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幾種食用油換著吃最好
換著吃油更營養 目前,市場上除了常見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以外,還有調和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稻米油、油茶籽油、橄欖油、芝麻油等。由於各種植物油的脂肪酸組分和營養成分不同,有條件的消費者可以換著選購食用不同品類的食用油,使膳食脂肪酸營養更為均衡,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出發,不同品種換著吃才是科學合理的方法。當然,也建議選購品牌企業生產的調和油,換著吃,不如調著吃,調著吃,不如購買調和油。 食用油差異在脂肪酸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因此可以說,吃油就是吃脂肪酸,食用油的最大差異也就是脂肪酸,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而植物油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菜籽油、橄欖油、核桃油是油酸含量高,而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是亞油酸含量高,而亞麻油則是亞麻酸含量比較高,各種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不同,因此,食用油專家建議家庭選購食用油最好是換著選、換著吃。當然,現在市場上已經有能幫助人體攝取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平均比例接近1:1:1的食用油可供選擇。 深海魚油適合寶寶 小寶寶的大腦和神經的發育需要大量的脂肪酸,對嬰幼兒而言,必需脂肪酸的來源非常單一,只能通過母乳和輔食來補充。
Ⅱ 食品安全無小事,在生活中該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用油呢
我們平時說的油,即脂肪,按能量計算,每人每天脂肪的攝入量占總能量的20%~25%為宜。油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當今,許多人傾向於植物油。其實,動、植物油的營養價值各有千秋。
Ⅲ 市場上品種繁多的食用油,該如何選擇
1、雙低菜籽油,是經過改良的低芥子油苷、低芥酸菜籽油。它非常符合「健康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可以作為「普適食用油」,煎炒炸都適合。
2、「初級冷榨」的橄欖油和山茶油,用於涼拌可能有一些額外的健康價值。但如果是精煉橄欖油,或者是用於煎炒炸,那麼在營養學上也沒有什麼意義。
3、大豆油也是比較好的油。如果食譜中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橄欖油和山茶油,那麼烹飪中可以用大豆油來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平衡價格。
4、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只適合作為「換換口味」的調劑。如果實在喜歡,可以一部分菜用它們,另一部分菜用雙低菜籽油。
5、芝麻油和花生油營養組成一般。不過,芝麻油用於涼拌,花生油用於油炸,都會有獨特的風味。而常規的煎炒烹炸,它們並沒有什麼優勢。
6、亞麻油的特徵是多不飽和脂肪含量極高,但人體對多不飽和脂肪的需求並非越多越好,所以亞麻油並不像芥花籽油一樣符合「合理的脂肪酸組成」。
7、椰子油的「健康功效」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支持。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椰子油、棕櫚油、豬油應該「限制攝入」。
8、「土榨油」「自榨油」最好別買,合格的浸出油中有機溶劑的殘留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也不會致癌。
查證者:雲無心食品工程博士
上一篇講了食用油的7條常識,許多讀者問:說了這么多,面對超市裡琳琅滿目的油,又不知道該買什麼油了。
這一篇,就簡單明確地評價一下常見的食用油。
