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經濟生活的大題怎麼答

經濟生活的大題怎麼答

發布時間:2022-12-22 18:54:34

『壹』 「結合《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材料的合理性」這類題該怎麼答

關鍵是材料中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應試者能否有效提取與把握。
材料的主旨關注了什麼議題,有幾個層次,分別能夠鏈接課本中哪些考點。
例題: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國家旅遊局做法的合理性。
材料中,一定會出現旅遊市場出現的種種失靈情況。
要分析產生這種失靈的原因,以及採取相應措施的依據和意義。

①旅遊市場的自發調節具有局限性,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促進其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行政手段宏觀調控。
②國家旅遊局取消山海關5A景區資質,有利於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③有利於促進景區經營者規范經營活動,樹立誠信意識,服務意識,自覺承擔社會責任。
④有利於維護消費者權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貳』 高中政治經濟生活的主觀題應該怎麼答

材料很重要,可能最初的時候會覺得隨便寫一點就可以,但如果你仔細研究全國卷答案的話,就會發現,材料遠遠比課本要多,要學會全國卷答案的這種組織方式。材料和要點相融入,當然,我沒能達到這種境界。

『叄』 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做大題有什麼方法么

1、點明題目中的材料說明了什麼經濟原理(比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等)2、結合原理,結合材料說明材料中的人和事有沒有按照這個原理去做,你如何評價(有利或者不利)要嚴格地按照答題格式去回答,這樣看上去思路很清晰。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肆』 政治生活與經濟意義類問題解答方法

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是高考政治的兩大考點,我在此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政治生活》常見命題角度及必背答題術語

[命題熱點]近五年全國新課標卷主觀試題從設問看,主要是從「為什麼」和「怎樣做」兩個角度設置問題,從試題的設問看主要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參與主體。知識點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單元政府和第三單元人大和政黨。

[臨考囑托](1)一定要重視對主幹知識的把握,理解知識間的聯系,構建各個系列的知識體系。具體來說,如下:

①抓住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條主線,串聯前三個單元的知識。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了後面的我國政府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中共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國的各項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甚至對我國的外交政策也起決定作用。

②圍繞著公民、政府、人大、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協、民主黨派、人大代表等行為主體,構建各自的知識體系,並注意各行為主體之間的聯系。

③串聯前三單元的知識,構建有關我國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依法治國的知識體系,將各個行為主體、各個政治制度融合其中。

④從共性與個性兩個角度,梳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容;從國際社會的一般理論和中國外交的具體理論兩個角度,構建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體系。

(2)注意審題訓練,明確各種不同類型主觀題的特點,包括設問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讀、具體知識的調動和答案要點的呈現等。

(3)特別關注政策問題,對政府的考查歷年來主要是微觀設問,對政府的相關知識不僅記住是什麼,更要注意這些知識是如何運用的,尤其是對政府職能和依法行政的知識更要注意如何運用。

[常見命題角度及必背答題術語]

一、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的政治參與

1.公民為什麼要自覺參與政治

(1)必要性: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地位、公民權利和義務。

(2)重要性

①對公民:有利於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政治參與的熱情、能力,真正行使(實現)自己的民主權利。

②對社會或國家:有利於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推進現代化及各項事業的發展。

2.公民應如何正確地參與政治

(1)內容:行使各項民主權利,履行各項政治義務。

(2)途徑: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等。

(3)要求:宏觀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參與;中觀上把握——堅持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微觀上把握——各種民主方式的具體內涵、途徑(渠道)和要求。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做某事

1.政府為什麼要做某事

(1)國家性質決定和政府性質決定。

(2)是政府貫徹為人民服務宗旨和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需要。

(3)是政府某種或某些職能(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

(4)依法行政和行政監督角度,具體要結合依法行政的意義、對政府進行監督的意義、政府自覺接受監督的意義等。

(5)是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需要,是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

2.政府怎樣做好某事

(1)履行職能:切實履行好自己的各項職能;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2)堅持原則: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政府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3)堅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提高決策水平。

(4)自覺接受監督,推進政務公開。

(5)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人大等監督下開展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

