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數學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生活,「數學學習更離不開生活」。根據兒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學的規律,要想讓學生學習的輕松,知識掌握的牢固,只有讓數學學習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再加之與生活緊密聯系,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
成功的教學經驗啟迪著每位教師,數學教學中若能把「純粹」的數學知識與學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體的材料相聯系,這樣就有利於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索新知的慾望。
(1)從生活到數學這門課程學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因為孩子們能夠親自動手參與實驗,所以他們會對這樣的課抱興趣,並快樂地學習。但是,想要在頭腦中形成固定的概念,僅僅依靠這一兩次操作還是很困難。
也就是說,在課堂上使用各種定量容器進行測量的時候,孩子們會對毫升、分升以及公升的單位形成一定的概念,但當眼前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把握起來就又變得困難了。
因此,當黑板上出現「3公升5分升等於多少分升?」這樣的單位換算的問題時,孩子們就會感覺十分棘手。
Ⅱ 生活中的數學論文
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之一。下面是關於生活中的數學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最近,我們學習了圓柱、圓錐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式。我認真學習了課內知識,並做了一些課外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綜合學習和練習情況,我對相關知識進行了總結和歸納: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線六個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個長方形形狀的紙捲成圓柱的形狀,然後算圓柱的最大體積。例如:一個長12,56米、寬9。42米的長方形,捲成一個圓柱,重疊部分忽略不計,求圓柱的最大體積。這種題目有兩種可能,以長為圓形或以寬為圓形。因此,要把這兩種可能都算出來,然後比較。這種題目要注意的是:必須看清楚是用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捲成圓形。
二是轉。就是把一個長方形的紙,延一條邊旋轉3600,求所得形狀的體積或面積。舉個例子:一個長方形長8厘米,寬5厘米,以長為軸旋轉一周,算得到的形狀的體積。一個長方形的紙,旋轉一周得到的形狀是圓柱體,然後利用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這種題目要注意是用什麼形狀的紙旋轉的。
三是削。就是一種形狀的物體,按一定規則消除一些部分,計算剩下形狀的體積或表面積,這種題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計算出來,不能偷懶只計算一種。
四是鑄。就是把一種形狀的物體融化成液體,然後重新澆鑄成另一個形狀的物體。這種題目要抓住形狀雖然變化,但體積不會這一關鍵點來考慮。
五是增。就是在一種形狀上再繼續增加一種形狀。這種題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種形狀切成幾段,然後告訴你增加了什麼,增加了多少,讓你計算原理的,這種題目要看清楚是怎麼切的,切了以後有什麼變化,面積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對近期學習內容的總結和思考,大家說數學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滿趣味呢?
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之一。新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於學生生活實踐並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雲→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並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時,學生對於「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裡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28-96=128-100+4,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4 難以理解。我便設計了一個「買東西找零錢」的生活實際:我要過生日了,媽媽帶了128元錢去商店買一個96元的布娃娃准備送給我。媽媽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28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4元,(應加上4元)。所以,多減去的4應該加上。
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通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為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
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2、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為什麼?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
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數、教師平均年齡,附近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學生在互相協作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哦。
一天,我的家人帶著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興奮。
進入後,逛了一段時間,我們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區時,奶奶問我需不需要些什麼文具。我走到貨架前看了看……
到了收銀台,我們一共買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衛生紙,一包4。5元;一支自動鉛筆,一支2。5元;三支鋼筆,一支5。5元。
突然,在結賬後,我的爺爺問我:「你最近不是學了關於小數的知識么?能不能先用筆算出今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能,怎麼不能?一定不會錯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說干就干。我拿了一張超市的廣告紙,再拿出隨身攜帶的筆,立即在空白處算了起來。
我的思路是這樣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衛生紙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來算便行了;自動鉛筆只有一支,在最後時加上便可以了;還有三支鋼筆,也用乘法來算。
於是,我算了起來。我先用4×18。5=74元(老師說過,整數乘一位小數等於一位小數,但如果兩數末尾相乘的得數末尾是零,那麼結果就是整數)算出洗衣液的總價;接著,用10×4。5=45元(一個小數乘10,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是這道算式的結果)算出衛生紙的總價;然後,又用3×5。5=16。5元算出鋼筆的總價。今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都算出來了,該算一共花的錢了。一道綜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講小數加法時,老師特別強調過,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錢。
當我把紙遞給爺爺並講了我的思路後,他直誇我聰明,我也樂開了花。
我真誠地對大家說:「你們也好好學數學吧,難道不會受益終生么?」我想:學數學,真有用啊,我以後肯定會好好學數學的!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比比皆是,我們平時走路、乘車、購物……等,其中都包含著數學問題和知識,只要注意觀察就能發現,連航空、航海、航天都與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數學可以鍛煉我們的思維體操,我們不僅能從數學中學到知識,還能從數學中找到一些樂趣。
在我過去的記憶中,發生過有關數學的趣事。有一天在奶奶家,當時有爺爺、奶奶、姐姐和我共四個人在看電視,奶奶到廚房拿來洗好的三個蘋果說:「只有這三個,你們一人一個吧。」爺爺說:「那怎麼行,叫他倆分,每人一份。」這下我傻眼啦!我說:「少一個怎麼分?姐姐說:」我來分。「她拿起刀,把每一個蘋果十字切開,切成了12塊,三塊一份,正好四份,當時我邊吃邊想,怎麼也沒想到分蘋果還有學問,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學奧數做題時有次遇到了難點,題目是:徐師傅鋸木頭鋸了五次,每段一百二十厘米,問原來這根木頭長多少厘米?看題後我想鋸五次是五段嗎?這樣理解對不對?突然想到老師教的畫圈法,於是用尺子先畫一條直線,用筆在直線上畫五個段點,表示鋸了五次,一看是六段,用120乘6結果是720厘米,這是十我的心情很輕松自信,對老師教的線段圖解法印象深刻,非常高興。
