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事跡心得
這次神舟十三號任務出發前,亞平曾和5歲的女兒約定,給女兒和她的同學摘星星回去16日「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王亞平兌現了和女兒的約定。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 事跡 5篇,以供大家參考!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事跡心得1
相信有不少人聽說過空軍招飛,大家也都知道招募飛行員的條件十分苛刻,對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所以想要成為一名飛行員很難。
然而,大家要知道的是,成為一名飛行員難,成為一名航天員則是難上加難。大家可以觀察,這些年,能夠代表國家航空航天領域升上太空的優秀航天員也就那麼幾十人,由此可見,成為一名航天員的難度究竟有多大。
而在這些優秀的航天員當中,王亞平便是其中之一。
而除了航天員的身份外,她還是丈夫的妻子,女兒的媽媽,以及父母的女兒。
其中,王亞平對自己女兒的 教育 尤其上心,在升上太空之前,她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女兒。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便是如此。
為人父母之後,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能夠成為可造之材,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王亞平這次離家,最不舍的便是自己的女兒,也叮囑女兒不能在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荒廢了學習。
當然,女兒也不捨得王亞平,所以為了讓女兒安心,王亞平承諾女兒自己會平安回來,而且回來之後還會給她「摘星星」。
從2021年10月16日升空,到2022年4月16日安全降落,在此期間的183天,王亞平以及另外兩名航天員都將在太空度過。
在這期間思念女兒了,便通過視頻聊會兒天,讓女兒安心,在家好好學習,等著她回家。
王亞平對女兒有多疼愛呢?這點可以從一個細節中得以體現。
王亞平在升空之前,便將女兒送給她的玩偶帶在身邊,然後到了太空之後,便將這個玩偶掛了起來。在王亞平心目中,這不僅僅是一個玩偶,還寄託著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家人對她的關懷。
王亞平在太空期間,她的女兒對她也十分想念,於是便想著通過繪畫的方式來把自己的思念之情給表達出來。
於是王亞平女兒便畫了一幅畫,畫面中有一位宇航員,還有一隻小熊和好多星星。而那名宇航員正在摘星星。
顯然,畫中的宇航員便是王亞平,因為她曾經對女兒說過,要在太空給女兒「摘星星」。
時光飛逝,一轉眼,183天的太空生活圓滿結束,於是王亞平便和兩位航天員一同返回地球,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走出艙門的那一刻,王亞平首先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感謝,與此同時,還藉此機會對自己女兒說了一句話。她說:
「我想對我的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充滿著復雜的情感,這是對曾經許下承諾的兌現,同時也是對女兒和家人思念之情的表達,因為她知道,再過不久就能和家人相見,就能看到那個活蹦亂跳的女兒,就能和家人一同分享這次奇妙的太空之旅。
縱觀王亞平的成長經歷,可以發現她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王亞平出生在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父母以務農為生,家境貧寒。
不過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寒的家境讓王亞平懂事更早,同時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所以在中小學期間,王亞平的學習成績都很優異。而在福山第一中學讀高中時,王亞平參加了長春飛行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招飛,憑借著過人的綜合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王亞平順利入選,開始踏上飛行員之旅。
從1997年到長春飛行學院學習,到2013年首次到太空執行飛行任務,這十多年時間,王亞平雖然成長迅速,但背後的付出更是讓人敬佩。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需要經歷的訓練讓很多人難以承受。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訓練強度更是增加了不少。但是王亞平都挺了過來,而且變得越來越優秀。
也正是因為她的出眾,讓她能夠在2021年再次獲得到太空執行飛行任務的機會,所以她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航天員,同時她也是一位優秀的媽媽。
如今,對於王亞平而言,只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隔離觀察和修養,便能回歸家庭,回到家人的懷抱,讓我們一起為英雄航天員點贊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事跡心得2
今日,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隨後航天員王亞平平安順利出艙。王亞平在接受央視總台記者采訪時對女兒說道: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王亞平是我國第1位在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員,兩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女英雄。但誰曾想過,她原本也是一個在田埂上奔跑打鬧的農村女娃娃!
