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不完美的現實怎麼成就美滿的生活

不完美的現實怎麼成就美滿的生活

發布時間:2022-10-11 15:13:00

① 什麼樣的生活是完美的

一個人完美的生活狀態就是兢兢業業地工作,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保證身心健康,懂得付出,明白捨得的奧秘,這樣的人生堪稱完美。

個人認為,要擁有完美的生活,需要做好這四件事。

01
做好自己的工作
人們都在講「三十而立」,三十歲的人應該有所建樹,首先就是要在經濟上立起來,這樣就必須要有一份工作。

人需要工作的理由最現實的就是需要工作賺錢,養活一家老小。如果一個人沒有工作,他是立不起來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經濟基礎,就什麼都立不起來。

當然,人需要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錢,有句話說得很好「賺錢是成年人的游戲」,既然是游戲,肯定有很多的樂趣在裡面,工作的過程可以讓我們的時間變得特別的充實,也可以獲得成就感。

另外,通過工作我們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可以拓展我們的交往空間,這些人將與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關系——

有的是我們的貴人,帶領我們成長;有的是我們的敵人,給予我們磨礪。可以說,生命中出現的任何人,都會促使我們成長,讓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其實不是工作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工作。既然要工作,就一定要將工作做好,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養家,更是為了讓我們在每一次碰撞中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02
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

家,對我們特別重要,我們因為一對男女組成了一個家而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本來生而有家,一個幸福的家庭對一個人來說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一個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這句話是冰心說的,它道出了一個美好的家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這樣評論一個家。

所以,我們要有家,我們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幸福的家庭是我們獲得完美生活的必要因素。

我們要做的就是為我們的家奉獻自己的能量,讓家成為避風港,成為令人艷羨的天堂。

盡管我們的家可能並不完美,但是我們自我感覺上的完美的家是我們擁有完美生活的前提。

03
積極鍛煉身體
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夠擁抱你所擁有的一切,有人說,健康是1,其餘擁有的東西是0,健康是第一位的,1後面的0越多,人生價值越大,但是如果1沒有了,後面的一切0就都沒有了意義。

我們身體的零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壞了,很難配,有錢也找不到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對待我們的身體,保持規律的作息,保持營養的飲食,更加要保持適度的鍛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夠保持健康,讓我們的靈魂有所依,讓我們的日子更好過。

健康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所擁有的這個獨一無二的皮囊的完好無損;另一方面是我們的精神健康。皮囊讓我們有了生老病死,皮囊不健康直接影響到精神,精神不健康也也會讓皮囊千瘡百孔。

所以擁有健康就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和靈魂,有人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這說明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很重要,但是千萬也不要忽視了皮囊,不然你可能會遇到很多麻煩。

04
願意付出

佛說,人生在世,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獲。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氣。

一個人只有擁有才能夠付出,如果你貧瘠得一無所有,你拿什麼付出,所以能夠付出的人是有福氣的,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

很多人緊緊攥著自己的雙手裡的東西,害怕有朝一日會失去,那樣你雖然不會失去,但是也無法獲得。

我們都知道,緊攥雙手,手裡的沙子會流失得越來越多,伸開雙手才能夠有更多的東西來到你的手裡。」捨得「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智慧,只有舍,才能夠在時光荏苒中,有更多的獲得。

② 不完美,才能更完美

文/漫隨

假設你是面試官,你面前有兩位面試者,其中一個的自我介紹是: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凡是領導交代的事情,我都會做到極致,並保證不出錯;而另一個則是:我會努力做好領導交代的事情,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向前輩請教並學習,如果工作中有什麼失誤,我一定會虛心接受並積極改正,承諾下次不會再犯。

你會選哪一個呢?或者說,你更相信哪一個呢?

