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珍稀野生西藏棕熊和野氂牛現身青海哈拉湖,這種動物一般生活在哪裡
青藏高原是在我國野生植物動物存活的主要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野生植物動物網路資源,有著在我國野生植物動物的寶藏之美名,那麼,青藏高原上有什麼稀有的動物呢,大家來了解一下青藏高原上的十大動物。
10.禿鷲
禿鷲在中國僅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關鍵以清除高原地區上的動物遺骸為關鍵食材,禿鷲對高原地區上生態體系的平穩有關鍵實際意義,他們視線寬闊,能以飛快的速率發覺食材,被稱作高原地區上的保潔員。
㈡ 。查題網[2/5]野氂牛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它主要分布在()自然保護區內
野氂牛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它主要分布在(B)自然保護區內。
A.喀納斯
B.阿爾金山
C.巴音布魯克
㈢ 氂牛屬於什麼動物
野氂牛 是我國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貴動物,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體型較大,肩高超過150厘米,體重達500公斤以上,全身長有蓬鬆濃密的長毛。野氂牛生活在4000-6000米高的山上。空氣稀薄、草木荒涼,長期低溫的環境造就了野氂牛頑強的性格與強壯的體質。它們攀山越嶺,腳步穩健,動作敏捷。除九、十月發情期外,雌、雄野氂牛分別結成小群而居,遇狼、雪豹等天敵時,就圍成圓圈,牛角向外,面對天敵,以保護圈內的小氂牛。
㈣ 氂牛的生長區域在什麼地方
氂牛能適應海拔3200~4800m,大氣壓68420.85~55435.28Pa,氧分壓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態環境。其胸廓發達,心肺發育指數大,心指數為0.45~0.63,肺指數為0.96~1.40。
在我國的主要分部區域在西藏和青海。 寒冷季節,氂牛胸部腹側下、粗長毛根部著生密而厚的絨毛,藉以保護胸、腹內臟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關節,以防受凍。據測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場上日放牧9.5h,氂牛日採食鮮草27.86±1.42kg。在牧草缺乏季節,利用其長而靈活的舌,舐食灌叢、落葉、根茬以及殘留在凹處的短草,極耐艱苦,並具有宜於爬山的四肢和似馬蹄鐵樣硬質蹄殼,隨處都可攀登自如。
氂牛體形防寒保暖,體軀緊湊,頸短耳小,皮厚表面積小;汗腺機能極不發達,被毛長度、細度不等且隨季節變化,體側及下部裙毛密而長,可禦寒防濕,適宜寒冷氣候。胸廓大,心胸發達,氣管粗短,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含量高,呼吸、脈搏快,適應高原缺氧環境。嘴巴寬大、嘴唇靈活,能啃食矮草;蹄質堅實且有軟墊,善走陡坡、沼澤、雪山、激流;性情溫順,反應靈敏,建立的條件反射比較鞏固,容易調教;抗病力強、抗逆性強、合群性強、食性廣、耐飢渴、耐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
出生在青藏高原的大齡小伙給大家全面談談氂牛生長的地方在什麼地方。
千尋君來回答。
氂牛主要分為兩種,家氂牛和野氂牛,一般所稱的氂牛是指家氂牛 。
家氂牛的概況《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這個「旄牛」指的就是氂牛。 氂牛屬於偶蹄目牛科牛亞科,是亞洲中部高海拔地區最著名的家畜,家氂牛體重200-400千克,體長2米左右,肩高1.6米左右。對高寒缺氧環境的適應力極強,能夠忍耐-38攝氏度的極度嚴寒,性格溫順、合群性強、反應靈敏、抗病力強、被譽為「高原之舟」 。
