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色諾芬生活在哪個時期

色諾芬生活在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2-09-28 21:27:05

A. 色諾芬一生都有哪些文學作品

色諾芬(約公元前430~前355年)是修昔底德之後最有成就的歷史學家。其著作內容涉及歷史、哲學、政治、色諾芬經濟等各個方面;同時在古希臘歷史學家中,色諾芬也比其他人更多地關注社會經濟生活,並頗有文采。

色諾芬出生於雅典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曾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在政治上,色諾芬反對民主制度,推崇斯巴達的寡頭政治。公元前404年雅典「三十僭主」當政時期,他曾參加僭主政權的騎兵隊。雅典民主政權恢復後的公元前401年春天他到小亞細亞參加了波斯王小居魯士反對其兄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戰爭。小居魯士陣亡後,色諾芬成了受小居魯士招募的希臘僱傭軍的領袖,率領這支隊伍歷盡艱辛到達色雷斯。公元前399年,他率部投向斯巴達方面,以後隨斯巴達王在小亞細亞進行反對波斯的戰爭。科林斯戰爭期間,色諾芬又和斯巴達一起參加反對雅典的戰役,被雅典公民大會判處終身流放。安太爾西達和約簽訂後,他定居於伯羅奔尼撒,直至老死未回雅典。

色諾芬是一位多產作家,著有《希臘史》、《長征記》、《拉西第夢人的政制》、《經濟論》、《雅典的收入》等十餘種著作,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其中《希臘史》最為重要,系統敘述了公元前411~前362年希臘城邦由盛而衰的過程,是研究古典時代希臘歷史的重要文獻之一。

色諾芬的《希臘史》試圖繼承修昔底德的未竟之業,成為《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續編,因此其著作的開篇便緊接著修昔底德一書的中斷之處。他大約逝世於公元前4世紀中葉,不僅看到了雅典的戰敗,也目睹了斯巴達的興衰和底比斯勃興,所以他的《希臘史》並未將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束視為希臘災難的終結,而將它視為新的、更大災難的開端,故他把希臘史一直敘述到公元前362年的門丁尼亞之戰。在該書的結尾處,他不無憂慮地寫道:希臘的災難並未因此戰而結束,相反,更大的混亂和災禍降臨到了希臘。

《長征記》是色諾芬所有作品中最為著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本。全書大體是色諾芬根據自己在行軍中所作的記錄整理而成。《長征記》不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對古希臘的軍事科學作出了切實的貢獻,被認為是西方第一部軍事理論的名著。

色諾芬的著作是我們研究公元前5世紀末和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希臘史的主要資料,他為我們提供了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希臘史學的發展史上,色諾芬還有一些開創性的貢獻:

首先他首創了傳記寫作體例。他寫有《回憶蘇格拉底》和《阿格西勞傳》,兩者都是以單個人物為中心,前者不太系統,但盡可能地反映了蘇格拉底生活的各個側面;後者是關於斯巴達國王亞偈西勞的傳記,偏於記述其行政和軍事方面。自此以後,回憶錄和傳記成為希臘史學著作的兩種重要體裁,普魯塔克、阿利安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他的繼承者。

其次他把經濟作為一個重要領域加以研究。他的《經濟論》、《雅典的收入》直接把國家的強大與財力的雄厚聯系起來。雖然他的理論並不完善,但畢竟邁出了難能可貴的第一步。

最後他把政治制度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並注意到它與社會結構、經濟之間的關系;這是古希臘所有學者之中比較罕見的成就。

