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現今存在的壟斷行為主要有哪些
1、限定商品
限定或者變相限定單位或者個人經營、購買、使用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
2、妨礙流通
妨礙商品在地區之間的自由流通:例如:對外地商品設定歧視性收費項目,實行歧視性收費標准,或者規定歧視性價格:對外地商品規定與本地同類商品不同的技術要求、檢驗標准,或者對外地商品採取重復檢驗、重復認證等歧視性技術措施,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等。
3、歧視排斥
以設定歧視性資質要求、評審標准或者不依法發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經營者參加本地的招標投標活動;或者採取與本地經營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經營者在本地投資或者設立分支機構。
4、強制壟斷
強制經營者從事壟斷行為。
5、限制規定
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規定。
(1)現實生活有多少種壟斷擴展閱讀
壟斷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在資本主義社會發達階段的表現較為明顯。壟斷是競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其出現又抑制了競爭。列寧曾指出,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說自然而然地走向壟斷。因為幾十個大型企業彼此容易達成協定; 另一方面,正是企業的規模巨大造成了競爭的困難,產生了壟斷的趨勢。
一般認為,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說,壟斷廠商能在其市場上保持唯一賣者的地位,是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並與之競爭。
⑵ 有哪幾個行業是壟斷行業呢
石油、鐵路、電力、煙草、食鹽、通信、自來水、郵政、煙草等。
一、完全壟斷
1、完全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惟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更具體就是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
①市場上只有惟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
②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③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2、在這樣的市場里,除了任何的競爭因素,獨家壟斷廠商控制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市場的銷售,所以,壟斷廠商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形成壟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①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商品的全部資源或基本資源的供給。這種對生產資源的獨占,排除了經濟中的其他廠商生產同種產品的可能性。
②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種商品的專利權。這便使得獨家廠商可以在一定的時期內壟斷該產品的生產。
③政府的特許。政府往往在某些行業實行壟斷的政策,如鐵路運輸部門、供電供水部門等,於是,獨家企業就成了這些行業的壟斷者。
④自然壟斷。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於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他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在現實的經濟生活里,壟斷市場幾乎是不存在的。
總的來說,壟斷是指經營者利用自身對優勢資源的掌握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而反壟斷的目的不是打擊少數壟斷企業,而是反對濫用壟斷的行為。
⑶ 壟斷行業有哪些種類
壟斷行業分為兩種,一種憑借技術上的優勢,進行行業上的壟斷,如美國的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因為深厚的技術優勢,壟斷了全球各國的電腦操作系統。另一種是由政府行政控制下的壟斷行業,如,我們國家煙草、電力行業,電信行業,金融行業,航空行業,房地產行業,高速公路,食鹽,地鐵高鐵,醫療行業由國營壟斷,私人不可經營。
⑷ 什麼是壟斷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壟斷(Monopoly)(通常譯獨占),經濟學術語,是一種市場結構,指一個行業里有且只有一家公司(或賣方)交易產品或者服務。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壟斷,比方說資源的壟斷:原油、黃金;或者政府的管制,電網、鐵路、煙草等;
