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太空生活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太空生活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發布時間:2022-11-19 17:41:04

A. 想了解下太空生活的知識哪些

宇航員在太空中怎樣生活 宇航員飲食時,就得像嬰兒吃奶一樣用口吮吸,用手擠壓. 在太空中洗漱更是有趣.刷牙不用牙刷和牙膏,而是嚼一種類似口香糖的膠質物,讓牙齒上的污垢在膠物上,以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洗臉也不用清水和毛巾,只是用浸濕了的手紙擦臉,並把這種濕紙貼在梳子上梳頭,就算洗頭了. 太空中的洗手間也是真空的.上廁所,必須坐在精心設計的馬桶上.人浮在半空中,怎麼坐上去呢?兩腳先放進固定的腳套里,腰間用座帶綁好,用手扶著手柄. 如果是大便,不是用水沖,而是用一個特別的抽氣機,將糞便吸進塑料盒裡.每解一次,就會更換一個盒,這些盛著糞便的塑料盒會被彈到太空.如果是小便,也是利用抽氣機,將其吸進一個特別形狀的杯子里,經過橡皮管灌進地板下的污水池裡. 宇航員就是靠這些特殊裝置,才能夠在太空里生活.

B. 關於在太空生活的知識或資料

吃——最容易的事變得復雜奇妙

吃飯、喝水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在失重環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員的飲食就變得十分復雜而且特別奇妙。可以說,宇航員的營養需求、食品制備、供給和他們的進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與他們在地面生活的飲食有著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從本質上講與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樣的,都是為人體提供能量和營養。但為了節省飛船的空間和發射時的有效載荷,宇航員攜帶的航天食品應盡可能重量輕、體積小。如營養好的干化餅乾和干化香腸,吃時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復到與新鮮食品相近的味道。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經受住航天特殊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沖擊、振動、加速度等的考驗而不失效外,還必須針對宇航員在失重條件下生理改變的指數對膳食的營養素作適當調整,如肌肉萎縮就要求食品必須提供充足的優質蛋白質;骨質丟失則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鈣以及適宜的鈣磷比例和維生素等。

宇航員在航天飛行活動中如何進食,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在失重條件下,一杯盛滿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樣,杯子里的水不會自動飄浮或灑落出來,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會連同水一起飛起來。所以說,宇航員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飯、喝水習慣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適用了。一般來講,各種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員從食品櫃里拿出食品後,要把裝食品的復合塑料膜袋剪開一個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進口袋裡叉著往嘴裡送。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處飄飛,影響宇航員或設備的正常工作,這種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裝,製成與口大小相近的方塊、長方塊或小球狀的「一口吃」食品,吃時不必再切開。如果宇航員要喝水,吃湯、羹、汁、果醬時,直接從塑料口袋或牙膏狀的軟鋁管里,一點一點往嘴裡擠就可以了。

隨著火箭技術的發展,宇航員從地面帶去的食品可以豐富些了。如濕食品或半濕食品的帶汁火雞、牛肉等,它們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現在,宇航員們在太空艙里已經可以使用微波加熱器來烘烤食物了。這種微波加熱器與地面上使用的加熱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製的凹進去的小格。為了防止加熱時食物飄浮起來,需要加熱的食物都必須固定在這些小格內,插上電源後,一會兒就可以將食物加熱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員們就可以品嘗到熱烘烘、香噴噴的紅燒牛肉、炒蛋、豬排等食物了,其口感與在地面沒有多大區別。