色諾芬

B. 求古希臘人物中的任一個,對他的看法,要求3000字,急!!要原創,幫得上忙的高分懸賞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里士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亞里士多德生平】
亞里士多德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親是馬其頓王的御醫。公元前366年亞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此後20年間亞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同情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雅典。
離開學園後,亞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的統治者。亞里士多德在那裡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里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後,亞里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浦二世召喚回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亞里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里士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歷山大大帝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
盡管自己的學生已經是貴為國王,亞里士多德並沒有一直留在國王身邊,他決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教授哲學。亞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視教學方法,他反對刻板的教學方式,於是他經常帶著學生在花園林蔭大道上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哲理,因此後人把亞里士多德學派稱作「逍遙學派」。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亞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並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里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里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即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為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漫步的哲學」。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個教科書的作者。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和亞歷山大的關系,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一年之後,公元前322年,亞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種多年積累的疾病所造成的。關於他被毒死,或者由於無法解釋潮汐現象而跳海自殺的傳言是完全沒有史實根據的。
公元前三八四年,亞里士多德生於富拉基亞的斯塔基爾希臘移民區,這座城市是希臘的一個殖民地,與正在興起的馬其頓相鄰。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侍醫。從他的家庭情況看,他屬於奴隸主階級中的中產階層。他於公元前三六七年遷居到雅典,曾經學過醫學,還在雅典柏拉圖學院學習過很多年,成為了柏拉圖學院的積極參加者。
從十八歲到三十八歲——在雅典跟柏拉圖學習哲學的二十年,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又受教於柏拉圖,這三代師徒都是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中,亞里士多德表現的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但亞里士多德可不是個只崇拜權威,在學術上唯唯諾諾而沒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談玄理的老師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種圖書資料,勤奮鑽研,甚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有記載說,柏拉圖曾諷刺他是一個書獃子。在學院期間,亞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師有了分歧。他曾經隱喻的說過,智慧不會隨柏拉圖一起死亡。當柏拉圖到了晚年,他們師生間的分歧更大了,經常發生爭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圖去世,亞里士多德在雅典繼續呆了兩年。此後,他開始游歷各地。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聘請,擔任起太子亞歷山大的老師。當時,亞歷山大十三歲,亞里士多德四十二歲。公元前三三八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打敗了雅典、底比斯等國組成的反馬其頓的聯軍,從此稱霸希臘。次年,腓力召開全希臘會議,會議約定希臘各邦停止戰爭,建立永久同盟,由馬其頓擔任盟主。在會議上,腓力宣布,他將統帥希臘各邦聯軍,遠征波斯。至此,馬其頓實際上掌握了全希臘的軍政大權,希臘各邦已經名存實亡,成為馬其頓的附庸。
腓力於公元前三三六年被刺身亡。他的兒子、年僅二十歲的亞歷山大即位為王。公元前三三四年,亞歷山大率領馬其頓軍和希臘各邦的聯軍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他打跨了號稱百萬的波斯大軍,接著摧毀了古老的波斯帝國。一個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其領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亞——建立起來了。公元前三二三年,亞歷山大病故。這個憑著武力征服建立起來的大帝國,經過混戰,分裂成幾個獨立的王國。
就在這個時局動盪的年代裡,亞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裡一住就是二十年,即從亞歷山大出發遠征的前一年到亞歷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這段時間里,雖然馬其頓在軍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裡的反馬其頓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亞里士多德來到雅典,可能肩負有說服雅典人服從馬其頓的政治使命。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優待,除了在政治上的顯赫地位以外,他還得到了亞歷山大和各級馬其頓官僚大量的金錢、物資和土地資助。他所創辦的呂克昂學園,佔有阿波羅呂克昂神廟附近廣大的運動場和園林地區。在學園里,有當時第一流的圖書館和動植物園等。他在這里創立了自己的學派,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們習慣在花園中邊散步邊討論問題,因而得名為「逍遙派」。據說,亞歷山大為他的老師提供的研究費用,為八百金塔蘭(每塔蘭重合黃金六十磅)。亞歷山大還為他的老師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為亞里士多德收集動植物標本和其他資料。
事實上,亞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實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對一百五十八種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這項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沒有一批助手的協助,是不可能做完的。當亞歷山大去世的消息傳到雅典時,那裡立刻掀起了反馬其頓的狂潮,雅典人攻擊亞里士多德,並判他為不敬神罪,當年蘇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處死刑的。但亞里士多德最終逃出了雅典,第二年,因身染重病離開人世,終年六十三歲。

主要觀點及主要思想
亞里士多德把科學分為:(1)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2)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3)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一)哲學方面
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就像是現在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只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當這只雞死時,「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雞的物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制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里士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當然,他也犯錯誤,但次數很少。