「免費午餐」的故事,爺爺聽人講,過去有個飯店開業這天,為了吸引顧客,在門口的招牌上寫有「免費午餐」四個大字引來很多人圍觀,前面的人還看見四個大字下面有幾行小字,上寫著「答題正確免費午餐」,題目是:「飯店來了一群人,一人一碗飯,兩人一碗菜,三人一碗湯,一共用了55隻碗,飯店來了多少人?」爺爺讓我算算飯店來了多少人,我想了很久才想到人數必須被2、3整除,用能被2、3同時整除的數6試算,6人6+3+2=11不行,用12人,24+12+8=22不行,用18人,18+9+6=33也不行,用24人,24+12+8=44不對,用30,30+15+10=55對了。我終於算出來了。飯店來了30人。爺爺高興的問我:做題時你是怎麼想的?我說:求的是人數,那有一半的人呀!所以想到被2、3整除。爺爺說:這是解題的關鍵被你找到了,加上多次試驗做出來的,你可別忘啦!我說分蘋果的事我還記住那!
Ⅲ 如何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怎樣讓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數學來源於現實,教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獲得探索數學的體驗,提高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生活問題數學化。
一、引導深入生活,感受數學知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到自然、親切、易懂。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系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說:「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刮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系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挖掘現實生活素材,鞏固新知
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並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於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例如, 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加深對米、厘米的理解。如測量桌子的長度,測量床的長度,測量教室門和窗戶的寬度,測量身高等等。通過這些動手實踐活動,有效得達成了理解、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長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用。
例如:教學「線段」時可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將彎曲的道路改道,怎樣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學生在已經掌握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基礎上,教師經過引導便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有力武器;同時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切身體驗和能力。
三、開展生活實踐,讓學生體驗研究的樂趣
弗來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輸給學生。課堂上我們可以根據農村小學地方實際,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的特點來組織教學。讓課堂變成社會生活的舞台,學生們在充滿新奇的課堂中大膽地進行著創新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後,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後,我讓學生回到家裡去計算一下水缸(長方體的)、木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積,並進行比較。教學簡單的統計後,問學生統計表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能解決哪些問題?並讓學生製作一張本校各年級人數的統計表,使他們知道課本例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做到學以致用。
1.課堂中人人動手,品嘗數學的精彩
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農村教學中的資源優勢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操作緊密聯系起來,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動口交流,尋找規律和方法,實現知識的再創造,在探索交流中品嘗數學的精彩。
2、校園中人人參與,感悟數學的魅力
小學生愛玩、愛動手,教學中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學常規,利用生活特有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校園中人人參與,利用情景再現的方法,變抽象為具體,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易於接受,然後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感悟,使學生學習思維處於積極主動狀態,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例如:在相遇問題應用題教學時,我把學生帶到校園中,採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和情景再現的方法,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人人「登台」表演,把各種相關的抽象的數學術語具體化,使學生迅速理解了「相向」、「相背」、「同向」「相遇」、「速度和」等概念,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解決了數學問題,獲得新知。
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之餘設計出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數學游戲等,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習方式,從而也更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
總之,數學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師要善於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思想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並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應用到生活中去。
Ⅳ 生活數學小論文
數學是現代生活的重要部分。數學思維影響我們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數學知識對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重要。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生活數學小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提要:小學數學新課標要求,學習有用的數學,同時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數學知識來源於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活動,而積累起來的。在學習數學時,一定要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相結合,增加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 生活 運用所學知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新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來思考問題,並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實現了學以致用,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使數學走進了生活。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鍾面的認識》《圖形的認識》等,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如講故事、做游戲、看圖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更多體會到數學貼近生活。在教學"10以內各數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觀察教室里的環境布置,說說有幾扇窗、幾塊黑板、幾盞燈等,指導學生們用規范的語言表達物品的數量。又如在教學認識平均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在昨天進行的數學比賽中,一小隊9人總成績是810分,二小隊8人總成績是780分。我現在宣布:這次比賽一小隊獲勝,,二小隊的學生有的就說"老師,因為一小隊人數比我們多,當然總分就要比我們多了。就這樣算成績,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趕緊問到"那怎樣算就公平了?"......在和孩子自然的對話中,引出了平均數、真正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讓孩子們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類似的與生活相貼近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用處真大,實現了學習由被動向主動的轉化。
