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生活館里的雕塑出自哪裡

生活館里的雕塑出自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19 17:05:45

『壹』 世博會關公青銅雕像《夜讀春秋》出自哪裡

關公《夜讀春秋》青銅雕像代表山西省參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陳列於世博會中國國家 館山西館,製作方是魏巍銅工藝研究所。 雕像典故取材於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及關公故里相關故事;藝術造型參考解州關 帝廟春秋樓中關公《讀春秋》泥塑及廟內歷代壁畫資料;雕像傳承關公故里純正氣脈; 志汲黃河之水浸關公故里黃土杵成雕塑泥精雕細琢;選用運城境內中條山優質電解銅精 鑄而成;並在關公家廟開光接靈。 從底座到雕像由下而上層層遞減呈金字塔狀,寓意關公由候而王而君而帝而聖的傳奇一 生及關公文化對後世的深遠影響。雕像栩栩如生,紋飾精細,做工精湛,向全球的參觀 者展示歷史悠久的河東文明和博大精深的關公文化。

『貳』 廣州雕塑公園里的雕塑什麼意思

廣州雕塑公園:廣州雕塑公園位於白雲山飛鵝嶺西側,佔地面積為46萬平方米,是廣州市人民政府於1996年為隆重慶祝廣州建城2210年建造的一個主題公園。公園是按照雕塑與園林、觀賞與教育、藝術與歷史相結合的原則而進行規劃建設。建造廣州雕塑公園的目的有三: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愛國主義精神;二是提升廣州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藝術品位的需要;三是保護自然資源、美化城市環境的需要,也是一項造福子孫後代的文化藝術工程和社會公益事業。廣州雕塑公園是廣州市唯一以雕塑為主題的公園,主要作品有:華夏柱、雕塑大廣場、古城輝煌、抗非典紀念標志、南州風采、平衡小廣場、雕塑展覽館、廣州風情街、森林浴、雲溪、山石溪澗、大草坪等,待會兒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都可以逐一看到。

如果說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是廣東的品牌、全國的品牌,那麼廣州雕塑公園則是品牌中的品牌,是廣州市173間公園,名列前十位的廣州市文明公園之一。雕塑公園環境優雅、雕塑作品令人回味無窮。

(1)華夏柱(花崗岩群雕)

華夏柱(花崗岩群雕):作品創作於1996年,設計者:唐大禧。位於雕塑公園正門旁,五根花崗岩巨柱上鐫刻的文字元號和圖案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象徵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右邊一塊重五十噸的花崗岩巨石上刻著「廣州雕塑公園」字樣,連同五根巨柱在寬闊的廣場背景和花草的襯托下,構成了一幅宏觀壯麗的圖畫,寓意華夏庄嚴雄偉,堅不可摧;中華民族文化被發揚光大,子子孫孫永保享用。

第一根華夏柱:正面從上往下看,分別刻著中國最早的仰韶文化的文字;「八卦圖」;戰國時銅壺上的「水陸攻戰圖」;青銅器上的「雙龍」花紋。左側:最上面的是陶器刻劃符號;往下依次是青銅器上面的花紋、甲骨文、「水陸攻戰圖」。右側:刻著一對古代作戰令「虎符」,上書「中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陽明」。背面刻著雙人習武圖案,上刻「藝」字。

第二根華夏柱:正面從上往下,分別刻著「劍」圖案;「中」字;戰國、漢代時期狩獵的生活圖;象形字「車」。左側的圓印上刻著「千秋萬歲」。右側:從上至下分別是商周時期的銅器上的花紋;綠色「鳥」字;春秋時期銅器銘文。

第三根華夏柱:正面上刻「眾人協田」收割圖;新石器時代馬家窯的陶罐;古畫「五牛圖」里的一頭牛。左側:從上往下依次是「雲彩圖」;「武士出巡(征)」圖;漢代甘肅的「馬踏飛燕」,這是全國的旅遊標志;漢代壁畫「漁獵圖」;辟邪神獸。右側從上至下是「雲彩圖」;「龍」字;「龍雲圖」;「來」字;收割圖「打麥子」、「魚」字圖。背面:有辟邪神獸;「文行忠信」的楷書。

第四根華夏柱:正面有仿照南越王墓出土 「文帝行璽」 的印章;左側是秦始皇統一文字時,宰相李期所寫的「嶧山碑」。背面是齊國錢幣中的「刀幣」和「六駿圖」中的一匹駿馬圖案。

第五根華夏柱:正面上有「青龍圖」;佛「捻花手印」;最下面的圖是「一帆風順」;它的中間是我國四大發明的「造紙」圖,在它的左側有「印刷圖」、「造船」圖,還有「鹿」、「龜」圖案等。背面:李時珍熬中葯圖案等。

