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醫說的三焦指的是什麼
三焦為六腑之一,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干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總觀三焦,膈以上的胸部為上焦,包括心與肺、頭面部;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系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1)生活中什麼叫三焦擴展閱讀:
《黃帝內經》指出,老者與壯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氣道是否通暢,血氣能否循氣道正常運行,此處的「氣道」便是三焦。
因此,調理三焦在中醫養生中大有可為,可選擇正規氣功進行練習。比如,八段錦口訣「雙手托天理三焦」,主張通過特定的姿勢拉伸三焦,使氣血正常運行,以達到延緩衰老,改善睡眠的作用。
還可以按摩膻中、中脘、氣海以調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關穴通調三焦,佐以足三里補益後天,血海穴調血和血,從而達到延緩腦老化和骨老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防止七情內傷擾亂人體氣機,影響三焦正常的氣化功能。
⑵ 什麼是三焦
三焦屬六腑之一,是中醫學臟腑中的一個名稱。究竟三焦是什麼?在古典文獻中記述不夠明確,而歷代醫家的看法也不一致,有待進一步整理研先。現僅按它的部位、功能等略述如下,以供參考。
從部位上來分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腎等臟器。它是分屬於胸腹部的三個區域。
從功能上來分三焦:上焦如「霧」,指心肺的敷布作用;中焦如「漚」,指脾胃的消化轉輸作用;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泄作用。
總的說來,三焦是輸送水液、養料和排泄廢料的通路。
三焦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相當中皖(胃院)部位(包括脾胃)為中焦,中骯以上至胸腔部位(包括心肺)為上焦,中骯以下至小腹部位(包括肝腎等諸器官)為下焦。「焦」就是熱的意思,這種熱能的表現叫做「氣」。所以三焦總的功能是主持諸氣,疏通水道,是水谷出入的道路。但上、中、下三部的功能又各有不同。
⑶ 三焦是指什麼
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詞,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1、六腑三焦,指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為六腑之一,體內唯三焦最大,與五臟無表裡配合關系,故有「孤府」之稱,通常可以理解為臟腑之間的空隙,為人體物質代謝的通道。
2、部位三焦,指人體上中下區域的劃分,即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以及頭面官竅;膈至臍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腎、大小腸、膀胱等。
3、辨證三焦,溫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由淺及深的三個不同病理階段,代表溫病病理傳變的病勢情況。
(3)生活中什麼叫三焦擴展閱讀
人體中,水分佔70%以上,這些水分主要就是在「三焦」中以各種形態運行:在上焦呈霧狀,主要靠肺的宣發和肅降功能來布散;在中焦則如漚,就像釀酒的大木桶,食物、水在裡面發酵和消化,依賴脾胃的運送和轉化功能。
下焦如瀆,就像渠溝、排水管道一樣,水液靠腎的氣化作用最終以尿液、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早春天氣乍暖還寒,人容易感冒,出現高燒、面紅目赤、咽喉腫痛、咳黃痰、皮膚起紅疹等症狀,此時先不忙著吃葯,針刺外關穴,往往能疏風清熱,退燒並消除咽喉腫痛。
⑷ 按照中醫的說法,到底什麼叫做「三焦」
三焦不通,是中醫常說的詞彙,但三焦到底是什麼,一些患者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是什麼病。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三焦,看看它到底是指什麼,三焦不通有啥危害,又該如何打通三焦。
其二就是心情,三焦主要是通氣的,心情不好,氣不通暢,氣堵的地方就是不通的地方,病也從哪裡來。中醫特別強調情志養生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保持三焦的通暢,起到防病的作用。
如果非要把三焦和身體內的某個器官對應起來,三焦從功能上講,和體內的血管有著相似之處,但其作用又比血管更全面。在調理三焦時,一些調理血管的方式,對疏通三焦也是有好處的,比如少吃高鹽、高糖、高油脂食物等,每天勤運動,多睡覺,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⑸ 三焦指的是什麼
三焦是中醫學名詞,即上焦、中焦、下焦。
從部位上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腎、膀胱、小腸、大腸等。分別屬於胸部、上腹部和下腹部。三焦是體內臟腑功能的綜合,也是氣和水液運行的通路。
(5)生活中什麼叫三焦擴展閱讀:
《黃帝內經》指出,老者與壯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氣道是否通暢,血氣能否循氣道正常運行,此處的「氣道」便是三焦。因此,調理三焦在中醫養生中大有可為,可選擇正規氣功進行練習。比如,八段錦口訣「雙手托天理三焦」,主張通過特定的姿勢拉伸三焦,使氣血正常運行,以達到延緩衰老,改善睡眠的作用。
還可以按摩膻中、中脘、氣海以調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關穴通調三焦,佐以足三里補益後天,血海穴調血和氣血,從而達到延緩腦老化和骨老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防止七情內傷擾亂人體氣機,影響三焦正常的氣化功能。
⑹ 三焦的定義是什麼
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代表心和肺,中焦代表脾、胃、肝、膽,下焦代表腎與膀胱。所以中醫用三個手指頭號脈是有其道理的。號脈從前往後,中醫分別稱作寸部、關部、尺部,食指號的是寸部,對應上焦;中指號的是關部,對應中焦;無名指號的是尺部,對應下焦。
左右手也是有區別的,左手的寸、關、尺分別代表的是心、肝、腎;而右手的寸、關、尺分別代表的是肺、脾、腎。 中醫號脈與三焦有何關系? 食指體察上焦,中指體察中焦,無名指體察下焦。 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根據《靈樞·營衛生會》中的論述:「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
」將橫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臟和頭面部,稱做上焦;也有人將上肢歸屬為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點也是根據《靈樞·決氣》中的論述,以「開發」、「宣化」和「若霧露之溉」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說,上焦是主氣的升發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無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說「若霧露之溉」,《靈樞·營衛生會》也因此把上焦的功能概括為「上焦如霧」。