【壟斷種類】
特許壟斷
有些獨家經營的特權是由法律所規定並受到法律保護的,專利權和版權便是法律特許的壟斷。為鼓勵創造發明,絕大多數國家制定有專利法,可見專利壟斷是由法律壁壘造成的。在某些場合下,政府授予某廠商獨家經營的權利;也有時政府經過招標競爭通過合同的形式授予獨家經營的特權。
自然壟斷
如果某種產品需要大量固定設備投資,大規模生產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麼,一個大廠商就可能成為該行業的唯一生產者。由一個大廠商供給全部市場需求時平均成本最低,兩個或兩個以上廠商在該市場上經營就難以獲得利潤,這種情況下,該廠商就形成自然壟斷。
策略性壟斷
如果除壟斷者外另無他人掌握某種生產技術或訣竅,該市場自然形成技術性壟斷。在既無技術壁壘又無法律壁壘的情況下,廠商通過高築壁壘以確立或鞏固其壟斷地位,這便是策略性壟斷。
其他壟斷壁壘
上述壁壘並沒有列盡全部因素,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如廠商控制了某種原材料的供應。凡是阻擋競爭者進入市場的壁壘都是造成壟斷的原因。
【產生原因】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引起壟斷。當壟斷代替自由競爭而在經濟生活中佔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就發展到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形成壟斷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自然壟斷:生產成本使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這是最常見的壟斷形式。
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如:無線電視的配音業)。
行政性壟斷:政府給予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也有由政府自行壟斷,稱為專賣。
⑸ 壟斷的種類有哪些
壟斷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壟斷作不同分類。
(一)依具體組織形式劃分
依據經濟壟斷的具體組織形式,可以將壟斷分為短期價格協定、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和其他組織形式的壟斷。
短期價格協定是壟斷組織的最簡單形式,大企業之間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共同控制某類商品價格,從而獲取高額利潤的壟斷形式。這種壟斷不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
卡特爾(Cartel)是指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在劃分市場、規定商品產量、確定商品價格等一個或幾個方面達成協議而形成的壟斷性聯合。卡特爾的各成員企業在生產、銷售、財務和法律上均保持自身的獨立。根據協議的內容,可以將卡特爾分為:規定銷售條件的卡特爾、規定銷售范圍的卡特爾、限定產量的卡特爾、分配利潤的卡特爾等。卡特爾成立時,一般都要簽訂正式的書面協議,並有成員企業選出委員會,監督協議的執行並保管和使用共同基金,其主要特點在於比短期價格協定的內容更廣,也較為穩定。
辛迪加(Syndicat)是同一生產部門的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通過簽訂協議,共同采購原料和銷售商品,而形成的壟斷性聯合。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在生產和法律上仍保持獨立,但在購銷領域已失去獨立地位,所有購銷業務均由辛迪加的總辦事機構統一辦理,參加辛迪加的企業不再與市場直接發生聯系,很難脫離辛迪加的約束,因而它比卡特爾更集中,更具有穩定性。
托拉斯(Trust)是壟斷組織的一種高級形式,通常指生產同類商品或在生產上有密切聯系的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從生產到銷售全面合並,而形成的壟斷聯合。托拉斯的參加者本身雖然是獨立的企業,但在法律上和產銷上均失去獨立性,由托拉斯董事會集中掌握全部業務和財務活動。原來的企業成為托拉斯的股東,按股權分配利潤。托拉斯組織具有全部聯合公司或集團公司的功能,因此它是一種比卡特爾和辛迪加更高級的壟斷形式,具有相當的緊密性和穩定性。
康采恩(Konzem)是分屬於不同部門的企業,以實力最為雄厚的企業為核心而結成的壟斷聯合,是一種高級而復雜的壟斷組織。這種壟斷組織的參加者並不限於某一行業或某一生產部門的企業,生產、服務、運輸、金融等不同部門的企業均可成為該組織的成員。康采恩是比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更為高級的壟斷組織形式,是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相融合的產物。
其他組織形式的壟斷主要指混合聯合公司(Conglomerate)、聯合制(Comln.nare)以及包括國際卡特爾、國際辛迪加、國際托拉斯在內的國際壟斷組織等。
(二)依發生的地域劃分
依據壟斷發生的地域范圍,可以將壟斷分為國內壟斷和國際壟斷。
