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榆林有什麼生活習慣

榆林有什麼生活習慣

發布時間:2022-12-22 15:48:07

1. 榆林市消費水平高么,為什麼


個人覺得原因有如下幾點:
1、榆林交通不便利,使得物品流通過程過程中交通成本高,促使消費高
2、榆林這幾年由於能源(主要是煤礦)開采,使得很多人一下子富裕起來,這些人的消費促使榆林消費猛增,但事實上榆林還比較落後,這種消費是一種畸形消費
3、榆林人的生活習慣決定榆林消費高,榆林人喜歡下館子。

2. 榆林這個地方到底窮不窮,那裡婚嫁有什麼習慣啊

窮其實不屬於特別窮的地區,至於習慣,可以參考一下: 奴隸社會時期,陝北存在「群婚」、「收繼婚」、「服役婚」、「轉房婚」等婚姻現象,這在有關歷史資料中均有反映。進入封建社會中葉,受漢族禮教先進文化的影響,陝北地區各民族普遍進入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態(少數富有者除外),婚姻禮俗大同小異,與近世相仿。但還是較多保留了原始、愚昧的一些婚姻觀念和游牧民族的某些婚俗習慣。 民國前,男女婚事,聽憑「父母之命,媒妁之約」而定,本人沒有自主權,婚姻多屬買賣性質。婚姻過程一般為擇親、提親、訂親、商話、嫁娶、婚禮等程序。 舊時,男女自 13 歲起,父母便託人給兒女挑選對象,了解對方家庭根本(一般往上推三輩祖宗親路,有無狐臭者、外地人、吹鼓手、轎夫和拉驢公子等),門風(一般指一家人為人處世情況,若外界影響不好,稱其人氣不正)、光景(主指錢、糧、家產)、人品(泛指一家人的品格,主指所擇對象的品貌)、八字(指所擇對象出生年、月、日、時是否「犯月」相剋,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窮」之說法)等情況。另外,還講究妗子不做婆,即使姨姨、姑姑做婆也不好,有「姨姨做婆,刀剪相磨」、「姑姑做婆,一世不和」之說。至於同族是決不可成婚的,因鮮有近親成親。再加上陝北各各族雜居共處,使陝北人種優化,所以陝北人大多身高強健,儀表俊美。若門當戶對,即約請一合適的中間人(即媒人)說合提親。期間,男女均不知其中緣由,更不曾會面。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提親,即使女方家長相中的,也是通過媒人示意男方家長向女方提親。此時,媒人扮演主角,對方家長領會來意後,通過親戚朋友側面了解其根本、門風、光景、人品、八字等情況,視其合適與否,拿出主意,通過媒人傳話,媒人發現是小妨礙,必用三寸不爛之舌來說合。經媒人說合,雙方家長認可,選吉日(一般為雙月雙日)舉行訂親儀式。一般縣北在男方家舉行,縣南在女方家舉行,由男方拿出煙酒喝訂親酒,後媒人根據提前與雙方家長分別議定的錢物而宣布「彩禮」及訂親衣物,並由男方家長把錢物一一交予媒人,再由媒人交予女方家長。女方也通過媒人送男方(即新女婿)鞋襪及褲帶,民間稱鞋為「穩根鞋」,褲帶為「長命帶」,以示婚姻關系能穩固、長久。男女雙方到結婚年齡,男方准備結婚迎親,由媒人傳話,在結婚前幾個月與雙方家長商定婚嫁日期、新娘衣物及迎親儀式等事宜,後雙方均按協議籌備婚嫁之需。 嫁娶在民間,男家稱「引(迎)媳婦」,女家稱「出嫁女」。舊時,辦喜事一般為三天。第一天,親朋好友前來賀喜或幫忙,稱「聚客」。由聘請的總管蒞位主持,安排相伙(村裡或來客中的親友)干幫廚、待客等雜務。當晚吹手動樂,喜事開始。次日早飯後迎親隊伍准備出發。