事實上,我們並不像自己以為的那樣相信完美主義,因為它根本不存在。完美主義是一個積極的缺點,而不完美,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如果你表現得過於完美,對方反而會覺得你不夠坦誠,他的自我價值會受到威脅,因為他會想到自己的不完美。

而且,我們所追求的完美主義,其實蘊含著巨大的殺傷力和破壞性,它會讓我們宅在家中,無限拖延,放棄嘗試,貶低自我,更可怕的是,它會讓我們逐漸失去真實的自我。

一味地表達自己的完美,只不過是因為你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畢竟,只有不完美主義者才能忍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微習慣》暢銷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在《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一書中,揭示了完美主義的危害,探索了不完美主義的好處,並指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不完美主義者。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講講如何因不完美而更完美。

完美主義,顧名思義,指無法接受任何不完美事物的特質。純粹的完美主義者在現實世界裡是無法生活的,大部分追求完美卻能正常生活的人,只不過是因為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而已。比如,有強迫症的人會在出發前一遍又一遍地倒回去檢查門鎖,以致錯過時間。

如果你總是在沒有嘗試之前就擔心自己做不好,如果你總是因為害怕犯錯而止步不前,如果你總是對自己當前的狀態感到不滿,那麼你可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造成完美主義的原因有四個,我們一起來看。

第一,缺乏安全感。 一般來說,對自身有安全感的人都不太容易成為完美主義者,因為他們具有積極的判斷傾向,常常會先看到事物好的地方,再去彌補不好的地方。比如,同樣在沙漠迷路後得到半瓶水,他們會覺得:太好了,有這半瓶水說不定就可以堅持走出沙漠了;而完美主義者則會覺得:怎麼只有半瓶水,喝完了怎麼辦?

可見,完美主義者缺乏安全感,是因為內心深處的恐懼和遲疑。他們害怕的不是水喝完了這個結果,而是喝完之後可能還是會因為缺水而體力不支的預想。所以他們會遠離害怕的事物,以此來獲得安全感。比如,不管多渴,都不喝那半瓶水。

另外,他們還害怕失敗的意義及其象徵。比如,走不出沙漠,他們會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提前准備好,或者沒有堅持不懈的毅力。而這意味著,他們自己是一個做事不仔細、考慮不周全又容易放棄的人。一次的失敗,足以讓他們否定一生。

而完美主義,恰好可以掩飾這一切,比如,走不出沙漠是因為我沒有喝那半瓶水。

第二,自卑情結。 自卑,網路詞典上的定義是:由於當事人在某一領域確實或主觀認為存在缺陷,其錯誤地斷定自己一無是處的心理,有時會以具有攻擊性的舉動為補償。自卑有兩種表現形式,要麼超乎尋常地努力,偶爾會攻擊他人;要麼選擇自我封閉,不斷否定自己。

自卑者會特別關注自身的缺點,並對其高度敏感,還會無限放大錯誤,具有消極判斷的傾向,最明顯的一點是,他們對自己很苛刻。無論在某一方面取得多大成績,他們都喜歡向上比較,然後得出自己總是很差勁的結論。

而且為了避免失敗,他們會放棄開始。因為比起收到贊美,他們更害怕遭到批評。所以他們總是拚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希望別人看不見自己。這樣,至少不會出錯,自然就是完美的。

第三,對現狀不滿。 每個人都有對生活的最低需求和對理想的至高追求,前者是地板,後者是天花板,我們總是處於兩者之間並不斷移動。但完美主義者不一樣,他們把完美當作腳下的地板,顯然,他們沒有天花板。

所以,他們事事要求最好,並永不滿足。盡管對當下的生活非常不滿,但還是會假裝很好。他們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為了假裝自己強大,避免陷入任何難堪的境地,他們通常不作為。他們覺得,毫無作為更能證明自己的巨大潛力,而事實上,它只會淹沒你的潛力。

完美才是合格,不完美不如不做,因為只有完美,才能讓他們對生活感到滿意。

第四, 學校 教育的消極影響。 一直以來,傳統的教育模式都是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能力。為了拿到全A的成績,我們必須制定完美的目標。我們以為,想要得到理想的結果,就得制定理想的目標。只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事實就是,最大的努力只會讓實現目標變成可能而已。

