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歷史系期末考試論文,是關於「中國社會生活史」的。多謝了!
第二章 中國古代飲食生活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從整體上感受人類飲食生活作為社會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內涵。同時,通過對中國古代酒文化的具體講授,使學生認識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點難點】
飲食結構及其演變、用餐制度及其演變、飲食思想與養生理念等。 〈/P>
第一節 飲食結構與飲食方式
人類的飲食生活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行為事像,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它是人類飲食實踐所反映的社會層次的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各種形式的總和,其變化主要反映在飲食結構和方式變化方面。
一、古代飲食結構的變化
以穀粒製成的食品為主食,是古代農業民族的共同飲食特徵。中國古代的飲食結構,一直遵循著「五穀為養」的傳統,以稻麥為主,兼吃雜糧。古代,餚是指魚肉等葷菜,羞是指美味食品,核是指蔬菜果核食品,所以,菜餚是經過烹飪調制而成與主食搭配攝用的葷素菜的總稱。
【名詞解釋】
主食 菜餚 五穀為養
二、古代飲食方式的變化
先秦時期,中國先民習慣於席地而坐,席地而食。到商周時,富貴人家中還置有食案。用餐制度方面,人類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用餐制度。周秦時期較為普遍的是一日兩餐制,而上層社會已經有三餐的食俗了。
【名詞解釋】
食案 用餐制度 分食制 寒具
第二節 酒的起源及其功用
一、酒的起源與發展
關於酒的起源,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曾經留下過許多記載,其制酒技術以唐為轉折點,唐以前,大多為自然發酵釀成的米酒或果酒,酒精的含量很低,唐以後,釀酒技術發展,酒精度數變高。此外,中國古代已有釀造果酒的技術,如葡萄酒等。
【名詞解釋】
「第五大發明」 杜康
二、酒的功用
古往今來,酒始終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飲料,但酒不是一般意義的飲料,而是一種特殊的飲料。酒對於人類具有以下的作用:刺激人們的感情,在人們神經活動過程中起著催化作用;用於各種禮儀,即古人所謂「成禮」;對文學藝術具有催化作用。
【名詞解釋】
酒以成禮 《飲中八仙歌》
三、酒禍與酒禁
漫長歷史中,因飲酒不加節制而失禮、誤事或影響朝政,最終導致殺身亡國的酒禍幾乎俯拾皆是。主要表現在:一是縱飲而早喪;二是濫飲而猝死;三是貪杯罹災禍。
正是因為過度飲酒,既能使人傷身減壽,喪德敗性,又浪費糧食,中國早從夏代始,就不斷有酒禁的詔令和呼聲。
【名詞解釋】
酒禍 酒禁 酒誥
【思考題】
1、 試述古代飲食制度的演變。
2、 如何理解「酒以成禮」?
第三章 中國古代服飾風俗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服飾的歷史淵源及其流變,進而進一步理解服飾流變過程中的歷史文化因素。
【重點難點】
服飾的歷史淵源與形制類別、服飾的社會性等。
第一節 歷代服飾流變
服飾是人類生活的要素,又是人類文明的一個不標志。服飾活動及其文化,既是一個時代變化的「晴雨表」,更是檢測該時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具體而論,服飾除了滿足人類物質生活的需要外,還代表著一定時期的精神生活。它是各族人民生活內容、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審美觀念和精神風貌的外在反映。因而各代服飾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一、春秋戰國服飾的創新;二、考究的秦漢服裝;三、開放的魏晉隋唐服裝;四、高雅的宋裝;五、異族風情:遼金元的服飾;六、明代恢復漢族衣冠;七、清代對服飾的改制。
【名詞解釋】
胡服 上衣下裳制 深衣制 袍服 上儉下豐 胡裝 「質孫服」制 比甲 水田衣 四方平定巾 花衣 水腳
第二節 服飾的社會性
服飾作為一種文化事象,深受一個時代的政治、積極、文化甚至學術的影響,它深刻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時代精神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成為一個時代社會文化的體現方式,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內涵。服飾的社會性主要指它的等級性、地域性、民族性、論理性和功能性等。
一、等級性
等級性主要表現在:等級森嚴的冠服制;不可僭越的常服制度;服飾色彩的等級限制;服飾用料的等級要求;服飾紋章的等級規定;服飾消費的等級差別。
二、地方性
服飾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和一種物質文化,它的產生和發展變化與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以及各地區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而呈現出鮮明的地域色彩。主要表現在用料差別和樣式差別方面。
三、 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服飾上所表現的不同特點。我國有著眾多的民族,其服飾樣式、圖案、飾品都精彩紛呈,各具特色。
四、 倫理性
古代中國,在特定的時間內,服飾是守禮尊規的一種表現,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服飾要求,這便使服飾帶有強烈的論理色彩。
五、 功能性
中國古代,在社會生活中,用服飾來顯示、界別自身所從事職業、身份的功能內涵,是其重要內容之一。不同服飾,是不同行業、不妥你剛身份的符號,讓人一望,便知其業,便明其行,便曉其身份,這一切,恰是「以服寓功,以飾別業甲胄」的功能性內涵的真實顯現。
【名詞解釋】
斬衰 緦麻 離染服 幢相衣
【思考題】
1、 試述中國古代服飾的社會性。
2、 舉例說明服裝形制與各民族生產生活的聯系。
第四章 中國古代行旅交通生活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行旅生活的習俗,以及行旅生活所體現的社會功能與價值取向。
【重點難點】
古代民間行旅食宿服務業的經營理念、行旅生活的社會功能與價值取向等。
第一節 行旅習俗
