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捕蠅草的特點
捕蠅草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小株形,莖部細短,葉片形似貝殼,邊緣處生長著規則的小刺。捕蠅草作為少見的肉食植物,可以自身分泌汁液和氣味來吸引蠅蟲、昆蟲,在捕食的時候雙葉合攏,分解獵物的身體轉化為自身需要的養料。
1、形態特徵
捕蠅草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小株形,莖部細短,葉片形似貝殼,邊緣處生長著規則的小刺,通常捕蠅草的葉片呈紅色,連接莖的一端泛白,捕蠅草的花期在夏季,花朵白色,可結果實。
2、捕食方法
捕蠅草是少見的肉食植物,在捕食昆蟲類的獵物的時候葉片分泌出含信息素的汁液吸引昆蟲等獵物,等獵物靠近就會雙葉夾緊,邊緣上的小刺有規律的閉合,夾住獵物,使其無法動彈,防止獵物逃走。之後會繼續分泌黏液,用來分解獵物。
3、生長環境
捕蠅草主要生長在濕地類的環境中,偏好酸性且含水量充足的土壤。捕蠅草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春季長出葉子後不久就可以開花,繁殖力極高,果實成熟後會包含十幾顆種子。夏季捕蠅草會大量捕食儲存養分,以供來年開花使用。
4、植物特性
捕蠅草是肉食植物,但是它本身沒有毒性,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也不會散發出異常氣味,可以作為觀賞性盆栽養在室內,造型奇特很有個性。夏季的時候,它也可以幫我們捕捉蚊蠅,為我們創造舒適的室內環境。
『貳』 誰能告訴我捕蠅草的外觀.習性.特點要長一點,詳細一點的!快啊!今天要用的。
一、特點
捕蠅草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食蟲植物,它的莖很短,在葉的頂端長有一個酷似「貝殼」的捕蟲夾,且能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住,並消化吸收。捕蠅草獨特的捕蟲本領與酷酷的外型,使它成為了最受國內寵愛的食蟲植物!
二、特點
1、根與莖
捕蠅草(又稱食蟲草,捕蟲草)的根比較短並且不發達,主要的功能是吸取水份。它的莖也比正常的一般植物小,連接葉柄並不明顯,不過在生長過程之中地下會發育出鱗莖,鱗莖屬於演化過的一種變態莖。
2、葉子
捕蠅草的葉子是由中心部位生長出來,屬於輪生的葉子,顯連座狀以叢生的形態生長。中央長出來扁平或者細線狀好似翅膀形狀的是屬於葉柄的部分,原生種的葉柄是扁平如葉片一般,因為反而像是葉子,所以也稱作假葉。葉柄的末端帶有一個捕蟲夾,這才是會捕捉昆蟲的葉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許多的無柄腺,一般是紅色或則橙色,越接近葉綠的地方的無柄腺就越少,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來分解昆蟲或則吸收昆蟲的養分的部位。葉綠長有齒狀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會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蟲掙脫和葉瓣粘合。這種的葉子擁有捕捉昆蟲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的模樣,屬於變態葉中的「捕蟲葉」。