穿—一件衣服價值千萬美元

人們對於服裝的認識往往只局限於其蔽體、保暖、美觀、大方等特點,可是當人類進入太空就會發現,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傳統范疇。因為,太空接近真空的壓力環境、極端的溫度環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氣,空間隕塵、空間碎片和空間輻射的威脅等,都需要航天服為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防護和保障系統。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為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艙內航天服用於飛船座艙發生泄漏、壓力突然降低時,宇航員及時穿上它,接通艙內與之配套的供氧、供氣系統,服裝內就會立即充壓供氣,並能提供一定的溫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證宇航員在飛船發生故障時能夠安全返回。而艙外航天服則更為復雜。它是宇航員出艙進入開放的宇宙空間進行活動的保障和支持系統。它不僅需要具備獨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極端熱環境的防護和人體平衡控制、氧氣供應和壓力控制、服內微環境的通風凈化、測控與通信系統、電源系統以及宇航員視覺防護與保障,而且還需具有良好活動性能的關節系統以及在主要系統故障情況下的應急供氧系統。艙外航天服結構上由微流量防護層(外罩)、真空隔熱屏蔽層、氣密限制層、通風結構和液冷服等組成,猶如一個獨立的生命保障系統。一套艙外航天服系統通常比一個健碩的人還要重許多。它的價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製生產一件艙外航天服要花費上千萬美元。

談到航天服,不能不講一下「太空噴氣背包」。這種背包高約1.25米,寬約830毫米,總重150公斤,內裝12公斤液氮,共有24個噴嘴。它像一把沒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員的背上。宇航員可以通過扶手上的開關控制24個微型噴嘴,噴射出背包里的壓縮氮氣,從而形成各個方向大小不同的反推力,實現不同方向的移動。有了這種噴氣背包,宇航員就能在茫茫太空中隨心所欲地翻筋斗、旋轉,向上、向下、向前、向後地自由移動了。

住——密艙生活考驗技巧

宇宙環境是極為惡劣的,對人體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輻射、溫度差異等。在這樣的環境中宇航員是無法生存和工作的。於是,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與外界隔絕的密閉環境座艙用來保護宇航員。

供宇航員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閉艙是宇宙飛船上的一個主要部分,是保證宇航員身體健康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生命保障系統最為重要的是供水系統。它的主要任務是供給宇航員生活用水和飲食用水。密閉艙是一個狹小的環境,必須對不斷產生的污染物加以凈化,以維持艙內空氣新鮮,保證宇航員的身體健康。

由於失重飄浮,宇航員行動起來不像在地面上那樣自如,坐立不穩搖搖晃晃,稍一抬頭仰身就有可能來個大翻身,彎腰時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動作都得小心翼翼。航天飛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在失重時分不清上和下,站著躺著睡都一樣,所以宇航員既可以靠著天花板睡,又可以筆直地站著靠牆壁睡,只要他高興。為了防止無意中觸及開關,他們睡覺時必須把雙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間中的睡覺姿勢很特殊,失重時,身體完全放鬆會自然形成一種弓狀姿勢。在空間軌道站上,宇航員已可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他們在睡覺時必須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免翻身時因失重而飄離。

另外,在宇宙中航行的宇航員和地球上的人一樣,也需要有個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如刷牙、洗臉、洗澡、大小便等等,但這一切都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比如在失重時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飄浮起來,水珠在艙內飛飄,會影響人的健康和儀器正常運轉。為防止這個問題,美國採用一種特製的橡皮糖,讓宇航員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宇航員洗澡時,需要將耳朵塞上,帶上護目鏡,就像潛水員一樣。當人進入浴室,還要穿上固定的拖鞋,這樣就不會飄浮起來了。美國「奮進」號太空梭上裝備有一種太空馬桶,造價高達2340萬美元。這種馬桶可貯存處理更多糞便,有獨立的尿液分離器,可將尿和糞便分開處理。馬桶上的氣流導引裝置,解決了失重條件下人體排泄的困難。

行——防止成為茫茫太空的人體衛星

1965年3月18日,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離開「上升」2號飛船密閉艙,系著安全帶第一次到茫茫太空中行走,開創了人類太空行走的先例。然而太空行走與人們在地面上的行走不能相提並論,其困難程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需要諸多的特殊技術保障措施。