國內壟斷是指僅在一國境內發生作用的壟斷。傳統的反壟斷法主要對國內壟斷進行規制,但是隨著各國經濟的相互融合、經濟全球化不斷的發展,跨國公司、多國公司等壟斷組織相繼產生,原本局限於一國境內的壟斷逐漸威脅到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國際壟斷是指在國際范圍內的商品、資本、勞務、技術交易過程中,所形成的超越一國國界的壟斷。
(三)依立法的取向劃分
依據立法的取向,可以將壟斷分為合法壟斷和非法壟斷。
合法壟斷是國家為了特定目的,如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宏觀經濟協調發展,在反壟斷法中明確規定,經有關反壟斷主管機構許可而豁免的壟斷。通常規定於各國反壟斷法的除外條款之中,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對某些特定部門壟斷行為的豁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公用事業,如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鐵路等部門;與國計民生有關的經濟部門,如銀行和保險業等;某些自然資源開采業,如石油、煤炭等;國家指定專營行業;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的某些重要原材料生產和關系國家安全的國防科研領域。二是在特定時期、特定情況下,對某些壟斷行為的豁免。如行使知識產權權利的行為、經反壟斷主管機構許可的聯合限制競爭行為等。
非法壟斷是指除合法壟斷之外,具有社會危害性、應受反壟斷法禁止的壟斷。應該注意的是,合法壟斷與非法壟斷之間並沒有絕對界限。合法壟斷也有可能發展為非法壟斷。例如,上述公用事業屬於合法壟斷,而一旦公用企業濫用其壟斷地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就會發展為非法壟斷。此外,在一定時期被認為是合法壟斷的,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也可能被認定為需要適度競爭,從而應防止非法壟斷。如過去被籠統認定為需要自然壟斷的公用事業,現有人認為僅能在網路設施上允許壟斷,而在經營上則應建立競爭結構。又如,銀行和保險業,隨著向社會資本開放,必將引入競爭,非法壟斷應受規制。
(四)依產生的原因劃分
依據壟斷產生的原因,可以將壟斷分為經濟壟斷、自然壟斷、國家壟斷、權利壟斷和行政壟斷。
經濟壟斷是指市場主體憑借經濟優勢,排斥或限制競爭的行為,包括濫用經濟優勢和聯合限制競爭兩種形式。
自然壟斷產生於某一產品或服務由一個廠商提供比多個廠商共同提供產品或服務成本低的情形,我國的電力、電信、鐵路、供氣等行業都屬於自然壟斷行業。由於自然壟斷的形成不是主要靠行政權力推動,也可以說自然壟斷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經濟壟斷。
國家壟斷是指國家為了保障國家安全、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或促進社會整體利益,依法對特定領域的商品或服務進行排他性控制。對於關系國計民生或國家安全的事業,許多國家都以特別法的形式明確規定,實行中央政府專營,例如,郵政、槍支彈葯、黃金等產品與服務。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國家也可能對特定領域實行專營,例如中國古代的「鹽鐵專賣」,現代的煙草專賣等。
權利壟斷是知識產權法所賦予的壟斷,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其權利人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區域內享有一定排除他人參與競爭的合法權利。
行政壟斷是指地方政府、政府的經濟行業主管部門或其他政府職能部門憑借行政權力排斥、限制或妨礙市場競爭的行為,包括地區壟斷、行業壟斷、強制聯合、行政強制交易行為等形式。
在一般情況下,自然壟斷、國家壟斷和權利壟斷屬於合法壟斷,而經濟壟斷和行政壟斷屬於非法壟斷。
(五)依市場結構劃分
依據市場結構的情況,可以將經濟性壟斷分為獨占壟斷、寡頭壟斷和聯合壟斷。
獨占壟斷是指一家企業對整個行業的生產、銷售進行完全排他性控制,簡言之,在該行業,只有一家企業從事生產或經營活動,不存在任何競爭。獨占壟斷也被稱為完全壟斷。
寡頭壟斷是指在特定市場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生產、銷售某種特定的產品或者提供某項服務,每個企業都在市場上佔有一定的份額,都能對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實施一定排他性控制,不過,這些企業之間又存在一定的競爭。
聯合壟斷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或企業聯合組織,通過明示、默示限制競爭協議或共同一致的行為,聯合控制某一產業的生產或銷售。它是壟斷競爭的重要表現形式。
⑹ 請舉出一些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壟斷特徵的行業(三個以上),
身邊壟斷行業太多了,身處在無競爭的暖棚里,舒舒服服的自己規定一切.不管是服務行業、還是生產行業。
……
電力
通訊(雖然分出兩家公司,卻南北而治)
殯葬業 (全國嚴重,廣東更為嚴重,4都4不起)
鐵路運輸 (國外早就有個人經營鐵路,中國鐵路還是老大姿態!)