因為新葉都是從中心產生,故越外層的葉子就越老。在最外層的葉柄基部有時還會產生新的側芽。捕蠅草的葉柄有兩種型態發生:有的捕蠅草葉柄細長,達7~16公分長,而且朝向空中伸展;有的捕蠅草則長出短胖的葉柄,並平鋪於地表。捕蟲夾內側通常會呈現紅色的色彩,這些顏色大多是消化腺體的色素,當植株能接受充分的日照時,便會促進植物色素的產生,這些顏色從橘紅色到紅紫色都有,有些捕蠅草甚至會在消化腺體之外產生色素,因而使整株植株變紅。不過,也有些捕蠅草不太會產生色素,因此捕蟲夾內側只呈現黃綠色。這些現象是基因差異所形成的,因此在園藝上已因這些外觀上的差異而產生一些栽培種。在良好的栽培環境、有充足的養分下,捕蠅草會長出越大的捕蟲夾,但會達到一個極限,捕蠅草的捕蟲夾最大約可達到3到5公分長。捕蠅草的捕蟲夾尺寸是經過長久演化而得到最佳的大小,以這樣尺寸的捕蟲夾可以讓捕蠅草捕捉到大部分的昆蟲。若捕蠅草的夾子能長得更大,那麼捕蠅草就會少了許多捕食的機會,因為體形較大的昆蟲其數量較少,而為數眾多的小形昆蟲能從未完全閉合的捕蟲夾逃走。因此,能長出更大捕蟲夾對捕蠅草是不利的,是會在演化的過程中淘汰掉。
3、花
捕蠅草的開花時期為初夏到盛夏,初期的時候會長出花莖,每個花莖擁有大概五至十個的花苞,屬於標準的繖房花序,每日依序開出白色的花朵。原則上每株花只會開出一個花莖,如果生長的環境和養分充足的話,有時候也會生長出兩個花莖,一般正常狀況下大都為五片花瓣和五花萼,偶爾也會有六片花瓣的變異株,雄芯約有十數根,中央會有一根雌芯,擁有分叉狀的柱頭。
捕蠅草同株受粉的現象比較少,原因是因為當雄芯的花要長出花粉的時候,雌芯的花柱是封閉的狀態,等到雄芯開始向外側斜傾倒的時候,柱頭才會開放變成分叉狀,這時候才是處於可以授粉的狀態。這類的雄芯先成熟後雌芯才長成在植物界相當常見,主要就是要避免同株受粉的情況。一般專業術語稱這種花為雄芯先熟花(Protandrous flower)。
除了花莖外,一般不會有向上生長的較高大的部分,正常的莖短小不易發覺,葉柄和葉子又幾乎是貼地而生長。這是食蟲植物的一種特徵。因為除了捕食昆蟲吸收其養分外,為了後代的延續也需要藉助昆蟲協助傳粉,這也是屬於所謂的蟲媒花。所以必須將補充葉和花兩個部分有所區分,可以說這是大自然給於他們的天然智慧。
三、習性
1.捕蟲機制
捕蠅草的捕蟲過程大概是所有食蟲植物之中最為奇特,捕蟲機制最為復雜的。捕蠅草的捕食構造是由一左一右對稱的葉片所形成的夾子,這個夾子狀的構造是由葉子特化而來的,至於連接捕蟲器葉片狀的構造是葉柄。捕蟲夾上的外緣排列著刺狀的毛,乍看之下很銳利,會刺人,但其實這些毛很軟。這些毛的功能是用來防止被捕的昆蟲逃脫。當捕蟲夾夾到昆蟲時,這些夾子兩端的毛正好交錯,而成為一個牢籠,使蟲無法逃走。捕蟲夾內側呈現紅色,仔細觀查會發現上面覆滿許多微小的紅點,這些紅點就是捕蠅草的消化腺體。在捕蟲夾內側可見到三對細毛,這細毛便是捕蠅草的感覺毛,用來偵測昆蟲是否走到適合捕捉的位置。大多數的捕蟲器只帶有三對感覺毛,但也可能產生多出一根到數根感覺毛的捕蟲器。
捕蟲夾的閉合是一個精確的控制過程,此過程最初是在昆蟲碰到位於夾子上的感覺毛時開始的。引起閉合的條件為一個捕蟲器中,任意一根感覺毛被觸碰到兩次,或是分別觸碰到兩根感覺毛。觸碰感覺毛的時間間隔對於閉合有決定性的影響:假如兩次的觸碰間隔在20到30秒內則能閉合,超過這段時間則需要有第三次成功的刺激才會閉合。捕蟲器需要兩次的刺激,為的是確認昆蟲已經走到適當的位置。當捕蟲器受到第一次的刺激時,此時昆蟲只是稍微走入捕蟲器;若捕蟲器現在就閉起來,只不過夾住昆蟲的一部分,那麼昆蟲能夠逃脫的機會便很大。當捕蟲器受到第二次的刺激時,此時昆蟲差不多也走到捕蟲器的裡面,這時閉起的捕蟲器便能將昆蟲確實地抓住,關在捕蟲器之中。
捕蟲的訊號並非直接由感覺毛所提供。在感覺毛的基部有一個膨大的部分,裡面含有一群感覺細胞。感覺毛的作用有如杠桿,昆蟲推動了感覺毛,使得感覺毛壓迫感覺細胞,感覺細胞便會發出一股微弱的電流,去通告捕蟲器上所有的細胞。由於電流會四散向整個捕蟲夾,所以引發閉合並不需要觸碰同一根感覺毛,只要在同一捕蟲夾中任兩根感覺毛發出電流,便能引發閉合運動。當然,感覺毛所發出的電流僅影響其所在的捕蟲夾,不會干擾到同一植株上其他捕蟲夾的運作。