「行旅」,一般指歷時較久、行程較遠的出行活動。由於古代地理條件的差異和人們社會身份的不同,古人的行旅習俗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並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演進,生動折射出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習俗的內容和變遷軌跡。
一、卜行擇吉與行神祭祀
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表現出濃重的東方神秘主義色彩,其中,與行旅生活相關的某些習俗,也具有這種特色。卜行擇吉、行神祭祀,是行旅之前心理准備的習俗,體現出行旅生活開始時心理上的莊重與嚴肅。
【名詞解釋】
擇吉 祖神
二、行旅送別習俗
送別時行旅生活的開端。為行旅之人餞行也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送別形式。此外,古代送行時又有贈言贈物的禮俗。
【名詞解釋】
灞橋折柳 餞行
三、題記
行旅之人中有一部分文人學士喜歡在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地點題字,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古代行旅生活中的題記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漢晉以來逐漸成風,此後,更為盛行。
四、尚早?尚儉?尚快
行旅之人在途中注意盡早出發趕路,以便在天黑以前找到投宿的旅店,注意節省開支,注意盡快打到目的地,也是自古就有的行旅習俗。
【名詞解釋】
尚早 尚儉 尚快
五、軟腳?洗塵?接風
行旅知人歸來,民間一般有軟腳、洗塵、接風等慰勞行旅遠歸者的儀禮習俗。除此以外,旅人在遠行之時,祈求神靈途中庇護,由此也產生中國古代行旅生活中的行路信仰和一系列禁忌。
【名詞解釋】
軟腳 洗塵 接風
第二節 價值功能與社會取向
一、行旅生活的社會功能
行旅生活作為古代社會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有其獨特的社會意義,它在古代世界中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其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政治教化功能、經濟交流功能、文化傳播功能、科技催化功能等方面。
二、行旅生活的價值取向
從本質上說,行旅活動實為在特定時空、特定背景、特定物化條件下,參與者主客體之間的一種雙向交流、文化互動、對應體察活動,加之需求上的各異,致使在價值取向上,呈現多元化態勢:審美的價值取向、求知的價值取向、「察世」的價值取向、休閑娛樂的價值取向。
【思考題】
1、試述中國古代行旅習俗的演變。
2、簡述中國古代行旅生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五章 中國古代婚姻生活
【教學目的】
婚姻是人際關系的基本形式,而且有什麼樣形式的婚姻就有什麼樣的社會組織形式。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掌握人類婚姻形態、古代婚嫁儀式,以及歷代婚姻形式的演變過程,進而理解婚姻與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關系。
【重點難點】
人類婚姻形態及其演進軌跡、歷代婚姻形式、嫁娶儀式、婚姻觀念及其演變等。
第一節 婚姻的起源及婚嫁過程
一、婚姻的起源與進化
婚姻是人際關系的基本形式,而且有什麼形式的婚姻,就有什麼樣的社會組織形式,人類婚姻形式經歷了從血緣群婚、族外婚、對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發展演變歷程。
【名詞解釋】
班輩婚 兄妹婚 等級婚 摩爾根 普那路亞 阿注 父權制
二、古代婚嫁儀式
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民族和地區,在男女正式結婚時,都要舉行一定的儀式以表示慶賀。這種儀式,叫做「婚禮」。我國古代十分重視婚禮,其主要儀式有:六禮、催妝、鋪房、送嫁、拜堂、撒帳、合巹、拴紅線、鬧房、征詩擇婿。
第二節 婚姻形式
一、掠奪婚;二、買賣婚;三、表親婚;四、童養婚;五、招婿婚;六、交換婚;七、冥 婚;八、私奔婚。
第三節 婚姻禁忌
一、同姓不婚;二、同宗不婚;三、宗妻不婚;四、尊卑不婚; 五、中表不婚;六、良賤不婚;七、官民不婚;八、僧道不婚;九、奸逃不婚;十、仇讎不婚;十一、居尊親喪不婚;十二、居配偶喪不婚。
【思考題】
1、簡述人類婚姻的起源及其演變過程。
2、試述中國古代的早婚及其危害。
第六章 中國古代生老禮俗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人生成長的習俗,掌握人生禮儀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重點難點】
人生禮儀及其演變、人生禮儀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第一節 人生成長禮俗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完備的傳統禮儀不僅存在於人與人的關系之間,也存在於個人社會生活的經歷之中。
一、誕生與生日禮俗
中國傳統的人生禮儀紛繁復雜,貫穿於個體整個的生命歷程中,在個體人生中每一個特定的時間或時間段上總有特定的禮儀相伴隨。
【名詞解釋】
求子 妊娠與胎教 誕生禮俗 生日禮俗
二、成年禮俗
豐富完備的禮儀影響和規范著所有社會成員的行為,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他會受到各種禮儀的熏陶和教化,同時,他也會從這些禮儀中習得社會規范並遵守之,經由這種社會化的過程,在成長過程中,有多種人生禮儀相伴隨,如童蒙之禮、家教禮俗、生日禮俗等。
【名詞解釋】
童蒙之禮 家教禮俗 生日禮俗
第二節 敬老養老
一、敬老禮俗
中國的敬老風尚,可以追溯到肉食的漁獵時代。此後歷代都有所改進。統治者推行了各種敬老舉措,如賜幾杖、賜官爵、刑罰優免及建坊等。
二、養老禮俗
養老突出了敬老的現實意義,側重於從物質層面對老人予以優撫。在中國古代,這些養老舉措主要體現在賜物、減免賦役、興建養老救濟機構及保障老人權益等方面。
三、民間敬老養老習俗
中國古代民間敬老養老風俗的形成,首先是由中國長期處於農業社會的歷史所決定的。其次,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無疑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儒家歷來強調尊卑不同、長幼有序。再者,統治階級對「孝」的大力提倡和鼓勵,也促使了尊老盡孝觀念的深入人心。其習俗,可歸為以下三個方面:尊重長輩、侍奉盡孝、祭祀懷念。尊老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明的具體體現。其功能需要辯證地看待,其積極方面,尊老是農業社會傳承文明的必然選擇與社會穩定的基礎。同時也是人道精神和人際關系和諧的體現。但也有消極方面,尊老絕對化,使青年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從而形成了保守、被動、缺乏探求的精神狀態,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名詞解釋】