二、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如在學習"認位置"後,回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卧室,並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內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然後說給爸爸媽媽聽。觀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圍、村莊周圍都有些什麼,到學校後,和小夥伴交流。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為什麼?又如在學習了"統計"後,問學生你准備統計什麼?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而有用的喜悅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對於這一點,不必多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來於生活、歸於生活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重要方向。
一、數學來源於生活
數學是生活中的一分子,離開了生活這個集體,數學將是一片死海,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同樣,人類也離不開數學,離開了數學人類將無法生存。有人和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約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數學中的數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過這一天。我也採用了同樣的實驗,果然實驗後,我讓學生交流體會,他們大部分都是實驗的失敗者,因為他們在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如有的學生說,打電話、看電視、玩游戲時要用到數字,到商場買東西付錢時也要用到數字;還有的說,放學回家要知道准確的方向和位置……。為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我提倡學生寫數學日記,記錄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日記中體現著他們對數學的應用與理解。
二、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①你要去文具店買5本練習本,每本3角錢, 一共要用多少錢?②47位師生去游樂場遊玩,門票每人5元,帶250元夠不夠?③家裡要裝修,估算要用多少塊瓷磚?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與數學息息相關。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體現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它不僅包括數、式的運算,還包括推理、分析、判斷、選擇、估算、統計、繪制圖表、數據分析、及空間與圖形、優化方案等諸多方面。如設計活動方案過程中考慮的乘車路線的選擇、時間安排、人員分配、資金運用等,都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些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讓學生了解並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並具有自覺、主動地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如何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形式
1.做一做,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學會生活。
如在學習了“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互換後,我讓學生用兩種計時法記錄自己雙休日中一天的活動情況,再嘗試為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在練習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兩種計時法的聯系和區別,並且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思想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寶貴,學會珍惜時間。作為教師,應堅持提供給學生綜合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悅,逐步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並更加熱愛生活。
2.找一找,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著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從買東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數學,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如在購物是計算一下要多少錢;在玩樂時比較一下多少、遠近;在家裡統計一下家庭開支情況等,都是讓數學生活化的體現。
3.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生活。
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帶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立體幾何圖形的物體,通過分類,找出共同點以及不同點,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長方體,正方體等等的特徵了,而且能再把所學知識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訴爸爸媽媽牙膏的包裝盒是個長方體了。
另外,我使用適當的教具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也能將枯燥的數學寓於情景之中,吸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二)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語言、素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他們的特徵,選擇適當的素材,採用貼切的語言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比如講“一個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一定大於第三邊”。我就用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為什麼人人都想走近道兒,可以畫幾種走法讓學生們選,然後問他們為什麼都選那個最直接的路呢?他們會說那條路最近。為什麼它最近呢?怎麼證明呢?聯繫到學生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應用到的東西,他們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舉一反三。有學生舉這樣的例子,一條狗見到前面的骨頭總是沿直線向骨頭跑去,而不會繞幾個圈,或走曲線去吃骨頭,除非它是一條瘋狗。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悟所學習的知識。
(三)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先進的教學設備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全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象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從中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學生才會主動感悟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還要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令數學教學生活化,令數學學習充滿生機。
Ⅳ 學數學真正讓你學到了什麼
綜述:學到了改變思維方式。
