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恐龍的生活習性
恐龍有草食性、肉食性兩種,一般一些矮小的食草恐龍會站立後肢吃高處葉子,而肉食性恐龍則是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另外,暴龍類的恐龍常單獨行動,而大型草食性往往集體行動,以此抵禦外敵。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比較有名的恐龍。
恐龍的品種有哪些?
1.霸王龍(存活到最後的非鳥類恐龍)
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
2.易碎雙腔龍(已知的最大恐龍)
易碎雙腔龍是歷史上最長最重的恐龍,甚至最大體重比藍鯨還要大。它長達35米,和梁龍有近緣關系。
3.背甲龍(帶有裝甲的恐龍)
背甲龍體長可達10米,體寬、頸短;四肢粗短、強壯;腳短而寬,前腳有5指,後腳有4趾,指(趾)末端有蹄狀的爪子,適於陸地活動。背甲龍常常被認為是裝甲恐龍的始祖。它的特徵就是全身帶甲殼的身體和巨大的椎尾。
4.滑齒龍(肉食性海生恐龍)
滑齒龍意思是「平滑側邊牙齒」,是種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里短頸部的上龍亞目。
5.劍龍(帶刺的恐龍)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由於它奇特的尾刺和骨板,劍龍是最好認的恐龍之一,是一種食草動物。
對於恐龍滅絕的原因和說法,在科學界的爭論一直很大。但是無論什麼原因,有一定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恐龍無法適應變化後的生存環境,從而造成了大滅絕。
❷ 恐龍是如何進行生存的
怖鱷在白堊紀的晚期,是惟一能與恐龍進行較量的水陸兩棲動物。當然除了怖鱷之外,現在還沒有發現其它的能與恐龍較量的對手。
恐龍的武器
大型的肉食龍發展的是進攻性的武器。它們嘴裡長著匕首般的尖牙,後肢趾端有彎彎的尖,還有粗大有力的尾巴,這些都是它們的「常規武器」,是用來捕殺獵物的。植食龍中半數以上身披厚重骨甲,它們著力發展防禦性。有的恐龍身披厚重「鎧甲」(如甲龍),敵人來了,只需匍匐在地一動不動,背上的堅硬骨甲使肉食龍無從下口,就像現在的刺蝟和烏龜。還有許多植食龍常常在自己的尾巴上搞一些小名堂,如劍龍、甲龍等,尾端生有許多堅硬的骨刺或錘狀物,遇到敵人可當作狼牙棒或戰錘使用。近年發現在許多蜥腳類恐龍尾巴的末端長有骨質錘狀物(有的是鞭狀物),大尾巴猶如流星錘,是相當厲害的自衛武器。此外,植食恐龍那巨大的身軀本身就是最佳的防禦武器,還有他那柱子般巨大沉重的腳也是一件武器,它高抬前腳猛踩下去,能把敵人踩翻在地,爬不起來。植食恐龍里裝備最好的是角龍類。它的頸部有骨質盾板保護、眼眶上部也長有許多尖銳的角。
恐龍的相處
從地層中發掘出的恐龍化石中發現,素食恐龍的數量要比肉食恐龍的數量多得多。肉食龍與素食龍的比例是大約是1:10。在一個被統計的區域內,素食恐龍共有233隻,其中鴨嘴龍類有127隻,甲龍類有37隻,角龍類有69隻;肉食恐龍是霸王龍,共有21隻。
生存的另類——飛上天空
恐龍的祖先是一種陸生的槽齒類爬行動物,所以說,那時的恐龍當然不會飛了。但是,有的恐龍經過漫長的進化之後,開始會飛了。會飛的爬行動物翼龍,它們是恐龍的親戚。翼龍骨骼顯示出:這種動物牙齒較小,尖利,而且大小相同,脊柱和四肢像蜥蜴,頭骨和頜的構造也與爬行動物的特徵很相似。有一層膜連接前肢和足端長趾。這層膜展開,便可以飛行,而折疊起來時,它就可以依靠後肢行走。這種動物還有細長的,邊上長滿牙齒的喙,很像現在的鳥的嘴巴。翼龍又是怎樣在空中飛行的呢?有的專家認為翼龍起飛就像現在的飛機起飛那樣,快速跑上一陣,然後張開翅膀就飛上去了,而有的則認為翼龍是先爬上樹,然後從樹上跳下去起飛。當然,不管它們怎麼起飛,飛起來了,就只有不停的打翅膀,否則,就會掉下去,翼龍有強勁有力的胸肌,它們一張一俯帶動前肢產生上下拍打的動作,這樣,就可以在空中飛行了。
❸ 遠古時代地球霸主恐龍是如何生活的是群居的嗎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時間已經超過了五億年,這條歷史長河裡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物種,他們有的異常龐大,有的肉眼也看不見,但都是時間的見證者,在恐龍時代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霸王龍,他們在那個時代是絕對的霸主,鋒利的爪牙和龐大的身軀讓他們有這個實力,遠古時代地球霸主恐龍是如何生活的?是群居的嗎?一般來說食草動物都是群居的,食肉動物大多數都是獨居生活,這和現代動物習性差不多。
