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禪意的生活在哪裡

禪意的生活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26 22:41:31

⑴ 生活中處處是禪意

禪意,是指清凈、簡潔、平淡的意識思維,是一種思慮得到平靜以後得到的人生觀或者人生態度。
再簡單的說,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嗅到只是嗅到,味覺也只是味覺,觸只是感受,起心動念也只是覺察而不執著尋找,一切六根所受不在心中造作出任何分別判斷、取捨意願,也就是說不製造「自我」。徹底、清凈、簡捷的旁觀,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禪意人生。

⑵ 什麼是禪---禪意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先秦時期就有關於此種行為的記載,但是未有固定稱呼。直至印度詞彙jana傳入,漢語音譯為「禪那」,後世便以「禪」字稱謂此類行為。

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煩惱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靜。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捨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

水往低處流,雲在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寧靜的心,質朴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禪的定義:禪那,漢譯靜慮,即於一所緣境繫念寂靜、正審思慮。

禪那與禪定可視為同義詞,但是兩者的分別在於,禪那的范圍窄而定的范圍寬。禪那專指色界以上的四禪境界,而欲界諸定因智慧狹小,不能稱為禪。《大智度論》卷28:「四禪亦名禪,亦名定,除四禪,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為禪。」因為佛陀與其弟子多以四禪力證入涅盤,所以四禪又稱根本定〈dhyana-maula〉。

《六祖壇經·坐禪品第五》:「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禪定者,外在無住無染的活用是禪,心內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謂外禪內定,就是禪定一如。對外,面對五欲六塵、世間生死諸相能不動心,就是禪;對內,心裏面了無貪愛染著,就是定。參究禪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禪的意義就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證明一切事物真如實相的智慧,這叫作禪。

《心經》中「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謂「行深」,就是禪定、深定。觀自在菩薩在禪定中發現,當「五蘊皆空」-也就是「無我」的時候,一切的煩惱與痛苦就解脫了,觀自在菩薩就是在定中得到這個清凈的大智慧而證得大自在成就。

禪學,是佛教的一種思想,其大意是放棄用已有的知識、邏輯來解決問題。認為真正最為容易且最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於自我內心的感悟來解決問題,尋回並證入自性。

其理論認為這種方法不受任何知識、任何邏輯、任何常理所束縛,是真正源自於自我(你自己)的,所以也是最適合解決自我(你自己)的問題的。也就是說可以把禪理解為是一種最為簡單也是最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清楚自己的每一個念頭中所包含的貪、瞋、痴,當下就把它照破,所以,對外境不起攀緣染著,自內照而不昏沉無記是也。

禪,梵文「禪那」的略稱,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就是在生活中靜靜過濾碎片,修正錯誤的思維,拋棄惡念。佛教普遍採用的一種修習方法,源於婆羅門經典《奧義書》所講的即:靜坐調心、制御意志、超越喜憂以達到「梵」的境界。

修禪,可以靜治煩,實現去惡從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凈的轉變。使修習者從心緒寧靜到心身愉悅,進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2)禪意的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禪與知識

禪不講知識,因此,不受知識的障礙,也更視知識為最大的敵人。知識教人起分別心,在知識領域里,人們會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為邪知邪見所掌握,形成危害眾生的工具。所以,禪首先要求追尋自我,其過程和手段,往往不順人情,不合知識,違反常理。

因為在禪師的心目中,花不一定是紅的,柳不一定是綠的,他們從否定的層次去認識更深的境界。他們不用口舌之爭,超越語言,因而有更豐富的人生境界。傅大士善慧說:「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是不合情理的描述語句,完全是在與迷妄的分別意識挑戰,以破除一般人對知識的執著。掃除迷妄分別的世界,使人進入一個更真、更美、更善的心靈境界。禪語是不合邏輯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禪語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六祖曾說:我有一物,無頭、無臉、無名、無字、此是何物?