(二)天文學方面
亞里士多德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的實體,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地球上的物質是由水氣火土四種元素組成,天體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

(三)物理學方面
亞里士多德反對原子論;不承認有真空存在;他還認為物體只有在外力推動下才運動,外力停止,運動也就停止;還認為作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重的比輕的落得快(此結論後被伽利略推翻)!
1. 地上世界由土、水、氣、火,四大元素組成。其中每種元素都代表四種基本特性(干、濕、冷、熱)中兩種特性的組合。土=干+冷;水=濕+冷;氣=濕+熱;火=干+熱。
2. 天上世界由以太組成(行星等)。
在物理學的力學上,亞里斯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卻是他所犯的錯誤。亞里斯多德提出的假設是「凡是運動的物體,一定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是建立在日常經驗上。若你看到一個東西在移動,你就會尋找一個推動它的東西(像是我們的手、身體)。當沒什麼東西推它時,它就會停止移動,是一個推著一個,不能無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動者」,中古世紀的基督教說「第一推動者」 就是指上帝,並將亞里斯多德的學說,與基督教教義結合。這樣的結合讓亞里斯多德的學說成為權威學說,一直到了牛頓手裡,才建立正確的力學學說。另外,亞里斯多德又認為較重物體的下墜速度會比較輕物體的快,這個錯誤觀點要到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從比薩塔上擲下兩個不同重量圓球的實驗中才被推翻。
還有亞里士多德認為白色是一種再純不過的光,而平常我們所見到的各種顏色是因為某種原因而發生變化的光,是不純凈的,這種結論直到17世紀大家對這一種結論堅信不移,為了驗證之一觀點,牛頓把一個三棱鏡放在陽光下,陽光透過三棱鏡後形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光帶照射在光屏上,牛頓得到了跟人們原先一直認為正確的觀點完全相反的結論:白光是由這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這七種光才是純凈的。

(四)生物學方面
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進行了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鯨魚是胎生的,還考察了小雞胚胎的發育過程。
在達爾文之前沒有一個人比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對我們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貢獻更多。他的生物學知識很廣博,知識來源也很廣泛。他在少年時期曾當過醫師的學徒,後來又在勒斯波斯島居住過三年,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海洋生物。生物學史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得從亞里士多德開始。他是將生物學分門別類的一第一個人,並為之寫出了專門著作(如動物分類,動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發現了比較法的啟發意義並理所當然地被尊稱為比較法的創始人。他也是詳細敘述很多種動物生活史的第一個人。他寫出了關於生殖生物學和生活史的第一本書。他特別注意生物多樣性現象以及動植物之間的區別的意義。雖然他沒有提出正式的分類(法),但是他按一定的標准對動物進行了分類,而且他對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比兩千年後林奈的分類更合理。在生理學上他大都採用了傳統觀點因而並不出色。和他的前輩比較起來,他是一個堅定的經驗主義者。他的推論總是植根於他過去的觀察。他在《動物繁殖》(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760b28)一文中曾明確表示從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識)是首位的,超過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在這一方面他和經院哲學家中的亞里士多德派完全不同,後者認為單憑推論就能推論出一切問題。
亞里士多德的顯著特點是追究原因,他並不滿足於僅僅提出「怎樣」的問題,而且還提出「為什麼」的問題,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為什麼有機體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完整的成體?為什麼生物界中目的導向的活動和行為如此之多?他清楚地了解僅僅構成軀體的原材料並不具備發展成復雜有機體的能力。必然有某種額外的東西存在,他稱之為eidos。和柏拉圖所下的定義完全不同,亞里士多德的eidos是程序目的性原則,在他的思想中這詞所表示的意思和現代生物學家的遺傳程序所表達的完全一樣。和柏拉圖相反,柏拉圖認定有一種外在的力量用來解釋自然界的秩序,特別是它的趨向於復雜化和達到目標的傾向,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質而行動,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作用過程或過程的表現。由於任何過程都有目的,所以他認為對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亞里士多德來說,一切結構和生物性活動都有其生物學意義,或者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有其適應意義。亞里士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釋這些意義。亞里士多德的「為什麼」問題在生物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為什麼?」是進化生物學家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

