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生活讀寫應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進行

生活讀寫應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進行

發布時間:2022-11-20 15:08:55

① 什麼是生活,生活應該什麼樣

生活就是嚮往美好!


努力創造空間,合理追求幸福,學會生存本領。堅持自由自主,不斷學習進步!


一、生活態度


我的生活態度是閑適,不做“賢士”!我看過澳門的三百包。這個店每天做三百個麵包。我想,這是“知足常樂”的態度!這種休閑,在快節奏的廣州,是很難做到!

②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指導

當代語文教育專家崔巒同志指出:「在我們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呢?我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把語文知識的傳授與作文基本功的訓練科學地結合起來,並在閱讀教學中教語言、教寫法、練表達,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吸收,在閱讀中學說、學寫。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如下四個方面:
一、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認識能力
大家都知道,文章作品有三大作用:?認識作用(即是通過閱文章、讀作品就可以了解、認識社會人生),?教育作用,?審美作用。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為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學生不會寫作文,常常是由於認識事物的水平低,認識寫作材料價值的能力低,面對文題,無物可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要抓住文與題、人與事、事與理的關系,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作文時善思會想,有言可發。如教學《搭石》一文時,要讓學生深刻理解《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著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懂得: ?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二、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語言學習
認識生活,對寫作來說非常重要,文章是用語言來表達的,不學好語言,就無法寫好作文;不教語言,就是等於沒有教作文;不教學語言的課,就不是語文課。語言教學主要是詞語教學和句子教學,使學生有理解、掌握和運用的能力,在閱讀課文中認識、體會語言的准確、鮮明、生動,以及語言對描寫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一篇課文要學習的詞句很多,教學時,首先要精選需要深入學習的詞語句子,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在講讀課文過程中,採取「拿出來,鑽進去,讀出來,用得上」的四步法,讓學生學習、品味、借鑒,把重點詞句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生活環境來理解、運用。如《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教學「寫朝鮮老大娘送打糕給陣地上的志願軍戰士」這一段時,要學的重點詞是「雪中送炭」。針對這個詞語可以這樣提問學生:①課文用了哪些詞語概括這個故事?(雪中送炭),(這叫做引導學生把重點詞語拿出來),(拿出來後,繼續問)。②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在寒冷的雪天,送去炭火。)「課文說老大娘『真是雪中送炭』是下雪天嗎?是送炭嗎?是什麼?以此導入課文閱讀中,達到鑽進去的目的,使學生理解:『雪中』是『戰士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這樣的惡劣環境,
『送炭』是老大娘冒著炮火,穿過硝煙給戰士送去打糕。」這樣學習語言,既理解深刻,更記得牢。
三、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運用課文寫法的能力
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必須抓住課文中最突出的一個寫作特點,作為該課的教學目標之一,設計出精妙的教法,使學生明確讀課文的特點,領會讀課文的寫法,以致運用。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十分明顯的寫作特點是「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閱讀教學時,要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深究為什麼說是「了不起的父與子」。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的品讀,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體會,一是要注意引導學生想像當時情境,如孩子們所處的環境,如何恐懼;7歲的阿曼達怎樣鼓勵同伴。二是要引導學生體驗,如父親當初「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傷與絕望,接下來的堅定與決不放棄,兒子生還後的無比幸福喜悅。三是要加強朗讀訓練,提文入情,以讀促思,在讀中感情,父親堅持在廢墟中尋找兒子這部分課文,朗讀中語調宜輕緩,以表現他的絕望與悲傷。「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語氣應非常堅定。發現兒子後父子的對話,語氣應是興奮的,表現他們劫後重逢的喜悅與幸福。因此,學生就會較深刻地掌握描寫人物的方法,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表達訓練
這叫模仿訓練,也叫「即席訓練」。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所學到的語言和寫法,必須通過表達才能提高說、寫的能力。因此,每一節課都要有訓練,口練、筆練都應該兼而有之,既練詞句,又練寫法。練詞句,就是用一個詞寫一句話,或用幾個詞寫一段話;練寫法,就是練習寫一些比喻句、抒情句、描寫句、排比連用句、各種形式的開頭(如托物起興式開頭、記敘和描寫引入正文、抒發感情、開門見山式開頭)和各種形式的結尾(如自然式結尾、點明中心式結尾、首尾呼應式結尾、總結全文式結尾,等等)。同時,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都要做到如下三方面。一是深入鑽研教材,選准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和難點應該在「字、詞、句、結構、寫法」等方面多花時間考慮。二是以訓練為主線,通過動手寫、動口說的訓練來突破各個知識點,使學生口、手、腦並駕齊驅,做到「既練說,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又練寫,提高寫作水平。」三是要設計好每一課的練習題目。課堂上設計的題目,不要求大、求全,而要細致具體,抓住某一點來訓練。
我們要把課文分析與作文指導課
結合在一起,做到「讀課文學寫作,以寫促讀,讀寫反復,搞好課堂小練筆,從而優化課堂結構:把作文講評與指導引入閱讀課文中,變教師教學生作文為學生閱讀中學作文,變教師批改作文為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自己作文的不足,自行修改;讀一個片斷,就寫一個片斷,這就是一次課堂小練筆。在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們還要緊扣寫作,進行一些相應的單項練習,以及進行片斷作文的訓練。如:練寫一個場面、一個人物的肖像、一個人物的行動舉止、一個人物的語言、一個人物的心理活動,或練寫一件小事,或練寫表明自己看法的一段話,等等。每次練筆,都不要求寫得長,而要求學生人人動筆。寫幾十個字,或寫百來個字,都可以。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練寫的機會就多,寫作興趣就得到培養,寫作能力也就跟著提高。
總之,「讀寫結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③ 做為一個高度近視者應該怎麼保護眼睛呢

