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莎士比亞生於何年 死於何年
英國人,1564年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亞死於1616年,終年52歲,在家鄉斯特拉特福市病死
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1582年,18歲的莎士比亞與同鄰鄉農家女26歲的安妮·哈瑟維結婚,不滿21歲時已有了三個孩子。
1585~1592年間他的情況不詳,被論者稱為「失去的年頭」。1585年後離開斯特拉特福,到倫敦謀生,1590年左右參加了劇團成為一名演員和劇作家,開始了他的舞台和創作生涯。他三十而立,蜚聲劇壇,四年後就已經成了英國戲劇界的泰斗。1592年,劇院經理P.亨斯婁首先提到莎士比亞的劇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劇作家R.格林死前在《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亞姓氏,並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詞,罵莎士比亞是「一隻暴發戶式的烏鴉」,可見他當時已頗有名望。1593~1594年,他創作出版了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和《魯克麗絲受辱記》,先後獻給了年輕貴族索桑普頓伯爵。他還寫過一些雜詩和1609年出版的 154首十四行詩。從1594年開始,他所在的劇團受內侍大臣庇護,稱為「宮廷大臣劇團」。1598年左右,他作為劇團股東同其他人合建了環球劇場,他以後的戲劇作品主要在這里公演(後來大約1609年增加了「黑衣修士劇場」)。他自己也隨團進宮演出,偶爾還去大學和法律學校演戲;夏季或瘟疫流行,倫敦劇場停演時,就到外省演出。1598年大學人士F.米爾斯已在其《智慧的寶庫》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贊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1612年左右他告別倫敦回到家鄉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於鎮上的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
❷ 莎士比亞是哪個時代的
莎士比亞是英國著名的戲劇家,是歐洲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莎士比亞是哪個時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莎士比亞是哪個時代的
莎士比亞生活於16世紀末期至17世紀初期,也就是中世紀的英國,而那段時期恰巧是文藝復興盛行的階段。文藝復興是一場以改革思想為主的 文化 運動,是歐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莎士比亞嚴格來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因為他是那個時代的靈魂人物。莎士比亞將自己的思想注入他的作品中,揭露社會丑惡的一面,反對宗教的專制制度,主張解放人的個性和靈魂,宣揚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莎士比亞在他的戲劇作品裡經常進行文字的創造,他的台詞也被後人無數次引用。他的作品大多數是為了當時英國的觀眾而創作的。在那個時代,英國各個劇院的舞台比較簡陋,因此莎翁必須通過精彩的情節來彌補這一缺憾。如今,演出條件比以前改善了許多,但是莎翁的作品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式來演出,為的就是保留莎翁作品的原貌。
莎士比亞哪個時代的人,答案是文藝復興時期。但是他對社會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他那個年代。他給世人留下了37部戲劇作品,每一部作品都被傳入到各個國家。他的劇本都是用 英語 寫的,但是不妨礙世人對這些作品的欣賞、解析與熱愛。
莎士比亞的 故事
莎士比亞的戲劇不僅現在受人喜歡,在當時也是風靡一時,大受追捧。不只有平民百姓喜歡莎士比亞的戲劇,不少達官貴人,甚至英國王室也非常喜歡莎士比亞的戲劇。英國女王和達官貴人們一場不落的觀看莎士比亞的戲劇,每每莎士比亞有新作,他們總是早早預訂好位置等著觀看。
這一天,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一如既往的來觀看莎士比亞的戲劇表演,於是一則莎士比亞趣事就這樣發生了。當時的伊麗莎白女王非常驚奇莎士比亞的創造力和表現力。認為這個人實在太了不起了,需要多少智慧和才華,才能創作出這么多偉大的作品。當她在包廂里欣賞著莎士比亞戲劇時,突然想看看莎士比亞的應變能力。於是就從包廂里扔出一條小手帕,讓它飄到正在舞台上表演國王的莎士比亞身旁。機智的莎士比亞面對拋來的異物並沒有驚慌失措,順勢吩咐扮演大臣的演員撿起“姐姐的手帕”。引得台上台下一片喝彩。
莎士比亞的故居
莎士比亞故居在倫敦地區西部的斯特拉特福鎮,這里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地方,莎士比亞是英國地區非常知名的人物,他曾經創作出許多著名的戲劇,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而莎士比亞故居也因為主人的出眾而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這座在16世紀建造的屋子如今已經成為著名的景點之一,只要付出十三鎊的金錢就可以進入屋子進行參觀。
莎士比亞故居在這個小鎮的北側,是一座具有古典氣息的二層小樓,而且還帶有一個精緻的小閣樓。在這座房子的外面是泥土色的牆壁,而屋頂則是建成斜坡的樣子,上面還覆蓋著瓦片,也正是因為看上去十分的特殊所以在周圍都顯得十分的明顯。至今為止這些房屋大多數仍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就連故居中的傢具和所有其他 物品 都已經是博物館中 收藏 起來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時莎士比亞就是出生在這個小樓的二樓上,在那間主卧室中他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期。
另外當地的博物館還負責對故居中的傢具和物品進行保養和粘連,除了可以向人們展示這些物品之外,博物館還具有保留的權利,而這些保留起來的物品則必須要有預約才可以進行參觀。除此之外的莎士比亞故居都是美麗的花園,這些地方可以讓遊客們常年進行參觀。莎士比亞故居是他小時候生活的地方,當地政府也按照當時他生活時期的樣子將房屋進行了一些裝飾,另外還有許多書籍以及生活場景也同時向人們展示出來。
❸ 莎士比亞時期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海瑟薇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夥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❹ 莎士比亞生活在英國哪個國王統治時期
莎士比亞生於1564年,死於1616年
