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農村精神生活方面有哪些提高

農村精神生活方面有哪些提高

發布時間:2022-12-16 05:53:34

① 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隨著農村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經濟利益、就業方式的多樣化,導致農民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文化認同趨於多樣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新形勢新要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因此,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水平與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和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較大的差距,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和條件也很不平衡,任務還很艱巨。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踐中存在問題主要是:在文明創建方面,還有不少的鎮特別是村的文明程度還較低,其突出表現是臟、亂、差的現象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觀,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效不明顯。
在思想觀念方面,小富即安、不思進取,「上午轉轉田埂,下午搓搓麻將,天黑進入夢鄉」這種消極意義上的知足常樂者大有人在;大錢無力賺,怕吃苦,小錢不在乎,希望一夜暴富者也大有人在;婚喪嫁娶講排場、比闊氣的風氣也很盛;少數群眾依法辦事的觀念還不強。
在社會公德方面,少數人的社會責任心和誠信意識在弱化,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在強化。如借債不還、惡意拖欠,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在家庭道德方面,少數家庭仍存在「惡夫」、「惡媳」、「惡鄰」現象。特別是從進一步提高廣大家庭的道德水平,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看,還缺乏有效抓手。
在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相當數量的鎮村文化陣地嚴重萎縮,經費投入不足;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的覆蓋面較小、參與率較低,精神文化生活還比較枯燥和單調。從廣播電視業發展的情況看,目前仍有214個自然村沒有通有線電視,廣播的入戶率和收聽率很低。
在科學普及方面,目前農村的封建迷信活動有蔓延之勢。假和尚、假道士、神漢巫婆還有一定的市場;在喪葬過程中迷信活動和大操大辦之風盛行;因病求迷信的人也大有存在,不僅耗費了群眾的巨額錢財,也毒化了社會風氣。
在農村教育方面,無論是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設施,還是師資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都與城鎮中小學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差距甚至比較大。這必然會影響到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全面提高。

② 為什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前提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說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學文化兩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對農民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進行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教育,進行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導農民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搞好計劃生育,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活動,破除封建迷信,移風易俗,開展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

③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想提高生活質量,你有些什麼辦法

感謝邀請回答。

生活在農村,生活質量不一定就低,特別現在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我以稻田+鄉村文化提出幾點建議:

有好的居所

有了鄉村元素的硬體和軟體方面,還必須有文化。這個文化是油然而生的,你活出了質量,你的身邊就會有更多的同伴,他們也想和你一樣,享用鄉村的高質量生活。鄉村是個無限大的空間,不像城市的擁擠和私密,這里都是共享、開放的。

稻田上,你可以開演唱會、彈鋼琴,詩情畫意的舉辦畫展,聚會沙龍,一切,都這么美好。

以上是我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如何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