另外,如今「油要換著吃」的說法很流行,但盲目地「換著吃」並沒有多大意義。「換著吃」的原因是各種油的脂肪酸組成不盡相同,通過「換著吃」來實現合理的組成。如果對於各種油的特點和人體需求缺乏明確的認識,僅僅是「換著吃」並不能實現「脂肪酸組成合理」的目標。當然,了解了油的特點之後,換著吃或者搭配吃都可以。
(圖片來自於網路)
推薦主打的芥花籽油
芥花籽油又叫「雙低菜籽油」,是一種經過改良的菜籽油。
傳統的菜籽油具有刺鼻的氣味,很多人認為這是「香味」。該氣味主要來源於其中的芥子油苷。芥子油苷也被稱為硫代葡萄糖苷或者硫苷,被分解後會產生異硫氰酸酯、腈、氰酸鹽等物質。這些分解產物能幹擾甲狀腺素合成,導致甲狀腺腫大。腈也能造成動物肝臟和腎臟腫大,嚴重時可引起肝出血和肝壞死。油菜籽中還有一定含量的芥酸,在動物實驗中,芥酸顯示了對心臟的損害。
通過食用油攝入的芥子油苷和芥酸總量不見得對於健康有多大危害,菜籽油在中國許多地區是傳統的食用油。但它們畢竟對於健康沒有好處,而芥花籽油的「雙低」就是指芥子油苷和芥酸這兩種成分含量很低,也就避免了它們帶來的「可能危害」。
健康食用油的原則是「飽和脂肪盡量少、多不飽和脂肪適量而且6/3比例適當、其餘部分為單不飽和脂肪」。幫大家復習一下,6/3應該控制到10以內,最好是在4左右。
芥花籽油的飽和脂肪比例約為6%,是各種食用油中最低的;多不飽和脂肪約為32%,6/3的值為2;單不飽和脂肪約為62%。總體非常符合「健康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
簡而言之,精煉的芥花籽油可以作為「普適食用油」,煎炒烹炸都適合。
品質不錯,但性價比低的橄欖油和山茶油
橄欖油因為「地中海式飲食」而風靡世界,而山茶油被稱為「東方橄欖油」。它們的賣點一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二是其中含有比較多的抗氧化成分。
在營銷中,單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能夠「減低膽固醇」「降低血脂」「保護心血管」。這些功效其實只有「初步證據」,科學證據並不充分。而且,具有這些「可能作用」的前提是:用富含單不飽和脂肪的食物替代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並且控制脂肪的總攝入量。
至於抗氧化成分,只能是「初榨」的油,而且烹飪中沒有經過高溫。簡而言之,「初級冷榨」的橄欖油和山茶油,用於涼拌可能有那麼一些額外的健康價值,但如果是精煉的,或者是用於煎炒炸,那麼也就沒有意義。
性價比高的大豆油
大豆油的特點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約為61%。如果用大豆油來烹飪的話,多不飽和酸的攝入量就很高,往往會超過WHO推薦值的上限。好在它的6/3的值為7.5,在多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用油中也還算是比較好的。
所以,大豆油也是比較好的油。尤其是如果食譜中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橄欖油和山茶油,那麼烹飪中用大豆油來彌補多不飽和脂肪酸、平衡價格,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葵花籽油、玉米油,不如大豆油
與大豆油一樣,葵花籽油和玉米油的多不飽和脂肪含量很高,但跟大豆油不同的是,它們的6/3值也很高。如果把它們作為常規食用油,就可能導致多不飽和脂肪攝入量過高,而且6和3的比例失衡,不利於健康。
所以,這兩種油只適合作為「換換口味」的調劑。如果實在喜歡,可以一部分才用它們,另一部分菜用芥花籽油。
花生油和芝麻油,營養一般但風味獨特
花生油和芝麻油的6/3也很高,不過它們的單不飽和脂肪含量比葵花籽油和玉米油要高。總體而言,花生油和芝麻油的的脂肪酸組成比葵花籽油和玉米油要好一些,但還是遠遠比不上芥花籽油。
再考慮到它們的價格,芝麻油適合於涼拌,花生油用於油炸,都會有獨特的風味。而常規的煎炒烹炸,它們並沒有什麼優勢。
特立獨行的亞麻油
亞麻油的特徵是多不飽和脂肪含量極高,接近70%,3也極高。但人體對多不飽和脂肪的需求並非越多越好,所以亞麻油並不像芥花籽油一樣符合「合理的脂肪酸組成」。
亞麻油的用途,在於彌補其他油中3的缺乏,比如橄欖油、山茶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等。
其他那些賣噱頭的油