能夠在3000-6000米的高海拔地區生活,能夠適應多種環境,比如 高寒苔原、高山草甸、高寒荒漠、河谷森林等。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山脈、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唐古拉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等 。 家氂牛的產區主要在我國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西部、四川甘孜和阿壩、雲南香格里拉 。 我國擁有全球95%的家氂牛,數量接近1500萬頭,數量最多的三個省/區是青海、西藏、四川,這三個省/區的氂牛數量占我國氂牛總數的90%以上 。
國外生產區有蒙古國、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 。
野氂牛的概況野氂牛體型比家氂牛大,成年雄性一般體重400-800千克,最大可超過一噸。體長2-2.6米,肩高1.6-1.8米, 是亞洲中部體型最大的野生動物 。 而且野氂牛性格暴躁,攻擊性極強,除了狼群和馬熊之外,沒有任何野生動物能對它造成威脅。 雄性野氂牛會為了爭奪交配權而激烈戰斗,戰敗的雄性甚至會靠近家養氂牛群,試圖拐走雌性家氂牛 。 ▲野氂牛分布范圍
野氂牛曾經的分布區域和家氂牛一樣廣闊,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野氂牛的棲息地大幅萎縮。 目前野氂牛僅分布於雅魯藏布江上游、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和祁連山脈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及寒漠區域,分布區面積約140萬平方公里,幾乎成了我國的特有物種 。
1984-1994年劉務林教授的調查結果顯示,野氂牛的數量可能不足1.5萬頭,一半以上分布於羌塘地區 。 野氂牛是高原地區珍貴的旗艦物種和傘護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此國家先後建立了阿爾金山、羌塘、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野氂牛和其它一大批野生動物進行重點保護。 2012年調查結果顯示野氂牛的數量增加到3-5萬頭,羌塘保護區內有1.1-2.1萬頭,是可可西里保護區的6倍 。
2012-2013年對阿爾金山野氂牛生境的調查結果顯示: 55.46%的野氂牛出現在植被蓋度大於70%的區域,並且多在5°-15°的斜坡上,海拔在4200米以上,距水源地1000米以內的以嵩草屬、禾本科為主要植被的沼澤草甸以及荒漠草甸,棲息地土壤PH值多呈弱鹼性 。 在坡向的選擇上,野氂牛出現在東北坡的幾率最大,出現在南坡的幾率最小 。
金色野氂牛,又被稱為金絲野氂牛,因毛發呈金黃色而得名。 1987年7月,劉務林教授和美國野生動物專家喬治·夏勒在阿里地區發現了科學意義上的金色野氂牛 。1988年、1990年、1992年喬治·夏勒在阿魯盆地做了三次抽樣調查發現金色野氂牛占當地野氂牛總數的2%以下。 關於金色野氂牛是野氂牛的亞種還是變種目前仍無定論,但它的珍貴性是毋庸置疑的 。
目前, 已發現的金色野氂牛生活在阿里地區的日土縣、革吉縣和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海拔在5000米以上,數量不足300頭 。
家氂牛和野氂牛是現存關系最近的兩種牛,關於它倆屬於牛屬還是氂牛屬目前還未定論。 在以前國內外普遍認為野氂牛是家氂牛的祖先,家氂牛是由野氂牛馴化而來的,但最近的研究推翻了這一認知 。
▲混入家氂牛群的野氂牛,體型比家氂牛大很多
根據我國華北、內蒙以及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出土的氂牛化石表明,現存的野氂牛和家氂牛都是300萬年前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東北部的原始氂牛,因氣候變化而遷徙至青藏高原地區並存活下來。 也就是說,現存的野氂牛和家氂牛都是同一祖先的後代,兩者之間不存在先代、後代的關系,而是關系很近的兩個種,野氂牛不是家氂牛的野生種,家氂牛不是野氂牛的馴化種 ,兩者不是「父子」關系,而是「兄弟」關系, 家氂牛體型小於野氂牛也不是馴化造成的 。
家氂牛是青藏高原最重要家畜之一,是藏文化的重要載體,野氂牛是青藏高原珍貴的旗艦物種和傘護種,兩者都是高原上不可或缺的珍寶 。
回答氂牛的生長區域在什麼地方?