從恐龍時代到現在很多動物都進化了,但是動物之間的習性卻沒有多少改變,所以一個習慣的養成是很難改變的,我們人類同樣如此,只有大家一起生活,才有可能將人類社會發展更好。
❹ 恐龍的生活習性
恐龍,它們存活於侏羅紀、白堊紀、三疊紀三個地質年代內,大致可分為草食性恐龍、肉食性恐龍和雜食性恐龍三大類:
第一類草食性恐龍:
大部份生活在靠近水源的森林內,其目的是為便於取水、取食。草食性恐龍中較具代表性的有腕龍、梁龍、雷龍等。它們的長頸讓它們可以輕易取食林內大樹上的嫩葉,一旁的河川又方便它們夏天時就近泡水消暑。另外劍龍、原角龍、三角龍、優甲龍等恐龍則較喜生活在廣大遼闊的草原上,如果遇到肉食性恐龍侵犯它們的生活領域時,則會群集向侵略者發動攻擊,以保障群體的安全。
第二類雜食性恐龍:
以似鳥龍、始祖鳥、偷蛋龍較具代表性,它們極少群居,大多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各處。只有在遷移或遠行時才有例外。偷蛋龍它們平常是以盜取草食性恐龍的蛋維生,平日生活於極深的山谷中和陰森的密林內。而始祖鳥、似鳥龍等食性恐龍的生活也類似如此。他們生活在深谷、密林內的原因是:(一)為了逃避傷害。(二)深谷、密林中有許多樹木、各種植物、雜草叢生,昆蟲也非常多食物較易取得。
第三類肉食性恐龍:
肉食性恐龍大部份居無定所,以大家都知道的暴龍(霸王龍)而言,他們有時住在山林中的洞穴里、有時住在濃密的叢林中,他們是以突襲的方式獵捕食物。它用那粗大有力的尾巴橫掃獵物,將其打昏再沖過去一口咬住,這是大部份大型肉食恐龍的獵食方式。如異特龍、泰氏龍、重爪龍均屬此類。肉食恐龍中的恐爪龍(迅猛龍)它們體型較小,是群居型的肉食恐龍,不論獵捕食物或遷徙都是群體而行決不單獨行動。它們速度極快,獵食時都一起以撲殺的方式群攻,使被盯上的獵物幾乎沒有逃生的機會,其殘暴的獵食方式令人毛骨悚然。生活在水中的肉食性恐龍則大多以菊石、海螺和魚類為主食,較具代表性的有蛇頸龍、魚龍、蒼龍等。以天空為其生活領域的肉食性恐龍則有翼龍、無齒翼龍。其取食方式是以俯沖之姿捕食水中魚類為主,一般居於沿海高山洞穴中。
❺ 恐龍是怎麼生活的
復原史前生活 在恐龍統治世界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毛茸茸的小型哺乳動物們生活得並不得意。它們跟體形稍大一點的哺乳動物一起在龐然大物的陰影下小心翼翼地謀生,既要防止被吃掉,還要相互間爭搶小獵物。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了1億6千萬年,貫穿著恐龍統治世界的全過程。恐龍之間也不完全相安無事,肉食恐龍對素食恐龍也是致命威脅。這樣,哺乳動物一代代聆聽著驚天動地的嘶吼聲, 膽戰心驚地照顧著下一代,看不到出頭之日。 鳥類的霸主時代 6500萬年前,火山活動開始了,頻繁爆發的火山對環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污染,恐龍和小型哺乳動物的生活環境不再健康。更糟糕的是,受到傷害的不僅是環境,地球本身也遭受了致命性的重創——寬達10公里的隕石突然撞擊地球,短時間內毀滅了所有的森林,恐龍全部滅絕,很多小型哺乳動物也都不復存在,整個世界似乎就此了無生機。 多虧被稱之為我們祖先的小型哺乳動物的身材足夠小,才得以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浩劫中劫後餘生。 根據化石復原後的模型證明,當時的哺乳動物相當於現在的鼠類那麼大。經過漫長的修復期,到49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地球漸漸恢復了元氣,森林重新繁茂, 森林裡已經繁衍出許多珍禽異獸,有鱗爬行類的統治一去不復返。哺乳類適應新世界的速度很快,種類也迅速增多,但體形依然較小,受制於大型危險動物,比如大型鳥類——戈氏鳥。 戈氏鳥是恐鳥的後代,高度和成年男子一樣,體重達到甚至超過半噸,其龐大的體形取代了恐龍,統治著隕石撞擊後的地球。這是史上惟一一次鳥類統治地球。 那是一個鳥吃馬的奇妙世界。現代馬的祖先名為遠古馬,體態嬌小,比貓略大,還沒有發展出蹄,腳上只有四個像蹄的趾頭。