神會介面答道:此是諸佛之本源,眾生之佛性。

六祖不以為然,明明告訴你無名無字,什麼都不是,偏偏你又要指一個名字相(佛性)出來,這豈不是多餘。禪的教學是絕對否定一般分別意識;不容許意識分別來參雜其中。

在佛門中,被人們贊美為知識廣博的智閑禪師在參訪葯山禪師時,葯山問他:「什麼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智閑禪師愕然不能回答,於是盡焚所藏經書,到南陽耕種。有一天,當他在耕地時,鋤頭碰到石頭,鏗然一聲,而告頓悟。「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這就是葯山不用知識來教授智閑的原因。他要讓智閑放下一切知識文字的迷障,來返求自心。這種超然的教學,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這在一般知識界里,簡直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這是禪的另一項特色。

⑶ 江蘇最有禪意的小鎮,修身養性的拈花灣,你想體驗嗎

在江蘇無錫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小鎮風格仿古,以禪意為主題。一幢幢米色、白色的建築覆蓋著青色的大坡頂,門窗和柱子多用木頭製成,鎮中點綴著小橋流水和園林小景,靈山小鎮拈花灣與靈山勝境毗鄰,特別適合來此度假放鬆,修身養性。一個純粹認為打造的小鎮,但不得不說很適合閑人在這里尋找一些心靈放鬆!靈山小鎮拈花灣打造的是一個自然、人文、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旅遊度假目的地,追求一種身、心、靈獨特體驗的人文關懷,讓人們體驗無處不在的禪意生活,從而開創“心靈度假”的休閑旅遊新模式。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同時,小鎮很富有特色就是夜景的迷人,當燈光亮起來,色彩斑斕的街,飄著香氛的夜空,穿著古裝的藝人或閣樓吹笛,或小院撫琴,或廊橋踱步,或庭院中長袖善舞...,都是很好的相遇。不可錯過的還有夜晚定時定點的現場表演,創造性的劇目設計,讓偏古老的場景散發獨特的魅力。當然,整個景點的周圍環境也是很好的,如果走累了找個臨水的地方靜靜坐一會,休憩在禪與佛的世界裡,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⑷ 煙火瑣碎,自有禪意

從來,煙火很近,禪意很遠。

夜幕降臨,看萬家燈火。那燈火里有千萬個面孔,萬千愛恨情仇。

於是有人說,撐不下去的時候,就去看看人間煙火。

只因那裡包羅萬象,有最鮮活的幸福,也有最殘酷的痛苦。

家家燈火閃爍搖曳,天地之大,千家萬戶,總有難念的經,卻總沒有過不去坎。

的確,時間不語,卻回答了所有的問題。人們心急火燎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間會幫你解決。

生活所有的坎兒,終究都會被時間磨平。

如此理解,不禁釋然。

想到悲歡離合,陰晴圓缺乃人間常事,心中縱苦,也稍稍療愈了。

於是,於燈火闌珊處,與生活和解。

在萬家燈火下,看見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心靈為之顫動的一刻,便是生活賦予的禪意。

《心經》中說:「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人生一世須臾間,求來求去,終還是「心安」二字,最令人企望與眷戀。

世間萬象之中,悲喜、得失,往往只在自己的一念間。

所謂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

一念之間,也許已經為了這一縷心情跨越萬水千山,經歷甚多。

一念之間,原來的心情不復存在,也許早已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心境完全改換了。

所以,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待滋味嘗遍,閱人無數,只道「天涼好個秋」。

一念花開,一念花落,在嘈雜中修籬種菊,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

於某個陽光正好的午後,在一杯咖啡的香氣里,靜待一朵花開。

在某個時間的空隙,捧一杯清茶,細數某一瞬清甜的記憶。

在一個清靜的角落,翻一本閑書,任思緒飛揚或者停滯。

你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凈地,經歷一場時光的自我洗禮,撫慰心靈的慌張與腳步的匆忙。