華夏柱右側,重五十噸的花崗岩石上橫刻著「廣州雕塑公園」字樣。這塊巨石的左上角刻著象形文字五個「羊」的圖案,代表吉祥、如意;右上角刻甲骨文「子子孫孫永寶用享」右下方落一個圓印:「吉月登昭」。

(2)古城輝煌

古城輝煌:群雕,作者:「首屆廣東省優秀中青年文藝家」、時任廣州美術學院現副院長黎明等新的一代雕塑家,於1996年創作。1983年在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上挖掘出南越國第二代國王「文帝」趙昧的陵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陪葬品最多的一座西漢彩繪壁畫石室墓。作品反映秦統一嶺南,廣州建城時之盛世,再現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建設嶺南,促進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的情景。古城上四武士肩負金印,象徵當時威嚴的封建統治政治。城門洞四組雕塑分別為農業、手工業、商業、漁業,象徵著當時的經濟繁榮。古城廣場四周的二十件雕塑,均以出土文物造型為基礎進行創作,象徵當時的嶺南文化及軍事。整組群雕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四方面折射出兩千多年前古城之輝煌。

(3)抗非典紀念標志

抗非典紀念標志:是由我市著名的雕塑大師潘鶴、唐大禧、梁明誠及雕塑家俞暢、鍾志源等集體創作的,負責這項工程的是廣州美術學院、雕塑院等。

當我們站在「抗非典紀念標志」前的時候,我們的思緒很快就回到了2003年的春天。一場史無前例、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在這個城市,考驗著這個城市和這個城市中的每一個人。在這兩百多天的抗非日子裡,我們面前的這些抗非典英雄葉欣、鄧練賢、范信德、陳洪光,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站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他們中間戰斗在一線的還有許多無名英雄,同樣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是他們用生命譜寫了民族新的贊歌,是他們用生命光大了民族的精神,同時,也用生命創新了「抗非精神」。這是一種無私無畏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浩大,體現了黨的好兒女為實現人民的利益不怕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同樣也是體現甘為奉獻的「廣州人精神」。

這是一道浮雕牆,牆兩側是葉欣和鄧練賢的人頭雕像,是英雄的代表,牆僻的浮雕是張積慧《護士長日記》的縮寫,不同的畫面都是反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場面,這里的每一個畫面都很生動,他們精益求精的工作,令我們想到一種偉大的精神,一種博大的動力。今天,我們參觀這座「抗非典紀念標志」,就是告誡我們每個活著的人,都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用生命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社會的繁榮文明進步做出貢獻。

(4)南州風采(百米浮雕)

南州風采(百米浮雕):廣州美術學院集體創作。作品位於湖邊岩壁,長100米的浮雕群,反映秦漢以來,廣州為我國海上貿易的最早口岸,與東南亞、中東各國有著頻繁的貿易交往,以廣州為起點,千帆競發走向世界,形成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地的友好交往和貿易發展,一直延續到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今天,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與世界各國的貿易發展絡繹不絕,形成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5)平衡小廣場

《平衡小廣場》:兩只寬大的手,左右全抱,在圓形的小廣場中央保持著平衡,《平衡》寓意廣泛,一是:心態平衡、生理平衡、陰陽平衡、人與人之間的平衡,自然界中的萬物生態平衡。二是:讓我們從小養成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生存這種觀念。

《平衡小廣場》的四周,還有雕塑小作品《盲童跳水》、《二妹子》(作者:林彬)、《小礦工》(作者:蔡修齊)、《志》(作者:俞暢)、《獨生女》(作者:景明誠)、《新花》(作者:林毓豪)、《兒子》(作者:曹國昌)、《當我長大的時候》(作者:潘鶴)、《屙尿》(作者:俞暢)、《掛鑰匙》(作者:俞暢)。以兒童為題材雕塑品與雕塑廣場的作品恰好是一個鮮明的比較,寓意人類對社會進步,對美好希望的追求,表現出人類為保護自然界所做出的貢獻。

(6)「廣州風情」街

「廣州風情」街:這一組雕塑作品是廣東民間藝術家萬兆泉先生的力作。作品把民間藝術和雕塑藝術融化為一體,是十九世紀初期南粵羊城荔灣人衣、食、住、行的生活寫照。作品「戲無益」、「勤用功」、「扇中情」、「箍盆」、「甩背帶」、「吮田螺」、「量衣」、「書在肚裡」、「荔枝」、「一家之主」、「今年水仙開得好」、「雞公欖」、「近鄰」、「後生可畏」、「曬臘肉」、「心中有數」、「將軍」、「後生可畏」、「知音」等,惟妙惟肖,生動形象地反映了西關人昔日的風情習俗。這種通俗的民間藝術,走近了百姓的生活,縮少了生活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欣賞這組鄉味十足的作品,會讓您甘受到昔日西關大屋木屐聲聲,挑擔叫賣的情景。