敬老禮俗 養老禮俗
【思考題】
1、試述我國尊老文化的價值及其消極影響。
、簡述人生禮俗的社會功能。
第七章 中國古代衛生保健習尚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衛生保健在歷史、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尤其是疫病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了解中國古代養生與養性習俗。
【重點難點】
疫病發生原因、疫病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等。
第一節 古代對環境衛生的重視
一、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系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認識到地理位置、環境、水質等與健康長壽有密切的關系,此後歷代都有世人對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尤以清代醫學家徐大椿為代表。
二、講究環境衛生
在中國古代,人們十分重視環境衛生,表現有三:一是在選擇住宅建築方面,指出應選擇有利於人類身心健康的吉地而建宅;二是注意房屋內外的清潔衛生;三是對於廁所的清潔衛生,古人也特別注意。為了保持環境衛生,古人還很重視住宅內外水溝的修浚和打掃。在維護和治理定居生活區環境衛生方面,古人亦有不少很好的做法。
第二節 疫病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一、歷代流行病種類
從歷史上看,中國是各種流行病多發的國家,先秦至漢初、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宋時期和明清四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疫病多發的時期,其中,明清時期的流行病復雜且頻繁。
二、古代疫災原因
中國古代疫災之所以頻頻發生,原因主要有三,即疫災的發生往往與災害頻發、流動人口加巨,以及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系。
三、疫病與社會
疫病發生後,往往在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都打上其烙印,而社會發展的各層面都受其影響,主要表現在與社會生產力發展、衛生事業、信仰、人際關系和道德價值體系的關繫上。
【名詞解釋】
環境 《素問》 疾疫 《傷寒論》 食療 養生與養性
【思考題】
1、如何理解疫病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2、簡述中國古代人們對環境與健康關系的認識。
第八章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古代的葬俗與葬儀,掌握喪葬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
【重點難點】
葬俗和葬儀的起源與演變、喪葬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等。
第一節 葬俗與葬儀
一、葬俗
喪葬習俗是一個社會、一個地區、一個民族風情的體現,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階級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喪葬習俗。這主要表現在形式各異的葬式、種類繁多的葬法以及形制結構多樣的墳墓上。
【名詞解釋】
葬式 葬法 懸棺葬 天葬 樹葬 墳墓
二、葬儀
葬儀是指喪葬禮儀。喪葬產生後,經歷代的不斷發展,形成了一套從初死、停棺、送葬到祭祀極端繁瑣而講究的禮儀。
【名詞解釋】
葬儀 喪葬程式 喪服 居喪 祭祖 小斂
第二節 喪葬與中國傳統文化
安葬死去的親人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存在的文化現象,它不僅寄託了生者對死去的哀思和留戀之情,同時也體現了人類對生命的關注。
一、人生禮儀的終結
人的一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形成了各自的禮儀。喪葬禮俗作為人生終結禮儀,深深的紮根於人們的意識里,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成為一個民族自覺或不自覺的遵守的安置死者的行為規范,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乃至日常的生產和生活。
【名詞解釋】
靈魂觀念 山頂洞人
二、社會風貌的折射
喪葬風俗是一個民族長時期積累形成的,它作為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與社會歷史條件相適應,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演進變化。也可以說,喪葬風俗是此時期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狀況、不同民族風情、社會等級秩序的反映。
三、葬俗衍化的文化基因
喪葬風俗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容,其衍化體現了社會文化的變遷,並受宗教意識觀念的影響和支配。宗族觀念的產生和發展也是葬俗衍化的重要因素。此外,古代葬俗的演進,還受到傳統孝道觀念的影響。
【名詞解釋】
宗教意識 宗族觀念 孝道觀念
【思考題】
1.簡述中國古代的葬俗與葬儀。
2.簡述中國古代葬俗所衍化的文化基因。
第九章 中國古代信仰習俗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民間主要信仰習俗,掌握中國傳統信仰習俗的特點等。
【重點難點】
佛教的基本教義與善惡報應心理、道教的基本教義與神仙情結、中國傳統信仰習俗的特點等。
第一節 民間信仰
信仰是人類社會歷史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更是古代人們進行社會生活活動時重要的心理依託。信仰理念的共遵、共奉、共識與泛化,對社會生活穩定的衍化,其內聚精神與文化「磁力」作用,不可低估。信仰習俗識人們根據一定的信仰觀念和崇拜心理形成的習俗。中國傳統信仰習俗始終根植於中國傳統社會,並在發展、變遷中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社會觀、價值理念等,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信仰習俗文化。
