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潯溪中學很差嗎
不差。潯溪中學是於2002年由原潯溪中學、原南潯中學初中部、原東遷中學三校合並而成的,坐落於原南潯中學校區,佔地面積110畝,建築面積20116.9平方米。經過多年的發展,學校形成了以高級教師、省市知名教師為龍頭,以市、區、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等的群體為主力軍,具有現代教育思想與高尚師德為一體的優秀教師群體,為學校持續、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㈡ 有關於「責任」的名人事例嗎最好能有名人名言
朱自清當衣買書
楊建民
朱自清先生雖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後來長時間在大學任教,講授「詩選」(以《古詩源》為教本)、「歌謠」、「陶淵明詩」、「新文學研究」等課程;出版有《新詩雜話》、《標准與尺度》、《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經典常談》等文藝批評。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這種厚實的為文積淀,似乎是那一代學人所共有。這種積淀的得來,自然與他們讀書、愛書有大關聯。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後來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庄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於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後,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後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制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於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志,以致後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出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痴迷於書的程度。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4年04月16日
秋瑾與新市
秋瑾(.1875-.1907),字璇卿號競雄,自號鑒湖女俠,乃系清末頗具盛名之女革命家,浙江山陰人,生於官紳之家,精通經史工詩詞,後東渡日本留學,創辦《白話報》,參加三合會、同盟會,任評議員浙江分會主盟人。創辦《中國女報》,組織光復軍,為推翻滿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1907年組織浙皖起義,事泄而英雄就義,然她曾臨新市之行卻鮮為人知。
秋瑾有個親密女友叫徐自華,字懺慧號寄塵,出嫁湖州府歸安縣南潯鎮,在該鎮潯溪女校任督學(校長)。而秋瑾.1906年春自日本歸國後亦在該校任教,共同志向遂使秋瑾與徐自華結為摯友,徐自華曾資助黃金二十餘兩給秋瑾從事革命活動。徐自華出生崇德縣石門鎮(今崇福鎮)一個書香之家,家居西門頤志堂(進士第)。徐自華的堂妹徐韻華出嫁於德清縣新市鎮曹家,丈夫曹玉圃為前清秀才,詩詞文章無一不精。徐自華徐韻華姐妹倆關系相當密切,到無話不談之地步。
約在1906年春夏之交,徐自華偕同秋瑾到新市堂妹徐韻華家作客。曹家居古鎮新市南昌街駕仙橋的曹家花園,曹宅曰:"燕詒堂",為新市清代名宅。曹玉圃徐韻華盛情款待堂姐徐自華與秋瑾,並與之賦詩作詞。曹玉圃有個知心朋友陳竹君,乃老同盟會會員,知鑒湖女俠秋瑾來新市曹家,即邀徐自華秋瑾二人到新市十景塘陳宅"樹德堂"作客。陳竹君約生於.1870年,新市人,為青紅幫大字輩,與黃金榮、王金發及後來任民國浙江省督軍的周鳳岐為知交。陳竹君先生又是光緒江蘇省候補知縣,他在新市胡家墳開設"萬興羊毛行"。武昌起義後,陳竹君參加攻打浙江省巡撫衙門,與蔣介石(.1887--.1975)同為敢死隊員,後又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浙江省執委、與蔣介石有書畫交往。經曹玉圃徐韻華夫婦介紹,陳竹君與秋瑾相識,這次秋瑾在新市約逗留三至五天。
第二次秋瑾來新市時間約為1907年初,她先居於徐自華娘家石門,因清廷視秋瑾為要犯且知她與徐自華之關系,故為安全計,徐自華將秋瑾半夜用船護送到新市堂妹徐韻華家,秋瑾居於曹家花園朝南樓房(今樓還存)。數日後,徐自華見追捕秋瑾風聲日緊,就將秋瑾安排在陳竹君家,約居一周後秋瑾執意要回紹興,故陳竹君半夜用船護送她出外,具體地點已無考。
1907年7月.5日,秋瑾被清廷殺害於紹興軒亭口,徐自華悲痛不已,遂將秋瑾葬於西子湖畔,曹玉圃徐韻華夫婦亦資助秋瑾之葬費。為了紀念秋瑾,徐自華發起成立"秋社",徐自華為社長,徐韻華曹玉圃均為社員。中國近代著名詩人,亦是秋瑾、徐自華二人之友柳亞子先生(1.887-1.959)曾於.948年.2月.日在香港作了一首七言律詩,懷念與秋瑾徐自華之友誼,此原作已毀,影印件存於新市,詩曰:"秋家亭子無然存,輿櫬重來叩墓門,齊帝中王遺吳世,報功寧欲妥英魂。曼殊寒碧等蕭間,明日蓀花倘泣遠,地下故人應待我,春來躍馬酹孤山。"落款:"為徐懺慧夫人移葬
冰心,我的驕傲
冰心誕辰100周年 雷潔瓊
我敬愛的朋友冰心,走過二十世紀九十九個春秋,離開了我,我很悲痛。我多麼想再手捧一束紅艷艷的玫瑰花,和她敘一敘我倆將近70年的友情。
我與冰心相識在1931年,我從美國留學回來,應聘在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當時的系主任是冰心的丈夫吳文藻先生。冰心在燕京大學中文系任教,我倆相識相知,是至愛的朋友。我是廣東人,在北平沒有家,冰心常邀我去她家,關系十分親密。
記得抗戰前的1934年,我應冰心之邀參加了平綏沿線(即今京包線)的社會考察活動。考察歸來,冰心、吳文藻和我先後發表了《百靈廟之行》、《蒙古包》、《平綏沿線天主教概況》等文章。當年在包頭百靈廟的蒙古包前,我和冰心的合影至今還珍藏著。往事歷歷,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了……
抗日戰爭爆發北平淪陷,燕京大學被迫關門,我和冰心相繼。我去江西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冰心一家歷盡艱難,輾轉至大後方昆明、重慶,參加中華文藝抗敵協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抗戰勝利後,冰心同吳文藻一起赴日本作社會考察,其間,冰心應邀在東京大學任教。
在抗戰的烽火中,我和冰心天各一方,不想北平一別就是14年!