一個民族文化素質的高低,和擁有人類社會財富的量成正比。「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素質問題。如何提高農民素質,是我們當前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那麼農民亟待提高哪些素質呢?
1、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一是有些地方的農民集體主義觀念淡漠,重權益,輕義務,主要體現在集體公益事業的一事一議方面,參加議事易,出工出錢難。二是個別地方宗族觀念有所抬頭,特別體現在村委選舉中,只投票給本族本姓。三是有的青年農民追求享樂,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拜金主義思想嚴重。四是傳統封建思想嚴重,因循守舊、求神信邪、重男輕女、重農輕商。五是個別農民參加黃賭毒等犯罪活動。
2、農民的科技素質。鄧小平指出:「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作用是無窮無盡的。」但在不少地方,農民們仍然主要使用傳統的技術手段,農業的現代性還不明顯。另外,我國農業主要以作物高產為目標,是數量型的增長方式,沒有實現向「高產、高質、高效」的轉變。
3、農民的文化素質。文化素質是最基本的素質,WTO背景下的農業,要求農民不但要掌握先進技術,而且要有文化、懂政治、經濟、外語、計算機等等,會交際,善應酬,這樣才能走出家門,尋找商機,迎接挑戰。
4、農民的法制觀念。個別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常因宅基地、承包地地界以及一些生活瑣事,傷害他人身體。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個別農民不懂市場規則,違規違法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另外在自己權利受到侵犯時,也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來維護正當權利等。
5、農民的市場觀念。最大的是缺乏競爭意識、商品意識,缺少時效觀念。
6、農民的政治素質。
作為政府,如何提高農民素質呢?
首先,要高度重視農民素質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作為一件大事來抓。農民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不能靠一個政治宣言和一個法令就可以立即實現的,靠形式主義更是不行的,農民教育最忌走形式。
其次,要搞好調查研究,制定教育規劃。要十分注意對農村的實際情況做認真的調查,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力水平、科技推廣水平、產品營銷水平、農民思想狀況、農村精神文明程度、民主管理程度等進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規劃。
第三要通過教育、創建、培訓、示範、宣傳等途徑來促進素質提高。
1、積極開展農民職業教育。可根據農民的特點和農村工作的實際,由相關部門編寫出適於提高農民素質的專用教材,可分為初級本、中級本和高級本,採取按年齡段、時間段達標結業的方式頒發證書。
2、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加強農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十佳文明戶、文明衛生戶,「好媳婦、好婆婆」、五好家庭、五好老人、小康文明村,推進農民思想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農民的誠信意識、環保意識、公德意識、仁愛意識,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
3、重點進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做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的實施者和推廣者,針對農民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建築業等不同行業的需要,編寫通俗易懂的、趣味性強的和可操作性強的科技讀本,按照農民素質發展綱要,使每個農民掌握2-3門科技知識。可邀請省和市有關專家舉辦農業、畜牧、水產、花木等各類講座。也可以組織農民赴山東、浙江、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參觀取經。在此基礎上可以評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並頒發證書和給予物質或精神方面的獎勵。
4、發揮能人的典型示範作用。可以將全縣從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的致富典型總結出來,匯編成冊,送給全縣農民,身邊的典型可以大大激發了農民致富的慾望,也可以組建「農民致富報告團」,到農村巡迴演講。可以根據本縣實人實事,編排成戲,開展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娛活動,潛移默化地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
5、通過繁榮農村文化,開展農民教育。加快廣播、電視、網路等通訊設施建設,提高農民教育覆蓋率。政府要為小城鎮、邊遠地區、山區電話網建設以及各類學校電腦網路建設、無線通訊技術的使用等提供專項補助資金,提高這些地區的電話普及率和電腦普及率,增強這些地區人口與外界的聯系,提高他們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加對農村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文化館、圖書館和文化站、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農民開展業余文化體育活動。
第四,要不斷加大農民教育投入。各級財政都要安排專門用於農民教育培訓的資金。為提高教育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教育效果,應由農民自主選擇教育機構、教育內容和教育時間,政府對接受教育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資助。
第五,加強督促檢查,並建立對農民教育單位教育效果的評價機制和獎懲長效機制。要將對農民教育工作列入領導班子和幹部年度考核內容,建立對農民教育的獎懲規則,並做好先進經驗的宣傳推廣工作。
提高農民素質是實現農村一切目標的關鍵。「一石激起千層浪」,如果激活了9億農民這個最基本的細胞群體的活力,農業、農民將有大進步,國家將有大發展。

⑤ 農村人的精神生活在哪裡

農村人的精神生活,可以說是十分貧乏。

大部份農村人勞動一天,累的腰酸骨頭疼,那也不想去,吃點飯喝點白酒,啤酒也不捨得喝,吃飯的時候是最放鬆的時候,喝完酒上炕躺著,看會電視就算是休閑了,和老婆啦會家常,一般就睡覺了,因為明天還有許多的農活等著干。