王亞平是地地道道的山東煙台人。父母都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農家孩子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體力運動,例如和小夥伴們在鄉間小路上肆意奔跑、幫父母做些農活等,這就為王亞平鍛煉超強的身體素質奠定了基礎。
王亞平從小在學習上也是個強將。王亞平勤奮好學、工作能力強,是個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小學時期擔任多年班長,深受同學們和老師的喜愛。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和比賽里,總能看見小亞平的身影。
1997年,王亞平趕上了我國空軍下地方招收第七批女飛行員。不近視的王亞平參加報名,隨後通過層層體檢項目與招飛考核,以優異的高考成績,成為長春飛行學院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行員之一,此時的她年僅17歲。4年間,她完成了大學 文化 課程的學習,還掌握了飛行駕駛技術。
一年之後,王亞平首次駕機駛上藍天。感受到飛上藍天的快樂,她決定堅持藍天夢。此後9年間,她的天空飛翔時間達到800多個小時。在她21歲那年,優秀的王亞平獲得了軍事學學士學位,以總成績第二名的優異表現 畢業 ,並被選入航空兵部隊,成為一名飛行員,熟練掌握4種機型駕駛的她,更成為一名年輕的骨幹飛行員。
23歲當她看到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王亞平的太空夢也油然而生。她為有朝一日進入太空而准備了6年,終於在2009年載人航天工程開始選拔包含女士在內的航天員,王亞平毫不猶豫報名參與,並憑實力通過多項考核順利晉級,在2010年5月,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
兩年後王亞平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更因為其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超強的心理素質,經過重重選拔,王亞平最終被確定為神舟十號飛船首飛女航天員乘組。
2013年,33歲的王亞平成功入選了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隨後如願乘坐著神州十號進入太空,成為首次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
2021年10月16日,41歲的王亞平二度「逐夢九天」,乘載神州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飛入太空。她與5歲的女兒約定,要為自家孩子與其同學摘回很多星星。
今日身為母親,安全著陸後不忘與女兒的約定,開心地向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啦!從中可見,每一位代表國家出征的偉大人物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遙不可及」,其實她們也是依靠柴米油鹽、有家庭有孩子的平常人。
王亞平從普通農村小孩變成現在偉大的航天員,其中的艱辛和困苦無數,但是就是承受了勝於常人的苦難才能成就今天的王亞平,所以,今日這份榮耀她值得!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事跡心得3
王亞平,1980年出生在山東煙台,她從酷愛運動,尤其是 長跑 項目,每次都能名列前茅,而且一直是學校的校隊。
每次長跑就算再苦再練她都會堅持跑完,她的體育老師說:「王亞平體力耐力非常好,能爭第一的,絕不要第二。」
在她17歲的那年,王亞平憑借著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優異的學習成績,成功考入長春飛行學院,在那一年,她勤學苦練,掌握了四種機型的駕駛能力,老師們對她的評價都是成績十分優異。
在2001年,她成為了武漢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的一名飛行員。
並在後來的幾年遇到了趙鵬,陽剛帥氣,做事認真的趙鵬就此出現在王亞平的世界,趙鵬也看中這位刻苦勤奮、意志堅定的女生。2006年兩人正式走上婚姻的殿堂。
一位嚮往太空的追夢人
2009年5月,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啟動,航天員隊伍首次為女性開放。
王亞平踴躍爭先,參加了選拔,趙鵬和王亞平的家人一開始是持反對態度,但是王亞平是那種一旦認定目標就堅持到底的人,所以趙鵬在後來也全力支持王亞平的航天夢想。
但是航天員的選拔標準是十分苛刻,需要承受各種壓力,在地面上也要經過很多次考驗和層層篩選。
受試者要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測試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
在低壓試驗艙經受5000米、1萬米高空環境的考驗,測試耐低氧能力;
在旋轉座椅和鞦韆上檢查前庭功能 ;
進行下體負壓和頭倒位等各種耐力測試以及超常規的心理檢查;
在經過了一系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身體測試後,王亞平成功通過審核,成為了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說:
飛天之路從不偏愛女性,女航天員的付出往往最多。因為太空是失重環境,宇航員進入太空後,感覺功能與運動功能都會減弱,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骨骼退化的現象。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徵對太空環境會更加敏感,要克服弱勢,就要加倍努力和做更多的准備。
一位摘星星的媽媽
在神舟十三航天任務的出征時,王亞平已經有了一位5歲的女兒,在神舟十三發射前現場,女兒眼眶濕潤對著媽媽說:
「媽媽,我想要你回來時幫我摘星星」
王亞平回答道:「那你要媽媽幫你摘幾顆星星呀」
女兒說:「一顆就好。」
「為什麼只要一顆星星呢?」王亞平問。
「如果都摘了那天上就不亮了」女兒說。
說完,兩人揮手道別,王亞平奔向太空...
返航出艙後王亞平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一百八十多天的太空之旅很不容易,我想跟我的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相信王亞平的女兒此刻也是熱淚盈眶,激動萬分。
王亞平,在我心目中她是意志堅定,刻苦勤奮的追夢人、是敢於遨遊太空為女兒「摘下星星」的母親,是報效祖國,敢為人先的時代楷模,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堅定搏擊者!
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乾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事跡心得4
王亞平是出生於山東煙台的一個農村妹子。她從小體質特別棒,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他們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順利選中。
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機駕駛。畢業後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任運輸機飛行員。憑著優秀的素質和出色的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了骨幹飛行員。
