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綠色生活方式和非綠色生活方式科學調查數據表
綠色生活方式是指以通過倡導居民使用綠色產品,倡導民眾參與綠色志願服務,引導民眾樹立綠色增長、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讓人們在充分享受綠色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履行好應盡的可持續發展責任的方法,實現廣大人民按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方式生活。
綠色生活方式要求我們做到:
1.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盡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不追求過度的時尚
3.拒絕使用珍貴動植物製品
4.使用節約型水具
5.拒絕過分包裝
6.支持可循環使用的產品
7.盡量購買本地產品
8.一水多用
9.隨手關閉水龍頭
10.消費肉類要適度
11.節約糧食
12.雙面使用紙張
13.垃圾盡量分類入箱
14.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15.提倡步行,騎單車,盡量乘坐公共汽車
16.提倡使用布袋與紙袋,建議循環使用
四、綠色居住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垃圾盡量分類入箱、提倡步行。
一,盡量少用一次性物品綠色生活方式 指以通過倡導居民使用綠色產品,倡導民眾參與綠色志願服務,盡量乘坐公共汽車;
五、提倡使用布袋與紙袋,建議循環使用非綠色生活方式就是浪費、奢靡、健康的方式生活,雙面使用紙張、不追求過度的時尚 ;
二、拒絕使用珍貴動植物製品、使用節約型水具、拒絕過分包裝並且支持可循環使用的產品,騎單車、一水多用;
三、隨手關閉水龍頭、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糧食,讓人們在充分享受綠色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履行好應盡的可持續發展責任的方法,引導民眾樹立綠色增長、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綠色消費、綠色出行、不懂節約的模式
B. 調查高校大學生生活方式的目的與意義
一、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我認為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學習動機與策略的一種組合體,它可分為另種類型,一種是深層一種是表層方式。深層方式由深層動機(內在興趣、學習承諾)和深層策略(關聯、理解)構成,表層方式由表層動機(擔心失敗、目標為獲得證書)和表層策略(學習范圍最小化、記憶)構成。採用深層方式學習的學生會認為學習任務是有趣的,並能投入其中。他們關注學習任務的根本意義,並探索學習任務內部及其與其他任務間的聯系。採用表層方式學習的學生則既想避免失敗,又不想太努力,其策略主要是找出最重要的主題並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重復它們。大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我們課程學習成績、學習情感發展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聯系:學生越是採用深層學習方式,他們的課程學習成績越高,越能感受到學習是有價值的、美的,是一種享受等積極的情感體驗;越是採用表層學習方式,他們的課程學習成績越低,學習的情感體驗就越消極。如果我們認真觀察身邊的同學,不難發現大多數的同學都是採用表層的學習方式,只有少數同學採用深層學習方式。這種現象不利於高校對大學人才的培養,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們改如何改進呢?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我發現很多研究都一致表明:課堂學習環境、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其認知與情感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從改善課堂學習環重學生的選擇和個性發展,是實現主體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傳統的大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選擇往往較少,因此,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一直是大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當前,改革教與學的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4)適當控制大學課程的學習難度和同學之間的競爭也是完善大學課堂學習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習任務太難、過度的競爭,易於鼓勵學生採用表層學習方式,也容易使學生產生不良的學習情感反應。因此,大學課程應保持適當的難度和適度的競爭,而不應該一味地強調提高學習難度和競爭性。 綜上所述,當前應通過進一步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興趣與滿意度,增強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擴大學生的選擇,使學習的難度和競爭性保持在適當的范圍之內,降低課堂被少數人控制的程度以及同學之間缺乏了解和矛盾出現的程度等一系列措施,著力改善大學的課堂學習環境、轉變學生表層學習方式。
C. 生活方式調查報告
生活方式調查報告範文
在發生了一個事件或情況之後,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最後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寫進調查報告。那麼什麼樣的調查報告才合適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活方式調查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調查內容