1、注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減少近用眼,或者每隔半個小時望遠10分鍾都可以,再或者也可以用眼貼等緩解疲勞的東西。
2、注意飲食:電腦操作者可以多吃些胡蘿卜、紫甘藍、橙子、紫薯等紫色黃色的食物,以補充人眼需要的眼底營養。

3、注意正確的姿勢:操作時坐資應正確舒適。應將電腦屏幕中心位置安裝在與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線上,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最好使用可以調節高低的椅子。在操作過程中,應經常眨眨眼睛或閉目休息一會兒,以調節和改善視力,預防視力減退。
4、注意工作環境: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熒光屏上而產生干擾光線。定期清除室內的粉塵及微生物,清理衛生時最好用濕布或溫拖把,對空氣過濾器進行消毒處理,合理調節風量,變換新鮮空氣。
5、注意保護視力:欲保護好視力,除了定時休息、也要做到定期復查,並且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④ 一個好的閱讀氛圍非常重要,父母怎樣在家庭生活里創造閱讀的氛圍呢

家長如何在家庭里為孩子創造閱讀氛圍呢?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總會無意識的模仿家長的行為和習慣。所以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首先家長需要樹立起一個榜樣的作用,這樣家庭有一個閱讀的氛圍,孩子才能夠模仿家長的習慣,先開始從無意識的閱讀開始再逐漸過渡到有意識閱讀,然後再發展成為愛上閱讀。

任何的一種行為都需要時之以恆讓讀書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需要和孩子共同努力,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多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不要在孩子閱讀的時候去打擾他,要做的就是安靜下來陪伴他,也可以在睡前和孩子講解一個睡前故事,每天堅持這樣一個家庭的氛圍,就能夠讓孩子慢慢的愛上閱讀。

⑤ 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為幼兒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幼兒在語言的發展期間是非常重要的時期,並且對幼兒的未來學習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進行語言表達時也會組織自己的語言能力,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所以豐富的語言環境是幼兒語言成長的關鍵時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創設豐富語言環境?