我覺得學數學真正的讓我學到了很多,因為它是一種鍛煉思維能力的一門課程,所以它的效果並不是非常的明顯的,但是學數學真正讓我學到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可以改變很多東西,有很多事情可能我們用慣性思維想像不出來,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來考慮的話,我們就能夠找到突破點。
數學定義:
亞里士多德把數學定義為「數量數學」,這個定義直到18世紀。從19世紀開始,數學研究越來越嚴格,開始涉及與數量和量度無明確關系的群論和投影幾何等抽象主題,數學家和哲學家開始提出各種新的定義。這些定義中的一些強調了大量數學的演繹性質,一些強調了它的抽象性,一些強調數學中的某些話題。即使在專業人士中,對數學的定義也沒有達成共識。
Ⅵ 如何在 生活中學習數學 在數學中感受生活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僅來自於課堂,還來自於現實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銜接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如何把握數學與生活的銜接,提高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數學語言生活化,理解數學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交往中,主要是通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主要還是取決於教師的語言素質如何,尤其是在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將抽象化的數學使學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個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裡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鑒於此,教師的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徵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認識「 <」、「>」,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於號、小於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於,開口在前是大於,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區分。
又如把教學長度單位改成「長長短短」;把教學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貨員」,把比大小說成「排排隊」等等,學生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課題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
新的課程標准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遊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比如: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學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學到校需多少時間,以免遲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遊要帶多少錢,才夠回來等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如此切身的問題感受到學數學的價值所在,更是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應用意識的最佳途徑。
三、數學情境生活化,體驗數學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提供這樣的思維環境,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需要大家一起來實踐解決,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集體的共同研究,最終得出學習結論。
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徵,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選定一個建築物,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建築物,體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的變化,並用簡單的圖形畫下來。也可讓學生在方格紙畫出示意圖:假設圖書館在學校的正東方向200米處,小紅家在學校正北方向500米處,醫院在學校的正南方向1000米處,車站在學校的正西方向800米處。學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在方格紙上確定適當的單位距離,標出相對位置後,教師再及時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又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貨員」活動,讓他們在逼真的買賣中掌握、消化和應用知識。再如,相遇問題應用題教學,教師採用學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現的方法,把抽象的相關的各種數學術語讓學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數學作業生活化,運用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 ,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於課堂時間短暫,所以作業成了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創新的廣闊天地。學生適當運用課堂內容的自然延伸,能從廣闊的大千世界中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慾望,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可以測自己和父母的身高,從家到學校的路程;認識了人民幣可以用自己零用錢買所需要的東西;學習了統計知識和百分比應用題,可以去統計本校學生人數以及男女生比例;會計算圖形面積可以算一算自己家裡的面積,所用瓷磚的塊數等。
再如布置學生「觀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幾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的生活費用是多少,記錄下來,製成表格,再進行計算」,這樣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助於學生理解,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也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地交流中,學得積極、主動,思維隨之展開,興趣隨之激起。
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銜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強烈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有利於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Ⅶ 什麼是數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有什麼
引言:說起數學這個名詞,很多人都會想到數學這門學科。確實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學到更高的層次都離不開數學,那麼到底什麼是數學呢?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三、生活中的數學說起生活中的數學普遍一些的,就是加減乘除這些基本的計算了,因為這些數字都是跟錢有關的。但是實際上數學中最廣泛的應用還是在各種學科的基礎理論支撐,比如說財經中就需要運用到數學來進行計算以及報表的分析。而物理學科也是需要數學的。尤其是計算機,其實計算機的基礎就是通過各種數字的排列來表達信息的。同時數學在各種機密計算以及航天事業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
Ⅷ 大學數學心得
在大學的數學學習中,要掌握好復習的間隔;還有要多與同學交流,探討解答問題的方法,和對不同問題的意見,將更有助於拓寬思路。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學數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一直以來都覺得數學是門無用之學。給我的感覺就是好暈,好復雜!選修了大學數學這門課,網上也查閱了一些有趣的數學題目,突然間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與我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
不得不說,數學是十分有趣的。可以說,這是死中帶活的智力游戲。數學有它一定的規律性,就象自然規律一樣,你永遠也無法改變。但就是這樣,它就越困難,越有挑戰性。
數學無邊無際深奧,更是能讓人著迷 的遨遊在學海的快樂中。 數學是很深奧,但它也不是我們可望不可及的。它更擁有自 己的獨特意義。學習數學的意義為了更好的生活,初中數學吧;為了 進入工科領域工作,高中數學吧;為了謀求數學專業領域的發展,大 學數學吧數學是什麼是什麼什麼學科,公認的!我覺得是一們藝術, 就象有黃金分割才美!幾何圖形如此精緻!規律循環何等奇妙!