迎親隊伍一般由七人組成,其中有一名迎人婦女(或嬸娘、或嫂子),俗稱迎人婆姨。(民間講究「姑不迎,姨不送」)。迎親隊伍中必須有一名懂禮節及能說會道的領頭人,若遇女方出難題,能善於應付,巧於化解,出發前要准備攜帶新娘的衣服被褥、首飾銀器、大饃(10個)、豬肉(1塊)、離母糕(2卷)、清油(半瓶)、筷子、白面(1小包),揣懷錢、墜箱錢以及未交完的彩禮錢。一切齊備,鳴炮三聲出發,吹鼓手在前奏樂,迎人婆姨居中,其餘人畜隨後。若逢廟宇、村莊須鳴號、吹樂而過;過河、過崾嶮也得吹長號(俗稱「張號」)。 事前,女家也按協議准備,辦嫁妝,備酒飯,約親朋,組織送人隊伍(一般由8人組成,其中有2名婦女陪送,俗稱「送人婆姨」)。「迎人的」一到,女家院內設一桌案,擺上煙酒,由管事人向迎親領頭人敬酒三杯,以示歡迎,迎親領頭人將所帶之物一一擺於桌案交待,謂之「表禮」。飯後,女方家總管向迎親領頭人交待陪嫁之物,添墜箱錢、揣懷錢、油、面、筷子等各加一倍退回。一切就緒,准備起程。新娘換上嫁妝,蒙上「蓋頭」(用紅花被面或紅綢子挽結成的)上轎,迎送婆姨搶著上馬,長號一鳴,吹手先行。迎送隊伍以迎人婆姨為先,新娘居中,送人婆姨在後,有序而行。此時,嗩吶聲聲入耳,搖搖擺擺、浩浩盪盪出村。若遇好事者,可擺煙酒於路旁,迎送隊伍必須停止前進,吹手就地吹奏三曲,三起三落,方才放行。途中,若有兩家迎送隊伍同向而遇,則有「搶路」之俗。搶路時,一般雙方領頭人為免紛爭,經協商,往往讓先者用圪針條耱路,示意為後行者的新路;若相向而遇,雙方新娘應互換褲帶或針線包,都用圪針條耱出新路而行。進村時,速度須放慢。吹手大顯身手,或吹「得勝令」,或吹「將軍令」、「大擺隊」等樂曲。村人圍觀,熱鬧非凡。此時,公公婆婆入洞房,夾起枕頭走一圈,俗稱「抱孫子」,家人應遮蓋碾、磨,怕青龍白虎「沖喜」。一切就緒,專候新人進門。 迎送隊伍進門後,分設專房招待,新娘需「送人的」領頭人扶下馬(或轎),由新郎揭「蓋頭」,兩人一前一後踩著紅氈走向洞房(俗稱「帳房窯」)。在此之前,吹手須進去張號,叫「沖帳」。隨即有一人手端一碗麥葉、小錢、五穀邊撒邊唱,謂之「撒帳」。新人入洞房後,由一小孩端水讓新娘洗臉,新娘得給少許錢,以示酬謝。新娘上炕,將席四角已壓之物(有針線、核桃、紅棗、錢幣等)收存起來,謂之「踩四角」,後靜坐前炕。隨後,「送人的」坐席(吃「八碗」)。新郎要敬酒施禮,送親領頭人應以錢相報,民間稱之謂「折席口」。 飯後舉行上頭儀式。由姐(夫)或姑(夫)主持,讓新人背靠背坐於水桶上,將二人頭發攏在一起,邊梳邊唱:一木梳青絲雲遮月,二木梳兩人喜結緣。三木梳夫婦常和氣,四木梳四季保平安。新女婿好像楊宗保,新媳婦好像穆桂英。蕎麥根兒,玉米芯兒,一個看見一個親。養小子,要好的,穿長衫子戴頂子;養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鉸的。雙雙核桃雙雙棗,雙雙兒女滿炕跑。天作良緣配好的,夫妻恩愛一輩子。隨即,將紅棗,核桃從新人頭部倒下,夫妻二人爭搶撿入自己衣兜。接著,主持人還要將新娘頭盤成髽髻,意為結發夫妻能白頭到老。隨後,姐夫、姑夫老姑夫以及結拜兄弟還要鬧房(俗稱「騷房」)即讓兩個新人當眾做出各種親熱動作。客人出節目,新人表演,令觀者捧腹大笑。鬧房畢,婆母由窗口向里撂兒女饃,盼望早日抱孫子。此晚「帳房」(洞房)燈光應徹夜不熄。 第二天清晨,小兩口要吃兒女扁食,飯後舉行「拜人」儀式和「亮箱」及見婆婆儀式。是日,男家發客,新娘回門,新郎帶認親禮品同去。翌日,小兩口又由岳父母送回,謂之「送回面」。八日後,新娘需到娘家住七天再歸,曰「對七對八」。