過度地追求正確,讓我們害怕犯錯,當有些事情並不是非做不可時,我們寧願選擇待在舒適區里,也不願意往外踏出一步,直到我們的天賦被收走。為了完美的成績,我們看不見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成為完美主義者時,我們還會用嚴格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情境, 即完美的時間、地點和資源。比如,想去健身,必須是周三或周五傍晚,穿好運動服和跑鞋,去小區最近的公園。如果不是這個時間點,或者沒換衣服,或者去其他地方,都不行。

二是質量, 一定要達標。比如,每次大掃除,地板都要擦得一塵不染,多一根頭發都不行;或者家裡的每件東西都要擺在固定位置,即使挪動了,也要恢復原狀,再小的物件,也要做到心裡有數。

三是數量, 只要數量達到預期就合格。比如每天做100個仰卧起坐,不管姿勢對不對,不管中間停頓幾次,只要達到100個,就算合格。這個標准忽略過程,只看結果。

列夫·托爾斯泰說:如果你追求完美,將永遠無法感到滿足。哈里雅特·布萊克也說:勵志卓越可以成為你努力的動力,追求完美卻只會讓你身心俱疲。因為完美主義者只看重宏大、順利、完美的成功,而無法接受微小的價值或進步,所以他們根本意識不到問題的存在。

完美主義會導致一系列精神問題,因為它讓生活中一切不完美的事物變成令人畏懼又無法跨越的障礙,摧毀我們不斷進步,享受生活的能力,讓我們因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而奔潰。比如,厭食症是因為身材焦慮而引起的過度減肥,抑鬱是因為無法接受並承擔當前的生活。

一項針對450位老人長達6年的研究結果表示,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在這段時間內的死亡率比其他人高出51%。另有研究表明,完美主義與精神抑鬱和自殺率的升高息息相關,其風險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完美主義主要有以下危害:

第一,被動生活。 完美主義者總是期待最好的結果,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會驅使他們選擇零風險或者無意義的替代任務來填滿時間。比如有的人明明有很重要的任務未完成,但還是把時間花在玩游戲、刷視頻等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好像它們非做不可。

因為這些被動行為是不會出錯的,而且它們更簡單、輕松和愉悅,這對完美主義者來說是安全的,是有所回報又不會犯錯的成就。所以完美主義者總是難以抵擋手機的誘惑,並藉此來拖延任務、逃避人生。

第二,影響發揮。 因為完美主義會把你的意識強度調到極限,干擾到潛意識的活動,這會給創造性、專注力以及由潛意識主導的活動帶來消極影響。你越追求完美就越緊張,越緊張就越干不好。

比如我現在告訴你,不要想像一隻豬,你就一定會想到一隻豬。因為你越想消除一個念頭,它越會反復出現並持續更久。你越想避免犯錯,就越容易出錯。如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一書中所說:研究表明,你越想遏制消極想法,就越容易精神抑鬱。要想表現更好,反而是你放鬆之後。

事實上,最好的結果來自於平時的練習,而不是一次的完美表現。刻意練習才能讓你的某種技能達到本能(潛意識)的水平,這時你的意識就可以放鬆,從而更加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任務。而完美主義,正是阻礙你練習的元兇。

第三,自我設限。 完美主義會讓你一邊嚮往成功,一邊又否認失敗的意義。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反復的失敗,又怎麼可能一次成功?

完美主義者經常在開始之前就給自己的行動設限,以此來作為預備的借口。比如,賽跑時因為沒把握故意慢別人一步,如果真的失敗,那就是因為起步慢了,而不是本身就跑不快。

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失敗往往是有原因的。他們會用設限來偽裝自己,努力保持完美的人設,而不是奮力拚搏。畢竟,事出有因比竭盡全力依然失敗要更容易接受一點。

而且,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會設限,只有自己在乎的事情,完美主義者才會自我設限。比如,有的人在拒絕社交時會說自己性格內向,不擅長交流,但實際上,他們比誰都渴望能夠自如地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這種情況下,完美主義者正在做的事和自己想做的事恰恰是相反的,他們會因為完美借口而錯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完美主義傷害那麼大,為了身心健康,我們自然要選擇好處多多的不完美主義嘍。因為不完美主義才是我們的自然狀態,它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自由。

