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鵪鶉可以活多久
鵪鶉的壽命一般為2年。我家三年前養了四隻鵪鶉,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死了一隻雌的,一年後另一隻雌的也死了,現在只剩下兩只雄的
B. 鵪鶉生活習性
鵪鶉活動在生長著茂密的野草或矮樹叢的平原、荒地、山坡、丘陵、沼澤、湖泊、溪流的草叢中生活,有時亦在灌木林活動,有時也到耕地附近活動,屬於地棲性鳥類,性善隱匿,平時喜歡潛伏於草叢或灌木叢間,或在其中潛行。
性善隱匿,多成小群活動,是一類候鳥,常棲居於氣候溫暖的地方,是稚科中遷徙能力相對較弱的一種,翼羽短,不能高飛、久飛,往往晝伏夜出,喜夜間遷徙群飛,遷徙時多集群。
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遷到繁殖地,秋季於9月中旬至9月底離開繁殖地。遷徙時成群,多在夜間進行,白天則躲在草叢,灌叢中休息。
(2)鵪鶉蛋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1、鵪鶉的用途
鵪鶉肉就是一道佳餚。鵪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蛋白質含量高達24.3%,還含有卵磷脂以及多種無機鹽和必需氨基酸,適合胖人、中老年人及高血壓患者食用。
鵪鶉蛋的營養價值也很高,蛋白質、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卵磷脂等含量比雞蛋還高,含有降壓素蘆丁等成分。鵪鶉適用於炸、炒、烤、燜、煮湯等烹調方法,其中以煲湯最營養。
2、繁殖方式
營巢於草地、農田或荒坡草叢、灌叢中的地面上。雄鳥和雌鳥不形成固定的配偶關系,而是一雄多雌的婚配製度。通常到達繁殖地不久雄鳥就進行占區和開始求偶鳴叫,雄鳥在繁殖季節十分好鬥。
營巢於平原草地、農田地邊或荒坡草叢、灌叢中。巢多利用地面凹處的淺坑,內墊乾枯的細草莖、草根、草葉和羽毛等。每窩產卵7-15枚,卵呈白色或橄欖褐色,散布有褐色或銹色斑點,孵化期15-17天。
C. 鵪鶉蛋是什麼鳥下的蛋
鵪鶉下的蛋。鵪鶉蛋是一種叫做鵪鶉的鳥產下的蛋,口感細膩,味道不錯。
蛋雖然個頭小小的但是它的營養非常的豐富,而且吃起來味道也是很不錯的,甚至不光能夠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營養,而且還有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別看鵪鶉個頭小,但是鵪鶉的作用可是相當的大。
鵪鶉蛋一般外殼都是那種灰白色,也有一些紫色或褐色的斑紋,一般常溫下的鵪鶉蛋基本上可以存放45天左右。
鵪鶉
鵪鶉是一種鳥類個頭比較小,屬於那種小型的鳥,而且這種鳥膽子特別小,基本上人們都看不到它的存在,尤其是野生的,雖然說是在一些農田、草地之類的地方經常會出沒,但是當發現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它們都會及時的將自己藏起來。
現在因為鵪鶉的營養價值比較豐富,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飼養這種鳥,鵪鶉比較適合生活在溫暖的地方,這種鳥其實根本不能高飛,喜歡晚上的時候出來,白天趴著,尤其是喜歡群居在一起。
D. 鵪鶉蛋是什麼鳥下的蛋
鵪鶉蛋就是鵪鶉這種鳥生的。
現在市面上銷售的這些鵪鶉蛋基本上都是人工飼養產蛋,並不是野生的,但是現在在一些農村尤其是山區之類的地方,這種野生的還是存在的。鵪鶉蛋一般外殼都是那種灰白色,也有一些紫色或褐色的斑紋,一般常溫下的鵪鶉蛋基本上可以存放45天左右。
鵪鶉的習性
鵪鶉是一種鳥類個頭比較小,屬於那種小型的鳥,而且這種鳥膽子特別小,基本上人們都看不到它的存在,尤其是野生的,雖然說是在一些農田、草地之類的地方經常會出沒,但是當發現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它們都會及時的將自己藏起來。