《溫病條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治療原則,也是以此為其主要的理論依據。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臍以上的上腹部。但是在《靈樞·營衛生會》中是指整個胃,也就是從胃的上口(賁門)至胃的下口(幽門)。
對於中焦的生理功能特點,實際上包括了脾和胃的整個運化功能,所以說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樞,氣血生化之源。《靈樞·營衛生會》中概括為「中焦如漚」和《溫病條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療原則,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樞」為其主要的理論依據。
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 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是根據《靈樞·營衛生會》之說,將胃以下的部位和臟器,如大腸、小腸、腎和膀胱等,劃歸為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點,在《黃帝內經》中說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靈樞·營衛生會》中概括為「下焦如瀆」。
但後世對藏象學說有了發展,將肝腎精血、命門元氣等都歸屬於下焦,因而擴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范圍。《溫病條辨》提出「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實際上也包含著這一個概念在內。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氣化的場所,所以說它們主持諸氣,總司全身的氣機和氣化的功能。
元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元氣根於腎,通過三焦而充沛於全身。人體的氣通過三焦而輸送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說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
全身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胃與腸、腎和膀胱的協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人。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夠通利,那麼,肺、脾、腎等輸布調節水液的功能也難以實現其應有的生理效應。
所以,中醫又把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作用稱為「三焦氣化」
⑺ 三焦指的是什麼
三焦指的是什麼
三焦指的是什麼,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由於三焦的某些具體概念不夠明確,《難經》中提出「有名而無形」之說,因而引起了後世的爭論,以下分享三焦指的是什麼?
三焦,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稱。關於「焦」字的含義,歷代醫家認識不一。有認為「焦」當作「膲」者,膲為體內臟器,是有形之物;有認為「焦」字從火,為無形之氣,能腐熟水谷之變化;有認為「焦」字當作「樵」字,樵,槌也,節也,謂人體上、中、下三節段或三個區域。
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六腑之一,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干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解剖形態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岳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類經·臟象類》)。
關於三焦的形態,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但是,這一問題對臟象學說本身來說並不是主要的。因為臟腑概念與解剖學的臟器概念不同,中醫學將三焦單獨列為一腑,並非僅僅是根據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據生理病理現象的聯系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功能系統。
總觀三焦,膈以上的胸部為上焦,包括心與肺、頭面部;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系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臟腑劃分
所謂「部位三焦」說,認為三焦並非是一個獨立的臟腑器官,而是用以劃分人體部位及內臟的特殊概念。根據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別,把人體劃分成上、中、下三個生理病理區域,將人體重要內臟器官分別轄於這三個區域之中。如何劃分人體三個區域及其所轄內臟器官,也存有不同觀點。
將胸腹部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區域:《內經》對上、中、下三焦的位置及分界已有粗略描述,如《靈樞·營衛生會》說:「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
原文大體指出了膈上為上焦,胃部為中焦,胃以下為下焦。《難經·三十一難》說:「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以膈作為上、中兩焦的分界處,以胃下口作為中、下兩焦的分界處。對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劃分已較明確:膈上胸中為上焦,膈下臍上腹部為中焦,臍下腹部為下焦。
將人體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區域:《東醫寶鑒·內景篇·三焦腑》提出:「頭至心為上焦,心至臍為中焦,臍至足為下焦。」一些期刊文獻及中醫教材也沿用此觀點。但根據《靈樞·脹論》所說的「臟腑之在胸脅腹里之內」的`論述,以及臨床對三焦部位概念的具體運用而言,擬不將頭面、四肢歸屬於三焦部位為妥。
對上、中、下三焦所屬臟腑的認識,除肝的分屬不統一外,其餘均較一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兩臟;中焦上腹部,從解剖部位來說,應包括脾、胃、肝、膽;下焦下腹部,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
三焦自《內經》以來就有肝屬中焦與肝屬下焦兩種說法。肝屬中焦說的如:《靈樞·脹論》指出「肝大」、「肝偏傾」、「脅下痛」,肝居脅里,當位於中焦。《內經》的脈法和晉代王叔和的《脈經》中,均以肝應左關,而屬於中焦。《素問·金匱真言論》王冰註明確指出:「肝為陽臟,位於中焦,以陽居陰,故為陰中之陽也。」從部位劃分而言,肝歸屬於中焦。
肝屬下焦說如: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三焦虛實》中說:「下焦……主肝腎病候也」,對其治療,「熱則瀉於肝,寒則補於腎。」王冰在注釋《素問·至真要大論》「諸厥固泄,皆屬於下」時又說:「下,謂下焦肝腎之氣也。」