1951年冰心回國了。後來聽她說,當時在日本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感到畢生未曾有過的歡樂。她歸心似箭,幾經周折終於回到朝氣蓬勃的北京。她興奮地向我講述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接見她和吳文藻的情景。
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新興的國家,新生的人民,新型的生活,激發了冰心的創作靈感。冰心歌唱新中國,描繪新生活,贊頌真善美,寫出了大量的作品。另外,冰心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國際交往活動,作為中國人民的文化使者,她頻繁出訪,廣交朋友,為世界和平、人類進步事業奔走……1956年,經我介紹,冰心、吳文藻夫婦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我們的交往中,又增添了新的內容。
冰心是個作家,她與二十世紀同齡。她八十年的寫作生涯,顯示了中國現代文學從「五四」文學革命發展到今日新時期文學的偉大軌跡。冰心的博大的愛心,和著時代的脈搏,融入七百多萬字的作品,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冰心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始終如一的責任感,她是愛國知識分子的楷模。她曾說,我最喜愛的職業就是教師,熱愛教育就是愛國。
當我們從「文革」的惡夢中醒來,冰心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的創作出現了第二次高潮,問世的作品數以百計,我很為她高興。冰心晚年的作品多為切中時弊、關注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社會題材。其中《我請求》、《我感謝》,更是振聾發聵,社會反響極大。這是冰心赤誠、正直、果敢的人格的寫照。1993年冰心在一篇文章中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治國,尤其不能忘記以教育為本。……所以我在一篇文章中呼籲『不要坐視堂堂一個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在二十一世紀變成一片廣闊無邊的文化沙漠』。」她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至今警示我們,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可稍有懈怠。
為此,冰心更是身體力行。這些年,冰心為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獎學金、宋慶齡基金會、安徽災區、福建家鄉辦學、農村婦女教育和發展基金會、全國希望工程等等,捐助她用心血辛勤筆耕所得的稿酬近20萬元。為了給孩子們更豐富而有品味的精神食糧,對旨在繁榮發展兒童文學事業、在1989年成立的兒童圖書「冰心獎」備加呵護。每屆評選,冰心都要親自審讀作品、獎掖作者。她勉勵大家,把美好的東西留給孩子,愛撫身邊的孩子,展望祖國的未來……
1994年秋天以來,冰心一直住在北京醫院,她總是很樂觀的。在香港即將回歸之際,她在病榻上一筆一劃書寫了「香港回歸,我心痛快」八個字,字里行間溢滿了對祖國的摯愛。
近幾年,每到10月冰心的生日,我總要送上玫瑰花和我的祝願,還常帶去我為她收集的剪報。那是我出差或出訪從報紙上剪下的有關她的文章或照片。去年她的生日我去看她,她向我道謝,那柔語,那笑容,我至今難忘……當時,我俯下身吻她的面頰說我愛你,她說我也愛你。照相機的快門閃光一亮,拍下了這永恆的瞬間,是我的珍藏。
1994年,我的文集出版時,冰心欣然為文集作序。她在序中稱我是她最敬愛的朋友。我想,這更適合我對她說:冰心,我最敬愛的朋友。至愛的朋友無話不談。冰心的故事是美的故事,愛的故事。她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很多……
冰心,是我的驕傲,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梁實秋語錄
作者:梁實秋
生吞活剝
外國的風俗永遠是有趣的,因為異國情調總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過若把異國情調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家裡來,身體力行,則新奇往往變成為桎梏,有趣往往變成為肉麻。基於這種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並不加白糖與牛奶。
——《雅舍小品·洋罪》
詩難賣
詩不能賣錢。一首新詩,如拈斷數根須即能脫稿,那成本還是輕的,怕的是像牡蠣肚裡的一顆明珠,那本是一塊病,經過多久的滋潤涵養才能磨練孕育成功,寫出來到哪裡去找顧主?
——《雅舍小品·詩》
病中溫情
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恕人,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卧了許多天之後,看著每個人都有人性,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裡揉不進沙子了。
——《雅舍小品·病》
自由人
「襤褸的衣衫,是貧窮的罪過,卻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職業的優美的標識,他的財產,他的禮服,他公然出現於公共場所的服裝。……沒有人肯過問他的宗教或政治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話雖如此,誰不到山窮水盡誰也不肯做這樣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鐵拐和濟公之類,游戲人間的時候,才肯短期的化身為一個乞丐。
——《雅舍小品·乞丐》
柔韌之妙
莎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並不永遠使女人吃虧。越是柔韌的東西越不易摧折。
——《雅舍小品·女人》
高峰
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夥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細看看,路上有好多塊絆腳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臉腫,有
好多處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這種種景象的觀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
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雅舍小品·中年》
陳釀
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
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
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於他們,中年沒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
鳥的苦悶
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溜達(現在這樣有閑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閑,卻是那鳥的苦悶。……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粘
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里住著罷?
——《雅舍小品·鳥》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糊口的職務,作自己衷心所願意作的事。有人八十歲才開始學畫,也有人五十歲才開始寫小說,都有驚人的成就。「狗永遠不會
老得到了不能學新把戲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雅舍小品續集·退休》
生氣
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
上帝獻祭表示感謝。」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雅舍小品續集·怒》
破落戶
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為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雅舍小品續集·舊》
沉默
有道之士,對於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
華示眾,眾皆寂然,惟迦葉破顏微笑,這會心向笑勝似千言萬語。
——《雅舍小品續集·沉默》
會心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們無法追問她為什麼笑,她笑的是什麼。……會心的微笑,只能心領神會,非文章詞句所能表達。
——《雅舍小品續集·讀畫》
能造樹么?
又有一位詩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詩——《樹》,有人批評說那首詩是「壞詩」,我倒不覺得怎麼壞,相反的「詩是像我這樣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
樹」,這兩行詩頗有一點意思。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侈言創造,你能造出一棵樹來么?