現在因為鵪鶉的營養價值比較豐富,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飼養這種鳥,鵪鶉比較適合生活在溫暖的地方,這種鳥其實根本不能高飛,喜歡晚上的時候出來,白天趴著,尤其是喜歡群居在一起。
E. 鵪鶉蛋是什麼鳥下的蛋
鶉蛋是一種叫做鵪鶉的鳥產下的蛋,口感細膩,味道不錯,但是由於鵪鶉本身的體形不大,產下的鵪鶉蛋的個頭也挺小。
鵪鶉蛋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品,在營養上有獨特之處,有 "卵中佳品"、「動物中的人參」之稱,它橢圓形的模樣,個體很小,一般只有10g左右。
雞蛋、鵪鶉蛋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基本相同。
由於鵪鶉蛋的價格是雞蛋的2倍左右,而它們的營養成分又相差不大,都是優質蛋白,吸收率都好,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妨以雞蛋為主,這樣更經濟、食用更簡便些。
當然,對不同的人群還是可以區別對待的。比如6歲以下的幼兒,可以選擇吃鵪鶉蛋,每天3~4個為宜(3~4個鵪鶉蛋相當於一個雞蛋),因為同樣重量的鵪鶉蛋中磷脂的含量高些,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F. 鵪鶉蛋是什麼動物生下來的
鵪鶉
【物種名稱】 鵪鶉
【又 名】 鶉鳥、宛鶉、奔鶉
【拉丁學名】 Coturnix coturnix
【英文名稱】 common quail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雞形目、雉科、鵪鶉屬
主要特徵
是雉科中體形較小的一種。野生鵪鶉尾短翅長而尖,上體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間雜,具有淺黃色羽干紋,下體灰白色,頰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謝淡黃色。雌鳥與雄鳥顏色相似,但背部和兩翅黑褐色較少,棕黃色較多,前胸具褐色斑點,胸側褐色較多,雄的好鬥。成體體重為66~118克,體長148~182毫米,尾長約46毫米。
產地
野生鵪鶉分布廣泛。四川省產地有:成都、重慶、涪陵、樂山、南充、雅安、涼山、阿壩、甘孜等地、市、州。省外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河北、河南、山東省的嘉祥賈橋村、山西、安徽、雲南、福建、廣東、海南島及台灣等省區也有分布。我國1952年以來,引進鵪鶉家養品種,現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陝西、河北、湖北、四川、江蘇、廣東等地有飼養基地。
生活環境及習性
鵪鶉一般在平原、丘陵、沼澤、湖泊、溪流的草叢中生活,有時亦在灌木林活動。喜歡在水邊草地上營巢,有時在灌木叢下作窩,巢構造簡單,一般在地上挖一淺坑,鋪上細草或植物技葉等,巢內墊物厚約1.5厘米,很松軟,直徑約10厘米,產蛋7~14個,卵呈黃褐色。具褐色斑塊,蛋平均大小為 30 X 24毫米。鵪鶉主要以植物種子、幼芽、嫩枝為食,有時也吃昆蟲及無脊椎動物。
經濟利用
鵪鶉肉和蛋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極好的營養補品,有動物「人參」之稱,是宴席上的佳餚。鵪鶉還可作葯用和觀賞鳥,長期食用對血管硬化、高血壓、神經衰弱、結核病及肝炎都有一定療效。據本草綱目記栽鵪鶉肉能『朴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據統計1966年前,我國每年向國外輸出20多萬只野生鵪鶉。從進行鵪鶉飼養後,由於鵪鶉產蛋高,一年可達300多個,具有生長快、成熟早、繁殖力強、容易飼養等特點,因此在一些省市鵪鶴飼養發展很快,現已成為最經濟家禽。中醫傳統理論認為鵪鶉去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被中氣、壯筋骨、止瀉、止痢、止咳。
