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人一天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幾點:
Ⅱ 美國人生活習慣和中國人有什麼不同
有以下幾點:
1、美國人喜歡一日多餐,每餐適量;而中國人傳統習慣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較 大,且現已開始有不食早餐的風氣。無疑少食多餐會比一日三餐、二餐科學,特別是不食早餐更易患膽石症。
2、許多中國人習慣每日購買新鮮食品烹飪;美國人往往一次性購買一周的食品貯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凍食品,且食用的罐頭和腌製品分別為中國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們含較多的防腐劑和色素等化學品,均對身體不利,這值得生活日趨簡單化的都市白領一族注意的。
3、中國許多家庭逢年過節時菜餚特別多,應酬也特別多。而美國人宴客或過節,從不鋪張,連總統宴請外國元首也是五菜一羹,更不勸酒。
4、中國人烹調時喜歡用植物油,美國人則喜歡用含膽固醇較高的動物油。植物油為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因此美國人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特別高。
5、中國人的烹調往往放鹽較多,而美國人做菜下鹽僅為中國人的一半,有的甚至完全不放鹽。攝鹽太多可引發種種疾病。其六、中國人烹調時愛下味精,而美國人不下味精。味精含鈉,過量攝入有損健康,特別是對幼兒的發育影響甚大。
美國人養成了一種喜愛衛生的習慣。有一句俗話說,在美國的街道上走一個星期,皮鞋不用擦。你一出門,不用帶衛生用品和水,到處都可以見到衛生設施,如廁很方便,用水很方便。你去到學校,感到口渴,水龍頭的水就可以喝。
你去到飯店用餐,有很好的紙手巾、紙袋子。用完餐後,顧客會自覺把吃剩的東西拿走。而且吃飯時大口大口地吃,盡量不發出響聲,以免影響別人。房間里一般都鋪上地毯,有抽風設備、空調設備,房屋內外裝點得非常好看,周圍環境整潔美觀。沒有人亂扔垃圾、亂吐痰。
美國人做事都講規章制度。因此,排隊成了他們的固有的習慣。去商店購物、進餐、買票、上車等都按順序進行,絕對沒有人插隊,熟人見面互相點頭即可,不會乘機幫忙。給你提供服務的辦事員如果發現有人插隊,立即制止,不講情面。輪到你的時候,還要等到他或她叫你的時候,你才可以越過黃線接受服務。否則會受到批評。
Ⅲ 美國人和中國人在生活習慣方面有哪些具體的差異
民族傳統不同文化底蘊各式各樣,差異還是有很多的。
人生觀價值觀就大有不同,美國人活在當下只圖今天快活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單,而咱們卻習慣於未雨綢繆為將來做打算。這大概就是最明顯的區別了。
生活方式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吧,人生過的有意義才是最終的目的。
Ⅳ 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早點,麵包,牛奶,燕麥粥,烤腸,煎雞蛋,果汁,咖啡,水果
中午飯很簡單(上班的人),一個漢堡或者一個三明治,一點兒沙拉,一包薯片,一瓶飲料
晚飯豐盛些,得有肉類,海鮮。。。
退休的人,一般都是兩頓飯,早午餐九十點左右
晚餐四點左右,也挺好
工作的時候拚命干,周末,休假的時候就拚命地放鬆
每年基本上都要出去旅遊兩次
至於運動,愛好,那就千奇百怪了
喜歡什麼的都有,那就盡情的去享受吧
