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分別陶和瓷
1、區分陶與瓷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據吸水率的大小來區分,吸水率>3%為陶,吸水率≤3%為瓷。
2、另外一種簡單的方法:用金屬物或硬物敲打不同產品,陶器一般發出「咚咚咚」的聲音,較為沉悶砂啞;而瓷器一般會發出「當當當」的聲音,較為清脆響亮。
3、從瓷器和瓷器斷裂部分查看,坯體有夾心層,中間部分顏色較深,兩邊較白的一般為陶器,而瓷器斷裂面顏色較白且顏色均勻。
2. 陶與瓷怎麼區分
陶與瓷的區別首先在於其含鐵量的不同,其次是燒制的溫度不一樣, 陶燒成溫度一般低於瓷,一般在800-1100℃左右。而瓷燒成至少要在1200℃以上。再者,陶和瓷的透明度問題,陶不具備透明度,而瓷,如果燒制問題合適且胚體達到一定厚度,其會產生透明結果。還有就是釉的不一樣,陶掛釉和不掛釉之分,其在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便可以消融。瓷則有一次性釉和胚體燒製成也有先燒胚體在掛釉再燒制之分(這個情況下,瓷要燒制2次,第一次高溫成瓷,第二次低溫成釉)。
通過幾個方法可以鑒別陶磚、瓷磚。
第一,陶敲擊出來的聲音是比較沉悶的,瓷則清脆且震動頻率比較大,好比你買西瓜一樣,好西瓜,敲的時候,你手部是可以感受到很大的震動頻率的;原因是,陶燒溫度低,裡面有很多空洞。瓷則燒制溫度高,胚體結合緊密。
第二,掉粉,你用手輕輕抹一下,很多粉裝東西會掉下來,而瓷則沒有這個現象出現。原因是,陶的硬度達不到一定的要求,其胚體結合度存在一定問題,結合鬆散。
第三,滲透率不一樣,陶磚滲透比較多,而瓷磚(嚴格意義上瓷磚是不滲透的)相對比較少;當然,好的陶器,比如我們使用的燒湯的紫砂煲,其應分為陶和瓷之間的一個東西,在實際分類中,他還是屬於陶器。
第四,相同條件下,重量的不一樣,陶比較輕,而瓷由於密度大,就顯的比較重
3. 陶和瓷有什麼區別
陶和瓷區別如下:
1、陶用普通粘土,瓷是高嶺土。陶與瓷有著密切的聯系,首先瓷只有白色,而陶除了白色之外還有紅色、褐色、黑色等,但不管是瓷還是陶都可以通過添加色劑來改變顏色;2、其次是瓷器的燒成溫度高,在1200℃以上,而陶只在600℃-800℃之間;
3、瓷的燒結度強,胎體堅硬緻密,陶相對質地較疏鬆;
4、瓷敲擊聲清脆、洪亮。陶敲擊聲啞悶;
5、瓷的吸水率小,幾乎不吸水,陶的吸水率高;
6、瓷具有半透明性,陶是不透明體,且陶的化學性能和機械強度不如瓷。
4. 如何分辨陶和瓷
陶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質,碗碟、地磚、茶杯??我們平時常常說「陶瓷」,卻沒有想過,陶瓷是陶跟瓷的合稱,陶跟瓷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7?41?7?6
陶跟瓷的主要區別。
陶罐
瓷罐
陶跟瓷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簡而言之,陶是用陶土低溫燒成的,瓷是用瓷土高溫燒成的。
原料
陶: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
瓷: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
燒成溫度
陶:最低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
瓷: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堅硬程度
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
瓷: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透明度
陶: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
瓷: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用途
陶:有施釉或不施釉。表面略粗,透氣性好,可做瓦、花盆、茶葉罐等。
瓷:一般都施釉。表面光滑易清潔,故作為餐具、地板非常合適。
?7?42?7?6
如何區別陶跟瓷?
