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田雞」是什麼
田雞一般指虎紋蛙。
虎紋蛙常生活於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溝渠、池塘、水庫、沼澤地等有水的地方,其棲息地隨覓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生活時期而改變。
虎紋蛙是肉食性動物,在自然界中以捕食蝗蟲、蝶蛾、蜻蜓、甲蟲等昆蟲為主,虎紋蛙蝌蚪則靠攝食水中的原生動物、藻類及有機碎屑等天然餌料為食。原產於柬埔寨、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最北達江蘇鹽城。
種蛙的培育:
種蛙池在投入使用10-15天宜清污消毒除害處理,放養密度為20-30隻/平方米。種蛙池經常換注新水,調節池中水位,適量投放生石灰等葯物,保持適宜水質。
種蛙雌雄分開投入培育池,經2-3天適應後開始攝食,堅持「四定」原則投放膨化顆粒飼料,日投量為種蛙體重的5-10%,每天1-2次。產卵前15天搭配鮮活飼料喂養,蚯蚓、黃粉蟲、魚塊等鮮活飼料占日投量40-50%,並搭配適量維生素與微量元素,以提高體質與產卵率、孵化率。
② 田雞怎麼養殖田雞的日常管理
田雞主要是餵食人工培養的蠅蛆、蚯蚓、紅蟲、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田雞怎麼養殖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青蛙的培育:經過一個冬眠,到開春即4月上旬,溫度上升到16℃以上時,親蛙就要開始覓食,此時要投喂鮮活餌料蚯蚓、蠅蛆等,讓親蛙近快恢復體能,以利下一階段繁殖、孵化。
2、繁殖、孵化:繁殖、孵化技術是虎紋蛙養殖的關鍵技術,水溫上升到16℃以上時要作好繁殖前的准備,也就是將建好的產卵池、孵化池進行消毒,而後注人清水,最後通過調節水位和光照來調節好水溫。一切准備好後即可將親蛙從越冬池移出,移出後先用5mg/L的高錳酸鉀葯浴5分鍾,然後移人產卵池。產卵池水位保持在0、2m,水溫在20℃以上。正常情況親蛙進入產卵池後2天一天就可以抱對產卵,若親蛙成熟較好、氣溫較高,常常是在親蛙進入產卵池後2~16小時就全部產卵。產卵池每天上午8點以後要注意觀察,當卵團充分吸水膨脹就撈出移入孵化池。受精卵孵化時最適溫度25℃,同時要有充足的氧氣,在孵化時最好讓受精卵浮在水中,如果沉入水底,要將受精卵移動,以免與池底粘連,導致底部的受精卵缺氧而影響孵化率。
3、飼喂技術:蝌蚪培育的關鍵技術是蝌蚪分級飼養。餌料優質多樣化。投餌量隨蝌蚪日齡的增長而增加,日投餌2次,前期以人工培養的浮游動物、雞蛋黃為主,中、後期以紅蟲為主。剛變態的幼蛙,視覺和嗅覺尚不完全適應陸棲生活,此時應投活餌,如蚯蚓、蠅蛆等,5~7天後逐漸改喂切碎的魚肉了、蚌肉、螺螄肉等,再慢慢加入蛙料,最後完全過渡到喂養蛙料。定點投餌,在池底向排水口傾斜的池中,在其上方留出占池底面積1/4~1/5的陸地作為投餌處或設固定的飼料台,投餌量以2小時內基本吃完為度。
1、場地選擇:應選安靜、進排水方便、水質無污染、便於管理之處,面積以20平方米為佳。
2、越冬池:建造時保水性一定要好,否則冬季乾旱水位較低、池水乾涸時,會造成虎紋蛙因缺水或受凍害而大量死亡。在閩北地區最好還要搭建保溫棚,但不一定要加溫。最好用水泥池,深度要求在1、5m以上,水位保持在1m左右,池中間建一個占總面積1/4左右的休息平台,或另做浮於水面的簡易休息台。池底要放一些供隱蔽的設施,如稻草、瓦礫、毛竹筒等,以供虎紋蛙躲避和冬眠。
3、產卵池、孵化池:面積最好2平方米,這樣可少放幾組親蛙以免互相干擾,親蛙產完卵後捕起可做孵化池。該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據需求而調節,即0、2~1m。有條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內要保持清潔,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時要保持安靜,否則會影響親蛙產卵和受精卵孵化。
4、蝌蚪池、變態池:採用級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這樣,池子隨著蝌蚪變態而逐漸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陸地供已變態的幼蛙棲息。
5、幼蛙、成蛙養殖池:有條件可建水泥池,如果用土池則池壁要襯上一層塑料薄膜,池的一端略高於另一端,便於排水清洗。養幼蛙時較高的一端可不淹水而作餌料台使用,池深0、5m左右,但四周要有高1m的圍牆或圍網,圍網應向池內稍傾斜以防逃逸。