市場上還有一些小眾的油,比如御米油(即鴉片種子的油)、稻米油、胚芽油等等,作為油本身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營銷中把價格吵得太高,所以不值得買。
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棕櫚油、椰子油和豬油
這三種油是一些地方的傳統食用油。它們的典型特徵就是飽和脂肪含量很高。雖然目前有學者認為飽和脂肪的碳鏈長短不同,對健康的影響可能不同,對椰子油的「健康功效」也有很多炒作,但是並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支持。目前科學界的共識,仍然把它們作為「限制攝入」的食用油。
壓榨油與浸出油
油是從油料作物中提取出來的。傳統的方式是壓榨,現代工藝則採用有機溶劑浸取,稱為「浸出法」。壓榨法的出油率比較低,榨出來的油可以直接食用,其中含有一些游離脂肪酸、磷脂以及維生素等雜質。而浸出法的出油率很高,但許多人擔心其中的有機溶劑殘留。實際上,用於浸取油的有機溶劑揮發性很高,成品油中的殘留量距離有害還很遙遠。
未經精煉的壓榨油就是「土榨油」。在現代食品工業中,壓榨油也會進行精煉,精煉之後就跟浸出油一樣,基本上是純的油了。
「土榨油」「自榨油」最好別買
許多人認為「未經現代工業手段處理」「無添加」的油更加「健康安全」,然而現實正相反。
土榨油沒有經過精煉,其中含有游離脂肪酸、色素以及揮發性成分。這固然給了土榨油特別的風味,保留了更多維生素等微量營養成分,但是這些雜質使得土榨油很容易冒煙(煙點低)。油煙不僅是PM2.5的來源,其中還含有一種物質叫做丙烯醛。丙烯醛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甚至作為化學武器來使用。此外,冒煙還會產生其他有害物質。這些對家庭中負責做飯的人都是傷害。
有些土榨油壓榨之前要進行高溫處理,會產生相當多的致癌物苯並芘。此外,油料作物很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精煉過程中會被除去,而土榨油就只能保留在油中。關於「土榨油」中的黃麴黴毒素超標,已經有很多報道。
「功能強大」的廣告,都是忽悠
食用油只是一種食物原料,合理的選擇構成健康食譜的一部分。
但有很多廣告遠遠超越了油的價值,比如「最適合嬰幼兒的橄欖油」「最適合做輔食的稻米油」「脂肪酸黃金比例1:1:1的調和油」「吃了能減肥的高油酸花生油」??。
這些說法都是歪曲或者捏造科學事實打造出來的營銷噱頭。即使油本身沒啥問題,但這種忽悠消費者的做法無異於欺騙――對於不尊重消費者的商家,理智的做法就是無視。
Ⅳ 一文讀懂健康食用油的四大關鍵,請收藏
如果問你怎麼吃才 健康 ?十有八九會有人回答「少油少鹽」吧!
說到其中的「油」,不少人懼怕它。肥胖跟它有關,高血脂跟它有關,動脈硬化也跟它有關。所以這些人喝牛奶要喝低脂、買零食要買低脂、甚至吃水煮菜才能安心。
可我要說,千萬別躲著脂肪,它很重要的!
脂肪本身也是營養素,是常說的三大營養素之一,另外兩個就是著名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 也就是說,為了維持 健康 生存,我們的身體是需要脂肪的。
脂肪在身體中承擔著很重要的功能,除了提供能量,形成脂肪組織保持體溫,還與皮膚 健康 、激素分泌、免疫功能有密切的關系。
我們吃的食物中都含有脂肪,膳食中有脂肪的存在還可以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缺少脂肪也往往會帶來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而出現相應症狀, 比如維生素A缺乏會引起眼睛干澀、維生素D缺乏影響鈣吸收等等。
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所提供的數據,每天所吃的食物中,能產生能量的三種營養素都有一個相對 健康 的比例。
其中,脂肪所提供的熱量大約要佔到全天所需能量的20%~30%。 普通成年人按照1800千卡計算,也就是需要脂肪提供360~540千卡熱量。
1克脂肪可以提供9千卡熱量,也就是說每天要吃進來40-60g脂肪, 能量需求更大的人,脂肪攝入就要更多。
但這些脂肪不僅僅是指烹飪油噢,而是指所有食物中所含有的脂肪的總和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每天要吃的食物中,包含以下幾類富含脂肪的食物:
這樣計算下來,按照每日食物的推薦,選擇較為 健康 的食材,一天脂肪攝入總量大約在60g左右。
這些食物當中所含有的脂肪酸各有不同,總的來說還是要均衡攝入,不同脂肪樣樣都有!