她參與執行了多個任務,如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
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王亞平在電視機前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心潮澎湃的同時,她突然萌生出了一個念頭:「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員,那什麼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從那一刻起,「航天夢「在王亞平的心中悄悄生根發芽。
2009年,我國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
得知消息後,王亞平馬上就報了名,並且成功進入到了預備宇航員的行列。
然而,這其實只是通往夢想之路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宇航員的工作貌似風光而有趣,其實在這背後,是長年累月無比艱辛的訓練。
而且,女性在身體機能方面與男性天生有差距,這就意味著女宇航員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超重耐力訓練中,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難,面部扭曲變形,甚至連眼淚都甩了出來。
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穿戴120多公斤裝備入水,長達4小時不間斷訓練、一次體能消耗相當於跑「全馬」,訓練結束體重能降一到兩公斤。
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並沒有讓王亞平止步,她堅信:
「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夠觸摸得到。」
「每練完一次,技術上又進步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經過重重選拔,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乘神舟十號進入天空。
那次飛行中,她還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在「天宮二號」里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們,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太空授課」。
這次授課,激發了許多孩子鑽研科學、探索太空的夢想。
有孩子說:「『太空教師』王亞平一直是我追夢路上的光。」
這次飛行任務結束後,有人采訪她,問:「害不害怕?」
她說:「當我身穿航天服為祖國出征太空的時候,我心中充滿的都是對祖國的熱愛,對航天事業的熱愛,這份熱愛足以讓我克服所有的困難,戰勝所有的難關。能夠再次飛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夢想。」
時隔八年之後,如今她又一次如願以償,再次進入太空。
並且成為中國首個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還很可能成為中國首個出艙的女航天員。
回顧我們的航天路,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到後來的載人航天飛船、再到空間站的建立……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航天事業承載著一個古老民族對太空的嚮往,從篳路藍縷,一步步走向了星辰大海。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又一批不怕艱苦、不懼犧牲的宇航員,中國人的太空夢才充滿了光明和希望。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事跡心得5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正式開幕。正在太空出差的中國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從距離地面400公里的天宮空間站發回祝福,「太空教師」王亞平在空間站中製作出可以自由漂浮的奧運五環,為冰雪健兒們加油喝彩。
幾個月前的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王亞平和翟志剛、葉光富3位航天員順利飛往太空。其中,二度出征太空的王亞平,在此次神舟十三號任務中,成為進駐中國空間站的首位女性,也成為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在臨出征前,她告訴5歲的女兒,要到太空出差半年,並答應女兒會為她「摘一顆星星」回來。
一鼓作氣,飛往夢想
1980年1月,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張各庄鎮張各庄村。王亞平的家裡並不寬裕,但她從小就很好學,也很要強,成績一直很優異,運動細胞也非常發達,被體育老師稱為「天才」。
王亞平初中畢業時,家裡的生活愈發困難,父母想讓她報考中專師范學院,早點畢業到學校當一名老師。但向來乖巧聽話的王亞平「反抗」了一次,她偷偷報考了高中,希望以後考上大學,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正是這一次「反抗」,讓王亞平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7年,正在念高中的王亞平,遇上了飛行學院來學校招生。王亞平一直是班上的體育健將,並且視力極佳。同學們都慫恿她:「亞平,你去試試吧,沒准能選上呢!」王亞平心動了,一顆有關飛行的種子在她心裡生根發芽。隨後,她一路過關斬將,成功拿到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的錄取 通知書 。
家裡人為王亞平感到高興,但王亞平知道,考上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飛行學院有嚴格的考核,不合格的人會被淘汰出局。為了夢想,為了不被淘汰,王亞平咬緊牙關,積極訓練,她每次跑步都比別人多跑幾圈,就算在嚴寒的冬天也不降低對自己的要求,經常跑到衣服外面結了一層冰。
就這樣,王亞平一年一年地堅持了下來,時常在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有同學問她:「亞平,你到底有什麼訣竅?」王亞平真誠地說:「當我快要受不了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就這樣堅持到了最後。」
憑著那股要強的勁兒,王亞平一鼓作氣,堅持到最後,在飛行學院完成了4年的學習訓練,成為一名運輸機飛行員。參加工作之後,家裡人都勸她放輕松一點,不要太拚命了。但王亞平就愛鑽研飛行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鑽研和訓練,她掌握了4種機型的駕駛技術,成為業內的佼佼者。
2006年,經同事介紹,王亞平與同為飛行員的趙鵬相識並結婚。從此,她與丈夫「比翼雙飛」。
因工作忙碌,夫妻倆聚少離多。但他們有一個浪漫的約定,如果在天空中遇見,就用特定的暗號打招呼。
在很多人的眼中,王亞平已經是人生贏家了,既實現了飛行夢想,又擁有了一份真摯的感情。但在無邊的天際里一次次飛行之後,王亞平卻萌生出了更大的夢想。一天,她認真地對趙鵬說:「現在,中國已經有了男航天員,什麼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不知道呢。」趙鵬笑了笑。王亞平卻露出了堅定的眼神,說:「我要成為一名女航天員。」