Ⅳ 1980年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這時美國的經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里根在經濟主張減稅、縮小政府規模、減少對商業的管制,以刺激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年-1982年的衰退後,於1983年開始了戲劇性的復甦,這波經濟成長還維持了好幾年,直到里根任期結束前都還未停止,成為美國史上為期最久的經濟擴張,原本高漲的失業率於1984年中旬已經降回了1981年早期的數字,並且在接下來幾年裡也持續下降。
下面,簡略描述美國人的這九種生活方式。
一、苟活者型:美國有600萬苟活者,他們帶有極端貧困的特點,傾向於絕望、壓抑、退縮、懷疑。他們對自己的處境不滿,並反對保守主義。絕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多病和衰老。在所有美國人中,他們認為環境變化得最快。
二、維持者型:美國有1,100萬維持者,這些人具有憤怒、懷疑和反叛的傾向,被認為是不考慮事情後果而好鬥的人們。他們不象苟活者那樣已經喪失了希望,仍力圖在經濟上取得進展。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為貧困所迫,經常參與地下經濟活動,如走私販毒。
三、附屬者型:這是各種生活方式類型中最大的部分,大約有6,000萬人。美國的附屬者一般被看作中等階層,是傳統的、一致的、保守的、有道德的、非經驗的和家庭導向的、愛國的——最古老樣式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群體。他們的主要驅動力是適應,而不是表現。
四、競爭者型:這些人有強烈的進取心、抱負、競爭力和浮誇作風,他們努力工作,並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比附屬者有著更多的慾望和要求。大約有1300萬美國人屬於此類,這是一個由已經充滿自我信心的附屬者向成就者生活方式群體轉換過程中的過渡性群體。
五、成就者型:大約有3,500萬美國人,在外向群體中處於登峰造極的地位。他們建立起這個「系統」,而且現在依然掌握著該系統的航向,這是一個已經建立具體的生活方式的群體,他們具有天賦,努力工作,自我依賴,事業上成功和生活幸福。成就者型的人比較堅定地傾向於保守主義,在政治和社會方面反對急劇的變革。
六、自我型:這是美國最年輕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群體(該類型人平均年齡21歲)。這些年輕的美國人(600)是在洶涌澎湃的變動中由外向型群體轉化而來的。他們發展成為具有內部導向、參與、發現、並創造新利益、制定新的目標的自我型的人。願貢獻、有進取心、嚴肅、好出風頭、自我超越和自我陶醉、富有革新精神,是這種青年的鮮明特徵。
七、經驗者型:從總體上說,他們比自我型群體中的人年齡要大,因而離開撫育他們長大的外向生活方式群體更遠。他們通過個人對問題和思想的深刻思考或是通過享樂主義和實驗,來尋求直接的生動體驗。其數目約1,100萬。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大多從事高報酬的技術和專業工作,但是與成就者型不同,他們講究政治上的自由,對組織的領導者缺乏信心。
八、社會意識型:約有1,500萬人,他們關心社會問題,社會趨勢和社會事件。他們是成功的、有影響的同時是成熟的——內向和外向成就者的綜合體,雖然這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群體,但他們卻有共同的信念,認為人類與自然和其他生物應該、而且能夠和諧共存,生活的非物質方面要比物質方面更為重要。