總而言之,語言是幼兒學習的對象,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適正確的引導。而家長在培養幼兒的語言環境時,應該要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要為幼兒創建一些豐富又有趣的語言環境,將幼兒的語言環境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會促進幼兒的語言學習,為幼兒未來的語言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⑥ 什麼是良好的閱讀環境

1、修心養性。安靜對於書房來講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人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效率要比安靜環境中低得多。所以在裝修書房時要選用那些隔音吸音效果好的裝飾材料。天棚可採用吸音石膏板吊頂,牆壁可採用PVC吸音板或軟包裝飾布等裝飾,地面可採用吸音效果佳的地毯,窗簾要選擇較厚的材料,以阻隔窗外的噪音。

2、清新淡雅。在您的書房裝修中,不要只是一組大書櫃,加一張大寫字台,一把椅子,您要把您的情趣充分融入您書房的裝飾中,一隻藝術收藏品、幾幅您鍾愛的繪畫或照片,哪怕是幾個古樸簡單的工藝品,都可以為您書房增添幾分淡雅、幾分清新。

3、照明與採光。書房作為主人讀書寫字的場所,對於照明和採光的要求應該很高,因為人眼在過於強和弱的光線中工作,都會對視力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寫字台最好放在陽光充足但不直射的窗邊。這樣在工作疲倦時還可憑窗遠眺一下以休息眼睛。書房內一定要設有台燈和書櫃用射燈,便於主人閱讀和查找書籍。但注意台燈要光線均勻地照射在讀書寫字的地方,不宜離人太近,以免強光刺眼。

4、工作效率的保證。書房,顧名思義是藏書、讀書的房間。那麼多種類的書,且又有常看、不常看和藏書之分,所以您應將書進行一定的分類存放。如分書寫區、查閱區、儲存區等分別存放,這樣既使書房井然有序,還可提高工作的效率。書中自有「黃金屋」,對於一個愛書的人,有一間安靜、雅緻的書房,恐怕是再好不過了。

⑦ 孩子們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成長呢具體該怎麼做

孩子們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成長呢?具體該怎麼做?

3.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只有環境真的安靜了,他們的心才能靜下來,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所以可見安靜的環境對孩子的學習有多重要。無論幼兒園還是中小學,課堂內容足夠全面,孩子需要的是理解、思考和舉一反三;同時,要勞逸結合,既要有學習的時間,又要有足夠的玩耍和休息的時間,這樣學習才會有效率。過多的課外輔導只能導致孩子對學習的麻木和厭倦。