——《雅舍小品續集·樹》
有情樹
我曾面對著樹生出許多非非之想,覺得樹雖不能言,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它也曉得傳宗接代,它也應該算是「有情」。……總之,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
路,根扎在哪裡便住在哪裡,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雅舍小品續集·樹》
吃一行恨一行
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為自己這一行只有苦沒有樂,不但自己唉聲嘆氣,恨自己選錯了行,還會諄諄告誡他的子弟千萬別再做這一行。
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雅舍散文二集·流行的謬論》
無斧鑿痕
藝術與自然本是相對的名詞。凡是藝術皆是人為的。西諺有雲:Ars est celare (真藝術不露人為的痕跡),猶如吾人所謂「無斧鑿痕」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戕害生機
我看過一些盆景,鉛鐵絲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綁,即或已經解除,樹皮上也難免皮開肉綻的疤痕。這樣藝術的製作,對於植物近似戕害生機的桎梏。我常在欣賞盆景的時候,聯想到在游藝場中看到的一個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齊整的出現在觀眾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聯想到從前婦女的纏足,纏得趾骨彎折,以成為三寸金蓮,作搖曳婀娜之態!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天性
古聖先賢,無不勸孝。其實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則勸亦無大效。父母女間的相互的情愛都是天生的。不但人類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獸之中會有梟獍。
——《雅舍散文二集·父母的愛》
代溝
自從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與少一代之間就有一道溝,可能是難以飛渡深溝天塹,也可能是一步邁過的小瀆陰溝,總之是其間有個界限。溝這邊的人看溝那邊的人不順眼,溝那邊的人看溝這邊的人不像話,也許吹鬍子瞪眼,也許拍桌子捲袖子,也許口出惡聲,也許真個的鬧出命案,看雙方的氣質和修養而定。
——《雅舍小品三集·代溝》
福到了
暴發戶對於室內裝潢是相當考究的。進得門來,迎面少不得一個特大號的紅地灑金的福字斗方,是倒掛歷著的,表示福到了。如果一排五個斗方,當然更好,那些是五福臨門。
——《雅舍小品三集·暴發戶》
大主意自己拿
人,誠如波斯詩人莪謨伽耶瑪所說,來不知從何處來,去不知向何處去,來時並非本願,去時亦未徵得同意,胡里胡塗地在世間逗留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內,我們是以心為形役呢?還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還是參究生死直超三界呢?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秋室雜文·談時間》
人需友誼
只有神仙與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
——《秋室雜文·談友誼》
朋友
富蘭克林說:「有三個朋友是忠實可靠的——老妻,老狗與現款。」妙的是這三個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最乾脆:「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沒有朋友。」這些話近於憤世嫉俗,事實上世界裡還是有朋友的,不過雖然無需打著燈籠去找,卻是像沙裡淘金而且還需要長時間地洗煉。一旦真鑄成了友誼,便會金石同堅,永不退轉。
——《秋室雜文·談友誼》
止痛片
其實哪一個人在人生的坎坷的路途上不有過顛躓?哪一個不再憧憬那神聖的自由的快樂的境界?不過人生的路途就是這個樣子,抱怨沒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飛也只是一個夢想。人作畫是現實的,現實的人生還需要現實的方法去處理。偶然作個白晝夢,想入非非,任想像去馳騁,獲得一進的慰安,當然亦無不可,但是這究竟只是一時有效的鎮定劑,可以暫止痛,但不根本治療。
——《談徐志摩》
薔薇與荊棘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來就這樣地踐踏出來了,人人都循著這路途走,你說它是薔薇之路也好,你說它是荊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談徐志摩》
玩
人從小到老都是一直在玩,不過玩具不同。小時候玩假刀假槍,長大了服兵役便真刀真槍;小時候一角一角地放進豬形儲蓄器,長大了便一張一張支票送進銀行;小時候玩「過家家」,「攙新娘子」,長大了便真個的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有人玩筆桿,有人玩鈔票,有人玩古董,有人玩政治,都是玩。
浪漫鋼琴詩人肖邦生平
作者:作者不明
波蘭浪漫詩人CYPRIAN KAMIL NORWID在1849年10月18日發表的肖邦布告中第一句這樣寫道。對於這樣的評價,特別是最後部分,只有在今天肖邦音樂所引起的世界人民的廣大興趣才真正讓我們意識到是多麼的貼切。我們不僅為那些傑出的鋼琴家曲目中的肖邦作品而高興,更讓我們高興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肖邦音樂的廣大詮釋者。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1927年開始設立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者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早在1955年,在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者就有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傅聰先生和來自日本的KIYOKO T
ANAKA。在下一屆比賽中來自中國的LI-MIN CHAN和來自伊朗的ACHOT-HAROUTUNIAN受到人們的廣泛贊賞。在2000年的比賽中,中國選手李雲迪充分顯示了對於肖邦音樂的理解和作為一個鋼琴家無可置疑的成功。僅僅通過這些實例,我們可以看出偉大的音樂天才肖邦被認為"聞名於世"是非常恰當的。