需要注意的是,不完美主義並不代表懶散、敷衍、低標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或者對世事漠不關心。相反,從本質上來說,不完美主義也追求美好,採取積極的行動,但不要求必須完美,更不是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不完美主義不是只有目標完美了,結果才能更完美;而是只有接受不完美,才有可能更完美。

不完美主義 可以 讓我們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完美主義者害怕試錯,他們總是希望第一次嘗試就能成功,但那是不可能的。而不完美主義者總是積極嘗試,並且勇敢接受每一次的失敗,在經驗的積累中,他們最終會獲得成功。

不完美主義可以讓我們隨時獲得行動力。 完美主義者總是顧慮重重,必須成功的壓力反而讓他們望而卻步,在開始之前就選擇放棄,並安慰自己不過如此。而不完美主義者則沒有那麼多的要求,想到就去做,錯了再去改,不斷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從而減輕行動的壓力,最終取得更大的成果。

不完美主義可以讓我們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 完美主義者總是斤斤計較,不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要求苛刻。在他們心裡,只有完美才算合格,其他都不值一提。不完美主義者正好相反,對他們來說,哪怕是再小的成就,也是對自己的肯定。他們把每一步都當作自己價值的體現,即使錯了,也是成功的基石。知足常樂,才會積極看待事物的走向,最終獲得圓滿的結局。

不完美主義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親和力。 完美主義者事事要求做到最好,在別人面前表現得無可挑剔,總是讓人自慚形穢。其實大可不必,太過完美反而顯得虛假,不真實。相對來說,人們更喜歡接觸那些做出不完美的事的不完美的人。因為人的本質就是不完美,所以我們更喜歡那些真誠地表達自我的人。事實上,一個人越是在偉大的成就面前表現得低調,就越顯得他偉大。不完美主義者姿態謙卑,注重努力的過程而非完美的結果,顯然更招人喜歡。

盡管人人都嚮往完美主義,但不完美主義才能夠讓人更好地生存。《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不完美主義的修煉法則。

首先,看清自己。 奉行完美主義還是不完美主義,主要取決於你真正關心的是什麼,如果你看重的是結果、行動是否正確、時機是否恰當、問題本身是否有價值、別人的看法以及失敗帶來的難堪,那麼你可以選擇完美主義,畢竟,它讓你更適應、更舒服。

但如果你更看重過程、行動是否開始、任務本身帶來的收獲、問題的解決程度、自己的真實想法以及自身的進步和經驗的積累,那麼,不完美主義才是你的最佳選擇。記住,你的關注點決定了你看待問題的角度。

只有當我們不那麼在意條件和結果,而是關心眼前具體怎麼做才能掌控自己的身份與人生時,我們才能積極前行。因為當我們不那麼在乎某些事時,才能讓大腦保持清醒和專注,才不會產生嚴重的焦慮和分心,才能更輕松地面對它們,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有些事情,你越是在意,反而越想逃避。比如,一考試就緊張的人更在意成績,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比任何人都在意社會交際。就是因為他們太在意結果的完美了,反而不敢去嘗試,於是只能說服自己不喜歡,不合適,做不到。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你能承擔的放棄,又是什麼。只有看清楚事物的本質,我們才有可能做出合乎自己的正確選擇。

其次,自我認同。 我們不但要認識自己,還要認同自己。作家韋恩·戴爾曾經說過,那些一心想要獲得他人認同的人很難達成心願,而那些勇於做自己的人卻總能獲得更多認同。我們不但要知道自己的不完美,還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事實證明,對自己越自信,就越具有安全感,也就越容易認同自己。那麼,如何增強自信呢?