3. 榆林的社會

2012年,榆林市市域一體化進程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榆林中心城區實現全覆蓋,27個路橋項目建成通車,104條巷道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城區供水普及率達到96%,氣化率達到83%。空港生態區、西南新區、芹河新區、東沙新區組團式開發建設拉開序幕。省級園林城市創建通過驗收,省級環保模範城市通過技術評估。錦界、東坑兩個省級示範鎮建設完成投資11.4億元。振興南部工程投入振南資金4.5億元,投資額是「十一五」以來的總和,帶動各方投資近10億元,創歷年新高。
2012年,榆林城區二級以上天數335天,比上年增加1天,其中達到一級標准天數為50天,比上年增加8天。全市各監測斷面無劣V類水質,其中無定河米脂斷面水質由四類改善為三類。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榆林地區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傳統,曾一度形成兩漢時期的文化高潮。由於榆林地理位置獨特、且受少數民族文化影響,榆林的文化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由於政治動亂,經濟凋蔽,文化事業發展緩慢。本世紀20年代,受「五四」運動的影響,杜斌丞、魏野疇、王森然等人的極力倡導,伴隨著思想解放,榆林一掃過去沉悶的空氣,文化事業出現了轉機,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進入中學課堂,進步文化社團開始出現。1942年以後榆林大部分地區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的指引下,開展新文化運動,秧歌劇、牆頭詩、新民歌十分活躍,文化事業充滿生機。新中國成立後,文化事業受到黨和政府重視,發展迅速。在群眾文化、民間藝術、文學藝術、圖書、電影、戲劇諸方面出現了嶄新局面。 民俗 榆林市共有12縣(區),習慣上有南北6縣的說法。北6縣(區)是:榆林、橫山、神木、府谷、靖邊、定邊;南6縣是:綏德、米脂、清澗、吳堡、佳縣、子洲。北6縣有長城橫穿其境,有毛烏素沙漠的沙丘沙地;南6縣皆在長城內,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因之,北南風俗有明顯的差異。北6縣草地文明(游牧文化)占相當比重,畜牧業素來發達,群眾住柳笆庵子、磚瓦房,喜食炒米、乳酪、手抓羊肉,喜飲白酒,愛穿皮襖皮褲,頗喜起動;南6縣雖受游牧文明的影響,但以黃河文明(土地文化)為主,群眾住窯洞、食雜糧、穿布衣、熱戀故土、不樂遷徙、以農為業、躬耕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終歲辛勞,仍怡然自樂。
榆林的風俗有古樸的傳統,山區的農民修窯洞時,先請陰陽先生看地勢山形,定方位、擇吉日。窯洞的樣式多而且講究,門面用細鑿鑿出,窯前有穿廊和雨盆。窗欞曲直交錯,長短相間,組成各種美術圖案。城裡的有錢人家住高屋脊大瓦房,一進兩開,穿廊虎抱,雕棱繪彩。更有大戶人家,門前樹旗桿,蹲石獅,大門水磨磚砌門樓,有照壁,二進中有月亮門,分前後院,前院是書房,會客室,後院是家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榆林小曲
2006年5月20日,榆林小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榆林小曲是陝西省一種介於曲藝和民歌之間的漢族藝術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流行於陝西榆林一帶。據說是清代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由隨軍塞上的江南藝人傳到榆林,到現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它取坐唱形式,一個人單唱,間有對唱或對白,男扮女聲,真假嗓結合。伴奏樂器以揚琴為主,另加琵琶、箏、三弦等彈撥樂器,也有時加用月琴或京胡。打擊樂器用一隻小瓷碟。唱段多為帶敘述性的抒情小曲,具有明顯的江南民歌風味,在流傳過程中,一方面保持著傳統特徵,一方面又吸收了陝北當地的民歌小調,如此便形成了南北一體的新藝術品種,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
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是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陝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後來吸收眉戶、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為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陝北說書的傳統表演形式是藝人採用陝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彈自唱、說唱相間地敘述故事。根據伴奏樂器的不同,或稱之為「三弦書」,或稱之為「琵琶書」。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陝北說書在著名藝人韓起祥等的改造下,發展成一人同時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擊節木片和小鑼(或鈸)五種樂器進行伴奏的曲藝說書形式。陝北說書的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比較豐富,風格激揚粗獷,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其中常用的有【單音調】、【雙音調】、【西涼調】、【山東腔】、【平調】、【哭調】、【對對調】、【武調】等。陝北說書的傳統節目很多,其中代表性的長篇有《花柳記》、《搖錢記》、《觀燈記》、《鵰翎扇》等,短段有《張七姐下凡》等。從20世紀40年代起,陝甘寧邊區文協成立了說書組,由新文藝工作者林山等幫助韓起祥和其他藝人陸續編演了一些配合革命斗爭的新書目,如《劉巧團圓》、《王丕勤走南路》、《宜川大勝利》、《翻身記》、《我給毛主席說書》等。韓起祥和劉緒旺、黨福祥、王進考等是富有影響的陝北說書名藝人。近些年來,陝北說書的發展陷入困境,老藝人們逐漸離世,藝術傳承後繼乏人,急需扶持和保護。
陝北民歌
2008年6月,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報的陝北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陝北民歌是陝北地區的漢族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勞動號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採石歌、吆牛歌、打場歌。信天游分為高腔和平腔。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漢族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陝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並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著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在內容上表現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
陝北秧歌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西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漢族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陝西榆林、延安、綏德、米脂等地,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綏德、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靖邊跑驢

