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軍每天吃什麼呀
拿遼寧艦來講。為滿足上千人就餐,他們依託多功能蒸烤箱、切菜機、饅頭機、大型汽鍋、豆腐機等炊事設備,按照「統一食譜、分區製作、協調分配」的加工原則,在5個膳食加工區、3個主食加工區、1個麵包房同時加工,確保飯菜供應及時;他們還打破傳統集中就餐模式,採取一日六餐、自助為主、分餐和送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延長就餐時間,滿足了全體人員不同時間段的就餐需求。
那些認為中國海軍可以頓頓吃海鮮的小夥伴,是因為不知道中國海軍規定。
首先,中國軍艦出航,是為了執行任務的,並不像漁船是出海捕魚的,而且軍艦也不具備打漁功能。軍艦是禁止釣魚、撈魚等行為的。所以中國海軍必須要帶夠糧草。
海軍出航,主要的食物種類包括:主食、葷菜、素菜、乾菜、水果、副食。雖然只有六大類,但卻多大數百個品種。
除了戰艦自身准備的食物之外,補給艦也是海上軍人最大的後勤保障。目前我們遠洋艦隊的後勤保障主要以遠洋綜合補給艦為主。
Ⅱ 海軍士官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我某艦隊小海狗一隻,簡單說說海軍官兵日常生活。不出海的時候靠碼頭,大家出去跑跑步吃吃飯,提前一天需要請假,早上外出人員集合,宣布注意事項,出發。
艦上結婚的同志,一周可以回家三次,沒結婚的,呵呵,吃飯前要回去,需要點名。機關的官兵,沒事晚上可以外出,晚上九點點名前回去,義務兵必須接受管理,自由相對少。這里劃重點,注意他們出去玩耍可以,但不能喝酒,不能喝酒,不能喝酒,如果被發現會受到處分的,所以聚會的時候他們表示不喝酒不要勸酒。
出門不是急事,不能穿軍裝,我家海狗就做過,提著軍裝出來,辦完事在我家換上打車回去的事情。通信問題,軍官工作期間不能玩手機,晚上可以,手機可以隨身攜帶,士官義務兵必須要等到組織派發手機,晚上八點會統一收走。出海有衛星電話,電信有衛星電話卡,但不能打時間太長。吃飯問題,一人一天算五十的標准,吃的還不錯,就是長時間吃就不愛吃了經常出來打牙祭。睡覺問題,一個宿舍四張床,4平米,浴室公共,值班室有獨立衛生間。水兵在海上暈船問題,暈船是不會習慣的,有的暈的厲害的船動人不動。如果你們還有什麼想了解的,可以下方提問,設隱刪
Ⅲ 全軍伙食最高標准!海軍潛艇兵的伙食到底有多好
海軍成立已經有60多年,分為五大兵種,海軍潛艇部隊是其中的一個兵種,又分為核潛艇和常規潛艇兩種。除了那潛艇的神秘以外,大家更關注的應該是海軍潛艇兵的伙食,伙食的好壞並沒有具體的定義,但是喜歡吃海鮮類的小夥伴肯定覺得海軍潛艇兵的伙食好到稱贊。
俗話說的好“吃飽飯才有力氣幹活”對於高強度訓練和作業的軍人來說,伙食豐富一些也無可厚非的。無論是哪個品種,我們都應該致敬,他們都在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守護著我們,有了他們的存在,才有了我們的安寧生活。
Ⅳ 二戰日本海軍軍官生活有多奢侈伙食有多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相比於我國的抗日軍隊,日本軍隊的伙食要好很多。不過日本的海軍的伙食卻又要比陸軍伙食要好上更多,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的差距。尤其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後期,相比於整體日本陸軍和日本國民,日本海軍中軍官的伙食可以說是極度奢華的,其一年的花費甚至能抵得上兩艘戰列艦。
二戰日本海軍軍官,一年吃飯能吃掉兩艘戰列艦
相比較於340萬人的日本陸軍,日本海軍數量要少一些,且走的精英路線,因為海軍艦艇的操作,一般需要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海軍只有100萬人的兵力規模相對較小,在軍隊飲食上,要比陸軍容易控制的多,海軍伙食的高標准,是在日本所有軍隊中出了名的。
普通的日本海軍士的早餐基本都是大米飯、醬菜、加一個增味湯;午餐則是按照西式餐點的標准來的:豬排、咖喱牛肉,有時候也有魚、壽司等;晚餐則是一些日式菜系,肉類在殘酷的戰爭年代,可是很稀罕的飲食高標准了。
而日本海軍軍官的飲食可以用奢華來形容,正餐的內容為西式,湯、魚、肉、甜點應有盡有,食材也都選用能力范圍內最好的,因為日本海軍禮儀和文化手西方傳統影響,因此軍官一般都是獨立用餐的,伙食標准比普通海軍士兵高很多。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在自己的房間或者司令餐廳用餐,有勤務兵在一旁進行服務;軍官按照職務的高低在軍官室和基層軍官室中用餐,據記錄,1943年日本海軍僅軍官全年的食品開銷就達到了133萬美元,相當於兩艘半戰列艦的價值。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奢侈與寒酸,日軍後期飯都吃不上了