真正的安定,源於內心。

在那一寸時光里,只安守自己一方凈土,再無凡塵瑣事攖心。

世本無相,眉挑煙火,心釀清歡,你,也可以有。

禪語有雲:「劈柴擔水,無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場。」

世間最高妙的境界,其實就隱藏在尋常之中,本為煙火俗人,不妨歸於熙熙攘攘。細品歲月,煙火俗常藏禪意,心中無相,三餐四季皆安穩。

若無法覓得凈土,願這人間煙火,亦能許你一刻頓悟。

煙火瑣碎,亦能成禪。心中無相,安穩如常。

⑸ 去無錫拈花灣幾點鍾去最合適

因為花綻放的時間不一樣,所以去無錫拈花灣的時間也不一樣。周日-周四最好在9:00-20:00;周五-周六則是9:00-20:30。 無錫拈花灣向來有「凈空、凈土、凈水」之稱,生態秀美,環境優越。而拈花灣靠山面湖,更與馳名中外的靈山大佛依山為鄰,可以說是得盡天地人文靈氣。

⑹ 什麼是禪意之旅能有什麼收獲

現在所謂的「禪意之旅」其實范圍相當廣泛,明星動不動拜大師禪身,叫禪身之旅,畫畫叫禪畫之旅,寫毛筆字叫禪筆之旅,喝茶也叫成禪茶之旅,喝酒也成了禪酒之旅,出個門就是禪行之旅,拜個神就是禪神之旅,打個座就是禪座之旅,尤其是和人打交道還要禪戒,持家要禪省,說話要禪言,做事要禪行,當官要禪位,教育兒女要禪訓,對於自己要禪悟,反正是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禪的,已把個禪字發揮的淋漓盡致,無所不包,無所不能,而實際上是全做了一些表面文章,但是真正的心境又有幾人來修煉、又有幾人來禪心、禪定、禪悟、禪靜而又從此能夠達到徹底忘我的境界呢?可能是要悲乎哀哉了!

⑺ 現代禪禪意生活館怎麼樣

參加了這兒的禪友之家免費舉辦的禪文化及中國文化系列沙龍,很有收獲。在禪意生活館,既可坐,亦可參,還可體驗禪機之妙用,品禪茶之清香,感受文化沙龍的抽絲剝繭的解惑釋迷,驗證那「零修」的脫胎換骨,也是商賈人士輕松洽談之所,開啟愉悅身心禪之旅的起航處,是隨時放鬆身心的家,是水泥叢中的一處綠色生機。力薦!

⑻ 人生處處是禪意

什麼是禪?禪又在哪裡?禪的境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自己去體驗、自己去受用;而且這種受用是自受用,與他人不能共。禪不僅僅在佛寺里,在蒲團上也可以在我們平常語言中,生活日用中,大自然中,歷史中,人情世理中,甚至其他宗教里,名人逸事里,禪也在我們的身上甚至身外,禪機處處,頭頭是道。用心感悟,我們人生無時無刻都有禪意。

前不久因為新房裝修的事找之前一位做設計的朋友,許久未見她高挑的身材,白凈的皮膚和一襲灰白的禪衣如一枝白蓮,清清凈凈立於水中,不染一絲纖塵,素雅而高貴。突然被她這種氣質深深吸引了。我回頭想了半天,為什麼她衣著那麼樸素,會給我那麼深刻的印象。看了南懷瑾大師的《心靜的力量》突然悟到三千繁華,終歸樸素。一件衣服,是你對待生命的態度,或優雅面對,或精緻面對,或性感面對。這樣物慾橫流的時代,心便會慢慢歸於平淡,便也開始愈發愛上樸素。看明白了,活明白了,才會如此樸素。將生命中的雜質過濾了,回歸樸素,才能看見內心的豐盈,嘗出生活的真味。「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繁華終究是過眼雲煙,回歸樸素,修得一顆素心,便能淡然面對一切浮世紛擾。