G. 鵪鶉蛋是什麼鳥下的蛋
鵪鶉蛋是鵪鶉下的蛋。
鵪鶉是一種鳥類,它的體型偏小,喜歡生活在生長著茂密的野草的地方,大多都是晚上出來活動。它的隱匿性非常的好,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出現的很多,它們不擅於飛行,翅膀很短,成群活動。
特點
鵪鶉蛋雖然營養價值豐富,個頭比較小,其中含有不少的脂肪及膽固醇,不適宜食用過多,以免增加體內膽固醇含量,因此建議日常食用鵪鶉蛋時需要注意量,一天的食用量最好控制在10個以內,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鵪鶉蛋是一種高蛋白食物,其中含有不少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核黃素、氨基酸以及鈣、鋅、鐵等營養成分,適當吃些鵪鶉蛋,可以一定程度上為身體補充所需的營養物質。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鵪鶉蛋的營養價值豐富 吃鵪鶉蛋健腦緩解失眠
H. 鵪鶉蛋能孵嗎孵出來的是什麼
沒有受精的鵪鶉蛋是孵化不出來的,受精的蛋孵出來就是小鵪鶉;經常活動在生長著茂密的野草或矮樹叢的平原、荒地、溪邊及山坡丘陵一帶,有時也到耕地附近活動;
主要吃雜草種子、豆類、穀物及漿果、嫩葉、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蟲及幼蟲,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和澳洲等。
(8)鵪鶉蛋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草地、農田或荒坡草叢、灌叢中的地面上。雄鳥和雌鳥不形成固定的配偶關系,而是一雄多雌的婚配製度。
通常到達繁殖地不久雄鳥就進行占區和開始求偶鳴叫,雄鳥在繁殖季節十分好鬥。營巢於平原草地、農田地邊或荒坡草叢、灌叢中。
巢多利用地面凹處的淺坑,內墊乾枯的細草莖、草根、草葉和羽毛等。每窩產卵7-15枚,卵呈白色或橄欖褐色,散布有褐色或銹色斑點,大小為25.6-33×19-25毫米,重5.6-7克,孵化期15-17天。
生活習性
性善隱匿。多成小群活動。是一類候鳥,常棲居於氣候溫暖的地方,是稚科中遷徙能力相對較弱的一種,翼羽短,不能高飛、久飛,往往晝伏夜出,喜夜間遷徙群飛,遷徙時多集群。
日本農林部曾有人給一些野鶉帶上特殊標記,然後放回自然界去。以調查其活動情況,結果證實了鵪鶉的趨溫性。中國國內兩種野生鵪鶉每年6-7月份在新疆西部,內蒙古東部繁殖,然後向南遷徙越冬。
根據初步的調查與考證,兩種野生鵪鶉的南遷路線可能有三條:從內蒙古和新疆直接南遷,分別到達遼寧、河北黃河沿岸和西藏呂都地區越冬。
從昌都地區繞青藏經四川、陝西、河南一帶繼續南遷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從昌都地區經雲南、貴州遷至東南沿海地區。每年3-4月份遷飛回新疆、內蒙古等地繁殖。
遷飛距離在400-1000千米左右。當然也有留在當地繁殖或局部遷移的鵪鶉喜歡在當地溫暖、濕潤的水草上築巢。
除繁殖期外,多成小群活動。除遷徙時外,一般很少起飛,飛行時呈直線,常貼地面作直線低空飛行。叫聲為響亮、清晰如滴水般的三音節哨音,常被形容為wet my lips,常在清晨、黃昏或夜晚時鳴叫。
被驅趕時發出刺耳的哨音,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遷到繁殖地,秋季於9月中旬至9月底離開繁殖地。遷徙時成群,多在夜間進行,白天則躲在草叢,灌叢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