陶器
瓷器
敲擊
陶敲擊出來的聲音是比較沉悶的,瓷則清脆且震動頻率比較大。原因是,陶燒溫度低,裡面有很多空洞。瓷則燒制溫度高,胚體結合緊密。
掉粉
用手輕輕抹一下,很多粉裝東西會掉下來,而瓷則沒有這個現象出現。原因是,陶的硬度達不到一定的要求,其胚體結合度存在一定問題,結合鬆散。
掂重量
相同條件下,重量的不一樣,陶比較輕,而瓷由於密度大,就顯的比較重
看透光
陶器很難做到很薄,而我們常常用「薄如紙」來形容一些高級的瓷器。由於瓷器具有半透明的特性,用電筒照射可以透光,而陶器即使做到再薄也不透光。
測硬度
陶的硬度比瓷要低許多,用金屬可以比較容易在陶製品表面劃出劃痕,而瓷製品比較堅硬,比較難劃花。
?7?43?7?6
陶瓷的茶具應該如何選擇?
陶與瓷是一脈相承的,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發明了陶器,後來在漫長的制陶過程中積累經驗,才發明了瓷器。陶器與瓷器沒有優劣之分,關鍵是依據性能來實現不同的功能。
一看:觀察瓷質茶具的釉色
選購素凈的純色瓷器,首先觀察瓷器釉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沒有斑點、落渣、縮釉等;購買彩瓷茶具,應該看釉色是否均勻,色彩是否和諧,花紋的線條是否連貫
二聽:聽叩擊茶具發出的聲音
用中指和食指的指尖輕輕叩擊茶具表面,聽其發出的聲音,一般瓷化程度好的、無損傷的瓷器,敲擊的聲音應該清脆悅耳,而質量較差的茶具則聲音相對沉悶沙啞。
三摸:撫摸茶具表面
要親手撫摸茶具表面,質量好的瓷質茶具的釉面光滑而不澀,手感柔滑細膩。
經過「一看二聽三摸」之後,基本上可以斷定瓷質茶具的優劣。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不同器形和紋飾的茶具。
了解更多陶瓷知識,歡迎關注「景德窯玉
5. 陶和瓷有什麼區別
一、原料不同
陶:陶的原料為黏土或陶土。
瓷:瓷的原料為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
二、燒制溫度不同
陶:陶的燒制溫度為950-1165°C。
瓷:瓷的燒制溫度為1280-1400℃。
三、質地不同
陶:陶的質地比較疏鬆,有孔隙。
瓷:瓷的質地光滑細膩。
四、工藝不同
陶:陶的工藝包括粘土成型、乾燥、燒制。
瓷:瓷的工藝包括成型、乾燥、上釉、燒制。
6. 陶和瓷的區別
一、燒成溫度不同。陶與瓷的區別主要在於原料土的不同和溫度的不同。陶器的燒制溫度在800-1000度,瓷器則是用高嶺土在1300-1400度的溫度下燒制而成。在制陶的溫度基礎上再添火加溫,陶就變成了瓷,瓷是陶的升級版,陶也是瓷的親兄弟。在此特地說明:現今流行的所謂陶製品,多數都是高溫燒制,嚴格來說都是瓷製品。
二、堅硬程度不同。陶器燒成溫度低,胚體並未完全燒結,胎質粗疏,敲擊時聲音發嗡,斷面吸水率高,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二者堅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於陶。
三、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製坯。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即1300-1400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
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制溫度達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釉的種類:釉系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質感的光亮層,由瓷土(或陶土)和助熔劑組成。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溫釉,其助熔劑為氧化鉛。秦漢時就大量燒制這類鉛釉陶,唐代的三彩、宋代的低溫顏色釉、明代的五彩和清代的粉彩均屬此類。
瓷器表面施有高溫釉,主要有石灰釉和石灰一鹼釉兩種。石灰釉以氧化鈣等為助熔劑,含量多在10%以上;石灰-鹼釉以氧化鈣和氧化鉀、氧化鈉等為助熔劑,氧化鈣含量多在10%以下,氧化鉀和氧化鈉等金屬氧化物的總和常達4%以上。
7. 陶與瓷的區別
陶與瓷主要有4處不同,即:概念不同、燒成溫度不同、堅硬程度不同、原料不同。
1、概念不同
陶器是用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燒制而成的物品。而瓷器則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經混煉,成形,煅燒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繪的物品。
2、燒成溫度不同
陶與瓷的區別在於原料土的不同和溫度的不同。陶器的燒制溫度在800-1000度,瓷器則是用高嶺土在1300-1400度的溫度下燒制而成。在制陶的溫度基礎上再添火加溫,陶就變成了瓷,瓷是陶的升級版,陶也是瓷的親兄弟。
3、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胚體並未完全燒結,胎質粗疏,敲擊時聲音發嗡,斷面吸水率高,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
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二者堅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於陶。
4、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製坯。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
