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elican是什麼動物
pelican是鵜鶘。
鵜鶘是一種大型候鳥,屬於鵜鶘科。世界上有8種,大部分在歐洲、亞洲、非洲等地。中國有兩種鵜鶘,即斑嘴鵜鶘和白鵜鶘。斑點嘴鵜鶘,顧名思義,它的嘴上覆蓋著藍色的斑點,頭上覆蓋著粉色的羽冠,上部是灰褐色,下部是白色。
鵜鶘的習性:
鵜鶘一部分時間棲息在水中,游泳捕魚或者梳洗羽毛,有時候在岸邊曬曬太陽,在空中翱翔,用它們銳利的目光尋找魚的身影。鵜鶘生活在溫暖的水域或濕地,包括江河湖泊、沿海和濕地等,鵜鶘分布在全世界,中國地區多在新疆、福建一帶。
鵜鶘喜歡群居生活,覓食也是彼此起伏的從高處俯沖跳水捕魚,鵜鶘還會排列成直線或者其他形狀,將魚趕往淺水區,以便捕撈。
② 鵜鶘是什麼動物
鵜鶘(學名:Pelecanus):鵜鶘屬8種水禽的統稱。身長約150厘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白色、桃紅色或淺灰褐色。有些種類的鵜鶘體形較大,其翼展寬3米,能以超過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長距離飛行。嘴長30多厘米,具有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形成的大皮囊;皮囊可以自由伸縮。尾羽根部有個黃色的油脂腺,能夠分泌大量的油脂,油脂被用來塗抹羽毛,保持羽毛光滑柔軟,便於避水。
分布於全世界的溫暖水域。大型游禽。喙長,喉囊發達,適於捕魚,但不貯存。主要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常成群生活,善於飛行,善於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飛行時頭部向後縮,頸部彎曲靠在背部,腳向後伸,兩翅鼓動緩慢而有力,也能像鷹一樣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熱氣流來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沒有鷹飛得高。在水中游泳時,頸常曲成「S」形,並不時地發出粗啞的叫聲。主要以魚類為食,覓食時從高空直扎入水中。
③ 鵜鶘的分布范圍
廣布全球溫暖水域,大多分布在亞洲,歐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亞。鵜鶘分布於世界許多地區的海岸以及河湖沿岸。這種鳥喜好群居,通常以群為單位,排成一列行動。而交配繁育期間則通常在島上聚成更大的群(colony)。中國的鵜鶘共有3種,分別為白鵜鶘、斑嘴鵜鶘和卷羽鵜鶘。斑嘴鵜鶘鳥如其名,在它的嘴上布滿了藍色的斑點,頭上被覆粉紅色的羽冠,上身為灰褐色,下身為白色。而白鵜鶘主要分布在中國新疆、福建一帶,它們通體為雪白色。二者均為中國的二級保護動物。
④ 卷羽鳥是什麼
卷羽鵜鶘(學名:Pelecanus crispus)是一種大型的白色水鳥,體羽灰白,眼淺黃,喉囊桔黃或黃色,頸背具捲曲的冠羽。是生活在沼澤及淺水湖的一種鵜鶘,主要為內陸淡水濕地的鳥,但也出現在海岸潟湖及河口,在小島的大片蘆葦或空曠處營巢繁殖。覓食時張嘴,以囊袋撈入大量水,濾去水後吞食其中的魚。飛行時頸部回收,雙翅緩慢振動,常在水面做長距離滑行。以魚類為食。分布於歐洲東南部、非洲北部和亞洲東部一帶。中國見於北方,冬季遷至南方,少量個體定期在香港越冬。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中文學名
卷羽鵜鶘
拉丁學名
Pelecanus crisp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更多
97%的人還看了
卷羽鵜鶘怎麼讀
卷羽鵜鶘生活在哪裡
卷羽鵜鶘廣州
卷羽鵜鶘簡介
形態特徵
12張
卷羽鵜鶘