(7)雕塑展覽館

雕塑展覽館:位於風景秀麗的雲液湖畔,館內陳列著雕塑家的作品及其藝術精品,它是藝術界人士進行藝術展覽、學術交流、聚會的場所。展館內不定期地展出廣州雕塑界人士的優秀作品和廣州美術院、廣州雕塑院師生的作品以及書畫家的優秀書畫作品。展品從不同角度通過藝術造型反映我們生活的人物型像。雕塑館門外的浮雕,主要反映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歷史,再一次展現偉大的民族精神。

(8)森林浴

森林浴:現代大多數城市空氣污染較大,「森林浴」成為久居城市人們最貼心的旅遊目的場所,清晨起來吸一吸「負離子大氧」不僅能給人帶來心情的愉悅,也以被醫學界專家證明具有顯著的保健作用。空氣負離子濃度達700個/立方厘米以上時,人就會感覺舒適。濃度達1000個/立方厘米以上時,就有保健作用,並且能很有效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步入景區,映入眼簾的是滿目青山綠草,置身於人工林中,閉目養神,做做深呼吸,只覺一股股清新空氣沁入心脾,頓時感到神清氣爽,氣血通暢。經過「森林浴」的洗禮,你會更加體驗到樹木、花草給你帶來的益處。

(9)其他雕塑作品

《民族魂》:鑄銅雕塑,作者:林揚,創作於1984年,作品反映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抗爭的英雄氣魄和偉大的民族精神。作品曾入選第六屆(1984年)全國美展。

《解放廣州紀念像》:花崗岩石雕,作者:尹積昌。創作於1958年—1959年,1996年重塑。作品表現一位解放軍戰士手抱著人民獻給的鮮花,右手緊握鋼槍,捍衛著祖國南疆。創作過程得到原廣州市長朱光、郭沫若同志和周恩來總理的審議和關懷,原作小樣發表於1958年8月1日《人民日報》。創作完成後,雕像矗立在廣州海珠廣場,是解放後第一個紀念像(文化大革命期間塑像受到破壞,如今又恢復原貌),1963年以「珠海丹心」為題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

《珠江岸邊》:花崗岩石雕,作者:李漢儀,於1964年創作,1996年重塑。作品以兩位少女形象,象徵美麗富饒的珠江三角洲,刻畫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也表達了珠江三角洲人民的戀鄉之情。原作為木雕,曾參加1964年全國美展,現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歐陽海》:鑄銅雕塑,作者:唐大禧,創作於1964年,1996年重塑。作品反映六十年代,解放軍戰士歐陽海在一次行軍途中,為保護列車和旅客安全奮不顧身地把在鐵軌上受驚的戰馬推開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作品再現了當時的壯麗情景,歌頌了歐陽海英勇獻身的崇高品格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原作入選1964年建國十五周年全國美展,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海天》:鑄銅雕塑,作者:梁明誠,創作於1990年,1996年重塑。作品表現在茫茫大海與藍天之間,人顯得多麼的渺小,但又多麼的偉大。讓我們敞開心胸,包容整個世界!作品曾在國內外多次展出。

《自我完善》:漢白玉雕塑,作者:潘鶴,創作於1982—1996年。作品反映的是宇宙萬物,凡是有生命可以生存的東西,都是在自我完善中求得完美,永遠不完善卻永遠追求完善,這就是生存與發展的真諦。

《崛起》:不銹鋼雕塑,作者:黎明,創作於1990年。作品通過中國、日本、尼泊爾三國登山運動員團結一心登上珠穆朗瑪峰一瞬,反映了人類戰勝自然、征服自然的氣概。作品曾獲得1990年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特等獎,原作品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收藏。

《吹風》:鑄銅雕塑,作者:曾新泉,創作於1956年。作品表現工人階級意氣風發,為改變貧窮落後的鋼鐵工業忘我勞動、揮汗拼搏的自豪感,贊頌我們的民族精神。作品曾獲當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此件是作者的學生及同事們於1996年重新復制的。

《艱苦歲月》:鑄銅雕塑,作者:潘鶴,創作於1956——1996年。作品反映革命戰爭時期的艱苦歲月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戰士為了革命勝利,艱苦奮斗,展望未來,表現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原作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燭光》:漢白玉雕塑,作者:李仕儒,創作於1991年,1994年重新完成。作品反映一位年輕教師為了教好自己的學生,使他們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而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愛心。就像一根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默默做出奉獻,象徵人類具有的崇高品格。原作入選中國共產黨建黨70周年廣東省美展。