由於身體玲瓏,防禦能力較弱,遠古馬的膽子非常小,稍有動靜就向密林深處逃跑。它們一旦被戈氏鳥強壯有力的喙噙住,就會被懸在半空中,在無數次大幅度左右甩動中暈倒或者死去,最後成為鳥食。遠古馬非常喜歡吃發酵的野葡萄,飽食後感官變得遲鈍,更增加了送命的幾率。 霸主戈氏鳥並非處處得意,由於身材的限制,它們只能在樹下做窩、孵蛋。在其外出捕獵的時候,如果小戈氏鳥破殼而出,那勢必不能活著跟它的父母見面。這是一個奇妙的鏈條:最龐大動物的天敵竟是最渺小的動物。戈氏鳥幼鳥的天敵是螞蟻,確切地說是螞蟻的一種——食肉蟻,史上最大的螞蟻之一。食肉蟻成群圍攻小戈氏鳥無毛的身體,喝乾它的鮮血。 哺乳類的迅猛發展 在恐龍統治世界的1億6千萬年中,地球的氣候一直比較穩定。恢復元氣後的地球為哺乳動物提供的氣候不再保持單純的溫暖潮濕,而是變化無常。後來哺乳動物的飛速壯大證明,這對哺乳動物來說是個絕好的消息。如果氣候一直維持不變,那麼將繼續鳥類稱霸的世界。 事實上,哺乳類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求發展的機會,鳥類統治世界的時候,它們就已經開始了水下生活。有蹄肉食動物演化成游泳高手的過程十分奇妙,松開脊骨、縮小四肢、尾巴改變形狀直至更適合游泳。在鳥類勢力不及的水下,哺乳動物長得非常大,並形成新的物種。 現代鯨魚就是這樣發展來的,它們的始祖遊走鯨就是一種水陸兩棲的大型動物。遊走鯨的先祖是純粹的陸生動物,而它們在水中行動更加靈活。 森林中的陸生哺乳動物也不示弱,盡管它們在鳥類威脅下身體曾經十分微小。從化石中可以看出,青草最早是在3000~4000萬年前開始出現的,並且在出現之後開始四處生長。當時受南極大陸影響,全球雨林大面積縮小,其他生態形勢逐漸增多,許多哺乳動物選擇在森林之外生存,成批遷往平原,進入飛躍發展階段。 當時氣候開始變得乾燥,大陸的中心變成平原,草原越來越廣闊,叢林面積減小。後遷居的哺乳動物在平原上獵捕小動物,身材與日俱增,並且開始奔跑。最主要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逐漸變成食草動物。但僅僅吃草很難生存,於是哺乳動物的演化更增進一步:有些物種開始長出不同用途的牙齒,腿開始增長,得以遷徙到遙遠的草原。巨犀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我們人類還夠不到它們的腿。 相對應的,獵食動物也分化出來,比如貓科動物。現在體積最大的老虎跟其祖先相比,也只相當於一隻貓。劍齒虎就是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著名的長齒足有20公分。 100萬年前,劍齒虎的種群生活改變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它們從北美洲來到南美洲,統治著南美草原。當時的恐鳥不再佔有優勢,淪為吃劍齒虎殘剩獵物的地位。直到現代人出現之前,恐鳥才滅絕。而劍齒虎一直活到100萬年前,活到世界再次發生劇變,氣候越來越乾冷,它們獵取的大型動物都消失,缺乏食物才滅絕。 冰河世紀 南極大陸越來越冷,覆蓋在大陸之上的冰帽已經成為永久性的,冰層從北極蔓延到整個北半球,進一步改變著氣候模式。終於在250萬年前,地球上的氣候越來越乾冷,進入冰河世紀。這意味著地球和地球上的所有動植物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這種極為艱難的生活環境中,脂肪厚的熱帶巨獸們的外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僅以長毛象為例,它們的耳朵開始縮小,身上長出厚厚的長毛,腿增粗,有效減少熱量散失;它們的長牙變為上翹型,幫助它們清理積雪,搜尋雪下的青草和其他小植物。長毛象最傑出的演化體現在鼻尖上,竟然演化出兩個指頭一樣的觸角,權作掘草的工具。這些變化足以幫助長毛象應付北方的寒冷氣候。長毛牛、巨角鹿等都是進化成功的大型動物。 但這些大自然造就的優勢物種在3萬年前逐漸減少,在大約1萬年前突然全部滅絕。原因何在?答案令我們含羞:是我們的祖先把它們當作獵物獵殺絕種的。 靈長類在恐龍時代就存在,當時為了生存,躲避哺乳動物是其生存的手段。它們是夜行動物,有點像現在的夜猴,在樹上獨居、跳躍、覓食。這是類人猿的始祖。數萬年以後,他們的後代中的一支發展為現在人類的祖先。經過演變發展出個體優勢後,南猿體格開始強壯,腦容量增大,並逐漸離開非洲擴展到全世界。有的到達美洲,與長毛象同期生活,成為尼安德塔人,與動物的關系也發生了改變——他們使用工具和火,獵殺大型哺乳動物。 當然,長毛象等大型哺乳動物的滅絕並不排除另外一個原因:環境突變。在幾十年內,地球氣溫不斷升高,冰河期很快結束,動植物無法迅速演化,不適而終。