他出生時,是都鐸王朝的伊麗莎白一世(QueenElizabethItheGood)統治時期(1558年-1603年),
死時是詹姆士六世(1603-1625)
詹姆士六世,伊麗莎白的侄子
❺ 莎士比亞哪個國家的維多利亞又是哪個國家的又分別是哪個年代生的人
一,莎士比亞,是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詩人、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 他生活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初期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 莎士比亞,出生於:1564年4月23日。逝世於:1616年5月3日。 莎士比亞的代表作: 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著名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 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還寫過154首十四行詩,二首長詩。 二, 維多利亞,是英語常見姓氏,最著名的是開創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叫維多利亞的人名和地名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比如有澳大利亞,塞席爾、加拿大、巴西、西班牙、香港等地的多個城市或港口以維多利亞命名。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著名瀑布奇觀之一也以此為名。 1. (加拿大)維多利亞市2. 塞席爾首都維多利亞港3.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4. (西班牙)維多利亞市5. (香港)維多利亞港6. (非洲)維多利亞瀑布7. 歷史人物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瓜達盧佩·維多利亞墨西哥首任總統瓜達盧佩·維多利亞 .瑞典王儲維多利亞8. 歷史名詞:維多利亞時代9. (巴西)維多利亞市 10. (非洲)維多利亞湖 11. (緬甸)維多利亞山 12. 著名的游戲:《維多利亞》 13. 葡萄品種:維多利亞葡萄 14.(加拿大)維多利亞市
❻ 莎士比亞的生平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
歷史學家喬治·斯蒂文森說,後人從這些文字資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亞的生活軌跡:13歲時家道中落,此後輟學經商,22歲時前往倫敦,在劇院工作,後來成為演員和劇作家;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
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1582年,18歲 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贊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
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1612年左右他告別倫敦回到家鄉定居。
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於鎮上的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
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
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
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
1582年11月28日,莎士比亞與安妮·哈瑟維(Anne Hathaway)結婚,很可能是因為哈瑟維當時已經懷上了莎士比亞的孩子。從此之後莎士比亞的行蹤我們完全無法得知,知道他在1590年代出現在倫敦的劇團中。
1583年5月26日,莎士比亞的第一個女兒蘇珊娜(Susanna)在家鄉特拉福德鎮接受洗禮。他接下來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禮。
1596年,莎士比亞唯一的兒子Hamnet死亡,於1596年8月11日安葬。很多人相信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Hamlet)就是為了紀念他的兒子的,因為Hamlet與Hamnet的寫法類似。
1597年,莎士比亞把他在特拉福德鎮的「一棟家宅、兩間畜舍、兩個花園、兩個果園,和其他所有東西」以60英鎊的價格售出,到倫敦,成了一名著名的演員和作家。
他最後還成為一家劇團——張伯倫勛爵劇團(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的合夥人。與當時所有的劇團7一樣劇團是以資助它的貴族的名字命名的。
該劇團十分受到歡迎,以至於當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詹姆士一世贊助了它,劇團更名為國王劇團(該劇團到了今天已經成為象徵著莎劇最高水準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
現在人們從當時的各種法律文件和商業契約中得知,莎士比亞在倫敦的歲月漸漸變得富有,使得他得以在倫敦的富人區買了一棟房子,還在家鄉特拉福德鎮擁有一座最大的住宅。
1609年莎士比亞發表了他的十四行詩,其中很多是寫給一個神秘的女人(「Dark Lady」)和一個男人(「Fair Lord」)的(因此有人相信莎士比亞可能是一位同性戀者)。
他大約在1611年離開了倫敦和劇壇,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發表重要作品(一般認為他的最後一部劇本是《暴風雨》),直到1616年去世。巧合的是,他與同時代的另一個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死在同一天。
(6)莎士比亞的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莎士比亞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哈瑟維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內特和朱迪思。
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夥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有關莎士比亞私人生活的記錄流傳下來很少,關於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謎。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