第一,動作訓練。 自信不是天生的特質,而是後天修煉的技能,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練習來提升自信。

社會心理學家艾米·卡迪做過一個實驗:兩組被試者,一組抬頭挺胸,手臂打開,雙手叉腰,做出八面威風的樣子;另一組低頭駝背,縮起肩膀,身體佝僂,做出無精打採的樣子,兩組保持各自的姿勢兩分鍾。結果顯示,第一組的睾酮指標上升了20%,皮質醇指標下降了25%;第二組正好相反,睾酮指標下降了10%,皮質醇增加了15%。

已知睾酮指標上升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定、更願意承擔風險,皮質醇指標下降會幫助我們減少壓力和焦慮。換句話說,當你做出代表自信的動作時,你的自信水平也會隨之提升。所以,自信訓練很簡單,只要抬頭挺胸,打開雙臂,目視前方,保持兩分鍾以上,你就可以變得自信起來。不妨一試。

第二,假裝自信。 很多時候,我們是相信來自內心的暗示的。比如,自我設限。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毅力的人,那麼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個想法恰恰會成為你放棄的最佳理由。我本來就沒有耐心,放棄有什麼可恥的呢?我再努力,也改變不了自己。

而事實上,放棄的根源正是你內心對自我的評判。暗示如此有效,我們當然可以把它用在積極正面的地方。比如,你不斷地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相信我。那麼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比別人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畢竟,當你開始相信自己時,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再者,比起傳播消極想法,人們更喜歡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你需要在內心想像出一個自信的人,然後代入自己,模仿他,再把這種感覺表現出來。這樣,不管你內在是否真的自信,至少你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自信,從而回饋給你更多的支持和力量。而這些,正是你變得自信的養料。一定要記住,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第三,合理對標。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參照標准,在合適的比較中,找到自信。事實上,傳統的自信訓練都有缺陷,因為它們只關注對自我的提升。而所謂的自信,就是你與自己心裡設定的標准相比,你認為你的能力達到了何等水平。所以,除了提升自我外,我們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參照標准。

如果你在某個方面或者對自己整體都不自信,那就先回答一個問題:我的標準是什麼?大部分人都是通過與普通人或者自己圈子的平均值來確定自己的自信水平的。這就像衣服買「均碼」,胖的人嫌窄,瘦的人嫌寬,總是有點不合時宜。

所以更好的方法是:創建一個適合自己標准,並個性化自己的自信水平。《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中講到,真正穩定的自信來源於你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定義和標准,我們必須掌握自己的標准。

所以,不要試圖改變自己,或者他人,而是改變標准。建立強大自信的關鍵是,明確你現在對什麼自信,然後在此基礎上努力。這樣,每次實現既定目標,你都會收獲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正是自信的基石。我們要對自己完成目標的能力有信心,而不是目標本身。以自己擅長的事物為最低標准,我們會更容易邁出第一步,然後投入大量練習。

最後,消除阻力。 完美主義者總是害怕犯錯,因為這會讓他們陷入一種犯錯會導致失敗的心理狀態。但事實上,失敗的根本原因不是犯錯,而是喪失了繼續努力的勇氣。

所以 第一點,不怕犯錯 。一次的錯誤並不足以讓我們否定整個人生,因為粗心而導致失敗,並不是說我們本身就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什麼事都干不好,不是這樣的。失敗的因素有很多,我們要客觀對待。否則,對錯誤的假想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恐懼,導致我們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從而一直待在舒適區,止步不前。

研究證明,對過失的擔憂會讓我們更加胡思亂想,增加我們的焦慮、對行動的恐懼和犯錯的頻率,導致最後做出徹底放棄的決定,從此不再嘗試某件事。也就是說,害怕犯錯讓我們失去了真正開發自己潛力的機會。

也有一些人覺得,犯錯會讓自己變得難堪,與其這樣,不如從未嘗試。但蘇斯博士說過,活出真我,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介意你表現的人對你而言並不重要,而對你真正重要的人根本就不介意你的表現。所以,忘記自己所謂的完美形象,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只有當我們看清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時,我們才有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錯誤並不能定義我們,也無法決定我們的未來,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我們對錯誤的反應。事實上,如果你仔細回想一下,你會發現,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成功的,但我們忘記了。因為我們更多地記住了失敗,所以我們總是害怕犯錯。