至於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將溫病後期出現的一系列肝的病症,歸於下焦的病變范圍後,則肝屬下焦又成為辨證概念,在臨床辨證中,仍多從之。因此,肝屬下焦之說,主要是辨證上的概念,不是說肝位於臍下。
三焦有哪些生理功能
1、運行水谷: 「三焦者,水谷之道」(《難經·三十一難》)。三焦具有運行水谷,協助輸布精微,排泄廢物的作用。其中,「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肌,澤毛」(《靈樞·決氣》),有輸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靈樞·營衛生會》),有消化吸收和轉輸之用;
下焦則「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腸,循下焦而滲入膀胱」(《靈樞·營衛生會》),有排泄糞便和尿液的作用。三焦運化水谷協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對脾胃、肝腎、心肺、大小腸等臟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與排泄的功能的概括。
2、通行元氣: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所以說,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道。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三焦能夠通行元氣,元氣為臟腑氣化活動的動力。
因此,三焦通行元氣的功能,關繫到整個人體的氣化作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上下左右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調內外,營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也」(《中藏經》)。
3、疏通水道: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能「通調水道」(《醫學三字經》),調控體內整個水液代謝過程,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體水液代謝是由多個臟腑參與,共同完成的一個復雜生理過程。其中,上焦之肺,為水之上源,以宣發肅降而通調水道;中焦之脾胃,運化並輸布津液於肺;
下焦之腎、膀胱,蒸騰氣化,使水液上歸於脾肺,再參與體內代謝,下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三焦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謝過程中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之為「三焦氣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實際上是對肺、脾、腎等臟腑參與水液代謝功能的總括。
三焦的生理功能是什麼?
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亦為六腑之一。因為在人體十二臟腑中,惟它最大,故又有「孤府」之稱。三焦的生理功能,可以從整體和局部兩個角度來理解。在整體方面可概括為主持諸氣,總司人體的氣機和氣化,為通行元氣、疏通水道、運行水液之通路。
①主持諸氣,總司人體的氣機和氣化 指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之通道,又是氣化的場所。元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元氣根於腎,但通過三焦而充沛、布達於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故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
②疏通水道,運行水液 是說全身的津液代謝,雖由肺、脾胃和腸、腎、膀胱等許多臟腑協同作用而完成,但必須以三焦為水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因此,三焦的功能正常,則水道通調,津液代謝方能維持正常。
⑻ 中醫講,「三焦通,身康健」,「三焦」指的是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三焦通,身康健的俗語。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中醫講,“三焦通,身康健”,“三焦”指的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上焦不通就會造成經絡淤堵,氣血凝滯,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風濕骨病、頸椎病等。中焦不通:就會造成腰肌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女性產後風、老寒腰及老胃腸、便秘等症狀。下焦不通:肝腎功能受阻,就會造成男性腎虛、前列腺疾病,女性氣虛血虧引起更年期綜合症以及婦科炎症。手少陽三焦經,一側有23穴,其中有13個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個穴在肩頸頭部。打通三焦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拍。每晚睡前拍打,站著或坐著都可以。用左手從右邊肩膀開始拍打,沿著胳膊外側的三焦經行走路線,往下拍打。拍打速度及力道均勻,一直拍打到手腕。每次拍打5至10分鍾,拍完一側後,再用食指按揉陽池穴約3分鍾。然後再按上述方法,交換右手拍打左側肩膀,堅持3個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最佳拍打時間,每晚21點至23點拍打最佳,其它時間也可以。
⑼ 什麼是三焦
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而言。上焦的范圍,從胃之上口,上至舌下,這一胸腔部分,都屬上焦的范圍,包括了心和肺兩個臟器。中焦是指上自胃上口,下至胃下口的部分,它所包括的范圍主要是腐熟水谷和運化水谷精微的脾胃。下焦的范圍是從胃之下口,以下至二陰的部分,它包括腎、大小腸和膀胱等。
⑽ 三焦是什麼
三焦的部位劃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 (1)上焦:一般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臟和頭面部稱作上焦。也有人將上肢歸屬於上焦。上焦主宣發衛氣,有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發揮營養和滋潤全身的作用,如霧露之溉,故稱上焦如霧。 (2)中焦:一般認為中焦是指膈以下至臍的腹部,包括脾與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並輸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氣血的作用,如釀酒一樣,故稱中焦如漚。 (3)下焦:一般以臍以下至二陰的部位為下焦,包括小腸、大腸、肝、腎、膀胱、女子胞、陰部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而言,應屬中焦,但應其生理功能與腎關系密切,故將肝與腎一並列為下焦。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泌別清濁,排泄糟粕和尿液,有如水濁不斷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一樣,故稱下焦如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