如果烹飪時愛多放油,又喜歡吃肥一些的肉、脂肪含量高的雞皮,那總的脂肪攝入量就很容易超標。
偏好重口味的人,每天脂肪攝入可以輕松超過80g,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大魚大肉吃多了容易胖。
我們所吃的烹飪油也好,魚肉蛋奶這些食物當中的脂肪也好,進入身體經過消化後,都將以 脂肪酸 的形式被吸收。
脂肪酸成鏈條狀 ,由一個個碳原子穿起來,每個碳原子上都有四個化學鍵的位置,通過這些化學鍵可以相互串聯在一起。 鏈條的具體情況不同,脂肪酸的類別就不同。
如果脂肪酸鏈條上滿滿當當的1個空位都沒有,我們稱之為 飽和脂肪酸 。如果出現1個空位,叫做 單不飽和脂肪酸 ,出現2個以上的空位,叫做 多不飽和脂肪酸 。
所有的脂肪,都是由這些不同的脂肪酸組合在一起的,只不過它們的具體含量不同。
含有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的脂肪,會呈現固態 ,比如豬肉、黃油、椰子油。而 以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脂肪,常溫下都呈現液態 ,比如烹飪用的植物油。
那到底哪種脂肪更 健康 呢?我們就要回到脂肪酸這個層面來講。
科學家們對不同脂肪酸都做了研究,發現 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當中的兩類,是人體必須脂肪酸 ,也就是說如果缺乏,將會出現相應的症狀。
這兩類分別是 n-6系列的亞油酸、n-3系列的亞麻酸 。所需要的量也不太相同,n-6系列的亞油酸需要的多一些,而n-3系列的亞麻酸需要量少一些。
目前也有大量的研究顯示,膳食脂肪當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有益於心腦血管 健康 。
總結來看,中國家庭以及外面餐廳使用最多的是葵花籽油、花生油、大豆油這些炒菜油, n-6的攝入已經遠遠超過需求 。
少量的先鋒人群開始重視起 健康 ,會購買橄欖油,而購買亞麻籽油、紫蘇油的人就相對更少一些,深海魚總體來說吃的不夠多。
所以,減少傳統炒菜油,替換使用橄欖油、亞麻籽油,就是更 健康 的選擇。
食物多樣化,所攝入的脂肪酸也會更加多樣化,如果想要記憶更加簡單, 可以提醒自己1:1:1的概念, 也就是說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膳食中都要有,平衡最重要。
想要滿足1:1:1這個 健康 用油概念,家裡的食用油就需要做好搭配了。
所以既要滿足中式家庭的烹飪習慣,又要保證 健康 油的攝取,最好家中常備三類油:
前兩種油不耐高溫,更適合涼拌、拌餡料、燉煮等食用方式。第三種油適合炒菜,但不推薦採用大火爆炒或等冒油煙再炒,這樣會使油脂在高溫下產生有害物質,有損 健康 。
日常生活中的用油方式也亟待升級,需注意以下幾點:
1、 所有的油都買 小瓶裝 ,既可以潛意識里提醒別用太多,又可以時常吃到新鮮的油。
2、 油脂特別容易 氧化酸敗 產生有害物質,尤其是放置在溫度較高的爐灶旁,平時要注意避光存放。
3、 橄欖油、亞麻籽油這類油脂,採用 冷榨 的方式品質會更高,會伴隨更多有益 健康 的營養物質。
4、 同一類別選購時比較等級和生產方式, 等級越高越好 。優先選擇知名大品牌,品質比較有保障。
5、 如果不想要買太多品種,或者太多瓶短期內吃不完,也可以選擇品質好的、 倡導脂肪酸均衡的調和油。
6、不去買農家土榨油 ,這樣的油不僅雜質多品質差,還有可能存在被污染的風險。
以上就是 健康 吃油的關鍵所在啦!
新年在即,檢查下自己和爸媽家的油吧,該扔就扔,該換就換。 高品質生活,就從你的行動開始吧!