中國氂牛原產於青藏高原地區,又稱西藏牛,是肉乳役兼用牛。氂牛被稱作高原之舟。氂牛是高原牧區主要家畜之一。全世界僅有氂牛1400多萬頭,大都繁衍生息在我國青藏高原及周圍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擁有氂牛頭數最多的國家。
氂牛是我國青藏高原的特有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生活在海拔3000m~6000m的高山草甸區。氂牛性極耐寒,是藏區牧民優良的家畜,能馱運重物,在絲綢之路南線、茶馬古道等原始物資運輸上,氂牛都曾留下了汗馬功勞,氂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譽。
▲祁連山下的一處氂牛牧場
氂牛能適應高海拔、高寒、低壓、低氧的環境,與氂牛特有的身體結構有關。
氂牛抵禦嚴寒的奧秘氂牛全身被著粗長的毛發、胸腔下沿及腹部又生長著一種直徑小於20微米,長度僅為3.4~4.5厘米的絨毛,被毛組織的發達,為氂牛提供了很好的保溫作用;另外氂牛皮下蓄積了厚厚的脂肪,而氂牛體表無皺襞、汗腺不發達,能減少氂牛熱量散失。所以在青藏高原長時間的寒冷季節,氣溫低於氂牛體溫37---38℃的寒冷條件時,氂牛能夠完美地保存體內熱量,減少熱量消耗,從而維持正常的體溫和生理機能,為適應高原高寒氣候提供了優良條件。
▲青藏高原無人區未被馴化的野氂牛
氂牛適應低氧、低壓的奧秘氂牛的心、肺組織發達,肺泡結構等普通牛的大。而氂牛的胸腔容積大、氣管又短又粗,能夠適應短而頻的呼吸速率。血液中含有較多的血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而且有較低的全血黏度、血流速度更快,使氂牛體內氧氣輸送速度獲得了更大的優勢。所以,氂牛在高海拔低壓、低氧的環境下能夠比其他動物更適應的原因。
▲甘肅天祝白氂牛品種
氂牛的生長區域基本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為高原農牧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一頭成年氂牛的體重最高能達到600公斤——700公斤,而野氂牛的體重最高能達到1000公斤,野氂牛脾氣暴躁、見車就撞、見人就頂,攻擊性很強,如果去高原 旅遊 見到野氂牛千萬不要招惹。氂牛常年飲雪水、食牧草,加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力度高、工業不發達、污染較小,氂牛肉是天然的有機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含鐵量、維生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高海拔區域,這樣的回答是不是簡單了點?
海拔3000至6000?還是不明了?
成都往西,過了瀘定就有氂牛了。麗江往西,過了虎跳峽就有氂牛了。西寧往西南,過了青海湖就有氂牛了。
嗯,大概是這樣。
氂牛被稱為極地動物,主要分布在海拔極高的青藏高原。
想清楚氂牛生長的地區,先要對氂牛生長的特性,有大致的了解。
氂牛的特性氂牛能適應能力非常強大,海拔3200~4800m,含氧量極低12%,溫度低至零下50度。
其胸廓發達,心肺發育指數大,心指數為0.45~0.63,肺指數為0.96~1.40。
寒冷季節,氂牛胸部腹側下、粗長毛根部著生密而厚的絨毛,藉以保護胸、腹內臟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關節,以防受凍。
據測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場上日放牧9.5h,氂牛日採食鮮草28kg左右。在牧草缺乏季節,利用其長而靈活的舌,舐食灌叢、落葉、根茬以及殘留在凹處的短草。
極耐艱苦,並具有宜於爬山的四肢和似馬蹄鐵樣硬質蹄殼,隨處都可攀登自如。
氂牛體形防寒保暖,體軀緊湊,頸短耳小,皮厚表面積小;汗腺機能極不發達,被毛長度、細度不等且隨季節變化,體側及下部裙毛密而長,可禦寒防濕,適宜寒冷氣候。
胸廓大,心胸發達,氣管粗短,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含量高,呼吸、脈搏快,適應高原缺氧環境。
嘴巴寬大、嘴唇靈活,能啃食矮草。
蹄質堅實且有軟墊,善走陡坡、沼澤、雪山、激流。
性情溫順,反應靈敏,建立的條件反射比較鞏固,容易調教。
抗病力強、抗逆性強、合群性強、食性廣、耐飢渴、耐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
氂牛身高體大,毛長,氂牛的體長在2-3米左右,肩部高度1.3米以上,5年放養成年氂牛的體重在1000斤以上。
氂牛生長的地方,分為三個地區,具體如下
1安多藏區
范圍大致相當於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黃南、果洛四個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2西康藏區