在受到刺激之前,捕蟲夾呈60度角張開著,當受到昆蟲刺激時,捕蟲夾以其葉脈為軸而閉合。捕蟲夾的閉合與捕蟲夾上的細胞膨脹有關。當捕蟲夾上的細胞得到感覺細胞所發出的電流,其外側的細胞便快速膨脹,使得捕蟲器向內彎,因而閉合。
閉合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夾子快速關閉,以便捕到昆蟲,此時捕蟲夾只是夾住昆蟲而已;第二階段,捕蟲夾向內收縮,以便使捕蟲夾的內側能夠盡量貼近昆蟲,這時,捕蟲器已經完全緊閉,不留一點縫隙。之後,夾子關閉數天到十數天,此時昆蟲被分布於捕蟲器上的腺體所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昆蟲被消化完後,捕蟲器會再度打開,等待下一個獵物;剩下無法被消化掉的昆蟲外殼,便被風雨所帶走。
閉合過程的第二階段須要昆蟲的掙扎才能進行,因為這樣才代表捕蟲器所捉到的確實是昆蟲,是活的獵物。捕蠅草有時會誤捉到枯枝、落葉,如果少了這項確認機制,必然會將養分浪費在消化無法消化掉的雜物上。若捕蟲器誤捉到雜物,只要沒有持續的刺激,在數小時之後便會重新打開捕蟲器,等待下一個獵物。
2、補充方式
食蟲的習性大致上分為以下四步驟:引誘昆蟲捕捉昆蟲利用消化液來分解與吸收利用吸收到的養份來維持生長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食肉植物都是經過如此完整的過程,例如有些同類型的植物並不分泌出消化液,而是藉由各種微生物來分解後吸取養份的。而捕蠅草在這個部份屬於比較高等,具備相當完整過程的食肉植物。
捕蠅草的葉緣部份含有蜜腺,會分泌出蜜汁來引誘昆蟲靠近。當昆蟲進入葉面部份時,碰觸到屬於感應器官的感覺毛兩次,兩瓣的葉就會很迅速的合起來。生長於葉緣上的刺毛是屬於多細胞突出物,沒有彎曲的功能。當葉子很快速的閉合將昆蟲夾住時,刺毛就會緊緊相扣的交互咬合,其目的就是防止昆蟲脫逃。
3、消化與吸收
當捕獲到昆蟲被兩瓣葉片給夾住後而無法掙脫,昆蟲在掙扎的過程中葉片會越夾越緊直到幾乎密閉的狀態,這時兩片葉瓣內側密集的內腺體會分泌出消化液,利用這些消化液中含有的蛋白酶,將昆蟲的蛋白質分解成以氮、氧、碳、氫為主,還可能包括其他元素構成的氨基酸並進行吸收。一般大約四天左右能分解完成並吸收較易消化的部份,之後再繼續吸收剩餘的氮、磷以及其它各種所需的微量元素。這些養份都吸收完畢之後,葉瓣就會再度打開,全部時間大約需花5-10天的程度,這時昆蟲只剩下由幾丁質組成的空殼殘骸。
不過捕蠅草並無法分辨出所捕獲之物的大小,有時也可能捕獲到與葉片大小差不多的獲物,例如小型青蛙或是長腳蜂之類。這時往往會造成來不及分解吸收,而獲物自體就先腐敗,所以葉片就會出現像食物中毒一般而枯萎。另外,每個葉片大約可以捕捉3-4次,超過這個次數葉子就會漸漸枯萎。
4、妙的自然神秘
當昆蟲采蜜時第一次接觸到感覺毛後葉片並不會有什麼動作,但是如果連續刺激兩次,那葉片就會在平均大約0.5秒以內馬上合起來。而如果第二次碰觸的時間與第一次碰觸時間相差超過約20秒時,葉片會變成半合閉或是沒反應的現象。如果在這時馬上再刺激第三次,那葉片也會迅速的合起來。
經過實驗調查,捕蠅草的感覺毛就像是一個感應裝置,經過連續兩次碰觸的刺激時,葉的基部會產生大約100毫伏(mV)的活動電位(Action potential)到葉子表面上,造成葉片內側的水分迅速流失,導致內外壓力不等所以葉片就因此閉合。這樣的捕蟲機制是一組相當精密的結構搭配,而且刺激感覺毛就像是設定了定時裝置一樣,等到第二次確認才會閉合,最主要是為了提升捕蟲的准確性,否則的話如雨滴、動物經過時均會降低並影響其捕蟲的效率。