九、整合型:並不是很多人都會對生活獲得一個真正整合的信念——這個類型大概只有300萬美國人。他們具有外向的決斷性和內向的滲透性兩種雙重特性。
Ⅵ 閑聊美國的「衣食住行」 (一)
雖說人性共通,但人種之間有差別,也是一點不假。這個差別不光體現在文化歷史上,也體現在基本的生活方式上。在美國讀書生活的中國人,可能大都有這個體會,就是不管和美國人能多麼友好,真能夠住在一起,共享一個屋檐,還是不多。這主要還是生活方式不一樣,住在一起有太多的不太方便之故。
在此,根據我自己的經歷,簡單地聊一聊美國的基本生活和我們有些什麼不同。
1。衣
美國人的穿著不說都知道,非常隨便(注)。牛仔衣牛仔褲是很普及的。每年有流行的樣式和色彩,不過美國人總的來說更講究自己的個性喜愛,追逐流行時尚的風氣遠不及東方人。
雖然說美國人普遍不講究穿作時髦,但工薪階層的人還是講究dress up (打扮得體)的。一周五天對女士們來說,一般要一天一換。男士們我還不太清楚,不記得誰每天穿作不一樣的,但代表公司形象的緊要人物還是要穿作講究。Dress up 一般是在一些正式和重要場合(如某些工作,工作面試,婚禮,葬禮或教堂聚會等等)。有些公司和商店會直接規定dress code(「穿著要領」)。在dress up的時候,牛仔褲就一般要被拋棄了。
美國的時裝普遍「價廉物美」:很多名牌和中國現在的價錢相比並不貴,但質量絕對過關。遇到像「黑色星期五」和聖誕節之後的淡季,商店打折,名牌時裝可以便宜到幾十美元。大約是現在中國有錢人越來越多了,很多大陸來旅遊的都對「廉價」的名牌貨非常吃驚。
有一點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性感魅力上,西方人和中國的傳統不一樣,「露」基本上是女性的權利,男性講究「封閉」。露肩露腰,是夏天女士們表現自己的「通用技巧」,但男士們,不管再熱,都得至少穿上襯衫。記得中國人以前一到夏天晚上歇涼,男性很多自然地都裸露上身,這在美國就成了很不雅觀的事。即使在家裡,男性也很少赤裸上身。不但不隨便裸露上身,連穿背心都會是對人的不尊重的穿作。這樣看來,西方文化比較鼓勵女性的自然性感,對男性多要求莊重。如果有男性對自己的身體太暴露的情況,通常會被人誤解成同性戀。
說道打扮,不得不提美國人的頭發。美國人(尤其女人)非常注意化妝。不梳妝打扮一番不會出來見人的(我很少見到不化妝的女人)。在化妝的整套程序中,頭式可以說是最重要。美國人頭發有各種顏色,但還是很多女人要按自己的喜好而染色。
總之,美國人穿作我個人很欣賞:不時髦,實惠,很精神。
2。食
美國的飲食,和中國人非常不一樣。甜,生,冷,高蛋白,讓不少中國人的「愛國胃」受盡苦頭。我剛來美國,一進超市就買了一個類似中國那種花生糖的糖棍,放在嘴裡爵了兩口就趕快吐了,太甜!甜得令人窒息!我一輩子沒有吃過那麼甜的東西!從此我在美國幾乎不碰甜食。
美國超市裡產品豐富,讓人眼花繚亂。但蔬菜的品種似乎還是不及中國,尤其不及本人的家鄉四川。美國的蔬菜普遍就像高大的西方人,什麼都比中國的大一號。最普及的蔬菜就是「生菜」(lettuce)。生菜有好幾種,形狀和色彩稍微有些差別,味道大同小異。生菜是美國人的蔬菜之王,是從來不會加工烹調的「名副其實」的生菜:一定是生吃。以前給一個美國朋友推薦我「自創」的豆腐魚湯,最後就是把生菜扔進湯里。這美國人高呼「不可」:你簡直活活糟蹋了這么新鮮的綠菜!除了生菜以外,番茄,芹菜,蘑菇也是很普及的蔬菜。由於蔬菜多生吃,那就免不了「冷」。餐廳買的沙拉都是從冰箱里直接拿出來的。
肉類也很豐富,美國人喜吃高蛋白的肉類。雞肉最「賤」,比蔬菜還便宜,鋪天蓋地到處都是。牛排,雞和海鮮,可能是最普及的肉類食品。美國人普遍不喜歡吃豬肉,羊肉更在其次。決不吃鴨肉和兔肉,因為這些屬於寵物之列。當然,寵物也有貴賤之別,最受寵的狗,不要說「吃」,提都不能提及,幾乎和「吃人」差不多。
