一日生活,談談在每項活動中,幼兒最不喜歡小夥伴做什麼、為什麼。通過和孩子們討論,根據本班級特點,完善每項活動的規則和制定本班級規制。只有這樣,規則才能從外在的約束變成幼兒內在的需要。幼兒參與制定的教室常規,才會引起其主動地認同,從而發自內心地去遵守。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體驗到「做教室的主人」的成就感,而且能逐步理解秩序規約中的相對自由。
第六,讓孩子自己進行班級秩序管理。例如,我們班設置了很多「小管理員」,如圖書管理員、紀律管理員、玩具管理員和衛生管理員等。每天早飯結束時,「小管理員」們就開始了他們的工作——有的擺圖書,有的掛毛巾,有的擦櫃子——不僅各司其職,還監督別人做得怎麼樣。在爭當「小管理員」的過程中,幼兒還學會了相互協調、合作,學會了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也學會了理解和照顧他人。在此過程中,幼兒形成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能使其更好地參與班級活動。
④ 爸媽應怎樣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首先我們要了解規則分幾種。規則分為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而我們通常所說的規則,主要指明規則,對於孩子來說,我們主要培養明規則。當然,潛規則意識和元規則意識要不要培養?有必要,但孩子年齡小點到為止。
孩子規則的培養,首先是培養孩子的話語權。常言,病從口入,禍從口出。0~6歲期間是孩子語言天賦最好的時段,是孩子良好語言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做家長的首先要培養孩子,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要培養孩子口齒伶俐,善於表達,學會用對的語言描述對的事情尤為重要。
孩子規則的培養過程中需要親情權。孩子的出生,做家長的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交給長輩,更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依靠學校。血濃於水,做家長的首先要學會陪伴孩子,讓孩子在陪伴中學會愛,懂得愛。有了愛心的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他都會有陽光的心態,有向上的人格。他一定會是讓大家放心、喜歡、認可的孩子。
⑤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該如何給孩子正確的制定並運用規則
家長需要制定切實有效的規則,這也需要堅定執行下去。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之所以很多孩子沒有規則意識,並不是因為家長不知道如何制定規則,而且因為家長不知道怎麼樣去執行規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家長本身在執行規則上有失公正的話,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觸犯到規則的標准,同時也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意識,有些孩子甚至會以為不遵守規則才是常態,這種行為非常不妥。
一、家長需要制定規則的框架。
有些家長在制定規則的時候總是顛三倒四,有時候甚至全部憑借著自己的主觀意願。然而事實上,如果家長真的想要制定切實有效的規則的話,家長不能因為自己的主觀情緒而去制定規則,而是應該根據客觀規律來制定規則,這就意味著家長需要在制定規則前完善自己的規則框架。
⑥ 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遵守規則,樹立正確觀念
在家庭教育中教會孩子學會遵守規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習慣,而且這會對孩子以後的人生原則的確立產生很大影響,家長不應該忽視這一點的重要性。通過讓孩子遵守一些規則,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會讓孩子在學校生活中更加順其自然。在學校中會有規章制度,在社會中也有法律規章制度,我們都應該教會孩子,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教給孩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則,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不知道怎樣與人相處,而且很多孩子是沒有太多判斷能力的,一旦違反了規則就需要家長來引導孩子。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則,其實家長可以適當的進行懲罰措施,還要以身作則。
最後,小編建議各位家長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引導孩子重視規則,這樣也能夠減少孩子違反規則的發生幾率。
⑧ 如何在一日生活引導幼兒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
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學習心得體會
俗話說無規不成方圓,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養成有助於學習習慣的形成,由此可見,一日常規的建立對幼兒園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環境進入到陌生、有紀律約束的集體環境之中,難免有些不適應,他們不能像在家裡那樣隨心所欲,想干什麼就干什麼,而要受集體規則的制約。從入園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要重視對幼兒進行一日常規的培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讓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我們幼兒教師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瑣碎的,當我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時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幼兒園的工作是復雜而具體的。但是當我靜下心來仔細閱讀其中的每一個環節,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時,我才發現其中的一些奧秘。 一日常規就是需要幼兒經常遵守的班級規則和規定,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包括三方面含義:1.遵守一日活動的時間及順序的規定。2.遵守一日活動各環節具體要求的規定。3.遵守幼兒的一般行為規范的規定。顯然,一日常規是幼兒教育主要內容之一。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規。一日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育幼兒的需要,還能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同時也有益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對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也有幫助。一日常規一旦形成,幼兒就知道什麼時間該干什麼事,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對老師完成保教工作,管理班級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日常規的建立對幼兒園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一日常規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環境。2.一日常規幫助幼兒學習在集體中如何生活。3.一日常規可以維持班級活動的秩序。4.一日常規可以幫助保教人員組織班級活動。 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這就是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培養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從幼兒時期抓起的。個體年齡越小,行為的可塑性就越大,動力定型就越容易。一日常規的形成過程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幼兒園作為集體教育機構,培養幼兒的一日常規是必不可少的。幼兒期是最容易養成固定習慣的時期,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喜歡行為的模仿和重復,而從小形成某些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教師不僅要規范幼兒的正確行為,還要讓幼兒懂得生活在集體中「規則、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它將對幼兒適應社會的發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在培養幼兒一日常規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的環境氛圍。 1.一日常規與自由是幼兒園班級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2.教師要明白一點:一日常規不是用來管教、限制幼兒活動的,而是用來幫助幼兒更好的生活在集體中。 3.一日常規中隱含著自由,自由里滲透著常規。 4.為幼兒創設寬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環境,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生活,感受教師的愛,不怕教師。 (二)提出合理的規則要求,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各班的常規要求應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分階段提出、循序漸進。幼兒園小、中、大班的常規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點:一方面,各年齡階段的常規具有一致性,體現內容的重復;另一方面,幼兒的發展具有年齡階段性,其常規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應體現規則與要求上的層次性。 (三)創造充分的鍛煉機會,讓幼兒多次實踐訓練。充分的、多次的實踐是建立良好班級常規的關鍵。 教師應盡最大的努力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在態度上、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煩、太慢,不如自己做來得快、省事」的想法,這樣會不自覺地就剝奪了幼兒學習生活的機會。 (四)提供模仿的榜樣示範,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幼兒期是具體形象思維,孩子感受著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他們不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還會像鏡子一樣在行動上一板一眼地表現出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事事、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舉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幼兒的發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讓幼兒向幼兒學習、幼兒教幼兒學習,這也是常規培養中的有效方法。 (五)保教人員要密切配合,常規培養要持之以恆。 教師之間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恆是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對幼兒提出的要求不能時有時無,老師高興了,就讓幼兒放任、鬆懈,老師生氣了,就嚴加管教。不能開學初,大張其鼓的抓常規,培養幼兒的習慣,到了學期中、學期末就不管了,造成前緊後松,使幼兒的常規不穩定,時好時壞,甚至造成我們所說的 「人來風」,如果這樣的話,當你想提要求讓幼兒遵守時,幼兒卻不聽了。所以,一日常規的培養,教師要時刻做到心中有數,只要幼兒在班上,常規的培養就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