在浪漫主義時期,肖邦作為一個傑出的波蘭民族音樂風格作曲家而擁有非常獨特的歷史地位。在19實際歐洲音樂發展歷史中,民族音樂風格佔有主導地位。盡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來自波蘭傳統的音樂風格,但在肖邦的瑪祖卡中更為集中地表現了波蘭的民族風格。在瑪祖卡中肖邦運用了直到當今仍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蘭旋律,使得當今的音樂家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他音樂中獨特的波蘭風格。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於距華沙西部50公里一個名為熱拉左瓦沃拉的小村莊。在他的早年就顯示出了非凡的音樂天賦。父親NICOLAS肖邦原是一個法國人,1788年在他17歲的時候來到波蘭。關於來波蘭的原因現在也不是很清楚,但他很可能積極參加了1794年波蘭將軍TADEUSZ KOCIUSZKO領導的全民反抗運動,為他遷入國的自由而斗爭。1800年他成為了地區長官STAROSTA的女兒和妻子的法文教師。1802年秋,NICOLAS肖邦接受了伯爵夫人LUDWIKA SKARBEK的邀請,來擔當她孩子們的教育和教導工作,並和她的家人共同居住在熱拉左瓦沃拉。在此,他遇到了伯爵夫人的遠房親戚TEKLA JUSTYNA KRZYANOWSKA小姐。他們於己於1806年6月2日結婚,他們的第二個孩子FRYDERYK出生於己於1810年。同年,肖邦一家人移居華沙。
當肖邦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了非凡的音樂天份,家裡為他聘請了著名的鋼琴教師WOJCIECH先生。他不僅為年輕的肖邦充分展現了音樂的美,而且讓他熟悉了大量音樂大師的作品。他的教學富有情趣和智慧,奠定了肖邦作為一個鋼琴家所應當擁有的個性和創造力。肖邦第一次演出是在RADZIWI家庭宮殿中舉行的慈善音樂會,那年他年僅8歲。1818年的華沙日報這樣寫道:"他不僅可以完美而輕松地演奏那些最難的鋼琴作品,而且他還能創作出饒有興趣的舞曲和變奏曲。"後來肖邦經常出現於達官顯貴的府邸。
後肖邦的父母意識到即使是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如果不經過專業教育也是不行的。因此他們決定對肖邦進行系統的專業教育。1926年從華沙LYCEUM畢業後,肖邦進入了華沙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JOZEF ELSNER先生。也就是在那一時期,肖邦創作了他大部分的鋼琴和管弦作品,包括降B大調變奏曲作品第二號,波蘭旋律的A大調幻想曲作品13號,F大調迴旋曲作品14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4號,g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作品8號,以及波羅乃茲、瑪祖卡和華爾茲等。ELSNER很快意識到肖邦的非凡音樂才能,他積極引導並保護著他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在肖邦的第二學年報告中寫道:"非凡的能力",一年後是:"非凡的能力,音樂的天才"。
從華沙音樂學院畢業後,肖邦開始想在歐洲的主要音樂中心發揮自己的音樂才能。通過偶然的機會他選擇了維也納,在那裡兩都獲得了作為作曲家和鋼琴家的巨大成功。在1829年"ALLGEMEINE THEATERZEITUNG"的評論上這樣寫道:"肖邦征服了每一個人,因為人們不僅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從他表演和創作的原始性上可以說他是一個音樂天才……他的演奏絕對不是一種對技巧的炫耀,這一點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與裝腔作勢者的區別。讓我們從這個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真正的藝術家。"其他一些評論也這樣寫道:"偉大的作品","優美的演奏","無以描繪的嫻熟技法"等。這些是肖邦音樂才能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承認。
在年僅20的時候,肖邦因其創作的e小調和f小調鋼琴協奏曲而譽滿華沙。此後不久他就決定要出國。在這個異族統治下的國家中,政治形式不斷緊張,革命一觸即發。這種情況下,對於他的音樂事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1830年的12月開始了他的藝術旅行。參加告別聚會的有他的家人,初戀情人KONSTANCJA,ELSNER教授以及一些朋友們。肖邦沒有意識到他就要永遠離開他的祖國,也就是從那一刻,在他充滿無數歡欣和痛苦的生活中將永遠伴隨的是無盡鄉愁。
在巴黎,他的第二故鄉,肖邦很快結識了一批當時的藝術家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門德爾松、席勒等。他主要進行創作、教學工作,並偶爾出席音樂會。他不想成為鋼琴家,因為19實際的剛琴家意味著用各種的表演技巧來取悅聽眾,爭得名利。肖邦想為聽眾展現真正的音樂的美。他的演奏與被大眾普遍接受的演奏風格迥然不同,因此常用於與同時代鋼琴家進行比較。這種比較通常有利於肖邦。傑出的英國鋼琴家、指揮家CHARLES HALLE曾說過,"與肖邦相比,KALKBRENNER只不過是個孩子"。HEINRICH HEINE說,"李斯特讓所有的鋼琴家黯然失色,除了鋼琴大師肖邦"。
通過這些我們不難看出肖邦所擁有的非凡鋼琴技巧,他完全可以成為一名鋼琴舞台的耀眼明星。然而他寧願為那些能夠真正理解他音樂的具有藝術能力的聽眾演奏。除了這些之外,肖邦一生僅舉行過30場公共音樂會。凡是那些參加過肖邦"書房"音樂會的人都強烈認為,只有在這種朋友間的私人音樂會上偉大的藝術家才能闡釋出音樂的真諦,發揮他們藝術的天賦。
肖邦作為作曲家已經深為大家所熟悉。最有利的證明就是肖邦創造性的藝術成就在不斷地為更多的世界聽眾所接受和傳播。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用非凡的藝術天賦創造了非凡的藝術成就。他也是唯一一位專注於一件樂器創作的作曲家。盡管華沙的音樂團體,甚之包括EL
回答者:櫻花飛天 - 試用期 一級 12-26 21:05
鄧稼先:兩彈是他的勛章
1986年,國內公開報道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名字,當年大漠上騰起蘑菇雲的謎底終於揭開。當人們以感激的心情來頌揚這位功臣時,他卻平靜地辭世而去。而黨和國家授予他的「五一」勞動獎章和「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卻永遠閃耀著光芒。
生平