《香蕉女》:花崗岩石雕,作者:關偉顯,創作於1979年,1996年重塑。作品表現珠江三角洲的少女肩負碩果累累的香蕉,含情脈脈,竊竊而喜的心情。

《挑戰》:鑄銅雕塑,作者:俞暢,創作於1988年,1996年重塑。作品塑造了一位身殘志堅的勇士,堅韌不拔,向命運宣戰,捍衛了人的尊嚴的感人形象。作品曾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質獎、劉開渠雕塑藝術基金獎及廣東省第四屆魯迅文藝獎。

《設郡建城》:花崗岩石雕,作者:蔡文星,創作於1996年。作品反映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大將任囂、趙佗率部討伐嶺南,設南海郡於蕃禺(廣州古城),與當地民眾合力建城,開發嶺南的歷史。

《向左轉、向右轉》:作者:許鴻飛。作品以方向、大小、高低反映出不同角度的思維方法。

《大地》:大理石雕塑。作者:章永浩,作品表現了偉大的母愛精神。

《母子愛》:白漢玉雕塑,作者曹崇恩,捐贈者為彭先生,作品為日本廣島中日紀念。

《愛和平》:鑄銅雕塑,作者王克慶。

《盎特萊蓬號》:鑄銅雕塑,作者王衛寧。作品是青年時期的鄧小平站在「盎特萊蓬號」船桿邊,目視遠方,思索如何改變中國現有貧窮生活,又以什麼樣形式去改變這種貧窮,才能使中華民族不在受外國人的侵略,從此走向國富民強的社會主義小康之路。反映了當時鄧小平為救國救民、尋求革命真理,遠度重洋,赴法勤工儉學的情景。

《山祖》:花崗石雕塑,作者盛楊。

《一統》:鑄銅雕塑,作者周炳基。

《走向世界》:鑄銅雕塑,作者田金鐸。

《古馬》:鑄銅雕塑,作者程允賢,該作品原件在國家軍事博物館。

《母子》:漢白玉雕塑。

《突破》:鑄銅雕塑,作者:唐頌武 創作於2003年11月28日,捐贈者:廣州市政協委員容律慰。

《競走》:鑄銅雕塑。

《解放》:鑄銅雕塑,作者黎明。作品由18匹疾馳的駿馬組成,一是表現中國人民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兩次大解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反映了1949年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78年鄧小平同志領導的改革開放,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中去,思想上得到了真正的「解放」。二是我們把它放置地大草坪中映,時刻提示我們這代青年人要像一匹疾馳的駿馬,在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中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大道》:不銹鋼雕塑,作者鍾志源。作品塑造了我國人民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走經濟建設的道路。寓意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建設迅速奔向富國強民的康莊大道。

《鑄造煌煌》:鑄銅雕塑,作者葉軍。作品獲當年美術獎銀質獎,為最高獎項,作品反映廣州煉鋼工人熱情、勤奮的工作形象。

《意想》:該雕塑位於公園東門,為黑石和漢白玉石兩座,作者李莉。作品藝術性較強。

(10)相關介紹

羊柱:作者:梁明誠、黎明、李漢儀,創作於1996年。以嶺南特有的紅沙石為材料,柱頭為羊頭形,柱身刻滿從古到今各式各樣的「羊」字形狀的字體,共計128個羊字,也記載著廣州(羊城)這段時間的滄桑歷史;如:石柱上這種「¥」字,代表著當時的錢幣來使用,由於沒有統一的錢幣,農民只有牽一頭羊到市場上換取同時價值的物品,所以這個「¥」羊至今還在人民幣中使用。寓意廣州(羊城)在當今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與時俱進、務實創新。堅挺的柱狀造型猶如羊城豐碑屹立在南粵大地。

雲溪:位於雕塑展館東側後方,涓涓細流自山澗而下,匯成一條清澈的小溪,歡快的流過一簇簇蒲草叢、方石,故名雲溪。溪中生長著各種各類的植物,有水葵草、蒲草、井邊茜等灌木植物。

山石溪澗:潺潺流水順山勢而下,被一塊塊突兀的山石分成多個層次,流水拍打著山石,激起點點浪花,猶如跳躍的音符,演奏出一曲動人的心弦樂章。獨成景觀的山石與一叢叢翠竹、花葉艷山姜等植物在山澗組成自然美景。

賽龍舟:作者:唐大禧。坐落於公園雲液湖邊,參賽者在鼓手的指揮下,全力以赴,奮力劃槳,體現賽龍舟者那種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進取精神。廣東音樂就有賽龍奪錦的曲牌。