相比較於日本海軍軍官的高標准飲食,尤其是「大和旅館」的奢侈,日本在戰爭中後期面臨嚴重的物資困境,尤其是陸軍士兵的飲食標準直線下降,不要說肉了,連基本的米飯都無法保證供應,對於孤懸在外的太平洋島嶼守軍來說,因為美國海軍截斷了海上補給線,後期連飯都吃不上了。
比如說瓜島上的守軍,還有日本參加英帕爾戰役的陸軍,10萬日本軍隊不要說飯都吃不上,指揮官甚至是說草,在俊赫君看來,即便是10萬人一起吃草,草也不夠吃啊,日本史學家曾提及過,在二戰死亡的230萬日軍中,一般都因為營養不良和飢餓而死。
不過此時的日本海軍飲食標准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據說,日本陸軍軍官遷徵信參觀海軍軍艦時,一向與日本陸軍不和的海軍,想要「羞辱」他一下,就用了最低標準的飯食招待他,但是遷徵信依舊十分感動,因為對於當時的陸軍來說,這樣的伙食,已經是非常好了。
同一支軍隊中,走向兩種不同的極端,一面富得流油,一面餓的吃草,奢侈與寒酸的對比,或許就是那個時期日本軍隊內部的真實寫照。
Ⅳ 海軍某雷達站的官兵堅守在海島上!他們平時都吃什麼
海軍雷達站的官兵在海島上的飲食和我們差不多,但是要匱乏許多。沒有那麼多形形色色有包裝的零食,但是普通的食物還是得以保證的,並且還有很多海鮮。
我的爸爸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退役了,但是他依舊很懷念海島上的生活,前幾年再次和戰友們回到廣鹿島,發現那裡的連隊已經被撤掉了,廣鹿島已經被開發成了旅遊景點。目前隨著我國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海上玉樹力量越來越強,希望所有海軍駐扎在遠洋海島上的官兵生活能好一些。
Ⅵ 海軍在海上怎麼生活的
一般出海就在船上,戰艦上什麼都有。不出海就陸地正常生活。
Ⅶ 二戰德軍U型潛艇聞名世界,那潛艇里的軍人都吃什麼
德國U型潛艇是德國人在1906年初建造出來的,1914年初次擊沉軍艦,直到後來的二戰又被德國廣泛運用於海戰,為德國的主要的水下戰艦。潛艇在執行任務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去准備,所以潛艇中的軍人需要事先准備很多的食物放置在潛艇中。
他們不僅會帶新鮮的食物,有時也會帶牛奶、飲料、茶等飲品。如果新鮮的食物被吃完了,他們還會吃罐裝的食品,罐裝的食品也可提供給他們必要的維生素,維持他們的體力。
他們在作戰的時候,會碰到敵人的運輸船,他們把船擊沉了,捕獲的禽類也是他們的一道美食。
Ⅷ 我國守島士兵怎樣生活
島上沒有電,只能點煤油燈;吃的一根蔥、一棵菜都要托過往的漁船從島外捎上來。
夏天島上濕熱,蚊蟲奇多,夫妻倆只好睡到房頂上;冬天陰冷難忍,兩人不得不搬進海風吹不透的山洞裡過夜。沒過多久,他們都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和嚴重的濕疹,硬幣大小的白色斑點布滿了身上,疼癢難忍,常常半夜裡疼醒,只能互相敲打著,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
台風來時,船隻無法出海,開山島就真正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茫茫大海上只有我們兩個人,斷糧斷水的日子每年都會遇到幾回。」王仕花回憶,一次,連續颳了17天大風,柴火都用光了,沒法做飯,「我們餓得頭暈眼花,兩腿發軟,只能把生米用水泡酥後,撈起來干嚼,像嚼沙子一樣,那滋味實在難以接受。一連嚼了5天生米,餓得話都說不出來。」
日子雖苦,但王繼才夫婦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依舊是:升旗、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寫日誌……如今守島日誌摞起來有一人多高,32年間開山島的每一天都有據可查。
(8)海上的軍人吃什麼怎麼生活的擴展閱讀:
守島都要面對的問題
1、淡水資源
作為獨立駐防的連隊,首先面對的難關就是淡水稀缺的問題,同時,也要解決水質不達標、細菌超標的實際困難。為此,連隊官兵如「探險家」般跑遍整個島,尋找可用的淡水水源,待軍醫做好水質檢測並消毒後,方能抽取飲用。
2、蛇蟲關
駐守在北礵島官兵曾私下稱北礵島為「北三多」:蛇多、蟲多、蛤蟆多。尤其到了夏天,白天夏蟬鳴,中午蚊子擾,晚上蛤蟆吵。營區周邊還時常出沒銀環蛇、眼鏡蛇等毒蛇,官兵光是在這個月的執勤巡邏中,發現毒蛇出沒次數就不下十餘次。
為了保護自身安全,連隊統一為官兵請領了蛇葯、驅蟲液,並分發到個人。同時,在出沒雜草較多地帶時,要求官兵必須扎緊袖口領口,著作戰靴。班排每周組織環境衛生整治,衛生員定期噴灑消毒液、雄黃水,盡可能鏟除蛇蟲的生存空間。
Ⅸ 海軍吃什麼
2015年新年來臨,在全國人民歡度元旦時,駐扎在南海三沙的守礁官兵依然警惕地守衛著祖國的海疆。關注守礁軍人的讀者大多知曉,守礁軍人條件艱苦,住的是高腳樓、吃的是罐頭。隨著南海島礁的建設,守礁軍人的居住條件已經大為改善,那麼舌尖上的南沙怎麼樣?守礁軍人現在吃什麼?