對於新房裝修風格,我和先生意見一開始不一致,他喜歡現代簡約風,而我喜歡歐式風格。但在朋友設計圖一出來,我們夫妻兩不約而同的愛上了她設計的略帶禪意的新中式風。效果圖中,整體暖色調,所有的廚櫃門都採用原木傢具點綴,形成視覺上的對比。吊頂就一個燈飾裝點,古色古香的燈充滿了東方特色。馬上讓我想到了書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不需要過多的裝飾,卻給人內心以安逸。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生活環境嗎?如今快節奏高強度的城市生活,人們回到家中都希望迎接自己的是一個寧靜放鬆的港灣,這種遠離喧囂、簡朴平和的禪意家居,正是我們想要的。

南懷瑾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不追求奢華,不需要太多物質,只希望過簡單的生活,一塊土地,幾畦菜圃,聽蟲鳴,看一朵花開,品一盞清茶,望一望雲淡風輕的天,簡簡單單從從容容地過餘生。人活一輩子,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淡安穩。

這是我的人生追求,也是我領悟的些許禪意!

⑼ 禪意雅韻拈花灣

來源:海外網

俯瞰拈花灣景區 資料圖片

拈花灣璀璨夜景 資料圖片

走進江蘇無錫,在雲水相接的太湖之濱,有一處心靈度假目的地——拈花灣。禪,是拈花灣的核心文化,這禪,不是苦行禪,而是生活禪。置身此地,放鬆身體,放空心靈,享受簡單、 健康 、快樂的東方度假生活。

清雅畫卷

「湖不深而遼闊,山不高而清秀」,太湖煙波浩渺,氣勢磅礴,湖岸線曲折蜿蜒,大小水灣串連套合,山重水復與縹緲浩瀚相得益彰,構成一幅幅天然山水畫。古時,文人雅士對太湖有著濃厚的審美情結。而今,太湖成為遊客鍾愛的 旅遊 勝地。

深秋時節,我從無錫碩放機場驅車一小時,沿崎嶇的湖岸線前往太湖的西北方向,靠山面湖、毗鄰靈山勝境的拈花灣景區躍入眼前。據介紹,拈花灣的命名,一方面源於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經典故事,同時也緣於它所在的山水形似五葉蓮花。當地友人告訴我:「至此處,就放下工作中的緊張和煩惱吧,靜心體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門一窗、一杯一盞,殊不知在哪個瞬間,你就悟出了禪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快瞧,明艷的秋日陽光灑向望不到盡頭的梵天花海。格桑花、硫華菊、向日葵……花開漫山,隨風搖曳。身著漢服的遊人徜徉在花海中,臨風舞霓裳,舒袖藏暗香。

拈花灣因太湖水,才更加有了靈氣。雲樹帆影生態濕地連接著西太湖與拈花灣,形成天然的景緻過渡,花鳥蟲鳴,流水潺潺,草木幽異。有人說,濕地沒什麼可看的特別景色。殊不知,濕地可貴之處是它呈現出大自然本真的樣子。我認為,走進濕地不僅僅是賞景,更重要的是感知。一櫓、一篙、一扁舟,樂哉悠哉,閑然自得。水流花開,清風徐徐,歲月靜好,於閑心中體悟禪意的清新。

唐風古韻

遠處,一座別致的塔,躍入眼簾。那造型不同於我平日在寺廟中見到的形制。不少到過拈花灣的遊客以為這是日式風格。其實不然,這座拈花塔是純正十足的中國風,為唐代木結構樓閣式,盡顯唐風的古樸典雅。

漫步在拈花灣小鎮的街巷,身旁不時走過身著唐衫半臂的姑娘,彷彿是從唐代仕女圖中走出來的。一幢幢米色白色的木屋上覆蓋著青瓦,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朴實無華,顯得簡約莊重。中國現存較完好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屈指可數,而拈花灣大規模再現了唐代市鎮的古風古韻,確實難得。