⑧ 如何實現讀寫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化、模式多元化思考

重教輕寫」或「讀寫脫節」一直來是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現象,而實踐證明「讀寫結合」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這種「讀寫結合」應是一種基於閱讀教學並在對教材文本的解讀過程中,結合單一文本或單元整體中存在的典型的「模仿點」(可以說寫作的每一個訓練點都能在閱讀文本中找到範例),找准契機,或滲透或專題式地進行的針對性寫作訓練與指導。筆者現斗膽就此問題談談自身在實踐中的點滴體會,論述如下: 一、科學認識「讀寫結合」的寫作指導教學活動的特點毋庸置疑,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二者相輔相成,有著「藕斷絲連」的天然的互補性關系。基於閱讀教學的「讀寫結合」的寫作指導,除了要充分發揮這一特點外,實踐中還要特別關注以下兩個重要特點:(一)「讀寫結合」的整合性。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雖分屬於兩個范疇。但兩者又都是為著同一的目標的,即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將兩者的教學目標統一起來,作為一個互補性的整體來看待。這個整合的根據:一是學生寫作的實際,二是單元作文訓練的目標。將單元寫作目標分解,課課訓練,步步為營,循序漸進,等到寫單元目標規定的大作文時,已是水到渠成了。這也是符合作文訓練的邏輯性的。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教材及教學思路,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整合起來,以期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改變閱讀教學中重內容分析的陋習,把內容分析和寫作特色賞析結合起來,增強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指導教學的自覺性。這一整合性的特點和要求,對於文言文教學尤為重要。因為,如果對於文言文的教學只是停留在「字詞疏通」和「內容分析」的層面,學生就很難真正地感受這些「文言經典」的魅力!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岳陽樓記》,它產生於封建時代,卻絲毫沒有因歷史的變遷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它如一棵千年古槐,經歲月的滄桑,愈顯其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除了作者范仲淹心中於八百里洞庭激盪出來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閃爍著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之外,還應在於文章的「深廣的意境,精妙的構思」和「嚴密的結構,靈活的手法」等「寫作特色」。正是做到了「情美、理美、形美」三個層次皆具,它才成為既有思想內容,又有藝術高度的經典美文。《岳陽樓記》留給我們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財富應是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官」和「怎樣作文」的統一。由此觀之,閱讀教學只有做到類似這樣的「內容分析」和「寫作特色賞析」的「整合」,才能真正讓學生感悟到教材名篇的「經典魅力」。而這樣的名篇在教材中俯拾皆是,如《岳陽樓記》所在的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四篇文言文(另:《小石潭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於這四篇美文,若語文教師不能從「讀寫結合」的行動策略上,在教學中對這四篇文章進行深入挖掘的話,那麼,勢必造成學生不能真正感悟四篇「經典」的「記」的「多元化」魅力,更糟糕的是將嚴重地背離了教材編訂者之所以將這四篇文章整合到這一單元的編寫意圖(即游記類文言的讀寫指導)。因此,只有將這一「意圖」作為主要寫作指導目標和四篇美文的賞讀目標整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實該單元的教學目標。(二)「讀寫結合」的序列性。所謂序列性,筆者以為就是按照寫作知識或技能的深淺難易程度排項分級列序,由此從淺到深、從易到難地指導或接受訓練。讀寫結合,要有利於學生建構有序的寫作知識、技法體系。要在整體作文教學計劃的指導下,有選擇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寫作教學內容,並整合成一個有序的、循序漸進的作文教學序列。這種序列性,一方面,體現在對「寫什麼」這一問題上對初中三年的整體作文教學內容的序列化安排。另一方面體現在對「怎麼寫」這一問題上對初中三年的整體作文教學內容的序列化安排。為此,教師可以按照「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這樣的主題定序列。事實上,從初一到初三的由記敘文到說明文,再到議論文的由淺入深的整體寫作訓練安排,本身就體現了序列性的特點和要求。