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南人的風俗習慣
湖南人家鄉過年風俗
小年與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元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歷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二十三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衡陽及湘北地區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地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風俗。據說,灶王爺二十三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將灶台、幾案、鍋碗瓢盤打掃乾乾凈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並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禮許願,希望灶神吃了以後,不說人們的壞話。這叫「送灶神」。
春節與貼春聯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傳統節日。原在「臘日」(陰歷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歲末。春節時張貼對聯由來已久。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桃木製成的,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茶」、「郁壘」二神的名字或畫此二神像掛於門首,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語,據說我國第一副對聯是五代里後蜀的孟昶所題:「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街頭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可見,自五代以後,歡迎的祝辭,換掉了難以理解的符咒,後來,桃符為大紅紙張書寫的春聯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張貼對聯的習慣。
拜年與壓歲錢
人們通常把春節期間的訪親問友叫「拜年」,相傳古時隆冬季節有騷擾人們生活的「年」怪,「年」怪有三怕:一怕聲響,二怕紅色,三怕火光。這樣每到「年」要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放鞭炮、貼紅紙寫春聯,點起一堆篝火,等兇猛的野獸「年」跑了以後,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賀新喜」,這些傳說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習俗。
民間拜年要選日子。長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後,村裡村外互來往。」株洲、湘潭、衡陽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乾娘,初五初六團團轉,初六以後隨便行,」並有「七不出八不歸」的忌諱。邵陽等地,「初一村裡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媽。」婁底等地認為長輩到晚輩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現。拜年時,放鞭炮以示喜慶,衡陽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邵陽等地客人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前自放。
湘黔一帶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
❷ 湖南有哪些流傳已久的風俗習慣
湖南的歷史地理環境,決定了湖南特殊的民風民情和風俗習慣。湖南三面多山,只有洞庭湖和長江相連,雖然物產豐富風調雨順,但在封建社會和外界的聯系都不是特別的緊密,這里人民眾多少數民族眾多,形成了封閉式的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這些文化在長期的自己的土地上醞釀,形成了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的風俗特色。
雖然為現代化和當代化的文化潮流所沖擊,但是一些古老和傳統仍舊有著蓬勃的生命力!
❸ 湖南有哪些風俗
1、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打銅鑼》、《補鍋》、《劉海砍樵》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08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過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四,舉家休息聚餐,稱「小孩子過年」。家家籌備年貨,作豆腐,殺年豬,送年節,備點心,炒旱茶,寫春聯,扎燈籠,忙得不亦樂乎。
3、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會在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叫「年財佬」。男女老幼圍爐共話,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豬腳燉蘿卜,歡坐待旦,叫「守歲」。所謂「有錢無錢,蘿卜過年」。
4、大年初一民間的講究、禁忌頗多。有的於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宇,在當眼處貼「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誦之,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出天行時,觀風向天色,卜來年收成。
5、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點燭於灶台屋角,戶戶煮食元宵縮,頑童則持彩燈相戲。農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意在除蟲,祈求豐收。
❹ 湖南的風俗有哪些
湖南風俗:方言文化、節日文化、嫁娶文化、飲食文化。
1、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內的方言,其中漢語方言包括湘語、西南官話、贛語、客語,另外還有湘南土話、鄉話這些尚未確定歸屬的方言。湖南的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有苗語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語的龍山土話、保靖土話、孟茲話、侗語、勉語以及壯語。
2、節日文化:湖南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全國56個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內生活。湖南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東的邊遠地區,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3、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漢族、土家族、苗族、瑤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個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漢、苗、土家、侗、瑤、回、壯、白族等9個民族,世居少數民族大多數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東山區。土家族婚禮別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時要唱「哭嫁歌」,送親時姑娘和母親唱「發轎歌」,新婚夫婦進了洞房,歌手就唱「賀喜歌」和「拜客歌」。
4、飲食文化: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菜。是漢族飲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❺ 湖南風俗
方言文化、節日文化、嫁娶文化、飲食文化。1、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內的方言,其中漢語方言包括湘語、西南官話、贛語、客語,另外還有湘南土話、鄉話這些尚未確定歸屬的方言。湖南的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有苗語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語的龍山土話、保靖土話、孟茲話、侗語、勉語以及壯語。
方言文化、節日文化、嫁娶文化、飲食文化。
1、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內的方言,其中漢語方言包括湘語、西南官話、贛語、客語,另外還有湘南土話、鄉話這些尚未確定歸屬的方言。湖南的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有苗語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語的龍山土話、保靖土話、孟茲話、侗語、勉語以及壯語。
2、節日文化:湖南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全國56個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內生活。湖南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東的邊遠地區,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3、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漢族、土家族、苗族、瑤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個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漢、苗、土家、侗、瑤、回、壯、白族等9個民族,世居少數民族大多數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東山區。土家族婚禮別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時要唱「哭嫁歌」,送親時姑娘和母親唱「發轎歌」,新婚夫婦進了洞房,歌手就唱「賀喜歌」和「拜客歌」。
4、飲食文化: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菜。是漢族飲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