21歲便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26歲在美國成為「娃娃博士」;取得學位後第九天便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
1958年以後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創造出世界上研製氫彈的最快速度。
臨終前叮嚀:「不要讓
㈢ 湖州南潯潯溪中學的介紹
在江南水鄉魅力名鎮——南潯的潯溪河畔,有一所被譽為「航空母艦」的初級中學——潯溪中學。學校是2002年由原潯溪中學、原南潯中學初中部、原東遷中學三校合並而成的,坐落於原南潯中學校區,佔地面積110畝,建築面積20116.9平方米。
㈣ 辛亥革命時期的褚輔成
先祖父褚輔成(慧僧)先生是浙江辛亥革命的元勛之一,以後又為反對袁世凱等北洋軍閥,為奪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為爭取實現國共兩黨的合作,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他不愧是一位愛國的政治活動家。
褚輔成生於1873年5月27日。22歲進秀水縣縣學(秀才)。當時嘉興、秀水為兩縣,後合並為嘉興縣。中日甲午戰爭後,他深受康有為等「公車上書」鼓吹變法的影響;戊戌變法失敗後,他目睹清政府腐敗顢頇已無可救葯,乃無意仕途,決心從事反清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904年,褚輔成去日本,入東洋大學高等警政科,後轉入法政大學。他與留日學生中的反清分子密切往來,十分投契,尤其同孫中山先生深相結納。1905年8月,孫中山與黃興等在東京創立同盟會,褚輔成為宣誓入盟人之一。
參與發動浙江辛亥革命
浙江辛亥革命的早期成員,主要是浙東各地的會黨與學界的有識之士。1904年前,各地會黨及反清志士的活動並無統一之組織。如徐錫麟、竺紹康、王金發在紹興、嵊縣一帶活動;陶成章在金華、處州一帶活動;敖嘉熊在嘉興聯絡』—些會黨人士;龔味生(寶銓)在日本東京籌劃暗殺活動,等等,互不相屬。1904年冬,龔味生回國至上海,與陶成章等組織光復會,推舉蔡元培(清翰林,時任中國教育會會長)為會長。1906年,蔡元培到北京謀求去歐洲游學,光復會活動主要由徐錫麟領導(後期的光復會於1910年在東京推舉章太炎為會長,陶成章為副會長)。同盟會成立後,光復會首腦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龔味生等均加入同盟會;茲後大部分光復會成員亦均入同盟會。
褚輔成於加入同盟會的當年(1905年)即奉命回國推動革命,擔任同盟會浙江支:部長,往來各地,結交各方誌士,積極籌備布置。秋瑾亦於1 905年在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1906年初回國,舊歷二月到嘉興,經褚輔成介紹,在南潯鎮(屬嘉興縣轄)潯溪女學堂任教習。不久,秋瑾去上海辦報。
浙江革命活動的主要據點,除徐錫麟等1905年在紹興創辦的大通學堂外,尚有數處。一是敖嘉熊在嘉興設立的溫台處會館,主要接待浙東各地的會黨首領(敖於1908年被清廷暗殺)。一是杭州西湖白雲庵,是光復會、同盟會革命黨人經常密聚之地。再就是褚輔成、陶成章等在上海五馬路口開設的天保(一說天堡)客棧,是革命黨人住宿和聯絡的處所。褚輔成 1905年在嘉興南湖之濱創辦南湖學堂,一方面是為了啟發民智,一方面也是為了便於掩護革命活動。不少革命志士曾在此地借視學為名進行籌劃磋商,秋瑾曾來此活動並住宿。還有浙江陸軍學堂也是通信聯絡機關之一。
秋瑾於1907年初接替徐錫麟主持大通學堂;姚勇忱為學堂總理,相與協助。光復會曾制訂1907年皖浙同時武裝起義的計劃,以安慶為重點(由徐錫麟主持),紹興(由秋瑾主持)以及金華、處州等地同時發動,分道取江、浙、皖三省要地。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如期在安慶刺死安徽巡撫恩銘,但聯絡新軍的工作未妥,起義失敗。紹興方面則發生了事前泄密。徐、秋二烈士先後犧牲,浙江革命遭受挫折。次年,安徽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熊成基(系陳獨秀等發起的「岳王會」成員)繼起發動新軍起義,再次失敗。
1908年2月,褚輔成至杭州參加秘密安葬秋瑾,乘機與前來送葬之浙江同志聚商革命策略,議定此後革命運動宜注全力於軍隊方面,相機策動新軍反正。這是浙江反清革命的重要轉折。
浙江辛亥革命另一位重要策劃人物是陳其美(英士)。陳是浙江湖州人,常住上海。他於 1906年赴日,加入同盟會。1908年回國,往返上海與浙江等地聯絡黨人。杭州西湖白雲庵成為滬浙兩地黨人的主要會商機關。據老人回憶,去該處最多的,上海方面有陳其美、戴傳賢、黃郛(三人均系浙江人);浙江方面有顧乃斌、褚輔成、童保暄。這一年(1908年)冬,光緒、慈禧接踵而亡。浙江革命黨人以為時機已到,擬在上海召集浙江各府屬代表商議起事。其中,褚輔成、蔣志新為嘉屬代表;陳其美、姚勇忱、楊譜笙為湖屬代表。會場即在天保客棧。因叛徒劉師培向兩江總督端方告密,會議未能開成。金華代表張恭(龍華會首領)被租界包打聽頭子黃金榮捕去,褚輔成與周淡游改裝易服逃脫。
1909年,清廷於各省設咨議局,褚輔成當選為浙江咨議局議員,後又當選為資政院議員。褚輔成利用這一機構開展反清活動,副議長陳時夏、沈鈞儒均參加了辛亥革命活動。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10月12日,陳其美來杭州,謂武漢已有密電到滬,促各省響應。次日,陳其美約集顧乃斌、褚輔成、呂公望、朱瑞、黃元秀、吳思豫、俞煒、童保暄、傅孟等,在西湖白雲庵密商。月底又在城隍山密議一次。為革命之順利進行,褚輔成由朱瑞介紹,加入了光復會。l0月下旬,陳其美派黃郛、蔣介石來杭催促。浙江方面公推褚輔成去上海商請陳其美籌發軍火、印信及經費,陳其美囑其先回主持籌備事宜;所需各物後均由陳其美遣人分批送來,由褚輔成接收。浙江革命黨人會商決定11月5日發難,政治方面由褚輔成以及陳時夏、沈鈞儒等負責,仿上海做法成立「機關部」,褚任機關部長(上海由陳其美任機關部長);軍事方面由童保暄、朱瑞、周承熒、顧乃斌等負責。
11月3日夜,上海已光復,浙江遂決定提前於4日夜行動。一路由顧乃斌、吳思豫與敢死隊蔣介石等,率眾進城直撲巡撫衙門;一路由朱瑞、俞煒與敢死隊王金發等進攻軍械局;兩標軍隊在城站會合後,包圍駐防旗營,5日晚攻下旗營。
1911年11月5日,杭州光復,成立浙江軍政府,湯壽潛(在浙江保路運動中有聲望,曾任浙江咨議局議長)被推為都督。都督以下,設立政事與軍事兩部:褚輔成任政事部部長,總攬民政、財政、交通、外交、教育、實業各部門;軍事部由周承菼任浙江軍總司令。沈鈞儒時任警察局長(後任教育司長,1912年由褚輔成、顧乃斌介紹,加入同盟會)。馬敘倫任都督府秘書。不久,成立浙江臨時參議會,陶成章任議長。
革命政權創立,百廢待興。褚輔成在任期間,事務繁劇。省政權對清朝官吏「任其遠逸,並不窮追暗緝」。巡撫增韞無大惡跡,予以「押解資送北返」(由陶成章帶往卜海,准予自由)。惟旗營協領貴林,初頑抗不從,後假意投降,仍隱匿2000多枝槍及部分彈葯。褚輔成與陶成章得知後,褚下令縛貴林,面責其違約,當即會審處決。