如初一年級重點進行「寫人」的作文教學,為此,我們可制定這樣一個訓練序列:通過一件事來寫人(抓住人物的特點--直接表現人--間接表現人--運用環境描寫來烘託人--寫出自己的情感--寫出人物的品質)——用多件事表現人。而初二的作文訓練,在「寫什麼」問題上,可以由寫「人、事」拓展到寫「景、物」。在「文體上」,則可以由寫一般的記敘文,拓展到寫一般的說明文。初三的作文訓練除了繼續鞏固記敘文等文體外,有必要進行簡單議論文的寫作訓練,多做一些深度訓練。比如寫作內容可從關注「小我」,拓展到關注「生活」。而對散文的訓練,針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精美散文篇目的情況,筆者認為要在初中三年中,利用隨筆寫作的形式進行常態化的散文訓練(抓住特點來描寫--描寫中景情結合--描寫的順序--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結合--散文中的聯想和想像--散文的構思--散文的立意)。當然,這種序列性的要求,更應常態化地體現在同一單元或同冊教材的讀寫結合的寫作指導活動中。總之,在實際的讀寫結合的教學中,序列設計要分散難點,減少重復,訓練要涵蓋語言訓練、思維訓練、技能訓練、文體訓練,注意前後銜接,形成系統。在訓練步驟上,應從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級上升形成一定梯度。即文體訓練「由易到難」,寫法訓練「從簡到繁」,內容廣度「從局部到整體」,內容深度「從淺顯到深奧」,形式廣度「從單一到綜合」,形式深度「從簡單到復雜」。二、靈活運用「讀寫結合」實踐中的操作模式(一)教材的閱讀教學環節中「相機滲透」模式1.在教學環節中採取「問一問」。如「有什麼值得寫作借鑒的?」、「本文的標題有什麼深意嗎?」等。如筆者在《親愛的爸爸媽媽》(八年級上)的教學的結束環節,我有意識地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怎麼來的?」學生紛紛回答說:是從文章的最後的「心願」中提煉出來的。通過師生的簡單討論,學生就深刻明白了這一「題目」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表達了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呼聲:永遠不要戰爭了。文章用孩子這一稚嫩的的呼喚聲——「親愛的爸爸媽媽」作為課文標題,使得上述的主題更顯得深刻、凝重。在這里,教師只是通過簡單的「問一問」,帶動了學生的「議一議」,並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了文章標題的如何提煉和做到深刻性的。俗話說,「花香蝶自來,題好一半文」,好的題目,透過它可以洞悉文章的靈魂。新版語文教材中含有好題目的文章俯拾皆是,比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魯迅的《阿長於》、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階》、楊絳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毋庸多說,這些都是好題目,而且這些題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線索型標題並且都能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當然,在閱讀教學環節中,類似的「問一問」應該是隨文而定,滲透其中,隨處可見的。除了可以問一問「標題」外,還可以問一問「立意、選材、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如「布局謀篇」方面,以八年級語文上冊為例:《親愛的爸爸媽媽》的「引文--小標題」、《阿長與》的「先抑--後仰」和《背影》的「開篇設疑,點出背影--回憶往事,追述背影--別後思念,難忘背影」(即「開篇--中間--結尾」),乃至文言文《觀潮》的「首句總領點題--正面描繪敘寫--側面敘寫烘托」的布局謀篇等,都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在師生賞讀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問一問」進行對文章寫作特色的總結。實事證明,類似這樣的在閱讀教學環節中相機滲透進行的「問一問」(寫作特色)是非常有助於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和認識的,尤其能加深學生對閱讀教材的「經典」的「鍾愛」,使其愛上閱讀。由此,「讀」就促進了「寫」,而「寫」也提升了「讀」。2.在教學環節中採取「點一點」。有些文章,由於難度較大或是學生初次接觸,學生很難或不能總結和發現文本背後的寫作特色,此時就需要由教師將教材中潛在的或隱藏著的寫作特色點在教學中向學生「點化」出來,從而提升學生對這篇文章的認識。如,《旅鼠之謎》(八下)一文,筆者在與學生梳理完旅鼠的三大謎(繁殖之謎、自殺之謎、投海之謎)之後,就在教學的小結環節對本文寫作特色作了簡單的「點一點」(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科學的內容與文學的形式)。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旅鼠之謎》這樣的說明的好處:寓知識於敘事之中,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又如,《喂——出來》(八下)一文,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科幻小說,教學中筆者順勢作了這樣的「點一點」處理:⑴科幻小說的三要素:科學(警示)、幻想(翅膀)、小說(外衣);⑵小說基本情節(情節鏈):發現一個洞深不可測——人們用來傾倒垃圾——最後垃圾飛回來了。