三、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中國共產黨做某事

1.黨為什麼要做某一件事

(1)黨的性質(兩個先鋒隊)和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決定的。

(2)黨的執政地位(執政黨、領導核心)決定的。

(3)黨的作用(三個只有……才能)決定的。

(4)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需要。

(5)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2.黨怎樣做某一件事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

(2)完善三種執政方式(科學、民主、依法執政)。

(3)堅持執政理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4)堅持黨的領導方式,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5)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6)黨要統攬全局,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四、全面梳理依法治國的知識

1.國體: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提供法律保障,依法維護人民合法利益;依法行使專政職能,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2.公民:依法行使政治自由、監督權等政治權利;依法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等義務;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等原則;依法有序地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3.政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依法履行好社會建設等職能;堅持依法行政,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勇於負責和敢於擔當;審慎行使權力,堅持依法決策。

4.人大及人大代表: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等;人大代表的權利和義務。

5.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依憲執政、推進依法治國;與各民主黨派都以憲法和法律作為根本活動准則。

6.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依法行政自治權;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7.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結合起來。

五、全面梳理民主決策的知識

1.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和執政黨,提出決策的建議;堅持科學執政和民主執政,保證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堅持依法執政,通過人大立法上升為國家意志;廣泛徵求民主黨派意見和建議,加強多黨合作,推進民主協商。

2.民主黨派:發揮參政黨的參政作用,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

3.政府: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提高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廣泛徵求民意;推進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監督。

4.公民:積極參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參與民主決策;行使公民的政治自由等政治權利,履行好遵守憲法和法律等義務,堅持三個原則。

5.人大:行使決定權、監督權;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人大代表的權利和義務。

6.政協: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的職能;協商民主;政協的性質。

7.整個決策過程,體現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六、如何處理民族問題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政治基礎)

2.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堅持依法治國,推進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3.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4.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實實做好民族工作。(政策保證)反對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依法打擊煽動民族分裂的行為。

5.公民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中國共產黨加強對民族問題的領導,堅持依法執政,切實維護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要切實履行好各項職能,提高為各族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七、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國的外交活動

1.為什麼

(1)必要性:主權的重要性;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際形勢的要求(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符合多極化趨勢);符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2)意義

①對我國: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②對世界: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構建和諧世界和建立國際新秩序。

2.怎麼做

(1)行使主權國家的權利……,履行國際義務……。

(2)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3)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利益。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4)順應世界和平與發展趨勢,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新秩序。

(5)順應多極化趨勢,發展經濟和科技,努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6)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內容)

(7)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

經濟意義類問題解答方法

一、解題原則

1、學會審題,明確回答的是某一種意義,還是全部意義(經濟、政治意義)

2、要注意「意義」與「影響」類的區別,影響包括有利和不利兩類

3、、解答意義類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間接,由微觀到宏觀,由近及遠的原則,做到思路清晰

4、意義類題目要緊扣材料,同時最後一點要聯系實際,結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體現時代性。

5、意義要多答,力求准確全面,體現一定的綜合性。

二、答案要點

1、經濟意義類:

(1)答題思路:從「國家/社會」的角度組織答點。(這里的「國家/社會」即整個社會、國家。)

①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②促進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③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④有利於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⑤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外匯儲備、增強經濟實力。

⑥有利於完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⑦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繁榮經濟、增加經濟實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

(2)從「主體」的角度組織答點。這里的「主體」泛指企業、經營者、產業、農村、城鎮、某地區等。

①企業、經營者——加強快企業改革,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增強競爭力,並提高經濟效益。

②產業——有利於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拓寬就業渠道,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農業或工業的現代化;

③農村、城鎮——有利於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於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等

④某地區——有利於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發揮其輻射與拉動作用,從而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⑤從「個體」的角度組織答點。(這里的「個體」泛指居民、家庭、公民、農民、勞動者、消費者等。)居民、家庭、農民——有利於方便、豐富人民生活,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調動積極性;公民、勞動者、消費者——有利於維護公民、勞動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調動積極性。

(3)常用術語歸納:

A、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勢轉化為……優勢);促進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③(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④(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