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並與其他劇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種版本出版,質素和准確性參差不齊。1623年,他所在劇團兩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對開本》,除兩部作品外,目前已經被認可的莎士比亞作品均收錄其中。
莎士比亞在世時被尊為詩人和劇作家,但直到19世紀他的聲望才達到今日的高度。並在20世紀盛名傳至亞、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
浪漫主義時期贊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像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20世紀,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學術運動改編並重新發現價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❼ 莎士比亞的生平經歷
威廉.莎士比亞,公元1564~公元1616。
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生於英格蘭斯特拉福鎮。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莎士比亞18歲時與一個26歲的女子結婚,他不滿21歲時已有了三個孩子。
幾年後他來到倫敦,成為一名演員和劇作家。他三十而立,蜚聲劇壇,四年後就已經成了英國戲劇界的泰斗。在隨後的十年中他寫了《儒略·凱撒》、《奧塞羅》、《麥克白》和《李爾王》這樣的傑作。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他的子孫都已經斷宗絕代了。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此外,他還寫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
就莎士比亞的天才、成就和聲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冊中名列前茅看來有點離奇。我把莎士比亞排得這樣低,不是因為我不賞識他的藝術成就,而是我認為文學藝術人物一般說來對人類歷史影響較小。
宗教領袖、科學家、政治家、探險家、哲學家或發明家的活動經常影響到人類奮斗的許多其他領域的發展。例如,科學的進展對經濟和政治事物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影響了宗教信仰、哲學觀點和藝術的發展。
一位著名的畫家,雖然可能對後來的畫家的作品影響很大,但是他對音樂和文學可能帶來的影響卻微乎其微,對探險和其他人類奮斗的領域實際上則毫無影響可言。類似的說法也適合於詩人、劇作家和音樂作曲家。一般說來,文藝人物只對文藝有影響,實際上只對他們所從事的那個特殊領域有影響。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沒有一名文學、音樂或美術人物被列進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數幾個人物才被列入本冊。
那麼為什麼本冊中有文藝人物呢?這是因為欣賞文藝對每個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響(雖然這種影響並不總是很大),換句話說,一個人可能會花一部分時間聽音樂,一部分時間讀書,一部分時間作畫,等等。即使我們聽音樂的時間對我們的其他活動毫無影響(這肯定是種誇張的說法),這一部分時間仍然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的無聊時間。
一位藝術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可能比我們聽、讀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時間還要多。這是因為他的作品很可能對其他作家的創作活動產生影響,他們的作品為我們所體驗和賞識。
在有些情況下,文藝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確的哲學內容,這會影響我們對其他問題的看法。當然文學作品比音樂或美術作品更經常是如此這般。例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三幕,第一場)中,莎士比亞讓親王說:「對殺人的兇手不能講慈悲,否則就是鼓勵殺人。」這里提出的觀點(不管人們接受與否)具有鮮明的哲學內容,可能會對人們的政治態度產生影響,而不是其他如欣賞「蒙娜麗莎」①所產生的影響。
莎士比亞在所有的文學人物中首屈一指,這看來是無容置辯的。相對來說,今天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甚至荷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詞彙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況且他的名氣也並非曇花一現。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由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已經接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在將來的許許多多世紀里也將會受到普遍歡迎,這一推測看來不無道理。
在評價莎士比亞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這樣考慮,如果沒有他,就根本不會有他的作品(當然類似的論斷適合於每一位文學藝術人物,但是這個因素在評價一般的藝術家的影響時看來並不特別重要)。
雖然莎士比亞用英文寫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聞名世界的人物。雖然英語不完全是一種世界語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接近世界語言。而且莎士比亞的作品被譯成許多種文學,許多國家都讀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戲劇。
當然有些受歡迎的作家的作品也會受到文學評論家的輕視,但是莎士比亞就不同了,文學學者都不遺餘力地贊揚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戲劇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圖獲得他的文學氣質。正是因為莎士比亞對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響和不斷受到大眾的賞識,才使他在本書中獲得相當高的名次。
①「蒙娜麗莎」(MonaLisa):又稱「拉·喬肯達」La Cioconda。為達·芬奇最著名的作品,完成於1503—1506年間。畫中的蒙娜麗莎雖身著喪服,但是從臉上神秘微笑的表情,以及背景的自然描寫,成為充滿了強烈暗示性的作品,連帶的也產生了許多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