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題目: 有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去找工作。為了能夠勝任這第一份工作,他也自作聰明地象老闆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我剛進入社會,現在只是想好鍛煉自己,所以你就不必付我太多錢。我先干7天。第一天,你付我5角錢;第二天就付我前一天的平方倍工錢,之後依次類推。”老闆一口答應了。可到了最後一天領工資的時候,這個年輕人卻只領到了寥寥幾塊錢。年輕人很不解,老闆卻說自己已經很不錯了,多付了他好幾百天的工錢。你知道為什麼嗎? 起初看到我是一頭霧水,後面就明白了: 0.5元的平方是0.25元,0.25元的平方是0.625元„„也就是說這么一直算
下去,年輕人的工錢是一天比一天少的。自然,賺幾元錢就得好多天了。但是如果年輕人第一天要的工錢大於1元錢,那麼7天的工錢可就多得多了。 我們不得不說這個老闆是聰明的,員工的馬虎的。這么簡單的知識也會運用錯誤,導致自己吃了啞巴虧還沒辦法挽回。這么一個簡單的例子事實上就已經說明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其實數學就是在我們的身邊,之所以沒有發現它的存在,我想有時候可能還是因為它的存在及運用實在太多。
數學講究的是邏輯和准確的判斷。在一般人看來,數學又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因而很多人視其為求學路上的攔路虎,可以說這是由於我們的數學教科書講述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數學內容,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而讓數學活起來,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學生對數學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認識的深化。數學不是迷宮,它更多時候是象人生曲折的路:坎坷越多,困難越多,那麼之後的收獲就一定越大!
此時,上課鈴響了,我飛奔沖進了教室。
我酷愛文學,由於喜歡古詩文。當我感到生活無奈時,我就想到了亡國之君李煜,他曾經說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因為從詩歌中可以安慰我內心的傷痕,此時只有詩歌才能了解我,我視詩歌如知已,詩歌視我為筆友。
讀個大學不容易,十所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通過高考展翅高飛嗎?當我進入大學時,才發現大學不是我心中理想的天堂,我每天都在反復地對自己說:“大學畢業後,我們真正學到的是什麼?我覺得大學連一個高中都不如,大學招收來自世界五湖四海的學生,每個學生都來至不同的學校,在素質方面有很大的差別。一個人並不是成績好就說明他的素質高。我此時正坐在教室上數學課,教室太吵了,論紀律,不知的人還以為我們在舉行辯論賽。老師也不會管紀律,她只是把課上完就走。
自從進入這學校開始,我就通過筆試面試進入了學生會男生部。我這個部門以查衛生為主要職責。真的是很累啊!我自己就是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早上五點三十就起床去跑步,我這個部門規定的,晚上還要查寢室,至少要到十一點鍾睡覺了。進入學生會主要是想入黨,其次是鍛煉自己,堅持不容易啊!
下課鈴響了,我快步走出了教室,外面下起了大雨,還好我帶了一把雨傘,我最喜歡未雨綢繆,《左傳》里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我可以自信地對別人說:“路上自己的腳下,如果自己有決心想做任何事,世界也會為你讓路。”
轉眼間我已經進入了大三,在二年多的學習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歡笑和淚水,有成功和挫折!有人總結,在任何一個學校,平庸的大學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學生各有各的輝煌,我們不能滿足於平庸,應該以更好的方式開始新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個上午醒來。大學,是我們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地方,在此,我們應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的能力,那麼,我在這里談一談關於我在大學里的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
大學的課程比起高中來說相較於輕松,大學里的學習主要是靠自覺,除了掌握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還要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其他相關的書,查找資料,在提高自己專業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地豐富各方面的知識。如果說高中時的學習是幼兒學路由老師領著,那麼大學就是大人式的學習,我們接過學習的接力棒成為了領跑者,在這一場比賽中,可以跨欄可以搶道可以跳躍,而絕對不能在起跑線上等待老師牽著你跑。只有自主自助自信的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正如一個好的足球運動員,他不能只聽教練的意見,而應該自己進行思考,因為畢竟,在場上鏟球,搶斷,過人,射門的都是你自己。