郵政
煙草
石化
雖然壟斷從理論上來講沒什麼錯,但管理不到位,弊病就出來了。
此外,壟斷分為幾種:
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
政府創造壟斷:政府給與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自然壟斷:生產成本是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
⑺ 壟斷行為的種類有哪些
壟斷行為的種類如下:
1、壟斷協議;
2、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國務院設立反壟斷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反壟斷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1、研究擬訂有關競爭政策;
2、組織調查,評估市場總體競爭狀況,發布評估報告;
3、制定,發布反壟斷指南;
4、協調反壟斷行政執法工作;
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四十條
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涉嫌壟斷行為,執法人員不得少於二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執法人員進行詢問和調查,應當製作筆錄,並由被詢問人或者被調查人簽字。第四十五條
對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的涉嫌壟斷行為,被調查的經營者承諾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可的期限內採取具體措施消除該行為後果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中止調查。中止調查的決定應當載明被調查的經營者承諾的具體內容。
反壟斷執法機構決定中止調查的,應當對經營者履行承諾的情況進行監督。經營者履行承諾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終止調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恢復調查:
(一)經營者未履行承諾的;
(二)作出中止調查決定所依據的事實發生重大變化的;
(三)中止調查的決定是基於經營者提供的不完整或者不真實的信息作出的。
⑻ 壟斷的三種形式分別是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壟斷的三種形式分別是自然壟斷、資源壟斷、行政性壟斷。
1、自然壟斷:生產成本使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這是最常見的壟斷形式。
2、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擁有,如:無線電視的配音業。
3、行政性壟斷:政府給予一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引起壟斷。當壟斷代替自由競爭而在經濟生活中佔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就發展到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8)現實生活有多少種壟斷擴展閱讀:
在資本主義經濟里,壟斷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
結合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壟斷行為是指: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
政治經濟學書上指少數資本主義企業憑借其控制的巨額資本,足夠的生產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通過協定、同盟、聯合、參股等方法,操縱與控制一個或幾個部門的商品生產或流通,以獲取高額利潤。
⑼ 請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壟斷行為或事例
事例:重慶市工商局對市內三家氧氣生產銷售企業通過協議分割市場、統一並抬高氧氣銷售價格的限制競爭行為,依據《重慶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對三家企業各處以一萬元的罰款。
隨著反壟斷執法工作的深入和執法經驗的積累,一些省份的工商部門積極參與推動地方立法,並依據各自的《反不正當競爭條例》對經營者之間通過壟斷協議劃分市場、固定價格等限制競爭行為進行了查處。
通過地方性法規在立法上的適當補充,使得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新型壟斷、限制性競爭案件得到及時查處,競爭秩序得到有效維護,反壟斷執法領域也獲得必要的拓展。
(9)現實生活有多少種壟斷擴展閱讀
在以自由競爭為基本特徵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資本主義企業為了攫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必然會採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實行生產的專業化和協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激烈的競爭中,大企業往往憑借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不斷排擠和吞並中小企業,使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勞動產品的生產日益集中於自己手中。
同時,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發展,突破了單個資本的局限,加速了資本集中的發展,從而也推動了生產集中的發展。
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則意味著企業數目減少,1個部門的大部分生產都集中在幾個或幾十個大企業手中,它們之間比較容易達成協議,共同操縱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從而使壟斷的產生具有可能。
由於少數大企業的存在,使中小企業處於受支配地位,少數大企業之間為了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俱傷,保證彼此都有利可圖,也會謀求暫時的妥協,達成一定的協議,從而使壟斷的產生具有必要性。
⑽ 壟斷的四種形式
壟斷種類與形式:
1,特許壟斷:
有些獨家經營的特權是由法律所規定並受到法律保護的,專利權和版權便是法律特許的壟斷。為鼓勵創造發明,絕大多數國家制定有專利法,可見專利壟斷是由法律壁壘造成的。在某些場合下,政府授予某廠商獨家經營的權利;也有時政府經過招標競爭通過合同的形式授予獨家經營的特權。
2,自然壟斷:
如果某種產品需要大量固定設備投資,大規模生產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麼,一個大廠商就可能成為該行業的唯一生產者。由一個大廠商供給全部市場需求時平均成本最低,兩個或兩個以上廠商在該市場上經營就難以獲得利潤,這種情況下,該廠商就形成自然壟斷。
3,策略性壟斷:
如果除壟斷者外另無他人掌握某種生產技術或訣竅,該市場自然形成技術性壟斷。在既無技術壁壘又無法律壁壘的情況下,廠商通過高築壁壘以確立或鞏固其壟斷地位,這便是策略性壟斷。
4,其他壟斷壁壘:
上述壁壘並沒有列盡全部因素,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如廠商控制了某種原材料的供應。凡是阻擋競爭者進入市場的壁壘都是造成壟斷的原因。
壟斷的危害:
壟斷與競爭天生是一對矛盾,由於缺少競爭壓力和發展動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約監督機制,壟斷性行業的服務質量往往難以令人滿意,經常會違背市場法則、侵犯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和選擇權。這是一條規律,中國與外國都一樣。
價格壟斷拉高整個社會成本壟斷性行業所從事的一般都是與決大多數人、行業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例如電信、郵政、自來水、電力、煤氣、鐵路、航空等等。因為這些行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些行業的服務價格的高低便關繫到整個社會的成本。這些行業的整體效率直接關繫到其他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計劃經濟時代電信、鐵路等部門過去都屬於國家行政部門,而這些部門進入市場的時候,本身卻仍具有壟斷地位,一旦在市場中開始追求利潤,就會通過壟斷定價把大量消費者利益轉移到手中,使特權部門、特權公司拿到遠遠高於競爭市場價格的利潤。結果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競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