卷羽鵜鶘體長160-180厘米。嘴鉛灰色,長而粗,上下嘴緣的後半段均為黃色,前端有一個黃色爪狀彎鉤。全身灰白色。頭上的冠羽呈捲曲狀,枕部羽毛延長捲曲。頰部和眼周裸露的皮膚均為乳黃色或肉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鉛灰色,上下嘴緣的後半段均為黃色,前端有一個黃色爪狀彎鉤。下頜上有一個橘黃色或淡黃色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大型皮囊。體羽主要為銀白色,並有灰色。飛羽為黑色,有白色羽緣。頭上的冠羽呈捲曲狀。頰部和眼周裸露的皮膚均為乳黃色或肉色。頸部較長。翅膀寬大。尾羽短而寬。腿較短,腳為藍灰色,四趾之間均有蹼。[1]
體羽灰白,眼淺黃,喉囊橘黃或黃色。翼下白色,僅飛羽羽尖黑色(白鵜鶘翼部的黑色較多)。頸背具捲曲的冠羽。額上羽不似白鵜鶘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線條。[1]
虹膜淺黃色,眼周裸露皮粉紅色;嘴上顎灰色,下顎粉紅;腳近灰色。[1]
大小量度:體重11000-15000克;體長160-180毫米;嘴峰362-450毫米;翅680-800毫米;尾160-180毫米;跗蹠121-149毫米。(註:雄性—;雌性—)[1]
棲息環境
棲息於內陸湖泊、江河與沼澤,以及沿海地帶等。在中國,卷羽鵜鶘季節性分布於閩江河口濕地一帶。[1]
生活習性
卷羽鵜鶘喜群居。鳴聲低沉而沙啞。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也善於在陸地上行走。頸部常彎曲成「S」形,縮在肩部。卷羽鵜鶘會遷徙一段短距離。它們飛行時的姿態很優美,將頸昂起像鷺科,而且整群會一同飛行。
卷羽鵜鶘以魚為主食。
⑤ 鵜鶘的簡介
鵜鶘【pelican】 鵜鶘【tí hú】 俗稱塘鵝。 鵜形目(Pelecaniformes)鵜鶘科(Pelecanidae)鵜鶘屬(Pelecanus)7或8種水禽的統稱。特徵為大而具有彈性的喉囊。棲息於全世界許多地區的湖泊、河流和海濱。某些種體長可達180公分(70吋),翅展可達3公尺(10呎),體重可達13公斤(30磅),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 鵜鶘用像小撈網似的大喉囊捕魚而食。鵜鶘不是用喉囊儲存魚,而是立即把魚吞下。褐鵜鶘(P. occidentalis, 即西方鵜鶘)從空中撲入水中捕魚,動作十分壯觀。但其他鵜鶘編成隊形而游泳,將小魚群驅向淺水處,在該處用喉囊
編輯本段最著名白鵜鶘
新大陸的紅嘴鵜鶘(P. erythrorhynchos,亦稱北美白鵜鶘)及舊大陸的歐洲白鵜鶘(P. onocrotalus)。新大陸的褐鵜鶘體較小,長約107∼137公分;棲於海濱;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署已將其列為瀕危種。褐鵜鶘一度種群數量極大,但因為DDT及有關殺蟲劑的使用,1940∼1970年期間,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DDT被禁止使用後,其繁殖活動有所改善。
編輯本段分布
鵜鶘通常成群繁殖於島嶼,在一個島上可能有許多小群鵜鶘。結群的北美白鵜鶘繁殖於北美中北部和西部湖泊中的島上。任何時期任何種群中的成對鵜鶘都處於繁
殖周期的同一階段。就如某些其他種一樣,北美的鵜鶘有遷徙習性。褐鵜鶘繁殖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濱。
鵜鶘是一種大型的游禽,屬鵜形目鵜鶘科,又叫塘鵝。在世界上共有8種,大多分布在歐洲、亞洲、非洲等地。我國的鵜鶘共有2種,分別為:斑嘴鵜鶘和白鵜鶘。斑嘴鵜鶘,鳥如其名,在它的嘴上布滿了藍色的斑點,頭上被覆粉紅色的羽冠,上身為灰褐色,下身為白色。而白鵜鶘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福建一帶,它們通體為雪白色。二者均為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
編輯本段習性