2008年6月14日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靖邊跑驢是流傳在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的民俗社火中的一種漢族民間歌舞表演形式,傳說是由張果老倒騎毛驢的民間故事創編或明成化年間由藝人姚福根據跑竹馬改編而成的。跑驢通常尾隨秧歌隊後即興表演。後經著名藝人張有萬和舞蹈家孟海平 加工整理,已成為生活情趣盎然、技術豐富、獨樹一幟的陝北民間舞台表演藝術。其特點是將「驢」擬人化,表演時傳神、傳情、詼諧、幽默,展現出誘人的民俗文化藝術魅力與審美價值。
陝北道情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陝北道情作為陝西陝北地區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清澗道情」,後因「隴東道情」和山西「神池道情」流入陝北,形成了「三邊道情」和「神府道情」,故統稱為「陝北道情」。流行於清澗、子長、志丹、吳起、綏德、榆林、子州、定邊、靖邊、神木、府谷等地。
綏米嗩吶

綏米嗩吶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綏米嗩吶是陝西陝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漢族民俗藝術形式,無論城鎮鄉下,凡遇婚喪嫁娶、開張慶典、喬遷新居、鬧秧歌、合龍口、鬧滿月、過周年、辦廟會及各種慶祝活動都需要雇一、兩班吹手來吹奏助興。嗩吶曲牌是有講究的。紅事白事都有專門的套曲。紅事以大擺隊(亦稱得勝令)為主旋律,白事以孤苦伶仃為主旋律。
諺語(陝北民諺)
2014年11月11日,諺語(陝北民諺) 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府谷二人台