❻ 恐龍是怎麼生活的
遠古時期的恐龍是如何生活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眾多科學家,也困惑著全人類。目前,對於恐龍的形態、生活習性等也多是推測,在它們身上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等待我們去解開。對於這些困惑,我們還是通過資料來推定判斷吧。
恐龍科普第8期:遠古時期5種恐龍是如何生活的?
下面整理了5種恐龍,為大家科普學習一下。這可是家長給小朋友講故事的好素材哦!
1恐龍介紹:板龍
板龍_三疊紀_食草恐龍
恐龍名字:板龍
英文名字:Plateosaurus
板龍是三疊紀最著名的植食大型恐龍之一,也是歐洲最常見的恐龍之一,體長7-9.4米,體重估計有700公斤。
板龍生存的年代:距今2.22億年 ~ 2億年前的中三疊世
板龍是植食性恐龍,也叫食草恐龍,主要以植物為食,包括各種蕨類和樹葉。
板龍的體型:大型恐龍,體長7-9.4米
在目前已知的 774 種恐龍中,體型排在第275位。
與板龍 體形接近的恐龍,有米拉加亞龍,包頭龍,比賽特甲龍,阿巴拉契亞龍,彎龍,短冠龍等。
板龍發現的地點在歐洲。
板龍的化石相關資料
板龍化石標本:完整的骨骼
2.恐龍介紹:彎龍
彎龍_侏羅紀_草食恐龍
恐龍名字:彎龍
英文名字:Camptosaurus
彎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末至白堊紀初期的歐洲和北美洲的草食恐龍,體重1噸,身長5-7米。
彎龍生存的年代:距今1.45億 - 1.35億年前的晚侏羅世-早白堊世
彎龍是植食性恐龍,也叫食草恐龍,主要以植物為食,包括各種蕨類和樹葉。
彎龍的體型:大型恐龍,體長5-7米
在目前已知的 774 種恐龍中,體型排在第275位。
與彎龍 體形接近的恐龍,有米拉加亞龍,包頭龍,比賽特甲龍,阿巴拉契亞龍,短冠龍,埃德蒙頓甲龍等。
彎龍發現的地點在北美洲,美國,歐洲,英國。
彎龍的化石相關資料
彎龍化石標本:大部分完整的骨骼
3.恐龍介紹:甲龍
英文名字:Ankylosaurus
甲龍生存年代:距今7000萬-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
甲龍發現地點:美國,加拿大
甲龍體形:巨型恐龍,體長7.5-10.7米
甲龍生存的年代:距今7000萬-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
甲龍的體型:巨型恐龍,體長7.5-10.7米
在目前已知的 774 種恐龍中,體型排在第156位。
與甲龍 體形接近的恐龍,有馬鬃龍,馬拉維龍,後凹尾龍,艾德瑪龍,戈壁巨龍,克拉瑪依龍等。
甲龍發現的地點在美國,加拿大。
甲龍的化石相關資料
甲龍化石標本:2具頭骨,3副部分的骨骼
另外,有趣的是,甲龍現在發現了保存比較完好的化石,其皮膚甚至能夠清晰可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科學家發現甲龍化石:全身皮膚清晰可見。
還有好多好多,就不一介紹了。
❼ 恐龍是怎麼生活的
恐龍生活在地球歷史的中生代,中生代分為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疊紀是指距今2.45~2.08億年前的一段時間;侏羅紀是指距今2.08~1.46億年前的一段時間;白堊紀是指距今1.46億年~6500萬年前的一段時間。 當時植物以蘇鐵、銀杏、針葉樹、蕨類等裸子植物為主體,動物則是形形色色的恐龍占著主導地位。所以,中生代又稱為「恐龍時代」。 恐龍大約出現在三疊紀的中期,到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非常繁榮,但到白堊紀末期突然從地球上全部消失,它們在地球上大約繁衍了1.6億年。 /╱筱゛筱| 回答時間 2008-03-03 21:41 檢舉 其他答案恐龍的種類及介紹 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骨胳化石的形狀,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做鳥龍類,一類叫做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推斷出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這只是大概的分類,根據恐龍骨胳化石的復原情況,我們發現,其實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狀更是無奇不有。