不要再害怕錯誤,它只是我們鞋裡的一顆小石子而已,覺得硌腳,脫下鞋倒掉就可以了。我們真正要留下的,是成功帶來的信心和造成失敗的客觀因素。所以,最好的做法是把你的成就記錄下來,包括你做過最了不起的事和獲得的最高榮譽等。然後把你失敗過的事也記錄下來,看看導致失敗的原因究竟有多少和自己犯錯有關。然後你會發現今後努力的方向,並弱化對犯錯的恐懼,在不斷地嘗試中獲得更多的成功。

第二,注重進步。 對完美主義者來說,只有達到10分,才是所謂的完美,而一旦出現失誤,不管再小,都是0分。但對於不完美主義者來說,進步即成功。一件事情,只要你做了,不管是什麼結果,都是10分,但如果你只是在想,卻什麼都不做,那就是0分。

比如,同樣看一本書,完美主義者覺得,必須從頭看到尾,看完之後,要有高質量的輸出,還要在發布平台後得到可觀的數據。但凡缺一點,都不是完美。有時候鑒於如此高的標准,他們會永遠停留在開始。但不完美主義者不一樣,對他們來說,只要翻開讀一頁,就是10分,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會得到無數個10分,只有連書都不翻,才是0分。

可見,我們要正確地看待10分和0分。人生的關鍵是堅持做正確的事,成功的本質是點滴進步的積累,所以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完美的結果,而是進步的過程,以及堅持的時間。如果你總是因為做不到完美而自責,短時間內確實會進步,但長此以往,會摧毀你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的認同。而珍惜一切微小的進步,會讓你變得幸福起來。

第三,盡量簡單。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一書告訴我們,導致拖延的深層原因不是懶惰,而是過於復雜的目標以及隨之而來的恐懼心理。我們都喜歡做簡單輕松的事,強迫自己做艱難的事會讓內心更加抵觸。

越是困難,想法就越消極,然後覺得困難更無法逾越,導致惡性循環。因為這是阻力最小的默認途徑,相比於從困難到積極,因太難而變得消極顯然更方便。

另外,當我們設置了一個過於宏大的目標時,實際上是把主動權交給了目標本身,而喪失了自己的掌控力。也就是說,我們會被目標牽著走,而不是完全由自己計劃。一旦這樣,我們就會受到隱形的自我懲罰。比如追劇,刷手機,無所謂地浪費時間,或找各種方法迴避目標。這就是因為目標失控引起的成年人的叛逆。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把復雜的目標簡單化。只有這樣,你才會沒有拖延的借口,只能勇敢去做;才會把成功變得比失敗更容易,從而進入良性循環。如果每天做100個仰卧起坐很難的話,那就每天做10個,並隨著時間段的推移逐次增加,比如第二周每天做20個,第三周30個等。這樣過段時間,你會發現,每天100個仰卧起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目標簡單化,我們就能夠發揮自主性,掌控自己的決策,並願意承擔相應的後果。當然,也更容易達到目標,從而激發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

人生從來沒有所謂的完美計劃,在奮勇攀登的路上,我們註定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事前的計劃當然是有用的,但隨機應變同樣重要。並且不論目標還是計劃,我們都是掌控者,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隨時調整相應的策略,去適合變化的發展。但不要被目標掌控,不要為了達成完美目標而強迫自己。痛苦不是長久動力,熱愛才是。

我們必須要認清的一點是,由於自身、環境和他人的原因,我們的人生將持續不完美,並無法改變。不只是你,所有人都是如此。所以, 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過程的不完美,我們才能行動起來,才能點滴進步,才能堅持到底,才能抵達嚮往的終點,才能成為更完美的自己。

③ 王鷗發的長文流露真情實感,你如何看待不完美的自己

一、不完美的生活人生也是挑挑揀揀的現實世界擁有的朝朝暮暮,不完美的時光歲月也是青春飛揚跋扈的方向感回應理想陪伴,不完美的自己正是慢慢悠悠靠近完美收官的年輕魅力。

生活方式愛慕著酸甜苦辣的吸引力,人生世界稀罕著春夏秋冬的影響力,現實路上都是情感認知豐富多彩的擁有。

不完美的自己也是遇到經營世界的兩全其美,不完美的自我也是看見陪伴方式的永遠,禮尚往來的世界最有平行路上的默然歡喜,人來人往的風景也是不完美的理想港灣。

④ 在生活中,怎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有一句話說,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所以人註定不是完美的。