府谷二人台是陝西省府谷最具特色的漢族民間戲曲品種之一,在榆林市北部與內蒙古交界的神木、府谷一帶,流傳著一種由民歌向戲曲發展並已初具戲曲雛形的「二人台」,其語言通俗易懂,大量吸收和運用當地農民豐富的語匯,具有熱情大膽、心直意顯的藝術風格,富有生活情趣。「二人台」音樂具有西北人民熱情豪放、粗獷強悍的性格特點,旋律跌宕起伏,委婉多姿,音域寬廣,優美動聽,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泥土氣息。 二人台流行地因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給挖掘、整理、保護工作帶來許多困難。隨著老藝人的離世,許多曲目、劇目瀕臨失傳,急需搶救、保護引。 榆林橫山老腰鼓
橫山老腰鼓於1998年和2016年兩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橫山腰鼓廣泛流傳於陝西省橫山縣各鄉鎮村落,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最為普及的一種漢族民間舞蹈形式,深受陝北群眾喜愛,有「腰鼓正宗窩子」之美稱。腰鼓一般穿插在秧歌隊中進行,但也有單獨表演的。傳統腰鼓只限男性踢打,20世紀60年代後,女性也打,只是有別於男性的動作風格。橫山老腰鼓逢節必鬧,遇節必舞。陝北橫山老腰鼓在橫山流傳頗廣。它產生的具體年代,至今未見史籍詳細記載,據橫山文化館調查及部分廟宇石碑的文字存證推測,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中期。橫山腰鼓傾注著漢族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盡情抒發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綏德石雕
綏德石雕工藝是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種類繁多,用途各異,據調查統計,按照不同用途可分為七大類別。其精湛的燒制技藝,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榆林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山西和京津的文化影響較大。開化程度顯然高於毗鄰地區。榆林內,歷史上南邊的6縣比北邊6縣發達。榆林最早的官辦學校——儒學,唐初建干綏德,而靖、定、橫儒學創建較晚。明朝中葉,隨著延綏軍事政治中心北移,榆林的教育事業逐步發展起來。民國時期,杜斌丞創辦榆林中學。
1949年以後,榆林教育大體經歷了這樣3個階段:卓有成效的17年(1949~1965),遭受重大破壞的「文革」10年(1966~1976),撥亂反正和改革提高的12年(1977~1989)。到1989年榆林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130所,其中小學5893所,初中179所,高中26所,農業職業中學14所,技工學校1所、中專8所,大專2所,成人學校4所,成人高等學校3所,在校學生405140人,職工人數達到28775人,其中專任教師24727人。
截至2012年末,榆林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348所,其中,高等學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普通中學217所,職業中學21所,小學549所,幼兒園542所,特殊教育學校9所。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累計招生177327人,畢業187026人,在校學生數576705人。在校學生中,小學218110人、初中107615人、高中87368人、職中(高職)35718人、特殊教育553人。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38766人,代課教師597人。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99.8%和99.7%。

4. 陝北榆林有什麼婚嫁風俗

由於習俗不同,各個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祖祖輩輩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老百姓,更是以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情演繹著他們民俗文化。
我們且來看看這陝北人民的婚嫁習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嫁,在舊時特別講究門當戶對,多由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而定。婚嫁儀式城鄉大同小異,略有區別。

兒女婚事,一般先由父母托媒提親,經雙方家長調查(諸如年齡、品行、門風等)同意後,即擇日定親。定親一般由男方送女方家4色水禮(煙、酒、肉、糕點之類)、首飾、布料、糧食、衣物和彩禮,女方也給未婚夫饋贈鞋、帽或衣服等作為雙方定婚之禮。
雙方同意定婚後,便是擇日迎親結婚,結婚為新婚夫婦一生最為隆重的儀式。

結婚迎親由迎人婆姨1—2人,男子數人組成(去時為單數,回來時與新娘合為雙數),同時攜帶「離母糕」、「大饃饃」以及新娘上轎衣服、首飾品並抬花轎(沒有花轎則騎毛驢)。還有鎖吶鼓樂隊,大吹大擂,去新娘家迎親。屆時新娘家備以豐盛酒席和佳餚款待迎親賓朋。然後,女方家也同樣約請本族和親戚中婦女3至5人,男子7、8人組成送親隊伍,並攜帶陪送嫁妝前往送人。