一、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首先發現於北美印第安人中,我國的圖騰崇拜產生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以狩獵、採集為生的原始人認為,自己的氏族或部落與某種動、植物或微生物之間有一種特殊的親密關系,並以之為氏族的崇拜對象和標志。
二、自然崇拜和靈物崇拜
中國人對自然和靈物的崇拜,源遠流長,崇拜的對象眾多,地區不同崇拜的事物也不盡一致,這些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它們大多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信仰的主要內容,主要有:天地、日月星辰、 風 鳳、麒麟、松柏崇拜等。
三、社會崇拜和祖靈崇拜
人神人鬼信仰源於人們靈魂不滅的觀念。秦漢以前,由於天堂、地獄觀念尚未形成,因此,鬼神的去向亦不是十分明朗,世人出於種種心理需要,不僅重視祭祀宗教的祖宗,祭祀黃帝等,還要為許多有惠政的官吏立祠。正是在為死後的靈魂安排住所的過程中形成了人神、社會神和行業神的崇拜習俗。
四、占卜與巫術
占卜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信仰類型,是對未來吉凶進行預測,占卜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較為流行的有:算命、相面、測字、風水、占夢等。
五、禁忌
禁忌是建立在巫術、占卜、星象等基礎上的十分普遍的民間信仰觀念,它是民間為了擇吉避凶,禁止與某些「神聖」或「不潔」的事物接近,是對某種神秘力量產生恐懼而採取的消極防範性措施。 在中國傳統社會,禁忌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名詞解釋】
圖騰崇拜 自然崇拜 靈物崇拜 社會崇拜 祖靈崇拜 占卜
第二節 傳統信仰習俗的特點
中國傳統信仰習俗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有其鮮明的特點,具體表現為信仰心理上的不虔誠性、功利性,信仰對象上的多樣性、多重性,信仰意識上的倫理、人文色彩和信仰傳承上的巫術、神秘色彩等。
一、信仰心理上的功利性
嚴格的講,大多數中國人在多數時候都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任何宗教、神靈或思想、主義也不曾完完全全佔有過人們的靈魂。人們信仰上的這種功利性主要表現在:篤信神靈的功利色彩;宜忌觀念的根深蒂固;信仰的急功近利性等。
二、信仰對象上的多樣性
中國不是一個信仰單純的國度,在這里「安家落戶」的既有各類宗教,又有不計其數的迷信習俗。寬松的信仰環境、豐富的信仰資源和不平和的地域經濟文化發展差異使中國人在信仰對象上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多樣性和多重性的特徵。
三、信仰意識上的人文氣息
中國人信仰意識上的人文氣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倫理型文化觀念滲透進入人們的信仰意識里;信仰意識里的現世關懷;神靈的人情味。
四、信仰傳承上的巫術色彩
傳統信仰習俗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巫術色彩。它們在信仰風俗的延續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仰傳承上的巫術、神秘色彩體現在,在傳統社會,迷信活動盛行,由此產生出一批迷信職業者。因而,在迷信作為一種落後的民俗現象,在傳統社會信仰風俗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其不可理解性,正是誘人盲目信仰的魅力所在。
【名詞解釋】
堪輿 現實關懷 巫術 巫儺文化
2.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經歷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全過程.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是從______到____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全過程.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是指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生物體發育到一定階段,就開始繁殖下一代,綠色開花植物從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營養器官的生長(根、莖、葉與營養有關)、生殖器官的生長(花、果實、種子與生殖有關)生成新的種子繁殖後代.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 |
3. 什麼是生活史,其包含哪些重要組分
生物的生活史是指其從出生到死亡所經歷的全部過程。生活史的關鍵組分包括身體大小、生長率、繁殖和壽命。
不同的物種具有不同的生活史特徵,例如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一年中只生殖一次的和多次的,有休眠的和無休眠的等等。有卵、幼蟲、蛹和成蟲各個階段的完全變態昆蟲,有多寄生和復雜生活史的寄生蟲,有改變棲息地的候鳥,彼此間生活史的差別是很明顯的。
比較各個物種的生活史特徵,揭示其相似性和分異性,進而聯系其棲息地環境條件,探討其適應性,聯系物種的分類地位,探討各種類型和亞類型生活史在生存競爭中的意義,是現代生態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4. 食用菌中傘菌類的典型生活史由那幾個個階段組成
以香菇為例。
1擔孢子萌發。
2產生四種不同交配型的單核菌絲。
3兩條可親和的單核菌絲,通過接合,進行質配。
4產生每個細胞中有兩個細胞核的,橫隔處有鎖狀聯合的雙核菌絲。
5在適宜條件下。雙核菌絲形成子實體。
6在菌摺上,雙核菌絲的頂端細胞發育成擔子,擔子排列成子實層。
7在成熟的擔子中,兩個單元核,發生融合(核配),出現一個雙元核。
8在擔子中的雙元核,立刻進行減數分裂。此時雙方的遺傳物質進行交換,重組,分離,最後重新形成四個單元核,每個單元核分別通過擔子小梗,在其頂端形成四個擔孢子。
9擔孢子彈射後。在萌發過程中,經常發生一次有絲分裂。表明生活史重新開始。
5. 苔蘚植物生活史是什麼啊