大致相當於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地區、那曲地區東部、林芝地區東部,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3衛藏
前藏,大致相當於現今的拉薩市、山南地區和林芝地區西部。
後藏,大致相當於現今的日喀則地區。
我是藏氂牛肉哥,分享氂牛肉的心得。歡迎關注交流私信。
氂牛分布於中國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區)。除中國外,與中國毗鄰的蒙古、原蘇聯中亞地區以及印度、不丹、錫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家均有少量分布。
中國是世界氂牛的發源地,全世界90%的氂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及毗鄰的6個省區。
其中青海490萬頭,佔全國氂牛總數的38%,居全國第一;西藏390萬頭,佔30%,居全國第二;四川310萬頭,佔23%,居全國第三;甘肅88萬頭,佔7%,居全國第四;新疆17萬頭,佔1.3%,居全國第五;雲南5萬頭,佔0.4%,居全國第六。
野氂牛棲息於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草甸、灌叢、荒漠等地,適應性強,耐風雪嚴寒,嗅覺較靈敏,多成群活動,喜晨昏覓食。一般年末至次年年初發情交配,懷孕期約9個月,胎產1仔,幼仔2~3年性成熟。
氂牛現在養殖的人比較多,尤其是在青藏高原,更是牧民的生活不能缺少的家畜,隨著養殖氂牛的人越來越多,它已經慢慢走入了我們大眾養殖的視野,但是由於很多人對氂牛的生活習性都不是很了解,所以養殖的經濟效果不是很好,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氂牛的特徵和生活習性吧。
(形態特徵):
(1):氂牛可以說是一種大型的食草類動物,氂牛的身體非常的強壯,它的背部有很明顯的隆起。氂牛的耳朵很小,可能是基因導致的,公牛和母牛都有犄角,公牛的犄角比較大,母牛的犄角略小,氂牛的四肢深粗壯,短而有利。氂牛背部的毛發比較短還很有順滑,它身體兩側和腹部的毛卻很長,能夠很好的保證它的體溫,當然這是為了應對惡劣天氣。成年的氂牛長度在260厘米左右,肩部的高度160厘米左右。氂牛的身體毛發顏色主要是以黑色和褐色為主,當然也有很多雜交後毛色比較雜亂。
(2):氂牛的頭部很大,角粗,皮厚,前肢短,後肢壯,體側下腹部有少量的逆生毛,氂牛的尾部不是很長,都是些蓬鬆的長毛。成年公氂牛的頭大粗礦,體型略顯成長方形狀,牛的頸部短而有力,睾丸較大,接近腹部左右。成年母氂牛的頭部較長,眼睛很大,額頭比較寬,牛角不是很大,頸部略顯單薄,乳房小,乳頭短小,乳靜脈不是特別明顯。
(3):氂牛的頭大,額頭寬,面部略有凹陷,嘴比較方大,唇薄,氂牛基本都是有犄角的。也是會有小部分變異或雜交的氂牛沒有犄角。公牛,母牛身體都比較強壯,沒有多餘的贅肉,氂牛的前胸開闊,肋部寬大,背部和腰部成平直狀態,氂牛的尾巴是比較短小的,氂牛的四肢強壯,蹄腳園小,角質堅硬。
(4):氂牛和普通的牛相比:氂牛有很大的不同,氂牛身高體大,毛長,是比較好辨認的,氂牛的體長在2-3米左右,肩部高度1.3米以上,氂牛的體重在1000斤以上。
(生活習性):
(1):氂牛的身體毛長皮厚,是為了更好的防寒,和保暖。頸部短,耳朵小,這樣能讓它的熱量散發的慢,氂牛的汗腺很少,所以才能在寒冬里更好的生活下去。氂牛的特點還有很多:抗病力極強,抗逆生長性也是比較強,氂牛可以吃的東西很多,不是怎麼挑剔,耐粗料,氂牛可以用放養和圈養的方式都可以適應。
(2):氂牛能在海拔3000-4500米左右生長,大氣壓在55000-68000PA,氧分壓在11600-14500PA,含氧量在11.22-14.5的環境里正常生長。氂牛的飼養還是很容易的,由於它的這些特徵所以養殖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很適合人們來養殖。
氂牛的分布面積非常的廣,在很多海拔高的地區都可以看到氂牛的身影,比如在西藏,青海,新疆,都是氂牛的主要生長地區。
㈤ 野氂牛主要再哪
野氂牛是家氂牛的祖先,曾經分布很廣泛,現在僅存在青藏高原上。野氂牛體重可達1000公斤以上,身體呈黑褐色,體側下方和腿部有濃密的長毛,適於嚴寒環境中生活。野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歡吃柔軟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頭舔。野牛多刺的舌頭十分厲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
野氂牛通常20-30隻在草原上游盪、覓食,有時也會結成200-300頭結成大群活動,據說為了保護牛犢。有人親眼見到十三頭母野牛一律頭朝外圍成圓圈,保護圈內一群小牛,對抗圈外的四頭惡狼。 野氂牛一般不主動進攻人,它碩大的體格、從容不迫的風度,顯示一副端莊、憨厚的模樣。