1912年1月,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成立民國臨時政府,湯壽潛任交通總長,蔣伯器(尊簋)繼任浙江都督,褚輔成改任民政長。1912年8月,都督換了朱瑞。不久,褚輔成即被免職。免職的背景,一是褚輔成急於辦省議會,在中央政府尚無統一規定前,即自定省議會法及選舉法;二是褚厲行禁止鴉片貿易,觸犯英帝國利益,引起外交交涉。據史料:「先生制定禁煙辦法,徹底實施,勒令全省土膏店,一律停閉;由滬運往贛、皖之煙土經過浙境,亦予扣留。於是英國駐杭總領事向軍政府提出抗議,先生嚴詞拒絕。最後一次,英方竟出恫嚇之言,先生答稱:英艦雖開入錢塘江,浙江禁煙決心,決不動搖。從此一般土商,不敢再借外力破壞禁煙,斷絕死灰復燃之念。禁運禁售政策,獲以完成,其後各省雖施行官膏辦法,而浙省終未開禁。」北京政府外交部同浙省都督間往來電文,對褚輔成皆有責備之意。
㈤ 杜亞泉的人物成就
杜亞泉深知,要強國必先普及科學,而普及科學的根本途徑在於辦教育。因此,他從1902年開始,就在辦刊物的同時,致力於科學書籍和教科書的編著出版。普通學書室一創立,他就延聘翻譯和精通西學自然科學方面的人才,陸續編譯了諸如《普通數學》、《普通化學》、《普通質學》、《普通礦物學》、《普通植物學》、《普通動物學》、《普通生物學》、《普通英文典》、等中等學堂教科用書。這些教科書的內容全都反映了當時西方科學的最新水平,對中國科教界來說,具有很新的創意,對西方科學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杜亞泉編著教科書具有革新的精神,使教科書適應新的時代。這里舉一個《文學初階》的例子:《文學初階》是杜亞泉於1902年編纂,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專供蒙學堂用的讀本,一部共6冊,供3年學習之用。當時清朝政府「興學堂」,但仍規定「其教法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杜置清廷法令於不顧,一改「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傳統教材,首創按語言規律,從實詞入手,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然後由實而虛,由單字而句子,由兒童身邊常見事物各種淺近知識,再到聲光化電、中外史地人物,再進而到倫理修身,以及激勵奮發讀書學藝以振興中華等內容。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此書已明顯地拋棄了唯有讀書高和讀書為做官的思想,並對忠孝仁愛等傳統的倫理道德賦予了新的民主的內涵。這套課本現在能見到的最晚印次是1906年,即流行前後不少於5年,這個「壽命」是它以前各種課本所沒有的。該書「拋棄經學中心和貼近兒童生活,使教育具有生活氣息,具備近代概念的普通教育內容。新式教育提倡多年,課本建設摸索多年,至此才大致走上正道」。「這部書從教育學的原理講,是中國小學課本史上劃時代的一部課本」。
杜亞泉在編纂教科書時,不忘宣傳愛國主義思想,以激發青年人振興中華之志。他編纂出版的《普通新歷史》,在其「總論」中有一段話:「前清時代,中國割地開港,幾為白種人所分割。今已肇建共和,從此舉全國之力,振興庶務,廣求智慧,以光我古國之聲名,駕五洲各國而上之,非國民之責任而何?」在該書「凡例」中又說:「近世全球交通之會,中國民漸漸與世界相見,優勝劣敗,即在此一二百年之間,誠千載一時也。中國民之眼界,斷不可僅注於國內數十朝之興替沿革中,須考察種族勢力之強弱,文明之高下,能力之大小,以為大家警醒振拔之標准。」這本歷史教科書極受學界歡迎,在短短5年中,即重印28次。
後來,普通學書室也因經費短缺等原因陷入困境。而此時,上海的商務印書館則在當時社會上興學堂浪潮的機遇中獲得了發展,正在羅致人力,擴大業務。1904年秋,杜亞泉應商務的創始人夏粹方、張元濟之邀,被聘為商務的編譯所理化部主任,一心致力於科學研究和編譯工作,而普通學書室也並入了商務印書館。從此,杜亞泉在「商務」服務了28年之久,長期通過出版工作來實現他的科學理想。
杜亞泉在「商務」的前些年中,幾乎全力撲在教科書的編譯工作上。他編譯的教科書,范圍從初小到高中以及師范學校,內容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三者當時也合稱博物)、數學、物理、化學、生理及農業等,還有部分學科的《示教》、《教授法》。據後來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編的王雲五稱,杜「編著關於自然科學的書百數十種」,其中有相當數量是教科書。商務印書館「初期所出理科教科書及科學書籍,大半出於先生手筆」。 一是編纂《植物學大辭典》。該書為中國第一部有影響的專科辭典,由13人合作,杜任主編。自1907年開始編撰,1918年出版,歷時12年,1934年再版。此書收載中國植物名稱術語8980條,西文學名術語5880條,日本假名標音植物名稱4170條,附植物圖1002幅,全書1700多頁,300餘萬字。蔡元培為之作序說:「吾國近出科學辭典,詳博無逾於此者。」時任蘇州東吳大學生物系主任的美國科學家祁天錫也認為:「自有此書之作,吾人於中西植物之名,乃得有所依據,而奉為指南焉。」
二是編纂《動物學大辭典》。該書由5人合作,杜任主編。自1917年開始編撰,1923年出版,歷時6年,1927年四版。全書共250餘萬字,所收錄的動物名稱術語,每條均附註英、德、拉丁和日文,圖文並茂,正編前有動物分布圖、動物界之概略等,正編後附有西文索引、日本假名索引和四角號碼索引。該書與《植物學大辭典》同為中國科學界空前巨著,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三是編著《化學工藝寶鑒》。該書於1917年3月初版,至1929年12月已出第九版。書的內容包含重要工藝30餘類千餘種,自家庭日用以至工場製造,各種化學工藝如合金、鍍金、冶金、玻璃、琺琅、人造寶石、陶器著色、火柴、油漆、墨水、漂白、防腐、肥皂、毒物及解毒等,均有詳盡的說明。編此書的目的,在於為國貨製造家們提供一份技術參考資料。
為了推動中國的科學教育,杜還在編譯出版教科書的同時,重現科學實驗儀器和設備的製造。在他的倡議下,商務印書館開辦了標本儀器傳習班,招收學徒,授以技術,培養自製儀器、標本、模型的人才;他本人也曾親自在傳習班中講課。此外,他還發動並資助自己的子侄輩開工廠從事儀器文具的生產。例如他支持表侄周榕仙在上海開了一家中國儀器廠(現地質部所屬上海地質儀器廠的前身);支持堂弟杜春帆在上海開了一家墨水製造廠「天然墨水廠」(1949年後與其它廠合並為上海墨水廠)。
