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上海打拚20多年,想把房子賣了,回老家發展,你們覺得可行嗎
回老家還是等退休以後比較好。
老婆她三叔快60了,去年回來在村裡蓋了三層小樓,打算回來養老,結果住了不到幾個月就回去了。
講一個我老婆三叔的經歷吧,三叔和三嬸也本打算回家養老,但是真正回來之後才發現,一切和想像中的並不一樣,老兩口無奈幾個月之後又回了深圳。(以下均已三叔稱)
1、廠子交給堂哥,三叔三嬸打算回來養老
能否真的拋開一切去小城鎮生活?
很多人都想賣掉城裡的房子,然後回老家生活會非常的愜意,但是問題在於,在大城市生活多年,早已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有很多的牽掛,這些真的可以說放棄就放棄?堂哥堂嫂不願意回來,他們註定會成為三叔三嬸的牽掛,還有三叔三嬸在當地多年培養的鄰居、老友,真的說放棄就放棄了?
當然了,如果一切都安頓妥當,回老家養老自然沒有問題,相信這也是很多人最大的夢想,但是問題在於,現實真的具備這樣的條件嗎?三叔三嬸或許還會回來,但是目前來看,應該是等他大孫子上大學之後了吧。
2. 我在工廠打工了20多年,雖然一無所有,但是我也努力工作生活呀。別人怎麼說我不思進取虛度光陰
被人這樣說就對了,首先你說了在工廠都打工二十年了怎麼可能一無所有,錢去哪裡了,而且還是努力工作的,至於不思進取聽聽就好了這個事情就不好說什麼呢,對於一無所有你是該反思了。
3. 職場打拚十年還是一事無成,該怎麼辦如何才能奮斗出個名堂來呢
職場打拚十年還是一事無成,該怎麼辦?如何才能奮斗出個名堂來呢?工作了十年,看下工作環境如何,跟著什麼領導混,工作環境很影響一個人的工作狀態。如果一個生活在舒適區域,那麼工作就不會拼搏奮斗。比如白手起家的人往往有著拼搏上進遇事冷靜沉著的精神。表面看似風光,用背地的血汗才換回來的.你想改變那就先從自己的心態做起,加上行動力。自己選擇的路含淚也要堅持下去。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我相信你一定行。
4. 20年後我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寫作思路及要點:發揮想像力。
正文:
20年以後,什麼東西都會變得更好,服裝也不例外。
20年後的衣服一定很美,人們可以按自己的愛好隨心所欲的改變服裝顏色,夏淡冬深,十分隨意;還可以自己改變服裝圖案和花紋,穿出個性來。
20年後的衣服很輕。它是用一種透氣極好,重量極輕,強度高的稀有金屬製成。穿上它就像在月球上漫步一般輕松。
20年後的服裝一定很合身,不像現在的衣服只適合於正常人,對某些殘疾人就不行了。將來的服裝能按自己的需要調節形狀,肥瘦也可以調節。設計師還專門為殘疾人設計出許多特殊規格的服裝,那時,殘疾人就不用為穿著而著急了。
20年後的衣服穿著一定很舒服。衣服上有自動恆溫系統,冬暖夏涼,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穿。如果你得了感冒,衣服里的微電腦處理器就能適當地加溫,等你病好了,它又回到常溫狀態。衣服上還配有按摩器,當你疲勞時,它能自動按摩,讓你感到舒服,解除你的疲勞。
20年以後的衣服還能預防各種疾病。衣服內有一種可殺菌的材料,能抑制細菌的生長,保護皮膚不被細菌傷害。這種衣服對消化也有幫助,在吃飯時,它會放出某種能量,潛入胃裡,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
我想,20年以後會有這樣的服裝!
5. 在農村生活20年了,思想,觀念,修養和城市人都是差很遠,該怎麼提升自己呢
農村人不比城市人差,為什麼非要「裝」成城市人呢!農村人也有自己的優點,並不需要刻意改變,只要是正確的為人處世方法,就不需要改變。
農村教育條件簡陋,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可能比城市少,所以我認為你應該改變的不是思想,提升的不應該是修養,而應該是學習禮儀等方面的常識,應用到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體現出一個懂禮貌,有教養的農村人,這要比隨地吐痰,擠公交車的城市人要好的多吧。
6. 職場打拚多年,動力不足了該怎麼辦
人不是機器,在職場打拚多年以後,總會感覺累,日積月累,自然工作的動力也就不足了。這種情況十分正常,但是必須要好好應對,處理好了,興許未來還能再開拓出一片天地,處理不好,工作就有可能止步不前,甚至還會有所退步。因此,當動力不足的時候,要及時應對。
7. 在企業工作20年了,是繼續混下去,還是辭職一搏你怎麼看
我個人覺得應該繼續工作。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自己擁有穩定的收入。
其實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規劃,而且在進行規劃人生的過程中,也會擁有自己生活的目標。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生活狀態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會擁有不一樣的表現。
我個人的看法。
最後我個人覺得每個人對待自己工作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你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相對的選擇。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選擇,才不會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而且也可以再進行作出選擇之後,讓自己內心擁有一種比較滿意的狀態。並且也能夠讓自己為了選擇的內容,進行最大的努力。但是盡管在這種情況下,我個人仍然覺得辭職拼搏成長很大的風險。而且也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
8. 幹了20年的工作,越來越不開心,怎麼辦
你越來越不開心,可能你就要考慮一下轉型的問題了,因為你對這份工作已經沒有興趣,沒有熱情瞭然後你在工作崗位上也只是敷衍了事,時間久了,老闆也不會喜歡你同事也不會喜歡你,所以還不如趁早辭職。
9. 20年後,如何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都市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相似的田園夢:
在風光秀麗的山村,包下一間小院,疏避人群,晴耕雨讀,沒有勾心鬥角,沒有俗事煩擾,空氣總是清新,天總是很藍??