現存地球上的植物估計約40餘萬種,根據植物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可分為7大類,即藻類植物(algea)、菌類植物(fungi)、地衣(lichens)、苔蘚植物(bryophyta)、蕨類植物(pteridophyta)、裸子植物(gymnosperm)和被子植物(angiosperm)。其中藻類、菌類、地衣、苔蘚和蕨類植物因不開花結果,而以各種孢子(spore)進行繁殖,故稱孢子植物(spore plants);裸子和被子植物因開花結實,以種子(seed)繁殖,稱為種子植物(seed plants)。也有學者根據植物體內組織和器官分化的程度、生殖器官的細胞組成數目以及生活史中有無胚的出現等特徵,將藻類、菌類和地衣劃為低等植物(lower plants);將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劃屬高等植物(higher plants)。無論是孢子植物還是種子植物,在其一生中都要經歷生長發育和繁殖階段。這兩個階段前後相繼,有規律地循環的全部過程,稱為生活史(life 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cycle)。孢子植物的生活史是從孢子萌發開始,直接長成為植物體,最後又產生孢子的過程;而種子植物是從上代個體產生的種子萌發開始,經過生長、分化,發育為成熟的植物體,再經過繁殖階段,最後又產生種子的過程。
繁殖是植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切植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通過繁殖,不僅延續了種族,還可以從中產生出生活力更強,適應性更廣的後代,使種族得到發展。植物的繁殖一般有三種方式:一種是營養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是植物營養體的某一部分和母體分離(或不分離),而直接形成新個體的繁殖方式;一種為無性生殖(asexual reproction),是在植物體上產生無性生殖細胞——孢子,由孢子直接發育為新個體;另一種是有性生殖(sexual reproction),植物體產生有性生殖細胞——配子(gamete),配子接合為合子(zygote)或受精卵(oosperm),再由合子或受精卵發育為新個體。
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細胞分裂和營養繁殖,所以它們的生活史非常簡單。在真核生物產生之後的一定階段,才出現了有性生殖。凡是進行有性生殖的植物,在它們的生活史中都有配子的結合過程和進行減數分裂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其生活史中存在著雙相(2n)和單相(n)的核相交替。多數植物在整個生活史中,除了存在核相交替外,還出現了兩種植物體,一種是能產生配子,行有性生殖的配子體(gametophyte),如果雌雄兩種配子分別由兩種植物體發生時,就有雌配子體和雄配子體之分,配子體是由孢子發育形成的,其細胞核染色體為單倍的;另一種能產生孢子,行無性生殖的稱為孢子體(sporophyte),孢子體是由合子發育形成的,其細胞核染色體為二倍的。植物學把生活史中植物體細胞內染色體為二倍(2n)的稱2倍體階段(或稱孢子體階段),即無性世代,而植物體細胞內染色體為單倍(n)的稱單倍體階段(或稱配子體階段),即有性世代。在植物的生活史中,這兩個世代交替進行,代代相傳,我們稱這種現象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
植物通過以孢子體產生孢子行無性生殖和以配子體產生配子行有性生殖這樣兩個世代的交替,一方面可借無性世代產生眾多的孢子,大量繁殖後代;同時通過有性世代中兩性配子的結合,豐富孢子的遺傳基礎,增強其變異性和適應性,從而保證植物種族的繁衍和發展。藻類植物中較高等的類群, 如綠藻、褐藻和紅藻的一些種類具有世代交替,而高等植物都有世代交替, 但不同類群的植物,這兩個世代的特點是各不相同的。
6. 細胞的生活史包括什麼 什麼和什麼等
細胞的生活是物質、能量、信息變化的統一。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細胞的生活是什麼的統一
一般來說,細菌等絕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動物由一個細胞組成,即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與高等動物則是多細胞生物。細胞可分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兩類,但也有人提出應分為三類,即把原屬於原核細胞的古核細胞獨立出來作為與之並列的一類。研究細胞的學科稱為細胞生物學。
細胞體形極微,在顯微鏡下始能窺見,形狀多種多樣。主要由細胞核與細胞質構成,表面有細胞膜。高等植物細胞膜外有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質體,體內有葉綠體和液泡,還有線粒體。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中則無。細胞有運動、營養和繁殖等機能。
7. 相比,被子植物生活史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一、生活史的概念
被子植物從種子萌發開始——幼苗——成年植株(根,莖,葉)-——開花——傳粉——受精——種子、果實形成整個周期,即從種子萌發——新種子形成的整個過程,稱之生活史。
二、世代交替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必須經歷兩個階段或兩個世代,即孢子體世代和配子體世代。
孢子體世代:從受精卵發育開始到大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前為止,佔了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是植物體的無性階段,也稱為無性世代。被子植物的孢子體,具根、莖、葉分化,為營養體植株。 也稱無性世代。
配子體世代:由大、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形成單核大小孢子開始,到含卵的成熟胚囊和含2或3細胞的成熟花粉粒,萌發花粉管,雙受精開始為止,是植物體的有性階段,稱有性世代。
世代交替:有性世代與無性世代在生活史上有規則地交替出現的現象叫世代交替。
三、生活史的特徵
孢子體:有根、莖、葉等器官分化,結構復雜完善,適應性強,在生活周期中占絕大部分時間。
配子體:結構簡單,雄配子體僅有2~3個細胞組成(營養細胞、生殖細胞),極度退化; 雌配子體有幾個細胞組成(助細胞,反足細胞,中央細胞,卵細胞),必須依附在孢子體上,生活時間很短。
雙受精:是被子植物生活史上的一大特徵,也是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占優勢的主要原因。