戰勝困難,圓夢在即
王亞平的機會很快就來了。2009年,全國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王亞平興奮地把這個消息告訴趙鵬,但趙鵬卻沉默了。因為王亞平一旦成為預備航天員,就意味著數年內,他們都不能生育孩子。
夫妻倆就此事產生了分歧,王亞平說:「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我可能會後悔一輩子,這是我今生最大的夢想了。」趙鵬思前想後,最終還是選擇支持妻子。
2010年,王亞平通過嚴格的體檢和評估,成為一名預備航天員。不過,預備航天員是沒有資格進入太空執行任務的,必須通過嚴酷的訓練,成為正式航天員後,才有機會到太空去。而從預備航天員到正式航天員,要經受各種嚴苛的考驗。
嚴苛的訓練開始前,負責人就明確地對王亞平說:「正常來說,女性跟男性在生理和體能上是有差異的,但女航天員和男航天員的訓練要求卻是完全一致的,因為太空並不會差別對待女性和男性。」王亞平點點頭,做好了迎接艱難挑戰的准備。
可第一次進行轉椅檢查時,王亞平只堅持了5分鍾,就開始全身冒汗,覺得頭暈惡心。以往王亞平做飛行員訓練時,也有轉椅檢查,但只需要堅持4分鍾,而且頭部不用動。航天員的要求卻高得多,要求堅持15分鍾,頭部還要動。接下來的失重水槽訓練,同樣煎熬,王亞平要穿戴120多公斤的裝備入水,在重壓之下完成4-6小時的既定操作,對於體能的消耗巨大。訓練結束後,王亞平連胳膊都抬不起來,吃飯的時候,她的手抖得厲害,連筷子都握不住。
負責人淡定地告訴所有預備航天員:「如果在訓練的過程中實在承受不了,可以按旁邊的紅色按鈕求救。」可王亞平在這種魔鬼式的訓練中,堅持了一天又一天,一個月又一個月,從未按過那個求救按鈕。
2012年,王亞平終於戰勝困難,完成了幾十個科目的訓練,成功通過考核,成為一名正式航天員。
2013年3月,王亞平迎來了圓夢時刻,成功入選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3個月後,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坐上神舟十號,飛往太空,成為中國80後飛向太空第一人。以前,父母總想王亞平當一名教師,而在太空艙內,王亞平站上了「最高的講台」,進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同學們,你們好!」王亞平面對鏡頭,露出了自信而美麗的笑容。這節課一共持續了40分鍾,是世界上范圍最廣、時間最長、受眾最多的太空授課。
太空出差,只為「摘星」
從太空回來,完成夢想的王亞平開始積極調理身體。從前,丈夫支持她追逐夢想,如今,她想要回歸到妻子的角色。2016年,王亞平順利生下一個健康可愛的女兒,孩子的到來,為他們的家庭增添了許多快樂和期待。
盡管有了孩子,但王亞平從未想過放棄自己的航天事業。漸漸長大的女兒也知道了媽媽是航天員,去過太空。有一回,女兒歪著腦袋問王亞平:「媽媽,你什麼時候再上天呢?」
為了讓女兒有機會看到自己再次飛向太空,王亞平決定加強訓練,爭取再探蒼穹。
2019年12月,39歲的王亞平經過不懈的努力,成功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執行「太空出差半年」的任務。消息傳出,不少網友驚嘆:「普通人出差只是到別的城市,最多 出國 。而人家出差,卻是到太空去。太牛了!」
2021年9月,王亞平的女兒得知母親即將飛往太空,心裡十分嚮往,更為母親感到自豪。出發前,王亞平給女兒布置了任務:「媽媽到太空出差的這段時間,你要好好照顧自己,跟爸爸一起照顧好姥姥和姥爺,還要好好學習哦。」女兒一個勁兒地點頭,並說:「那我也要給媽媽布置一個任務。」
王亞平不禁愣了一下,問女兒要給她布置什麼任務。女兒想了想,一臉認真地說:「我想要天上的星星,你給我摘一顆星星回來吧!」說完,女兒又強調:「就摘一顆星星哦。」王亞平十分動容,含著熱淚跟女兒告別。
美國前國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員凱蒂·科爾曼,聽到王亞平飛往太空的消息後,感到很興奮。她說,每一位飛向太空的女性,都是人類航天事業進步的證明,還隔空朝王亞平喊話:「當你透過窗戶眺望繁星和地球時,請記住,數十億的女性也望向星空,眺望著你。其中,也包括了我。」得到了前輩的肯定,王亞平深受鼓舞。
日月星辰,皆為情話。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答應為女兒「摘星星」的王亞平跨越萬難奔赴星辰,成為「離星星最近的人」。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事跡心得相關 文章 :
★ 天宮課堂第二課學生觀後感參考素材
★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通用10篇)
★ 神舟十三號成功返回觀後感心得感悟(7篇)
★ 2021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及啟示
★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觀看心得體會
★ 天宮課堂第二課優秀觀後感2022(通用10篇)
★ 感動中國2021年度聶海勝事跡心得五篇
★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心得觀後感範文
★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觀看心得感悟範文
★ 2022感動中國
2. 劉洋二次出征太空,王亞平還會再次遨遊太空嗎
王亞平還會遨遊太空。但是在神舟十五號、十六號飛船進入太空時,她是無緣作為宇航員出征的。王亞平女士已經征戰天空兩次,實戰經驗非常豐富,身體素質比較好,兩次在太空的表現又十分的驚艷。
據悉,王亞平女士是1980年出生,今年42歲,比2022年6月5日第二次進入天空的劉洋女士還要年輕2歲。單從這些方面看,王亞平是有可能再次遨遊天空。
預計在神舟十七、十八號再次出征太空時,王亞平會有再次出征的可能。在感謝王亞平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之際,也祝願我國的航天工程取得更大的進步。
3. 在封閉的空間呆1天都受不了,王亞平卻要在太空半年,忍受得了嗎
當然能忍受,因為王亞平是一名航天英雄,而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能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他們能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這就是偉大的中國航天人。
還是那句話,航天事業,是一項九死一生的事業,但是像王亞平這樣的中國航天人從來都沒有退群,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騰飛,拋頭顱灑熱血,早就把生死置之腦後了,所以,再次重申,每一個航天員都值得被我們稱之為英雄。
4. 王亞平在太空當中變得更年輕了天上一天,地下一年,是真的嗎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這是真的嗎。在古代傳說當中,人們常常說天上過了一天,地上已經過了一年。以此來拉開「神仙」與「凡人」之間的差距。時光更迭,如今宇航員們走入太空,而宇宙神秘的面紗終於緩緩掀開。
天宮空間站距離地面整整有四百公里的高度,而他們繞地球一圈僅僅需要九十多分鍾。這就導致了,他們一天能夠連續看16次日出 。因為人體早已經適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一天當中看十六次日出,總不能一天都連續睡16吧,那麼航天員們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時間的呢?