至於學習方法,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像現在考研一樣,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輔導書才是最好的輔導書。我不是很聰明,但我知道“笨鳥先飛”,我應該屬於那種兢兢業業型,每次都早去上課,不逃課,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按時完成作業。關於學習,我覺得興趣與目是最重要的,比如數學、計算機和比較重要的科目我上課就比較專心一點,而且在課外時間還會去閱讀一些相關資料,而對於其他無關緊要的課程只是上課聽一下,做到主次分明。在此我做以簡單歸納:做好准備,提前預習,這樣在課堂上能夠比較順利的跟上老師的節奏,取得更好的聽課效果;認真聽講,做好記錄,隨堂記錄筆記有助於集中注意聽課,並且在期末備考的時候,可以有所側重,減少盲目性;定期復習,注意交流,要避免因時間過久而遺忘所造成的重復性工作,掌握好復習的間隔;還有要多與同學交流,探討解答問題的方法,和對不同問題的意見,將更有助於拓寬思路。
關於各科的課程學習我在這里談一下數學、英語和計算機的學習。數學學習,數學是一門比較重視基礎的學科,一定要把概念、公式弄清楚,一定要穩扎穩打,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英語學習,我英語基礎不是太好,但現在考研必須重新學習,英語是大學中的必修課程,大一、大二兩年一定要把英語基礎打好,打牢,打實,這絕對馬虎不得。因為大學要求過英語四級,還關繫到能否得到學位證以及就業等諸多事情。現在很多單位都要求英語四級或者六級才能有機會面試的,所以英語學習至關重要,英語的學習在平時,主要是知識的積累過程。計算機學習,由於我一直對計算機很感興趣,所以對於學習計算機就感覺要輕松一些,學院計算機課程學習的語言主要是VF,學校要求計算機必須過級,我在大一下學期學完VF課程後,大二上學期就過了計算機二級,總之,計算機作為就業時的一塊強有力的敲門磚,計算機必須學好,還有學精,平時上課要注意聽講,課後要勤上機練習,熟悉所學語言,相信只要工夫下到了,沒有不成功的。
關於大學上課還有就是如何表現自己,比如說老師會問問題,你可以舉手回答問題,這樣你不僅表現了自己而且還會增加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我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一般我不會舉手回答問題,但我會抓住一些機會來鍛煉自己,比如說大學裡面不少課程老師都會要求學生組成小組,然後做一個大作業,並且會抽出時間讓你上台用ppt做介紹。一般我會作為組長製作精美的幻燈片並上台演講,並做到切合題意,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這樣就會給老師合同學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了。
考試是學校生活里必要的一部分,要以端正的態度來面對。但是尤其重要的一點是,並不是考試才是證明我們在進步的唯一方式,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利用好時間,找准目標,努力堅持。無論什麼考試,考前的那段時間很重要,這不是“臨時抱佛腳”,我所說的是最後的整理復習,當然這一定要建立在平時的基礎上,平時能夠把老師所講的東西盡力吸收,抽空多讀一些課外書,在臨考前,把所學的要考的知識點再重新在腦子里一點一點的過一遍,算是溫習,也是查漏補缺,這是讀書考試很關鍵的一個環節,相信所有人都能做的很好。期末考試也是獎學金評選的重要指標,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期末考試的重要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學習成果。
還有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學習計劃,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有一個計劃,大到自己的學習生涯規劃,小到自己的一天什麼時刻該做什麼,這樣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學習計劃可以寫在紙上也可以記在心裡,我經常會把自己的計劃寫出來貼在寢室里牆壁上,比如說要考試,我經常會把哪一天復習什麼書和規定什麼時間完成寫在紙上,然後根據計劃完成任務,有的時候計劃時間是一個月,有的時候是一周或幾天。所以,“把簡單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簡單!”,用心做好每一次小事,日積月累,也許就將收獲富足,即時的消化學習內容,有規律有計劃地安排預習和復習,平常多積累,學得輕松而愉快。
大學里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比如說圖書館、學術論壇、網路資源等,這里我著重談一下利用網路資源,網路這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網路性、虛擬性的特點,為我們的自主學習,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目前,互聯網上學習資源中,管理方面的資源極為豐富;收費、互助、免費應有盡有;形式與內容多種多樣。比如說我在考取網路工程師、報關員、物流師、會計從業等證書時絕大部分資料是來自網路,為自己考試盲目的考試報名到胸有成竹的進考場都離不開網路資源帶來自己的豐富信息和資料,使自己在各種考試中能輕易適應。當然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不適當的選擇,會浪費精力,浪費時間,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