⑤國內區域合作交流意義補充:(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區域競爭力。

⑥ 國內農業方面意義:(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城鄉一體化。

B、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我國:

a.有利於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改善我國外貿環境/穩定環境/周邊環境,為現代化/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必要的條件;

b.有利於我國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維護國家可持續發展

c.擴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有利於豐富國內市場,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形象

②有利於外方:有利於外方的外匯收入、外方的產業發展、外方的經濟增長等、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③有利於雙方及世界:

a.有利於互通有餘、節約社會勞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與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b.有利於加強貿易區內部各國的貿易與合作交流,提高貿易區的整體經濟實力;

c.優勢互補,增強區域經濟的國際競爭力;d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三、常用答題模式

1、發展綠色食品的經濟意義:

①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

②滿足消費者需要;

③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④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⑤推動我國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農業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經濟發展的經濟意義:

①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②促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③保護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④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發展循環經濟的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節約資源,緩減資源緊張的矛盾,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②有利於促進科技進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③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4、消費稅率變動的意義:

①稅收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消費稅的調整有利於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②消費稅的調整有利於調節消費行為,培養公民的科學消費觀。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③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稅的調整有利於調節生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④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和促進社會穩定或緩解社會成員之間分配不均的作用。總之,徵收消費稅,可以合理地調節消費行為,抑制超前消費,間接引導投資流向,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還具有避免因過度消費而損害人們健康、危害社會秩序和破壞生態環境的作用

5、重視「三農」的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②有利於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③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④能夠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6、農村改革的意義:

①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②有利於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增強農業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健康發展;

④逐步消除城鄉差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⑤有利於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7、解決好就業和再就業問題有何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勞動者權益。

②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改革深化。

③有利於擴大內需,從而拉動經濟增長。

④有利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

⑤有利於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8、公有制企業改革的意義:

①有利於深化企業的改革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企業的活力,提高經濟效益;

②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提資源利用率;

③有利於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9、自主創新的經濟意義:

①自主創新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②自主創新有利於提高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③自主創新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建設節約型社會,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④自主創新使我國經濟的發展立足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礎上,有利於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

10、發展新型產業(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經濟意義:

①文化產業是當代世界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效益;

②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③有利於增加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1、對外經濟關系的經濟意義:

①更好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②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提高我國科技水平,

③能更好地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經濟合作,發展對外貿易,④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2、重大經濟社會事件(奧運會、世博會) 「經濟意義」:

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發展。

②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③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優化配置。

④加強國際的交流合作,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

⑤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⑥城市形象,展現改革開放的成果。

13、行政收費改革的意義:

①有利於減輕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負擔;

②有利於實現市場經營主體公平競爭;

③有利於促進個體、私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④也有利於激發廣大公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增加就業機會。

14、我國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意義:

①有利於土地、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②有利於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增強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並增加農業的收入。③有利於促進農業規模經營,走農業產業化道路。

④有利於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把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等。

『伍』 高考政治經濟學的問答題要怎麼答求答題模式或方法。

(一)政府(國家)
1、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是什麼?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我國的國家性質;②我國的國家職能;③我國國家機構應該堅持的原則;④國家這樣做的意義。
2、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
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是什麼?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社會主義的本質;②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③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⑤市場在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是有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⑥國家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國家這樣做的經濟意義。
3、政府(國家)在經濟學裡面的行為是宏觀調控;政府(國家)在政治學裡面的行為是履行國家職能。

(二)國際關系
1、(政治學)為什麼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為什麼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國際關系極其決定因素。
2、(政治學)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②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③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要求,有利於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⑤國際競爭的實質;⑥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的外交政策;⑦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標等)。
3、(經濟學)國際經濟關系
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④對外貿易的作用。
4、(哲學)國際關系
在《生活與哲學》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關系的哲學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③內因和外因的關系;④事物是變化發展的;⑤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

(三)政黨
在我們平時的練習和高考中,經常出現運用「政黨」的知識分析說明一些政治現象。回答此類問題,一定要用以下知識點考慮:①中國共產黨的性質;②中國共產黨的宗旨;黨的指導思想;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⑥加強黨的建設;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⑨我國的政黨制度。