大學生是當今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中堅力量,大學生是祖國經濟建設的棟梁之才。大學生的發展更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未來國家的發展有著莫大的聯系。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認為我們在學習豐富自己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更多的關注自身和心理健康問題。生活習慣代表著的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是否合理健康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的身心健康狀況。現在我們在校大學生精力充沛,課余時間較多,且又處於青春期、更是長身體的的重要階段,因此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確保順利、成功度過大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基礎。那麼我們現當代大學生在生活飲食,日常消費、娛樂方式和人際交往等方面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大學生對自身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又有多少了解?怎樣的生活方式又才算健康合理呢?基於以上問題我藉此五一假期,特意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在校大學生和一部分網友進行詢問調查。旨在了解更多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並作進一步思考研究。以便給大家提供一些有關健康合理生活方式方面的指導性意見。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齊齊哈爾大學化工學院學生為主,兼顧網上的隨機調查的部分大學生。
三、調查資料收集
本次調查以問卷方式為總體,採用隨機抽樣方法選取調查對象。本次的問卷由15個問題構成,採用隨機調查的方式。主要詢問一些大學生對於自身生活方式的情況。
四、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近6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健康,這不難看出現在很多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都是很不規律,經常熬夜或是睡懶覺。而且還有3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當然值得慶幸的是80.3%的同學還是很關注自身的飲食健康。我對大學生飲食的調查、大學生飲食我訪問了好多大學同學了解到:不吃早餐、吃飯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是大學生的飲食習慣。根據上面調查顯示在平時喜歡喝的飲料中,純凈水選擇的人數是最多的。這說明同學們還是很注重飲水健康的。不過在喜歡吃的零食方面,被選率最高的還是方便麵。在我看來這應該不是一個好現象。方便麵裡面含很多的防腐劑,對身體無益處,同學們應該少吃,或者最好是不吃。我搜索了中國調查網上關於大學生的飲食,結果顯示:
1、僅兩成學生堅持一日三餐從飲食規律來看,能夠保證三餐規律的僅有55%。其中男生的規律性比女生更差。男生比較喜歡運動和玩電腦游戲,一旦沉溺很容易耽誤吃飯時間。
2、七成女生吃零食排解無聊,近半大學生習慣喝啤酒,大學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歡吃零食,女生比例明顯高於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緒不好或沒時間吃飯,而且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書,吃不夠專注。每個月都會喝啤酒,有的學生甚至每月喝啤酒超過10次,男生比例高於女生。還有少數的男生每月會喝1—2次白酒。
3、很多人早晨不吃早飯
4、飲食搭配,大學生飲食隨意性大,六成大學生從不注意食物的營養搭配,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吃飯主要考慮簡便原則。從膳食構成來看,大學生的主要食品是米面等,蔬菜、水果和蛋奶類食物攝入量很少,僅兩成學生能保證每天吃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過低,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能得到足夠補充,不能滿足正常生長發育所需。但是同學們都很難堅持,有一半的人都不會按時吃早飯。
(一)日常消費方面
對於月生活費用52%的同學都選擇了600到800的這個范圍,26%的同學選擇了800到1000這個范圍。12%的同學選擇了1000以上。從這個我們不難可以看出同學們的消費水平很不一樣。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同學都將錢用於上網和逛街買衣服方面,很少有同學選擇買書的。這個不是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我僅僅代表我自己是這樣想的,我們可以將錢花在比較有意義的地方,比如攢多了捐給那些更需要這些錢的人,也許同學之間沒有太多的這樣有愛心的人,但我還是希望同學們可以這樣實施。(二)娛樂方式和人際交往方面
根據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同學都選擇了與上網有關的活動,34%的同學選擇了社團,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我院的社團活動辦的很不錯。不過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只有14%同學選擇了體育鍛煉。另外在社交方面很多同學還是願意積極參加學院的活動,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但男生在這方面不是很積極。而且61%的男生都不會主動去結交朋友,但是78%的女生會選擇主動。人際交往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應該主動去結交朋友,擴大自己的交友圈。這樣可以結束很多人在周末看悶電視的現象,可以增強我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尤其是與異性的相處尤為重要,我這里說的並不完全是戀愛,戀愛當然可以提高我們的EQ,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而已。