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首先要意識到這一點:人無完人。like this 你才不會因為自己的各種缺點而嚴厲苛責自己。你可以去尋找那些偉人的缺點,這會讓你找到心理平衡。比如拿破崙是個矮子,蘇格拉底長得醜死了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千差萬別,但這個世界的仁慈就在於: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盡情發揮自己的人生

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腳踏實地,努力生活。懂得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生活才能越來越好。怨天尤人毫無用處,只有接納自己,才能幸福地過好一生。

用優點去彌補缺點

每個人、每件事都有光明和黑暗兩面,我們要做的就是即使身處黑暗,也要記住我們的人生擁有光明和璀璨。


⑤ 怎樣的人生是完美的,完美的人生應該怎樣去實現

堅持讀書,鍛煉身體,懂得理財,而且要有錢這樣的人生才算是完整。

讀書,可以擴展你眼界,增長你知識,提高你水平。讀書猶如有名師指路,在閱讀中學習到優秀的智慧,讓你在人生路上少走彎路,更快地實現人生目標。

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而且在這個飛速變幻稍顯浮躁的社會里,堅持讀書可以擁有健康的身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自己的內心寧靜且強大;堅持讀書的人,一定是自我堅定,目標明晰,充滿熱情和勇氣的人。

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生命的意義在於運動,每天堅持鍛煉的人,不僅快樂、陽光、堅強,而且一定自律、嚴謹、堅定。只有熱愛生命的人,才會熱愛生活,熱愛奮斗,熱愛拼搏。長期堅持鍛煉,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品質。

擁有豐盈的內心、健康的身體,再擁有財富,這樣的人生才完美!理財不只是一種積累,更是一份付出、堅守和創造。

會理財的人在金錢上更自由,懂得理財的人一定懂得規劃、分配、與收獲。堅持理財,你的收獲里增加的將不只是財富,還有你的敏銳、判斷、堅韌,以及由此帶來的滿滿成就與幸福!

同時要有錢。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了錢也是萬萬不能的,或許有人說你滿身銅臭味,但是我要說的是有了錢才能使愛你的人或者是你愛的人過上有品質的生活,更好的去孝敬生你養你的人,為社會做一個好的典範!

而且要有時間。有錢有時間了,是不是可以拿出更多時間來多陪陪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人說我多給父母錢不就是最好的孝敬嗎?但是我覺得父母需要的是你的陪伴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⑥ 現實總是不太完美的

如果一切都是那麼完美,那還哪裡來的幸福的感覺?或者說,哪裡還有美好?
是缺陷成就了美好,是醜女成就了美女,是窮人成就了富人,是白痴成就了智者……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這么完美,人也就活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了。

⑦ 應該如何面對人生的不完美

了解到自己為什麼變成這樣,我們對自己有很多要求,完全是內化了小時候父母、老師對我們要求,他們用種種方式告訴你,如果你不按他們的要求做,你就不OK,他們也不會喜歡你,所以,為了證明自己OK,讓他們喜歡,我們內化了這些要求,認為自己一定要做到,否則自己就不OK,就不值得被愛。小時候,我們沒有機會,因為我們也不懂,只能受環境影響,但是長大後,我們可以選擇去接納,無論我們做到與否,我們都有自己的價值。感恩不接納給自己帶來的成長。過往的不接納經歷,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對自己的不接納,雖然給她很大壓力,也不幸福,但也是她奮斗的動力,正是因為她對自己強烈的自責與不滿,讓她持續努力,只是努力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適時候,也要放下。感恩不接納帶給我們的成長,也適時放下,如果覺得過往的都是錯的,反倒是另一種不接納,也容易充滿抱怨,更難放下。

閱讀全文

與不完美的現實怎麼成就美滿的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