西華井:又稱雞扒井。它位「廣州風情」街西側,泉水自石縫中流出,水質極度佳,有「嶺南第一泉」之稱。相傳很早以前,城內缺淡水,荔灣人與三元里一帶的農民都是挑用西華井的水作飲用。明代《廣州水記》著者黃諫言:嘗廣州的名井,此井名列為第一泉。泉岩上刻有「西華井」三個字。如今西華井已用岩石砌圍以作保護,石邊我們清楚地見到「西華井」三個字。

其他介紹:

羅漢松:在雕塑展館門前有一棵據稱已有700多年歷史的羅漢松樹(未經專家測定)。樹胸徑53cm,高10米。羅漢松樹頑強的生命力和挺拔向上的精神,在當今社會的改革大潮中給我們的啟示,應該不僅僅是怎樣站著做人,而是應該怎樣在當今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潮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從此站穩步。

細葉紫薇:花期一般在35天左右,而我們雕塑公園的小葉紫薇的花期可達120天以上。能保持這么長時間的花期,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園藝專家,他們用特別的園藝手法處理(比如修剪,施肥、噴葯等)使其取得很好的園林景觀效果。對於勒杜鵑、毛杜鵑等,我們根據植物的生長特點進行精管、巧管,也能使其花開燦爛,花期延長。

針葉松林:在二期工程山坡上有一片生態松林,這些松樹是50年代飛機播種的,據廣州市林業局提供的最新信息,這是廣州地區僅剩下唯一的一片針葉生態松林。

『叄』 世界十大雕塑都是哪些,在什麼地方

世界十大雕塑是:擲鐵餅者、大衛人體、斷臂的維納斯、復活島雕塑、羅馬母狼銅雕、雅典娜神像、夫婦像、獅身人面像、漢謨拉比碑刻、思想者。

分別收藏於羅馬國立博物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盧浮宮、南太平洋孤島、義大利羅馬市政博物館、雅典民族博物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埃及吉薩、盧浮宮、巴黎博物館。

《雅典娜神像》為公元前438年希臘雕刻家菲迪亞斯的香木雕塑。原作毀於拜占庭時代,現存於雅典民族博物館的大理石摹製品是公元二世紀羅馬作品。塑像體態豐滿、健壯,右腿直立,左下腿自外側微屈。身上的袍掛和長裙,採用深雕手法,衣紋不但厚重有力,而且很自然。

『肆』 顏文梁雕像作者,請問蘇州顏文梁紀念館里的顏老雕像作者是誰謝謝

蘇州顏文梁紀念館里的顏老雕像的作者是梁君楣,蘇州女雕塑家。山東籍,早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屬於建國後第一代女雕塑家。她父親梁乙真,革命戰士,民國時期的著名文化學者。

『伍』 關於一座雕塑的資料

奧林匹克雕塑
與奧林匹克運動會有關的雕塑始見於公元前7世紀。在古希臘的奧林匹亞有數千座雕塑,其中大量作品是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競技優勝者塑造的。公元前4世紀的雕塑家利西波斯的《刮汗污的運動員》,塑造了一名正在擦去手臂上油污的競技者,作品結構勻稱,人物神態安祥,優雅而自信,是少見的藝術珍品。今天人們最為熟悉的,可以說是雕塑家米隆在公元前450年創作的《擲鐵餅者》了。該作品原作已佚,得以傳世的是羅馬時期的大理石復復製品。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繼承了古希臘的傳統,也激發藝術家的靈感。正如顧拜旦所說:"體育運動可被書術的創造者和藝術創作的契機,因為它創造美,生活的藝術品---運動員。"本世紀初飲譽世界的法國雕塑家羅丹, 就是以運動員倡身體為模特,於1901年創作了著名的《美國運動員》銅塑。

此外,布代勒的《箭手赫拉克勒斯》也是不多見的傳世之作。該作品的模特是法國運動員潘戈, 為了完成這件作品,他保持一種累人的姿勢前後達9個小時之多。1910年這件雕塑在巴黎展出, 得到高度評價。目前這兩件作品均陳列在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內。

1968年墨西哥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舉辦了一項名為「友誼與藝術之路」的文化活動,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的18名雕塑家參加了這項活動。其中用水泥築起的雕塑高達18米,成為該市的景觀之一。