經由植物研究者確認了捕蠅草會發出活動電位這樣有機制的機關,就類似動物的神經組織會產生傳輸信息一般。不過因為這必須連續碰觸兩次才會產生,也就是說應該還有個可以記憶的組織,至今依然還不清楚這樣的記憶是如何在捕蠅草中運作。
『叄』 捕蠅草的特點,對人有危害嗎
1、形態特徵:捕蠅草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莖部比較短,株型並不高,只有6-38厘米左右,植株上面長有很明顯的葉子,葉子的形狀很像是貝殼,葉子內側是紅色的,上面排列著規則的刺毛,好像是牙齒一樣。捕蠅草能夠開花,花期在每年的夏季,花朵屬於傘房花序,顏色呈現為白色。可以結出倒卵球形的果實,長度大約4-6毫米左右,裡面具有很多細小的種子。
『肆』 捕蠅草的簡單介紹
形態特徵:捕蠅草的莖部短細,葉片邊緣生長著規則的小刺。 捕食方式:葉片分泌蜜汁吸引昆蟲,等獵物靠近後,雙葉閉合將其夾住並消化。 生長環境:偏好在水分充足、水質潔凈的酸性環境下生長。 植物特性:捕蠅草無毒且變種較多。
1、形態特徵
捕蠅草原產於北美洲,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部短小纖細,葉片形似貝殼,顏色為白色或者深紅色,邊緣處生長著規則的小刺,連接莖的一端泛白,而且植株會在每年夏季綻放白色的花朵。
2、捕食方法
捕蠅草是一種稀有的肉食植物,在捕食獵物的過程中,葉片會分泌出含信息素的汁液吸引昆蟲等獵物,等獵物靠近後,雙葉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緊,葉緣小刺有規律的閉合,使其無法動彈,再分泌出粘液將獵物消耗,從而獲得養分。
3、生長環境
捕蠅草偏好在水分充足、水質潔凈的酸性環境下生長,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繁殖力極高,當果實成熟後會包含十幾顆種子,而且夏季植株會大量捕食儲存養分,以供來年開花使用。
4、植物特性
捕蠅草雖然是肉食植物,但其本身無毒,對人體沒有損害,也不會散發出異常氣味,可以作為觀賞性盆栽養在室內,而且捕蠅草的變種較多,目前常見的有男爵、齒狀捕蠅草、B52捕蠅草等。
『伍』 捕蠅草的特點
捕蠅草屬於維管植物的一種,擁有完整的根、莖、葉、花朵和種子。它的葉片是最主要並且明顯的部位,擁有捕食昆蟲的功能,外觀明顯的刺毛和紅色的無柄腺部位,樣貌好似張牙利爪的血盆大口。
■根和莖
捕蠅草的根比較短並且不發達,主要的功能是吸取水份。它的莖也比正常的一般植物小,連接葉柄並不明顯,不過在生長過程之中地下會發育出鱗莖,鱗莖屬於演化過的一種變態莖
■葉子
捕蠅草的葉子是由中心部位生長出來,屬於輪生的葉子,顯連座狀以叢生的形態生長。中央長出來扁平或者細線狀好似翅膀形狀的是屬於葉病的部分,原生種的葉病是扁平如葉片一般,因為反而像是葉子,所以也稱作假葉。葉病的末端帶有一個捕蟲夾,這才是會捕捉昆蟲的葉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許多的無柄腺,一般是紅色或則橙色,越接近葉綠的地方的無柄腺就越少,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來分解昆蟲或則吸收昆蟲的養分的部位。葉綠長有齒狀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會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蟲掙脫和葉瓣粘合。這種的葉子擁有捕捉昆蟲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的模樣,屬於變態葉中的《捕蟲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