年輕一點的閑不著,找個地方去打撲克、打麻將,輪不到上桌的,就在邊上看眼,不到十一二點是回不了家的,一天天就是這樣的過去了。

婦女們晚上有好動的,白天不做農活的,則一起跳個廣場舞,最多一個小時便結束了。

農村的 娛樂 設施幾乎沒有,農家書屋幾乎就是個擺設,那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的,即便開門也沒有人去看書。

要想改變農村人的精神生活,首先要提高他們的物質生活,讓他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有精力有心情,去享受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

農村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就盼著風調雨順農業豐收,難辛的付出能得到好收成,即是物質的回報更是精神食糧!

憨厚純真千古以田為本,現代再科學食為天習慣。

田園生活.自由自在!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雖苦而甘甜.無毒無害身體好!

農村人的精神生活是自由自在[比心][比心]

農村人沒有精神生活,只有 社會 生活,每天上活動室,也不錯:

農村人的精神生活在希望上。

希望國泰民安,希望無自然災害,家裡好收成,希望是身體好,拚命賺錢,為家庭創造物質基礎,希望是城市有套房,希望是兒子早結婚生子,重男輕女的思想農村人最嚴重,希望是老有所依。

希望是希望,農村人精神生活永遠跟不上城裡人的精神生活。

我們農村人精神生活我覺得比城市裡的更美!

