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什麼叫貼近校園實際生活

什麼叫貼近校園實際生活

發布時間:2022-12-23 18:38:34

⑴ 德育貼近生活有哪些基本途徑

隨著高校收費制、學分制、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居住分散,班級管理變化,原有的單純依靠集中進行的德育工作方式已不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時間,關注學生的衣食住行,將學生的生活作為德育工作的載體,使德育目標、內容貫穿於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將德育的內容要求內化為學生的素質,達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在新的時期,德育貼近生活已成為當代德育創新的重要課題,德育貼近生活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作為德育工作者,應根據時代的要求,努力構建面向生活的德育新理念,使德育工作不斷適應新的形勢需要。 德育主體置於生活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本身是一種具有主體性的社會存在。人的主體性是人的本質特徵,是人個性的核心。德育要貼近生活,首先要把人看作是人,要將德育的主體置於現實生活之中,不能將其無限制地拔高。道德教育要做到以人為本,與人的豐富生活相聯系,做到生活過程德育化,德育過程生活化。生活是倫理道德的生長點和作用點,是道德的唯一基礎,離開生活的基礎,道德將走向虛無。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教育即生活」,「不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的目標,也沒有什麼目的」。這就是說,道德存在於人的整個生活之中,不應該有脫離生活的道德。生活應該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每個人切實的經歷,它對人產生最直接、最深遠的影響。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學校教育的結果,而是主體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在解決一系列的道德沖突的過程中形成的。現實生活中,人們不是為了道德而道德,而是為了生活而改善、提升社會的道德,發展個體的道德。這就告訴我們道德寓於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的社會道德和個體品德的形成、提高和發展只有通過他們的生活去影響和改變。道德教育要關注個體的生活,要將學生置於整過生活的全過程,要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味道德、實踐道德,要幫助學生理解個體生活的目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在個體生活實踐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創新生活,把握生活,主導生活,並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的生活。 道德教育貼近生活的意義已逐步取得共識,道德教育已開始從封閉式教育進入到開放式教育,從課堂理論進入到真實生活。青年志願者、社會實踐、「三下鄉」、校園文化、第二課堂活動等群眾性道德實踐的廣泛開展,使學生在參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的過程中認識到社會生活的本來面貌,從而進一步學會怎樣參與社會生活的改革與創新活動,這標志著學生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已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德育工作對象或是單純的被動接受教育者,他已成為德育過程中的工作主體,在生活中主動把握道德教育的全過程,使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生活實踐中得到提高,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充實,人生信念和信仰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確立。隨著高校收費制、學分制、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居住分散,班級管理變化,原有的單純依靠集中進行的德育工作方式已不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時間,關注學生的衣食住行,將學生的生活作為德育工作的載體,使德育目標、內容貫穿於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將德育的內容要求內化為學生的素質,達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德育目標貼近生活 人是社會的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為這樣,德育目標應當來源於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覺得目標就在眼前,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做到,而不應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德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解決人的思想實際,使人生活在世界上更加充實,更有意義。過去我們制定的德育目標、內容超越學生的實際,德育過程過於簡單、形式,習慣於對學生進行「宏大敘事」或「絕對真理」的灌輸,有單純政治化、功利化的傾向,其結果是學生虛與委蛇,雖然學生學習了與德育有關的知識,但仍有可能做出某些不道德的行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分析人的需要特徵時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要層次論,他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向高逐級發展的,低級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人,是不可能有高一級需要的。這給我們在德育目標的確定上有一個很大的啟示,即德育目標應具有層次性,應該循序漸進。多年來我們的道德教育一直存在「倒金字塔」的現象,即在小學進行的是共產主義教育,中學進行的是社會主義教育,大學進行的是愛國主義教育,研究生進行的是宿舍文明教育,留學生進行的是熱愛家鄉教育。學生們從小就高喊著空洞的、離自己相當遙遠的理論和口號,而對身邊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小事卻視而不見。對於這一問題的出現,我們不能一味地怪罪於我們的學生沒有道德素養,事實上並非是我們的學生不願做,而是我們的德育長期存在著一個不可逾越的問題,就是德育目標、任務「隔離」於鮮活的現實生活,總想在一個假設的、凈化的情景里用「高大」的架勢去塑造人類的靈魂,不切實際,超越了學生的實際生活。