關於世界的起源和性質有四種設想:(1)持續時間短的靜止世界(猶太-基督教創造的世界);(2)持續時間無限的靜止世界(亞里士多德的世界觀);(3)循環變化的世界,鼎盛時期與衰敗時期交相更替;(4)逐漸進化的世界(拉馬克,達爾文的觀點)。亞里士多德堅信世界基本完美無缺從而排除了進化的觀點。亞里士多德的先進思想只是近幾十年才得到充分肯定。他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之所以聲名狼籍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托馬斯主義者奉他為他們的權威哲學家,後來當經院哲學聲譽掃地時,亞里士多德也就自然地跟著倒了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六,十七世紀科學革命時期中幾乎全部著重點都放在物理科學上。由於亞里士多德發展了著名的生物學哲學,同時不幸地認為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可以同樣看待,人們便將他的生物學思想引用於物理學和宇宙學。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可悲的後果,正如十六、十七、十八世紀中培根,笛卡爾以及許多其它學者一再指責的那樣。考慮到亞里士多德的大部分研究是如此出色,如此富有創造性,這些學者對他的百般非難與嘲諷真是難以令人理解。隨著生物科學從物理科學中解放出來的程度,現代對亞里士多德的重要性的重新評價也隨之增長。只是當現在對生物有機體的雙重性充分認識了之後才領悟到生長發育和功能的設計藍圖——遺傳程序就相當於亞里士多德所假定的造型因素。

幾百年來哲學界和物理學界一直對亞里士多德這樣的一些博物學家的意見充耳不聞,這些博物學家認為為了從蛙卵形成青蛙,從雞蛋變成雞,就必需要有比物理學定律更多的一些東西(Mayr,1976)。這並不需要任何精靈妖魔,所需要的只是承認復雜的生物系統是具有三十多億年歷史的遺傳程序的產物。般有什麼東西比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遵從同一法則的荒誕說法更能引起消耗無謂精力的爭論。現在還沒有跡象表明這種見識已經波及到大多數哲學家,不過在生物學家中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一點。希臘的三種生物學傳統在亞里士多德之後仍然繼續流行。博物學,特別是植物的描述和分類在TheophrastusS和Dioscorides的著作中達到了新的高度,而Pliny(公元23-79)則對動物學感興趣,是一位網路全書式的編纂者。生物醫學傳統到蓋論(Galen,公元131~200)時達到高峰,他的影響一直持續到19世紀。亞里士多德以後的哲學界中,在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噶學派之間產生了分化。伊壁鳩魯(公元前342—271)及其學派以德謨克利特的觀點為依據,認為萬物都由不變的原子構成,原子不停地旋轉並隨機地相互碰撞。伊壁鳩魯對生物和非生物世界作出了深思熟慮的唯物主義解釋,認為一切事物都經由自然原因發生。就地看來生命是由於無生命物質運動的結果。生命如何表現則取決於構型合適的原子如何裝配,他的這種解釋是非常現代化的。Lucretius(公元前99-55)是他的追隨者之一,也是一位同樣毫不妥協的原子論唯物主義者。他們兩人都反對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論思想。Lucretius提出了一種理由充分的論點來反對設計概念。此外他還發表過一些論點,這些論點在十八、十九世紀又一再被提及。然而他在批評某些原子論者時又極力為亞里士多德辯護,這些原子論者認為通過水與火的偶然相互作用可以產生獅子和橡樹。在這個方面,蓋倫同意他的意見。
伊壁鳩魯學派的論點主要是針對斯多噶學派的,後者支持泛神論(多神論)並深信世界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而被設計創造出來的。按照他們的意見,哲學的目的是認識和了解世界的秩序,後來自然神學就導源於斯多噶學派。斯多噶學派不承認機遇是世界的因素之一;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有目的,決定論的。他們是嚴格的人類中心論者,十分強調有智慧的人類和由本能驅使的動物之間的區別(Pohlenz,1948)。
Lucretius和蓋倫以後一直到文藝復興,生物學中並沒有出現真正有意義的事態。就我所知阿拉伯人對生物學沒有作出重要貢獻,即使有兩位著名的,對生物學極感興趣的阿拉伯學者Avicenna(980—1037)和Aberrhos(Ibn Rosh,1120-1198)也是如此。不過,通過阿拉伯人的翻譯才使得西方世界重新認識亞里士多德,這可能是阿拉伯人對生物學史所作出的最偉大貢獻,其它的貢獻則是更間接的。希臘人是偉大的思想家,但並不重視實驗。(Regenbogen,1931)。與之相反,阿拉伯人是偉大的實驗家,甚至可以說他們奠定了以後興起的實驗科學的基礎。然而通向這最後目標的路程極為曲折,冶金術就是最重要的中間站。