(四)企業
企業是市場的重要活動主體,是《經濟生活》的重要內容,高考政治在《經濟生活》部分經常考到企業的知識,而且牽涉的知識面廣,知識之間關聯度大。但是也有規律可遵循。
我們在回答企業該怎麼辦之類的問題時,與企業有關的知識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因為企業生產的是商品、要重視產品質量)
②掌握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結構,面向市場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
③加強管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④採用先進技術,進行技術開發和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以較少的資源,較低的成本,生產較多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⑥經營者必須具有良好的素質,還要提高企業勞動者的素質,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⑦企業要搞好售後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實施名牌戰略,堅持正當競爭,反對惡性競爭;
⑧企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情;要自覺遵守市場交易原則,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⑨企業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必須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
⑩堅持科學發展觀。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統一和諧的關系。國家權力機關由民主選舉產生,國家權力來源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應該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⑵要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⑶三大原則:①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③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
合的原則。
⑷公民監督。
2、《生活與哲學》在公民(個人)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統一的關系;
⑵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⑶人與規律的關系;人與聯系的關系;人與矛盾的關系;
⑷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⑸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3、《經濟生活》在公民(消費者、勞動者)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個人消費品的分配;
⑵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勞動合同制度;
⑶公民應該有納稅人意識
⑷公民的幾種投資行為——購買股票、購買商業保險、存款儲蓄、購買債券;
⑸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質,享受了權利,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要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題點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對社會的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綜合國力;文化對人的影響(優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發展與創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的途徑(根本途徑和具體途徑);處理好兩對關系,克服兩種錯誤傾向;創新的主體—人民。
3、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核心;為什麼要弘揚(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樣弘揚。
4、先進文化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思想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凡是經濟學中見到如何經營類題時,應想到:
⑴市場:面向市場進行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生產適銷對路商品;遵循價值規律,將生產資料與勞動力進行優化合理配置。
⑵科技:貫徹科教興國戰略,運用高新技術,加強自主創新;
⑶管理:加強管理,貫徹人才強國戰略
⑷素質:提高經營者,勞動者的素質;
⑸效益: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大產出,提高經濟效益,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⑹品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與信譽,創立品牌,生產優質無公害商品,沖破國際「綠色壁壘」;
⑺競爭力: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將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運用政治學知識回答如何做,一般會從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兩個角度來回答,但具體的又可以從黨、國家機關、公民角度回答:
從國家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履行國家職能和堅持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方面回答
從黨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及加強黨的建設角度回答;
從公民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及其關系的處理角度回答。
從哲學角度回答怎樣做的問題,一般要側重於方法論,原理不用過多表述,但一定要結合實際問題來談,要體現哲學的思想與方法的要求。

【解題技巧】一般意義類主觀題回答的角度和術語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經濟意義
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③(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⑤(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競爭力
⑥(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
②(有利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義
對國家的政治意義:
國內有關活動
①(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②(有利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
③(有利於)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

對外交往活動
①對我國的意義:(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②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對黨的政治意義:
(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基礎);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三、思想文化意義
(有利於)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民素質,以德治國