其實在中國空間站的核心艙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中國空間站的核心艙非常大,而且有著完備的內部配置。
就功能分區而言,核心艙裡麵包括生活區、盥洗區、休息區、鍛煉區等等。而且核心艙真的是「寸土寸金」,毫不誇張來講,這核心艙真的是寸土寸金,這裡面的一小片地方造價就堪比一艘航母。
因為太空畢竟不比地面,光是一天要看十六次日出就讓人難以適應。這種情況下,宇航員只能依靠自己的生物鍾來自行調節作息時間。
好在為了提高宇航員們的生活質量,空間站內部還配置了無線網路,這樣也方便他們日常生活 娛樂 ,與此同時他們也可以在太空當中實時跟進地面的最新消息。
(二)
言歸正傳,最近有媒體報道,在最新的采訪視頻當中,女航天員王亞平看起來比在地面的時候更加「年輕了」。這時候可能有的小夥伴會說:「 人家注意保養唄,這有什麼奇怪的 。」
但是翟志剛和葉光富也看起來年輕了許多,三人的皮膚也變白了不少。難道是因為地面與天上的時差,這才導致了這種航天員集體變年輕的現象?那按照這樣的話,太空醫美的這個項目,是不是指日可待了。
航天員王亞平針對網友的疑問進行過專門解答,原來太空沒有重力的影響,物體處於失重的漂浮狀態,人衰老的一大症狀是「皮膚下垂」,而在太空當中,因為失去了重力,所以人衰老的速度會減慢,所以航天員在太空中會看起來比在地面上「年輕不少」。
再加上他們長期在核心艙內生活,沒有接觸紫外線,這也讓他們看起來皮膚更加白皙,氣色會顯得更好。
既然航天員都這么說了,那太空失重的環境果然能夠減緩衰老。那麼隨著 科技 的發展,是不是也能小小期待一下「太空醫美」的這個項目,畢竟僅僅在空間站核心艙裡面呆著就能讓自己變年輕,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先別急,先看看這「太空醫美」的這個副作用,再做決定。
(三)
僅僅在空間站核心艙裡面呆著,就能減緩皮膚衰老的速度,還能讓自己皮膚變得白皙有光澤,聽到這里很多人是不是都心動了,別急,看看這長期處於失重狀態下的「副作用」,再做決定。
曾經有醫護人員對返回地面的航天員進行身體系統的全方位檢查,而檢查結果卻讓這些醫護人員大吃一驚。
原來是因為長期處在失重狀態下,航天員身體內部的血液開始倒流。「血液倒流」會引發各種身體發硬,頭暈腦脹、頸部靜脈曲張、頭疼等等僅僅只是「開胃小菜」。
失重環境對人體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失重環境下,人體骨骼當中的鈣元素會加速流失,而且還會引發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等問題。
為了保障航天員的生理機能能夠正常運轉,空間站核心艙內部有一個專門的鍛煉區,這裡面配置了大量的運動機械裝置,堪比一個小型的「健身房」。
如果疏於鍛煉的話,很可能他們回到地面之後連簡單的行走都成為問題,甚至需要做專門的「康復訓練」。
拋開這些問題,失重環境還會讓身體內臟之間的相互力消失,人體內部豬倌呼吸、消化和循環、排泄的自主神經系統出現紊亂,引發各種不適症狀。
看到這里,還有人會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而去體驗「失重環境」嗎?如今我們明白失重環境下會對人體造成這么多的危害,但是航天員依然克服了這些,並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每一位航天員都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向他們致敬!
5. 劉洋是首位二次上太空的女航天員,王亞平此後還有上太空的機會嗎
王亞平再次登上太空的機會很高,雖然她不是第一個登上天空的女航天員,但是她是首個在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員,她已經執行過兩次任務,專業能力和實戰經驗方面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她的身體素質良好,只要她可以保持這個狀態,未來再次登上太空也不是沒有可能,劉洋時隔10年之後都還可以登上太空,王亞平比劉洋的年齡還小,她也還是有很多的希望和機會,我們都很期待王亞平再次出征天空,也期待她可以繼續給我們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
王亞平目前還處於休整狀態,對於她來說再次登上太空也是一種期望,如果還有這個機會她自然會很激動,不過這個也要看王亞平自身的選擇,從綜合素質各方面來說,王亞平比劉洋更有優勢,在未來的日子裡,王亞平還是有機會再次登上太空。
6. 王亞平再創一項新紀錄
王亞平再創一項新紀錄
王亞平再創一項新紀錄,神舟十三號此次發射承載著我國人民的期望,同時這也是世界各國所關注的一個焦點。目前,王亞平仍然在挑戰長達6個月的太空之旅。王亞平再創一項新紀錄。
2010年,經過層層嚴格選拔,王亞平如願成為中國第一批女航天員;如今,伴隨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實施,她也在數天前成為了中國累計在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中國空間站首位女航天員」「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出艙」「中國空間站首次開課」「累計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駐留太空3個多月,王亞平已經多了不少「首個」、「最」等標簽。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台,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同年7月,被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山東老鄉王亞平太空「出差」超100天,創造了哪些記錄?跟隨大眾日報客戶端,一起回顧一下——
2013年6月,首次飛上太空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王亞平和聶海勝張曉光兩位夥伴一起來到了神秘浩瀚的太空之中。神舟十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史上一次重要的任務,它不僅對天宮一號空間站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還承擔了一項特殊的任務。
2013年6月20日,在太空為全國中小學生授課
2013年6月20日的上午太空授課正式開始,此時全國的中小學生都已經等待許久,見證著中國第一次的太空授課,在10點鍾左右神舟十號飛船的內部畫面通過衛星來到了全國中小學生的面前。
王亞平在聶海勝和張曉光的協助下開始為同學們講解物體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運動狀態,並且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具象化地給同學們展示了神奇的太空與地球截然不同的重力狀態。
王亞平還通過衛星和地面的師生進行了雙向互動交流,大大提升同學們的參與感。
2013年6月26日,從太空返回地面
2013年6月26日上午8時,神舟十號成功著陸於內蒙古,9時39分,王亞平於第二位成功踏出太空艙。
2021年10月16日,再次出征太空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2021年10月16日,進入中國空間站
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工作後,翟志剛開啟天和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9時5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也迎來了第二個飛行乘組和首位女航天員。
2021年11月7日,成為中國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
2021年11月7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時隔13年後再次執行出艙活動任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2021年12月9日,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
在約60分鍾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
2021年12月26日,配合地面操控機械臂
2021年12月26日,王亞平配合地面操控機械臂,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葉光富、翟志剛開展艙外作業。
2022年1月10日,太空在軌超過100天
截至北京時間2022年1月10日,王亞平神舟十號任務中在軌14.6天,在神舟十三號任務中在軌超過86天,加起來超過100天。
目前,王亞平仍然在挑戰長達6個月的太空之旅。
在任務期內,王亞平將迎來自己42歲的生日,成為中國首個在太空中過生日的女航天員!