8. 真菌的生活史是什麼 是從什麼開始 到那裡結束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從一種孢子萌發開始,經過生長發育,最後產生同一種孢子為止的過程。
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無性和有性兩個階段。真菌孢子萌發長出芽管,芽管不斷地伸長、分枝成為菌絲,菌絲生長到一定時期,從菌絲上分化出無性繁殖器官,產生無性孢子。到寄主作物生長後期,環境條件不再適於真菌的生長時,真菌就形成有性生殖器官,產生有性孢子。如小麥白粉病菌。
小麥白粉病菌是一種重要的病害,當小麥收獲後,病害的分生孢子傳到自生麥苗上,侵染自生麥,然後主要以菌絲狀態在自生麥苗上越夏,到秋季再產生分生孢子侵染秋播小麥。如果夏季乾旱,則產生閉囊殼越夏,秋季放出子囊孢子侵染秋播小麥。冬天,病菌以菌絲體在麥苗下部葉片上越冬,第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成為春季的初次侵染的來源,隨著小麥的生長白粉病不斷的產生分生孢子,重復再侵染,到抽穗期病勢達到高峰。
各種真菌的生活史是不同的,有些真菌在它的生活史中沒有或者目前還沒有發現它的有性階段。
9. 藻類植物的生活史有哪些類型
藻類植物的種類繁多,目前已知有3萬種左右.早期的植物學家多將藻類和菌類納入一個門,即藻菌植物門.隨著人們對藻類植物認識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從巴暄(A.Pascher,1931)的平行進化學說發表以後,認為藻類不是一個自然分類群,並根據它們營養細胞中色素的成分和含量及其同化產物、運動細胞的鞭毛以及生殖方法等分為若干個獨立的門.對於分門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分歧,我國藻類學家多主張將藻類分為12個門.由於本書所採用的是五界系統,除已將藍藻門列入原核生物界外,現將其中9個主要門的特徵簡介如下:
金藻門
多產於淡水中,特別是在水溫較低的軟水水體中尤為常見.植物體多為單細胞或群體,少數為多細胞絲狀體.運動細胞多具1—2條鞭毛.單細胞或群體的種類,細胞內多具有1—2個色素體,以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占優勢,綠色色素只有葉綠素a一種,所以多呈金黃色或金褐色.同化產物主要是金藻多糖,或稱為金藻糖,金藻澱粉, 又因它具有和海帶糖相似的化學性質,所以亦稱為金藻海帶糖.此外,也含有脂類.繁殖方式主要是營養繁殖和孢子生殖,有性生殖極少見.常見的有合尾藻屬和鍾罩藻屬. 色素體金褐色、黃褐色或黃綠色,同化產物為白糖素及脂肪,大多數運動的種類和繁殖細胞具鞭毛2條,1條或3條的很少,靜孢子的壁硅質化,由2片構成,頂端開一小孔. 1.多為單細胞或群體,少數為絲狀體,多數種類具鞭毛,能運動.鞭毛兩條,等長或不等長;一條或三條的很少. 2.細胞裸露或在表質上具有硅質化鱗片、小刺或囊殼.大多數種類為裸露的運動細胞,在保存液中會失去幾乎所有細胞特徵. 3.色素除葉綠素a、c、b-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等以外,還有副色素,這些副色素總稱為金藻素Pycockysin.金藻的色素體僅一個或二個,片狀,側生.貯存物質為白糖素和油滴.白糖素呈光亮而不透明的球體,稱白糖體,常位於細胞後部.細胞核一個.液胞一個或兩個,位於鞭毛的基部. 4.單細胞種類的繁殖,常為細胞縱分成二個子細胞群體以群體斷裂成二個或更多的小片,每個段片長成一個新的群體,或以細胞從群體中脫離而發育成一新群體.不能運動的種類產生動孢子,有的可產生內壁孢子(靜孢子)Statospore,這是金藻特有的生殖細胞,細胞球形或橢圓形,具二片硅質的壁,頂端開一小孔,孔口有一明顯膠塞.
黃藻門
(Xanthophyta) 海產的種類很少,主要分布在淡水水體中,或生於潮濕的地面、樹乾和牆壁上.在水溫較低的春季較多.植物體為單細胞、群體或多細胞體.所含的色素和同化產物與金藻門基本相同,但除葉綠素a外,尚含有葉綠素e,多呈黃綠色.運動細胞具有兩條長短不一和結構不同的鞭毛,所以這一類群又稱為不等鞭毛藻類(Heterocontae).繁殖方式有營養繁殖、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但隨種類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繁殖方法.肉眼常見的是植物體成絲狀的黃綠藻屬(Tribonema)和無隔藻屬(Vauchcria).(在部分近期國外教材分類方案中將該門作為金藻門的一個綱). 黃藻植物體為單細胞、群體、多核管狀體和絲狀體. 黃藻細胞大多數都具有細胞壁.單細胞和群體的個體細胞壁是兩個「凵」形半片套合組成的,絲狀體的細胞壁是兩個「H」形的半片套合而成.化學成分主要是果膠質,有些種的細胞壁內沉積有二氧化硅.只有無隔藻屬(Vaucheria)和黃絲藻屬(Tribonema)的細胞壁是由纖維素組成.最簡單的黃藻是無壁的.細胞中載色體1至多數,盤狀、片狀或帶狀,邊位,呈淡綠色或黃綠色,從外觀顏色看很像綠藻. 載色體的亞顯微結構和金藻相似,有4層膜包圍,外面兩層是載色體內質網膜,里邊兩層是載色體膜,外層載色體內質網膜與外層核膜相連.光合片層由3條類囊體疊成束.有些黃藻的載色體上有蛋白核.載色體中的色素有葉綠素a,β-胡蘿卜素,葉黃素主要是硅甲黃素(diadinoxanthin),沒有金藻和褐藻所含的墨角藻黃素,無隔藻屬還含有葉綠素c.貯藏食物主要是油和金藻昆布糖.細胞中的原生質和金藻一樣,也是透明的.細胞核很小,多數單核,也有多核的.細胞是有絲分裂.運動細胞有兩根亞頂生、不等長的鞭毛,1根長的伸向前方,是茸鞭型的;另1根短的彎向後方,是尾鞭型,軸絲是9+2條.眼點位於細胞體前端,靠近短鞭毛基部的載色體膜里邊,由1層含β-胡蘿卜素的油滴構成.
硅藻門
(Bacillariophyta)廣布於海水和淡水中,多行浮游生活.植物體由單細胞構成或互相連接成群體.細胞壁由兩個瓣片套合而成,上面具有花紋,其成分含有果膠質和硅質,而不含纖維素.細胞內具有一至數個金褐色的色素體.色素體中含有葉綠素a、c和多量的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光合產物主要是脂類.硅藻可藉助細胞分裂進行營養繁殖,但經數代後也能通過配子的接合或自配形成復大孢子,行有性生殖.).(在部分近期國外分類方案中將該門作為金藻門的一個綱). 硅藻是水生動物的食料.浮游硅藻是海洋中的主要的初級生產力.分類學家們一般認為硅藻來源於鞭毛藻,為一個特殊的分支.有現在生存的和化石的種類.根據殼面花紋的排列,將本門分為中心綱和羽紋綱. 同化產物為金藻昆布糖.細胞壁里有兩片硅質殼,一大一小,像盒子一樣套在一起.兩片硅質殼,大的套在外面,叫上殼,較老;小的在裡面,叫下殼,較年輕.約11000種.硅藻普遍分布於淡水、海水中和濕土上,為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食料.硅藻死後,遺留的細胞壁沉積成硅藻土,可作耐火、絕熱、填充、磨光等材料,又可供過濾糖汁等用.約11000種.大多水生,幾乎在所有的水體里都生長,只有極少數生活在陸地潮濕處.