1、虎紋蛙有大吃小的惡習,應一次性放足同規格的蛙數,飼養2~3個月後要把個體大的分開。
2、虎紋蛙白天穴居,因此應在池內設置隱蔽場所,如種植水生植物或在池底放入瓦礫、竹筒。幼蛙期最怕驚動、強光,對周圍環境變化特別敏感,因此在幼蛙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邊環境的安靜,白天要採取遮陽措施,避免強光和曝曬。
3、及時清除殘食、糞便,更換池水,保持水質清新,減少疾病的發生。
4、投喂的蛙料粒徑大小以能一口吞食為宜;蛙料表面光滑,吸水軟化快,不含過多的鹽、油脂和異味,飼料營養全面,蛋白質含量在38%以上。
5、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炎熱時要採取加水,放水葫蘆人池,搭遮陽棚,噴施冷水等方法降溫,而冬季水溫降低要注意保溫,防止凍傷。
1、紅腿病
症狀:發病個體精神不振、活動能力減弱,腹部膨脹,口和肛門有帶血的黏液。發病初期後肢趾尖紅腫,有出血點,很快蔓延到整個後肢。
防治:(1)將病蛙撈出集中在一個池內,用慶大黴素浸泡,用葯量約50~150mg/L,每天1次,連續3天;(2)若蛙仍能攝食,可在飼料中加拌抗生素,同時添加護肝用多維等葯物,連續投喂3天。
2、氣泡病
症狀:一般發生在蝌蚪期,腹部腫大,消化道內聚集大量氣泡。
防治:控制池中水生生物量,勤換水,保持水質清新。另外,可以向養殖池加入食鹽15g/立方米。
3、胃腸炎
症狀:病蛙食量明顯下降或停止攝食,在池中癱軟無力,捕起時縮頭弓背,解剖可見胃外表有樹枝狀充血,胃粘膜出血,腸道外表發紅,胃腸空。
防治:在飼料中添加鹽酸黃連素4g/kg飼料或氟呢酸2g/kg飼料。
4、敵害
蝌蚪期敵害主要是昆蟲,幼蛙期、成蛙期主要敵害是蛇和鼠。
③ 田雞是青蛙嗎
田雞不是青蛙,田雞又名虎紋蛙,是叉舌蛙科虎紋蛙屬的動物,體長最長可達到12厘米,表皮較為粗糙,而青蛙是蛙科側褶蛙屬的兩棲動物,體長約為7-8厘米,表皮較為光滑,而且田雞多分布在海拔低於900米、靠近水源的地區。
田雞不是青蛙,田雞的體型要大於青蛙,而田雞的皮膚較為粗糙,呈現黃綠色,其上有深色不規則的斑紋,而青蛙的皮膚較為光滑,呈現黃綠、深綠或者灰綠色,並且田雞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8月份,而青蛙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7月。
田雞多分布在海拔低於900米的稻田、池塘、沼澤等水源充足的場地,且幼蛙分布在石縫、田埂的洞穴中,將頭部伸出捕捉食物,而且田雞屬於肉食動物,主要以蝗蟲、蜻蜓、甲蟲為食,並且田雞不僅會捕食動態昆蟲,也會選擇性的捕食靜態食物。
田雞多在水中進行交配,每年的5-9月份,雄性田雞會依靠叫聲吸引雌性田雞,配對成功的雌性田雞和雄性田雞會同時向水中產卵排精,在水中完成受精後,受精卵會連成片狀漂浮在水面上,等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會發育成幼蛙形態。
④ 田雞是牛蛙還是青蛙
田雞是青蛙的一個亞種虎紋蛙,分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形態和牛蛙有著明顯區別,田雞的背部粗糙,牛蛙的背部平整,並且田雞主要生活在海拔900以下的池塘、水庫、稻田等地方,以捕捉蝗蟲、甲蟲、蜻蜓等昆蟲為食,捕食主要在晚上進行,白天較少。
田雞屬於青蛙,是青蛙的一個亞種虎紋蛙,分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其形態和牛蛙有著明顯區別,田雞的背部粗糙,身上分布著深色條紋,牛蛙的背部平整,比較光滑,並且牛蛙的體積是田雞的一倍。
田雞的雄蛙體長66-98毫米,雌蛙體長87-121毫米,背麵皮膚上分布著不規則的縱行膚棱,咽喉和胸部處有灰黑色或者棕色的斑紋,其卵粒在水面漂浮,卵徑約1.8毫米。
田雞主要生活在海拔900以下的池塘、水庫、稻田等地方,棲息地會隨著繁殖、過冬等生活時期來改變,通常以捕捉蝗蟲、甲蟲、蜻蜓等昆蟲為食,捕食主要在晚上進行,白天較少。
田雞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9月份,冬眠之後會立即開始繁殖,在水中體外受精,產出的卵粒會連成小片在水面漂浮,最後孵化為蝌蚪,蝌蚪發育後就變成了蛙。
⑤ 田雞是什麼
田雞是叉舌蛙科虎紋蛙屬的動物,其背面呈現黃綠色或者灰棕色,皮膚較為粗糙,且田雞多生活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地區中,會在稻田等淺水區中繁殖產卵,而且田雞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甲蟲、蝴蝶和蜻蜓等昆蟲為食。