由於太空處於真空狀態,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溫度變化也很大,太陽照射時溫度可高於100℃,無陽光時溫度可低於-200℃,同時還存在著能傷害人體的各種輻射和微流星體,因此在太空行走時,必須身穿特製航天服。同時,由於宇宙飛船、空間站、太空梭這些載人航天器密閉艙內的人造氣壓、空氣組成基本與地面相同,故人體內吸有一定量的氮氣,而航天服內的氣壓較低,僅為大氣壓的27.5%,宇航員如果猛然出艙,遇到低的氣壓後血液供應會較差,溶解在脂肪組織中的氮氣游離出來卻不能通過血液帶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氣泡,因此可能造成氣栓堵塞血管,引發嚴重疾病。所以宇航員出艙前需要吸取純氧將體內氮氣排出,以免隱患。

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員圍繞地球高速運行時,在廣袤的空間中沒有參照物,無法分清物體的遠近大小、速度快慢,如無保險措施,就可能會丟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為人體衛星。再加上載人航天器和自己都在運動,宇航員有時會被搞得暈頭轉向,亦有可能出現危險,所以太空行走需要採取保險措施———身系安全帶。安全帶猶如嬰兒的臍帶將宇航員與航天器連接起來,以防宇航員在太空中走失。1984年2月7日,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在進行第11次飛行時,宇航員布魯斯·麥坎德里斯穿著一種帶助推裝置的航天服,首次在不系安全帶的情況下在太空中自由行走了95分鍾,捕獲了已經停止工作的「太陽峰年」號人造衛星,並對其進行修理,排除故障後又將其重新送回軌道。布魯斯完成了太空梭首次捕獲衛星的任務。這次太空行走也為人類在太空中的活動開創了新的天地。但為了保險起見,現在宇航員仍被要求系安全帶。萬一宇航員不能自己走回太空梭,可以用牽引纜索把他拉回來。

太空生活看似有趣,實際上是對宇航員生存技巧的一大考驗。看來要做個太空人,享受一下與地球人不一樣的生活,還真不是件容易事。(

C. 在太空中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是完全相同的正確答案是

在太空和在地球上是不一樣的喲,我們在地球上的生活依靠的最多的是重力,也就是地球的地心引力不管是自來水還是普通的下咽動作都是有重力的關系才能完成的,靠近地球的太空比如圍繞地球的空間站人家那是還有著地球的輕微重力的關系才沒關系的,要是離遠了沒有重力了,你信不信你喝下的水或食物會卡在食道中間就是下不去,然後你要是卡在空中動也動不了,太空里可沒有空氣的要是空氣泄露到太空里而故障點不能及時修復你就只能等著窒息而死,這還是好點的,要是你若在的地方承受不住太空艙和太空外的氣壓差那麼百分百你的太空艙會自爆哦。

D. 太空生活,你還了解多少

基本內容

1 睡覺 一定要幫在睡袋裡。
2 喝水一定要用帶吸管的杯子
3 走路一定要穿鞋底帶鉤的鞋子
4 洗澡一定要用特殊的淋浴裝備
5 任務宇航員走出太空艙都是執行任務,他有嚴格的工作標准。還有一個、就是可能會得太空綜合症、所以要休息幾天才能出艙工作、、

宇宙環境是極為惡劣的,對人體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輻射、溫度差異等,這些不利因素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傷害。在這種環境中,航天員是無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對嚴峻的宇宙空間環境,怎樣才能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呢?我們的科技人員為其研製了一個基本與外界隔絕的密閉環境即密閉座艙,用來保護航天員。

一會兒是早晨,一會兒是黑夜
人們長期的生活習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飛船在航天飛行中的晝夜周期和我們在地球上的晝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並定為24小時。空間飛行時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長短不一,因為它和飛船繞地球飛行的軌道高低相關。軌道高,晝夜周期就長;軌道低,晝夜周期就短。飛船航天飛行期間的晝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時間長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時間長,黑夜時間短,90分鍾一個晝夜周期,最長的黑夜僅僅是37分鍾。飛船由地球陽面進入陰面時,就如同由白天進入黃昏黑夜一樣。太空梭速度很快,太陽出來時好像「迅雷」似的一躍而出,太陽落山時也如「旋風」一樣迅速地隱去。
一個航天員曾經這樣描述宇宙間的一天:早晨,計算機控制的鍾喚醒我們起床。醒來拉開窗簾看宇宙空間,陽光燦爛,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會兒,太陽沒有了,天暗下來了,黑夜來臨了,我們想又該睡覺了吧。真是有趣極了,一會兒是早晨,一會兒是黑夜……