新娘坐轎或騎毛驢,均應面戴紅紗巾,也叫「蓋頭」,一路上鼓樂高奏,路人爭睹,熱鬧異常。 在新娘迎回進入洞房之前,婆媳之間互贈見面禮,生活特別富裕者互贈手鐲、戒指、耳環等,一般平民則贈內衣、兜肚、針簪等。新娘、新郎進入洞房後,在舊時還有「踩四角」、「揩臉」、「上頭(結發)」、「吃兒女扁食(意為多兒多女)」等風俗。而後設宴招待送人親戚和前來祝賀婚禮的所有賓朋。

入夜,則是鬧洞房,由同輩年輕男女與新郎、新娘逗趣取樂,鬧房內容,花樣翻新,豐富多彩,兼大歡喜。鬧房結束,新郎、新娘共進晚餐。最後是「送兒女饃饃」。舊時由婆母身著山羊皮襖,一手持擀麵杖,一手以升子端饃頭7個。用擀杖戳破洞房窗戶紙,將饃投入洞房,並念念有詞曰:「手裡端個升子,來年抱個孫子,攔門敲一棍,孫子一大群」。以此祈求五男二女,後繼興旺。然後夫妻「收四角(床鋪四角置放的紅棗、核桃、銀針、紅線)」,同榻就寢。

次日晨起,新娘梳洗打扮,謂之「開臉」。早餐後,新郎新娘出洞房舉行禮拜。先拜祖先,次拜高堂,夫妻相拜,再拜媒人及所有親朋來賓之長者,謂之「見大小」。凡受禮者均饋贈禮錢,置於盤中,由新郎端至洞房門口,新娘從盤中抓一把錢,謂之「抓拜禮」,所抓之錢屬新娘之私房錢。禮拜後,開午宴,新郎新娘逐席斟酒禮拜,謂之「拜席口」。飯後親戚賓客分別各自返回,至此,迎親結束。

次日,新娘陪同新郎回娘家,謂之「回門」。新郎回門期間,新娘家戶內近親分別宴請女婿客(新郎),新郎首次回門,宴請就餐均坐上席,不分老少長幼都應予新女婿敬酒(但下次再去岳父家則無此俗)。新郎新娘返回時,新娘父母同行而去,叫作「看回門」。雙方父母,互稱親家,同桌而坐,頻頻舉杯,促膝談心,甚是融洽。至此婚禮儀式全部告畢。

5. 榆林奇特的城建是神州大地的奇葩,那麼榆林當地的婚俗是有哪些內容呢

榆林結婚風俗是指的陝西省榆林地區的人們的結婚風俗習慣。榆林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小有名氣的,因為康熙皇帝曾經有給這個地方賜碑,兩守孤城,千秋忠勇。榆林當地的奇特的城建可以說是神州大地的奇葩,那麼榆林當地的婚俗是有哪些內容呢?

當然了,以上的這些榆林結婚風俗介紹的並不是非常全面的,大家還可以多多的與當地的長輩了解,如果說沒有長輩可以問的話也可以找專業的結婚網咨詢。

6. 榆林有哪些民俗風情(簡略一點)30—50字

榆林民俗風情

榆林的風俗有古樸的傳統,山區的農民修窯洞時,先請陰陽先生看地勢山形,定方位、擇吉日。窯洞的樣式多而且講究,門面用細鑿鑿出,窯前有穿廊和雨盆。

窗欞曲直交錯,長短相間,組成各種美術圖案。城裡的有錢人家住高屋脊大瓦房,一進兩開,穿廊虎抱,雕棱繪彩。更有大戶人家,門前樹旗桿,蹲石獅,大門水磨磚砌門樓,有照壁,二進中有月亮門,分前後院,前院是書房,會客室,後院是家眷。

景點簡介

榆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愛心城市 ,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 ,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市 ,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第一台—鎮北台。