1、品種介紹
田雞是屬於叉舌蛙科的動物,其學名為虎紋蛙,身體長度約為121毫米,體重可達250克,且田雞的背部皮膚較為粗糙,呈現灰棕色或者黃綠色,腹部上具有淺藍色的斑點,而且田雞多生活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地區中。
2、生活習性
田雞的主要分布地區在柬埔寨、泰國、越南以及我國的湖南、廈門、福建、台灣、湖北、貴州等地區,多棲息在稻田、池塘和水庫等地方,且田雞會在靜水和淺水區中活動並繁殖,它是夜行性生物。
3、產卵管理
養殖田雞時,需要將向池塘中潑灑高錳酸鉀進行消毒,再將水位保持在20-25厘米,然後放入稻草製作成的卵巢,最後將種蛙放置在卵巢中,等待一天左右,雌性田雞就會產卵了,此時要將種蛙與卵分開。
4、飼養管理
田雞不耐嚴寒,想要田雞順利的度過冬天,就要在每年的11月份中下旬時,往池塘上方搭建塑料保溫大棚,或者將池塘里加入加熱設備,使水溫穩定在20-25度左右,以免田雞被凍死,而且要每天投喂1次飼料。
⑥ 田雞為什麼叫田雞
田雞被叫做田雞,是因為它生活在田地中,並且會發出近似公雞的叫聲,田雞又名虎紋蛙,是叉舌蛙科虎紋蛙屬的動物,其體重可達250克,而且田雞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蝴蝶、蛾子、蝗蟲、蜻蜓等昆蟲為食。
1、原因
田雞被叫做田雞,是因為田雞多生活在海拔900米以下的稻田中,且會發出近似於公雞的聲音,田雞的學名是虎紋蛙,其雄蛙的體長可達98毫米,雌蛙的體長可達121毫米,並且田雞的膚色為黃綠色或者灰棕色。
2、分布地區
田雞主要生活在溝渠、稻田、池塘、沼澤等地方,在繁殖季節時,它多在稻田等靜水或者淺水區域活動,田雞在我國的主要分布地點是上海、浙江、臨安、湖北、雲南、四川等地方,它會在每年的5-9月份時產卵繁殖。
3、飼喂管理
田雞是肉食性動物,養殖田雞時,需要每天飼喂3次,可以給其提供蝗蟲、紅蟲、蜻蜓、蚯蚓等食物,並且在飼料中要加入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提高田雞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在水中移植水葫蘆等植物。
4、飼養方法
飼養田雞時,需要每隔10天更換一次清水,且水深要保持在25-30厘米左右,並且要每隔半個月向池塘中潑灑一次強氯精或者生石灰,為其消毒滅菌,而且要及時清除糞便以及吃剩的飼料,避免水質變差。
⑦ 田雞是什麼類動物
田雞一般指虎紋蛙。田雞是叉舌蛙科、虎紋蛙屬兩棲類肉食動物。
田雞體大,雄蛙體長66-98毫米、雌蛙體長8-121毫米,體重可達250克左右。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尖;下頜前緣有兩個齒狀骨突;瞳孔橫橢圓形,眼間距小於上眼瞼寬,鼓膜約為眼徑的3/4。體背面粗糙,無背側褶,背部有長短不一,多斷續排列成縱行的膚棱,其間散有小疣粒,脛部縱行膚棱明顯;頭側,手,足背面和體腹面光滑。指、趾末端鈍尖,無溝;後肢較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至肩部,左右跟部相遇或略重疊;笫一,五趾游離側緣膜發達;趾間全蹼。背面多為黃綠色或灰棕色,散有不規則的深綠褐色斑紋;四肢橫紋明顯;體和四肢腹面肉色,咽、胸部有棕色斑,胸後和腹部略帶淺藍色,有斑或無斑。雄性第一指上灰色婚墊發達;有1對咽側外聲囊。卵徑1.8毫米左右;動物極深粽色,植物極乳白色。
田雞常生活於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溝渠、池塘、水庫、沼澤地等有水的地方,其棲息地隨覓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生活時期而改變。田雞是肉食性動物,在自然界中以捕食蝗蟲、蝶蛾、蜻蜓、甲蟲等昆蟲為主,田雞蝌蚪則靠攝食水中的原生動物、藻類及有機碎屑等天然餌料為食。
田雞原產於柬埔寨、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最北達江蘇鹽城。
⑧ 田雞是什麼
田雞學名為虎紋蛙是叉舌蛙科虎紋蛙屬動物,體型偏大,背部粗糙,成年的虎紋蛙的體重在250克左右,頭部較長,整體呈現錐形,嘴部為鈍尖狀。田雞一般生活在海拔處於900米以下的稻田、池塘、水庫等靠近水源的潮濕環境中。
1、田雞
田雞在每年的5-9月份灰進入繁殖期,田雞繁殖、發育和變態都是在靜水中進行,產卵前會在稻田內交配,然後會到池塘、水溝中開始產卵。田雞的卵為黃色,產出的卵粒會漂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