更多精彩文章:
番茄狂歡季,史上最全攻略請收好
211飲食法| 健康 又不胖,需要重新認識下高蛋白食物
Ⅳ 「油」其重要:生活中的科學——如何吃油最健康
建議將全家每天應吃的油量倒入一個碗中,三餐用油只從裡面取,培養少用油的習慣。
推薦多用 蒸、煮、燉、水滑、熘、拌、汆 等少油的烹飪方式,同時少吃油炸食品。
餐館菜餚一般都是高油高鹽,減少在外就餐頻率,利於控制油脂攝入。即使下館子,記得少點地三鮮、干鍋土豆、干煸豆角等高油菜餚。
日常烹調時, 油溫應控制在150℃~180℃ ,鍋中放油的同時,可以把一根筷子插入油中,或放一小條蔥絲,當筷子、蔥絲四周冒出較多小氣泡時,就可以下菜了。
很多人在用油的習慣上容易產生了一個定式,喜歡吃一種油就長期吃。比如我家以前一直吃的是花生油,因為花生油炒菜香,挺好吃,也習慣了。
但是長期吃一種油,人體攝入的脂肪酸可能就不平衡。單一吃一種油就好比偏食,我們知道主食要米面雜糧都吃,油也是這樣的。要攝入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與多不飽和脂肪酸,使這油脂三兄弟,保持平衡,不厚此薄彼,才能讓身體受益更多。因為每種油的營養成分不一樣,所以我們要養成一種營養理念, 一種油再好,也不要長期吃 ,換著吃油更科學。
4.食用油也要當心黃麴黴素污染
除了超市購買的食用油,也有不少市民喜歡購買自榨油、散裝油,覺得油質更純。但是,散裝油的原料和生產衛生環境沒有經過檢驗,不一定安全可靠,並且花生、玉米、大豆容易污染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對人體 健康 危害很大 ,當攝入量大時,還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等。當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
5.開封後最好3個月內食用完畢
一般的油保質期為18個月,在這里提醒大家,這個油可不是買回來一擰開就能使用18個月而是在 沒開封的情況下可以保存18個月 。食用油開封後要避光、密封、低溫、防水儲存, 建議開封後三個月食用完畢 。
開封時間過長的食用油,容易氧化酸敗,不但營養成分流失嚴重,食用後還可能會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中毒反應,長期食用可能還會對心血管、大腦神經造成損傷。所以,提醒大家, 選購食用油一定要到正規的銷售場所購買 ,並且 購買前要注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 盡量購買小包裝的食用油 。
Ⅵ 心腦血管病高發,是吃的油惹的禍醫生:4個技巧教你健康吃油
「 豬油拌飯 」相信很多人都嘗試過,味道鮮美,令人回味無窮。其中,就是豬油在發揮它獨特的香味。
在以前,一些條件不富裕的家庭往往在做菜的時候會選擇 食用豬油 ,不僅 提味 ,還價格低廉。在那個 物質和食物貧瘠 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吃豬油是有利於 身體 健康 的,中醫甚至還把豬油作為 輔助治療葯物 。對於老一輩來說, 豬油可是好東西 。
現如今,可能也會有一些家庭會 自製豬油 ,然而在市面上售賣著各種各樣的油當中,卻很少見豬油的身影。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 排斥豬油 ,說 它是「害人油 」。
近些年來,豬油一直 備受爭議 。有的人 提倡說吃豬油 對身體有益,有的人卻反駁說吃豬油對 身體有害 ,還會引發 心腦血管疾病 。隨著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逐年增長,甚至有人說這都是 豬油惹的禍 。關於這些說法到底孰真孰假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揭秘吧!
豬油是動物油脂中最 常見的油脂 ,其中大約含有 40%的飽和脂肪酸 。至於有些人說豬油是心血管病的「 元兇 」,這估計還得從 飽和脂肪酸 說起。
飽和脂肪酸一般存在於 動物油脂 中,其 性質比較穩定 ,不容易被 氧化 ,極少以游離形式存在,大多數的存在方式是形成 甲酯或甘油酯 的化合物。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可能會導致 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升高 ,從而引起高血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有些人之所以說吃豬油對 身體有害 ,估計就是這個原因。可能也有一些人懸著豬油吃,也只是因為它吃起來比較香。但是從 健康 角度出發,其實對人體「 百害而無一利 」。其實,豬油並沒有他們想像得如此不堪,豬油也是真的有一定 營養成分 的。
豬油中含有 40%左右的飽和脂肪酸 ,與其他的油類相比其 飽和脂肪酸 的含量確實比較高。但是,豬油中還含有 40%-50%的不飽和脂肪酸 ,而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對 心血管有益 ,具有 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環、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的作用。
所以說, 豬油吃太多,可能是其中不利於心血管 健康 的因素之一,但絕不是主要因素。 而中國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是由多種因素 共同作用 相互影響導致的。其中與 飲食、生活習慣、運動方式 等方面關系比較密切。但要說心血管疾病是由於吃豬油引起的,豬油也確實夠冤枉的。
有的人以為豬油沒有營養,營養都在 油渣 里,其實不是。豬油也屬於營養成分相對豐富的食物之一,含有 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 等人體必需的成分。換言之,豬油中既含有對 心血管有益的物質 ,也含有不利於心血管 健康 的物質。我們不能 全盤否定 ,但也不能 大吃特吃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攝入的飽和脂肪量應在 總熱量的10% 以下, 也就是控制在20克左右,相當於50克豬油 。
對於正常人來說,適當食用豬油是不會對身體產生多大危害的,但是,如果本身就患有 心腦血管疾病 ,這時再長期食用豬油的話,可能會增加其 發病率 。如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 等,就要減少豬油的食用,盡量用 其它油代替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豬油似乎慢慢淡出了人們的 日常飲食 。在家庭廚房裡很少再看到豬油,更多見的反而是一些 植物油 。那麼,問題就來了, 植物油和豬油 哪個更 健康 呢?