最終的結果是學生既沒有能堅強「頂天」,也沒有能扎實「立地」。 生活世界是蘊含豐富價值和意義的世界,是道德根植於其中的深沃土壤。德育的目標只有直面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具體的、豐富的道德訓練,並在這種訓練中發展學生的道德智慧,為自己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有人認為德育貼近生活降低了德育的層次,如果德育採取生活化的方式,最高理想將難以實現,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弄清德育生活化的真正內涵。其實,德育貼近生活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回到低級的、退化的、庸俗的、消沉的、非批判性的生活中去,而是通過活生生的社會生活,教育、啟迪學生,並使學生自覺用科學的方法思考生活、創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內化道德規范,最終實現我們的道德目標。 德育內容源於生活 德育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愛國主義、黨團基本知識、形勢與政策、道德品質、人生價值觀、集體主義與團隊精神、法紀與公民意識、學風與校風、創新精神與競爭觀念、美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對於這些理論教育的內容,我們應做深入地分析研究,應盡可能讓這些理論內容貼近生活,並融化到學生的具體生活中去,從而使德育的內容為學生所理解、所接受。 眾所周知,道德是為人而設的,道德之所以為道,應該是大眾所知之道,所好之道,所樂之道。也就是說道德規范的命令或要求的依據應是大眾所熟習或為大眾所認可的。德育要達到此目的,德育的內容就應顧及學生的需求與實踐的意願,其內容不應是抽象的,而應是具體的、生動的,德育的內容應取之於學生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個體。要讓學生在了解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討論、啟發、引導,調動主觀能動性,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較好地促使學生接受教育內容。 實踐表明,德育不僅要指明政治方向,更要解決人生困惑和社會問題,提升人生境界,貼近生活理應成為學校德育改革與發展的價值取向。學校的德育只有深入到學生實際中去,從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王國里走出來、回歸生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關注、指導和引導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才能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德育內容源於生活就是要求德育要從社會實際出發,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從培養未來社會合格的公民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全過程。學生在課堂接受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課余和社會中生活、活動、學習等,社會是個大熔爐,魚龍混雜,積極的、消極的、先進的、落後的、高尚的、低級的混雜在一起,我們應創設一個具有自由發展的、有秩序的、愉快的、充滿生機的道德教育環境,從自己說起,從身邊說起,從生活說起,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在生活實踐中加深對道德規則的理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學習。 德育工作融入生活 傳統教育主張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影響。對教育的這種定位,使得人們總是把社會發展需要放在首位,向受教育者按照社會發展需要傳授已有的知識和文化,以社會行為准則來規范教育對象。這種教育方式忽視了作為人的真實存在,強調的是一種共性教育,沒能尊重人的個性需要,完全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在這種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的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課堂或辦公室,沒有能夠沉下去,深入到學生的宿舍,融入到學生的生活,沒有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結果是精力投入很大,效果卻不很令人滿意。 隨著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住宿呈現出分散化、多樣化的特點。有住校內公寓的,也有住校外公寓的,有住自家或親戚家的,也有自己租借民房居住的,有兩三人住一間的,也有七八人住一間的,出現了同一學校、院(系)、年級、班級的學生住宿地點分散各地、住宿狀況千差萬別的現象。現在,同一宿舍的同學不是同一學校、同一院(系)、同一年級、同一班級的已不為新鮮,加上學分制的推進,班級單位概念淡化,單純依靠原有的以班級、院(系)為單位的德育工作運行系統難以運轉。德育工作只有置身於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中,貼近學生生活,才能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完成德育任務,實現德育目標。學校應根據高校改革的需要,及時把德育工作系統的重心下移,使德育工作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生活時間、衣食住行,並在生活中幫助學生理解個體生活的目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在個體生活實踐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把接受道德教育、加強個人修養作為學生自己生存、生活的形式,主動地、自覺地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生活質量,豐滿個體人生。 德育工作融入學生生活,要求德育工作者盡可能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並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和熏陶學生,德育工作者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和先進事跡、光輝人物去感染、影響學生。大量的事實表明,德育工作只有紮根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學生生活的全過程,並在實際生活中教給學生獲得解決人類精神困惑的智慧與技能,才能使學生獲得人生價值的超越和升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事業才會後繼有人。