鵜鶘,在野外常成群生活,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時問都是在岸上曬曬太陽或耐心的梳洗羽毛。鵜鶘的目光銳利,善於游水和飛翔。即使在高空飛翔時,漫遊在水中的魚兒也逃不過它們的眼睛。如果成群的鵜鶘發現魚群,它們便會排成直線或半圓形進行包抄,把魚群趕向河岸水淺的地方,這時張開大嘴,鳧水前進,連魚帶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閉上嘴巴,收縮喉囊把水擠出來,鮮美的魚兒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頓。
鵜鶘的求愛和育雛方式特別有趣。鵜鶘常集大群繁殖。雄鵜鶘向雌鵜鶘求愛時,時而在空中跳著「8」字舞,時而蹲伏在佔有的領地上,嘴巴上下相互撞擊,發出急促的響聲,腦袋以奇特的方式不停地搖晃,希望在眾多的「候選人」中得到雌性對自己的垂青。
每到了繁殖季節,鵜鶘便選擇人跡罕至的樹林,在一棵高大的樹木下用樹枝和雜草在上面築成巢穴。鵜鶘通常每窩產3枚卵,卵為白色,大小如同鵝蛋。小鵜鶘的
孵化和育雛任務,由父母共同承。當小鵜鶘孵化出來後,鵜鶘父母將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里,供小鵜鶘食用。小鵜鶘再長大一點時,父母就將自己的大嘴張開,讓小鵜鶘將腦袋伸它們的入喉囊中,取食食物。有時小鵜鶘就站在父母的大嘴裡吃食。
鵜鶘的種類不多。在全世界8種鵜鶘中,北美洲的白鵜鶘和褐鵜鶘是較典型的品種。我國的鵜鶘共有2種,分別為:斑嘴鵜鶘和白鵜鶘。另外還有眼鏡鵜鶘、卷羽鵜鶘等。它們的捕食方式非常奇特。從山崖上起飛後,鵜鶘在距海面不遠的空中向海里偵察。一旦發現獵物,鵜鶘就收攏寬大的翅膀,從15米高的空中象炮彈一樣直射進水裡抓捕獵物。巨大的擊水聲在幾百米以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鵜鶘是鳥類中體魄強壯的一族。成年的鵜鶘身體長約1.7米。展開的翅膀有2米多寬。它的翅膀強壯有力,能夠把龐大的身軀輕易送上天空。鵜鶘是一種喜愛群居集的鳥類。它們喜歡成群結隊地活動。每當鵜鶘集體捕魚的時候,在海面上人們可以看到鵜鶘此起彼伏的從空中跳水的壯觀場面。鵜鶘有一張又長又大的嘴巴。嘴巴下面還有一個大大的喉囊。成年鵜鶘的嘴巴都能長到40厘米。巨大的嘴巴和喉囊使鵜鶘顯得頭重腳輕。當鵜鶘在地上走路的時候總是搖搖擺擺步履蹣跚。這是因為鵜鶘的大嘴很礙事。尤其是當它捕到獵物的時候,大嘴和喉囊里裝滿了海水,使它浮出水面的時候很困難。人們見到鵜鶘浮出水面的時候,總是尾巴先露出水面,然後才是身子和大嘴。而且,鵜鶘一定要把嘴中的海水吐出來,才能從水面起飛。
鵜鶘從水面起飛的時候,它先在水面快速的扇動翅膀,雙腳在水中不斷劃水。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鵜鶘逐漸加速,然後,慢慢達到起飛的速度,脫離水面緩緩地飛上天空。有的時候,吃得太多,顯得非常笨重,就不能順利的起飛,只能浮在海面了。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鵜鶘【tí hú】
水鳥,體長可達二米,翼大,嘴長,尖端彎曲,嘴下有一個皮質的囊,羽毛灰白色,翼上有少數黑色羽毛。善於游泳和捕魚,捕得的魚存在皮囊中。多群居在熱帶或亞熱帶沿海。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裝飾品。《莊子·外物》:「魚不畏網,而畏鵜鶘。」《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夏五月,有鵜鶘鳥集 靈芝池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一·鵜鶘》:「鵜鶘處處有之,水鳥也。似鶚而甚大,灰色如蒼鵝。喙長尺餘,直而且廣,口中正赤,頷下胡大如數升囊。好羣飛,沉水食魚,亦能竭小水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