你可能會說,這樣的生活想想就好了,畢竟還得掙錢養家,不能太與世隔絕。但我想告訴你,已經有人在過著這樣的日子,而且仍和城市保持著緊密聯系。
這是怎麼做到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與此有關的書:《半農半X的生活》。也許它無法完全圓了我們的田園夢,但其中的理念主張,或許會讓你換個角度看待生活。
01
一半自耕自食,一半為興趣工作
他叫鹽見直紀,原本是日本京都一家郵購公司的員工。
1999年,33歲的他帶著妻女和父親,返回故鄉京都府綾部市,包下4畝農田,一半多用來耕種稻米,剩下的則栽種番薯和豆類。
他的耕作方式略顯原始:不施化肥,不打農葯,三月育苗,四月除草,五月犁田插秧。全家齊心協力勞動,等到九月十月收稻曬稻後,還要舉行小小的儀式慶祝豐收。
一家四口人的口糧、蔬菜,全部出自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勞動,甚至釀造米酒的糯米也是自己種的。
這種自耕自食的日子,是不是很讓人羨慕?
鹽見直紀的稻田,水稻的種植,除草和採收都是手工工作,你肯定會問,自己種田,吃飽肚子是沒問題,可是沒有穩定的現金收入,怎麼負擔日常的消費呢?
這一點,鹽見直紀當然考慮到了。
一方面,他們全家踐行「減法」生活原則,把不必要的消費和浪費降到最低。比如,不買微波爐,使用水壺而不買瓶裝水,而對吸塵器、廚具這些長期必用的東西,都選購高價位高品質的耐用款。
返鄉後,為了環保,出行一般都是依靠自行車。
另一方面,鹽見直紀除了做農活,還在家鄉當地的對外宣傳機構任職,管理網頁資訊、製作電子刊物,吸引都市人前來交流、定居。這份工作的報酬,是全家收入的主要來源。
這樣一來,鹽見直紀既不像全天在格子間悶頭苦乾的上班族,也不像完全清心寡慾與世隔絕的隱居者。
他把這種自耕自食,同時從事有薪工作的生活方式,命名為「半農半X」。
「農」好理解,這個「X」,卻大有學問。
鹽見直紀說,X並不簡單指一份兼職工作,而是每個人真正的興趣所在,是能夠發揮特長換取報酬,同時貢獻於社會的使命。
比如,鹽見直紀認為,自己的「X」使命,就是推廣「半農半X」生活方式。恰好,這與他在當地宣傳部門的工作是完美融合的,所以他積極地為移居到本地的人聯系房屋、農田,並引導大家找到自己的「X」使命,並實現它的社會價值。
鹽見直紀與從都市來的人一起交流半農半X理念
在他帶動和吸引下,各種年齡背景的「半農半X」實踐者涌現出來了,比如:
八十歲高齡、對製作點心很在行的老婆婆,同時在擔任烹飪學校的講師;
三十多歲熱愛電影的中年男子,一邊耕作一邊從事電影字幕翻譯;
提前從電機企業退休的技術員,除了從事農耕,還擔任研究垃圾有效利用的工作。
自耕自食,又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聽起來簡直完美。但半農半X的價值,還不只是幫助個人實現田園理想。
02
在勞作中感受親情與家庭
書單君觀察發現,如今的大城市上班族,很多已經出現了家庭危機:子女外地工作,老人獨守空巢;夫妻各自打拚,回家懶得交流;父母忙於工作,孩子交給外婆??