(五)邏輯學及數學方面
亞里士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系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范疇。亞里士多德把他的發現運用到科學理論上來。作為例證,他選擇了數學學科,特別是幾何學,因為幾何學當時已經從泰勒斯想對土地測量的經驗規則給予合理說明的早期試驗階段,過渡到後來的具有比較完備的演繹形式的階段。但是,邏輯學的三段論法對實驗科學確實毫無用處的。因為實驗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是發現,而不是從公認的前提得到形式證明。從元素不能再分割為更簡單的物體的前提出發,在1890年未嘗不可提出一個正確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運用這個前提就會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經改變,「元素」一詞的意義也就改變了。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證明三段論是沒用的,也不能就此認定現代物理學是錯誤的。幸運的是,現代的實驗家並不再為邏輯形式而耗費心神了,但希臘和中古時代的科學界卻在亞里士多德的權威下,運用演繹法把許多錯誤的權威說成是絕對正確的,並用欺騙性的邏輯形式進行了許多錯誤的推論。

(六)教育方面
亞里士多德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家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在教學方法上,亞里士多德重視練習與實踐的作用。如在音樂教學中,他經常安排兒童登台演奏,現場體驗,熟練技術,提高水平。在師生關繫上,亞里士多德不是對導師一味言聽計從,唯唯諾諾,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思考、堅持真理、勇於挑戰。他那「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品格,鼓舞著他把柏拉圖建立起來的教學理論推進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亞里士多德的教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論、認識論及其對於兒童身心發展考察的基礎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慾望等,二是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思維、理解、認識等。他認為在人的認識過程中,靈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覺和思考。靈魂藉助於感覺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覺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從而承認感覺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認為感覺在這里只起到一種誘發的作用,真理和知識只有通過理性的思考才能獲得。因此,亞里士多德的教學目的是發展靈魂高級部分的理性。
亞里士多德為其哲學學校設立了「網路全書」式的課程。他主張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且在不同時期各有所側重。幼兒期以身體發展(體育)為主;少年期以音樂教育為核心、以德、智、美為主要內容;高年級要學習文法、修辭、詩歌、文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以及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學科。但不管怎樣,重心都應放在發展學生的智力上。他特別強調音樂在培養兒童一般修養上的作用。認為音樂具有娛樂、陶冶性情、涵養理性三種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煉心智、塑造性格、激盪心靈,進而通過沉思進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體育教學中,他不同意教師只讓學生進行嚴酷甚至痛苦的訓練,要教「簡便的體操」和「輕巧的武藝」,著重於讓兒童身體正常發展。

(七)政治方面
《政治學》是古希臘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學論著。成書於公元前326年。中譯本由吳頌皋、吳旭初據英國B.喬維特英譯本(1921年修訂版)譯出,商務印書館於1934年出版。1965年8月商務印書館出版吳壽彭譯本。全書在對100多個城邦政制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從人是天然的政治動物這一前提出發,系統論述了什麼是對公民最好的國家。全書共8卷103章,按內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討城邦、政體等基本理論。認為城邦是至高而廣涵的一種社會團體,追求最高最廣的善業。人類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經家庭、村坊而組成城邦。政體按其宗旨及最高統治權執行者的人數,分為正宗與變態兩大類。前者為君主、貴族、共和3種,後者為僭主、寡頭、平民3種。②第2卷,批駁取消私有財產和家庭的主張,評析當時的各種政制。③第4、5、6卷,論述現實中的平民、寡頭、共和等政體的具體形態、變革原因及其防範措施,提出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體是最穩定的政體。④第7、8卷,論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問題。《政治學》被公認為西方傳統政治學的開創之作。它所建立的體系和一系列政治觀點,對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