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組織者在1987年夏和1988年春舉行了兩次國際野外雕塑研討會,邀請30個國家的雕塑家到韓國創作。組委會在漢城建立了奧林匹克公園,公園里不僅有綠草,還匯集了世界各國雕塑家的200餘件作品。這個獨具特色的雕塑公園的正門被稱為"和平之門」。 公園中有一座奧林匹克運動的紀念雕塑,由各國運動員從自己國家帶來的石頭建成。131個國家及個人捐贈的共4875塊形態各異的石頭,來自天南海北,堆積一起,象徵人類和平相處的大同精神,在漢城留下永久的紀念。在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洛桑,奧林匹克雕塑也為該市增色不少。在奧林匹克博物館入口右側有一個.運動員強壯的腰腹部位造型的巨大雕塑,名為《更快、更高、更強》。雕塑分為6塊,時合時分,合則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健美有力,分則化靜為動,體現出生命的韻律。這座構思巧妙,集靜態與動態美於一身的作品,出自西班牙藝術家貝羅卡爾之手。

中國藝術家朱成和田金鋒在奧林匹克理想的啟迪下,分別創作出《千鈞一箭》和《走向世界》兩部雕塑傑作。這兩部作品在1985年中國首屆體育美術展上獲雕塑類作品特別獎,並獲得國際奧委會頒發的獎杯。1989年中國奧委會將它們贈與國際奧委會, 現陳列於奧林匹克博物館和洛桑奧林匹克公園。

『陸』 大英博物館中的雕塑<命運三女神>,文字資料及圖片

(希臘)《命運三女神》(帕提農神廟東山牆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 元前449-前400年,英國不列顛博館藏)
這是希臘古典時期著名的雕刻傑作之一。它原是帕提農神廟東山牆上右角末端的高 浮雕。題材來自希臘神話。所謂命運三女神是指掌管著人的命運的阿特洛波斯、克羅托 和拉刻西斯三個女神。現存的這三個女神的雕像,頭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 軀,恬靜而瀟灑的姿態,仍給人以極其優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處理,希臘 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纖細而又繁復的濕衣褶,隨著人體的結構而起伏,女性人體的 優美輪廓,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得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鑿而成,而是有血 有肉活生生的人。

『柒』 一個人抱著一條魚的雕像是出自哪裡

美國芝加哥雕塑------男人和魚
水族館門前矗立一件魚的雕塑不會讓人引以為奇,但是一件男人抱著魚的雕塑就顯得有點奇怪。可是2001年以來,這件雕塑就一直屹立在芝加哥謝特水族館的門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造型。這座12英尺高的油漆雕塑出自德國現代雕塑家Stephan Balkenhol之手。