之前的南沙島礁因為分散且面積很小,食物依賴補給且難以儲存,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飯菜,在守礁軍人眼中也是難以企及的佳餚,罐頭雖然美味,但是吃來吃去那麼幾種,總會吃膩。現在隨著島礁的建設與海軍保障體系的完善,守礁軍人的飲食已大有改觀。
這樣的家常飯菜,是曾經的守礁官兵所不能企及的
《解放軍報》1月4日對「舌尖上的南沙」作出了報道,以下為報道全文:
元旦假期,遠離祖國大陸的南沙守礁官兵在吃啥?
17時許,記者打電話得知,在南沙永暑礁官兵食堂,五菜一湯已經擺到了飯桌上,菜單如下:竹筍炒回鍋肉、辣子雞丁、土豆糯米蒸排骨、清蒸南瓜塊、洋蔥拌腐竹,外加紫菜蛋花湯。此外,官兵們還每人分到一個蘋果。
南沙礁堡上的節日餐桌,看似普通的家常飯。然而在遙遠、孤寂的南沙,這桌飯與往日比卻顯得格外隆重而豪華。
「人是鐵,飯是鋼。」這世人皆知的道理,在南沙守礁官兵那兒則是一條十分重要的「軍規」。元旦放假這幾天,剛剛換防任永暑礁司務長的胡飛忙得團團轉。他在電話里告訴記者:「現在南沙保障補給比較充足,換防前後食材品種也相對豐富,特別是補給時間縮短以後,礁上餐桌變化十分明顯,逢年過節我們更是變著花樣搞伙食,盡力給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多做幾樣地道的家鄉菜。」
「蔬菜供應怎麼樣?」記者聽過太多南沙缺菜的故事。永暑礁守備隊教導員徐萬信告訴記者,現在永暑礁上的「四防」菜地能防颱風、防雨水、防日曬、防腐蝕,不光讓蔬菜的成熟期變短了,還能不時向周邊的兄弟島礁供應蔬菜。
司務長胡飛說起礁上的食譜如數家珍,向記者介紹了南沙各個島礁的「招牌美食」:永暑礁的酸菜魚、南薰礁的八寶鴨、美濟礁的肉包子、華陽礁的小籠包、東門礁的打鹵面、渚碧礁的腰帶面……
「在礁上你們最愛吃啥菜?」記者問幾名剛剛換防下礁的官兵。
「清炒地瓜葉。」幾名官兵的回答不約而同。
怎麼是這個菜?記者一問才知,原來官兵們在礁上種過許多菜,發現唯獨種上地瓜後,長出來的葉子易活、愛長,經得起南沙氣候無常的考驗。補給困難的時候,炊事員在礁堡邊上,隨便扯把地瓜葉子炒個菜就能應急。
炊事班下士林承傑,說起炒地瓜葉還有烹調心得:「這道菜別看不起眼,炒起來一般都得班長掌勺。一不能炒黃、二要口感好、三還得有香味,火候、油溫和時間都有講究。一鍋菜要是炒壞了,戰友們就是不說啥,我們也抬不起頭來。」
南沙另一道官兵百吃不厭的食材是黃豆,以及黃豆衍生出的各種美食。司務長李飛翔介紹說,如今南沙各個島礁上都能做豆腐、發豆芽,還能自產豆皮、豆乾、豆漿。
這些手藝,幾乎都出自四級軍士長黃勝發的「真傳」。當年,為了豐富礁上的「菜籃子」,剛任炊事班長不久的黃勝發回家探親,家人沒陪兩天,就去了一家豆腐店打工學藝,一個月後滿載而歸。
守礁人的雙手,書寫了大海上的「南泥灣」故事。炊事班長郭鵬說:「現在礁上添置了不少新型炊事用具,有烤箱、烙餅機、豆漿機……戰友們過生日時還可以烤個像樣的蛋糕。以前就是做個大個兒饅頭,上面點綴些水果,再用番茄醬畫個圖案。」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南沙官兵對這句話理解最深。從原來一天三頓罐頭,到現在一天天豐富起來的餐桌,這一變化的背後是祖國的發展和強大,是「紮根礁盤、樂守天涯」的南沙精神。
Ⅹ 軍人在海上是怎麼生活的
軍人在海上生活是比較艱苦的,因為環境影響,這種艱苦是常人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