C. 色諾芬的一生是怎樣的

色諾芬(約公元前430~前355年)是修昔底德之後最有成就的歷史學家。其著作內容涉及歷史、哲學、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同時在古希臘歷史學家中,色諾芬也比其他人更多地關注社會經濟生活,並頗有文采。

色諾芬出生於雅典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曾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在政治上,色諾芬反對民主制度,推崇斯巴達的寡頭政治。公元前404年雅典「三十僭主」當政時期,他曾參加僭主政權的騎兵隊。雅典民主政權恢復後的公元前401年春天他到小亞細亞參加了波斯王小居魯士反對其兄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戰爭。小居魯士陣亡後,色諾芬成了受小居魯士招募的希臘僱傭軍的領袖,率領這支隊伍歷盡艱辛到達色雷斯。公元前399年,他率部投向斯巴達方面,以後隨斯巴達王在小亞細亞進行反對波斯的戰爭。科林斯戰爭期間,色諾芬又和斯巴達一起參加反對雅典的戰役,被雅典公民大會判處終身流放。安太爾西達和約簽訂後,他定居於伯羅奔尼撒,直至老死未回雅典。

D. 色諾芬對希臘史學發展史上有什麼貢獻

色諾芬的著作是我們研究公元前5世紀末和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希臘史的主要資料,他為我們提供了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希臘史學的發展史上,色諾芬還有一些開創性的貢獻:

首先他首創了傳記寫作體例。他寫有《回憶蘇格拉底》和《阿格西勞傳》,兩者都是以單個人物為中心,前者不太系統,但盡可能地反映了蘇格拉底生活的各個側面;後者是關於斯巴達國王亞偈西勞的傳記,偏於記述其行政和軍事方面。自此以後,回憶錄和傳記成為希臘史學著作的兩種重要體裁,普魯塔克、阿利安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他的繼承者。

其次他把經濟作為一個重要領域加以研究。他的《經濟論》、《雅典的收入》直接把國家的強大與財力的雄厚聯系起來。雖然他的理論並不完善,但畢竟邁出了難能可貴的第一步。最後他把政治制度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並注意到它與社會結構、經濟之間的關系;這是古希臘所有學者之中比較罕見的成就。

E. 關於色諾芬的人生經歷介紹

色諾芬出生於雅典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曾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在政治上,色諾芬反對民主制度,推崇斯巴達的寡頭政治。公元前404年雅典「三十僭主」當政時期,他曾參加僭主政權的騎兵隊。雅典民主政權恢復後的公元前401年春天他到小亞細亞參加了波斯王小居魯士反對其兄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戰爭。小居魯士陣亡後,色諾芬成了受小居魯士招募的希臘僱傭軍的領袖,率領這支隊伍歷盡艱辛到達色雷斯。公元前399年,他率部投向斯巴達方面,以後隨斯巴達王在小亞細亞進行反對波斯的戰爭。科林斯戰爭期間,色諾芬又和斯巴達一起參加反對雅典的戰役,被雅典公民大會判處終身流放。安太爾西達和約簽訂後,他定居於伯羅奔尼撒,直至老死未回雅典。

F. 請問有誰能介紹一下色諾芬的生平和他的一些哲學思想

色諾芬(Xenophon, 公元前427-前355),古希臘歷史學家、作家。雅典人。蘇格拉底的弟子。公元前401年參加希臘僱傭軍助小居魯士(Kurush,約前424-前401)爭奪波斯王位,未遂,次年率軍而返。前396年投身斯巴達,被母邦判處終身放逐。著有《遠征記》、《希臘史》(修昔底德《伯羅尼撒戰爭史》之續編,敘事始於前411年,止於前362年)以及《回憶蘇格拉底》等。

色諾芬是個多產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以下幾種:

⑴《希臘史》(Hellenica)7卷。

色諾芬是抱著續補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羅奔尼撒戰爭史》("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的目的開始寫作史學著作的。這部《希臘史》所敘的史事始於公元前411年,而且恰好從修昔底德斷筆的句子開始銜接,止於公元前362年的曼提尼亞戰役。

由於色諾芬本人就是一位活躍於當時的政治家,對那個時期希臘各邦的各種事務比較熟悉,有許多甚至是親身所經歷的,因此該書所記載的史實比較可靠,為後人研究公元前5世紀末和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的希臘歷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文獻資料。在這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忒拜和斯巴達爭霸的經過、以及希臘各邦在長期的戰爭中互相削弱的情形。

這部《希臘史》的前後體例不太一致。在第1卷中,色諾芬嚴格地按照修昔底德的編年順序敘述史事、一直寫到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束,文筆也顯得有些拘謹。從第2卷開始,他的敘述開始生動起來,涉及的內容也顯得豐富多彩。另外,色諾芬在書中也採用了記載演說辭的方法,試圖通過歷史人物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來顯示其性格。由於他與當時的許多風雲人物都有交往,因此該書中的許多篇章帶有回憶錄的性質,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總的說來,色諾芬無論在治學態度上、還是在取得的成就上,都難以與修昔底德和希羅多德相比。他對歷史事件及其因果關系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也缺乏修昔底德那種科學的批判態度和求實精神。他相信神讖、夢兆和預言,相信人世間萬事萬物都受著神意的干預。同時,該書還明顯地反映出色諾芬袒護斯巴達的傾向,從而開辟了西方史學中的一種不良風氣——為親者頌、為尊者諱,以個人的政治好惡來選擇史料和評判史實。這種風氣的出現,是與公元前5世紀晚期希臘政治領域和文化領域中虛假粉飾之風的興起相適應的,可以說是虛誇之風在史學領域里的表現。後來,這種風氣隨著古希臘城邦危機的不斷加深而繼續發展。希臘化時代出現的專為君王歌功頌德的御用史學,實際上就是這種「半歷史的」或「非歷史的」治史傾向的極端表現形式。

⑵《遠征記》(Anabasis)

這是色諾芬最出色、流傳最廣泛的著作,是根據他率領那支希臘僱傭軍歷盡艱辛、從波斯回到希臘的悲壯經歷而寫成的。雖然他在書中對自己的作用做了誇張描寫,但是它為後人提供了有關希臘僱傭軍與波斯帝國的許多真實細節,而且還記錄了僱傭軍所經過的地區的地理風貌和人情習俗,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另外,此書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軍事教科書,向後人提供了古代希臘人的用兵之道及其實際戰例,對後來的希臘兵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一直延續到現在。據說馬其頓的亞力山大在同波斯帝國軍隊決戰時,就曾利用過此書。

這部《遠征記》既為色諾芬贏得了軍事家的英名,也為他贏得了文人的盛譽。他以逼真的手法描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使之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戲劇性感染力,從而成為古希臘文的範文之一。

⑶《斯巴達政體論》"Constitution of Sparta"(又名《拉西第夢的政制》"Constitution of Lacedaemon")

這是一部政治制度史著作。色諾芬在書中把斯巴達的政治制度理想化,備加贊賞;同時他也對斯巴達的教育制度和立法制度進行了美化。書中雖然摻雜了許多個人成見,但也為後人研究斯巴達的政治史和社會史提供了豐富的具體史料。

⑷《居魯士的教育》(Cyropadia)

這是一部類似於「烏托邦」式的政治著作,也有人說它是一部「哲學小說」。實際上,色諾芬通過敘述居魯士的性格、品德和生平事跡,提出了他自己理想中的培養政治家的方式,同時也闡發了他自己的濟世方略。他主張:統治者要聰明正直,要成為「哲人王者」;臣民則必須各安其業,忠於職守;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整個社會的安寧和繁榮。這種奴隸主貴族式的政治理想,其實在其同學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中被闡述得更加清楚。

⑸《回憶蘇格拉底》(Memorabilia)