『捌』 上海世博中國館門前的雕塑是什麼有什麼寓意

2007年12月18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正式開工建造,中國館的設計方案——東方之冠,也首度公布於眾。「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中國館聯合設計團隊總負責人兼總建築師何鏡堂院士昨天在開工現場講述了中國館的設計理念,豐富多元的中國元素為中國館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中國館是中華智慧的結晶。今年4月25日,中國館建築方案向全球華人公開徵集公告一出,立刻得到積極響應。截至6月15日,共收到344件應征方案,經過層層篩選,最有沖擊力的3件作品脫穎而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上提煉。」何鏡堂院士告訴記者。目前,這個綜合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清華安地建築設計公司和上海建築設計院各家方案之長的中國館,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建築概況:中國館座落於世博會規劃核心區,它將成為世博會園區的點睛之筆。 地理位置:位於世博園區A片區,世博軸東側,從世博園區浦東主入口一進場就能看到這座宏偉的建築。 建築面積:總建築面積為16.01萬平方米。 建設進度:2007年12月18日開工建設,2008年11月28日土建結構封頂,預計2009年9月底竣工。 建成後的中國館,由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國家館、3萬平方米的地區館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館三部分組成。整體效果形成國家館「居中升起」、地區館「水平展開」,把地區館用基座平台的形態映襯國家館。層層出挑的造型,在夏季可形成上層對下層的自然遮陽;中國館的外牆將選用可利用太陽能的合成材料;景觀設計加入了小規模人工濕地,可實現循環自潔,成為生態景觀。
編輯本段全球華人拿出344件方案
中國館是中華智慧的結晶。今年4月25日,中國館建築方案向全球華人公開徵集公告一出,立刻得到積極響應。截至6月15日,共收到344件應征方案,經過層層篩選,最有沖擊力的3件作品脫穎而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上提煉。」何鏡堂院士告訴記者。目前,這個綜合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清華安地建築設計公司和上海建築設計院各家方案之長的中國館,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編輯本段「古」意「新」解透露新鮮氣息
作為世博會[1]主辦國建造的最重要展館之一,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核心展示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期盼。細細品味,中國館的設計方案中凝煉了眾多的中國元素。同時,這些傳統元素「古」意「新」解,透露出新鮮氣息——
中國紅
中國館大面積地採用了大氣、沉穩的「故宮紅」作為建築物的主色調,色彩奪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體承天地
在中國館組成中,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 東方之冠
「地」關系的理解。國家館為「天」,高聳於上,宛如華冠;地區館為「地」,如同基座延展於下,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 國家館63米的絕對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這些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為人們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開放場所。而這種開放性、公共性,是國際建築設計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
國家館以整體大氣的斗冠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要素。同時,傳統的曲線被拉直,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與結構美。這種簡約化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規」「回」統一
中國館的空間組合秩序由「規」與「回」兩部分組成,它們都源於中國傳統城市建築的原型。「規」源於傳統中國建築的儀式化空間。在象徵自然本質的中心對稱空間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從而使單個空間演變為有層次遞進感的空間序列,這正是故宮中空間秩序的由來。 「回」源於傳統中國建築的非儀式化空間,用人的視覺、聽覺等多方面體驗賦予看似無序的自然山水以結構性的秩序,從而使自然空間升華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華,這正是江南園林的空間秩序。中國館方案將這兩種模式融為一體,在國家館的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之間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動。 一方面承載著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一方面又要展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融合「古」意「新」風的中國館肩負著諸多使命。它能否成為黃浦江畔的又一個標志性建築?或許時間會給出答案。
編輯本段展示主線
中國館將呈現中國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來所面對的挑戰,它不僅是國家精神和中國理念的集中體現之地,也是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的主要展示區和重要載體。 東方之冠
中國國家館將展示主題設定為「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並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4個分項來演繹中國城市發展實踐的獨特內涵,館內豐富的展示手段 ,將全面、立體地展示全國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發展成就,從而讓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
編輯本段設計團隊
「東方之冠」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領銜的團隊設計的。
編輯本段設計理念解讀
中華文化如何體現?
作為世博會主辦國建設的最重要展館之一,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核心展示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夢想。這樣「重量級」的場館,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的精髓? 中國館聯合設計團隊總負責人兼總建築師何鏡堂院士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中提煉 。」目前,這個綜合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清華安地建築設計公司和上海建築設計院各家方案之長的中國館,正是以整體大氣的建築造型整合了豐富多元的中國元素。 簡單來說,中國館由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的空間位置與取向,分別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地」關系的理解。國家館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體———「東方之冠」高聳其間,形成開揚屹立之勢;地區館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於國家館之下,形成渾厚依託之態。 具體來講,國家館居中升起,形如冠蓋;層疊出挑,制擬斗拱。「匠人營國」中的九經、九緯之道,成為國家館屋頂平台建築構架的文化基礎。傳統建築中斗拱榫卯穿插,層層出挑的構造方式,則成為國家館建築形態的文化表達。從浦江對岸遠眺,其氣勢有城郭牆垣之威武;從世博軸上近觀,其形態如樓台門第之高聳。若沿江而下,輕舟漸近,則可見國家館以浦東陸家嘴現代建築為背景,雄踞浦江之濱。 而平卧於國家館之下的地區館,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厚重堅實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階步道,或以園林小品與周圍環境巧妙銜接;建築外觀上還鐫刻著古代疊篆文字,懸挑在基地最外側的環廊立面,印出中國歷史朝代名稱,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為休憩設置的小品表面,則鐫刻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名稱,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和各地區間的團結與進取。 何鏡堂院士說:「國家館主體造型雄渾有力,宛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地區館平台基座匯聚人流,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展現了中國文化、東方哲學對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憧憬。」