鑒於杜亞泉在科學傳播普及上的貢獻,有人稱他為科學家,他謙虛地回答說:「非也,特科學的介紹者耳。」 杜亞泉是一個憂國憂民而又具有科學頭腦的人,他對各種社會現象的思考是嚴肅而冷靜的,而且勤於思考,善於思考。據蔡元培回憶,杜「有時獨行,舉步甚緩,或諦視一景,佇立移時,望而知其無時無處無思索也」;而且他「腦力特銳,所攻之學,無堅不破,所發之論,無奧不宣」。杜亞泉對於各種社會現象,不僅有敏銳的洞察力,而且敢於公開闡明自己的見解,不人雲亦雲,不畏懼權威。一旦形成自己的觀點,就鍥而不舍,不輕易放棄。他把這視作自己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辛亥革命後政治並不清明,封建軍閥勢力的割據,帝國主義列強的掠奪,腐朽的封建意識與資本主義思想交織熏染,使社會精神道德日益衰敗,人們思想極為混亂。當時中國愛國的有志之士,政治意識和求知慾望正日益發展,杜亞泉也深感需要有一種工具「以救國人知識之飢荒」,並加以「誘導」。正在此時,商務印書館為刷新《東方雜志》,聘杜亞泉兼任主編。這對他來說,真是一個天賜良機。於是他一方面對《東方雜志》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方面自己筆耕不輟。
《東方雜志》為月刊,創始於1904年,初僅為選報性質,匯編朝廷文告及報刊文章之類。杜任主編後,擴大篇幅,活躍版面,增加撰述文章,對國內外形勢、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學術思潮等,無不作詳明迅速的編載,並發表評論文章。同時,增設「科學雜俎」等欄目以傳播科學知識,增設「談屑」等欄目以針砭時弊,《東方雜志》從而面貌一新,成為當時中國銷量最大、最有影響的綜合性雜志。
在1911—1920年任《東方雜志》主編的9年間,杜曾用「傖父」和「高勞」筆名,撰寫論文、雜感和譯著約300餘篇。他的文章,內容範圍很廣,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外交、文化、倫理、教育等等均有涉及。文章從實際出發,有批評,有建議,批評則尖銳直率,觸及時弊,建議則獨具慧眼,切合國情。有的文章,即使在幾十年後的今天讀來,仍發人深思。杜亞泉的政論文章中,常有一些獨到的見解,給人以啟迪。例如他的《中國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會革命不發生的原因》一文,談到中國社會過剩的勞動階級,即歷史上的遊民階級力量強大,他們有時與過剩的知識階級中的一部分結合,對抗貴族階級勢力,可是一旦革命成功,他們自己也就逐漸貴族化了。這種革命非政治革命,也非社會革命,只可謂之帝王革命。而中國的知識階級,今日「尚輾轉於貴族遊民二階級之勢力中而不能自拔」,「達則與貴族同化,窮則與遊民為伍」。這就是政治革命不能成就之原因。至於社會革命,則是缺乏發生的社會基礎。文章指出:「歐洲之社會革命,其基礎於哲學上之思想,既深且遠;其關於生產上、政治上之運動方法,又甚周備,即吾國之知識階級中,亦罕能言之;勞動階級中,更無從得此知識,其不能發生自無疑義。」他斷言:「若今後之知識階級,猶不肯斷絕其政治生活之希望,不置身於產業階級、勞動階級中以與之結合,而惟與貴族化之遊民為伍,則貴族勢力與遊民勢力,將日益膨脹而不可制,何政治革命社會革命之可言?」按現在的話說就是:中國的知識分子若只知謀求個人政治上的發展,而不與產業階級、勞動階級相結合,則中國將談不上什麼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
在《未來之世局》一文中,他預見「國家的民主主義末期……社會中發生一有力之新階級,即有科學的素養而任勞動之業務者。此等科學的勞動家,以社會上之需要,日增月盛。國家社會間一切機關、職業,悉落於勞動家之手」。此時的政黨,「無復可施之伎倆」,而軍隊也「不得不撤除」,戰爭「不得不停止」;「於是國家的民主主義,一變而為世界的社會主義」,「人類生活所需之事物,供給之,分配之,排除其障害,增進其福利,皆為社會事務。」這里,他已朦朧地看到了工人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以及社會主義的美好遠景。
在《中國之新生命》一文中,他又預言,中國的新勢力,在於那些「儲備其知識能力,從事於社會事業,以謀自力的生活」,「標准於舊道德,斟酌於新道德,以謀個人之自治」的人。這一類年輕有為之士,「懲於戊戌以來諸先進之種種失敗,始有所覺悟,於是去其浮氣,抑其躁心,乃從社會生活上與個人修養上著手。將來此等青年,益益遍布……當舊勢力頹然傾倒之時,其勢力自然顯露,各方面之勢力,自然以此勢力為中心,而向之集合。」「現今文明諸國,莫不以中等階級為勢力之中心,中國將來,亦不能出此例外,此則吾人之所深信者也。」這就是說,他認為中國的新生力量,在於努力掌握知識能力,潛心社會事業,關心國家前途,有道德、有覺悟、不浮躁、講實乾的年輕一代。
又如在《減政主義》一文中,他指出:「一國政府之本分,在保全社會之安寧,維持社會之秩序,養其活力之泉源而勿涸竭之,順其發展之進路而勿障礙之,即使社會可以自由發展其活力而已。」如不察此理,「貿貿焉擴張政權,增加政費,國民之受干涉也愈多,國民之增擔負也愈速。干涉甚則礙社會之發展,擔負重則竭社會之活力,社會衰而政府隨之」。這種理論,不正與我們改革開放後提倡的「小政府,大社會」的內涵相暗合嗎
深入研究杜亞泉的文章,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印象:杜亞泉不僅在自然科學方面是一位先驅,而且正由於他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掌握了可貴的科學思維的方法與習慣,使他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也能嚴格遵守實事求是的、理性的思維方式,從而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以西方哲學中的「接續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認為歷史是繼往開來、不可割斷的,故在政治上主張調和,主張開進與保守(這里的「保守」指「不事紛更,而非力求復古」)相結合。他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專制,反對帝國主義和官僚買辦。他對社會改革是真誠而堅定的,但是他主張漸進而反對激進。他在對西方文明的審視中,既覺察到資本主義的弊端,也隱約地看到了人類社會「未來的文明」「必趨向於社會主義」,它必是與勞動階級聯系在一起的。
在任《東方雜志》主編期間,杜亞泉還翻譯了大量日該國的以及通過日文轉譯的西方國家的專著、評論和各種重大事件的報道。例如《東西洋社會根本之差異》、《美國之新國民主義》、《墨西哥革命成功之偉人》、《日本明治時代之進步》、《歐美社會黨之消息》、《婦女參政權運動小史》等。據章錫琛回憶,他還經常在《東方雜志》上介紹摩爾、歐文、傅立葉、聖西門等的空想社會主義,把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和叔本華的《處世哲學》等全部譯出,分期刊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曾於1912年翻譯過日本著名社會主義理論家幸德秋水所著的《社會主義神髓》一書,連載於該年5月至9月的《東方雜志》第八卷第十一號至第九卷第三號,後被收入《東方文庫》叢書,單本發行。此文在《東方雜志》發表時,較陳望道先生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的出版日期1920年8月還早8年。