水果,普遍比中國的大而甜。蘋果香蕉桔子西瓜葡萄等等基本都和中國的一樣,尤其各種「莓」:草莓,黑莓,藍莓等等一大堆,營養豐富,非常健康。值得「批評」的是梨子,削皮後和桃子一樣的軟。沒法吃。美國的桃子也不怎樣。
當然,到了中國超市裡面,中國的大部風土特產都能買到。所以在美國的中國人還是能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美國食品的價格非常低廉。我剛來時真覺得什麼都便宜。一隻熟烤全雞打折時只要3美元。香蕉現在也只要50美分左右一磅(越寫越形而下了哈)。不過,近兩年經濟下滑,開始時油價猛漲,然後漸漸地影響到食品業,現在的物價大多都比以前貴了不止一兩倍。超市的食品大多數都是人工培植的多,自然食品(organic)價格都高得多。
美國有個政府組織叫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專門負責檢查食品和葯品的安全質量。凡是上了貨架的食品都一定是通過了這個組織的檢查的。所以美國的食品總的來說還是很安全可靠。
再簡單說說美國的餐館。美國餐館總的說來就是干凈,安靜,服務非常好。美國人吃飯一般要走幾個過場:第一給你菜譜點菜,同時給你上水。點菜一般有幾道不同的程序:湯,開胃菜,正餐,甜點。甜點是在正餐吃完了後才上的。估計美國人就是這樣吃胖了的。
麥當勞和肯德基之類在美國都不會被叫做嚴格意義上的「餐館」,而是快餐店,是臭名昭著的廉價「垃圾食品」,中下層的人吃的最多(發胖的也多是這些人)。
可能是和宗教以及汽車國的特點有關,美國是個限制喝酒的國家,各州對酒都有不同的規定,有些州超市不能賣葡萄酒,有些州到了晚上幾點以後就不再賣酒了。等等。雖然如此,但美國(西方)的酒,實在花樣繁多,製作復雜,調酒更是考究。各種雞尾酒的名字也是繁雜,想像力驚人。本人不是專家,就不多作敘述。
我們中國人普遍以飲食文化而自豪,覺得西方人都不如我們講究「吃」,其實我個人覺得這也算是個誤解。美國人可能在味道上不如中國人講究,但他們也講究一些其他的因素:干凈,營養,科學。等等。
說道干凈,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內容。美國人的廚房,干凈得和卧室有一拼。我記得我以前的一個美國朋友,家裡隨時都收拾得整潔無比,最令我吃驚的是她的廚房,灶台,餐具,都想剛買來的一樣。由於她是單身生活,餐具大概不多,灶台上的櫃子里居然裝的是書!當然,能這樣干凈,和美國人的烹調方式關系很大。他們一般都不用很燙的油炒菜。烹飪方式多為煮,生拌。即使要煎炒,也是少油,或者冷油。
順便提一下我們中國人的烹飪,雖然馳名天下,但其「臟」的一面,仍然幾乎同樣「馳名」。不時聽到中餐館被衛生檢查不過關的。生活中中國人住家的廚房衛生也是讓美國人「瞪目」的。
美國人不但講究干凈,還非常講究餐具,決不像中國人,一把刀一雙筷子「打天下」。餐具的繁多,復雜,精確,有時使廚房看上去就像科學實驗室。商場里有些專門的餐具店,也是看得人頭暈眼花。
美國的稍有教養一些的家庭,非常注重科學飲食。這大概是因為他們非常注重外表美,決不允許自己發胖。如果說從人的外表身材就可以看得出美國人所處的階層,興許有點誇張,但也多半屬實。
總之,美國的飲食文化還是很發達,只是不太和我們中國人的胃口。大城市的中餐館還是有很多地道的,但在外州地區,名副其實的中餐,只有靠自己了。
3.住
很多中國人到美國來,其實是沖著兩件事:住房和汽車。這倒是名副其實的兩件實惠之物。在美國混出個名堂的人最後會發現自己雖然沒有太多社交活動和精神生活,給房子和汽車拍幾張照片寄回家,或者網上分享一番,也倒是有點「不虛此行」之感。