神舟十三逐夢太空,山東「玫瑰」再問蒼穹!讓我們一起期待,航天員完成任務,亞平早日凱旋!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返回地球時間預計是2022年4月16日,但也有可能提前或延後。
此次神十三需要在太空中生活6個月,時間就推移到四月份了,但具體是4月哪一天回來,需要等官方最新通知。
王亞平,這次太空出差,可以說是驚險萬分,為什麼呢?大家通過視頻可以明顯看出,王亞平最開始進入太空的時候,臉部還非常的正常,並沒有出現任何不適。但是隨著時間越久,他的面部浮腫也越來越明顯。而當大家知道王亞平的臉為什麼浮腫之後,對她也越來越心疼了。不得不說,他們此次太空出差真的很不容易。神舟十三號此次發射承載著我國人民的期望,同時這也是世界各國所關注的一個焦點。王亞平、葉光富和翟志剛就這樣帶著大家的期望進入了太空。在他們進入太空之後,大家也都非常關注我國這些宇航員的身體狀況,同時對他們的進程也非常關注。
現在這三位宇航員出差的時間已經達到了一個月。有很多網友在此次神舟13號發射的時候,都表示,他們對這三位宇航員的身體比較擔心。如果當他們進入太空所處的環境跟地球肯定不一樣,身體可能會發生變化。大家也在思考,這會不會對他們本人造成影響。而最近可能是大家都對這三位宇航員的身體比較關心。所以央視就對這三位宇航員發出了誠摯的邀請,想要了解一下他們在太空的生活,所以我們才能在朗讀者節目中看到這三位宇航員。當這三位宇航員在視頻中講話的時候,大家明顯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面部明顯發生了浮腫,比他們進入太空之前胖了一圈。
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王亞平。王亞平的臉部浮腫的非常嚴重。有很多網友在下面評論說,是不是因為在太空中的伙食太好了,他們平時沒有什麼運動,所以才會胖的這么多。其實這三位宇航員之所以臉部發生這么嚴重的浮腫,並不是因為他們在核心艙裡面吃的太好了,是因為太空人體失重。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會令這些宇航員的胸腔膨脹,這就會使胸腔內壓力減低,從而導致心臟膨脹。這時候他們身體的血液就會由下肢重新分配到頭部和軀干。當他們處在太空中的時候,他們下肢里10%的水分也會重新分布到上身部位。所以。這樣也是很清晰的解釋了為什麼這些宇航員在太空的時候也都是腫脹的。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宇航員的身體,就會明顯發現他們的腿部比之前看起來要縮小很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的。其實宇航員如果進入太空之後,他們的身體都會發現這些問題,所以他們的身體這種現象也被稱為脹臉咬腿綜合症。王亞平已經進入到太空很長時間了,他身體裡面的液體不再繼續向下枝流了,而是分布在他身體的各個部位。本來他的臉部並沒有那麼多液體流動,而現在由於身在太空的原因,導致臉上的液體也越來越多了,並因此在太空裡面他的臉部膨脹越來越明顯了。並不是因為王亞平在太空裡面吃多了臉部胖了的原因。其實這是每一個到達太空的宇航員都會產生的反應。只不過每個人反應有的明顯,有的'不明顯。
其實這些浮腫在太空這種微重力環境內,無論是其他國家的宇航員,還是我國的宇航員。只要他們在空間站呆上一段時間,都會產生這種感。有的是浮腫,也有的是其他反應,不過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國家竟然派了三位宇航員到太空中探索,肯定也會考慮到他們的身體狀況。如果他們身體一旦有什麼不適,也會第一時間對他們進行治療。除此之外,這些宇航員在登上太空之前,就已經有專門的醫生對他們的身體進行了檢測。如果他們身體不符合檢測,肯定是不會讓他們去太空探索的。雖然他們的身體出現了浮腫,但是總的來說,他們的身體還是能很快的適應太空環境。當時王亞平登上太空的時候,大家都對王亞平表示非常擔心,畢竟他還是此次去太空空間站探索的唯一一個女性。
所以大家考慮的也非常多,除了飲食問題,還有健康問題。那麼當大家看到視頻裡面王亞平的臉浮腫之後,紛紛關心的問道,王亞平,這是怎麼了?難不成是在太空中產生的反應,要不然為什麼他的臉部浮腫那麼厲害?在王亞平。登上太空之前,大家也都看過王亞平的照片,她的臉部並沒有那麼浮腫,而且非常的瘦。為什麼短短一個月,她的臉部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也是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所以官方這才公布了原因。其實在2013年的時候,美國宇航局當時就對從空間站返回了27名宇航員進行了身體檢查。他們就是想要調查一下這些宇航員在太空中身體發生的不同變化,是不是有一致性,或者有其他的不同性,就是為了以後能夠更好的探索太空。
這27名宇航員,每個宇航員都在太空待了很長時間。經過美國宇航局的調查,這些宇航員每一個平均在太空呆了108天的時間,而這二十多名宇航員的眼睛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而且裡面的九個人是神經,周圍都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腫脹,六個人的眼睛後果被壓扁。除了這些情況,這些宇航員身體裡面的肌肉和骨骼都有非常明顯的流失,這一定程度上對這些宇航員的身體都有影響。而最嚴重的就是這些宇航員從太空回來之後,他們很可能提早步入骨質疏鬆。而且還很容易出現骨折的現象。本來正常人很少有股市輸送的現象,但是這些宇航員從太空回來之後,他們就很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這是無可避免的哦。所以他們步入太空會承受的一些問題。
美國航天局當時也發現了,只要是去泰州探索,這些宇航員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對自己身體有影響的損傷。也因此在以後這些宇航員去太空探索的時候,會有專門的醫護人員對這些宇航員進行身體檢測。步入太空的這些宇航員,每一個都承擔著非常大的身體壓力。他們其實也清楚,太空會對他們的身體各個系統造成的影響。當時王亞平進入太空的時候,大家看著都非常容易。殊不知他們在背後承擔了多大的壓力。王亞平在登上神舟13號時曾表示,能進入太空,為中國的航天奉獻出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他肯定也非常清楚自己在進入太空空間站後,身體也會受到怎樣的損傷,但是他還是毫不猶豫的堅持下去了。就為王亞平的這一份堅持,我們也應該為她豎起大拇指的。
我們曾經看過宇航員在進行太空飛行之後,回到陸地的他們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走。這也是因為他們在太空呆了很長時間,自身沒有重力,所以第一時間回到地球也有所不適。應有的宇航員在返回地球之後,甚至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適應地球的環境。因為他們在太空空間站裡面的時候,根本就不清楚時間在哪裡。時間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明顯。他們餓了就進食,然後不餓的時候就正常工作,長時間的漂浮讓他們失去了重力。所以回到陸地的他們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來調理自己的身體。黃亞平作為此次太空飛行唯一的女航天員,大家都非常擔心它能否適應太空環境。因為有很多人認為王亞平畢竟是一位女性,她的身體素質和各方面的技能肯定沒有南航天員要好,所以大家才對王亞平那麼關注。