豬油剛煉制出來的時候是呈 液體狀態 的,在常溫下會凝結成 固態 , 遇熱即融化 。過去人們喜歡用豬油炒菜,食物會變得 油亮而且很香 ,讓人食慾大增。因此,豬油和其他植物油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 特殊香味 。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人們都一致認為 植物油更 健康 ,慢慢地都用植物油代替了豬油。還有的人說 豬油遠不如植物油安全 ,早就應該擯棄了,那真相到底是什麼?不妨讓我們來看一看。
植物油 來源比較廣 ,是由 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 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主要來自於一些 植物的果實、種子和胚芽 。可供選擇的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植物油有 花生油、豆油、菜籽油 等。
有人說豬油不如植物油,豬油中含有 許多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對人體有害。過量食用會升高體內 低密度脂蛋白和血脂水平 ,導致肥胖的出現。增加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 風險 ,不利於 心腦血管 健康 。因此認為,一定要限制豬油的攝入。
而植物油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而且還含有 維生素E、K、鈣、鐵、磷、鉀等礦物質 。對 糖尿病、高血壓 等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於人體而言是相對來說比較 健康 的。其實不然,真相遠沒你想像的這么簡單。
其實, 長期吃植物油也有一定的危害 。曾有研究發現,很多植物油在高溫下容易產生 致癌物質 , 增加患癌風險 。而豬油就相對 耐高溫 ,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此外,植物油雖含有的 不飽和脂肪酸 較豬油高,但其中所含有的 反式脂肪酸 相對來說也比較高。可以這樣說, 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遠超豬油。 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就和油脂中的反式脂肪有關。它比飽和脂肪酸更「壞」、更「可怕」,是 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 的「真正元兇」。
總而言之,不管豬油還是植物油,各有 優點和缺點 。從營養學上來說,食物沒有好壞之分。用對了,它就是好吃的食物;用錯了,它就是不好的食物。只要注意 攝入均衡合理 就不會對身體帶來傷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掌握 健康 的食用方法 ,學會 健康 地吃油 。
食用油,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製作美味的 關鍵配料 ,幾乎頓頓都離不開它。中國老百姓的「用油 歷史 」也很悠久。但是,關於如何 健康 吃油 ,卻鮮有人知。這4個技巧值得一學。
1、不同油換著吃
在日常生活中吃油的時候,盡量不要 長時間吃同一種油 。因為前面說過,每種食用油中的 脂肪酸含量 都是不同的,如果長期只吃一種油,可能會造成 機體脂肪酸失衡 。因此建議家裡最好 能換著油吃 ,最好 2~3種油交替食用 ,也可以 隔些天或隔1、2個月換一種油 。
尤其是一些患有 心腦血管疾病 的人群,在食用油的選取上一定要慎重。要適當減少 飽和脂肪、反式脂肪 的攝入。所以,對此類物質含量較高的油盡量少吃。在動物油和植物油的選取上,可以 搭配著吃 。以此獲得不同的 營養價值 ,滿足身體的需求,維持身體 健康 。
2、控制油的食用量
進食任何食物都要講究 一定的量 。食用油雖是人體保持 健康 所必須的基本營養物質之一,但 長期過量攝入 容易引起一系列疾病。無論是吃哪一種油,都不能過度進食,否則可能會給人體帶來傷害。平時也要注意 少吃油炸之類的食物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中推薦: 成年人每日用油攝入25-30克為佳 。用喝湯使用的常見白瓷勺來衡量的話,差不多是 兩勺半 。有條件的最好是在家裡備有那種 帶刻度的油壺 ,這樣更能控制用油的總量, 避免過度用油 。
3、正確儲油