『陸』 高中政治經濟生活大題,要五個,要有正確答案的

(2008天津卷)38.(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二 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一個美國家庭做了「一年不買中國產品」的試驗,結論是:沒有中國產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會變得艱辛。中國不僅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進口市場,2001年以來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機會;中國使用外資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廣闊市場。30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我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世界曾等待中國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國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認識中國。」⑵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常識分析為什麼「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12分)參考答案:①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社會化大生產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日益融合。②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要求各國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積極參與國際競爭。③各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世界為中國提供了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就業機會以及廣闊的投資市場,促進了世界經濟繁榮。 7.(2008天津卷39)(63分)糧食問題引發全球廣泛關注,我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閱讀以下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四 ⑻指出圖11和圖12反映的經濟現象及其聯系。(6分)參考答案:國際食品價格出現了上漲加快趨勢;發展中國家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高於發達國家。食品價格上漲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大於發達國家。 ⑼從供求與價格關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四背景下我國糧食連續增產的經濟影響。(6分)參考答案:①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②我國糧食連續增產促進國內糧食供求平衡。③國內糧食供求平衡有利於穩定國內糧食價格,從而有利於維護人民切身利益;國內糧食供求平衡有利於提高我國應對國際糧價波動的能力,從而有利於在國際競爭中保持獨立自主地位。 8.(2008北京卷38)(33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回答下列問題。三十年來,實踐上的每一次創造,理論上的每一次突破,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無不閃耀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光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生了偉大的歷史變革,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註:基本建設支出是國家經濟建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2)圖10反映了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怎樣的深刻變化?(2分)圖10表明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商品零售環節由政策定價佔主導地位逐漸演變為市場調節定價佔主導地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基礎性作用。 (3)結合圖10,分析圖11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4分)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政府經濟職能相應發生轉變,財政支出分配比例發生變化,基本建設支出比重下降並保持適度的比重;市場不能完全解決公平問題,財政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4)運用經濟常識,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6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自發地進行社會資源的配置。市場不是萬能的,需要國家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發揮有力的作用。 9.(2008重慶卷38)材料一 大學畢業生李某自願到農村工作。他從桑蠶絲的市場需求出發,整合某村桑蠶養殖物資和人力資源,成立桑蠶養殖合作社,邀請母校專家向村民傳授桑樹改良技術,普及了桑蠶養殖新技術,推廣桑樹一步成園面積2 000畝。養殖戶由此節省勞動力成本50%,增產蠶繭5 000公斤,增收10多萬元。他為村民開辟了致富之路,憑借出色的工作成績,當選為該村黨支部書記。綜合上述材料,回答問題(1)運用經濟常識分析李某為村民開辟致富之路所採取的措施。(10分)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按價值規律辦事,優化資源配置,發揮合作經濟的優勢,從事農業規模經營;通過農業、科技、教育的三結合,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提高農民科技素質。通過上述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措施,為村民開辟了致富之路。10.(2008江蘇卷34)材料一: 2004—2007年江蘇農民人均收支狀況(單位:元)材料二:由於農產品價格上漲,2007年我省從事農牧業生產的農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環節的弊端及農資漲價吞食了農產品漲價帶來的一部分收益。與此同時,因食品等價格上漲,農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費額在增長,實際購買量下降。同年,蘇南、蘇中、蘇北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結合材料。簡要概括我省農民生活消費狀況。近年來,我省農民收入和消費支出均在增長,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環節的弊端及農資漲價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價格上漲增大了農民生活消費壓力。蘇南、蘇中和蘇北地區農民的消費水平差異較大。 』 (2)針對材料,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如何進一步提高我省農民生活消費水平。 繼續貫徹富民優先政策,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加強宏觀調控,規范市場秩序,讓農民能更多地分享到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好處;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1.(2008江蘇卷36A) [經濟學常識]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危機,凱恩斯提出了各種反危機的政策主張,這些政 策主張成為不少西方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因此,有西方學者認為,凱恩斯在致命危險威脅資本主義的世紀里鞏固了這個社會,挽救了資本主義。 (1)請對西方學者的觀點進行簡要評析。凱恩斯理論的提出,開創了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先河。其政策主張,在一定程度上緩 和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凱恩斯主義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內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2)簡述凱恩斯的政策主張及其對完善我國宏觀調控體系的借鑒意義。凱恩斯主張國家干預經濟,其政策主張主要包括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 貨幣政策,通過擴大財政支付來增加投資,刺激消費,擴大需求。這對完善我國宏觀調控體系有借鑒意義。我國宏觀調控以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為主,輔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12.(2008江蘇卷37)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舉世矚目的體育盛會。在迎奧運過程中,某校高三(1)班同學開展了「感受奧運、參與奧運、做奧運文明使者」的綜合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情境二:有同學說,在家門口舉辦世界最高水平的體育賽事,我們觀看更方便了;有同學說,舉辦北京奧運會對我國社會生活產生了斤泛的影響。對此,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2)你認為舉辦北京奧運會給我國社會的經濟生活帶來哪些影響?(請舉—例)例如:舉辦北京奧運會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的增加,培育出新的消費熱點,帶動了體育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的貫徹,促進了我國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動了科技創新和應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13.(2008廣東卷35) (7分)[選做題《經濟學常識》] 二戰後,英美接管了聯邦德國。為了復興歐洲經濟,馬歇爾提出了「歐洲經濟復興計劃」。在「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影響下,聯邦德國經英美佔領當局同意進行了貨幣和價格改革,並運用法律與政策維護市場經濟運行所必須的正常秩序,同時建立了一整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結合上述材料,回答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1)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特點是: ①混合經濟體制特徵明顯;②注重市場機制和國家調節的結合;③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2)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原因是: ①主要受「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影響,這一理論強調自由競爭,但反對自由放任, 主張實行旨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國家干預。 ②受戰後英美佔領當局政策影響,英美當局主張實行市場經濟。 不夠的話去這里 http://www.xz7z.com/Article-5-477.html 採納哦