世博主題如何表達?
但是,作為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它不僅僅肩負著文化表達的功能,還必須有效詮釋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一個建築,應該如何表達「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內涵? 面對2010年已經在中國本土舉行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已經遞交了一份以建築來表述的「環境宣言」。 在21世紀的今天,環境與能源問題是擺在所有國家城市化進程中的現實課題。中國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為此,中國館極度重視在環境與能源問題方面的探討與貢獻。 據介紹,中國館有一套完整的環境保護與能源節約策略體系,共由4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在規劃和群體整合層面,中國館力爭實現靠近世博軸,使中國館與世博主題館部分設備資源,能夠形成共享與協調。 第二部分,在建築形體的設計層面,力爭實現單體建築自身的減排降耗。國家館造型層層出挑,在夏季上層形成對下層的自然遮陽;地區館外廊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動式節能技術為地區館提供冬季保溫和夏季拔風;地區館屋頂「中國館園」還將運用生態農業景觀等技術措施有效實現隔熱。這些措施將使中國館比國家要求進一步節能近10%。 第三部分,在建築表皮技術層面,充分考慮環境能源新技術應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戶都是使用低耗能的雙層玻璃,國家館屋頂上還使用大量的太陽能板,有望使中國館實現照明用電全部自給。 第四部分,在景觀設計層面,加入循環自潔要素。在國家館屋頂上設計的雨水收集系統,可以實現雨水的循環利用;在地區館南側大台階水景觀和南面的園林設計中,引入小規模人工濕地技術,利用人工濕地的自潔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為城市局部環境提供生態化的景觀。 何鏡堂院士希望,這座中國館,能把中國化的可持續發展與人居文明給予形象化的表現。
世界眼光如何看待?
一方面要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又要表達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肩負諸多「使命」的中國館,還有沒有能力關照到國際性的審美?還能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對此,何鏡堂院士自信滿滿。 他笑著給記者列出三大理由:首先,中國館為人們之間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開放空間。而這種開放性、公共性的現代意識,是國際建築設計中的重要理念。根據設計,國家館63米的絕對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這些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之間,能夠自如地引入各種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動。除此之外,始於中國館南面的廣場和公園,拾階而上的平台,地區館周邊自然折轉的空中游廊以及中國館園等,都以舒展懷柔的親切,展現著和諧的人文關懷。 其次,中國館對傳統元素進行了開創性的現代轉譯。在這里,中國傳統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膽的革新,傳統的曲線設計被拉直,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與結構美。這種簡約化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第三,中國館選擇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國元素。如中國館將大面積地採用大氣、沉穩的「故宮紅」,作為建築物的主色調;地區館在建築邊界上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代園林空間軟化建築與城市的關系等。 時間會對任何建築有最公平的考驗。我們期待著,黃浦江畔的「東方之冠」盡情展現上海海納百川的情懷,氣宇軒昂地印證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盛況,長久地成為面向世界的一個中國舞台。
編輯本段中國館「東方之冠」建築特點
「東方之冠」——中國館
1、建築結構合理 國家館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體現中國館的標志性;地方館高14米,水平展開,形成建築物穩定的基座,構造城市公共活動空間。中國館建築總體採用不對稱平衡結構,體現和諧、穩定之意。 2、建築功能完善 國家館地上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分三個層次,33米標高處為國家館門廳和服務區等,39米標高以上為國家館展廳,以平面展館(1.3萬平方米)為主,輔以坡道和連接踏步,能滿足多種手段展示中華文明的布展需要。省區市聯合館地上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2.4萬平方米,凈高10.5米,滿足31個省、區、市各600平方米展覽面積的需要。除展覽空間外,中國館還配置了入口大廳、多功能廳,及會議室、地下車庫等配套設施。 3、交通組織便捷 中國館四面均有出入口。多部自動扶梯、垂直電梯通達國家館展廳及屋頂公共活動平台。地方館周邊設置貨運通道,四邊開門,便於布展時集中貨流的出入。地方館頂部平台通過台階通道與北面貫穿世博園的高架步道相連,便於人流疏散。 4、景觀設計典雅 中國館的景觀設計採用中國江南園林風格,建築周邊營造數個景觀園林。地方館屋頂公共活動平台採用九宮格和江南園林相結合的景觀設計,上承國家館斗冠頂部九宮格布局,下接景觀園林典雅風韻,使中國館景觀設計更具層次豐富的立體感。地面景觀園林通過南北廣場分別延伸到基地南北面的公共綠地,融入世博園整體景觀之中。 5、中國元素豐富 (1)設計運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樑柱結構塑造出標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東方之冠,鼎盛中華" (2)地區館外牆和內部裝飾運用疊篆手法,以地名點綴,體現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景觀設計亦體現中國文化意境。 6、節能環保技術 中國館建築設計中融入了多種節能環保技術,結合被動式節能措施,如自遮陽體形、自然通風、採光等,和主動式生態節能技術,如太陽能屋面、冰蓄冷技術等,全面提高中國館的環保意識和科技含量。

『玖』 東方塑像館是哪兒

被譽為「東方塑像館」的是麥積山石窟。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s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山上的麥積山石窟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它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而且具有深厚的旅遊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遊勝地。

(9)生活館里的雕塑出自哪裡擴展閱讀:

石窟藝術: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馳名中外。歷史學家範文蘭曾稱贊麥積山是「展示雕像的偉大展廳」。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型壁畫廳,那麼麥積山就是一個大型雕塑廳。

這里的雕像,大的高16米,小的只有10多厘米,反映了一千多年來不同時代雕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的發展和演變過程。這里的黏土大致可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料、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形塑料、粘貼在牆面上的塑影塑料和牆麵塑料四類。其中,有數千件真人大小的圓形雕塑,栩栩如生,被視為珍品。

閱讀全文

與生活館里的雕塑出自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