王亞平,這次臉部浮腫,大家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也證明了大家確實對我國的航天事業非常關心,同時對我們這些航天人員也非常關心。畢竟他們去太空是帶著任務去的,首先要保證的就是他們自身的健康安全問題。不過大家也不用對他們過多擔心,因為他們在登上太空之前就對自己身體做了一個檢測,而且他們也知道進入太空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如果有什麼不適,他們肯定會第一時間與陸地聯系。現在他們在太空生活的非常好,有時候他們還會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動作,引得觀眾哈哈大笑。這三位宇航員即使臉部出現了明顯的浮腫,他們也在認真進行自己的工作,不得不為他們的航天精神點贊。我國的航天事業如今發展的越來越好,已經逐漸超越了更多的國家。
此次神舟13號飛行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對這件事情非常關注,就連國外各個國家對這件事情也非常關注。他們知道現在我國的航天事業已經發展的越來越好了,也非常想要學習我國的航天技術。同時他們也想看到,如今我國的航天技術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高科技的時代,如果有哪一個國家的高科技越來越先進,肯定就會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多。科技證明的是一個國家的實力,我國的航天事業現在容不得任何一個國家小區。同時我國的這些航天員也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的驕傲,我們期待他們勝利歸來。
「中國有了第一個男航天員,什麼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搭載著航天員楊利偉成功發射,當時還是一名空軍飛行員的王亞平在電視機前看著火箭發射的尾焰,腦海中冒出了這樣的想法。
2010年,經過層層嚴格選拔,王亞平如願成為中國第一批女航天員;如今,伴隨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實施,她也在數天前成為了中國累計在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
航天員王亞平。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供圖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中國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既是中國空間站任務中飛行乘組第二棒,也是女航天員的第一棒。過去因「中國首位太空教師」被人熟知的王亞平,也在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中,創下了多個「首次」紀錄。
此次任務是王亞平繼2013年執行神舟十號任務之後再度出征太空,她也就此成為中國首位兩次進入太空以及首個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
「入住天宮」3個多月以來,王亞平的在軌工作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2021年11月8日,進入太空不到一個月,王亞平完成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的首次艙外活動,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翟志剛與葉光富作為太空攝影師為王亞平拍攝了高清美圖,帶大家看看空間站生活的小確幸。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資料圖
太空環境不會因為女性的到來改變,也不會因為是女性就降低門檻。兩度出征、首次出艙對王亞平的日常訓練提出了更高要求。體能強化訓練中,3000米考核,王亞平比滿分標准還提前了3分鍾;體質器械訓練中,她每次在規定課時以外加練1小時;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男航天員在水下堅持多久,她同樣在水下堅持多久。
在長達約6.5個小時的出艙活動中,她身著天舟三號貨運飛船最新送上去的「閃亮金」艙外航天服,和翟志剛配合開展了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安裝、艙外典型動作測試等作業。
完成出艙活動和在軌實驗的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也是「神十三」乘組的重要任務。去年12月9日,王亞平和翟志剛、葉光富一起開展了中國空間站的首次太空授課。時隔8年,王亞平重回「太空教師」崗位,站在「最高講台」上課。
「很多孩子因此喜歡上航天,也有孩子因此報考了航天專業,甚至有的孩子現在已經成為我的同事。」她曾在飛天前的一次采訪中說,這讓她感受到太空授課的意義所在,而且令她特別感動的是,當年太空授課時,那些沒有出生的孩子,現在還在翻看當時的視頻。
「中國空間站首位女航天員」「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出艙」「中國空間站首次開課」「累計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駐留太空3個多月,王亞平已經多了不少「首個」、「最」等標簽。
再過幾天,她將和翟志剛、葉光富在太空迎來春節,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過大年。此前在采訪中被問及帶了哪些東西飛天時,王亞平透露說,帶了比較大的樂器,到時會在天上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另外,還為翟志剛和葉光富帶了「非常凝集愛心的禮物」,「等新年的時候給他倆驚喜」。
6個月的「太空出差」尚在進行中,這也意味著王亞平還將持續刷新在軌時長紀錄,正如王亞平所說,「人們常說飛行是不確定的藝術,但對於我們航天員來說,都將由我們在天上的表現最終確定」,人們也期待她繼續書寫中國女航天員的歷史。
7. 180多天的太空生活,女航天員生理期如何解決值得敬佩
如今,神舟13號與三位值得敬佩的航天員凱旋歸來,而這次長達半年之久的太空生活,實現了與空間站對接,以國內頂尖技術為其提供有力的保障。
登上神舟13號載人飛船的成員分別是 葉光富,翟志剛,王亞平 ,他們三人成功圓滿的完成了這次航天任務,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來了突出的貢獻。
180多天的太空生活,女航天員生理期如何解決?真相令人敬佩
王亞平作為第2次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大家非常疑惑,這么長時間她是如何解決生理期的?