五、經驗體會
怎樣的生活方式才算合理?以下是我通過同學們的反饋的問卷調查及相關方面資料的收集得出的個比較正確的一個標准,僅供同學們參考。
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運動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反過來又能促進生命活動。大量研究表明,體育鍛煉是一種低經濟支出、低風險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身心健康的手段,體育鍛煉能直接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並能降低緊張和不安,從而調控人的情緒,改善心理健康狀況。
2、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有些同學由於不能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徹底倒向現代生活方式,導致身體素質的下降,甚至患上了許多老年病。這不得不令我們警醒。現代生活方式是一個大熔爐,作為有高級知識素養的大學生我們應該辨別裡面的糟粕與精華;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要有健康的體魄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此希望廣大大學生吸取現代生活方式中好的部分,創建一個適合自己的優越的生活方式,不要讓生活方式病危害我們的健康。
3、合理的飲食:
所有食物中沒有一種食物包含人們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所以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食物品種的多樣性,注意膳食的的平衡,保持良好的食慾,提高消化的吸收率,注重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對人體的作用維生素對於細胞的新陳代謝、身體成長和維持健康是必不可少的;維生素有助於其他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維生素幫助形成學業、細胞、激素、遺傳物質及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
六、問題建議
1、通過此次調查可以明顯得知現在很多大學生的生活是不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一個大學生連自己的身體都不照顧,那麼他怎麼會有美好的明天,怎麼會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怎麼會養家,怎樣能夠贍養父母?這一系列的問題不難看出,作為當今的一名大學生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多麼的重要。我們應該合理飲食,健康飲食,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保持樂觀的心態,心理學家把情緒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大類,積極的情緒有高興、愉快、自信熱情等等,消極的情緒有悲痛、憂郁、焦慮、沮喪等。快樂的情緒有助於緩和緊張的神經,消除疲勞,使大腦皮層得到休息,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好的情緒能使體內免疫球蛋、血清素等。心理學家認為,在一般情況下,積極的情緒在調節人的行為和活動時起著積極的作用,而消極的情緒則對人的活動起著消極的作用。
2、調查的感言這一次的調查,我感覺我們大學生一定要習慣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把一些不好的習慣丟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作為新世紀的棟梁,一代天驕的大學生們要看重自己的健康,珍惜自己的健康才能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高校是高層次文化教育基地,是國家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之源。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校園應當安排得美觀,成為一個快意的場合,對學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
可見,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綠色校園環境不僅有利於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於人才的培養。校園環境不僅為學習及學術活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為塑造學生素質提供一個好的場所。校園環境的優化有利於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有益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增強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搞好校園的綠化美化,不斷提高綠化質量和植物景觀藝術水平,重塑校園人文景觀和自然和諧的生態景觀,創造一個以人為本、寧靜優美的自然生態空間,才可為師生員工創造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舒適感。
山東建築大學主校區風景優美,佔地面積大。但其綠化不完善是校園環境最突出的問題。所以我對山東建築大學的園林環境進行了調查分析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在學校大一至大四全體學生中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作了調查,涉及學校環境建設、師生文明習慣、學科滲透、師生環保意識等幾個方面。雖然調查范圍有限,內容有限,學生回答的情況也會有一定偏差,但畢竟給我們以後的創建工作提供了可供參考的依據。