站著睡躺著睡都一樣
在宇宙空間最特殊的就是睡覺姿勢,失重時,身體完全放鬆會自然形成一種弓狀姿勢。航天專家認為,在太空中睡眠,身體稍微彎曲成弓狀,比完全伸直平躺著要舒服得多。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如果不這樣,飛船內的姿態在發動機開動時,就可能跟艙壁碰撞。所以,航天員一般還是喜歡將睡袋緊貼著艙壁睡覺,這樣就像睡在床上一樣舒服。在失重時,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著躺著睡都一樣,所以,航天員既可以靠著天花板睡,又可以筆直地站著靠牆壁睡,想怎麼睡都是可以的。
由於人在失重時飄浮,航天員行動起來會感到困難和不方便,動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樣協調。坐立不穩搖搖晃晃,稍一抬頭仰身就有可能來個大翻身,彎腰時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動作都得小心從事。
航天員在宇宙飛行中可以遙望地球景色,這也是他們太空生活的一大樂趣。自古以來,飛向太空就是人類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員在飛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極了,它是一個綠色的球體。白天你仔細看去時,地球大部分是淺藍色,密密的森林帶看起來更是藍色的,惟一真正的綠色地帶是中國的西藏高原地區。一些高山湖泊看起來是明亮的並且呈鮮綠色,好像硫酸銅礦地區顏色。溫度很低又沒有雲彩的地區,如我國喜馬拉雅山那樣的高山區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兒的地貌。航天員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維爾鹽漬大沙漠,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間有一個紅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渦,這是因為鹽湖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蒸發之後而留下的光輝耀眼的痕跡,它像綠寶石一般閃閃發光。

離不開體育鍛煉

航天員生活在太空當中,同樣離不開體育鍛煉。它除了增強體質外,還有其特 殊意義:增強對失重及其他航天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少航天飛行中不良環境對航天員的有害影響。在長期航天的空間站內,都設有專為航天員體育鍛煉的「小型體育場」,設置一些特殊的航天體育器具供航天員使用。這些器具有自行車功量計、微型跑道、彈簧拉力器及負壓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員和地球上的人一樣,都需要有個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如刷牙、洗臉、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條件下處理清潔衛生及廢物非常復雜,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
失重時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飄浮起來,水珠在艙內飛飄,會影響人的健康和儀器正常運轉。飛船中的航天員不能採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樣做,說不定在哪一環節把水泄漏出去,水就會飄浮起來,所以,航天員只能採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刷牙。美國採用的是一種特製的橡皮糖,讓航天員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航天員洗臉,其實是取一塊浸泡有清潔護理液的濕毛巾擦洗面部。隨後,把毛巾鋪在按摩刷上用來梳理頭發。
航天員若在空間站上長期生活,還需要洗澡。長期的載人空間站上,就配備有航天工程技術人員設計製作的航天浴室設施。這種浴室,只不過是一個強力尼龍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連天棚下連地板,成為通天式密閉浴罩,平常折疊著固定在生活艙的頂棚上。頂棚上還設有圓形水箱、噴頭、電加熱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廢水回收凈化裝置中的凈化吸附劑配好,准備用來回收和凈化洗浴時的污水,然後清理給水管道、抽水裝置和過濾凈化裝置(除去雜質和不良氣味),並將卷在頂棚上的尼龍罩放下,直到底框並固定好,形成一個連接天棚地板的圓桶,就好像一個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啟動電加熱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熱到合適溫度,這時人可脫去衣服進入浴室。圓筒底下有一雙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後就不會飄浮起來。在打開水龍頭之前,應先將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條通到外面的軟管相連接,航天員可呼吸艙內空氣,避免洗浴時的空氣、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發生危險。航天員洗澡時,還要將耳朵塞起,帶上護目鏡,就像潛水員一樣。一切准備好之後,就可打開水龍頭,一陣陣細細的水流噴在身上,形成一層夾著無數氣泡的水膜,必須用毛巾或吸水刷將水吸走。失重時水不會自動流出,水箱中有氣加壓,水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來。
飛船上航天員大小便的處理也有其相當的科學性。尿盆是特製的,抽水馬桶同一個塑料套相連接,大便後快速關閉橡皮閥,大便通過氣流落入透氣的大便收集袋裡,然後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裝滿後會自動彈出艙外。
這就是航天員特殊的生活起居,是不是真的很奇妙?
《第一視角:與中國航天遇朝夕相處》 趙雁著 北京出版社 2003.11 定價:21.00元