㈥ 野耗牛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它主要分布在哪個自然保護區
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2000年8月設立、位於西北青海玉樹地區的「三江源」保護區,面積達31.8萬平方公里。 「三江源」顧名思義就是三條江河的源頭。這三條江河可謂舉世聞名,分別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在境外稱湄公河)。「三江源」原先也叫「江河源」,這里地處青藏高原,是著名的世界屋脊。周圍有巍峨的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和巴顏喀拉山等著名的山脈,平均海拔4000多米。
盡管這里氣候嚴酷,草木難長,獸類中有號稱「高原之舟」的野氂牛、有「一角獸」之稱的藏羚羊(有人認為是麒麟的原形),憨態可掬的棕熊,還有善於馳騁荒原藏野驢、白唇鹿、鵝喉羚,以及高山居民雪豹、北山羊、盤羊等。鳥類除很有地域特色的黑頸鶴外。還有藏雀(Kozlowia roborowskii)、棕草鶥(Babax koslowi)和藏鵐(Emberiza koslowi),等非常罕見的種類。另外,還產著名中葯冬蟲夏草。
㈦ 在羌塘無人區,有一種最危險的動物,它就是落單的野氂牛
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昆侖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北,總面積約2980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區內平均海拔5000 米左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
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它有各種瀕危的野生動物,藏羚羊、野氂牛、雪豹、藏野驢、藏原羚、黑頸鶴等等,絕對會刷新你對動物種類的認知,堪稱天然的野生動物園;它有總面積超過兩萬五千平方公里的湖泊,如星羅棋布,是世界上湖泊數量最多、湖面最高的高原湖區;它還被發現有近500種的種子植物,其中的50多種是葯用植物;它有念青唐古拉山現代冰川、羌塘高原現代冰川、唐古拉山現代冰川、昆侖山現代冰川等眾多山系現代冰川,是中國高原現代冰川分布最廣的地區,蔚為高原奇觀。
野氂牛,隸屬於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牛屬,是家氂牛的野生同類,胸腹部的毛極長。兇猛善戰,性極耐苦、耐寒、耐飢、耐渴,是典型的高寒動物,為青藏高原特有牛種,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棲息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分布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目前中國野氂牛種群數量在3-5萬頭左右。一半以上分布於羌塘地區。
我們來看一下野氂牛與家氂牛的區別。
野氂牛與家氂牛都是氂牛,但是它們的生存環境不同、外形不同、性情不同。野氂牛生長於野生環境中,角更加鋒利,體型更加矯健,性情兇猛善戰,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家氂牛生長於人類圈養的環境中,角沒有野氂牛的鋒利,體型沒有野氂牛的矯健,性情比較溫順,不屬於保護動物。
家氂牛體重200-400千克,體長2米左右,肩高1.6米左右。
野氂牛體型比家氂牛大,成年雄性一般體重400-800千克,最大可超過1噸。體長2-2.6米,肩高1.6-1.8米,是亞洲中部體型最大的野生動物。
野氂牛體型上比家氂牛大一倍多。 簡單來說,一個是大號的,一個是迷你的。 我們看下面的對比照片。
野氂牛性格暴躁,攻擊性極強,除了狼群和馬熊之外,沒有任何野生動物能對它造成威脅。雄性野氂牛會為了爭奪交配權而激烈戰斗,戰敗的雄性甚至會靠近家養氂牛群,試圖拐走雌性家氂牛。
野氂牛四肢強壯,兇猛善戰,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為青藏高原特有牛種。藏族司機說,遇到落單的野氂牛一定要盡快遠離,據說受到傷害的野氂牛不論雌雄,都會拚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
體型特徵:
野氂牛是家氂牛的野生同類,四肢強壯,身被長毛,胸腹部的毛幾乎垂到地上,可遮風擋雨,舌頭上有肉齒,兇猛善戰。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為青藏高原特有牛種。有14對肋骨,較其他牛類多一對;額下沒有肉垂,肩部中央有凸起的隆肉,四肢短矮,腹部寬大。
牛角: 氂牛雌、雄個體均有角,角形相似。但雄體的角明顯比雌性的角大而粗壯。頭上的角為圓錐形,表面光滑,先向頭的兩側伸出,然後向上、向後彎曲,角尖略向後彎曲,如同月牙一般。角的長度通常為40~50厘米,最長的角將近1米,兩角之間的距離較寬。