說道「住」,這應該是美國人非常引以為驕傲的項目。地廣人稀,有的是空間蓋房。記得在我以前工作的公司從大陸來了幾個中國人,他們發現這里不怎麼見得到想像中的高樓大廈,覺得很奇怪。其實不奇怪,美國的高樓大廈並不多。除了在大城市如紐約芝加哥等等之外,見得最多的便是自然景觀了:東部主要就是樹,沒完沒了地樹,中西部很多和荒野地帶。在這些地方,住家和商業建築都多是平房,或者矮一點的樓房,高樓大廈就非常少見了。
美國的居住用房,一般分3種:單獨的住宅(house);連體住房(townhouse);公寓(apartment)。單獨住宅最普遍,空間也最充分,一般有3到5個卧室,有平房也有樓房,總共面積大約在2百到3,4百平方米之間。是一般居家買房的人的首選。連體住宅空間相對小一些,但最少一般也有兩個卧室。家庭人口少的,或者單身的人比較喜歡這種住房。連體住宅一般是兩層樓,每個單元里都有樓上樓下的布局:樓下一般是客廳和廚房,卧室都建在樓上。公寓就一般多是樓房了,從一個到三個卧室不等。
單獨的住房一般都是出賣的,連體住房可買可租,而公寓就一般都是出租的多,給流動人口提供方便。
美國的住房一般的設施都很完備,結構合理,衛生間和廚房佔地面積相對於中國較大。有兩個卧室的住房一般都會有1個半到兩個衛生間(所謂半個衛生間就是沒有浴缸的)。
值得提一下的,是美國人雖然不喝熱水,但水管里都統統是兩個管道出口,一個熱水,一個冷水。食用水是冷水管里的(不過,即使如此,在很多州仍然由於污染,冷水管里的水也不提倡直接喝,都要用過濾器)。
在美國買房子,一般不需要裝修,建築商一步到位,都是裝修好了才賣(最多時地下室需要裝修一下)。通常質量高,布局合理,裝修也很大方美觀。建築材料現在都是合成的多,聽人說還是老房子的材料好。我個人不是內行,無從辨別。
雖然美國的信譽普遍好,但最近我的一個朋友買房子卻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他們是先買然後建房,結果建房商偷工減料,朋友夫婦倆搬進去好像也沒有經過嚴格檢查,後來質量問題很大,弄得夫婦倆吃睡不安。
從我個人的審美角度來講,對美國的所有建築,民用的和商業的,是和和美國人的穿著一樣:實惠。記得在國內我以前有很多朋友都是搞裝修的,非常注重外表。可美國的建築,總的說來外表非常樸素,裡面卻很實用。不但實用,還很舒適和品味高雅。很多外表簡單的房屋讓你根本想像不出來裡面會是那麼「內容豐富」。記得剛來美國和中國朋友在街上散步,不小心溜達進一家咖啡館,發現裡面裝修布置非常典雅。我們當時都是窮學生,服務小姐過來後,大家難免有點尷尬。結果看了看菜單,發現飲料非常便宜,於是一個人就點了一,兩美元的飲料在裡面享受了很久的「高檔趣味」。
在住房的裝飾趣味上,美國也顯示出中產階級的特點:不講虛榮。美國人家裡絕少掛「名家作品」。這也是好多藝術家在美國難以生存的原因:別人不喜歡你的畫,隨便評論家怎麼吹,還是照樣賣不出去(不過,這個規律是在大部分的中產階級中,少數被捧紅的「大師」的作品還是有少數撫弄風雅大資本家買賬)。很多搞美術的在美國都不得不畫肖像畫,主要就是因為美國人比較「自戀」,喜歡掛自己的或者親人肖像自我欣賞。
雖然最近幾年美國房價下跌,但應該比中國穩定。房價和人均收入也不像中國那樣懸殊。總之在美國,用有些同胞的話說,房子是「有的是住」。
待續
註:關於美國人穿著的實惠,我是總體而言。追求時髦虛榮的,在哪裡都有。
2010
Ⅶ 美國人一天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大部分美國人早上起來會一家一起吃早餐,然後孩子坐校車去上學,父母開車去各自公司上班,中午是
不回家
的,一直到下午孩子會回家,他們的課很輕松,沒有晚修。然後一家人一起吃飯,看自己喜愛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