三、調查時間
20XX年上學年
四、調查結果
山東建築大學學校新校區建於20XX年,在建設過程中,學校堅持生態可持續的理念,充分保護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結合地域特點,統籌考慮建築全生命周期內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建築功能的辨證關系,發揮學校學科特色和人才優勢,通過因地制宜的規劃設計、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節能節材與室內環境、室外環境保障與控制,建立了綠色大學園區環境綜合保障技術體系,開發了大學園區環境保障智能監控技術系統,建設了生態學生公寓等綠色建築技術示範工程。通過我們的努力,校園內山水相依,草木蔥蘢,宜居宜學的校園為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良好環境。
總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基地,可以為未來提供應對能源環境問題的人才與政策支持,也是延緩或解決能源環境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的各種科學技術的源發地,同時,高校在綠色大學建設方面的探索實踐也將激勵師生員工,在其教學、科研和生活中廣泛關注和充分考慮能源、環境和氣候問題,進而將綠色技術廣泛推廣、綠色理念深入人心,使綠色發展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趨勢。山東建築大學將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綠色校園建設方面先行先試,努力為推動綠色校園建設發揮積極有力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目前,山東建築大學大學校園綠地環境主要是由道路綠化、集中組團綠地及建築物周邊綠化組成。經過多年的綠化保護,整個校園已基本被濃濃綠意覆蓋,形成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校園植物配置基本形成了喬、灌、草相結合的綠化生態體系。其中發育較好的生態群落為中部的主校區鑒湖沿岸周邊綠化,教學樓,圖書館以及宿舍樓綠化等,校區的環境為建校初建設的,經過多年的經營現呈鬱郁蔥蔥的景觀,遮蔭效果好,綠化在數量上達到很高的水平。
然而,我們通過細致的綠色校園建設的系統調查,結合校園的綠化生態規劃建設,認為當前山東建築大學綠色校園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五、思考與對策
從我們調研中進行的調查問卷和了解到情況中看,也存在著一些普遍的問題,如學校學生對綠色學校概念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對於建設綠色校園沒有深刻的理解,學校學生對於綠色學校應具備的條件不是很清晰。學校應組織學生參加環境教育學習和活動的數量明顯少,而且形式單一,問卷中讓同學們給出學校開展的環境教育學習活動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學校不應忽視對學生開展環境教育,而通過親身實踐、參加各種活動來豐富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又是最深刻而有效的方法。
比如設置綠色課程,課程涉及到全校的教學體系中怎樣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包括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理念。涉及到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應該如何構建等等內容的這一類針對性的課程的建設和修訂,屬於公共課的開設。另外是如何在現有的課程體繫上體現綠色這一基本概念,比如如何在商學院、經濟學院、化學學院關於新材料開發的課程里,把綠色的概念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而不僅僅是課程的修訂和修改。把綠色的理念貫徹到相關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來。」
而今,綠色學校已成為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評價學生的也不只是分數這一個尺度,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的健康人才。同時開展社團的綠色活動,社團活動是山建的特色之一,社團的綠色活動也是山建綠色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我們學校社團均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與綠色有關的社團和組織等,都開展過一些很有影響力的活動可見無論社團數量和舉辦活動的質量都是不錯的。但是社團在如何擴大其知名度並舉辦有影響力的系列活動、精品活動,甚至將活動推向其他高校、推向校外等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很多學校表示缺乏資金是綠色學校創建過程的一個主要困難。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資金固然非常重要,但沒有錢也不是就不能開展環境教育,不能創建綠色學校,很多貧困山區的學校也在積極的開展綠色學校的創建活動,並且成果顯著。因此我們更應該盡我們的力量把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做好,通過學校帶動家庭、帶動社區、帶動社會,讓更多的人了解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來支持我們。不斷改進、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綠色學校的精髓,希望所有的學校在開展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不斷實踐,隨時總結,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同時加強與其他學校的聯系,相互學習、督促和檢查,使綠色學校創建活動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問卷調查反饋的結果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在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是在校園綠化方面:
1、擴大綠化面積,多種植高大喬木,但無需從外地移植成年喬木,不僅耗費金且難以成活,受到大量修剪砍伐的喬木也不宜美觀。
2、對於校園內的綠化植物不要過於修剪,適當保持植物的外形自然舒展,但對於生長不適當的植物即使修剪整理。
3、可以對部分植物進行修剪使其保有獨特的外形,能吸引人們更多的欣賞以及關注。
4、對於保護校園綠化我們需要提高保護綠化環境的自覺性,同時還需要完善校園制度對部分人進行約束。
5、為了更好的美化優化校園環境,可以在綠化地上種植各種各樣的植物,還可適當種植觀賞性的植物,提高整個校園的美化水平,提高觀賞性。
6、不要過多的噴灑農葯,尤其不要在正常的上課期間噴灑,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以及學習狀態,但為了保護植物可以在節假日期間噴灑,減少對學生們的影響。
7、再者根據我們學校實際的綠化地分布,需要加強學校食堂周圍的綠化環境。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快捷的溝通互動、便利的生活方式備受青年人的青睞。網路在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其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等產生著負面的影響。為了分析和把握大學生上網行為和上網習慣,深入了解大學生心理特徵,准確把握網路在大學生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的建構過程中的影響,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觀,我們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網路生活方式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本次調研以問卷方式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對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年級學生。總計發放調查問卷350份,收回問卷330份,其中有效問卷324份。
一、大學生網路生活狀況
(一)大學生網路生活時間及頻率
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開始接觸互聯網的時間略有差異,32%的大學生在小學期間接觸網路;40%的大學生初中時接觸網路;24%的大學生在高中時接觸網路;僅有4%的大學生是在大學期間接觸網路的,據調查男生普遍比女生更早的接觸網路。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分別為2小時以內為26%,2-6小時為47%,6-10小時為20%,10小時以上為7%。
(二)大學生網路生活活動
隨著科技發展接入互聯網的場所逐漸增多,同時給予了大學生上網場所的選擇。經調查,51%的大學生在家中;31%的大學生在學校宿舍;10%的`大學生在商業網吧;9%的大學生在學校機房。網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從調查來看,大學生上網的主要活動依次為查閱學習相關資料、聊天、游戲、購物、新聞、影音等方面。網路軟體是大學生接觸網路的主要途徑,80%的大學生使用社交軟體;76%的大學生使用網頁瀏覽器;54%的大學生使用桌面影音播放;43%的大學生使用網路視頻;47%的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站。
(三)大學生網路消費
隨著電子商務的急速發展,網路消費成為日常消費中的一部分。網路提供給我們比市面上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大學生如何去正常的網路消費更值得我們關注。據調查,59%的同學用於網路購物;44%的同學用於網路游戲;23%的同學用於網路服務;10%的同學未曾在網路消費過。對於網路消費金額方面調查,46%的同學平均每月消費100元以下;42%的同學每月在100-300元;8%的同學每月消費在300-500元;僅有4%的同學每月消費高達500元以上。
(四)大學生網路社交
網路社交已經成為現代社交方式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各大網路工具中,即時通訊工具(QQ、飛信、微信、YY等)冠居榜首,這種及時方便又快捷的社交工具深受廣大青年朋友的喜愛與擁護。僅排其後的是微博、SNS社交網站(人人網、開心網等)兩大網路社交工具。無論是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在社會各領域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隨後是貼吧、論壇和博客這三種工具,各行各業的精英、學習者或是明星的粉絲們齊聚這里,共同探討,一起學習。
(五)大學生網路生活文明
隨著互聯網信息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資源豐富,上網也就成為了一件時尚流行的事。在網上學習、娛樂、購物等,這些活動都使我們的網路生活豐富多彩。大學生的網路生活文明程度也體現了他們日常整體精神文明風貌。在調查中顯示,近乎一半的人偶爾在網路上(論壇、博客等)有講過粗話、攻擊別人的行為,而三分之一的人沒有過這種行為。近乎一半的人認為網上部分惡搞的視頻或貼文屬於娛樂行為,而四分之一的人則認為惡搞侵犯了他人的權利,會給他人帶來傷害,應該限制。只有少數人認為惡搞有時能產生監督效應,應該被提倡。
(六)大學生網路生活認知和看法
在調研報告中顯示,近九成的人認為現在網路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它可以緩解壓力、放鬆心情、豐富知識、了解事實、結識朋友。但是,盡管61%的人對國家出台關於網路安全和網路環境的政策有一定了解,但是一般人認為沒有效果。
二、大學生網路生活方式分析