『柒』 高一政治(經濟生活)問答題

1。答:①跟風現象是一種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要克服盲目性就要堅持理性消費,避免盲從.(3分)②講排場擺闊氣是一種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行為,具有誇耀性和盲目性,也是一種鋪張浪費,因此,要堅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和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消費原則.(4分)③濫食野生動物,濫用塑料袋等行為既有害於人們健康,又有害於環保且浪費資源,不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堅持綠色消費原則.(3分)

2。【提示】在回答第⑴問時,應抓住題乾材料中「禮物價格越來越高、穿名牌」等關鍵詞語,結合教材知識對同學們的消費行為進行評價,並就如何樹立正確消費觀,表明自己的立場。在回答第⑵問時,應該把重點放在課題設計與如何研究方面,注重角色轉換,結合生活實際,寫出相應的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參考答案】⑴中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生活消費必須與國情及家庭收入相適應,提倡適度消費;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要協調發展;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不應該盲目追求名牌、互相攀比。(每點1分,共4分)

⑵課題:中學生消費心理面面觀。(2分)

研究目的:樹立正確消費觀,合理引導消費行為。(2分)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小組合作法等。(2分)

(此題為開放性題目,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評分)

『捌』 求 高中政治 經濟生活 模塊的大題解題思路和方法

高中政治經濟哲學 按我的經驗解題思路基本一樣的啊 先根據材料總結出原理(就是書本上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等分清楚是 是什麼還是為什麼還是怎麼做,這個要根據題意)這個一般按分數答點,比如一個大題是6分,基本就是3分一點,要答兩點,找最確切的最符合材料及題意的兩個論點,要對書本足夠熟悉,在腦中對書上的原理進行歸納與帥選找出最切合的,再對原理根據材料展開論述就行。如果不放心怕答不全要點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答幾個比較能符合材料的原理。 文綜政治歷史的材料題一般就考的是綜合理解能力和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lz可以在這方面加強鍛煉一下。當然是要對書本知識掌握足夠熟悉的前提下。 說白了政治題就是在材料、題目、書本三者之間找聯系。。

『玖』 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的大題。求解答,謝謝叻O(∩_∩)O~

收入是分配的前提,也是消費的前提。
收入水平的根本性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與勞動效率密切相關。收入分配不公,導致勞動者勞動積極性不高,勞動者自身的發展受的影響,從根本上影響了生產的發展。
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提高勞動者的報酬,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可以逐步提高勞動者的收入,確保勞動者能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理念。

『拾』 政治大題,經濟生活中如何進行資源合理配置 怎麼答

資源合理配置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生態經濟目標,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結構,利用科學技術管理手段,對自然資源系統進行改造、設計、組合、布局的活動。它是確立區域發展方向、合理布置生產要素的關鍵,也是解決經濟系統增長的無限性與資源生態系統供給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

實現方法:在生態經濟系統平衡的前提下,在時間和空間上最優地利用和分配自然資源,合理布局生產力,以達到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取得最佳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資源的配置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資源在空間或不同部門間的最優配置;二是資源的時

閱讀全文

與經濟生活的大題怎麼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