房子寬敞,情感卻缺乏慰藉無處安放。
半農半X生活的最重要價值之一,就是讓人重新體會家庭的意義。鹽見直紀對此深有體會:
親人友愛,共同勞動,生產了自家的食糧,也緊密聯系了每個生命。換句話說,是一種回歸生命本質的生活方式。這是家庭最大的功能,也是最重要的教誨。
而在勞動中,只要親身體會到自己可以幫助某人,或是協助完成某件事,便會覺得滿心歡喜,這特別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我想起小時候,只要在田裡幫一點忙,父母便會說聲「謝謝」或是「幫了大忙喔」等等,讓我有突然長大了的感覺。以前的農村,連小孩都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家人看重、需要,親子之間的愛,便由此滋長。
同時,在鄉下生活,因為減少了無謂的社交娛樂,所以勞動與工作之外的時間,就都可以留給家人,而且大家聚集在一間房間里,自然就會產生對話,發生情感交流。
鹽見直紀的家鄉綾部,草地修復,保護良好,結束白天的工作,鹽見直紀一家一般在18點吃晚餐,飯後也並不看電視,而是在20點早早就寢。睡前,鹽見直紀會跟女兒一起躺在床上,為她讀故事。
他說,孩子願意圍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其實沒有幾年,需要好好珍惜。
能照顧到家庭的物質需求,能滿足個人的興趣發展,還能增進家庭成員的情感聯系,可以說,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半農半X」已經很吸引人了。
但最打動書單君的地方,卻是「半農半X」背後,鹽見直紀對整個人類和環境的理念與思考。
03
從一粒種子看人間
開始「半農半X」生活後,實現了米飯、果蔬的自給自足,鹽見直紀感到由衷的喜悅。
但有一天,他忽然意識到,這其實不是真正的「完全自給」,因為幾乎所有蔬菜的種子,每年都需要向種苗公司購買!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我們所吃的蔬菜,絕大部分都是由農業公司售賣的種子長成的。為了保證蔬菜長成後的品質,這些種子一般經過了人工培育,並非純自然結出、代代相傳的。
同時也就意味著,它們只有第一代才可以長出品質良好的蔬菜,第二代以後的水準就參差不齊了。
為了保證品質,再加上在經濟上更劃算,所以幾乎所有農家都採用了買種子的方式進行生產,而放棄了傳統的採集天然種子、存放和育苗等工作。
這就把本該是農作物多代生命傳承式的種植,變成了「買種子—收獲—再買種子」這種缺乏生命傳遞的「一代化」生產。
鹽見直紀認為,這種模式非常不可取,因為它斬斷了作物世代之間的聯系,斬斷了生命的連接。所以他寧可接受相對低的產量和質量,也要堅持使用未經人工培育的原生種子。
鹽見直紀家種植的蘿卜,正在等待被腌制,但讓他更為憂心的,是人類把種子「一代化」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心「一代化」了,使得當今社會的很多事情,都是以一個世代為思考范圍的:
為了方便而大量使用一次性產品的泛濫、為了獲得皮草而捕殺野生動物、為了獲取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污染空氣河流??
鹽見直紀說,人類就彷彿把自己當作末代居民一樣,揮霍地過日子,沒有考慮到對子孫後代負有的責任。
鹽見直紀在家鄉的古樹之下,兒時,他從鄉人祭祀山神的活動中,學會敬畏自然
相比之下,他更認同北美原住民伊洛魁族的生活哲學——
從應不應該砍伐這棵樹、應不應該掩埋這條河,到應不應該跟其他部族爭斗,一切決策的准則都是顧慮到「七個世代後的子孫」會承受怎樣的結果。一個世代若以三十年計算,便是把眼光推遠到二百一十年之後,來決定現在的作為。
他所力推的半農半X,無論是在農耕中使用原生種子、不打農葯,還是在生活上恪守「減法」原則,都是在貫徹這種永續的、符合自然之道的價值理念:
不用金錢來衡量幸福,而用可支配時間;
不為盡量多地佔有,而是夠使用就好;
不是工作至上,而是推崇興趣和天職;
不是只顧眼前利益,而是考慮到對後代人負有的責任。
人類文明的進化,有個很有意思的趨勢:
農耕社會時,人與工作是在家庭內結合的;
工業革命之後,人從家庭中脫離,到公司、機構里上班;
而正在發生的知識革命,則把人從機構中解放出來,個體生產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人和工作極有可能再度回歸家庭。
半農半X的生活,恰恰與這個大趨勢相吻合。
即使從世界其他國家目前已有的種種跡象看,半農半X也絕非烏托邦式的空想:
當我們把價值觀念的重心從第一、競爭、金錢上挪開,轉向開放、共享、興趣,創造一種新的生活形態又有什麼不可能呢?
從1999年返鄉至今,近20年的時間,鹽見直紀一直在踐行他對生活的思考和主張。《半農半X的生活》於2003年出版後,也已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
在中國,返鄉創業的青年,移居雲南被稱為雲歸派的藝術家,平日里在都市工作、周末在郊外耕種的周末農人,甚至是在自家陽台種植蔬菜、水果的都市農人,都是半農半X的實踐者。
《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在台灣出版後,鹽見直紀曾五次作為講座邀請,與當地年輕人一起體驗農業工作,圖於2011年秋季,攝於台灣花蓮縣。
相信隨著交通與互聯網的發展,新的生活可能性將越來越多。
這本《半農半X的生活》,與其說是生活方式的教科書,不如說是先進價值觀念的佈道手冊。它的思想主張即便已誕生近二十年,卻依然超前,依然領先時代。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現在去實踐半農半X,但看完它的主張和理念,無論你會真正去思考自己的天職使命,還是盡量減少資源消耗過減法日子,都意味著你離更好的生活近了一步。
10. 穩定生活和拼搏應該怎麼選擇
其實每個人都有惰性,
說日本沒有認識的人,
那隻是你給自己找的借口,
人一生下來都沒有認識的人,
交往時間長了就有朋友了!
放手去拼搏吧!
我看好你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