甲藻門
(Pyrrophyta) 多產於海洋中,行浮游生活,有時在海岸線附近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有些種類也常在池塘、湖泊中大量出現.植物體多數是單細胞的,少數為群體或絲狀體.除少數種類裸露無壁外,多具有由纖維素構成的細胞壁.甲藻的細胞壁稱為殼,是由許多具有花紋的甲片相連而成的.殼又分上殼和下殼兩部分,在這兩部分之間有一橫溝,與橫溝垂直的還有一條縱溝,在兩溝相遇之處生出橫、直不等長的兩條鞭毛.色素體1個或多個,呈黃綠色或棕黃色,除含葉綠素a、c外,還含有多量的胡蘿卜素和葉黃素.海產種類的光合產物多為脂類,淡水產的多為澱粉.繁殖方式主要是細胞分裂,或是在母細胞內產生無性孢子,行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只在少數屬、種中發現.常見的有角藻屬(Ceralium)(見圖)和多甲藻屬(Peridinium).
褐藻門
(Phaeophyta)絕大多數為海產,營固著生活.在1,500多種褐藻中,產於淡水的僅有10種左右,其中有兩種是在我國四川的嘉陵江中發現的.植物體均由多細胞構成,結構也比較復雜.色素體中除含有葉綠素a、c外,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的含量特別多,所以多呈褐色.同化產物不是澱粉,而是海帶多糖和甘露醇.營養細胞均無鞭毛,游動孢子和雄配子則具有兩條側生、不等長的鞭毛.繁殖的方式有多種,都能行有性生殖,在生活史中,多有明顯的世代交替.常見而且作為食用的有海帶(Laminaria japonica)和裙帶菜(Undaria pinnalifida).
紅藻門
(Rhodophyta) 除少數屬、種外,絕大多數產於海水中,行固著生活.植物體除個別屬、種外,都是多細胞的,通常為絲狀、片狀或樹枝狀.色素體多呈紅色或紫紅色,其中除含有葉綠素、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外,還含有大量的藻紅素和藻藍素.同化產物為近似澱粉的紅藻澱粉.紅藻在生活史中沒有具鞭毛的運動細胞.有性生殖均為卵式生殖.雌性生殖器官是與卵囊相似的果胞.果胞上具有叫做受精絲的毛狀體.受精後產生一種特殊的孢子,叫做果孢子.常見的有紫菜屬(Porphyra)和石花菜屬(Gelidium).
裸藻門
(Euglenophyta) 裸藻又稱眼蟲或眼蟲藻,多生於富含動物性有機質的淡水中,營浮游生活.大量繁殖時,常使水呈綠色、黃褐色或紅色.除柄裸藻屬(Colacium)外,全為頂端生有鞭毛,能運動而無細胞壁的單細胞種類.在裸藻中,除少數種類無色,行異養生活外,多含有與綠藻相似的光合色素,但貯藏物質主要是裸藻澱粉和少量的脂類.繁殖方式主要是細胞分裂,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也能形成具有厚壁的孢囊,待環境條件好轉時,原生質體即破壁而出,形成新個體.裸藻屬(Euglena)基本門中常見的屬.
綠藻門
(Chlorophyta) 多生於淡水中,海產的種類較少,營浮游、固著或附生生活,還有少數種類為寄生或共生.植物體有單細胞或群體的,也有多細胞的絲狀體或片狀體.色素體的形狀和數目也常隨種類而不同,所含的光合色素成分、含量以及同化產物均與高等植物相似.運動細胞多具有2條、4條或多條等長、頂生的鞭毛.有各種各樣的繁殖方式,有些種類在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現象.在綠藻中如植物體為單細胞的小球藻屬(Chlorella),群體的柵藻屬(Scenedesmus),多細胞成絲狀的水綿屬(Spirogyra)和剛毛藻屬(Cladophora)等都是淡水中常見的種類.
輪藻門
(Charophyta) 廣布於淡水或半鹹水中,均營固著生活.植物體都是由多細胞構成的,而且有類似根、莖、葉的分化,外形很象高等植物中的木賊和金魚藻.體外多被有大量鈣質,所以又有石草之稱.光合色素成分及貯藏物都與綠藻相同,但生殖器官的結構和生活史比較特殊.輪藻在生活史中,都不產生無性孢子,有性生殖均為卵式生殖.藏卵器外面有5個左旋的螺旋細胞包被著,頂端還具有由 5個或10個冠細胞構成的冠.藏精器的外面是有由8個(罕4個)盾細胞鑲嵌而成的外壁,裡面是由許多精子囊組成的精子囊絲體和一些不育的頭細胞組成的.實際上這種藏精器是由許多雄性生殖器官和不育細胞構成的聚合體,所以也把它叫做精囊球,它的藏卵器又叫做卵囊球.輪藻的營養體和生殖器官雖然結構很復雜,但在生活史中無世代交替,植物體都是單倍體,而且在受精卵萌發後,經過原絲體階段才能發育為成體.我國常見的有輪藻屬(Chara),麗藻屬(Nitella)和鳥巢藻屬(Tolypella).(某些教材分類方案中將該門作為綠藻門內一個綱).