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古城—榆林古城 ,紅石峽,統萬城遺址,紅鹼淖,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石峁遺址,白雲山,青雲寺,懸空寺,二郎山,府州城,高家堡古城,西峰寺等各大景點。

7. 山西大同和陝西榆林,你會選擇哪個城市定居生活

我選擇榆林,因為我是吃貨!榆林 美食 真不少,真是充分體現了關中農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相融合的 美食 特色,所以榆林既有各類麵食,又有大塊吃肉的飲食習慣,還有土豆、雜糧、豆類濃厚的地域飲食色彩。

在陝西,羊肉消費量最大的無疑就是榆林和延安了,關中地區吃羊肉,無非就是吃個味道,喝個湯。而榆林人吃羊肉則必須一頓吃好,吃過癮,起步是每人一小碗。而且榆林人會吃會做羊肉,並且是羊的各部位都可以做 美食 ,羊頭、羊蹄,羊雜…。榆林街頭的鐵鍋燉比比皆是,近幾年也開始進軍西安市場啦。

陝西榆林

當然是大同了!千年古都、塞外江南、民風淳樸、交通發達!

大同

兩個地方都去過,同為 歷史 文化名城,但大同文化底蘊更深。現階段初步轉型成為 旅遊 城市,居住環境挺好,同時飲食比榆林更多更好。榆林居住環境也不錯,但相比大同差一些,榆林唯一比大同優秀的地方在於財政收入吧,我覺得。

但選擇居住環境,我還是優先考慮大同

榆林

大同

選擇大同,大同出美女[呲牙]

榆林

當然選擇大同了,不管是文化還是環境,都會選擇大同

8. 榆林過年風俗是什麼

剪窗花,貼窗花,蒸年糕,包油糕,搓麻花,打餅子,漏粉,生豆芽子,磨豆腐,扭秧歌,鬧社火,釀米酒,貼炕圍子,貼門神,寫春聯,貼春聯,掛燈籠,打冰擺鍘刀

農歷正月初1,主人黎明即起,祭拜天地、祖宗,鳴放鞭炮,村莊一片氤氳。家家戶戶吃水餃(俗稱扁食),男女打扮一新,為長輩拜年。受拜者以煙茶、花生、瓜子、糖果招待,並用錢幣賞賜小孩。

是日,村人相見,皆賀新年,或散步,或聊天,或玩耍,樂在其中。農村中有將除夕中午所剩撈飯於正月初1中午再食的俗習,稱之為夾年飯,取年年有餘之意。

初2開始,親戚朋友互相拜年。初5,送5窮之日,燃放爆竹,送去窮鬼,迎來財神,飽食一餐,謂之「填5窮」。有的地方從正月初1日起,所掃的垃圾都堆一起,是日晨,主婦將垃圾倒往遠處,邊倒邊說:「送窮神,送劣神,把窮神送個乾乾凈凈」。送5窮,現在很少見到。

初6,俗稱過小年,過法和除夕相似。早上燃放爆竹,中午祭奠祖先,晚上遍張燈火,徹夜不熄。去年新婚之婿,攜帶妻子到岳父家過小年。定邊、靖邊有以長幼為序叫魂的習俗,榆林舊時有將炒黑豆撤於房壁叫作「爆六甲」的習俗。

在陝北古風文化園內,彩扇飛舞,鑼鼓喧天。

秧歌隊的隊員們撐著花傘,手持彩扇,跟著鼓樂隊的節奏,在傘頭的帶領下,變換著各種隊形,扭起了歡快的橫山大秧歌。吹嗩吶、跑旱船、趕毛驢、踩高蹺,穿插在秧歌隊伍中,市民們紛紛拿起手機、相機記錄下這歡樂的一刻。

橫山老秧歌和老腰鼓是陝北榆林流傳已久的春節民俗文化活動,五彩繽紛的服裝、歡快跳躍的步伐、精彩絕倫的演出,無不令人拍手叫絕,為春節增添了許多喜慶氣氛。

閱讀全文

與榆林有什麼生活習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