第一,我家是靠近松花江邊的一個漁村,我們那裡有好多你們沒加過的捕魚方式,也有好多叫不上來名的

⑥ 如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如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既要發展農村生產力,又要調整完善農村生產關系;既要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又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既要推進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又要加強農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如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在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一貫致力於提高農民思想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出發,強調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培養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圍繞中心、著眼基層、面向群眾、與時俱進,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的進展。
加大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力度,農民群眾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充滿信心。各地各部門把宣傳黨的農村方針政策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大力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宣傳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宣傳中央關於扶持糧食生產、直補種糧農民、減免農業稅、維護農民工權益等支農惠農政策,宣傳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等重大部署,宣傳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農村金融改革、土地徵用制度改革等重大舉措。廣大農民群眾進一步增強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堅定了加快改革發展的信心。
加大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力度,農民群眾精神面貌發生可喜變化。深入宣傳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廣泛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修訂完善鄉規民約,依託農村道德評議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等,組織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抓住防治非典和禽流感的契機,開展「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活動,引導農民群眾革除各種陋習。弘揚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訪貧問苦活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農民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多了,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多了,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積極向上、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文明新風在農村逐步興起。
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農民群眾文明素質有新的提高。把創建文明村鎮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基層政權結合起來,同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為廣大農民服務結合起來,以戶為抓手、以村為基礎、以鄉鎮為龍頭,不斷深化拓展創建活動。文明農戶創建活動形式多樣,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吸引了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文明村創建活動豐富多彩,文明示範村、小康文明村等新載體不斷涌現。從具體事情抓起,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有效推動了村容鎮貌的建設,提升了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明顯改善。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出現了由少到多、由臨時申請到列入專項預算、由政府財政投入到社會各方面共同投入的新局面。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初步形成,農村文化活動廣泛開展,舉辦農民藝術節、鄉村青年文化節,活躍農民群眾文化生活。農村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廣大文藝院團轉換經營觀念,積極開拓農村文化市場。農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逐步高漲,農民投資自辦文化在許多地方悄然興起。
總的看,幾年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在服務「三農」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要看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還是初步的。由於各地物質條件、生態環境、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差異很大,東西南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特點各異,發展還很不平衡。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有的領導不夠重視,有的認識不夠全面,有的目標不夠明確,有的措施不夠有力,有的方法不夠科學,制約了一些地方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迫切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領導億萬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是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系統工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點在農村,難點同樣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的提出,既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的動力,也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農村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既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表現在交通、通訊、自來水、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也表現在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上。統籌城鄉發展,既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又要統籌城鄉社會發展;既要統籌城鄉物質文明建設,又要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在新形勢下,如何貫徹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建立以工補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不斷提高農村文明程度,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是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三農」工作的永恆主題。現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發展農村經濟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重要的支撐。應當看到,農村經濟建設所需的新觀念、新風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設來傳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創業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設來培育,所需的輿論氛圍、社會環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設來營造。在新形勢下,如何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這個中心,不斷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條件,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需要培養造就千千萬萬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把農村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農民文化水平較為低下,職業技能較為缺乏,與市場經濟、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迅速發展的要求很不適應,整體素質亟待提高。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沒有農民素質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在新形勢下,如何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加快農民知識化進程,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培養造就具有較高素養、較高技能的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服務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物質生活改善,農民群眾求知、求樂、求美,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願望更加強烈。但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農村文化生活的落後面貌尚未根本改變。農村文化事業經費投入明顯不足,鄉鎮文化站設施陳舊落後,反映農村題材的圖書、文藝作品、影視作品等明顯不夠,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狀況還沒有得到完全改變。在新形勢下,如何不斷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精神文化需求,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群眾思想文化多元、多變、多樣的特點日益明顯。在馬一些農村地區非社會主義思想意識、價值觀念有所滋長,腐朽落後文化有所抬頭,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現了不少值得注意的突出問題。有的農村道德失范、誠信缺失,欺騙欺詐等現象屢禁不止,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有的農村封建迷信活動泛濫,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沉渣泛起。有的農村幹部作風粗暴、方法簡單,損害群眾利益情況時有發生。解決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的這些矛盾和問題,既要靠政策,靠發展,也離不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使農民群眾安定有序、和睦相處,促進農村的穩定和諧,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扎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