在日常生活中,正確的 儲存食用油 也很重要。儲油的方式不當可能會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不能將食用油放到光線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盡量用 陶瓷缸 以及 口徑小的容器 來保存油,不要使用 塑膠容器或金屬容器 。密封瓶口,避免與 空氣、水分 等接觸,防止油被 氧化 。
還有就是食用油的儲存溫度最好在 10-15度,不要超過25度 。在夏天,盡量不要大量儲存食用油,邊吃邊購最好。否則可能會使油的 品質受損 ,破壞其 營養成分 ,還有可能帶來一些 有害成分 ,對人體 健康 構成威脅。
4、減少高溫的烹調方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通過 煎炸燒烤的方式 來烹調食物,這樣製作出來的食物更加 美味 。可是這種烹飪方法會使製作好的菜餚中含有的 油 較多,人體長期食用後會導致 油脂攝入超標 ,增加一些疾病的 患病風險 。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傷害。
所以,在製作菜餚時,為了 健康 著想,盡量減少這些 高溫煎炸 的方式,採取 蒸煮燉 的烹調方式。在最大程度上 保留 食材中的營養,同時也提高 吸收率和利用率 。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最大可能 受益 。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在購買使用油的時候,一定要選擇 正規的購油渠道 。不要貪圖小便宜購買價格低廉而 來歷不明 的油。在吃油這件事上,一定要 謹慎 。
食用油對我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具體哪種油更好么有確切的界限。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根據 自身條件 ,合理正規的食用,一定要 科學用油 。
Ⅶ 生活中怎麼吃油最健康
隨著經濟條件的越來越好。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現在的年代已經不是過去吃不上肉的年代。反而是基本上每餐都可以有肉。但是過多的油量攝入,對身體反而是過重的負擔,一些體脂高,血壓高等問題就開始出現。那麼怎樣吃油最健康呢?
在外面購買的油開封後,最好是在三個月內使用完畢。開封後的食用油容易營養成分流失,而且氧化酸敗後會給人體造成不適。在做菜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同種類的油它適合的油溫不同。例如花生油,一般都是冷鍋,適當加熱就好了。
以上就是一些怎樣吃油比較健康的生活竅門啦。
Ⅷ 專家建議食用油要經常換著吃,為什麼油要換著吃
食用油盡管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但應對市面上種類多種多樣的食用油,消費者難以一一「摸透」其分別的身心健康作用。專家與此同時強調,消費者長期購買同一種類食用油的習慣性也必須更改。
食用油攝取過多容易得到慢性疾病.依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每人的烹飪油攝入量不適合超出25克。殊不知調研發覺,在我國平均每日食用油的供給量為40克以上,遠遠地超出25克這一規范。
專家詳細介紹,植物油脂攝取太多,膳食結構受到損壞,再加之運動強度少,經常造成糖尿病患者、血脂高、血壓高等慢性疾病的產生。
25克怎樣掌握呢?專家說,25克食用油放到炒用的白釉勺內,恰好是二勺半。除此之外,家中中可以挑選含有標尺的機油桶來精準把握使用量。
Ⅸ 食用油是直接買調和油好,還是買幾種油換著吃好為什麼
個人覺得買幾種油換著吃比較好。每一種食用油都有它的優點以及缺點,每一種食物有換著吃更能夠營養均衡。雖然說調和油也是油一定比例的食用油調配而成,但是由於每一種食用油,它的調配比例都是有所不同的,這樣的營養價值相比單純買食用油還是有一所區別。個人習慣還是喜歡吃完一桶油換一種不同的食用油。
在煮菜的時候也要注意少油,畢竟食用油吃多了對身體也有一定的危害,可能會導致肥胖等。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減少油的攝入量,盡量少使用煎、炸這類烹飪方式的食物,可以採用炒拌燉蒸這種少油的方法。同時也可以使用不粘鍋,這類型的鍋也可以減少油的使用量。食用油也要保質期,開封的食用油最好盡快用完。
Ⅹ 都說食用油要換著吃,多力的食用油哪種好吃
多力的玉米油挺好吃的,味道比較淡,也不會有厚重的油味,口感挺好的,還有葵花籽油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