毛色: 毛色絕大多數呈通體褐黑色,僅吻周、嘴唇、臉面及脊背一帶顯霜狀的灰白色,老年雄體的脊背往往有微紅色。尾色純黑,也有個別褐色的個體。
生活習性:
食性: 棲息於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是食草動物,喜歡吃柔軟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頭舔。主要在夜間和清晨出來覓食,食物以針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為主,白天則進入荒山的峭壁上,站立反芻,或者躺卧休息、睡眠。
活動方式: 野氂牛通常20~30隻在草原上游盪、覓食,有時也會結成200~300頭結成大群活動。野氂牛的嗅覺十分敏銳,有危險時,雄獸必首當其沖,護衛群體,而將幼仔安置在群體中間。
在嚴寒的冬季,由於植物被冰雪覆蓋,因而野氂牛常在較大范圍內做短距離的遷移。善奔跑,時速可達40公里以上。主要天敵是狼群,成群的野氂牛會主動逃避敵害,遇到人或 汽車 也會跑開。 而性情兇狠暴戾的孤牛則恰恰相反,常會主動攻擊在它面前經過的各種對象,能將行駛中的吉普車頂翻。 受到傷害的野氂牛不論雌雄,都會拚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發情期為9-11月,期間雄性變得異常兇猛,經常發出求偶叫聲,爭偶現象十分激烈。
㈧ 野氂牛分布在哪些地方
野氂牛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分布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棲息於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夏季甚至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山高嶺峻,十分荒涼,空氣稀薄,植被貧乏,而且時常風雨交加。但野氂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飢、耐渴的本領,對高山草原環境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類和家畜難以利用和到達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場,它卻能登臨受用。
㈨ 可可西里保護區保護的是什麼 保護哪些動物
1、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保護藏羚羊、野氂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植物及其棲息環境。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啟動。
2、2017年7月7日下午13時,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青海可可西里經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同意,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
3、2017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爾金山和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發布公告,禁止一切單位或個人隨意進入保護區開展非法穿越活動。
㈩ 羌塘自然保護區有哪些生物,為何被人們稱為地球的第三極
這里有四十多種被列入一、二級的保護動物,還有許多別的小動物,目前自然生態平衡。
一、二級保護動物有藏羚羊、黑頸鶴、藏原羚、野氂牛、藏野驢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生長著一種金色的野氂牛,群體數量比大熊貓還少,還被藏族人奉為神牛。估計這些金色野氂牛之所以現在還存活,也許是跟羌塘自然保護區保護有力外加它的皮毛沒啥價值,再加上人為偷獵少的緣故。否則,地球上又會多了一種滅絕生物。
我覺得,像羌塘自然保護區就不需要對外開放,這里的生態平衡本身就很脆弱,一旦受到來自人類世界的污染,也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就讓它成為西藏高原上的一片凈土,給所有生活在這里的動物們一個純凈的家園。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環境保護已經引起各級政府的極大重視了。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安經常在保護區內開展巡護執法行動,很好的保護了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