杜亞泉在離開《東方雜志》後,人已進入老年,但他絲毫沒有鬆懈奮斗的意志。這時,他除了做好日常的理化部主任的工作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辦教育,一是著書。
興辦教育,栽培社會需要之人才,是杜亞泉一生的一個重要理想和追求。早年他與蔡元培在紹興辦中西學堂,後在上海創辦亞泉學館;1902年,應浙江南潯龐清臣之邀出任潯溪公學校長,1903年,又與紹興文化教育界人士王子余、壽孝天、宗能述等創辦越郡公學;在任紹興七縣同鄉會議長期間,還辦了小學3所。杜的這些辦學活動,多因經費不濟等原因而未能持久,有的存在時間很短。但他辦學之志,始終未泯。後來他又想在紹興諸葛山麓辦一中學,「嘗與朋儕言及,作何設備,作何措施,如何進行,如何擴張,如何由中學以晉大學;並謂苟得如願,雖終其身服務於是校,並子侄亦終其身服務於是校,均所不惜。談至酣暢時,興高采烈,幾欲克日觀成」。終因格於情勢,沒有如願。
1924年,杜終於在上海自費創辦了新中華學院,培養從事科學、實業人才。他自己及子侄均任教課,並自任訓導之責。雖曠去商務印書館的編譯時間,扣減薪水,也不介意。他痛恨官僚買辦,常教育學生千萬不要做買辦。他深惡社會學風之頹靡,力主敦樸,鼓勵學生畢業後到農村去,從事教育及農村合作事業。當時有些學生想到美國去,他頗為擔憂,他說他並不是反對他們去美國學習,只怕他們學成回來為洋人做買辦。他還很關心學生的健康。學生飯菜里有老得像竹的筍和長了斑斑黑點的茭白,他發現後就自己貼錢,囑廚房給學生加菜。然而,這樣辦了兩年半,斥資8000餘元,家中積蓄盡罄其所有,杜原有商務股票若干,全部出售,仍不足數,終負債二三千元,學校也只好停辦。
關於著書,杜亞泉一生編寫過不少,最「慘淡經營」者,則為《人生哲學》。據蔡元培介紹杜編寫的教科書雖然都是自然科學方面的,但是他始終不肯把自己的注意力囿於數理化的圈子中,「而常好根據哲理,以指導個人,改良社會,三十餘年,未之改也」。在新中華學院時期,他在學生中開設了人生哲學課,以開發青年的思想。學校停辦後,他根據講課內容,又搜取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學科中新穎警切的理論,加以擴充整理,歷時六七年,編成《人生哲學》一書,作為高級中學教科書,於1929年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由於杜所治為科學的哲學,與懸想哲學家當然不同」。他「以科學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詳審慎,力避偏宕。對於各種學說,往往執兩端而取其中,如唯物與唯心、個人與社會、歐化與國粹、國粹中之漢學與宋學、動機論與功利論、樂天觀與厭世觀,種種相對的主張,無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長而調和之;於倫理主義取普泛的完成主義,於人生觀取改善觀,皆其折衷的綜合的哲學見解也。」
1932年1月28日,日寇侵犯上海,商務印書館被炮火焚毀,杜亞泉寓所同時遭災。「商務」停業並解僱職工,杜也率全家避難回鄉,變賣家產度日。然而他對社會的熱心,仍未因此而稍挫。在鄉間,他自費創辦了「千秋出版社」,聘用離館舊同事和兩個侄子,拖著老邁的身體,繼續從事科學編著工作。他寧肯不添置必須的衣物,將「商務」發給的遣散費400餘元,悉數購買參考書籍,從上海運至鄉間,埋頭編譯,在一年多時間里,完成了70餘萬字的《小學自然科詞書》的編撰。此書收錄小學自然科學教材所必須的詞彙2000餘條,包括天文、氣象、物理、化學、礦物、醫學、動物、植物、化工、農業、建築、食品等23類,對於補充小學自然科教師的科學知識,可謂十分詳盡。此書於杜去世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他最後貢獻於社會的一部著作。杜亞泉可以說是以著述貢獻於科學事業而終其一生的。
在鄉間編詞書的同時,他還每隔一周乘船去紹興縣城,為稽山中學(今紹興第二中學前身)義務講課,孜孜不倦。講課內容有政治、經濟、自然科學等,並宣傳抗日救國。此外,他還在鄉間支持群眾打擊惡霸豪強羅厚卿,幫助鄉間革新教育。
由於操勞過度,本已顯得消瘦蒼老的杜亞泉終於病倒。1933年秋患了肋膜炎。他在病中仍沒有停止對他的事業和他始終關心的各種問題的思考。一天晚上他思慮過度,徹底不眠,次日體溫增高,病勢轉沉,於12月6日去世。杜亞泉本無財產積蓄,「平時賣文所入,除供簡單生活費用外,悉捐作教育公益費,因此身後蕭條,無分文遺產」。病篤時無錢醫治,死後借棺入殮。
是年6月,杜亞泉曾赴紹興龍山詩巢雅集,有和友人六如韻詩,末兩句雲:「鞠躬盡瘁尋常事,動植猶然而況人。」實為他一生為人的寫照。
杜亞泉不僅是一位文理網路無所不通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編輯家和翻譯家。 他在兼任《東方雜志》主編的九年中,大量翻譯了西方科學著作。自然科學有《蓋氏對數表》、《動物學精義》、《定性分析》、《食物養生法》等。社會科學有《社會主義精髓》、觸司女參政運動小史》、《戰爭哲學》等。
杜亞泉雖專心著述,但也十分關心國家命運和社會改革。為了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他在《東方雜志》上發表《帝制運動始末記》、《天意與民意》等文章,進行無情的鞭撻。1914年他連續發表《個人之改革》、《接續主義》、《破除幸福之目的》等一系列文章,闡述其社會改革的思想。 杜亞泉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為了在上海出資創辦新中華公學,不惜低價出售他商務印書館舊占股份,甚至負債二三千元而不悔;為了反對清政府出賣蘇滬、滬杭甬鐵路修築權,他奔走呼號,並以自己的薪俸供紹籍友人回鄉納股;為了保障紹興旅滬同鄉的權益,他發起組建「紹興七邑旅滬同鄉會」,被選為議長。
杜亞泉樂於獎掖後進,提攜青年。1900年他擔任浙江省庚子賠款留美學生考試的主考,並負責數理科的出題。當年他鼓勵竺可楨應試,後竺被錄取,卒成著名的氣象學家。胡愈之初進商務印書館當編輯,曾得到前輩杜亞泉的細心指導,胡愈之終生感激不已,稱他為忠厚長者。
杜亞泉為人剛正不阿,自奉儉朴,好學不倦,樂於奉獻,可為後人楷模。他臨終前不久,曾赴「龍山詩巢」雅集,有和友人六如韻詩,末兩句雲:「鞠躬盡瘁尋常事,動植猶然而況人。」他畢生為中國文化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實為他一生為人的真實寫照。
㈥ 在南潯有幾所初中學校。潯溪中學很好吧什麼時候報名
潯溪貌似成績質量不怎麼好吧,南潯有三所中學,南潯開發區實驗學校這所很隱秘的。成績質量還不錯,每學期排全區第四。
㈦ 南潯一共有多少所學校啊小學、中學和高中分別有多少所啊
小學22,初中20,高中4(市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