加強改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著力增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著力提升農村文明程度、促進農村社會和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牢共同思想基礎,營造和諧輿論環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創造良好文化條件。
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凝聚了人民意志,反映了時代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把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和教育農村幹部群眾,作為極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要把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同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起來,廣泛深入宣傳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宣傳「十一五」規劃的奮斗目標和重要部署,宣傳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和重要舉措,宣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和進展情況,宣傳全社會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巨大熱情和實際行動。把科學發展觀對「三農」工作的基本要求講到位,把中央的方針政策講清楚,把黨委和政府對農民群眾的利益安排講明白,引導農民群眾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地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努力推進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綜合素質。思想道德建設集中體現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要堅持從農村和農民實際出發,堅持不懈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農民群眾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引導農民群眾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發揚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增強發展意識、效率意識、競爭意識,使村村謀發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創業蔚然成風。深入開展民主法制教育,幫助農民群眾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質。推動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促進農村形成團結互助、扶貧濟困、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良好風尚。
切實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進一步增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事關提高廣大農民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事關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要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適應國家建設資金更多地投入農村這一重大轉變,切實加大對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大力推進廣播電視進村入戶,加快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進度,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對重要的公共文化資源進行合理調整,增加為農村服務的資源總量,逐步改變城鄉文化資源嚴重失衡的狀況。
積極發展農村群眾文化,進一步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普及性強,參與面廣,是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要培育內容積極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風格清新質朴,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農村群眾文化。按照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節日和集市,開展花會燈會、文藝演出、體育健身、讀書徵文等文體活動,發掘民族民間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體、市場運作、增強活力的思路,鼓勵各種形式的農民自辦文化,培養一批文化中心扶持一批民間職業劇團、農村業余劇團,支持他們紮根民間、深入農村、服務農民,傳承民間藝術,傳播有益文化。要繼續深入開展「三下鄉等活動,鼓勵專業文藝機構、表演團體等積極組織各種小分隊下鄉演出,把多姿多彩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送到農村,把歡樂送給農民群眾。
廣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農民群眾移風易俗、改造社會、建設美好生活的偉大創造。要廣泛開展以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三講一樹」活動,開展創建各種形式的文明戶、文明村、文明企業、文明市場、文明城鎮活動,開展創建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活動,鞏固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格局。適應農民群眾對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新要求,倡導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引導和幫助農民群眾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要大力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和適用技術,提高農民科學素養和勞動技能,引導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要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文明意識、健康意識、衛生意識、節儉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風尚。
從近年來的工作實踐看,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探索新思路,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發展新文化。就工作措施和方法來說,有以下幾點體會:
——領導重視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關鍵在於領導。領導重視不重視,擺沒擺上位置,有沒有興趣,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十分直接的影響。只有黨政主要領導同志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擺上突出位置,納入總體規劃,真抓實干,經常研究思考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關問題,出思路、想辦法、提要求,才能為開展工作提供有力保證,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落到實處。
——政策支持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從根本上說,主要得益於以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和完善。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政策支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樣需要政策支持。只有適應農村發展需要,從經費投入、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制定完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政策和配套措施,才能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具有強大的發展動力。
——制度建設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就容易產生長官意志,導致工作隨意性大,出現「前任政績、後任包袱」等現象。只有把制度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必要時輔之以立法手段,用好的制度和機制來管人管事,才能保證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長期性,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走向科學化規范化軌道。
——圍繞中心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原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是辯證統一的。物質文明建設搞不好,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失去前進基礎;反之,精神文明建設搞不上去,物質文明建設也會受破壞、走彎路。只有緊緊圍繞農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做到發展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更好地服從服務於農村經濟建設,才能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多辦實事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要堅持把無形變有形,從具體事情抓起,從一件一件的實事抓起。只有堅持服務群眾與引導群眾相結合,在幫助農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同時,把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風尚送到農村,力戒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才能調動和激發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