再如,《藤野先生》(八下)一文,通過師生的「常規性」的閱讀教學,學生往往會認為這只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的記人文章而已,抒發的也只是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的濃濃深情(學生對選自《朝花夕拾》的魯迅作品往往有「思維定勢」)。但我們都知道,對於這篇文章若僅僅只是這樣的理解是非常不夠的,也是膚淺的。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在學生基本上能從文中感受到「我」對「先生」的無比懷念、感激和敬佩之情的同時,就順勢拋出一個問題(這篇文章僅僅只是抒發作者對老師一片深情嗎?)通過充分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才真正明白了:《藤野先生》一文並不只是為記藤野先生而記藤野先生的,它主要記魯迅先生的日本留學生活,以及這些年對此的所思所想,目的在於清理自己,藤野先生是作為深刻影響了魯迅選擇的人而被載入文章的。因此,《藤野先生》首先是回憶錄,而不是一般的紀念性文章。通過這樣的深入分析理解,老師的「點一點」(《藤野先生》的雙線結構:明線(主)是「我」與先生的交往及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暗線(副)是「我」的思想感情變化及其愛國思想)就水到渠成了。3.在教學環節中採取「練一練」。主要是結合句、段、篇的「模仿點」進行相應的練筆。比如,《敬畏自然》(八年級下)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議論性散文。文中有很多「模仿點」,如「每一段都有中心句」、對稱性句子多等。所以筆者在教學環節中先後讓學生進行了改寫第八段(去掉問號,改成肯定句)和仿寫「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的「練一練」寫作訓練活動。又如,筆者在教學孫犁的《蘆花盪》一文中,在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了小說那詩化的語言(如「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的魅力之後,讓學生結合生活進行類似的「詩化語言」的模仿訓練。有學生就寫出了「天上星星稀疏,我腳步匆匆,老街依舊燈光暗淡,但路的盡頭一盞燈光格外明亮……」(寫的是晚自習後回家的心情)、「特殊的日子,清爽的晨風,我踏入那熟悉而陌生的校園,心中感慨萬分。」(寫的是開學初第一天的心情)等這些很具有生活化的「詩化」的語言。之後,筆者再用《天凈沙·秋思》讓學生進行誦讀,感受詩化語言的味道,並借機概括出「詩化語言」(簡言之,具有詩的韻味、詩的意趣、詩的風格的語言叫詩化語言)的一般性特點:⑴語言形象、生動、含蓄、凝練;⑵以描述代替一般的敘述,形象飽滿,感情豐富;⑶句式靈活,整散結合。再如,筆者在教學完《陋室銘》後,讓學生根據銘文「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偶句用韻」的文體特點進行仿寫。首先,筆者通過課件呈現了我在博客中創作的《教室銘》(堂不在高,有童則名。室不在寬,有夢則靈。斯是教室,惟吾德馨。晨曦沁堂明,晚霞映室新。談笑有自律,往來皆誠信。可以音體美,讀詩經。無散漫之亂神,無違紀之煩心。陳中讀書院,二(3/4)求學庭。師者雲:何夢不成?),一下調動了學生創作的積極性,有學生就寫出了「房不在大,有光則明。人不在多,知學就行。斯是教室,學子品清。聚精會神在,應考便得心。同窗皆好友,往來為知音。可以共玩樂,把心傾。杜外界之誘引,絕游戲之花心。匡衡苦鑿壁,車胤奮囊螢。吾輩雲:何苦之有?」這樣不錯的仿寫文。當然,這樣的「練一練」,還可在閱讀教學中抓住寫作契機,有效地指導學生及時進行寫作片段訓練(如讀後感等)。如筆者在教學《背影》一文時,發現學生已經被父親這份沉甸甸的愛而感動,於是適時地安排了一個「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你的父母說些什麼?」的「真情告白」的寫作訓練,有學生就寫出了「媽媽,現在我明白了,你平日里對我的點點滴滴的愛,哪怕是您的嘮嘮叨叨,現在對於我來說都是那麼的彌足珍貴啊!媽媽,我愛你!請原諒我當初的疏忽和莽撞……」這樣感人的心語。(二)單元整組閱讀教學後的「專題指導」模式單元整組教學,就像是一部恢弘的交響樂,導語部分就相當於序曲,一篇篇課文就是疏密得當的樂章,而回顧與感悟就是樂曲主題的升華。就「讀寫結合」而言,單元導語就如「讀寫指針」,篇篇課文就如「讀寫實例」,而伴隨閱讀教學中的「相機滲透」則是寫作「十八般武藝」的「小練兵」,最後結合單元「綜合性學習或寫作」的要求而開展的單元整組閱讀教學後的「專題指導」,可以說是讀寫結合的「大練兵」。具體如下:(1)單元教學後的「主題寫作」訓練與指導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的幾篇課文,就很具有特點,如下表:課題題材主旨(人生感悟)寫法走一步,再走一步事如何應對人生困難以事寓理蟬物生命不論短長要活好托物言志貝殼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紫藤蘿瀑布景生命長河無止境人生應奮發借景抒情從表中,我們可以歸結出:這幾篇文章都是屬於感悟類的文章。