藍藻門
(Cyanophyta)廣布在淡水和海水中、潮濕和乾旱的土壤和岩石上、樹乾和樹葉以及溫泉、冰雪,甚至在鹽鹵池、岩石縫等處都可生存,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岩石或鈣質皮殼中(如穿鈣藻類)生活,具有極大的適應性.在熱帶、亞熱帶的中性或微鹼性生境中生長特別旺盛.有許多種類是普生性的,如陸生的地木耳 (Nostoc commune),不僅存在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在寒帶甚至南極洲亦有發現.
10. 植物生殖與生活史
植物的生殖方式,一般可分為2種,即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又可分為營養生殖和孢子生殖2種。也就是說,營養生殖(繁殖)和孢子生殖均屬於無性生殖的范疇。營養生殖是由植物的根、莖和葉等營養器官形成新個體的一種繁殖方式。高等植物具有營養生殖,低等植物的營養體斷裂,細胞裂殖以及出芽生殖也應屬於營養生殖之列。孢子生殖是指植物通過產生無性生殖細胞(即孢子),生殖細胞不經兩性結合,而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有性生殖是指植物產生兩種不同性別的生殖細胞(雄配子和雌配子),然後由雄配子(精子)和雌配子(卵子)相結合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又可以分為同配生殖,異配生殖和卵式生殖。孤雌生殖(單性生殖)是有性生殖的特殊形式。
植物的生活史可以通過營養生殖、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單獨完成,也可由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生殖方式共同完成。這樣就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植物生活史。
1)營養生殖型 生活史中不行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而僅行營養生殖,或者在營養條件非常適合的條件下,主要靠一些細胞裂殖或出芽完成,如藍藻門和裸藻門的多數種類及酵母菌等某些單細胞的植物種類。屬於這種類型的植物生活史,其特點是沒有減數分裂,所以沒有世代交替和核相交替,植物體的核相不發生任何變化。
2)孢子生殖型 生活史僅由孢子生殖完成,沒有有性生殖,或者是在營養非常適宜條件下,主要靠孢子生殖完成。小球藻、柵列藻僅靠孢子生殖完成,而衣藻等在營養條件非常好的情況下,主要是靠孢子生殖完成生活史。屬於這種類型的植物的生活史,其特點也是沒有減數分裂,因此也無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
3)有性生殖型 生活史僅由有性生殖完成,沒有無性生殖。根據減數分裂發生的部位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合子減數分裂型,一種是配子減數分裂型。合子減數分裂型的生活史特點是只有一種單倍體核相的植物體,僅有核相交替,無世代交替,減數分裂(R·D)發生在合子萌發(圖C),如衣藻、水綿和輪藻等由有性生殖完成的生活史。配子減數分裂型的生活史,其特點是生活史中只有一種雙倍體核相的植物體,僅有核相交替,無世代交替,減數分裂(R·D)發生在配子囊產生配子時,如松藻、鹿角藻和某些硅藻等由有性生殖完成的生活史。
4)孢子減數分裂型(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結合型或居間減數分裂型) 生活史是由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共同完成的,其特點是其中有兩種核相的植物體(某些紅藻有3種植物體),一種是單倍體核相,另一種是雙倍體核相,既有核相交替,又有世代交替,減數分裂(R·D)發生在孢子囊產生孢子時。世代交替中,雙倍體的植物體,又叫孢子體,行無性生殖,經減數分裂產生孢子,這一階段又叫無性世代。單倍體的植物體又叫配子體,行有性生殖,產生雌、雄配子,這一階段又稱有性世代,許多藻類和高等植物均屬這種類型生活史。在孢子減數分裂型的生活史中,如果配子體和孢子體的形態結構基本上相同,稱為同形世代交替,如石蒓、剛毛藻、水雲和多管藻等。如果配子體和孢子體的形態和結構不相同,稱為異形世代交替,如海帶、紫菜及所有的高等植物。
植物生殖方式的演化是沿著營養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的方向發展。因此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順序則對應是營養生殖型、孢子生殖型、有性生殖型、孢子減數分裂型。
主要植物類群的生活史
1 種子植物 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多為種子繁殖,其生活史屬於具有異形世代交替的孢子減數分裂型。孢子體特別發達,有根、莖、葉的分化,結構復雜而完善,適應性強,在生活周期中占絕大部分時間。而配子體極為退化,結構簡單,雄配子體僅由2~3個細胞組成,雌配子體也只由幾個細胞組成,均不能獨立生活,必須依附在孢子體上,生活時間很短。
2 蕨類植物 生活史屬異形世代交替的孢子減數分裂型,孢子體世代發達,配子體世代退化。綠色植物均為孢子體。與種子植物不同的是:配子體(原葉體)盡管微小,結構簡單,但卻有一段很短暫的獨立生活階段。
3 苔蘚植物 屬異形世代交替的孢子減數分裂型,由孢子萌發成原絲體,原絲體上產生配子體,配子體發達,孢子體退化,孢子體寄生於配子體上,平時看到的綠色植物就是配子體。
4 真菌 真菌可以通過孢子生殖或營養繁殖完成生活史,也可通過有性生殖完成生活史。凡是通過有性生殖完成的生活史,有點類似於合子減數分裂型。擔子菌生活史中,最大的特點是有一個較長的雙核階段。
5 藻類植物 藻類生活史類型比較復雜,包含了前邊所述的所有類型。如藍藻和裸藻等多為營養生殖型,小球藻、柵列藻等為孢子生殖型,衣藻和水綿等為合子減數分裂型,松藻、鹿角菜、硅藻等為配子減數分裂型,石蒓、剛毛藻、水雲和多管藻等屬於有同形世代交替的孢子減數分裂型,海帶、紫菜等屬於具有異形世代交替的孢子減數分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