網路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尤其網路中的一些負面因素也如影相隨,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消極影響。所以,我們在理性看待網路的同時,有必要對大學生上網的不良動因進行深入探析。
(一)奮斗目標迷失,生活缺乏寄託
大學是大學生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是個體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期。很多大學生經過高考的洗禮順利升上大學後,身心得到極大的放鬆,對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四年,怎樣實現自我價值,自己未來的奮斗目標到底是什麼等問題思考得很少。由於奮斗目標迷失,很多大學生只是在應付學習,大多數時間處於一種無聊、空虛、孤獨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網路中豐富的信息資源、超越地域的溝通方式、刺激的網路游戲,很快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二)渴望溝通交流,實現內心傾訴
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離開父母的看護來到大學後,往往會產生一種陌生與孤獨感,從心理上渴望與人交流。大學作為一個微型社會,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學習、生活、感情挫折、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傾訴對象或不願意把自己的內心情感告訴身邊的人,迫切需要一個理想的傾訴對象。網路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交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它與人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發泄心中的不滿、討論感興趣的話題,而不用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讓身邊的人知道。對於那些性格內向、在現實交際中不善與人交往的人來說,網路交際是一種較佳的交際方式。網路交際的虛擬、快捷、平等、自由等特點,滿足了大學生渴望交流、實現傾訴的願望,自然成為他們鍾愛的對象。
(三)逃避現實生活,尋求理想自我
長期以來,學習的壓力、家長的期望,讓大學生感到身心疲憊;到了大學後,很多學生在放鬆自己的同時,也迷失了自我。當他們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又找不到合適的宣洩方式,而網路特有的虛擬性特點,使他們可以在網路游戲中贏得自尊、獲取勝利,在網聊中重塑自我、贏得贊賞,在網路中體驗戀愛、獲得愛情。這一切讓他們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體驗到了自己的價值與成就。這種成就感使他們對網路有了更大的期待,也形成了更大的依戀,甚至成為網路「癮君子」。
(四)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強
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轉型期,思想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在大學之前,學校里有老師的提醒與管理,家裡有父母的監督,他們上網的時間與頻率都受到控制。進入大學後,由於自我控制能力尚未養成,習慣於家長與老師安排的他們,面對乍獲的自由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加之大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他們面對內容豐富的網路,很難控制自己上網的行為,有時即使知道迷戀網路是不好的,但還是經不起誘惑。
三、大學生網路生活方式對策和建議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網路行為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不可否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並予以積極的引導。
;D. 當前居民生活方式變化與生活滿意度調研的意義
是衡量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前居民生活方式變化與生活滿意度調研的意義是衡量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意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yìyì,一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二指內容。
E. 關於大學生生活方式的調查問卷
生活方式: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勞動工作、休息娛樂、社會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以及與這些方式可以理解為就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與社會條件下,各個民族、階級和社會群體的生活模式。
F. 什麼是社會調查的涵義
社會調查的定義
社會調查和研究是一種收集和處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是人們運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從社會現實中收集有關社會事實的信息資料,並對其作出描述和解釋的活動。如果運用得當它就會真實可靠地反映社會的生活與實際,為我們科學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了解包括青年在內的不同群體,進行工作決策提供良好的依據。所以社會調查一定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它不同於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某個社會現象的觀察了解,它有明確的、特定的目的;社會調查是從社會現實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不是僅僅在書堆里利用間接的第二手資料,它的調查對象既包括客觀存在的各種行為、現象、事實,也包括人們的態度、意願、意見等主觀范疇的社會事實。