⑵ 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是如何做到貼近學生生活的呢

在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並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以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形式要盡量真實;
3、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⑶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設置貼近生活的情境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源於生活,以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更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課堂教學中是怎樣使情境設置貼近生活。

一 靈活運用教材,設置貼近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無數的數學問題等待開發利用,作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要挖掘生活資源,把有限的數學知識源於無限的生活情境中,揭開數學神秘面紗,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變抽象為具體,變無窮為生動,更有利於學好數學。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靈活地運用教材,靈活根據學生實際,巧妙地設置課前談話。如教學「分數的簡單計算」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課堂教學的:

師:前兩天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數──分數,這幾天祝老師眼裡看到的、心裡想到的都是分數,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師:(隨手拿起學生中的一隻餅干形狀的鉛筆盒)你看到了分數嗎?

生:我看到了1/2,假如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師:祝老師在吃巧克力時又吃出了分數,你猜猜老師吃出了什麼分數?(出示巧克力圖)

生1:祝老師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這塊巧克力的1/8。

生2:吃了3份就是吃了這塊巧克力的3/8,吃了4份就是吃了這塊巧克力的4/8。

生4:全部吃完就是吃了這塊巧克力的8/8。

隨後,我指著從學生口中說出的分數,順著問:「看到3/8和4/8,你想到了什麼?」「4/8和3/8合起來是多少?」我設計的看似簡單的談話,隨意的提問,卻已從不經意中構建了學習材料,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我這樣的引入親切自然,貼近生活的情境,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親和力。

二 通過生活事例,設置貼近生活的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進行適當加工編制,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是通過這樣的生活事例來設計課堂教學的:

師:請大家看屏幕。(課件演示:自行車車輪分別為圓、正方形、橢圓,有的軸不在中心)有四個小動物在舉行自行車比賽,比賽正在激烈地進行,請同學們猜想一下,最後誰能得第一,為什麼?

生:小狗。因為小狗的車輪是圓的。

師:小白兔的車輪也是圓的,為什麼不說它能跑第一呢?

生:因為小白兔的車輪的車軸沒有在中間。

師:那麼小猴,小豬呢?

生:它們的車軸在中間但車輪不是圓的,跑得慢、還一顛一顛。

此時不用我說了,明顯的兩個問題在學生腦子里已經產生:為什麼車輪做成圓的?圓形車輪的車軸為什麼裝在中間跑起來又快又穩呢?這種問題情境極大地促進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

三 開發教學資源,設置貼近生活情境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單純、相對固定的教材內容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新形勢的教育要求。所以,我們在新理念的課堂教學下,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善於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吸收並引進與現實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重組教材內容,使其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學「萬以內數讀法」時,我在上課之前布置學生搜集校內外日常生活中見過的萬以內的數。學生積極地搜集了許多萬以內的數,如本校學生總人數1212名,新購的電視機1300元,平均每天有135人來閱覽室閱讀資料等等。在課堂上,我利用學生自己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教學,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在學習中,我又設計了讓學生讀一讀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藍鯨的重量、學校為社會已培養的學生總數、運動場的佔地面積。這樣,我將教材中的枯燥、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感受到「萬以內數讀法」在生活中普遍應用。又如教學「數數」時,我讓學生數一數自己周圍物體的數量,有幾個同學,幾本書,幾支筆,幾塊橡皮,幾盞日光燈,幾張課桌,回家也可以數數自己家裡的具體事物。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從而真正感受數學的價值。可見,開發教學資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提高他們應用數學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四 模擬現實情境,設置貼近生活情境

模擬現實的情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拉近數學與生活現實的距離。教學用數學時,利用學生喜歡郊遊的心理,先出示幾幅秋天

⑷ 徵文要求 主題鮮明,內容充實,貼近校園生活,結合學生實際,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行文流暢,用詞精煉,

序幕

在這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在這個高手如雲的校園,沒有人敢對自己放鬆,因為即使已經名列前茅,稍不留神就會被別人超過。所以,同學們每天都被書海題海淹沒……

鏡頭一:高超的拖堂術

「鈴鈴鈴……」同學們期待已久的下課鈴終於響起,可數學老師還站在講台滔滔不絕地講著他的什麼三角形,勾股定理,唾沫星子四處飛濺,竟也絲毫沒發覺,可憐了我們的前排同胞們。有些大膽一點的就在下面小聲提醒:「老師,下課了!」可他也裝作不知道的樣子,還說:「講完這一點,30秒就行。」大家聽到這句話,又重新打起了精神,在下面倒計時:「30,29,28……」終於30秒過去,老師居然還沒有一點要走的意思,60雙眼睛可憐巴巴地望著他,恨不得他立刻人間蒸發了才好!等他講完一踏出教室,「鈴鈴鈴……」上課鈴不時趣的發出噪音,物理老師也隨著噪音走了進來……