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即1300-1400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制溫度達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8. 陶器和瓷器的區別有什麼不同 怎麼區分
陶瓷製品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的歷史發展與陶瓷的發展相融合,匯集了濃厚的陶瓷文化底蘊。我們經常把陶和瓷連在一起說,人們往往認為認為陶瓷是一種東西,沒有意識到陶和瓷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出現的年代不同
陶器與瓷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我國在距今約一萬年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在使用陶器了,而現今發現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則出自於商代。陶器與瓷器的燒制方法亦有相同之處,瓷器的出現要比陶器晚幾千年。
2、燒制的溫度不同
陶器燒制的溫度也要比後來出現的瓷器低很多。陶器燒制的溫度一般在800℃-1100℃之間,因為燒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溫度過高則會被熔成玻璃質,不可能稱為陶器,所以燒陶器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當然也有800℃以下的。而燒制瓷器的最低溫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間。
3、燒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現在我國原始社會時期,所以取材沒有什麼講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為燒制陶器的材料。黏土隨處都可以取材,把黏土製成坯後燒制,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就可以燒制出陶器。瓷器一般需要高嶺土,用高嶺土作坯,在溫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燒制出瓷器。高嶺土不是隨處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沒有陶器取材方便。
4、質地不同
陶器的做工非常簡單,質地相對來說比較粗糙,而且顏色非常暗淡,還帶有雜色。陶器的燒制溫度較低,土質沒有完全燒結,所以它的胎質比較疏鬆,斷面有很強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劃出劃痕,敲擊時聲音低啞沉悶,如瓦木一般。瓷器出現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對細膩,質地細密,手感相對細滑,顏色也相對鮮亮。瓷器的燒制溫度較高,土質已經完全燒結,所以胎質堅實細密,斷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難劃出痕跡,敲擊時聲音清脆響亮,如金石一般。
5、釉料不同
燒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講究,對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燒成後直接低溫掛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簡單,可以在燒制瓷器的同時在高溫的情況下直接掛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溫掛釉。
6、透明度不同
陶器顏色比較暗淡,無論薄厚都是不透明的。瓷器的顏色相對比較鮮亮,質地細膩,一般都是呈半透明狀態的。
1、原料 陶器用的是陶土,瓷器的原料是瓷土,以高嶺土為主要原料,可塑性和耐火性較好。
2、溫度 陶器燒制的溫度通常700到800度高溫之間,瓷器的燒制溫度為1200度。
3、釉 瓷器表層通常有高溫釉,表面有光澤。陶的表層沒有釉。
4、吸水和聲音 瓷器不吸水,敲擊時帶有一種清脆的聲音。陶器有一定的吸水性,敲擊聲音遲鈍。
9. 陶與瓷的區別
陶與瓷的區別:瓷器有光澤/陶器沒有光澤,瓷器幾乎不吸水/陶器吸水,瓷器聲音清脆/陶器聲音沉悶,瓷器是透明的/陶器不透光。陶器燒制溫度低/瓷器燒制溫度就高。陶器燒制用的是黏土/瓷器燒制用的是瓷土。那麼下面我就從這6個方面來具體的分析一下吧!
一、外表的釉面:瓷器燒制過程一般都是經過高溫的,釉面是高鈣石灰釉,釉面明亮有光澤,燒制陶器的則是低溫釉,還要加入鉛作為溶劑低溫燒制的,和瓷器相比較,陶就較為粗糙了,陶的表層鉛,對我們的身體有害,陶器就多做為陪葬品了。
事實上,現在我們家裡吃飯的碗,它都屬於瓷器。我家吃飯的碗,也不例外,也是瓷的,釉面光滑,很好看,還有花紋,以前家裡有十個瓷器的碗,現在只剩下八個了,其中一個,因為一次兒子吃飯時不小心掉地上摔壞了,心疼了我好久,另一個,被鄰居借去了沒還,我也不好意思去要,家裡除了吃飯的這種瓷器碗,還有陶碗,是用來蒸東西的,比如做蒸肉,就要用陶碗,陶碗又稱土料碗,優點是耐高溫,另外比如家裡做腌菜的,壇子也是陶製品。
小夥伴們,你們明白了陶與瓷的區別了嗎?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評論區寫上你的問題,我一定會回復你的呦!期待你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