太空人的休閑生活。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員需要勞逸結合,這樣才能完成繁重的太空科研任務。為了消磨空閑時間,宇航員們創造出了在失重條件下打棒球、踢足球、打「室內」高爾夫球、玩水氣球游戲等,他們還可以在太空梭的貨艙內翻跟頭、連空翻、大跳躍、飛進飛出等;在膩味寂寞時他們說笑話、侃趣聞、造幽默、搞喜劇;實在不願動的人可以看電視、讀電子版報紙、翻名著、給地球的親朋好友發「伊妹兒」。
航天員在太空中可以不必穿鞋,更沒有所謂的特製鞋。因為失重時,他們不能像在地面一樣行走。但是,國外的航天員為保護腳部會穿厚底短襪。
航天員在太空中會「長高」。因為在長期的失重條件下,由於人體的脊椎骨沒有重力壓迫,互相舒展開,因此一般可以長高2.5~5厘米。在太空中航天員並不希望自己「長高」,因為脊柱增高,背部肌肉卻沒有跟隨增長,結果導致背部疼痛。幾乎所有的航天員在太空生活的頭一周,都體驗過這樣的疼痛,他們會將身體蜷曲緩解疼痛。
航天員在浩瀚太空總是「舉目無親」,為了減輕他們在太空的孤獨感,科學家想了很多辦法。20世紀80年代後,美國和前蘇聯先後開設了「太空專線電話」,可以讓航天員和家屬通話。NASA還公布了號碼900-410-6272,使得每有太空梭上天,就成了繁忙的熱線。1983年4月,挑戰者號首航時,5天中竟然有19萬個電話飛向太空。

E. 關於太空生活的知識關於太空生活的知識有哪些

1、在失重環境下的太空生活中,各種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在太空中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處飄飛,影響宇航員或設備的正常工作,宇航員的食物往往都用小包裝,製成與口大小相近的方塊、長方塊或小球狀的「一口吃」食品,吃時不必再切開。
2、如果宇航員要喝水,吃湯、羹、汁、果醬時,直接從塑料口袋或牙膏狀的軟鋁管里,一點一點往嘴裡擠就可以了。
3、在太空中上廁所,必須坐在精心設計的馬桶上,人浮在半空中。坐上去時要將兩腳先放進固定的腳套里,腰間用座帶綁好,用手扶著手柄。
4、現在,宇航員們在太空艙里已經可以使用微波加熱器來烘烤食物了。這種微波加熱器上面有一些特製的凹進去的小格。需要加熱的食物都必須固定在這些小格內。

F. 有關,太空生活的知識,有哪些,有哪些

這是今日的網路知道頭條報道,在太空生活有10個不為人知的小秘密。需要詳細了解的朋友不妨移步到網路知道日報看看。如下只是將10條在太空生活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G. 在太空生活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嗎宇航員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

在太空生活,窗外的景象肯定是絕佳的,每天的消耗也是昂貴的。

但是,這絲毫不能改善太空生活的質量,宇航員在太空,需要掌握與眾不同的“生活常識”!