全班暈倒……

鏡頭二:亂世出英雄

哈哈,你現在一定百思不得其解吧!哪來的亂世?何為英雄?其實呀,亂世指的就是老師們布置的那堆積如山的作業;英雄嘛,當然就是因為作業的壓迫而日積月累不得以練就了一身「抄功」的同學們啦!瞧,那各科的報紙,試卷好似雪花般紛紛落下,同學們的抱怨也隨之響起,可絕情的老師們根本沒有考慮到,晚修那麼少的時間是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多作業的,還談何復習預習呢?沒辦法,為了避免沒完成作業,會給請去辦公室喝茶。急中生智,大家就充分利用了集體合作精神,制定了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每次作業,都安排好,讓一個同學做數學,一個做語文,一個做英語……以此類推,反正每科都會有一個人做,然後再交換一抄,就ok啦!是不是方便快捷又省事呢?佩服吧!

更有甚者,因為忘記了某科還有作業,導致上課老師要檢查時才恍然大悟。怎麼辦呢?不用怕,我們的功力大著呢!老師在那邊檢查,這邊就順手拿起同桌的一本抄起來。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足以讓你大跌眼鏡,等老師來到跟前:「我做完啦!」你老師又奈我何呢?

苦了這幫生活在亂世中的英雄們……

結語

老師們,手下留情吧!你們只會天天說我們不聽話,上了課也不進教室。可又有哪個班會每節課都拖堂呢?你們只會說我們懶,不按時完成作業,可你們得讓我們有時間做啊!
無奈……

⑸ 什麼是真實的大學生活

寢室生活:大學和高中不一樣,寢室占據了大學的很多時光。在寢室里,你可以讀書,玩電腦,和室友一起吃火鍋。寢室就像你的第二個家一樣。

教室生活:大學的教室不和高中的教室一樣,大學的教室很大,而且位置不是固定的。一般都是和室友坐在一起。

社團生活:大學的一個特點就是社團了,大學的社團有很多。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加入,還能認識很多的朋友。



旅遊生活:在大學,空閑的時間很多。你可以和室友一起去臨近的城市走一走。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以後工作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

⑹ 最貼近實際生活是什麼意思

就是要把你的生活和學習中經驗、體會、感悟之類的聯系起來,總之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是真實的,具體化的,而不是憑空捏造的。

⑺ 政治教學中如何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體現時代性

而今新課改對政治教材進行了全面的調整,書本上的知識點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是每個學生都碰到過的問題、都想了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不但教給學生必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一種情感的感化思想覺悟的提升。思想政治課本身又具有開放性、綜合性、時代性、前瞻性和社會性特點,與時代和社會息息相關,與個人成長息息相關,從這個角度上出發,思想政治課的組織與教學應該是開放的、發展的,並且是使學生融進教學環境,接觸生活、社會的過程。因此,不僅僅老師上課前得准備一些事例,學生也應該多融入社會,多了解相關時事。我在這里就想簡單談談我是怎麼在政治教學中讓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 一、課前准備 根據教學實踐,精心選擇合適的復雜的案例分析,所選的教學案例筆削具有真實性、針對性和開放性,在課前將相關材料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先閱讀、思考,學生也可以根據案例提出問題,或就案例問題自發地進行初步討論。當然,為了便於學生課前去查閱相關資料,可以將教學案例中要解決的討論題附後。並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進行分析和探討,具有開放性。例如在「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的教學中,我就提前准備了有關「神六」發射成功等相關材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非常濃厚,當然這堂課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教學中的實踐性 在政治教學中的事例,來源於鮮活的社會活動和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政治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通過實際例子的教學讓學生在不離開學校的情況下,可在短期內接觸並學習到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彌補了學生實踐經驗中的不足。在教學中把課內外連接起來,把學習理論與解決實際問題統一起來,真正實現小課堂與大社會的有機結合。例如在進行「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的教學,之前我先讓學生回家對爸爸、媽媽及爺爺等人進行調查,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理所當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更加輕鬆了。 三、教學過程的互動性 思想政治課的案例教學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無論是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去搜集整理案例,或讓學生參與討論、辯論,或讓學生寫出相關的政治小論文,在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著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還存在學生與社區、學生與家長等的積極互動。學生在多方面的積極互動中,走進了社會,體悟了人生,學會了學習、做事和合作,使學生不斷成熟起來。

⑻ 貼切生活還是貼近生活是什麼意思

貼近生活就是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要跟現實生活中相融合,如果天天天馬行空的不著邊際的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就不能叫貼近生活了,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要做一些跟實際生活相府的事情,踏踏實實過日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過的充實一些