對於女性航天員來說,太空環境是不太友好的,所以在人類 探索 宇宙的歷程中,女性航天員占據的比重很小,截至目前,全世界大約只有56名女性航天員進入過太空。
在女性航天員進入太空之前,科學家們通過理論研究得出結論:女性航天員在太空失重環境中,如果遭遇生理期,血液很有可能會飄散在太空中,或者難以排出體外,甚至倒流至腹腔,從而面臨生命危險。
一般情況下,我國簡單的太空任務都選擇避開女航天員生理期。
當在軌時間較短時, 國際通常做法是口服避孕葯來推遲生理期 ,當進入在軌時間較長時,尤其是進入空間站時,空間上更大,私密性更好,女性航天員遇到生理期時和地球上的方法相同,使用衛生巾吸收就好,然後定期更換。
面對女性宇航員的特殊生理期,一開始很多女性宇航員都會採取服用避孕葯的方式來暫時延緩生理期,但這種方法並不利於女性在太空之中的長期作業,也會導致女性身體受到損害,治標不治本。
後來,隨著人類對女性生理構造的深入了解, 發現女性的生理期並不會受到重力影響 ,因此,女性宇航員在太空之中只需要和地面一樣使用衛生巾就可以了。
再說說隱私問題,為了保護私密性,飛船軌道艙上特意為女航天員拉了一道簾,營造出私密空間,同時,在更換服裝和進行方便時,還可以蒙上攝像頭。
此外,還有很多照顧女航天員的細節
在空間站,分別設有兩個男女分開用的獨立衛生間,兩個衛生間配備的「排尿器」也不同,女用衛生間還設計了專門用來放置衛生用品的設施;
飛船座椅和艙內航天服也是根據女航天員的身材特製的;
根據女航天員的口味和生理狀況准備了甜點、巧克力和一些補血食品,還特別開發了低脂食品,增加了蔬菜的比重;
這些年,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女性在航天領域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劉洋作為我國航天史上首位女航天員,搭載著神舟九號飛上太空。
迄今為止,我們有兩位女航天員登上太空, 從劉洋到王亞平,我深刻感受到了女性力量的崛起,她們是值得敬佩的。
大量實踐和理論研究發現,女航天員有執行太空任務的能力,而且在某些方面感覺更敏銳,心思更細膩,考慮問題更全面,處理問題更注意方式方法,溝通能力更好。
在微重力環境下,女航天員的雌激素(水平)和鎂的代謝優於男航天員,(體內)鐵含量低,所以被認為比較適合長期太空生活,不容易出現鐵中毒、血栓、血管痙攣、心律紊亂。
辟謠:女航天員返航後被禁止生育?
有一個關於女航天員的謠言被傳了很多年,哪怕經過多次辟謠,還是有不少人被蒙在鼓裡,可見其影響有多嚴重。
謠言稱,上太空的女航天員必須是已經生育的,因為太空環境復雜,充滿了危險的宇宙射線,會損傷她們的生育功能和基因,所以她們返航後會被禁止生育?
在其實在地球上,有臭氧層,還有地磁線等,可以將紫外線以及太陽風等攔截,從而保護我們,而在飛船中, 飛船的材質也可以抵擋各種射線 ,防止這些射線傷害人類。
當宇航員要進入沒有任何保護的太空時,宇航員們又會穿上宇航服來保護自己,所以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015年,劉洋表示自己已經升級為母親,劉洋用事實證明,太空飛行不會對女性的生理造成什麼影響,她返回地球後,經過調整,仍然可以像普通女性一樣生兒育女
所以女航天員為什麼不能生孩子的謠言不攻自破。
總的來說,這個 社會 上的女性想要出類拔萃還是很不容易的,她們需要舍棄和犧牲的太多太多,也希望我國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女航天英雄,為我國航天發展事業作出偉大的貢獻。
8. 王亞平在太空幾個月
王亞平在太空1個月。
2021年10月14日,確定王亞平成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10月16日,王亞平等3名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2021年11月7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王亞平的人物評價:
王亞平好學、要強、工作能力強,是個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她都是班長,以身作則,很有威信。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和比賽里,總能看見小亞平的身影,像跳舞比賽,她就經常參加。
王亞平確實相貌姣好,但她真正的價值不在這里,而在於她能從嚴酷的競爭中勝出,在於她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甘冒風險,在於她的拼搏與堅持。就算她相貌平平,她也同樣值得我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