——社會參與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僅靠農村農民自身不夠,僅靠職能部門也不行,需要城市與農村共同努力,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這是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客觀要求。只有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把各方面力量調動起來,增強服務農民群眾的光榮感、使命感,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局面。
——典型示範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好經驗好作法,對推動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雖然各地經濟基礎有強有弱,自然條件有優有劣,情況千差萬別,但都有許多從實際出發、生動鮮活、各具特色的典型經驗。只有善於挖掘發現典型、培養愛護典型,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讓各地農村都有典型經驗可學,都有身邊榜樣可追,才能以點帶面,實現工作整體推進。
——依靠群眾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遵循。農民群眾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他們當中蘊藏的巨大熱情和創造活力,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動力之源。農民群眾自覺參與意識普遍增強之日,就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見到成效之時。只有充分相信農民群眾,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大膽創造,才能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永葆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⑦ 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分為哪幾方面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改革開放以來,泰寧縣堅持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的方針,緊緊圍繞奔小康、建新村這個中心,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廣泛深入地開展創建文明村鎮和「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是,從深化農村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來看,從整個農村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來看,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針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站在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的高度,不斷深化思想認識。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協調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更是農村小康目標的重要內容,小康進程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積累的進程。為此,應著力在四個方面抓好落實:一是在強化領導機制上抓落實,把精神文明建設當作「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實「一把手抓兩手」的領導責任制;二是在創新工作機制上抓落實,建立健全完善的督查、投入、考核、激勵機制,努力形成各方面齊抓共管、主動參與的良好工作氛圍;三是在服務大局上抓落實,泰寧應緊緊圍繞創建「新興旅遊城、文明小康縣」 奮斗目標,引導農民進市場、奔小康,多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四是在擴大農村基層民主上抓落實,扎實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活動,引導農民群眾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從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入手,注重提高農民整體素質。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促使他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當前一是要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著重宣傳全會提出的始終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首位、長期穩定農村基本政策、實施科教興農等十條方針,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二是要抓住改革開放20年和建國50周年的有利時機,深入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引導農民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增強國家和集體觀念,自覺履行繳糧納稅等各項義務;三是要深入開展新時期創業精神和「三德」教育,大力弘揚偉大抗洪精神和「團結、開拓、務實、奉獻」的精神,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投身跨世紀的新一輪創業,進一步增強農民的創業意識和發展意識;四是要依託農廣校、農函大、農民夜校等陣地,利用廣播、電視、專欄、牆報等手段,大力普及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知識,總結推廣一批進市場、奔小康的先進典型,引導農民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觀念,努力培養「四有」新型農民。
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從解決「臟、亂、差」入手,著力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必須抓好農村環境建設。為此,我們必須把環境整治、美化鄉容村貌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著重在三個方面加大力度:一要加大建新村力度。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方針,按照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城鎮化的要求,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搞好新村規劃,特別是重點村鎮的新村建設。泰寧要力爭建成一批與新興旅遊城相配套的高檔次小康新村。二要加大整治力度。按照初步整治、有效整治和高標准整治三個層次組織實施,加大投入,加快「五改六通 」進程,徹底解決臟、亂、差問題,使農村面貌大為改觀。三要加大日常管理力度。要推行垃圾裝袋和垃圾集中處理,廣泛扎實開展「愛我家鄉、美我家園」活動,努力創造體現農村特色的優美環境。四是要加快殯葬改革步伐,抓緊建設殯儀館,改農村土葬為火葬,減少白色污染。
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把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落到實處,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農民文化生活貧乏與農村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發生息息相關。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精神生活需要,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有利於農村社會穩定。一是要扎實開展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採取集中活動和經常性工作相結合,組織文化、科技、衛生服務隊深入鄉村,為發展農村經濟、繁榮農村文化、提高農民素質、改善農民生活服務,特別要在兩節期間掀起「三下鄉」高潮,營造文明歡樂祥和氣氛;二是要進一步強化陣地建設,重點鞏固和發展「五大」陣地,即:以黨校、夜校為主的教育培訓陣地,以宣傳長廊、閱報欄、黑板報為主的牆報宣傳陣地,以廣播電視台(站、室)等為主的文體娛樂陣地,以農技推廣中心(站)、科技示範戶為主的科技推廣、培訓、實踐陣地,以縣、鄉、村三級醫療計生服務機構為主的醫療保健陣地;三是要充分發揮老人協會、婦女禁賭協會、計劃生育協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動員和組織群眾制訂村規民約,引導農民「講文明、樹新風」,重點解決封建迷信和鋪張浪費陋習、黃賭毒丑惡現象、非法宗教組織活動等社會問題,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生活生育觀念,維護農村的社會安定穩定;四是要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動員廣大農民主動參與創建文明安全村鎮和「評十星,創十戶」活動,同時要注重抓好典型的培育,集中力量高標准抓好一批示範村、示範戶,適應農村城市化的趨勢,提高小城鎮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作者系中共泰寧縣委書記)

⑧ 農村人的主要精神生活都有哪些

晏子的父母長期在農村居住,常常在晚上的時候打電話回去問安,多半會在電話的那一頭聽到電視的聲音。每次回到家裡,大家在聊天的時候,父母總會把電視上看到過的一些東西拿出來和我們分享。

跳廣場舞

當然,農村人在一起聊天,一起打撲克牌,打麻將也是一種精神文化生活的體現現,只不過這些活動不具有普遍性罷了。

(酉水之子原創)

⑨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應採取哪些措施及對策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如果農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文化權益得不到保障,農民的小康生活就是不完整的,新農村建設也是不全面的。必須牢固樹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切實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把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⑩ 要注重農村什麼教育問題和精神文化生活

要注重農村青少年教育問題和精神文化生活。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推動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良好的文化條件。

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四個方面的具體要求:

1、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把農民群眾精氣神提振起來。

2、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孕育農村社會好風尚。

3、要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革除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反對迷信活動,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4、要注重農村青少年教育問題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工作舉措,加大資源投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閱讀全文

與農村精神生活方面有哪些提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