太空生活,沒有科幻電影中的那樣舒適,事實上,阿波羅計劃中,宇航員甚至要忍受航天器中的惡臭。

雖然太空發射技術相對成熟,但是想要體驗舒適的太空旅行,還需要一段時間~

H. 介紹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

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

1、在太空上也可「躺平」睡覺

空間站處於微重力環境中,航天員可以站著睡、躺著睡、橫著睡、豎著睡甚至可以飄著睡。但為了保證睡眠效果,艙內通常要劃分出單獨的睡眠隔間,每個睡眠隔間都有燈,航天員可以讀書,也有可以關閉的側板,以營造一個相對私密的私人空間。航天員睡覺時有睡袋,睡袋的樣子像蠶繭,固定在睡眠區裡面。如害怕打擾,飛船上還有眼罩和耳罩,保證宇航員第二天的工作生活都能「元氣滿滿」。

2、在空間站里也能嘮家常

在以往的載人航天活動中,天地通話是「傳統項目」。在空間站里,設計師們會給航天員預留一條私密語音通道,航天員可以在這里和家人打電話、拉家常,分享在太空生活的心情和感悟,以解離家數月的思鄉之情。

3、在天上也要做運動達人

在太空為了抵抗肌肉萎縮,做運動是必須的。一般的運動器械有拉力器,主要用來鍛煉上肢力量和腿部力量;還有一種是騎自行車。另外航天員還可以做翻跟頭比賽,打太極拳等等來鍛煉身體。

4、太空上也有私人「浴室」

3個月的太空生活,個人衛生一定要護理好。航天員雖然不能享受和地球上一樣的淋浴和泡澡,但每個人都能夠在一個「包裹式淋浴間」里,手持噴槍把自己擦拭乾凈。

5、120種美食可供選擇

提起宇航員食品,是不是你腦海里會自動浮現出壓縮餅干、牙膏管一樣的容器擠出來的食品?這在「神十二」航天員的菜單上已經過時啦!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空間站配置了120餘種營養均衡、品種豐富、口感良好、長保質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區域配置了食品加熱、冷藏及飲水設備,還有折疊桌,方便航天員就餐。」

I. 太空生活有哪些

1、喝水的時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過來,水也不會往下流。因為在宇宙飛船里,水失去重量。宇航員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種帶吸管的塑料杯。

2、在宇宙飛船里走路更有趣。人稍一使勁就會飄到半空中,咳嗽一聲就有可能後退好幾步。為了能平穩地走路,宇航員都穿鞋底帶鉤的鞋子,好牢牢地鉤住帶網格的地板。

3、在宇宙飛船里洗澡可不是件容易事,從噴頭噴出的水總是漂浮在空中。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淋浴器。

4、太空食品供應充足,花樣齊全,營養豐富,宇航員卻在天上吃飯吃不出味道。

宇航員們在太空中吃飯的方法:

1、100多種太空食品:

宇航員的食物豐富多彩,從最初的十幾種已經發展到了100多種。宇航員每天一般吃4頓飯,一周之內的食譜不重復。有人以為宇航員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狀的擠著吃,肯定很乏味,其實這是早期宇航員的狀況,現在早已今非昔比了。

宇航員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腸餡餅、辣味烤魚、土豆燒牛肉、奶油麵包、豆豉肉湯、金槍魚沙拉、餅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種各樣的佳餚,美國宇航員甚至可以喝到他們愛喝的可口可樂。

美國太空梭上的宇航員吃飯時,先把標有第幾天第幾頓字樣的塑料袋從食品櫃中取出。每個塑料袋裡裝有7種食品,供一名宇航員食用。

太空食品均為脫水食品,臨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個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將一定數量的水注進容器,然後再放進烤箱里加熱。一頓飯不超過半小時就可以「做」好。

2、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太空餐桌是特製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盤等餐具,桌上裝有水冷卻器和加熱器。吃飯時,宇航員必須先把腳固定在地板上,把身體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飄動。

面對擺在餐桌上的飯菜,你千萬不要著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夾飯、張嘴、咀嚼一連串動作的協調。端碗要輕柔,動作太猛,飯會從碗里飄出去;夾飯、夾菜要果斷,夾就要夾准、夾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亂撥拉,以免飯菜飄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

閱讀全文

與太空生活哪些說法是正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