所謂「感悟」,就是對事物有所感觸而領悟到的某種道理、某種哲理、某種詩化了的思想(如本單元中的《在山的那邊》就是一首哲理詩)。引申到作文訓練中,學生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過對人、事、景、物及生活現象的抒寫來表現或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領悟,而這樣的因「感悟」而成的文章,就稱為感悟類作文。感悟類作文因其文章有思想、有深度,往往表現出動人心弦的作用,也往往能在考場中博得閱卷老師的親睞,而且感悟類的作文在中考中有越來越被重視的傾向。為了提高學生對於這類作文的寫作能力,筆者在教學完本單元後,就讓學生進行了感悟類作文的訓練(作文題:《真沒想到》,要求:或選一人,或選一事,或選一景,或選一物,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敘文):在「寫作知識課」中,我為學生介紹了「感悟類文章的特點:或敘說一個事件,或講述一個故事,或敘寫一種現象,或轉述一個傳說,或描繪一種景物,或吟詠一類物品,然後,亮出一個精美的閃光的道理!」;在「作前指導課」中,我對學生進行了構思指導(構思提示: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都要升華出一點什麼,以表達一個什麼樣的感悟。表達感悟的那一句話力求精煉,有那麼一點哲理、有那麼一點詩意、有那麼一點理性……);在「作文講評課」和「作文升格課」中,我結合學生的習作,進行了詳細地分析,並對部分學生的「習作」進行了師生互動式的「升格」指導;最後在「作文總結課」(即「寫作理念課」)中,我對學生進行了此類作文的理念指導:要想寫好感悟類作文,就要多積累生活,多觀察現象,多積累富有哲理的語言。歸結起來,這種模式遵循的是一個基於體驗的操作過程,即「課文引路——技法提煉——佳作賞讀——習作講評——病文升格——真題演練」。(2)單元教學後的「寫作特色」梳理與總結「專題指導」模式,並不只是採取「主題寫作」的方式進行,也可採用梳理與總結單元教材寫作特色的方式進行。如,在教學完八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的《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大雁歸來》、《喂——出來》這五篇課文後,筆者就採用對比閱讀的方式,組織學生討論,對這五篇課文的「寫作特色」進行了如下的梳理總結:《敬畏自然》通篇議論,但是層層推進,水到渠成,對比鮮明,讓人不得不承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須對自然秉持敬畏之心。《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通過史料、調研和考察,將羅布泊今昔呈現在人們面前,使我們也感染了作者的沉痛心情,想和作者一起大聲疾呼,喚醒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旅鼠之謎》在記敘和對話中講述旅鼠之謎,卒章顯志,警示人類,用自然生動的方式介紹科學知識,讓人容易接受。《大雁歸來》是一篇科學小品,也簡直是一篇愛鳥的抒情詩,文中處處以擬人的手法對大雁進行「抒寫」,使得本篇說明達到了形象性、知識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結合。《喂——出來》是一篇科幻小說,藉助「想像」的翅膀,披上「小說」的外衣,傳達「科學」的警示,故事生動有趣,情節跌宕起伏,使人不知不覺受到了教育。這樣的寫作特色的梳理總結,最大的好處是能讓學生對「說明文」的寫作有一個整體、全面的了解。使得學生心中明白:把一個對象說得准確、清楚乃至生動,是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選擇的。總之,基於閱讀教學的「讀寫結合」的寫作指導是實現作文教學「有效」乃至「高效」的重要方法之一。若能將這一方法在初中三年的閱讀教學中持之以恆地扎實推進,那麼,筆者堅信語文教學的這艘航船因此能更好地承載起它應有的使命破浪遠航。

⑨ 你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里

我生活在一個朋友友善,家庭幸福,有人疼,有人寵,有人愛的生活環境,讓我感覺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是善良的,自己也要學著善良的對待其他人,這樣整個社會才會變得和諧,善良起來。

⑩ 我們應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這要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喜歡不同的生活環境,有人喜歡熱鬧,有人喜歡清閑,有人喜歡現代,有人喜歡古典,不同人不同的愛好,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並不知道,但是我們心中肯定都有屬於自己的完美天地,但是這是不可能擁有的,每個人可能都有夢想,但是不能實現,我們只能在快樂自己的基礎上,去尋找更為貼近夢想的地方,現實就是這么無奈,我們別無選擇,如果不能反抗,我們只能去接受它

閱讀全文

與生活讀寫應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進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