這是色諾芬為其師蘇格拉底寫的一部回憶錄。他在書中對蘇格拉底的學問、道德和石破天驚的口才做了相當逼真的描述。雖然他對蘇格拉底的學說和思想的理解比較浮淺,遠不及柏拉圖的同類著作來得深刻,但是此書對研究古希臘哲學史和古希臘社會史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⑹《阿格西拉於斯傳》(Agesilaus)

這是色諾芬為了憑吊他的已故好友、斯巴達國王阿格西拉於斯而寫的一部傳記。他感激阿格西拉於斯的知遇之恩,對傳主贊賞備至。此書不僅為研究斯巴達社會史保存了不可多得的史料,而且與伊索格拉底的《艾瓦格拉斯》一起草創了西方史學編纂中的傳記體裁。

⑺《經濟論》(Oeconomicus or Economics,亦譯《家政論》)和《論稅收》

這兩部著作是現今流傳下來的古希臘最早的經濟專著,集中反映了色諾芬的經濟思想和對經濟活動的主張。

《經濟論》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全書共分為兩大部分。在第1部分中,色諾芬借蘇格拉底之口闡述了農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認為農業是國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希臘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職業;然後又討論了人們應當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好自己的家產。在第二部分中,色諾芬提出:主持家務是婦女的天職,家政訓練應該成為女子教育中的特別項目。總的看來,色諾芬擁護自然經濟,反對雅典所採取的發展商業和貨幣經濟的方針。他根據奴隸制自然經濟的要求,確定了奴隸主的經濟任務,主張把奴隸主的家庭經濟管理辟為一門專門學問。

《論稅收》是色諾芬晚年的作品。它主要討論了如何改進雅典的稅收制度的問題,主張要在不增加稅收的前提下維持雅典的財政平衡。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些當時雅典的財政狀況。

▲色諾芬一生經歷豐富、著述眾多。但是長期以來,西方史學界和學術界對他在西方史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卻評價不高。英國史學家約翰·布瑞在他的《古希臘的歷史學家》一書中,曾這樣說過:「色諾芬在史學領域和哲學領域中,都是一個淺嘗者┄┄,他略有文才,寫過多種多樣的著作。只有把那些著作加在一起,才使他在希臘文苑中佔有一席之地。實際上他的才智是平庸的,不能深入地觀察到事物的本質。如果他生活在現在,也許是個第一流的新聞記者┄┄。就史學方面而言,他的真正貢獻是寫了一些回憶錄。」

我們認為:盡管色諾芬在研究和理解歷史的深度上不及修昔底德和希羅多德,但是在觀察和表現歷史的廣度上卻有他自己的特點:角度新、視野寬。與此同時,公元前5世紀末至4世紀初的希臘史事,主要是靠他的記載才流傳下來的。因此,色諾芬在西方史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是不容抹殺的,也有人把他和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並舉,稱他們為「古希臘3大史學家」。

色諾芬的史學特點和貢獻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① 擴充了歷史著作的記述范圍。

色諾芬博識善文,他的著作涉及到政治、哲學、軍事、經濟等諸多領域,成為後人綜合研究古希臘社會的必讀文獻。

② 草創了以人敘史的新體裁。

色諾芬在《希臘史》中就非常注意集中敘述歷史人物的活動。他的《阿格西拉於斯傳》和《居魯士的教育》等著作,更是初步形成了比較典型的傳記體體裁。後來,古希臘的史學家們開始逐步把傳記作為史學著作的一種形式,認識到敘述歷史人物事跡的重要性,最後終於達到了普魯塔克《名人傳》那樣的高峰。

③ 重視經濟生活。

色諾芬比當時的任何一個史學家都要重視人們的經濟生活以及經濟因素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2部經濟專著中,最早使用了「經濟」這個詞彙,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奴隸主經濟理論,詳細地記述了古希臘城邦的經濟事務,為後人研究和了解古希臘的社會歷史提供了方便。馬克思在《資本論》的第1卷中,為了說明古希臘的社會分工情況,就大量地引用過色諾芬的著作。

閱讀全文

與色諾芬生活在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