⑼ 如何理解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自嘗一嘗」,如果把語文教材內容比作是「梨子」的話,那麼,要想深刻理解教材內容,就要親自體驗體驗,也就是「嘗一嘗」。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更離不開語文。因此,語文教學應融入生活化氣息。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觀察小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引導小學生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麼,小學語文教學應從哪些方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呢?下面主要從小學語文教師的層面進行深入研究。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課堂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陣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將語文教材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進一步深刻感悟生活的多元化。
小學語文教師可在語文課堂上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直面生活、理解生活、表達生活、體驗生活。比如:在學習《小柳樹和小棗樹》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路邊或河邊的小柳樹,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棗園里摘棗的情景,讓學生對小柳樹和小棗樹有更多的理解。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裡》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引導小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雷鋒叔叔,有的學生找到了樂於助人的同桌,有的學生找到了高年級的學長,有的學生說到了幫助盲人過馬路的大哥哥,還有的學生講到了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的陌生人。教師做最後總結:「只要大家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雷鋒叔叔就在我們身邊!」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之美,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小學生健康成長。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寫作文往往是小學生最為頭疼的課業之一,在小學語文作文課上,常常演變為學生搜腸刮肚地「編」作文,這是小學生缺乏生活感的表現。只有學會觀察生活,才能夠更加敏感地捕捉到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東西,才能寫出更加深刻的文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融入到作文中去。
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設定作文題目時,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讓學生寫自己常見的事物或者是自己曾經真實經歷過的東西,這樣,才能避免學生胡編亂造作文。比如:在一次作文課上,我給學生設定的作文題目是《我愛學校的白楊樹》,因為學校操場上有一大片白楊樹,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過與白楊樹邂逅的經歷。為了讓學生能寫出貼近生活實際的好作文,我還特意帶學生到學校操場仔細觀察那些白楊樹。我說:「同學們,你們眼中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白楊樹的樹干挺拔。」「白楊樹的葉子嘩嘩響,彷彿在歡迎我們。」「我們學校的白楊樹像是學校的衛士。」然後,我再次引導學生:「我們天天都能見到學校的白楊樹,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與它有過什麼故事吧?」於是,學生紛紛講起了自己與白楊樹的故事。如此一來,學生寫作興趣濃厚,寫出的作文也都各具特色。有的學生寫白楊樹的挺拔傲然,有的寫自己在白楊樹下讀書的場景,有的將白楊樹比作哨兵,有的將白楊樹比作自己的父親,有的學生甚至還引用了茅盾的《白楊禮贊》:「白楊樹是一種力爭上游的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生動豐富的白楊樹躍然紙上,承載著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熱愛。
三、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作業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多做練習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在布置作業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既要布置一些全班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基礎練習題,又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差距,層層遞進,布置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選做題。
比如:在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的時候,可以布置如下作業:抄寫古詩一遍;熟讀並能夠背誦古詩;理解古詩,寫出每句詩的意思;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與古詩內容,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讀後感。這首詩是送別名詩,尤其是後半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為我們展現了濃濃的送別情誼,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詩句。第一題和第二題是每一位學生都要做到的,而第三題和第四題則可以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為。這樣,必做題和選做題的新穎、選做題的取捨都讓小學生眼前一亮,有利於增強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作業的布置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是對學生個性差異的理解和尊重。
總之,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更是生活的主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將語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 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生活經驗。

⑽ 作文教學如何貼近學生實際生活

一、情感板塊——激發寫作情感;二、素材板塊——放眼生活閱讀;三、練筆板塊——強化習作訓練;四、評改板塊——展現自信成功。
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情達意,培養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作文水平的
高低是衡量學生語文程度的重要客觀標志,就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而言,觀察、組織、思維、寫作始終貫穿其中。
在指導學生觀察中,老師不僅要提出觀察的具體要求,還應教給學生具體的觀察方法。觀察和思維是緊密聯系的,觀察是思維的基礎,要讓孩子們打開思路,展開聯
想,把觀察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再組織,布局謀篇的同時,也要把握好重點材料的安排,精心設計,合理構思。讀寫結合,在平日的教學中,加大閱讀的訓練力度,
有意向寫作方面遷移,既指導了寫作,又促進了閱讀的深化和升華。而在實際中,還需獲取具體的訓練方法、積累方式。學生沒有生活積累,習作自然言之無物,其
實生活浩如煙海,寫作材料取之不盡,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RlxHUW_U-QmrQnQpJfJHsg

?pwd=mb2n 提取碼: mb2n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貼近校園實際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