社會調查是一門方法性學科,社會調查的方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收集材料的方法,包括文獻調查法、實地觀察法、訪問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實驗調查法等,主要是感性認識的方法;一類是分析研究資料的方法,有以統計分析為主要內容的數學方法,和以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證明與反駁為內容的邏輯方法,即理性認識的方法。必須掌握它的科學方法才能得到真實的結論。有時我們也會遇到某個人,對某件事感慨萬千,大發言論。可是,我們看到他分析問題很片面,這樣所下的結論就很難令人信服。團幹部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社會調查的范圍和作用
社會調查研究的范圍十分廣泛,因調查的組織、目的、對象、內容以及方案的不同,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調查與研究。如:有政府機構的調查研究,有企事業、學術團體的調查研究,有新聞調查,社會經濟調查,犯罪案件調查,教育、衛生調查,家庭婚姻調查,生活方式調查,民意測驗,社區調查等。
一項有效的社會調查可以起到這樣幾個作用:收集相關動態信息,了解調查對象的真實情況;客觀地描述社會現象的現狀並正確地解釋其原因;揭示此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提出對策;預測其發展趨勢。就團組織而言,調查對象主要是青年,包括以下幾項內容: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調查,青年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知識水平、職業選擇、婚姻狀況等調查。
社會調查的特徵和方式
由於社會調查方法越來越科學,所得出的結論也越來越准確,一次調查過程可以呈現這些特徵:
(1)現實的:是對當前而非過去社會情況的調查或預測。
(2)系統的:遵循一套系統操作邏輯,有特定的規則、程序及有效步驟。
(3)客觀的:調查的范圍、方式、對象的選擇和結論的概括應該不帶偏見和傾向性。
(4)有一定代表性:所調查研究的部分能集中代表所研究的問題和受其影響的總體。
(5)可量化的:以數值反映調查對象的某些方面,以便更好地解釋其特徵。
(6)可重復的:不同的調查者以同樣的方式方法也應得到基本相同的結果。
社會調查的方式有四種:普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個案調查。
(1)普查。普查是指對要調查的總體逐一不漏地進行調查,又叫全面調查。
(2)抽樣調查。抽樣調查是從研究的總體中按一定的方法選取部分對象(被選取的對象叫樣本)進行調查,並將對這部分對象的調查結果推論到原來的總體。抽樣調查的特點是,既能減少調查的繁瑣性,又能保證其結論具有時效性,在調研中使用最為普遍。
抽樣調查的方法:①非隨機抽樣。又分為判斷抽樣、偶遇抽樣、配額抽樣。它主要運用於對總體情況比較熟悉,而總體同質性程度又較高的條件下,比如,剛進廠的一批青年,年齡、性別、學歷、籍貫等都比較接近,在某些要求上可能較為一致。②隨機抽樣。又分為簡單隨機抽樣、系統隨機抽樣、類型隨機抽樣、整群隨機抽樣、分段隨機抽樣,它是按照概率原理進行,即研究范圍內的每個對象都有被抽中的可能。它能控制抽樣誤差。
抽樣調查應注意將抽樣的誤差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保證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
(3)典型調查。典型調查是對所研究的對象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或個人作為典型,做周密系統的調查。典型調查能充分地、突出地、集中地表現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質及重要特徵,是調查方式中較為重要並廣泛運用的有效的方式。
(4)個案調查。個案調查是將某一社會單位作為一個「個案」,對其中的若干對象、特徵進行長時間的深入調查,摸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作為「個案」的單位,既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個人、家庭,也可以是某一組織。
G. 什麼是社會調查,如何理解社會調查的含義
社會調查是社會「調查」和「研究」的簡稱。社會調查是指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有意識地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來了解社會真實情況的一種自覺認識活動。它包含以下四層意思:
(1)社會調查是一種自覺認識活動。
(2)社會調查的對象是社會現象。
(3)社會調查要使用一定方法。
(4)社會調查有一定目的。
上述社會調查的定義,適用於一切社會調查,包括科學的社會調查。
(7)生活方式調研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社會調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明確的調查目的;
(2)具有社會意義的調查對象;
(3)科學的調查方法;
(4)實際的調查效果。
社會調查應有的態度:
(1)求益的態度:力求促進社會進步,解決社會問題,增進人民幸福;
(2)求實的態度:尊重客觀事實,不「唯上」不「唯書」;
(3)求教的態度:眼睛向下,虛心向群眾學習與求教。
分類
社會調查據其分析單位的不同,可分為宏觀調查(如對國家,省,縣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圍或大規模的調查)和微觀調查(一般包括兩三人或數人的小群體的查)。
據其調查內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研究性的調查(為解決理論性或政策性的問題而進行)和工作性的調查(為解決當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而進行)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