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北鼢鼠的生活習性
東北鼢鼠不冬眠,冬季深居於洞內,除取食外不甚活動,有時也到地面上覓食、尋偶。季節活動明顯,當春季土地尚未全部解凍前即開始活動,5、6月份繁殖活動頻繁,9、10月份主要是採食和儲糧的活動。一天之內又以早、晚活動最盛。小雨及陰天全天都能活動。該鼠有怕光、怕風的習性,見風就堵洞。一般除了繁殖季節外均獨居。
東北鼢鼠常年棲居於地下生活,聽覺特別靈敏,很難捕捉。地下洞道長達數十米,面積可達100多平方米,大致可分為通道洞、儲糧洞、糞便洞、居住洞、朝天洞。鼠打洞時,每隔一段即將洞內挖出的余土堆成許多小土丘。根據新堆的去向,可辨認其洞道的去向。洞道構造復雜,無顯著洞口,內部分支極多。洞道直徑5~6cm,居住洞與儲糧洞距地面約100cm。覓食道深僅15cm。居住洞長約50cm,寬20cm,高15.5cm。居住洞用草築成,附近有糞便洞。洞道不同地點、不同性別、不同季節構造不同,雌雄分居,雌性洞道較雄性復雜。秋、冬季洞道較春、夏季洞道復雜,農田洞道與草原等區域的洞道不同。其餘習性與中華鼢鼠略同。
東北鼢鼠食性雜,食物主要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亦食植物的莖葉和地下害蟲,尤其喜食塊根、塊莖及植物的種子。
2. 有一種像鼠在地下生活的動物叫什麼名字
鼴鼠。有一種鼴鼠叫星鼻鼴鼠,很是有趣。樓主如果感興趣可以去查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3. 聽說東北有一種動物叫瞎豆楚子,生活在地下,好像是鼠類,請問真有這種動物嗎,給個圖片看看
如圖:
鼴鼠是一種哺乳動物,體矮胖,長10餘厘米,毛黑褐色,嘴尖,眼小常隱於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來吃昆蟲,偶爾也會吃農作物的根,山東稱鼴鼠為「地皮子」,菏澤地區稱「反耳瓜子」,甘肅、會寧一帶俗稱「蛤蛤」。
鼴鼠的拉丁學名就是「掘土」的意思,外形看起來酷似老鼠,頭緊連著身體彷彿沒有脖子,它們完全適應地下的生活方式,多棲息於海拔1500米一下的盆地、河谷、常綠闊葉林以及農耕地和菜園子附近。
鼴鼠的前肢發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於挖土,後肢細小,尾細而短;前肢五爪強大,掌心外翻,是挖土的器具。因為常年在地底下的隧道里奔來奔去,它們的耳朵逐漸退化,身上的絨毛柔軟順滑,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它們的生存。
但是也由於經常不見天日,成年後的鼴鼠視力逐漸退化,很不習慣陽光的照射,一旦長時間接觸陽光,中樞系統就會混亂,各器官失調,以至於死亡。
4. 生活在地下的動物有哪些
一、螞蟻
群集而居的社會性昆蟲,而且戀巢性很強。多數種類築巢於地下或樹上,且食性雜,一般植、肉兼有。
二、蚯蚓
自然陸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濕、疏鬆而富於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
三、鼴鼠
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來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鼴鼠一詞在某些國家中還有「間諜」的意思。山東稱鼴鼠為地皮子,菏澤地區稱反耳瓜子。
四、蛇(冬眠)
0°C嚴寒是蛇類的致命低溫,因此秋末氣溫降到約13℃以下時就必須找地下各種洞穴去冬眠。以北京為例,1月份地面平均溫度雖低到零下5.4°C,但地下1.6米處的溫度仍有7.5°C。而且溫度變化很小,非常適合蛇的冬眠。
五、鉤盲蛇
經常在市區及農地出沒,它們生活於地下,並居於螞蟻或白蟻的巢穴中。盲蛇小時候吃螞蟻蛋,大了吃螞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螞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蚯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鼴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鉤盲蛇
5. 諾爾蓋草原有很多打洞的是什麼鼠
高原鼢鼠
是草地害鼠之首,常年在地下生活,獨鼠獨居,每隻鼢鼠一年可以打最多150個洞,破壞近1畝草原。鼢鼠拱土成丘,能夠把草地連片翻起,破壞性很大,而且到目前為止還不能開展微生物防治,只能採取保護其天敵的生態防治和弓箭捕殺的物理防治方法。在若爾蓋,高原鼢鼠分布面積520萬畝,危害面積240萬畝。
6. 地下打洞吃草根的是什麼鼠
地下打洞吃草根的鼠是鼴鼠
鼴鼠的拉丁文學名就是「掘土」的意思。
它的身體完全適應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腳大而向外翻,並配備有力的爪子,像兩只鏟子;他的頭緊接肩膀,看起來像沒有脖子,整個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機很相似。
它的尾小而有力,耳朵沒有外廓,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絨毛,毛尖不固定朝某個方向。
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它在狹長的隧道自由地奔來奔去。隧道四通八達,裡面潮濕,很容易孳生蚯蚓、蝸牛等蟲類,便於它經常在地下「餐廳」進餐。鼴鼠成年後,眼睛深陷在皮膚下面,視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經常不見天日,很不習慣陽光照射,一旦長時間接觸陽光,中樞神經就會混亂,各器官失調,以致於死亡。遇到危險時以尖叫震懾敵人,然後伺機逃脫。其聲似蟬鳴有死鳥鳴。
7. 生活在地下的老鼠叫什麼
生活在地下的老鼠叫鼴鼠。
鼴鼠,一種哺乳動物。體矮胖,長10餘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發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於掘土;後肢細小。
眼小,隱藏在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來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鼴鼠一詞在某些國家中還有「間諜」的意思。山東稱鼴鼠為地皮子,菏澤地區稱反耳瓜子。在甘肅岷縣、通渭、會寧一帶俗名「蛤蛤」。
美國神經科學家發現鼴鼠具有不同尋常的嗅覺,能夠辨識立體空間方位的不同食物氣味,是一種具有立體嗅覺感的哺乳動物。
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立體嗅覺感意味著鼴鼠的每個鼻孔都能嗅到不同的氣味,並且大腦也可以識別氣味的差異。這項研究是首次證實鼴鼠是第一種具有立體嗅覺感的哺乳動物。
美國范德堡大學神經科學家肯尼思-卡塔尼亞稱,之前我認為鼴鼠的鼻孔過於接近,難以有效探測氣味的漸變度。事實上鼴鼠使用立體嗅覺感來確定食物具體方位,這暗示著其它哺乳動物也很大程度地依賴於嗅覺,例如:狗和豬。
在實驗中卡塔尼亞以鼴鼠洞出口為中心呈180度圓弧狀分散放置了一些食物,用鼴鼠最喜歡吃的蚯蚓作為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他和同事能夠每次觀測伴隨著氣壓變化鼴鼠的嗅覺特徵。
8. 藏在土地下的「能工巧匠」——鼴鼠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9. 這是什麼老鼠
這是鼢(fen,第二聲)鼠,不是鼴鼠,鼴鼠的鼻子比較長。鼢鼠生活在地下,吃莊稼和昆蟲,從顏色看,估計是草原鼢鼠或者東北鼢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