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裡游的,有在陸上爬的。下面我們就來大概認識一下它們吧。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厘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體形巨大的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這兩種觀點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目前還沒有結論,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候,海洋也同樣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佔領著。它們與陸地上的恐龍和空中的翼龍是近親,也用肺呼吸空氣,一般也產卵。它們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長著鋒利的牙齒,為的是捕食其他魚類。這些爬行動物多多少少長得有些像今天的魚類,有人就認為它們是魚變的,也有人認為今天的魚是它們變的。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種類,像我們今天有的鰻、龜、蛇、鱷等等,過去也都有相似的種類。如鰻龍,如蛇頸龍等等。薄板龍是最長的蛇頸龍,全長可達15米。它的脖子大約為軀乾的兩倍。像這條魚龍,簡直就和今天的魚一模一樣。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骨胳化石的形狀,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做鳥龍類,一類叫做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推斷出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這只是大概的分類,根據恐龍骨胳化石的復原情況,我們發現,其實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狀更是無奇不有。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裡游的,有在陸上爬的。下面我們就來大概認識一下它們吧。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厘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體形巨大的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這兩種觀點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目前還沒有結論,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候,海洋也同樣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佔領著。它們與陸地上的恐龍和空中的翼龍是近親,也用肺呼吸空氣,一般也產卵。它們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長著鋒利的牙齒,為的是捕食其他魚類。這些爬行動物多多少少長得有些像今天的魚類,有人就認為它們是魚變的,也有人認為今天的魚是它們變的。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種類,像我們今天有的鰻、龜、蛇、鱷等等,過去也都有相似的種類。如鰻龍,如蛇頸龍等等。薄板龍是最長的蛇頸龍,全長可達15米。它的脖子大約為軀乾的兩倍。像這條魚龍,簡直就和今天的魚一模一樣。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