小鎮都是仿唐建築,不但可觀賞,更吸引人的是大部分可供遊客居住。27家主題客棧每一家都有一個禪意主題,這也成為拈花灣吸引遊客的重要原因。「吃茶去、一池荷葉、草鞋山廬、坐看雲起、方寸間……」這些頗具意蘊的客棧名字或源於禪宗公案,或禪詩。禪居拈花客棧,體驗的不僅是住宿,更是與一段禪意生活的邂逅。白天,清新如畫,一派詩意;傍晚,落日斜陽,一幅畫卷。客棧營造出輕松愜意的氛圍,傳達著生活的極簡美學。

「平常居」的庭院由竹籬笆、少量綠植、白砂、青苔構成,是禪意枯山水風格。某個不經意的轉角藏著盤膝而坐的小沙彌雕塑,曲徑通幽處安置了形態各異的石燈籠和翩然舞動的蘆葦。庭院的廊道是盛唐時期的風格。止住腳步,眼前一方庭院山水,容千山萬水景象,簡約無盡,禪意萌生。

在生態濕地中掩映而落的「雲水間」,是基於太湖傳統漁港文化而建,甲板、船槳、纜繩、油燈、漁網、魚簍等物品,都成為獨特的裝飾和宜居宜用的生活元素。落腳雲水間,返璞歸真,盡情體會東方禪意的靜謐安寧。

禪意體驗

我自拈花笑,清風徐徐來。從客棧出來,走在小鎮的香月花街,兩旁分布著茶道、花道、香道、禪修會館、文創產品店鋪和特色體驗工坊,不知不覺間,我的腳步便慢了下來。

拈花灣的禪意是生活禪,讓生活回歸本質,簡單而輕松。小鎮里提供多種禪意體驗。比如抄經,聞禪樂、聆鳥語、撫微風,於自然之中書寫一篇佛經,修身凈心,自我沉澱,筆起筆落間,享受那一刻的法喜安然。花道,一種古樸的美學主張,去繁從簡,用最簡單的方式創造意境,讓心靈走進一個感受自然與生命變化的平和境界。烹茶飲茶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更是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承禪義,禪存茶中,用一顆清凈心,品悟茶之香、禪之深,達到禪茶一味、明心見性的人生境界。

夜幕降臨,禪樂飄繞,鈴鐸妙音,拈花塔逐層亮起,更增意境。一場禪文化主題夜間演藝《禪行》在拈花湖、五燈湖、拈花塔等多處上演。不同於傳統的劇場式演出,《禪行》沒有固定的舞台和座位,融觀賞、互動、體驗、巡遊於一體,觀眾在小鎮漫步間就可置身其中,感受禪修儀式與禪意表演。流水之上,是流淌的音樂;音樂之中,是流淌的光;光線之後,是流淌的風情。一派華美端莊、優雅大方的盛唐氣象落於五燈湖上,光影變化,光落入水,五朵大型水蓮花在白蓮花周圍次第綻放,噴泉伴著空靈舒雅的旋律,變幻無窮,令觀眾久久沉浸其中。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1月06日 第 12 版)

⑽ 禪意生活的目錄

起而行之,採桑種麻——譯者贅語,兼論禪是一種實用的生活竅門
第1章成人心靈的慰藉術——彈
清凈從容、悠然舒緩的禪意生活
成年人心態的ON和OFF
第2章坐禪的方法
在家坐禪的准備
開始坐禪
坐禪的各種方法
求心不求佛
心靈與身體是緊密相連的
第3章凈化靈魂的寫經
寫經反映「心」的狀態
《般若心經》的教誨
寫經前的准備
開始寫經
寫經的方法
書法與禪
第4章
心靈的品味
禪與食
神聖的食器——缽
一湯一菜
素食的藝術
素食食譜
素食周末
第5章禪的智慧
禪的歷史
煩惱與開悟
柔和的禪語
出塵的體驗
寺院里的集訓生活
坐禪會心得
後記

閱讀全文

與禪意的生活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